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传导检测一、原理就是给予刺激使神经纤维去极化,然
神经元信号传导的物理学原理
![神经元信号传导的物理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1de5d1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6b.png)
神经元信号传导的物理学原理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发起和传递神经信号,控制身体的各种活动。
神经信号是一种化学和电信号的混合体,当神经元被激活时,它会产生电信号,并释放神经递质,从而传递信息。
这些电信号的传导过程遵循着物理学原理,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神经元信号传导的物理学原理。
神经元的构造神经元具有细胞体、树突、轴突以及突触等部分。
其中细胞体包含了神经元的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是神经元发信号的地方。
树突是一种树枝状突起物,从细胞体分离出来,用于接受其他神经元的信号。
轴突是一种长长的纤维,从细胞体延伸出来,将信息传输到其他神经元或肌肉细胞。
而突触则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的连接点,即神经信号在不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区域。
神经元信号产生和传导的物理学原理当神经元受到足够的刺激时,其细胞体和树突会产生一种名为动作电位的电信号。
动作电位是一种瞬间变化的电压波动,可以引发神经元内部和周围的生化反应,从而引发神经信号的传递。
动作电位的产生遵循着电学原理。
当神经元受到足够的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会发生瞬间的倒转,从而形成动作电位。
这个倒转后的电位会依次沿着轴突传播,直到到达另一个神经元或肌肉细胞。
在神经元内部,动作电位的传播是基于离子交换和电荷分布的原理。
在细胞膜的内面和外面存在不同的离子浓度,这些离子包括钠、钾、氯和钙等。
当动作电位到达轴突的起始点时,它会触发一个离子通道,将离子从细胞外引入细胞内,从而引发内部电位的变化。
这些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遵循着闸控原理,即收到足够的刺激时,通道打开,离子流通;当没有足够的刺激时,通道关闭,离子无法流通。
因此,动作电位的传播依赖于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其速度也受离子通道密度和大小的影响。
在轴突传递的过程中,动作电位的传递速度也是受神经元的物理学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例如,神经元的轴突如果被髓鞘包裹,将会加速动作电位的传递速度。
髓鞘是周围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一层绝缘材料,可以减少离子流失,提高电压传递速度。
鱼类生理学 试题库 连答案
![鱼类生理学 试题库 连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891a816529647d2728528b.png)
绪论一.名词解释1.鱼类生理学急性实验法慢性实验法新陈代谢兴奋与抑制2.适应性刺激神经调节反射体液调节自动调节反馈(反馈调节)负反馈正反馈稳态二.填空1.鱼类生理学的研究层次有四个方面,它们是(整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2.生理学既是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实验研究方法极为重要。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类。
3.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短暂)、(精确)。
4.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持久)。
5.机体机能的协调性、相对稳定性和适应性,主要靠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机制,但体液调节也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生理机能活动的神经性和体液性调节机制具有(自动调节)和(反馈)现象,这对于保证生理机能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6.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
7.新陈代谢过程可以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8.所谓兴奋性就是机体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9.在传统生理学中,通常将(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腺体)统称为可兴奋组织。
10.鱼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神经调节)。
11.机体组织在接受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表现形式有(兴奋)和(抑制)两种。
12.刺激组织引起兴奋时,如果阈值低,表明该组织的兴奋性较(强)。
13.(适应性)是指机体具有的根据外环境情况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
1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兴奋性)和(适应性)。
15.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作用较(局限),对刺激的敏感性(较小)。
16.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机体进行的调节过程一般属于(负)反馈过程。
17.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持久)和(广泛)。
18.细胞或生物体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称为(反应)。
三.是非题1.负反馈调节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机能活动的相对稳定性。
生物实验报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生物实验报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526c776f0975f46526d3e178.png)
生物实验报告姓名:同组者:班级:日期:实验序号:实验题目: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速度测定坐骨神经干不应期测定实验目的:1.学习神经干标本的制备。
2.观察坐骨神经干的单相、双相动作电位、双向性传导并测定其传导速度。
3.观察机械损伤对神经兴奋和传导的影响4.学习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测定方法5.了解蛙类坐骨神经干产生动作电位后其兴奋性的规律性变化实验原理:神经或肌肉发生兴奋时,兴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这种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即为动作电位。
可通过引导电极在仪器上进行记录。
用电刺激神经,在刺激电极的负极下神经纤维膜内产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膜上产生一次可传导的快速电位反转,即动作电位。
神经干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
其动作电位是以膜外记录方式记录1到的复合动作电位。
如果两个引导电极置于兴奋性正常的神经干表面,兴奋波先后通过两个电极处,便引导出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波形,称双相动作电位。
通常实验室常用的是方波电刺激,固定波宽,即刺激持续时间与强度/时间变化率二个参数不变,只改变刺激强度,观察不同刺激强度作用于组织时,组织的反应。
在安静状态下神经干中的神经纤维处于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
当神经纤维受刺激兴奋时,受刺激部位的膜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的膜形成局部电流,并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
2当局部电流传到电极4时,电极4处的膜去极化(膜内变为正,膜外变为负),而电极5处的膜尚未兴奋,故电极5处电位相对于电极4处高,此电位变化过程即形成双向动作电位波形的AB段。
当兴奋传至电极5处时,该处的膜去极化,膜外电位相对于电极4处逐渐降为0,此电位变化过程即双向动作电位波形的BC段。
当电极5尚处于去极化状态,而电极4处膜逐渐复极化时,电极5处膜电位相对于电极4处的膜电位逐渐降低为负值,此电位变化过程即双向动作电位波形的CD段。
当电极5处的膜复极化时,电极5处的膜电位逐渐恢复至电极4处电位水平,此电位变化过程即双向动作电位波形的DE段。
神经传递原理
![神经传递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040406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c.png)
神经传递原理是指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的基本机制。
它主要涉及到神经元内部的电信号传递和神经元之间的化学信号传递。
1. **神经元内部的电信号传递**:
神经元内部存在负电荷的细胞质和细胞膜,通过离子通道的开关控制,可以产生电位差。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静息电位为负值。
当受到刺激时,离子通道打开,离子流动导致细胞内外电位差发生改变,形成动作电位。
2. **神经元之间的化学信号传递**:
当一个神经元的动作电位传导到细胞轴突的末端(突触前终端),会触发释放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这些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传递给接受器(受体)位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通过与受体结合,神经递质会改变受体神经元内的电位,从而传递信号。
总结起来,神经传递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受到外界刺激后,神经元内部的离子通道发生改变,产生动作电位。
2. 动作电位沿着神经元的轴突传导到突触前终端。
3. 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终端后,触发释放神经递质。
4.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受体。
5.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改变受体神经元内的电位,传递信号。
这种电-化学信号传递的机制,使得神经系统能够实现复杂的信息交流和处理。
神经传递原理是理解神经元功能和神经系统工作的基础。
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原理
![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6d9e5c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0.png)
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原理动作电位是神经细胞在受到刺激后在细胞膜上产生的一种电位变化。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是评价神经元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测定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可以提供重要的辅助诊断信息。
本文将介绍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测定的原理。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有机离子通道在神经细胞膜上打开,使得细胞内外的电荷分布发生变化,形成了膜电位。
当膜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神经元会产生一个快速的脉冲,即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传导主要依靠沿轴突的电荷传导和离子通道的打开和关闭来完成。
在一般情况下,动作电位会沿着轴突朝着神经末梢传导,并通过突触把信息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或靶细胞。
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原理基于电生理学技术。
主要的方法是神经传导速度检测(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S),此方法又称为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或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技术主要是应用电极记录传导信号的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需要用到两个电极。
一个电极放置在刺激点处(如诱发电刺激器或电刺激极),另一个电极则放置在相应的肌肉或神经末梢处。
实验过程和方法在实验中,首先需要定位要测定的神经,通常使用电极定位或肌电图定位。
然后将电极放置在准确的位置上。
通常使用的电极有表面电极和针形电极,在接触面积相同时,针形电极的信号响应更明显。
接下来使用刺激电极对神经进行刺激,并将记录电极放置在相应的肌肉或神经末梢处。
记录电极将记录从刺激点开始的传导信号,并将信号传送到放大器。
放大器用于扩大信号,并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当得到足够的差异电位信号时,系统会自动计算传导速度。
传导速度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刺激点和记录点之间的距离和两个点之间的传导时间计算出来。
通常情况下,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需要进行多次,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总结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是一个重要的生理指标,测定其传导速度有助于评价神经元功能和神经系统病变。
通过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技术,可以对神经传导的速度、质量和稳定性进行评估,这对于神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传导检测
![神经传导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a4eba46f01f69e314232940f.png)
二、内容 1 运动神经检测 2 感觉神经检测 3 F波的测定 4 重复神经刺激(RNS)
但归纳起来包括三个步骤: 1将休息状态下记录的CMAP波幅与活动后的 进行比较: 2低频刺激时,将第一个波与头五个波中的最 低者进行比较; 3高频刺激时,将第一个波与最低或最高的波 进行比较。 正常值计算:确定波幅递减是计算第4或第5 波较第1波波幅下降的百分比;波幅递增是计 算最高波幅比第1波波幅上升的百分比;正常 人低频波幅递减在10~15%以内,高频刺激波 幅递减在30%以下,波幅递增在50%以下。
F波参数
1 潜伏期:是指从刺激伪迹到所诱发F反应的起 始。正常差异可到数毫秒,通常连续记录10次 以上,取其平均值。 2 中枢潜伏期:是指从刺激点到达和离开脊髓 的传导时间,计算公式:(F-M-1)/2 3F波传导速度: 表面距离(D)/中枢潜伏期 表面距离(D)测量 上肢:从刺激点经腋部和锁骨中点到第7棘突; 下肢:从刺激点经膝和大转子到胸12棘突。
4波幅amplitude 反映的是所测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同步兴奋的程度。 5波型shape和时限duration 也可反映所测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同步兴奋的程度。 同步化兴奋的程度越低,波幅越小,时限越宽, 波形也变得越扭曲这就是所谓的波形离散。 6面积area CAMP负相的面积与去极化肌纤维的数量成正比, 但也取决于肌肉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 7衰减decay 8离散度dispersion
人解上学期复习题
![人解上学期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452f7c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e.png)
人解上学期复习题(答案仅供参考)[第三章运动系统]【单项选择题】1.有关骨的构造的正确的说法是: EA.骨干由松质构成B.骨骺由密质构成C.骨膜有血管无神经D.骨髓有神经无血管 E.以上全不对2.有关红骨髓正确的是: CA.成人存在于髓腔内 B.胎儿期造血,成年期不造血 C.髂骨、胸骨、椎骨内终生保存红骨髓 D.以上全不对.3.有关骨髓腔正确的是:BA.位于骨骺内 B.位于长骨的骨干内 C.成人骨髓腔内含红骨髓D.小儿骨髓腔内含黄骨髓 E.以上全不对4.黄骨髓存在于:CA.所有骨的内部B.幼儿长骨骨干内部C.成人长骨骨干内部D.幼儿长骨骨骺内部E.成人扁骨内部5.指出下列骨不属于脑颅骨者: BA.蝶骨 B.颧骨 C.额骨 D.筛骨 E.颞骨6.颅中窝的孔裂有: AA.视神经孔 B.内耳门 C.筛孔 D.舌下神经管 E.颈静脉孔7 .关节的辅助结构是:AA.囊内韧带、囊外韧带、关节盘、关节唇B.关节囊、关节软骨、关节盘C.关节囊、囊内韧带、囊外韧带 D.关节软骨、关节盘、关节唇E.无上述情况8 .关节的基本结构是:DA.关节面、关节囊、关节内韧带B.关节面、关节囊、关节内软骨C.关节腔、关节囊、关节内软骨D.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E.关节面、关节腔、关节软骨9 .关于脊柱正确的是:CA.共由24块椎骨连结而成 B.椎间盘的厚度约占脊柱全长的1/2 C.有颈、胸、腰、骶四个生理弯曲 D.由于胸部椎间盘较薄,故该处运动幅度较大10 .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EA.颈曲凸向后B胸曲凸向前C腰曲凸向后D骶曲凸向前E胸曲是胎生时就有的【填空题】1.骨髓有______和________,其中人的_________一生都存在的骨髓,有________功能。
2.根据骨的形态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4类。
3.骨的化学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二者结合使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生理学试题库
![生理学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c06da7bc1a37f111f1855b02.png)
生理学试题库绪言【习题】一、名词解释1.反射2.神经调节3.体液调节4.反馈5.负反馈6.正反馈二、填空题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_______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_______。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_______。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_______。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_______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_______完成的。
三、判断题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四、各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 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2. 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 )A.突触B.中枢C.效应器D.外周神经3.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 )A.传入神经B.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4. 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C.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5. 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心血管系统是 (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6. 心血管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 (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7. 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8. 动脉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动脉血压变化,使相应的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可看作 (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9.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 )A.人体血压稳定B.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到某一特定目标D.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10.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A.排尿反射B.排便反射C.血液凝固D.减压反射1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 )A.全身性体液调节B.自身调节C.神经调节D.局部性体液调节12. 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 )A.种族遗传B.先天获得C.数量较少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13.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 )A.迅速B.准确C.持久D.短暂14. 排尿反射是 ( )A.自身调节B.负反馈调节C.体液调节D.正反馈调节(二)多项选择1. 下列各项叙述,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不固定,灵活可变B.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由种族遗传决定C.需后天学习获得D.数量有限,比较恒定、少变或不变E.反射活动的适应性比较有限2.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A.出现反应迅速B.局限而精确C.作用持续时间较长D.作用范围广泛E.适于缓慢进行的一些生理过程的调节3. 属于条件反射的有 ( )A.食物入口引起唾液分泌B.沙粒入眼引起流泪C.望梅止渴D.叩击髌腱引起小腿伸直E.谈起美食引起唾液分泌4. 以下何属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 ( )A.心脏生物电现象的原理B.突触传递的原理C.肌肉收缩的原理D.缺氧时肺通气的变化E.运动时心功能的变化5. 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速度慢B.参与维持机体的稳态C.作用范围广D.持续时间短E.反应迅速而准确6. 反射弧组成包括 ( )A.效应器B.感受器C.传出神经D.神经中枢E.传入神经7. 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有 ( )A.雏鸡出壳就能啄食B.沙粒入眼就眨眼流泪C.新生儿嘴唇触及乳头便会吸吮D.学生听见上课铃声就立即进教室E.看见酸梅唾液立即分泌五、简述题1.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神经系统传导
![神经系统传导](https://img.taocdn.com/s3/m/0353d06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b.png)
神经系统传导神经系统传导是指信息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专门的结构和功能来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
神经传导是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基础,也是人类思维、感知和行为的基础。
神经系统传导主要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化学和电信号传递实现的。
在神经元内部,神经元细胞质中含有许多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
这些离子通过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内外。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离子通道会打开或关闭,从而改变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产生电位变化。
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方式:化学传导和电传导。
在化学传导中,神经元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物质会通过突触间隙,与接收神经元的神经元膜结合,触发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继续传导神经信号。
这种传导方式速度较慢,但能够在突触中实现信号转换和放大。
而电传导是指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直接通过电位变化来传导信号。
当神经元接收到刺激时,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会发生改变,离子会在细胞膜内外之间发生迁移,形成电位变化。
这种传导方式速度较快,能够快速传递信息。
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通过复杂的网络连接和神经纤维传导信息。
信息通常是从感觉神经元开始,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经过感觉神经和脊髓传递到大脑。
在大脑中,信息被处理和解释,并产生相应的感觉、思维和行为反应。
这个过程中需要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神经系统传导不仅发生在大脑中,也发生在脊髓、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中。
脊髓是连接大脑和周围神经的主要通道,它起着信息传递和机械反射的作用。
周围神经负责传输信息到身体各个部位,包括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
自主神经负责自主功能的调控,如心率、呼吸,以及消化和代谢等。
总结起来,神经系统传导是神经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基础过程。
它通过神经元之间的化学和电信号传递实现。
神经系统传导不仅发生在大脑中,也发生在脊髓、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中。
神经系统传导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思维、感知和行为的机制非常重要,也有助于发展神经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机能实验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和兴奋不应期的测定
![机能实验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和兴奋不应期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1c730a4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d.png)
【实验目的与原理】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蛙类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记录方并观察几种因素对 动作电位波形的影响,测定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与不应期,并观察神经干 动作电位的兴奋性变化以及损伤后波形的改变。
当前第5页\共有30页\编于星期五\9点
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全或无”特性,即动作电位幅度不随 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引起动作电位产生的刺激需要有一定强度,刺激达不到阈强 度,动作电位就不出现;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就引发动作电位,而且动作电位的幅度也就 达到最大值,再继续加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随刺激的加强而增加;(二)可扩 布性,即动作电位产生后并不局限于受刺激部位,而是迅速向周围扩布,直至整个细胞膜都 依次产生动作电位.因形成的动作电位幅值比静息电位到达阈电位值要大数倍,所以,其扩 布非常安全,且呈非衰减性扩布,即动作电位的幅度、传播速度和波形不随传导距离远近 而改变.动作电位幅度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原因主要是其幅度大小接近于K+ 平衡电位与Na+平衡电位之和,以及同一细胞各部位膜内外Na+、K+浓差都相同的原故.
4.如何记录神经干动作电位?神经功干动作电位波形与神纤维作电位有何不同?
神经组织是可兴奋的组织,当收到阈强度的刺激时,膜电位将发生一短暂的变化,即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可沿神经纤维 传导,使已兴奋的部位的神经细胞外表面带负电,未兴奋部位带正电。如果将两个引导电极分别置于正常的神经干表面 (细胞外记录),当神经干兴奋从一端向另一端传导依次通过这两个记录电极时,则可记录到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偏转 波形,此即神经干的动作电位,形成的波形为双向,而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记录为细胞内记录,将无关电极置于细胞外, 记录电极插入细胞内,记录到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时程很短,呈尖峰状单波形。神经干动作电位是用细胞外记录法记录 到的已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的电位差。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https://img.taocdn.com/s3/m/7a8355c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c.png)
神经传导通路的研究方法
生物学方法
利用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研究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功能。
物理学方法
应用计算物理学、量子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理论,研究神经系统的物理性质和功能。
数学方法
应用数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等手段,研究神经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拟。
01
02
03
神经传导通路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对神经传导通路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脑科学的本质和规律。
神经肌肉接头
由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神经信号。
神经元
轴突-胞体传导
轴突-树突传导
末梢神经-效应器传导
运动神经传导通路的传导方式
损伤类型
包括神经断裂、神经卡压、神经炎等。
治疗方式
包括手术修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损伤类型和程度制定。
运动神经传导通路的损伤与治疗
将神经冲动整合后上传至大脑皮质。
快速传导
刺激作用于外周感受器后,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以电信号形式迅速上传至大脑皮质。
慢速传导
刺激作用于外周感受器后,通过初级感觉神经元以神经递质形式传递至大脑皮质。
感觉神经传导通路的传导方式
感觉神经传导通路损伤可导致感觉障碍,如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减退或丧失等。
损伤表现
效应器是指接受神经信号并作出相应反应的组织或器官,如肌肉、腺体等。
神经传导通路的组成
传入神经纤维
传出神经纤维
效应器
神经中枢
神经元与神经传导
02
胞体
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负责合成和储存神经递质、线粒体等重要成分。
突起
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负责接收信号并向胞体传递,轴突负责将信号从胞体传到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肌电图的有关知识
![肌电图的有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dcb781952ea551810a687e9.png)
肌电图的有关知识一、什么是肌电图?肌电图学(electromyography),是研究神经和肌肉细胞电活动的科学,简称EMG,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肌电图是指以同心圆针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及肌肉处于静息状态或肌肉作不同程度随意收缩时的电活动。
广义的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诱发电位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的电诊断学。
二、肌电图产生的原理是什么?众所周知,神经系统是通过动作电位传递信息,而动作电位起源于细胞体或轴突终末,并沿神经纤维传播。
肌电图学就是记录神经和肌肉生物电活动,以判断其功能的一种电诊断方法。
检查时将针电极插入肌肉或电流刺激神经,通过放大系统将肌肉在静息或收缩状态的生物电流放大,再由阴极射线示波器显示出来。
动作电位的变化以静息电位为基础,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呈正电位,细胞膜内呈负电位,膜内外有90mv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叫静息电位,也叫极化状态。
当给予神经足量的刺激或肌肉收缩时就产生了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包括上升支和下降支,上升支也就是去极化状态,是由于Na+离子通道开放,而使细胞外的Na+离子扩散进入细胞内而形成,下降支即复极化状态,是由于K+离子通道开放而使细胞内K+离子扩散进入细胞外而形成。
三、肌电图检查的范围和目的是什么?肌电图检查的范围主要是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的每一个环节,即原发性运动神经元如脊髓前角细胞,原发性感觉神经源如后根神经节,脊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本身。
肌电图检查的目的主要是确定神经和肌肉损害的部位,性质和范围,为神经和肌肉病变提供更多的有关损害的电生理损害类型,损害程度,病程和预后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使临床医生对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有目的性。
四、肌电图检查的基本方法是什么?肌电图检查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1、神经传导检查:神经传导检查是用表面电极或针电极记录在神经干受到刺激时,神经或肌肉产生的电活动。
解读神经系统的神经传导速度
![解读神经系统的神经传导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e820a6a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d.png)
解读神经系统的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速度是指神经信号在神经纤维中传递的速度。
神经系统是人类身体中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负责人体的感知、运动、思维等多方面功能。
了解神经传导速度对于研究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一些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神经传导速度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与神经系统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神经传导速度的定义神经传导速度指的是神经信号传输的速率,通常用米/秒(m/s)来表示。
它是一个反映神经纤维传导效率的指标,也是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体现之一。
神经传导速度可以分为两类: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主要用于测量神经系统对于感觉的传导效率,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则用于评估神经系统对运动指令的传达能力。
二、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方法1. 神经刺激电生理测量法神经刺激电生理测量法是测量神经传导速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在神经纤维上施加电刺激,然后通过电极记录神经信号的传导时间来计算神经传导速度。
这种方法一般采用电刺激脉冲和电极的贴附来提高信号的传导效果和测量的准确性。
2. 神经传导速度计算公式根据神经刺激电生理测量法得到的传导时间,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速度(m/s)= 神经纤维长度(m)/ 传导时间(s)传导时间是指刺激从刺激点到达测量点所经过的时间,神经纤维长度是刺激点和测量点之间的距离。
通过测量不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时间和长度,我们可以得到不同位置和类型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三、神经传导速度与神经系统的相关性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结果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等,会导致神经传导速度的降低。
这是因为疾病对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损害,导致神经信号传导的不畅。
而在正常情况下,神经传导速度较快且稳定,能够确保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的正常信息传递。
此外,神经传导速度还可以反映出神经系统对刺激的敏感程度。
如果神经传导速度较慢,说明神经系统对于外界刺激的感知可能会延迟,影响反应的及时性。
神经科学中的神经传导知识点
![神经科学中的神经传导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993577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8.png)
神经科学中的神经传导知识点神经传导是神经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通过神经传导,我们的大脑能够感知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并控制我们的肌肉运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神经传导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神经元结构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功能单位,它包括细胞体、轴突和树突。
细胞体内含有细胞核和细胞质,负责神经信号的处理和集成;轴突是神经元的传导部分,负责将神经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靶器官;树突是神经元的接收部分,负责接收其他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号。
2. 神经元极化与去极化神经元在静息状态下,内外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维持在-70mV左右。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离子通道打开,使细胞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电位迅速升高到约+40mV,称为去极化。
去极化后,细胞内外电位差迅速恢复到-70mV,这一过程称为复极化。
去极化和复极化是神经传导的基础。
3. 神经元兴奋与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是神经传导的重要特征。
当神经元受到兴奋性刺激时,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导致神经元兴奋和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传递信号;而当神经元受到抑制性刺激时,内外电位差的变化减小,导致神经元抑制,信号传导受阻。
4. 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速度取决于神经元的直径和髓鞘的存在。
神经元的直径越大,传导速度越快;而髓鞘可以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保护神经元,减少能量消耗。
在人体中,不同神经元的传导速度也有所不同,例如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慢,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快。
5. 突触传导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
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
在化学突触中,神经元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传递信号;而在电突触中,神经元直接通过胞间通道传递电信号。
突触传导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关键环节。
综上所述,神经传导是神经科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涉及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的极化与去极化、兴奋与抑制、传导速度以及突触传导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神经传导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大脑神经系统的运作原理,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肌电诱发电位资料
![肌电诱发电位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69b5ca94a7302768f993914.png)
一、肌电诱发电位功能介绍:
肌电图:它作为一种测定运动系统功能的手段,现已被广泛用于区别肌肉力弱和肌萎缩,是肌
病所致,或神经病所致,还是其他原因所致。
通过针极肌电图,对躯体不同部位肌肉的测定可以了解:
1.肌肉病变是属于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
2.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前角细胞或神经根、神经丛、干、末梢);
肌电图仪的组成如下图所示:
所能进行的检测包括:
肌电图:
EMG(包括QEMG、MUP、IP)
神经电图: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S)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S)
F反应(F-wave)
H反射(H-reflex)
重复电刺激(RNS)
瞬目反射(BR)
皮肤交感反应(SSR)
多节段运动传导(SSCT)
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SEP)
四、地线的安装要求及方法:
专用地线(<=2欧姆)(不得与其他仪器共用)
准备材料:
铜板40*100(CM)(厚度视情况);
10平方多股铜线(长度根据现场决定);
辅助配件(线码、釘、固定铜板与线的成套螺丝、铜棒或镀锌钢管(有固定孔)、套线铁管或软管)粗盐或其他盐50公斤、木碳许多。
安装方法:
选一就近潮湿地方,挖1米-2米见方,深达3米;埋入铜板并在其周围打入铜棒(4根1-2米,均匀分布)或镀锌钢管(一头削尖,一头钻孔)插入地下;用10MM多股铜线将多根钢管与铜板连接起来(用点焊或用长螺丝绞死,其中一头升出地面);用盐(最好用工业盐)及木碳混合土逐层填埋;充分灌水;暴露处可用硬质软管进行保护。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S)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S)
F反应(F-wave)
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的测定
![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8af069583c1ec5da51e2700d.png)
实验3 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的测定【目的】应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电生理实验方法,测定蛙类坐骨神经干的单相、双相动作电位和其中A类纤维冲动的传导速度,并观察机械损伤、药物对神经兴奋和传导的的影响。
【原理】用电刺激神经,在负刺激电极下的神经纤维膜内外产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膜产生一次在神经纤维上可传导的快速电位反转,此即为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
神经纤维膜外,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相对静息部位呈负电性质,当神经冲动通过以后,膜外电位又恢复到静息时水平。
如果两个引导电极置于兴奋性正常的神经干表面,兴奋波先后通过两个电极处,便引导出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波形,称为双相动作电位。
如果两个引导电极之间的神经纤维完全损伤,兴奋波只通过第一个引导电极,不能传至第二个引导电极,则只能引导出一个方向的电位偏转波形,称为单相动作电位。
神经干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故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不同,神经干动作电位是由许多不同直径和类型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叠加而成的综合性电位变化,称复合动作电位,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可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动作电位在神经干上传导有一定的速度。
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不同,神经纤维越粗则传导速度越快。
蛙类坐骨神经干以Aa类纤维为主,传导速度大约30~40m/s。
测定神经冲动在神经干上传导的距离(s)与通过这段距离所需时间(t),可根据n=s/t求出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预习要求】1.仪器设备知识参见第二章第三节 RM6240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或第四节PcLab和MedLab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2.实验理论实验动物知识参见第三章第一节生理科学实验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第四章第一节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统计学知识参见第五章第四节常用统计指标和方法;生理学教材中兴奋性、兴奋的概念,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动作电位传导原理及神经纤维的分类。
神经传导与反射的探究
![神经传导与反射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b6ef085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4.png)
神经传导与反射的探究神经传导和反射是人体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对于人类的正常运动和感知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神经传导和反射的机制,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神经传导的机制神经传导是指神经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或目标器官的过程。
主要包括电信号的生成、传递和接收。
1. 电信号的生成神经元内部的细胞膜存在电压差,称为静息电位。
当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道会打开,使正电荷(钠离子)进入细胞内,造成内部电位改变,称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传导是通过神经元的轴突进行的。
2. 电信号的传递当动作电位通过轴突传递时,它会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它们通过突触间隙将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3. 电信号的接收下一个神经元上的突触末梢含有受体,可以与神经递质结合。
这种受体的结合会引起电信号在下一个神经元中的再次生成,从而实现信号的传导。
二、反射的机制反射是一种自动化的神经反应,它是保护机制的一部分,帮助我们对外界刺激作出及时且适当的反应。
简而言之,反射是一种无意识的、迅速的神经过程。
1. 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是指刺激到响应的神经回路。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感受器接收刺激信息,传入神经将这个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处理这个信息并发出指令,传出神经将指令传递给效应器,最终产生反应。
2. 反射的分类反射可以根据刺激部位、传导路线和反应类型来分类。
常见的反射有保护性反射(比如眨眼反射)、脊髓反射(比如膝反射)、延髓反射(控制吞咽和呕吐等)等。
这些反射都是自发且自动的,无需大脑的参与。
三、神经传导与反射的应用神经传导和反射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1. 运动控制神经传导和反射是我们进行运动的基础。
当我们想要进行某种动作时,大脑会发出相应的指令,通过神经传导和反射机制传达到肌肉,使其收缩或放松,从而实现运动控制。
2. 疼痛感知和保护当我们触及到热物体或受到伤害时,神经传导和反射机制能迅速传递疼痛信号,引起我们的注意,并通过保护性反射(比如抽手)来避免进一步伤害。
神经冲动的传导的电化学过程
![神经冲动的传导的电化学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ee946e0376c66137ee061976.png)
在我心我知道
追更多荣耀
每一分每一秒
向着目标手牵手一起走到
一起走到
孙燕姿
是否还记得从前美丽的天色
那时天很蓝
我们的未来都在不远地方晴朗着
一切都变了生命不只是快乐
浓浓黑雾笼罩我们
暴风雨就要来了
但谁说不能肩并着肩站稳
我们用心和用爱创造让新的世界诞生
在我心中我知道
这是永恒的长跑
好不容易来到这里
明天还要追更多荣耀
把自己角色扮演好
全力以赴每一秒
和我的家人和我的朋友
向着目标手牵手一起走到
动作电位的出现非常快,每一动作电位大约只有1ms的时间,并且是“全或无”的。也就是说,刺激不够强时,不发生动作电位,也就没有神经冲动;刺激一旦达到最低有效强度,动作电位就会发生并从刺激点向两边蔓延,这就是神经冲动;而增加刺激强度不会使神经冲动的强度和传导速度增加。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但是由于在动物体内,神经接受刺激的地方是神经末端,因而神经冲动只能朝一个方向传播;并且,更重要的是在神经纤维彼此接头的地方(即突触),神经冲动是单向传导的,来自相反方向的冲动不能通过,因而神经冲动只能朝一个方向运行。
动作电位发生后,神经纤维不能立刻发生新的动作电位,也就是说,神经冲动传导过去之后,神经有一个很短的不应期。在不应期中,Na+管道关闭,动作电位不能发生。因此神经冲动只能朝一个方向前进,而不能反过来向相反方向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内容
1 运动神经检测 2 感觉神经检测 3 F波的测定 4 重复神经刺激(RNS)
运动神经检测方法
常用神经 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刺激电极置于神经干上,通常为超强刺激(易诱发 出最大M波的刺激强度,再增加10~30%的电量)。 记录电极通常用表面电极,病人疼痛轻,记录范围比 针电极大。电极应放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的运动终板 区,通常在肌腹的中点,这样可得到的M波。
相应肌肉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是检测神 经肌肉接头功能的重要手段。根据刺激频率 可分为低频RNS(<5Hz)和高频RNS(10~30Hz)。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MAP是肌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的总和,根据 其波幅的大小,可粗略的估计所兴奋的肌纤 维数目。
RNS检测程序及正常参考值
1在肌肉放松状态下,给予单次刺激记录CMAP 2小指展肌活动30秒 3活动后立即给与单次刺激,以观察活动后的易化情况 4以2HZ的频率刺激,记录3秒的反应 5以3HZ的频率刺激,记录2秒的反应 6以5HZ的频率刺激,记录1秒的反应 7以10HZ的频率刺激,记录1秒的反应(强直刺激) 8强直刺激后立即以5HZ的频率刺激,记录1秒的反应, 以观察强直后强化
9强直刺激后休息4分钟,在以5HZ的频率给予刺激,并 记录1秒的反应,以观察强直后衰竭。
但归纳起来包括三个步骤:
1将休息状态下记录的CMAP波幅与活动后的 进行比较:
2低频刺激时,将第一个波与头五个波中的最 低者进行比较;
3高频刺激时,将第一个波与最低或最高的波 进行比较。
正常值计算:确定波幅递减是计算第4或第5 波较第1波波幅下降的百分比;波幅递增是计 算最高波幅比第1波波幅上升的百分比;正常 人低频波幅递减在10~15%以内,高频刺激波 幅递减在30%以下,波幅递增在50%以下。
影响神经传导的生物学因素 1 性别 多数研究认为性别无影响。 2 身高 每高出10厘米,传导速度减慢2~4米/秒。 诱发反应的波幅也与身高呈反比。 3 记录部位 远端节段的神经传导速度慢于近侧, 因为远端神经纤维逐渐变细。 4 年龄 是影响神经传导最重要的生物学因素。 正 常足月新生儿接近成人的一半,十几岁达成人的 水平,20岁后开始下降,60岁后明显。
某个局灶病变的确定;神经损伤的评价。
F波测定
生理学基础: 运动神经元的回返性兴奋/反射性兴奋。给予 神经超强刺激,兴奋运动神经的逆向冲动, 传入相应的脊髓前角细胞,经过中间神经元 或树突网,而直接或间接地兴奋其他前角细 胞,然后再经该运动神经传出,到达所支配 的肌肉,出现一个晚反应(late response),此 即为F波。
轴突变性
轴突性神经病波幅通常减低至正常平均
值的40~50%以下。如果波幅仍在正常值的 50%以上,而传导速度减慢至正常低限的 80~90%以下时,提示存在脱髓鞘。如果波 幅在正常值的50%以下,而传导速度减慢 至正常低限的70~80%以下时,并不提示存 在脱髓鞘。无论波幅如何变化,只要传导 速度降至正常平均值的60%以下素
1 温度 随温度的下降传导速度降低0.7~2.4m/s/℃, 时限增加0.07ms(皮肤温度在35~25之间变 化传导速度的下降几乎呈线性关系) 2 神经节段的长度
神经传导的异常模式
轴突损害----导致波幅的降低, 脱髓鞘 -----引起传导时间的延长。
周围神经病变运动传导检测的异常类型 1.CAMP波幅降低而潜伏期正常或轻度延长;病变 近端刺激所诱发的波幅降低,潜伏期基本正常, 最多见。病变早期:轴突断伤或者部分神经损伤 导致神经失用,可随访观察。 2.潜伏期延长而CAMP波幅相对正常;若排除神经 失用,可提示绝大多数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 3.CAMP反应缺如。表明绝大多数神经纤维不能通 过病变部位传导,应鉴别神经失用或者是神经横 贯性断伤。
诱发反应各参数的测定
1潜伏期latency 指从刺激起始到反应的某个部分之间的时间过程。 起始潜伏期,onset latency, 峰潜伏期peak latency, 末端运动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 2传导时间conduction time 在两个不同部位刺激神经,则近段和远段之间的 潜伏期差就是传导时间 。 3传导速度conduction velocity 运动传导速度=距离/近端潜伏期-远端潜伏期 感觉传导速度=距离/起始潜伏期
4波幅和出现率:评价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指标。 5 F波比率: (F-M-1)/2M
可更直接地评价近端与远端节段的传导特征, 临床应用F波比率的前提是远近端的长度相同。
临床应用价值 用来判断周围神经病变时近端神经的情况,常 用于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MSN),GBS,糖 尿病或尿毒症性神经病等。
重复神经刺激技术(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 一、生理学原理:是超强重复刺激神经干在
4波幅amplitude 反映的是所测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同步兴奋的程度。 5波型shape和时限duration 也可反映所测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同步兴奋的程度。 同步化兴奋的程度越低,波幅越小,时限越宽, 波形也变得越扭曲这就是所谓的波形离散。 6面积area CAMP负相的面积与去极化肌纤维的数量成正比, 但也取决于肌肉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 7衰减decay 8离散度dispersion
感觉传导 运动传导的异常类型同样适用于感觉,
脱髓鞘可导致传导速度明显减慢,而远侧 刺激时SNAP波幅的下降则意味着轴突断伤, 仅仅当病变位于感觉神经节远段时,感觉 纤维才发生变性,通常将SNAP是否存在作 为鉴别根性病变和根以下病变的要点。
临床意义 神经传导检测
鉴别轴突病变和脱髓鞘病变。 帮助定性,例如,神经传导的减慢呈弥漫 性,各个神经之间传导的速度的差异非常小, 提示遗传性脱髓鞘形神经病;在获得性脱髓鞘 形神经病常常累计某些节段的神经,并且受累 的程度并不一致。 临床上可用于:弥漫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
F波参数
1 潜伏期:是指从刺激伪迹到所诱发F反应的起 始。正常差异可到数毫秒,通常连续记录10次 以上,取其平均值。
2 中枢潜伏期:是指从刺激点到达和离开脊髓 的传导时间,计算公式:(F-M-1)/2 3F波传导速度: 表面距离(D)/中枢潜伏期 表面距离(D)测量 上肢:从刺激点经腋部和锁骨中点到第7棘突; 下肢:从刺激点经膝和大转子到胸12棘突。
临床应用:
常用来研究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疾病
1 突触后异常:MG。 2 突触前异常:LEMS;肉毒中毒。 3 即有突触前也有突触后异常,常见的是氨 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的肌无力综合征。
低频波幅递减>15%、高频刺激波幅递减 >30%为异常,见于突触后膜病变MG,高频 刺激波幅递增>57%为可疑异常,>100%为异 常,见于Lambert-Eaton综合征。
参考电极置于肌腱上。
M波:刺激神经在刺激部位远端的肌肉记录反应,即 为CMAP。M波代表的是受刺激的运动轴突所支配的 肌纤维的活动。
感觉神经传导方法
顺向法和逆向法 逆向法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同时所获得 的SNAP波幅比顺向法高,但是逆向刺 激混合神经时,运动神经的动作电位和 M波会影响感觉神经的波型。通常习惯 上检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时采用顺向法, 二其他大多数神经则采用逆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