第3节歧腔吸虫病

合集下载

02吸虫3

02吸虫3

终宿主
成虫
淡水螺类
第 二 中 间 宿 主 为 各种蜻蜓及其稚
毛蚴
虫。
尾蚴 胞蚴
前殖吸虫病
• 前殖吸虫寄生于家鸡、鸭、鹅、野鸭及其它鸟类的输卵管、 法氏囊(腔上囊)、泄殖腔及直肠,偶见于蛋内。 • 常引起输卵管炎,病禽产畸形蛋,有的困继发腹膜炎而死亡。 • 前殖吸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的许多省、市和自治区均 有报道,但以华东、华南地区较为多见。 • 前殖吸虫种类较多,但以卵圆前殖吸虫和透明前殖吸虫分布 较广。
前后盘属(Paramphistomum)
鹿前后盘吸虫(P. cervi)
• 虫体圆锥形或梨形 • 口盘位前端,腹盘位后端, 显著大。 • 睾丸二个,呈横椭圆形,前 后相接。 • 卵巢圆形位睾丸后侧缘。
瘤胃纤毛中的前后盘吸虫
生活史
• 前后盘吸虫的发 育史与肝片形吸 虫相似。 • 中间宿主为锥实 螺水鲤鱼科类;野生小型鱼类如麦 穗鱼,感染率较高
•囊蚴在十二指肠脱囊,童虫沿着胆汁流动逆方向移
行,经总胆管到达胆管,在肝胆管约经一个月发育
为成虫。 •在适宜的条件下,完成全部生活史约需 3个月,成 虫在猫、犬体内分别可存活12年和3年以上,在人体 内寿命为20年以上。
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
日本血吸虫-雌虫
细长,暗褐色。 细长肠管在卵巢 后方合并成单管。
卵巢椭圆形,位 体中部偏后的二 肠管之间。 生殖孔开口在腹 盘后方。
生活史
一般从尾 蚴侵入到 发育为成 虫需30~ 50天,成 虫生存期 3~5年。
中间宿主:钉螺
感染阶段--尾蚴(无囊蚴期)
• 由体部及尾部组成,尾部又分尾干和尾 叉。尾叉不及尾干的一半 ,是日本血吸 虫的特征之一。

第3节歧腔吸虫病

第3节歧腔吸虫病
➢ 终末宿主:牛、羊等反刍兽,也可寄生于人。 ➢ 寄生部位:胰脏胰管; ➢ 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陆地螺”,第二中间宿主“草
螽”; ➢ 分布:亚、欧、南美,我国主要是北方地区。 ➢ 危害:严重,如内蒙古某旗1976年因胰阔盘吸虫病死亡羊
23789只,占该旗羊总数之13%(崔贵文,1976)。
1、形态
第三节 双腔吸虫病(P89)
扁形动物门Plateyhelminthes 吸虫纲 Trematoda 复殖目Digenea:寄生于家畜或人,主要科有: 双腔科Dicrocoeliidae 双腔属Dicrocoelium 矛形双腔吸虫、中华双腔吸虫 阔盘属Eurytrema 胰阔盘吸虫
• 双腔吸虫主要有两属,属中、小型虫体,体细长、扁平,半透明。卵 巢、睾丸不分支,卵巢位于睾丸之后;卵黄腺位于肠管中部两侧;子宫 由许多上、下行圈组成,内含褐色虫卵。
3、致病作用
• 机械刺激 • 代谢毒物 • 导致胰管发炎,管壁增厚,胰脏功能下降,消化不良,动
物表现为消瘦,下痢,粪便常混有粘液,毛干,易脱落, 贫血,颌下、胸前出现水肿,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 粪检 • 尸检
4、诊断
5、防治
• 参照双腔吸虫病。
一、双腔吸虫病(甲,P90、311)
➢病原:双腔科、双腔属的矛形双腔吸虫和中华双腔吸虫 ➢中间宿主:第1中间宿主—陆地螺,第2中间宿主—蚂蚁; ➢终末宿主:反刍动物,还可感染马属动物、猪、犬等动物, 亦可寄生于人。 ➢寄生部位:胆管和胆囊。 ➢危害:引起胆管炎、肝硬变,导致代谢障碍和营养不良。 ➢分布:世界各地,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 地区。胰阔盘吸虫源自枝歧腔吸虫6、防治
1)预防 ➢ 定期驱虫,每年的秋后和冬季驱虫; ➢ 消灭中间宿主; ➢ 加强饲养管理。 2)治疗:常用药物有丙硫咪唑、吡喹酮、六氯对二甲苯(血

执业兽医之【寄生虫学】【第02部分】

执业兽医之【寄生虫学】【第02部分】

执业兽医之【寄生虫学】【第02部分】姓名:__________指导: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五、猪的寄生虫病1、猪球虫病:(1)由猪艾美耳球虫和等孢球虫寄生于猪肠上皮细胞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2)7-21日龄仔猪多发呈良性经过。

(3)发育:在宿主上皮,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阶段,在外界中进行孢子生殖,本病通过消化道传播。

(4)症状:仔猪黄白色,糊状腹泻,7-8月最严重。

(5)病理:空肠和回肠黏膜出现黄色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

(6)诊断:7-14日令猪腹泻用抗生素无效,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粪检卵囊。

(7)防:做好环境卫生是最好l(7)治疗:吡喹酮、硫双二氯酚、敌百虫。

3、猪蛔虫病:(1)新鲜虫体呈淡红色、圆柱状,虫卵呈黄色椭圆形,卵壳厚、表面粗糙、高低不平。

(2)感染方式:吃奶、掘土、采食、饮水、胎盘感染。

(3)感染很普遍的原因:虫体为土源性寄生虫,不需中间宿主,卵壳厚、抵抗力强、雌虫产卵量大。

(4)症状:幼虫引起肝出血、肝炎、肝云雾状乳斑,成虫引起猪营养不良、僵猪等。

(5)诊断:饱和盐水漂浮法粪检虫卵,或剖检肝肺内的幼虫。

(6)治疗:左咪唑、阿苯达唑、阿维菌素。

4、猪食道口线虫病:(1)即“结节虫病”,集约化猪场常有发生。

(2)病理:主要寄生于结肠,幼虫使肠壁形成结节病变,成虫影响增重及饲料转变。

(3)防:为土源性寄生虫,环境卫生最为重要。

(4)治疗:左咪。

5、猪肾虫病:(1)是“有齿冠尾线虫”,寄生于猪的肾盂、肾周围脂肪和输尿管引起。

(2)形态:虫体粗壮,形似火柴杆,新鲜虫体呈灰褐色。

(3)感染途径:经口和皮肤,我国南方猪多在3-5和9-11月份发生。

(4)症状:皮肤炎症、贫血、跛行、尿液有絮状物和脓液。

(5)诊断:晨尿静置后镜检虫卵,或剖检时发现虫体。

(6)治疗:左咪唑,阿苯达唑。

6、猪棘头虫病:(1)由蛭形巨吻棘头虫寄生于猪的空肠引起。

(2)形态:虫体大,呈长圆柱形、乳白色。

家畜寄生虫学 第五章 吸虫病

家畜寄生虫学 第五章 吸虫病

返回
华枝睾吸虫 发育史
华枝睾吸虫有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是淡 水螺(纹沼螺、赤豆螺),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 鱼和虾。 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的胆管或胆囊内,卵随粪便 排出,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在螺体 消化道内孵化出毛蚴,经过胞蚴、雷蚴、和尾蚴 阶段。成熟的尾蚴离开螺体游于水中。如遇第二 中间宿主——淡水鱼虾,即钻入其肌肉内,形成 囊蚴。终末宿主是吞食了含囊蚴的生鱼虾(人、 猪、猫、狗)或未煮熟的鱼肉或虾(人)而感染。 终末宿主感染后一个月虫卵出现于粪便中。
慢性型的病畜表现有消化不良,发育迟缓, 往往成为侏儒牛。病牛食欲不振,下痢,粪 便含粘液、血液,甚至块状粘膜,有腥恶臭 和里急后重现象,甚至发生脱肛,肝硬化, 腹水。母牛往往有不妊或流产等现象。
血吸虫病患者
返回
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可初步诊断。 病原学诊断:毛蚴孵化法。 免疫学诊断:环卵沉淀法,间接血球凝集 实验和ELISA等。Βιβλιοθήκη 返回子宫卵模 卵巢
睾丸
卵黄腺 肠
抱雌沟
日本血吸虫 1.雌虫 2.雄虫
肠支
1 2
口吸盘
食道 腹吸盘 贮精囊
睾丸
雄虫前断
子宫 卵模 输卵管 卵巢
卵巢部分
线状,雌雄异体,雄虫腹侧形成抱雌沟,雌虫居 于其中,呈合抱状态; 腹吸盘大于口吸盘; 消化系统:口、食道、分支肠管和合并肠管; 雄性生殖器官:7枚睾丸,输精管,贮精囊,生 殖孔;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输卵管,卵模,子宫; 子宫内含有50~300个虫卵。 虫卵无盖,内含毛蚴。
返回
本病主要流行于东亚诸国,如日本、朝 鲜、越南、老挝和中国等。国内分布极广, 除青海、西藏、甘肃和宁夏外,其余27个 省、市、区均有报道。 本病在我国流行的因素有: 1.宿主动物种类多 2.人畜粪便未经处理进入水域 3.中间宿主种类多、分布广 4.人和动物食生或半生的鱼虾

09第五章:吸虫病--姜片华枝睾前殖050910

09第五章:吸虫病--姜片华枝睾前殖050910

前殖吸虫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终HO.鸡、鸭、鹅和野鸭及其它鸟类的 终HO. 直肠、输卵管、腔上囊、卵巢、泄殖腔和蛋内; 第一中HO HO. 第一中HO.为淡水螺蛳; 第二中HO HO. 第二中HO.为蜻蜓成虫和稚虫。无雷蚴阶段。 淡水螺吃入 蜻蜓成虫、稚虫 虫卵 毛蚴 胞蚴 尾蚴 囊蚴 家禽吃入达寄生部位 成虫 1~2周
七、华支睾吸虫病
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畜胆管、 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畜胆管、胆囊 内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吸虫病。 内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吸虫病。 全国至少有19个省市自治区流行本病, 全国至少有19个省市自治区流行本病, 19个省市自治区流行本病 河南感染率为猪35.3% 35.3%, 58.53%, 河南感染率为猪35.3%,猫58.53%,犬 14.6%~94.1%, 1.76%。 14.6%~94.1%,人1.76%。
Necropsy:主要是小肠炎症; Necropsy:主要是小肠炎症;脓肿。 Diagnosis:症状、 Diagnosis: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和 剖检变化作参考, 剖检变化作参考,生前查到粪中虫 卵或死后在小肠内查到虫体确诊。 卵或死后在小肠内查到虫体确诊。
Diagnosis:根据流行病学资料e.g.流行区, Diagnosis:根据流行病学资料e.g.流行区, e.g.流行区 曾喂食生鱼虾等和症状可作出诊断, 曾喂食生鱼虾等和症状可作出诊断,粪 检查到虫卵或剖检查到虫体可确诊。 检查到虫卵或剖检查到虫体可确诊。曾 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有:皮内试验、IHA、 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有:皮内试验、IHA、 ELISA、双夹心ELISA ELISA等 ELISA、双夹心ELISA等。
华支睾吸虫生活史
第一中HO.为淡水螺蛳,国内已发现3科8种:纹沼螺、长角 涵螺和赤豆螺、方格短沟蜷、瘤拟黑螺和瑟琶拟沼螺。第二 中HO.为淡水鱼、虾——草鱼(白鲩)、青鱼(黑鲩)、鳊 鱼、土鲮鱼、鲤鱼、麦穗鱼、船丁鱼等,国内已发现13科48 属68种,河南有17种鱼可作为第二中HO.;细足米虾,巨掌 沼虾等。 100d 淡 水 螺 约100d 虫卵 毛蚴 胞蚴 雷蚴 尾蚴 约 钻入淡 水鱼、 23 水鱼、虾 d 终 HO.人猪犬猫鼠鼬貂獾:胆管、胆囊 HO.人猪犬猫鼠鼬貂獾:胆管、 囊蚴 约1个月

2016执业兽医考试【寄生虫学】新增和强调内容及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6执业兽医考试【寄生虫学】新增和强调内容及模拟试题(附答案)

第三单元兽医寄生虫病学(分值比例25%)第一小节《大纲》新增和强调的内容单元细目新增要点一、寄生虫学基础知识2.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与危害性(1)寄生虫的发育(2)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3)寄生虫的免疫逃避(4)寄生虫病的危害三、人畜共患寄生虫病1.弓形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2.利什曼原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3.日本分体吸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4.猪囊尾蚴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5.棘球蚴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6.旋毛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四、多种动物共患寄生虫病2.新孢子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4.肉孢子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6.类圆线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7.毛尾线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五、猪的寄生虫病1.猪球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2.(突出)猪姜片吸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5.猪棘头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六、牛、羊的寄生虫病3.(突出)牛、羊球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5.吸虫病(歧腔吸虫病和东毕吸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7.羊脑多头蚴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8.牛、羊消化道线虫病(牛蛔虫病、毛圆科线虫病、仰口线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11.羊狂蝇蛆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七、马的寄生虫病3.马绦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4.马消化道线虫病(副蛔虫病、圆线虫病和胃线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6.马胃蝇蛆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八、禽的寄生虫病1.组织滴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5.鹅球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6.前殖吸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7.后睾吸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11.消化道线虫病(禽蛔虫病和胃线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12.禽皮刺螨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九、犬、猫的寄生虫病2.犬复孔绦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3.猫蛔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4.猫钩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十一、家蚕的寄生虫1.微粒子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2.蝇蛆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3.蒲螨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十二、蜂的寄生虫病1.孢子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2.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3.蜂螨病(狄斯蜂螨病和小蜂螨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防治第二小节《大纲》新增和强调的内容新编试题A1型题答题说明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兽医寄生虫学--人畜共患--三节 姜片吸虫病

兽医寄生虫学--人畜共患--三节 姜片吸虫病

兽医寄生虫学第一章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第三节姜片吸虫病一、概述定义:由姜片吸虫寄生于猪和人的小肠所引起的一种吸虫病,偶见于犬。

病猪有消瘦、发育不良和肠炎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死亡。

流行特点:本病往往呈地方性流行。

在流行地区,猪饮喂生水亦可感染。

每年5~7月份本病开始流行,6~9月份是感染的最高峰,5~10月份是姜片形吸虫病的流行季节。

猪只一般在秋季发病较多,也有延至冬季。

本病主要危害幼猪,以5~8月龄感染率最高,以后随年龄之增长感染率下降。

据资料统计,纯种猪较本地种和杂种猪的感染率要高。

二、形态病原为布氏姜片吸虫,吸虫中较大的一种,长30~75毫米,宽8~20毫米。

整个轮廊大体呈长卵圆形,像一个斜切的厚姜片,故称姜片吸虫。

前窄后宽,没有如肝片形吸虫那样的“肩”,相当肥厚;新鲜虫体呈暗红色;前端有较小的口吸盘,稍后有一个发达的腹吸盘,肉眼可以清楚地看到。

虫卵呈淡黄褐色,色较灰暗,大小为(130~150)微米×(85~97)微米。

见图1-3-1“布氏姜片吸虫”。

图1-3-1 布氏姜片吸虫1.虫体2.虫卵3.囊蚴三、生活史与肝片吸虫相似。

虫体在猪和人小肠内产卵,卵随粪便排到体外,在适宜温度26~36℃下,经3~7周,卵内生成毛蚴。

孵出的毛蚴在水中游泳,钻入扁卷螺体内,经历以下几个发育阶段,见图1-3-2“布氏姜片吸虫发育史”。

胞蚴呈包囊状,营无性繁殖,内含胚细胞、胚团及简单的排泄器。

逐渐发育,在体内生成雷蚴。

雷蚴呈包囊状,营无性繁殖,有咽和一袋状盲肠,还有胚细胞和排泄器,有些吸虫的雷蚴有产孔(birth pore)和一、二对足突,有的吸虫仅有一代雷蚴,有的则存在母雷蚴和子雷蚴两期。

雷蚴逐渐发育为尾蚴,尾蚴由产孔排出。

缺产孔的雷蚴,尾蚴由母体破裂而出。

尾蚴在螺体内停留一定时间,成熟后即逸出螺体,游于水中。

尾蚴由体部和尾部构成。

不同种类吸虫尾蚴形态不完全一致。

尾蚴能在水中活跃地运动。

体表具棘,有1~2个吸盘。

2.吸虫病

2.吸虫病
与肝片吸虫生活史基本相同。 寄生在反刍兽如牛、羚羊等瘤胃内,也见于真胃
及12指肠。 中间宿主为扁卷螺。
囊蚴在肠道逸出,发育为童虫。 在小肠、胆管、胆囊和真胃内移行,历经数 十天到达瘤胃发育为成虫。
诊断
1.童虫移行期可通过临床、流行病学分析和药物驱虫 2.成虫检查虫卵
3.尸体剖检成虫和幼虫 4.检查扁卷螺体内的尾蚴,或当地杂草离心检查囊蚴。
棘 虫卵多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深褐色,枣核样。卵中央有一长椭 头 圆形的胚胎,一端具3对胚钩。胚胎由3层卵膜包被;最里面的一 虫 层最柔软,中间一层最厚,大多在两端有显著压迹。最外层构造 卵 变化大,有的薄而平,有的厚并呈凹凸不平的蜂窝状构造。
水洗沉 淀法
饱和盐 水漂浮

饱和盐 水漂浮

水洗沉 淀法
多无色,少数黄色或褐色。假叶目绦虫卵似吸虫卵。
常呈椭圆形或近圆形。色泽可从无色至黑色。一般卵壳由四层膜 线 组成且各种虫卵卵壳薄厚及表面状态不同,有的卵壳表面光滑, 虫 有的有结节或凹陷等。蛔虫卵卵壳最厚。各种虫卵卵壳内的胚细 卵 胞的发育状态各异,有的尚未分裂,有的处于卵裂状态(桑椹期
虫卵),有的已形成幼虫。
二.蠕虫生活史一般特点
类别
吸虫
绦虫
线虫
棘头虫
中间宿主 1st 中间宿主 2nd中间宿主
生活史

螺蛳
鱼类 软体 节肢动物 卵 毛蚴 胞蚴 雷蚴 尾蚴 囊蚴 成虫

节肢动物 哺乳动物
多数无 少数有
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
有 节肢动物
卵 中绦期 成虫

卵(棘头蚴)
1~ 5期幼虫 棘头囊
成虫
成虫
四.蠕虫虫卵特点
流行时间:5-10月, 扁卷螺在枝叶茂盛、 阳光荫庇的静水中生 活。囊蚴附于植物上。

《吸虫病歧腔吸虫》课件

《吸虫病歧腔吸虫》课件
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研究意义
公共卫生意义
歧腔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公共 卫生的寄生虫病,对其深入研究 有助于防控工作的开展,保护人
民群众的健康。
学术价值
歧腔吸虫作为一种独特的生物类 型,对其的研究有助于丰富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理解,推动
相关学科的发展。
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歧腔吸虫病的诊断、治 疗和预防方法,可以为实际应用 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
政府应加强防治工作的组织和 协调,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 施。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吸虫病歧腔 吸虫的防治工作,形成合力。
05
吸虫病歧腔吸虫的研究 进展
研究现状
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前对歧腔吸虫的形态特征、生 活史、生命周期等方面的研究已 取得一定进展,对其生物学特性
的理解逐渐深入。
流行病学研究
针对歧腔吸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正 在进行,已发现该病在某些地区的 分布和传播特点,为防控工作提供 了依据。
分类
吸虫病歧腔吸虫属于吸虫纲、歧 腔吸虫属。
分布与传播途径
分布
吸虫病歧腔吸虫主要分布在亚洲、非 洲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区,我国也有 分布。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源经口摄入 感染,也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粪便 而感染。
症状与危害
症状
感染后可出现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 和生长发育障碍。
危害
吸虫病歧腔吸虫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可导致营养不良、生长迟 缓、贫血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02
吸虫病歧腔吸虫的生物 学特性
生命周期与繁殖
生命周期
吸虫病歧腔吸虫的生命周期包括成虫、卵、毛蚴、胞蚴、雷 蚴和尾蚴等阶段。

第十章犬猫寄生虫病

第十章犬猫寄生虫病

第十章犬猫寄生虫病第一节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并殖吸虫病是由并殖科、并殖属的各种并殖吸虫寄生于犬、猫、人及多种野生动物的肺脏而引起的疾病,又称肺吸虫病。

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病原形态虫体有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大平氏并殖吸虫(P.ohirai)、怡乐村并殖吸虫(P.iloktsuenensis)和宫崎氏并殖吸虫(P.mi)四种。

其中以卫氏并殖吸虫分布最广,危害最大。

卫氏并殖吸虫体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很像半粒赤豆。

新鲜时呈深红色。

大小为(7.5~16)mm×(4~8)mm,厚为(3.5~5.0)mm。

体表被有小棘。

口、腹吸盘大小略同,腹吸盘常位于体中线之前。

两肓肠形成3~4个弯曲,终于体末端。

睾丸分枝4~6个,左右并列于虫体后1/3处。

卵巢分叶5~6个,形如指状,位于腹吸盘的右侧。

充满虫卵的子宫与卵巢左右相对。

(图10-1)生活史中间宿主淡水螺类。

补充宿主甲壳类的溪蟹和喇蛄终末宿主犬、猫及野生的犬科、猫科动物,如狐狸、狼、貉、猞猁、狮、虎、豹、豹猫和云豹等。

发育过程肺吸虫在肺部虫囊内产卵,虫卵通过与小支气管的通道进入支气管和气管,或随痰液排出或进入口腔,再吞下经消化道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于水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化出毛蚴。

毛蚴遇到中间宿主即侵入其体内发育为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及短尾的尾蚴。

尾蚴离开螺体,在水中游动,遇到补充宿主即侵入发育为囊蚴。

终末宿主吃到含囊蚴的补充宿主后,囊蚴在小肠内破囊而出,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多数童虫在腹壁内经数日发育后再回到腹腔,在脏器间移到窜扰后穿过膈进入胸腔。

钻过肺膜到达肺脏发育为成虫。

并殖吸虫除了在肺部寄生虫,还可侵入肌肉、脑和脊髓等处。

发育时间虫卵在25~30℃的温度下经2~3周发育为毛蚴;终末宿主自感染囊蚴后5~23d到达肺脏,再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

成虫寿命虫体在体内可存活5~6年。

流行病学感染来源中间宿主补充宿主的感染来源为终末宿主的粪便;终末宿主的感染来源为含有囊蚴的溪蟹和喇蛄。

兽医寄生虫病学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兽医寄生虫病学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兽医寄生虫病学测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36题,每题1分,共36分)1.牛皮蝇的第一期幼虫寄生在牛的( )A、小肠B、脊椎管硬膜的脂肪组织中C、食道D、鼻腔正确答案:B2.猪蛔虫是以哪个阶段感染宿主的( )A、第一期幼虫B、感染性三期幼虫C、童虫D、感染性虫卵正确答案:D3.堆形艾美耳球虫寄生在鸡的( )A、盲肠B、回肠C、十二指肠D、直肠正确答案:C4.牛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性阶段是( )A、虫卵B、带鞘的三期幼虫C、2期幼虫D、1期幼虫正确答案:B5.球虫的有性繁殖阶段为( )A、出芽生殖B、裂体增殖C、孢子生殖D、配子生殖正确答案:D6.下列不是弓形虫感染性虫体的是( )A、速殖子B、包囊C、慢殖子D、卵囊正确答案:D7.泰泽属球虫的发育过程不包括( )A、孢子生殖B、配子生殖C、裂殖生殖D、内出芽生殖正确答案:B8.可通过自身感染的方式感染的寄生虫是( )A、日本血吸虫B、猪囊尾蚴C、猪蛔虫D、弓形虫正确答案:B9.在水草上形成囊蚴的是( )A、并殖吸虫B、华支睾吸虫C、血吸虫D、肝片吸虫正确答案:D10.姜片吸虫的发育经历几个阶段( )A、虫卵、钩球蚴、胞蚴、雷蚴、裂头蚴、囊蚴、童虫、成虫B、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童虫、成虫C、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棘头蚴、童虫、成D、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原尾蚴、童虫、成虫正确答案:B11.卡氏住白细胞虫病的特征性症状是( )A、血便B、死前口流鲜血C、白痢D、发热正确答案:B12.寄生于犬猫胆管的是( )A、华支睾吸虫B、肝片吸虫C、姜片吸虫D、并殖吸虫正确答案:A13.下列寄生虫终末宿主为人的是( )A、捻转血矛线虫B、猪蛔虫C、猪带绦虫D、鸡球虫正确答案:C14.牛环形泰勒虫的典型虫体为( )A、尖端相连呈锐角B、梨子形,小于红血球半径C、呈环形大于红血球半径D、呈环形小于红血球半径正确答案:D15.毒害艾美耳球虫寄生在鸡的( )A、盲肠B、空肠C、十二指肠D、结肠正确答案:A16.牛双牙巴贝斯虫的典型形状是( )A、虫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成对梨籽形钝角相联,每个虫体1团染色质B、虫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4个虫体尖端相联构成十字形C、虫体很小,圆环形、椭圆形、圆点形,杆形、逗点形D、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成对梨籽形锐角相联,每个虫体2团染色质正确答案:D17.食道口线虫的幼虫一般经几次蜕化后才对宿主有感染性。

中华双腔吸虫病

中华双腔吸虫病

• 动物随年龄的增长,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 也逐渐增加,感染的虫体数可达数千条,甚 至上万条, • 虫卵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在土 壤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仍具感染性。对低 温的抵抗力更强,虫卵和在第一、二中间宿 主体内的各期幼虫均可越冬,且不丧失感染 性。
4.致病作用和症状
• 歧腔吸虫寄生在肝脏胆管,可引起胆管炎
第一中间宿主
陆地螺
第一中间宿主
螺蛳
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
母子
从囊蚴进入终末宿主到发育为成虫约需72~85d,成虫在宿 主体内可存活6年以上。
3.流行病学
• 本病多呈地方流行。在我国分布广泛,尤以西北 各省、区和内蒙古较为严重。 • 宿主范围广,现已记录的哺乳动物达70余种,除 牛、羊、鹿、骆驼、马、兔等家畜外,许多野生的 偶蹄类动物均可感染。 • 在温暖潮湿的南方地区,第一、二中间宿主蜗牛 和蚂蚁可全年活动,因此,动物几乎全年都可感染; 而在寒冷干燥的北方地区,中间宿主要冬眠,动物 的感染明显具有春秋两季的特点,但动物发病多在 冬、春季节。
重,配成2%的悬混液,经口灌服有特效。
(2)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
• 牛、羊均为 200 ~ 300 mg/kg 体重,口服,
连用两次,驱虫率可达100%。
一、歧腔吸虫病
1.病原体 ①矛形歧腔吸虫 虫体窄长,呈矛形。虫体 扁平而透明呈棕红色,可 见到内部器官,表皮光滑, 虫体大小为 6.7~8.34mm。 腹吸盘大于口吸盘。两睾 丸前后排列或斜列在腹吸 盘后方成四块状,边缘不 整齐或分叶。
②中华歧腔吸虫
体较宽扁,腹吸盘 前方部分呈头锥状, 其后两侧作肩样突起。 虫 体 大 小 为 3.54 ~ 8.96mm, 两个睾丸呈圆 形,边缘不整齐或稍 分叶,并列于腹吸盘 之后。卵巢在一睾丸 之后略靠体中线。

吸虫病

吸虫病

生活史——续 续
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肠系膜静脉中
日本分体吸虫的中间宿主: 日本分体吸虫的中间宿主:动物: 40种之多, 易感动物:有40种之多,水牛可能起主要传播作用 种之多 感染途径:与疫水接触(经皮肤、口腔黏膜、胎盘等) 感染途径:与疫水接触(经皮肤、口腔黏膜、胎盘等) 感染季节: 感染季节:春、夏 流行所需的主要条件: 流行所需的主要条件: (1)虫卵能落入水中并孵出毛蚴 (2)钉螺的存在 (3)尾蚴能遇上并钻入终末宿主(人、畜)体内 尾蚴能遇上并钻入终末宿主(
成虫: 成虫:

消化系统有口、食道、肠管。 消化系统有口、食道、肠管。肠管在腹吸盘前背侧分为 两支,向后延伸到虫体后1/3处联合为单盲管。 两支,向后延伸到虫体后1/3处联合为单盲管。 1/3处联合为单盲管
雄虫: 雄虫:
雄虫乳白色,粗短, 雄虫乳白色,粗短,长9.5~ ~ 22㎜,前端有口、腹吸盘, ㎜ 前端有口、腹吸盘, 有口 吸盘发达,腹吸盘以下,虫体 吸盘发达,腹吸盘以下, 向两侧延展,并略向腹面卷起 向两侧延展, 形成抱雌沟。睾丸为 ~ 个 形成抱雌沟。睾丸为6~8个, 抱雌沟 多为7个 呈线状排列。 多为 个,呈线状排列。生殖 孔位于腹吸盘的后方。 孔位于腹吸盘的后方。
诊断
1.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 2.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3. 剖检: 剖检: 4. 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沉淀法。 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沉淀法。 5. 血清学诊断: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 血清学诊断:间接血凝试验、 吸附试验等。 吸附试验等。
治疗
1.三氯苯唑:口服 三氯苯唑: 2.硫双二氯酚:口服 硫双二氯酚: 3.丙硫咪唑: 3.丙硫咪唑:口服 丙硫咪唑
第二节
反刍兽吸虫病
一、片形吸虫病

中华双腔吸虫病ppt课件

中华双腔吸虫病ppt课件

• 动物随年龄的增长,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 也逐渐增加,感染的虫体数可达数千条,甚 至上万条, • 虫卵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在土 壤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仍具感染性。对低 温的抵抗力更强,虫卵和在第一、二中间宿 主体内的各期幼虫均可越冬,且不丧失感染 性。
4.致病作用和症状
• 歧腔吸虫寄生在肝脏胆管,可引起胆管炎和
第一中间宿主
陆地螺
第一中间宿主
螺蛳
第二间宿主为蚂蚁
母子
从囊蚴进入终末宿主到发育为成虫约需72~85d,成虫在 宿主体内可存活6年以上。
3.流行病学
• 本病多呈地方流行。在我国分布广泛,尤以西北 各省、区和内蒙古较为严重。 • 宿主范围广,现已记录的哺乳动物达 70 余种,除 牛、羊、鹿、骆驼、马、兔等家畜外,许多野生的 偶蹄类动物均可感染。 • 在温暖潮湿的南方地区,第一、二中间宿主蜗牛和 蚂蚁可全年活动,因此,动物几乎全年都可感染; 而在寒冷干燥的北方地区,中间宿主要冬眠,动物 的感染明显具有春秋两季的特点,但动物发病多在 冬、春季节。
中华双腔吸虫 病
一、歧腔吸虫病
1.病原体 ①矛形歧腔吸虫 虫体窄长,呈矛形。虫体 扁平而透明呈棕红色,可 见到内部器官,表皮光滑, 虫体大小为6.7~8.34mm。 腹吸盘大于口吸盘。两睾 丸前后排列或斜列在腹吸 盘后方成四块状,边缘不 整齐或分叶。
②中华歧腔吸虫
体较宽扁,腹吸盘前 方部分呈头锥状,其 后两侧作肩样突起。 虫 体 大 小 为 3.54 ~ 8.96mm, 两个睾丸呈 圆形,边缘不整齐或 稍分叶,并列于腹吸 盘之后。卵巢在一睾 丸之后略靠体中线。
60mg/kg体重,配成2%的悬混液,经口灌
服有特效。
(2)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

《吸虫病棘口吸虫》课件

《吸虫病棘口吸虫》课件
卫生条件密切相关。
02
棘口吸虫在人体内寄生,可引起腹泻、腹痛、 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贫血和营养不
良。
04
棘口吸虫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 改善水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规范医疗操作等。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需要进一步研究棘口吸虫病的传 播途径和致病机制,以便更好地 预防和治疗该病。
需要提高公众对棘口吸虫病的认 识和重视程度,加强卫生宣传教 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防控策略
防控棘口吸虫的传播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水质监测、改善环境卫生、 加强个人防护和宣传教育等。
04
吸虫病棘口吸虫的研究进展
分子生物学研究
分子分类与鉴定
利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 ,对棘口吸虫进行分子分类和鉴 定,深入了口吸虫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 基因表达模式,揭示其生长发育、 繁殖等过程的调控机制。
繁殖方式
棘口吸虫的繁殖方式为雌雄异体,雌虫产卵,雄虫授精,卵 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水环境中发育成感染性囊蚴,感 染宿主。
适应机制
棘口吸虫在寄生过程中,适应了宿主的环境和生理特点,通 过改变宿主的消化系统功能,获取营养和能量。
02
吸虫病棘口吸虫对人类的影 响
感染方式与途径
食用生或未煮熟的螺类、鱼类等水产 品,是感染棘口吸虫的主要途径。
如有腹泻、腹痛等症状,应及 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行程 和饮用水情况,以便得到准确 的诊断和治疗。
THANKS
功能基因研究
通过基因敲除、基因沉默等技术手 段,研究棘口吸虫关键功能基因的 作用和机制,为药物和疫苗研发提 供靶点。
免疫学研究
免疫逃避机制
研究棘口吸虫如何逃避免疫系统 的识别和攻击,了解其免疫逃避 机制,为免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

家畜寄生虫病学复习资料

家畜寄生虫病学复习资料

家畜寄生虫病学一、名词解释:1、寄生生活:是许多种生物所采取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是生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类型。

2、共栖:寄生虫得到好处,但并不酬谢对方,亦不损害对方,通常把此种关系称为共栖。

3、互利共生:结合双方互有裨益。

4、寄生:指寄生物带给宿主以不同程度的危害,这种结合常常是伴随着宿主的疾病过程,甚至导致宿主的死亡。

5、媒介:在脊椎动物宿主之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低等动物,主要指传播血液原虫的吸血节肢动物。

6、专性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特定的宿主,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

7、多宿主寄生虫:有些寄生虫能寄生于多种宿主。

8、固需寄生:寄生虫已经变为完全依赖于寄生生活而不能脱离其宿主,称为固需寄生。

9、兼性寄生:有一些寄生虫尚处于寄生的低级阶段。

10、暂时寄生:寄生虫只在宿主体表短暂地寄生。

11、定期寄生:一生中只一定时期(幼虫期)寄生。

12、永久寄生:指寄生虫终生不离开宿主。

13、假寄生:某些自立生活的有机体偶尔主动或被动地随食物等进入所谓的宿主体内,有的甚至能在宿主体内生活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做假寄生。

14、直接发育:寄生虫感染阶段侵入宿主后可继续发育并完成生活史的发育过程。

15、间接发育:现在中间宿主或媒介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再转移到终末宿主。

16、土源性寄生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参与就能完成整个发育过程。

17、生物源性寄生虫: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的寄生虫。

18、通过寄生现象及通过宿主:某些寄生虫误入一个非专性宿主体内,虽可以进行最初阶段的发育,但是终因环境不适而死亡,这种现象叫通过寄生现象。

这种动物叫做通过宿主。

19、超寄生:寄生虫本身被其它寄生物所寄生的现象。

20、宿主:体内或体表被寄生虫暂时或永久性寄生的动物。

21、终末宿主:成虫或有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22、中间宿主:幼虫或无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23、保虫宿主:如果一种多宿主的寄生虫可以寄生于家畜和野生动物,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看,野生动物被称为这种家畜寄生虫的保虫宿主。

羊三类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案

羊三类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案

2019年第04羊三类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案李刚(重庆市长寿区新市街道畜牧兽医站,重庆401220)DOI:10.3969/J.ISSN.1671-6027.2019.04.0681羊阔盘吸虫病阔盘吸虫病是由3种阔盘吸虫(主要为胰阔盘吸虫)寄生于反刍动物的胰管内所引起的疾病,其特征是慢性胰管炎。

胰阔盘吸虫在3种阔盘吸虫中体型最大,虫体扁平,呈长卵圆形,大小为(8~16)mm×(5~5.8)mm,口吸盘比腹吸盘大。

雌雄同体,有睾丸2个,呈圆形或稍分叶,左右排列于腹吸盘后下方。

卵巢分叶,位于睾丸之后。

虫卵为黄棕色,椭圆形,有卵盖,大小为(40~50)μm×(26~33)μm,内含一个椭圆形毛蚴。

病羊消瘦,被毛干燥、易脱落,贫血,颌下、胸前部水肿,腹泻。

眼观,胰脏表面有棕黑色斑块状病灶,切面见胰管内有阔盘吸虫寄生。

胰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

组织学上呈慢性胰管炎变化,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严重病例偶引致胰腺癌。

病羊生前用粪便水洗沉淀法检查虫卵,死后根据胰脏病变和检查虫体可以确诊。

消灭中间宿主,保持牧场清洁十燥,注意饮水卫生,粪便应堆积发酵。

常用治疗药物如下:(1)吡喹酮:绵羊内服剂量为60~70mg/kg.bw,油剂腹腔注射剂量为30~50mg/kg.bw;山羊内服剂量为90mg/kg.bw,油剂腹腔注射剂量为50mg/kg.bw。

(2)六氯对二甲苯:绵羊和山羊内服剂量均为200~300mg/kg.bw。

2羊前后盘吸虫病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多种前后盘吸虫寄生于反刍动物的瘤胃、网胃和胆管壁上所引起的疾病。

虫体呈圆锥形或圆柱状,肥实;口吸盘在虫体前端,腹吸盘在虫体后端,雌雄同体,虫体中部有2个睾丸,睾丸后侧缘有1个卵巢;虫卵呈椭圆形,浅灰色,卵黄细胞不充满整个虫卵,大小为(125~132)μm×(70~80)μm。

临床上表现顽固性下痢,粪便呈糊状或水样,腥臭。

吸虫病 歧腔吸虫病.doc

吸虫病 歧腔吸虫病.doc

吸虫病歧腔吸虫病概述:歧腔吸虫寄生于反刍动物牛、羊、鹿等的肝脏胆管、胆囊内,偶见于人。

歧腔吸虫病在我国分布很广,危害很严重。

图2-5-3病原体常见的虫种有矛形歧腔吸虫和中华歧腔吸虫。

矛形歧腔吸虫的虫体狭长呈矛形,棕红色,大小为 6.67~8.34×1.61~2.14mm,体表光滑。

口吸盘后紧接咽、食道、和两支简单的肠管。

腹吸盘大于口吸盘。

睾丸两个,圆形或边缘有缺损,前后排列或斜列于腹吸盘的后方。

雄茎囊位于肠分叉与腹吸盘之间。

生殖孔开口于肠管分叉处。

卵巢圆形,居于睾丸之后。

卵黄腺位于体中部两侧。

子宫弯曲,充满虫体的后半部,内含大量虫卵。

虫卵呈卵圆形,褐色,内含毛蚴(图2-5-3)。

生活史歧腔吸虫在其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参加,第一中间宿主为陆地螺(蜗牛),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

虫卵随终末宿主的粪便排至体外,被第一中间宿主蜗牛吞食后,在其体内孵出毛蚴,进而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

在蜗牛体内的发育期为82~150天。

尾蚴从子胞蚴的产孔逸出后,移行至螺的呼吸腔,在此,每数十个至数百个尾蚴集中在一起形成尾蚴群囊,外被覆粘性物质成为粘球,从螺的呼吸腔排出,粘在植物或其它物体上。

当含尾蚴的粘球被第二中间宿主蚂蚁吞食后,尾蚴在其体内形成囊蚴。

牛、羊等吃草时吞食了含囊蚴的蚂蚁而感染。

囊蚴在终末宿主的肠内脱囊,由十二指肠经胆总管到达肝脏胆管内寄生。

约需72~85天发育为成虫,成虫在宿主体内可存活6年以上。

流行病学本病的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多呈地方性流行。

该病在我国分布亦很广泛,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各省和自治区均有本病流行。

宿主动物非常广泛,已知哺乳动物达70余种,除牛、羊、鹿、骆驼、马、兔等家畜外,许多野生的偶蹄动物均可感染。

动物随年龄的增加,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也逐渐增加。

症状轻者无明显症状,严重寄生时,可引起胆管炎,胆管壁增生,肥厚。

肝脏肿大,肝被膜肥厚。

临床可见粘膜黄疸,逐渐消瘦,颌下和胸下水肿,下痢,甚至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虫卵和第1、第2期幼虫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
4、致病作用和症状
➢ 引起胆管炎,造成管壁增生、肥厚,肝脏肿大。 ➢ 临床可见消瘦,黏膜黄染,颌下和胸下水肿,下痢,严
重者会死亡。
5、诊断
➢ 初诊:根据流行病学和 临床表现进行作出诊断;
➢ 确诊:通过粪便检查虫 卵(虫卵很小)或尸体 剖检发现大量虫体即可 确诊。

1
2
4
5
矛形双腔吸虫
1.虫体 2.虫卵 3.尾蚴粘团 4.囊蚴 5.破囊而出
的囊蚴
• 中华歧腔吸虫
矛形歧腔吸虫

歧腔吸虫与肝片吸虫
• 歧腔吸虫
• (2)虫卵:
• 两种双腔吸虫的虫卵极为 相似,为不对称的卵圆形, 少数椭圆形,咖啡色,一 端具稍倾斜的卵盖,壳口 边缘有齿状缺刻,透过卵 壳可见到包在胚膜中的毛 蚴。
(1)成虫: • 棕红色,扁平,厚实; • 长卵圆形,大小8~16*5~5.8; • 口吸盘大于腹吸盘; • 消化系统简单; • 睾丸并列,卵巢在睾丸之后。
12
胰阔盘吸虫
胰阔盘吸虫新鲜虫体
• (2)虫卵 • 大小为34~52×26~34μm,呈棕色椭圆形,两侧稍不对称,
一端有卵盖。 • 成熟的卵内含有毛蚴,透过卵壳可以看到其前端有一条锥
一、双腔吸虫病(甲,P90、311)
➢病原:双腔科、双腔属的矛形双腔吸虫和中华双腔吸虫 ➢中间宿主:第1中间宿主—陆地螺,第2中间宿主—蚂蚁; ➢终末宿主:反刍动物,还可感染马属动物、猪、犬等动物, 亦可寄生于人。 ➢寄生部位:胆管和胆囊。 ➢危害:引起胆管炎、肝硬变,导致代谢障碍和营养不良。 ➢分布:世界各地,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 地区。
3、流行特点
• 分布:世界性分布,地方性流行。我国主要流行于牧区; 其流行与陆地螺和蚂蚁的广泛存在有关。
• 易感动物:广泛,除家畜外,许多野生偶蹄兽均可感染, 已知的宿主达70余种;
• 流行季节:南方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北方一般在春秋感染, 冬春发病;
• 动物对本病的获得性免疫较差,因此动物年龄愈大,感染 强度亦愈大;
胰阔盘吸虫
枝歧腔吸虫
6、防治
1)预防 ➢ 定期驱虫,每年的秋后和冬季驱虫; ➢ 消灭中间宿主; ➢ 加强饲养管理。 2)治疗:常用药物有丙硫咪唑、吡喹酮、六氯对二甲苯(血
防846)等。
二、阔盘吸虫病(乙,P90、313)
➢ 病原:在我国报道的有三种:胰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和枝 睾阔盘吸虫。其中胰阔盘吸虫分布最广,危害也较大。
➢ 终末宿主:牛、羊等反刍兽,也可寄生于人。 ➢ 寄生部位:胰脏胰管; ➢ 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陆地螺”,第二中间宿主“草
螽”; ➢ 分布:亚、欧、南美,我国主要是北方地区。 ➢ 危害:严重,如内蒙古某旗1976年因胰阔盘吸虫病死亡羊
23789只,占该旗羊总数之13%(崔贵文,1976)。
1、形态
➢矛形双腔吸虫:虫体狭长, 矛形;大小为 6.67~8.34mm×1.61~2.14m m ,体表光滑,腹吸盘大于 口吸盘,睾丸前后排列或斜 列于腹吸盘的后方;卵巢圆 形,位于睾丸之后。生殖孔 开口于肠分支处,卵黄腺在 虫体中部两侧。
➢中华双腔吸虫:与矛形双腔 吸虫相似,体较宽扁,腹吸 盘前方部分呈头锥状,其后 两侧作肩样突起。虫体大小 为3.54~8.96 ×2.03~3.09mm;睾丸左右 并列于腹吸盘后。
刺,后部有两个圆形的排泄泡,在锥刺的后方有一横椭圆形 的神经团。
胰阔盘吸虫的虫卵
2、生活史
➢ 阔盘吸虫的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 ➢ 第一中间宿主——陆地螺 ➢ 第二中间宿主——草螽
➢ 在蜗牛体内需5~6月, ➢ 在草螽体内需1月, ➢ 在牛、羊体内的潜隐期
为3月, ➢ 整个生活史需9~16月。
1、形态
➢(1)成虫 ➢中、小型虫体,体细长、扁平, 半透明; ➢有咽和食道,肠支简单,通常不抵 达体末端。 ➢睾丸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腹吸 盘后。 ➢卵巢圆形,常居睾丸之后。 ➢生殖孔居中位,开口于腹吸盘前。 ➢卵黄腺位于肠管中部两侧。 ➢子宫由许多上、下行的子宫圈组 成,几乎充满生殖腺后的大部空间, 内含大量小型、深褐色卵。
2、生活史
➢ 需要两个中间宿主: ➢ 第一中间宿主——陆地螺(蜗牛) ➢ 第二中间宿主——蚂蚁
第一中间宿主
发育史
➢ 虫卵 蜗牛吞食
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和
尾蚴
逸出螺体被蚂
蚁吞食形成囊蚴

牛、羊吞食,由十二指肠
进入肝胆管寄生。
➢ 在终末宿主体内72~85天 发育为成虫,成虫可在宿 主体内活6年以上。
第三节 双腔吸虫病(P89)
扁形动物门Plateyhelminthes 吸虫纲 Trematoda 复殖目Digenea:寄生于家畜或人,主要科有: 双腔科Dicrocoeliidae 双腔属Dicrocoelium 矛形双腔吸虫、中华双腔吸虫 阔盘属Eurytrema 胰阔盘吸虫
• 双腔吸虫主要有两属,属中、小型虫体,体细长、扁平,半透明。卵 巢、睾丸不分支,卵巢位于睾丸之后;卵黄腺位于肠管中部两侧;子宫 由许多上、下行圈组成,内含褐色虫卵。
3、致病作用
• 机械刺激 • 代谢毒物 • 导致胰管发炎,管壁增厚,胰脏功能下降,消化不良,动
物表现为消瘦,下痢,粪便常混有粘液,毛干,易脱落, 贫血,颌下、胸前出现水肿,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 粪检 • 尸检
4、诊断
5、防治
• 参照双腔吸虫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