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子宫内膜的组织结构和周期性变化
– 增生期 – 分泌期 – 月经期
一、卵巢(ovary)
一般结构:
表面上皮(单扁或单立)
白膜(致密CT)
卵泡
皮质
黄体 闭锁卵泡
间质腺
髓质(CT)
(一)卵泡的发育与成熟
1、原始卵泡(primordial follicle)
位于皮质浅层,数量多,体积小。
结构特点:
•中央一个停留于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的初级卵母细 •胞,和周围一层扁平形的卵泡细胞组成
卵泡膜外层平滑肌收缩 卵丘与卵泡壁分离
破 裂
透 明带
放 射 冠 随卵泡液一同从卵巢排出,经腹腔进入输卵管
颗粒细 胞
结果: 次级卵母细胞若在排出后24小时之内未受精—退化。
若受精—则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受精卵 一个小的第二极体
卵母细胞经两次成熟分裂以后,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从二倍体细 胞(46, XX)变为单倍体细胞(23, X)。
液—内含营养物质、 透明质酸、性激素—促进 卵泡发育成熟。
•形成卵丘,随着卵泡液的增多、卵泡腔的扩大, 初级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的卵泡细胞被挤到卵泡的 一侧,形成一个凸向卵泡腔的丘状隆起。 •出现放射冠:紧靠透明带的一层柱状卵泡细胞 呈放射状排列称放射冠。 •出现颗粒层:分布在卵泡腔周围的卵泡细胞构 成卵泡壁称颗粒层。颗粒层细胞称颗粒层细胞。
卵泡腔
颗粒细胞与膜细胞协同合成雌激素示意图
FSH 受体
雌激素
内质网 芳香化酶
+ 雄激素
颗粒细胞
基膜
血
液
胆固醇
雄激素
膜细胞
LH 受体
膜细胞合成的雄激素 透过 基膜 入 颗粒细胞 芳香化酶 雌激素
书本厚变薄
卵母细胞 卵泡细胞(未分化或分化) 卵泡膜(分化或未分化) 透明带 卵泡腔、卵丘
(二)排卵(ovulation)
(三)黄体的形成和演变
黄体的形成:
成熟卵泡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壁塌陷形成 皱襞,卵泡膜结缔组织和血管伸入颗粒层,在LH 的作用下,逐渐发育分化为一个体积很大并富含血 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黄体。
(三)黄体的形成和演变
黄体的形成:
成熟卵泡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壁塌陷形成 皱襞,卵泡膜结缔组织和血管伸入颗粒层,在LH 的作用下,逐渐发育分化为一个体积很大并富含血 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黄体。
结构特点: •中央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和周围单层或多层(5-6)的
卵泡细胞组成。
• LM下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直径约50-80m;卵 泡细胞已由单扁变为立方或柱状。在卵母细胞和 卵泡细胞之间出现一层较厚的富含糖蛋白的嗜酸性 膜称透明带。
• EM下卵母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及卵泡细胞的突起均 伸入透明带内,卵母细胞的长突起还穿越透明带与 卵母细胞膜接触。卵泡细胞之间以及卵母细胞与卵 泡细胞之间均有许多缝隙连接—有利于卵泡细胞将 营养物质输送给卵母细胞;也有利于细胞间交换物 质、沟通信息、协调功能。
近成熟卵泡
•初级卵母细胞恢复成熟分裂,于 排卵前36-48小时完成第一次成 熟分裂: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 和一个第一极体(位于次级卵母 细胞和透明带之间的卵周间隙)。 次级卵母细胞随即进入第二次成 熟分裂,并停留于分裂中期。
卵泡的内分泌功能:主要分泌雌激素。
具有大卵泡腔的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又称囊状卵泡。
女性生殖系统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概述:
卵 巢——产生卵子、分泌性激素
组成
输卵管——受精场所、运送受精卵 子 宫——孕育胎儿 阴道及外生殖器
明显的年龄变化
特点 规律的周期性
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第一级毛细血管网 (N漏斗)
垂体门脉系统 垂体门微静脉 (结节部)
成熟卵泡破裂,卵母细胞自卵巢排出的过程称排卵。
时间: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
条件:垂体释放大量LH
卵泡壁 局
成熟卵泡的卵泡液剧增 卵泡更向卵巢表面突出
白膜 表面上皮
部 缺 血
LH:黄体生成素
卵 泡 此处结缔组织 小 小 被胶原酶和透 斑 明质酸酶解聚 斑
颗粒细胞在LH作用下合成前列腺素 排出内容:次级卵母细胞
• LM下初级卵母细胞圆形,体积较大,直径约40m, 核大而圆,染色质稀疏,着色浅,核仁大而明显。 EM下胞质内细胞器丰富,细胞核周围有层状排列滑 面内质网(称为环层板)。
• 卵泡细胞具有支持和营养卵母细胞的作用,二者之 间有许多缝隙连接。
Leabharlann Baidu
2、初级卵泡(primary follicle): 由原始卵泡发育而成。
• 随着卵泡的增大,其周围的结缔组织梭形细胞逐渐 密集形成卵泡膜,与卵泡细胞间隔以较厚的基膜。
缝隙连接
3、次级卵泡(secondary follicle): 由初级卵泡发育而成。
结构特点: • 初级卵母细胞增至最大,直径约125—150 m。 •出现卵泡腔,其内充满由卵泡细胞分泌物和卵泡膜血管渗出物组成的卵泡
•卵泡膜分化为两层:内膜层含较多的多边形或 梭形细胞即膜细胞(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 的特征)、丰富的毛细血管;外膜层细胞血管 均较少胶原纤维较多,且有少量平滑肌。
4、成熟卵泡(matrue follicle): 是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
结构特点:
•体积很大,直径可达20mm;向卵 巢表面突出;卵泡腔也很大卵泡 液增多,颗粒层变薄。
第二级毛细血管网 (远侧部)
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
弓状核 (下丘脑)
GnRH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神经内分泌激素 RH, RIH
下丘脑腺垂体系
第一级Cap网
垂体门微V
调节远侧部嗜酸(&碱)性细胞的功能 第二级Cap网
• 促性腺激素C(gonadotroph) C较多而大,分泌颗粒中等大小
分泌
分泌
卵泡刺激素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
黄体生成素 (luteinizing hormone, LH)
女性的卵巢 男性睾丸的支持C
女性的卵巢 男性睾丸间质C
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 促进卵泡发育
促进精子发育
促进排卵及 黄体形成
分泌雄激素
• 卵巢皮质
– 卵泡(原始、初级、次级、成熟卵泡) – 排卵 – 黄体
结构特点:
黄体由粒黄体细胞(granulosa lutein cell)和膜黄体细 胞(thea lutein cell)构成。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分别 由颗粒细胞和膜细胞分化而来。LM下粒黄体细胞 分布于黄体的中央部,数量较多,体积较大,多角 形,染色较浅;膜黄体细胞分布于黄体的周边部, 数量较少,体积较小圆形或多角形,染色较深。 EM下黄体的两种细胞均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 的特征。
– 增生期 – 分泌期 – 月经期
一、卵巢(ovary)
一般结构:
表面上皮(单扁或单立)
白膜(致密CT)
卵泡
皮质
黄体 闭锁卵泡
间质腺
髓质(CT)
(一)卵泡的发育与成熟
1、原始卵泡(primordial follicle)
位于皮质浅层,数量多,体积小。
结构特点:
•中央一个停留于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的初级卵母细 •胞,和周围一层扁平形的卵泡细胞组成
卵泡膜外层平滑肌收缩 卵丘与卵泡壁分离
破 裂
透 明带
放 射 冠 随卵泡液一同从卵巢排出,经腹腔进入输卵管
颗粒细 胞
结果: 次级卵母细胞若在排出后24小时之内未受精—退化。
若受精—则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受精卵 一个小的第二极体
卵母细胞经两次成熟分裂以后,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从二倍体细 胞(46, XX)变为单倍体细胞(23, X)。
液—内含营养物质、 透明质酸、性激素—促进 卵泡发育成熟。
•形成卵丘,随着卵泡液的增多、卵泡腔的扩大, 初级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的卵泡细胞被挤到卵泡的 一侧,形成一个凸向卵泡腔的丘状隆起。 •出现放射冠:紧靠透明带的一层柱状卵泡细胞 呈放射状排列称放射冠。 •出现颗粒层:分布在卵泡腔周围的卵泡细胞构 成卵泡壁称颗粒层。颗粒层细胞称颗粒层细胞。
卵泡腔
颗粒细胞与膜细胞协同合成雌激素示意图
FSH 受体
雌激素
内质网 芳香化酶
+ 雄激素
颗粒细胞
基膜
血
液
胆固醇
雄激素
膜细胞
LH 受体
膜细胞合成的雄激素 透过 基膜 入 颗粒细胞 芳香化酶 雌激素
书本厚变薄
卵母细胞 卵泡细胞(未分化或分化) 卵泡膜(分化或未分化) 透明带 卵泡腔、卵丘
(二)排卵(ovulation)
(三)黄体的形成和演变
黄体的形成:
成熟卵泡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壁塌陷形成 皱襞,卵泡膜结缔组织和血管伸入颗粒层,在LH 的作用下,逐渐发育分化为一个体积很大并富含血 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黄体。
(三)黄体的形成和演变
黄体的形成:
成熟卵泡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壁塌陷形成 皱襞,卵泡膜结缔组织和血管伸入颗粒层,在LH 的作用下,逐渐发育分化为一个体积很大并富含血 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黄体。
结构特点: •中央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和周围单层或多层(5-6)的
卵泡细胞组成。
• LM下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直径约50-80m;卵 泡细胞已由单扁变为立方或柱状。在卵母细胞和 卵泡细胞之间出现一层较厚的富含糖蛋白的嗜酸性 膜称透明带。
• EM下卵母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及卵泡细胞的突起均 伸入透明带内,卵母细胞的长突起还穿越透明带与 卵母细胞膜接触。卵泡细胞之间以及卵母细胞与卵 泡细胞之间均有许多缝隙连接—有利于卵泡细胞将 营养物质输送给卵母细胞;也有利于细胞间交换物 质、沟通信息、协调功能。
近成熟卵泡
•初级卵母细胞恢复成熟分裂,于 排卵前36-48小时完成第一次成 熟分裂: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 和一个第一极体(位于次级卵母 细胞和透明带之间的卵周间隙)。 次级卵母细胞随即进入第二次成 熟分裂,并停留于分裂中期。
卵泡的内分泌功能:主要分泌雌激素。
具有大卵泡腔的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又称囊状卵泡。
女性生殖系统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概述:
卵 巢——产生卵子、分泌性激素
组成
输卵管——受精场所、运送受精卵 子 宫——孕育胎儿 阴道及外生殖器
明显的年龄变化
特点 规律的周期性
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第一级毛细血管网 (N漏斗)
垂体门脉系统 垂体门微静脉 (结节部)
成熟卵泡破裂,卵母细胞自卵巢排出的过程称排卵。
时间: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
条件:垂体释放大量LH
卵泡壁 局
成熟卵泡的卵泡液剧增 卵泡更向卵巢表面突出
白膜 表面上皮
部 缺 血
LH:黄体生成素
卵 泡 此处结缔组织 小 小 被胶原酶和透 斑 明质酸酶解聚 斑
颗粒细胞在LH作用下合成前列腺素 排出内容:次级卵母细胞
• LM下初级卵母细胞圆形,体积较大,直径约40m, 核大而圆,染色质稀疏,着色浅,核仁大而明显。 EM下胞质内细胞器丰富,细胞核周围有层状排列滑 面内质网(称为环层板)。
• 卵泡细胞具有支持和营养卵母细胞的作用,二者之 间有许多缝隙连接。
Leabharlann Baidu
2、初级卵泡(primary follicle): 由原始卵泡发育而成。
• 随着卵泡的增大,其周围的结缔组织梭形细胞逐渐 密集形成卵泡膜,与卵泡细胞间隔以较厚的基膜。
缝隙连接
3、次级卵泡(secondary follicle): 由初级卵泡发育而成。
结构特点: • 初级卵母细胞增至最大,直径约125—150 m。 •出现卵泡腔,其内充满由卵泡细胞分泌物和卵泡膜血管渗出物组成的卵泡
•卵泡膜分化为两层:内膜层含较多的多边形或 梭形细胞即膜细胞(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 的特征)、丰富的毛细血管;外膜层细胞血管 均较少胶原纤维较多,且有少量平滑肌。
4、成熟卵泡(matrue follicle): 是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
结构特点:
•体积很大,直径可达20mm;向卵 巢表面突出;卵泡腔也很大卵泡 液增多,颗粒层变薄。
第二级毛细血管网 (远侧部)
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
弓状核 (下丘脑)
GnRH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神经内分泌激素 RH, RIH
下丘脑腺垂体系
第一级Cap网
垂体门微V
调节远侧部嗜酸(&碱)性细胞的功能 第二级Cap网
• 促性腺激素C(gonadotroph) C较多而大,分泌颗粒中等大小
分泌
分泌
卵泡刺激素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
黄体生成素 (luteinizing hormone, LH)
女性的卵巢 男性睾丸的支持C
女性的卵巢 男性睾丸间质C
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 促进卵泡发育
促进精子发育
促进排卵及 黄体形成
分泌雄激素
• 卵巢皮质
– 卵泡(原始、初级、次级、成熟卵泡) – 排卵 – 黄体
结构特点:
黄体由粒黄体细胞(granulosa lutein cell)和膜黄体细 胞(thea lutein cell)构成。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分别 由颗粒细胞和膜细胞分化而来。LM下粒黄体细胞 分布于黄体的中央部,数量较多,体积较大,多角 形,染色较浅;膜黄体细胞分布于黄体的周边部, 数量较少,体积较小圆形或多角形,染色较深。 EM下黄体的两种细胞均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 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