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的党性

哲学的党派倾向,指任何哲学家、哲学派别无不分别隶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或阵营。

哲学的党性原则,是与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论断密切相关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提出这一原则,后来列宁在他的著作中,尤其是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列宁写道:“最新的哲学象在两千年前一样,也是有党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按实质来说,是两个斗争着的党派。”这两个党派的斗争贯穿于全部哲学史。某些哲学体系中可能既有唯物主义因素也有唯心主义因素,某些哲学家的具体论点也可能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但是任何哲学体系或论点不可能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或凌架于两者之上;就其出发点和基本倾向来说,任何哲学都分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两大党派、两大阵营,都有自己的党性。

在有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的历史条件下,哲学的党性归根结柢反映着对立的社会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任何哲学派别都同一定的阶级相联系,这样或那样地为特定的阶级服务。一般说来,唯物主义反映先进阶级、集团、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唯心主义则代表保守的阶级、集团、阶层的利益和要求。

唯心主义哲学的某些流派,特别是现代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的一些代表人物,热衷于宣扬“哲学无党性”的思想。他们或者否定把哲学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的合理性,或者把自己的哲学说成是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之外的“第三条路线”。他们企图掩盖自己的唯心主义立场和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实质,而这恰恰是资产阶级哲学党性的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它把党性和科学性结合起来,公开申明自己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的立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党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两者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在理论本身之中。它越是彻底地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坚定地为无产阶级服务,就越能反映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同时,它越是深刻全面地反映现实,揭示客观真理,就越能体现无产阶级哲学的党性。

哲学的党性原则,为研究、理解哲学斗争的历史和现状,为批判唯心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指导方针。哲学的党性原则要求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如一地坚持唯物主义,毫不妥协地同唯心主义作斗争,并且根据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创造性地发展唯物主义哲学。

列宁的批判马赫主义的斗争中,考察了两千多年的哲学史,针对马赫主义企图凌驾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的愚蠢愿望,(X2-348)提出“哲学上的党派”(六章五节标题)和“哲学的党性”(六章五节第20段)问题。

列宁指出:“在解决哲学问题上有两条基本路线、两个基本派别。”哲学上的党派和哲学基本问题密切相关。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这是一个实际上仍然把哲学家划分为两大阵营的根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按实质来说,是两个斗争着的党派,而这种实质被冒牌学者的新名词或愚蠢的无党性所掩盖。”

哲学上的党性指的是,哲学上的任何派别,归根到底不是具有唯物主义的属性,就是具有唯心主义的属性。没有党性的哲学,即凌驾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哲学上的党派之上的哲学是没有的。

列宁指出:哲学上的党派斗争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归根到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思想体系。”根据列宁的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就要使哲学更好地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改造世界)服务。

列宁关于哲学党性原则的论述,不仅揭示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及其理论意义,而且揭示了它的社会意义;阐明了哲学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坚持这一原则的方针,列宁把恩格斯提出的哲学上的两大阵营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和概括,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