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传导检测一、原理就是给予刺激使神经纤维去极化,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波幅和出现率:评价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指标。 5 F波比率: (F-M-1)/2M
可更直接地评价近端与远端节段的传导特征, 临床应用F波比率的前提是远近端的长度相同。
临床应用价值 用来判断周围神经病变时近端神经的情况,常 用于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MSN),GBS,糖 尿病或尿毒症性神经病等。
重复神经刺激技术(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 一、生理学原理:是超强重复刺激神经干在
诱发反应各参数的测定
1潜伏期latency 指从刺激起始到反应的某个部分之间的时间过程。 起始潜伏期,onset latency, 峰潜伏期peak latency, 末端运动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 2传导时间conduction time 在两个不同部位刺激神经,则近段和远段之间的 潜伏期差就是传导时间 。 3传导速度conduction velocity 运动传导速度=距离/近端潜伏期-远端潜伏期 感觉传导速度=距离/起始潜伏期
参考电极置于肌腱上。
M波:刺激神经在刺激部位远端的肌肉记录反应,即 为CMAP。M波代表的是受刺激的运动轴突所支配的 肌纤维的活动。
感觉神经传导方法
顺向法和逆向法 逆向法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同时所获得 的SNAP波幅比顺向法高,但是逆向刺 激混合神经时,运动神经的动作电位和 M波会影响感觉神经的波型。通常习惯 上检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时采用顺向法, 二其他大多数神经则采用逆向法。
神经传导检测一、原理就是给 予刺激使神经纤维去极化,然
二、内容
1 运动神经检测 2 感觉神经检测 3 F波的测定 4 重复神经刺激(RNS)
运动神经检测方法
常用神经 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刺激电极置于神经干上,通常为超强刺激(易诱发 出最大M波的刺激强度,再增加10~30%的电量)。 记录电极通常用表面电极,病人疼痛轻,记录范围比 针电极大。电极应放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的运动终板 区,通常在肌腹的中点,这样可得到的M波。
相应肌肉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是检测神 经肌肉接头功能的重要手段。根据刺激频率 可分为低频RNS(<5Hz)和高频RNS(10~30Hz)。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MAP是肌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的总和,根据 其波幅的大小,可粗略的估计所兴奋的肌纤 维数目。
RNS检测程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及正常参考值
1在肌肉放松状态下,给予单次刺激记录CMAP 2小指展肌活动30秒 3活动后立即给与单次刺激,以观察活动后的易化情况 4以2HZ的频率刺激,记录3秒的反应 5以3HZ的频率刺激,记录2秒的反应 6以5HZ的频率刺激,记录1秒的反应 7以10HZ的频率刺激,记录1秒的反应(强直刺激) 8强直刺激后立即以5HZ的频率刺激,记录1秒的反应, 以观察强直后强化
4波幅amplitude 反映的是所测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同步兴奋的程度。 5波型shape和时限duration 也可反映所测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同步兴奋的程度。 同步化兴奋的程度越低,波幅越小,时限越宽, 波形也变得越扭曲这就是所谓的波形离散。 6面积area CAMP负相的面积与去极化肌纤维的数量成正比, 但也取决于肌肉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 7衰减decay 8离散度dispersion
9强直刺激后休息4分钟,在以5HZ的频率给予刺激,并 记录1秒的反应,以观察强直后衰竭。
但归纳起来包括三个步骤:
1将休息状态下记录的CMAP波幅与活动后的 进行比较:
2低频刺激时,将第一个波与头五个波中的最 低者进行比较;
3高频刺激时,将第一个波与最低或最高的波 进行比较。
正常值计算:确定波幅递减是计算第4或第5 波较第1波波幅下降的百分比;波幅递增是计 算最高波幅比第1波波幅上升的百分比;正常 人低频波幅递减在10~15%以内,高频刺激波 幅递减在30%以下,波幅递增在50%以下。
轴突变性
轴突性神经病波幅通常减低至正常平均
值的40~50%以下。如果波幅仍在正常值的 50%以上,而传导速度减慢至正常低限的 80~90%以下时,提示存在脱髓鞘。如果波 幅在正常值的50%以下,而传导速度减慢 至正常低限的70~80%以下时,并不提示存 在脱髓鞘。无论波幅如何变化,只要传导 速度降至正常平均值的60%以下,提示为 周围神经病变。
某个局灶病变的确定;神经损伤的评价。
F波测定
生理学基础: 运动神经元的回返性兴奋/反射性兴奋。给予 神经超强刺激,兴奋运动神经的逆向冲动, 传入相应的脊髓前角细胞,经过中间神经元 或树突网,而直接或间接地兴奋其他前角细 胞,然后再经该运动神经传出,到达所支配 的肌肉,出现一个晚反应(late response),此 即为F波。
影响神经传导的物理学因素
1 温度 随温度的下降传导速度降低0.7~2.4m/s/℃, 时限增加0.07ms(皮肤温度在35~25之间变 化传导速度的下降几乎呈线性关系) 2 神经节段的长度
神经传导的异常模式
轴突损害----导致波幅的降低, 脱髓鞘 -----引起传导时间的延长。
周围神经病变运动传导检测的异常类型 1.CAMP波幅降低而潜伏期正常或轻度延长;病变 近端刺激所诱发的波幅降低,潜伏期基本正常, 最多见。病变早期:轴突断伤或者部分神经损伤 导致神经失用,可随访观察。 2.潜伏期延长而CAMP波幅相对正常;若排除神经 失用,可提示绝大多数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 3.CAMP反应缺如。表明绝大多数神经纤维不能通 过病变部位传导,应鉴别神经失用或者是神经横 贯性断伤。
临床应用:
常用来研究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疾病
1 突触后异常:MG。 2 突触前异常:LEMS;肉毒中毒。 3 即有突触前也有突触后异常,常见的是氨 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的肌无力综合征。
低频波幅递减>15%、高频刺激波幅递减 >30%为异常,见于突触后膜病变MG,高频 刺激波幅递增>57%为可疑异常,>100%为异 常,见于Lambert-Eaton综合征。
影响神经传导的生物学因素 1 性别 多数研究认为性别无影响。 2 身高 每高出10厘米,传导速度减慢2~4米/秒。 诱发反应的波幅也与身高呈反比。 3 记录部位 远端节段的神经传导速度慢于近侧, 因为远端神经纤维逐渐变细。 4 年龄 是影响神经传导最重要的生物学因素。 正 常足月新生儿接近成人的一半,十几岁达成人的 水平,20岁后开始下降,60岁后明显。
感觉传导 运动传导的异常类型同样适用于感觉,
脱髓鞘可导致传导速度明显减慢,而远侧 刺激时SNAP波幅的下降则意味着轴突断伤, 仅仅当病变位于感觉神经节远段时,感觉 纤维才发生变性,通常将SNAP是否存在作 为鉴别根性病变和根以下病变的要点。
临床意义 神经传导检测
鉴别轴突病变和脱髓鞘病变。 帮助定性,例如,神经传导的减慢呈弥漫 性,各个神经之间传导的速度的差异非常小, 提示遗传性脱髓鞘形神经病;在获得性脱髓鞘 形神经病常常累计某些节段的神经,并且受累 的程度并不一致。 临床上可用于:弥漫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
F波参数
1 潜伏期:是指从刺激伪迹到所诱发F反应的起 始。正常差异可到数毫秒,通常连续记录10次 以上,取其平均值。
2 中枢潜伏期:是指从刺激点到达和离开脊髓 的传导时间,计算公式:(F-M-1)/2 3F波传导速度: 表面距离(D)/中枢潜伏期 表面距离(D)测量 上肢:从刺激点经腋部和锁骨中点到第7棘突; 下肢:从刺激点经膝和大转子到胸12棘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