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武乡县真如寺大殿勘察报告
山西省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序号名称编号所属类型批次所在市2 法兴寺3-0106-3-054 城址第三批(1988.11.13)长治市3 天台庵3-0107-3-055 城址第三批(1988.11.13)长治市4 大云院3-0112-3-060 城址第三批(1988.11.13)长治市5 龙门寺4-0092-3-014 城址第四批(1996.11.12)长治市6 崇庆寺4-0098-3-020 城址第四批(1996.11.12)长治市7 正觉寺5-0228-3-034 城址第五批(2001.6.25)长治市8 观音堂5-0232-3-038 城址第五批(2001.6.25)长治市9 潞安府城隍庙5-0233-3-039 城址第五批(2001.6.25)长治市10 淳化寺5-0236-3-042 城址第五批(2001.6.25)长治市11 明惠大师塔5-0237-3-043 城址第五批(2001.6.25)长治市12 九天圣母庙5-0238-3-044 城址第五批(2001.6.25)长治市13 沁县大云院5-0244-3-050 城址第五批(2001.6.25)长治市14 洪济院5-0252-3-058 城址第五批(2001.6.25)长治市15 武乡县大云寺5-0253-3-059 城址第五批(2001.6.25)长治市16 会仙观5-0254-3-060 城址第五批(2001.6.25)长治市17 三峻庙5-0261-3-067 城址第五批(2001.6.25)长治市18 原起寺5-0276-3-082 城址第五批(2001.6.25)长治市19 潞安府衙6-0474-3-177 城址第六批(2006.5.25)长治市20 长治玉皇观6-0416-3-119 城址第六批(2006.5.25)长治市21 天王寺6-0396-3-099 城址第六批(2006.5.25)长治市22 真泽二仙宫6-0418-3-121 城址第六批(2006.5.25)长治市23 黄崖洞兵工厂旧址6-0908-5-035 塔第六批(2006.5.25)长治市24 东邑龙王庙6-0378-3-081 城址第六批(2006.5.25)长治市25 佛头寺6-0366-3-069 城址第六批(2006.5.25)长治市26 回龙寺6-0393-3-096 城址第六批(2006.5.25)长治市27 夏禹神祠6-0413-3-116 城址第六批(2006.5.25)长治市28 金灯寺石窟6-0817-4-007 石窟第六批(2006.5.25)长治市29 普照寺大殿6-0394-3-097 城址第六批(2006.5.25)长治市30 宝峰寺6-0422-3-125 城址第六批(2006.5.25)长治市31 灵泽王庙6-0373-3-076 城址第六批(2006.5.25)长治市32 昭泽王庙6-0395-3-098 城址第六批(2006.5.25)长治市33 襄垣文庙6-0428-3-131 城址第六批(2006.5.25)长治市34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7-1739-5-061 塔第七批(2013.5.3)长治市35 南涅水石刻7-1581-4-013 石窟第七批(2013.5.3)长治市36 西周黎侯墓群7-0598-2-011 城郭第七批(2013.5.3)长治市37 北和炎帝庙7-0909-3-136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38 小张碧云寺大殿7-0839-3-066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39 布村玉皇庙7-0850-3-077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40 韩坊尧王庙大殿7-0855-3-082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41 长子崔府君庙大殿7-0856-3-083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42 义合三教堂7-0866-3-093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43 下霍护国灵贶王庙7-0867-3-094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44 前万户汤王庙7-0875-3-102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45 中漳伏羲庙7-0880-3-107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46 大中汉三嵕庙7-0907-3-134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47 庄头天仙庙7-0876-3-103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48 马厂崇教寺7-0887-3-114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49 关村炎帝庙7-0915-3-142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50 长宁大庙7-0882-3-109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51 辛村天齐王庙7-0901-3-128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52 黎城城隍庙7-0944-3-171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53 李庄文庙7-0865-3-092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54 李庄武庙7-0913-3-140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55 北社三嵕庙7-0910-3-137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56 北社大禹庙7-0911-3-138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57 北甘泉圣母庙7-0912-3-139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58 西青北大禹庙7-0938-3-165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59 南涅水洪教院7-0883-3-110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60 灵空山圣寿寺7-0937-3-164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61 先师和尚舍利塔7-0838-3-065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62 石室蓬莱宫7-0923-3-150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63 武乡真如寺7-0890-3-117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64 襄垣永惠桥7-0861-3-088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65 襄垣昭泽王庙7-0881-3-108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66 襄垣五龙庙7-0891-3-118 城址第七批(2013.5.3)长治市67 上党西岩塔林8-0206-3-009 古建筑第八批(2019.9.26)长治市68 上党长春玉皇庙8-0209-3-023 古建筑第八批(2019.9.26)长治市69 长子文庙大成殿8-0214-3-017 古建筑第八批(2019.9.26)长治市70 潦河头关帝庙8-0217-3-020 古建筑第八批(2019.9.26)长治市71 西社卫公庙8-0218-3-021 古建筑第八批(2019.9.26)长治市72 西下庄昭泽王庙8-0219-3-022 古建筑第八批(2019.9.26)长治市73 武乡福源院8-0200-3-023 古建筑第八批(2019.9.26)长治市序号名称编号所属类型批次所在市2 玉皇庙3-0113-3-061 城址第三批(1988.11.13)晋城市3 晋城二仙庙4-0097-3-019 城址第四批(1996.11.12)晋城市4 南、北吉祥寺4-0101-3-023 城址第四批(1996.11.12)晋城市5 姬氏居民4-0115-3-037 城址第四批(1996.11.12)晋城市6 龙岩寺5-0229-3-035 城址第五批(2001.6.25)晋城市7 泽州岱庙5-0263-3-069 城址第五批(2001.6.25)晋城市8 小会岭二仙庙5-0265-3-071 城址第五批(2001.6.25)晋城市9 崔府君庙5-0266-3-072 城址第五批(2001.6.25)晋城市10 西溪二仙庙5-0267-3-073 城址第五批(2001.6.25)晋城市11 崇明寺5-0268-3-074 城址第五批(2001.6.25)晋城市12 开化寺5-0269-3-075 城址第五批(2001.6.25)晋城市13 游仙寺5-0270-3-076 城址第五批(2001.6.25)晋城市14 定林寺5-0271-3-077 城址第五批(2001.6.25)晋城市15 塔水河遗址6-0021-1-021 碑刻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16 下交汤帝庙6-0357-3-060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17 北义城玉皇庙6-0363-3-066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18 周村东岳庙6-0364-3-067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19 开福寺6-0371-3-074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20 西李门二仙庙6-0374-3-077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21 润城东岳庙6-0375-3-078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22 玉泉东岳庙6-0376-3-079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23 石掌玉皇庙6-0377-3-080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24 中坪二仙宫6-0382-3-085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25 白玉宫6-0386-3-089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26 二郎庙北殿6-0435-3-138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27 南神头二仙庙6-0390-3-093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28 寺润三教堂6-0391-3-094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29 三圣瑞现塔6-0392-3-095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30 崇安寺6-0402-3-105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31 清梦观6-0409-3-112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32 大阳汤帝庙6-0410-3-113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33 古中庙6-0432-3-135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34 海会寺6-0448-3-151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35 柳氏民居6-0451-3-154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36 湘峪古堡6-0452-3-155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37 郭壁村古建筑群6-0453-3-156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38 窦庄古建筑群6-0454-3-157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39 郭峪村古建筑群6-0460-3-163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40 砥洎城6-0471-3-174 城址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41 羊头山石窟6-0815-4-005 石窟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42 碧落寺6-0816-4-006 石窟第六批(2006.5.25)晋城市43 河底成汤庙7-0849-3-076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44 高都景德寺7-0851-3-078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45 大周村古寺庙建筑群7-0852-3-079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46 高平嘉祥寺7-0862-3-089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47 尹西东岳庙7-0863-3-090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48 西顿济渎庙7-0864-3-091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49 北马玉皇庙7-0868-3-095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50 三王村三嵕庙7-0870-3-097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51 坛岭头岱庙7-0871-3-098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52 良户玉虚观7-0884-3-111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53 南庄玉皇庙7-0885-3-112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54 川底佛堂7-0886-3-113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55 董峰万寿宫7-0892-3-119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56 建南济渎庙7-0893-3-120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57 史村东岳庙7-0894-3-121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58 南召文庙7-0898-3-125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59 水东崔府君庙7-0899-3-126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60 薛庄玉皇庙7-0900-3-127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61 石末宣圣庙7-0914-3-141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62 陈廷敬故居7-0939-3-166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63 仙翁庙7-0942-3-169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64 坪上汤帝庙7-0949-3-176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65 府城关帝庙7-0975-3-202 城址第七批(2013.5.3)晋城市66 泽州崇寿寺8-0208-3-011 古建筑第八批(2019.9.26)晋城市67 田庄全神庙8-0221-3-024 古建筑第八批(2019.9.26)晋城市68 阳城文庙8-0240-3-043 古建筑第八批(2019.9.26)晋城市69 阳城寿圣寺及琉璃塔8-0246-3-049 古建筑第八批(2019.9.26)晋城市70 怀覃会馆8-0258-3-061 古建筑第八批(2019.9.26)晋城市序号名称编号所属类型批次所在市2 万荣东岳庙3-0129-3-077 城址第三批(1988.11.13)运城市3 解州关帝庙3-0130-3-078 城址第三批(1988.11.13)运城市4 西侯度遗址3-0182-1-002 碑刻第三批(1988.11.13)运城市5 禹王城遗址3-0205-1-025 碑刻第三批(1988.11.13)运城市6 司马光墓3-0246-2-017 城郭第三批(1988.11.13)运城市7 西阴村遗址4-0005-1-005 碑刻第四批(1996.11.12)运城市8 绛州大堂4-0117-3-039 城址第四批(1996.11.12)运城市9 万荣后土庙4-0167-3-089 城址第四批(1996.11.12)运城市10 东下冯遗址5-0009-1-009 碑刻第五批(2001.6.25)运城市11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5-0011-1-011 碑刻第五批(2001.6.25)运城市12 马村砖雕墓5-0153-2-009 城郭第五批(2001.6.25)运城市13 万荣稷王庙5-0224-3-030 城址第五批(2001.6.25)运城市14 清凉寺5-0247-3-053 城址第五批(2001.6.25)运城市15 广仁王庙5-0248-3-054 城址第五批(2001.6.25)运城市16 芮城城隍庙5-0249-3-055 城址第五批(2001.6.25)运城市17 泛舟禅师塔5-0250-3-056 城址第五批(2001.6.25)运城市18 临晋县衙5-0256-3-062 城址第五批(2001.6.25)运城市19 太阴寺5-0260-3-066 城址第五批(2001.6.25)运城市20 福胜寺5-0272-3-078 城址第五批(2001.6.25)运城市21 稷益庙5-0273-3-079 城址第五批(2001.6.25)运城市22 青龙寺5-0275-3-081 城址第五批(2001.6.25)运城市23 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6-0022-1-022 碑刻第六批(2006.5.25)运城市24 黄河栈道遗址6-0024-1-024 碑刻第六批(2006.5.25)运城市25 崔家河墓群6-0230-2-010 城郭第六批(2006.5.25)运城市26 妙道寺双塔6-0369-3-072 城址第六批(2006.5.25)运城市27 白台寺6-0372-3-075 城址第六批(2006.5.25)运城市28 舜帝陵庙6-0400-3-103 城址第六批(2006.5.25)运城市29 乔沟头玉皇庙6-0415-3-118 城址第六批(2006.5.25)运城市30 后稷庙6-0421-3-124 城址第六批(2006.5.25)运城市31 龙香关帝庙6-0425-3-128 城址第六批(2006.5.25)运城市32 新绛龙兴寺6-0427-3-130 城址第六批(2006.5.25)运城市33 稷山稷王庙6-0430-3-133 城址第六批(2006.5.25)运城市34 景云宫玉皇殿6-0433-3-136 城址第六批(2006.5.25)运城市35 大洋泰山庙6-0434-3-137 城址第六批(2006.5.25)运城市36 二郎庙北殿6-0435-3-138 城址第六批(2006.5.25)运城市37 埝堆玉皇庙6-0436-3-139 城址第六批(2006.5.25)运城市38 寨里关帝庙献殿6-0439-3-142 城址第六批(2006.5.25)运城市39 郭村泰山庙大殿6-0440-3-143 城址第六批(2006.5.25)运城市40 三官庙6-0443-3-146 城址第六批(2006.5.25)运城市41 古垛后土庙6-0444-3-147 城址第六批(2006.5.25)运城市42 万泉文庙6-0468-3-171 城址第六批(2006.5.25)运城市43 董封戏台6-0469-3-172 城址第六批(2006.5.25)运城市44 常平关帝庙6-0479-3-182 城址第六批(2006.5.25)运城市45 匼河遗址7-0039-1-039 碑刻第七批(2013.5.3)运城市46 坡头遗址7-0041-1-041 碑刻第七批(2013.5.3)运城市47 金胜庄遗址7-0042-1-042 碑刻第七批(2013.5.3)运城市48 东庄遗址7-0043-1-043 碑刻第七批(2013.5.3)运城市49 西王村遗址7-0044-1-044 碑刻第七批(2013.5.3)运城市50 周家庄遗址7-0045-1-045 碑刻第七批(2013.5.3)运城市51 古魏城遗址7-0046-1-046 碑刻第七批(2013.5.3)运城市52 下阳城遗址7-0047-1-047 碑刻第七批(2013.5.3)运城市53 虞国古城遗址7-0048-1-048 碑刻第七批(2013.5.3)运城市54 虞坂古盐道7-0049-1-049 碑刻第七批(2013.5.3)运城市55 程村遗址7-0050-1-050 碑刻第七批(2013.5.3)运城市56 猗氏故城7-0052-1-052 碑刻第七批(2013.5.3)运城市57 玉壁城遗址7-0053-1-053 碑刻第七批(2013.5.3)运城市58 冯古庄墓地7-0595-2-008 城郭第七批(2013.5.3)运城市59 山王墓地7-0596-2-009 城郭第七批(2013.5.3)运城市60 横北倗国墓地7-0597-2-010 城郭第七批(2013.5.3)运城市61 薛嵩墓7-0600-2-013 城郭第七批(2013.5.3)运城市62 北阳城砖塔7-0840-3-067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63 巷口寿圣寺砖塔7-0841-3-068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64 闾原头永兴寺塔7-0842-3-069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65 张村圣庵寺塔7-0843-3-070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66 万荣稷王山塔7-0844-3-071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67 中里庄八龙寺塔7-0845-3-072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68 万荣旱泉塔7-0846-3-073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69 南阳村寿圣寺塔7-0847-3-074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70 运城太平兴国寺塔7-0848-3-075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71 宋村永兴寺7-0869-3-096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72 长春观7-0888-3-115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73 河津台头庙7-0895-3-122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74 南柳泰山庙7-0896-3-123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75 上冯圣母庙7-0902-3-129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76 南阳法王庙7-0903-3-130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77 夏县文庙大成殿7-0916-3-143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78 泉掌关帝庙7-0918-3-145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79 绛县文庙7-0925-3-152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80 薛瑄家庙及墓地7-0928-3-155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81 运城关王庙7-0940-3-167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82 池神庙及盐池禁墙7-0941-3-168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83 绛州文庙7-0958-3-185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84 北池稷王庙7-0959-3-186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85 玄帝庙7-0960-3-187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86 南樊石牌坊及碑亭7-0972-3-199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87 乔寺碑楼7-0973-3-200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88 郭家庄仇氏石牌坊及碑亭7-0974-3-201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89 闫景李家大院7-0980-3-207 城址第七批(2013.5.3)运城市90 稷山大佛7-2139-6-001 衙署第七批(2013.5.3)运城市91 新绛寿圣大殿8-0213-3-016 古建筑第八批(2019.9.26)运城市92 北辛舍利塔8-0225-3-028 古建筑第八批(2019.9.26)运城市93 墙下关帝庙8-0248-3-051 古建筑第八批(2019.9.26)运城市94 解州同善义仓8-0256-3-059 古建筑第八批(2019.9.26)运城市。
长治有哪些值得一逛的古建筑景点
长治有哪些值得一逛的古建筑景点长治,古称上党、潞州、潞安府等。
其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66处,数量居全省第二。
其中:古建筑60处、旧址2处、石窟寺及石刻2处、古墓葬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处。
长治还是我国木结构古建筑的密集地,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称,1、潞安府城隍庙位于长治市大北街庙道巷规模宏大,布局奇特,是国内现存府级城隍庙中较完好的一座。
碑文记载,该庙始建于元朝初期,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明清两代曾多次扩建重修,成为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2、观音堂位于长治市大辛庄镇梁家庄村因悬塑而闻名,观音殿内的三面墙壁及屋顶梁架之上、门窗顶部,皆是描金彩绘的泥胎彩塑、悬塑。
小小的三间殿堂之内,现存约五百尊塑像,彩塑、悬塑相间,儒、释、道三教共融,或坐坛上、或依山墙、或悬椽望,他们有的雄健威武,气势逼人;有的雍容典雅,富丽华贵;有的安静慈祥,泰然自若;有的神情俊逸,仪态万千,可谓明代彩塑中的精品。
3、潞安府衙(上党门)位于长治市西大街北端的高岗上潞安府衙,是一处地方衙署中富有民族风格的门庭式古建筑。
潞安府衙坐北朝南,现存大门、钟鼓二楼、府二堂、办公院、西花园等建筑。
大门与钟鼓二楼平行排列,台基高峙,主从有别,错落有致。
4、马厂崇教寺位于长治市郊区马厂镇故驿村寺内遗存的金、明两座殿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突出的风格特点,表现出两个时代的建筑风格,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建筑艺术。
是古代建筑美学、建筑艺术发展变迁的实物例证;是建筑史学和古代建筑科学研究的实物史料;是传统建筑科学研究的重要实例;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具有社会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
5、关村炎帝庙位于长治市郊区老顶山镇关村正殿为元代遗构,其它附属建筑为清代建筑。
6、洪济院位于武乡县东良候村东良洪济院正殿洪济院千佛塔洪济院千佛塔,也称千佛造像碑,为北朝时期遗存。
千佛塔为平面方形,座落洪济院正殿西侧,高约二米,碑身上保有顶盖,每边宽零点八米,各面浮雕坐佛一千余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长治武乡真如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长治武乡真如寺10月2日9点40从王家峪到达武乡真如寺。
真如寺在山西武乡县城东40公里的韩北乡土河村中,距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韩北乡王家峪村东15.4公里。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去时,寺院大门上锁,找到村里支部书记,说没县文物局介绍信不开门。
只好回到真如寺。
在寺院门缝拍了几张,又从南殿转到寺院西墙外,西墙不高垫几块砖就能翻墙进院。
太费力气,最终在墙外拍了几张作罢。
真如寺创建于元至治三年(1323)。
明弘治、清康熙、乾隆年间均有增建与重修。
寺院坐北向南,共为两进院落。
中轴线上有天王殿、中大殿(俗称南殿)、后大殿,钟鼓二楼位居天王殿两侧,左右廊庑配殿对峙,共有殿宇三十余间。
天王殿、钟鼓二楼及前院廊庑配殿于民国初年塌毁。
现存真如寺,有正殿五间,南殿三间。
其主建筑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椽,为悬山顶造南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为单檐歇山顶造。
整个寺院呈现浓郁的古典风味,具有典雅的佛教风情。
真如寺始创年代已远不可考。
据碑文记载,至北宋真宗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始有真如寺之名。
元代至元三年,经重修扩建,初步形成一定格局。
此后,曾在明代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进行过多次重修,但基本格局未变。
真如寺不仅保存了元、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而且还是一处革命旧居。
1939年7月15日至1940年11月4日,八路军总部野战卫生部、总部医院、总部卫生学校曾驻扎在武乡东部山区的土河村。
总部卫生部、医院和卫生学校驻扎在真如寺内及附近群众家中。
野战卫生部曾在附近一带设立材料分厂和制药分厂。
总部卫生部和医院在这里治愈了大批伤病员,并为我抗日根据地和抗日前线输送了大批医务人才。
山西蒲县东岳庙大殿勘察报告
作者: 冯冬青
作者机构: 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文物世界
页码: 22-28页
主题词: 勘察报告;古建筑保护;平柱;蒲县;垂脊;蜀柱;角梁;补间铺作;实地勘测;柱础
摘要: 东岳庙位于蒲县城东二公里的东神山巅 (俗称柏山),1986年,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对其进行实地勘测,现将勘测结果分述如下。
历史沿革 东岳庙历史久远,肇始年代不详。
庙内现存元至正辛丑(公元1361年)《重修东岳庙碑铭》称“斯宫之筑旧矣,碑文剥落,无。
长治那些国宝级的寺庙,看看有没有你家乡的
长治那些国宝级的寺庙,看看有没有你家乡的法兴寺,位于山西长子县城东南15公里的慈林山中,创建于北魏,唐肃宗年间曾改名为广德寺;宋英宗年间才更名为法兴寺。
法兴寺内现存文物主要有石塔、木构建筑、彩塑、碑刻、琉璃、木雕等六大类。
其中尤以被誉为“法兴寺三绝”的唐石舍利塔、燃灯塔、宋塑十二圆觉像久负盛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觉寺,长治市上党区司马乡看寺村,始建于唐大和年间(827~835年),金代重建,元、明时期均予重葺。
现存建筑后殿为金代遗构,东西配殿为元代重建,过殿为明代建筑。
寺坐北朝南,南北长64米,东西宽32米,占地面积2448平方米。
二进院落,中轴线上有过殿、两侧为配殿,后院北面为后大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寺,位于平顺县城西北65公里龙门山腰。
创始于北齐天保年间,北宋乾德年间(963-968)改今名,明清又局部修葺。
现存殿堂廊庑,布局严谨。
中轴线三进院落,东西禅堂,经舍等各成一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教寺,位于长治市潞州区马厂镇古驿村北,始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文记载,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9年(984年),初名鸿门寺,后广武山庄楼寺僧人奉旨重修,更名崇教寺。
明嘉靖27年(1548年)、万历7年(1579年)、万历47年(1619年)、清康熙58年(1719年)、乾隆3年(1738年)先后进行修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庆寺,位于长子县城东南22.5公里处的紫云山山麓,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
宋元丰二年(1079年)完备塑像,明清均有扩建和修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淳化寺,位于平顺县城东北50公里的阳高乡阳高村中,据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平顺县志》记载:寺院始建于南北朝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初名龙门禅院。
北宋开宝年间(969-976)因寺院倾塌而重建。
北宋淳化二年(991)改今名。
后历代均有增建与修葺。
寺坐北向南,原为两进院,占地700平方米,现仅存中殿一座。
上海普陀真如寺大殿
真如寺位于上海普陀区的兰溪路,正殿最为古老,建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寺内其余建筑都是后代补建。
真如寺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八架椽,九脊顶,屋顶陡峭
【真如寺大殿】
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都是四铺作单假昂,当心间用了四朵补间铺作,两次间各用两朵。
【真如寺大殿枓栱】
【转角铺作】
补间铺作后尾出挑斡抵下平槫,与同为元代的金华天宁寺相似
【补间铺作后尾】
【补间铺作后尾】
大殿梁架为四椽栿前后对乳栿用四柱,殿顶局部安装了天花板
【大殿内梁架】
【大殿梁架】
【山面梁架】
【殿顶天花板】
【殿内枓栱】
【梁栿和插栱的入柱形式】
真如寺大殿的建造年代来自殿内题记,元延祐七年(1320年),后代多有修缮,脊槫下还有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重修题记
【大殿内元代题记】
【大殿内元代题记】
【大殿内部】
【殿内柱础】
真如寺内有两株古银杏,冬季叶子黄的时候是最佳参访时间
【2017.12.04到访上海真如寺】。
煤业矿井地质报告全文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目的和任务一、矿井概况武乡县聚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原为武乡县二轻办集体企业,于1974年建矿,1975年正式投产。
井田内批准开采9号(已关闭)、15号煤层,现采15号煤层,该矿原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拟扩大使该矿生产能力到30万t/a。
原有的地质报告已不能满足现生产建设需要。
为了加强煤矿生产管理,合理开发井田内煤炭资源,该矿委托我单位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行发[2003]121号文所要求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山西省煤炭工程项目咨询评审中心2007年4月30日制定的《煤炭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若干实施细则》,依据以往地质资料和该矿提供的生产资料为基础编制其矿井地质报告,以满足该矿今后30万t/a生产的需要。
本次编制报告依据:1.2003年1月山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一二地质队为该矿编制的《山西省武乡县五一煤矿地质报告》;2.2004年12月山西太行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为该矿编制的《武乡县聚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检测报告》;3.该矿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图件;4.相关的规范、规程,如《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煤炭质量分级》、《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
第二节井田位臵、范围和交通条件一、位臵和范围武乡县聚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位于长治市北部武乡县东南蟠龙镇东部柳沟村,距县城约35km。
行政区划属蟠龙镇管辖。
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6°46′16″—36°47′32″,东经113°10′05″—113°10′57″。
根据2006年11月13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换发的第1400000632534号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15号煤层。
其井田范围由下列11个拐点坐标依次(6度带)连线圈定:1.X=4075720.00 Y=19693543.002.X=4075225.00 Y=19694300.003.X=4074640.00 Y=19693815.004.X=4074335.00 Y=19694040.005.X=4073750.00 Y=19693590.006.X=4073380.00 Y=19693060.007.X=4073510.00 Y=19692650.008.X=4074290.00 Y=19692570.009.X=4074600.00 Y=19692410.0010.X=4075090.00 Y=19692680.0011.X=4075110.00 Y=19693350.00井田呈南北长东西稍窄的不规则形状,面积2.3861km2,开采标高从1032-900m。
对地方性道教建筑群选址特点的勘察研究——以山西武乡会仙观建筑群为例
第 5期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S i e h u a n B u i l d i n g S c i e n c e 281
2 0 1 3 年 1 0月
对地方性 道教建筑群选址特点 的勘察研究
— —
以山 西武 乡会 仙 观 建 筑群 为例
叶建 华
( 洛 阳理工学 院土木工程系 , 河南 洛阳 4 7 1 0 2 3 )
的思 维 方式 。
笔者有幸于 2 0 0 7年参与 了山西武乡会仙观的 保护修缮工程 , 在对会仙观建筑群进行 现场勘察测
绘 的过 程 中 , 对地 方 性 道 教 建 筑 群 的选 址 原 则 加 深 了认 识 , 现 以山西 武 乡会仙 观 为例 , 对地 方性 道教 建
山系体量的大小 , 位置的远近及其呼应关系, 表现 出
具象化表现形式。其建筑在总体上体现了一种顺乎 自然 、 融入 自然、 美化 自然的意识 。风景秀美壮丽的 名山大川被道教看作是神仙都会 , 是道教徒修炼成 真之佳境 , 也是道士远离喧嚣的尘世 、 还于 自然 、 与 天地精神相往来 , 从而得道成仙的洞天福地。另外 ,
风水 观 念对道 教官 观 的选址 也具 有 重大 的影 响 。风
山, 总 占地面积 2 0 1 3 m , 属金、 元时期地方性道教 建 筑群 , 2 0 0 2年 6月 被 列 入 全 国重 点 文 物 保 护 单 位。武乡县位于山西省东南地区的最北部 , 其历史 悠久 , 地理位 置独 特 。武 乡县地 跨太行 、 太 岳两 大 山 脉, 太行山脉由东北 向西南延伸 , 绵延千里 , 山高林 密。太岳山脉 由西北 向西南延伸。东部 属太行 山 区, 海 拔在 1 5 0 0— 2 0 0 0 m之 间 ; 西部 为太岳 山区 , 海 拔在 1 1 0 0 — 1 6 0 0 m之间。县境 内山川形势高峻, 河 流水系交错纵横 。监漳 山又称为五龙山, 位于山西 省武乡县中部的太行 、 太岳两大山脉 围合而形 成的 丘陵区域内, 此区域海拔在 8 0 0— 1 0 0 0 m之间, 地势 较为平缓。会仙观依 山而建 , 建筑群所在的监 漳山
山西古建筑考察报告
摘要:中国早期古建筑主要集中在山西省,该省大量的遗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笔者从芮城到大同,经月余考察了山西三十余古建筑(群),在此基础上写就此报告。
以学界前辈的研究成果为思路,以所考察过的建筑为实例,阐述中国从唐代到元代的古建筑发展历程,侧重分析历代建筑史略、建筑技术、时代特征,并以所考察过的建筑作例证加以分析。
关键词:山西古建筑;建筑史略;建筑技术;时代特征引言中国古建筑在漫长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木构架房屋为主,采用在平面上拓展的院落式布局的独特建筑体系,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建筑体系,其间经历了萌芽(新石器时代)、初步成型(夏商周)、基本定型(秦汉魏晋南北朝)、成熟兴盛(隋唐五代宋辽金)、持续发展后逐渐衰落(元明清)的过程。
[①]其中唐代到元代中国古建筑技术上出现了许多突破性的发展,为建筑技术史上一个较为重要的时期。
1.唐1.1发展史略隋(581-618)立国之初和秦朝一样用民力过急,导致迅速覆亡,其建筑形态在短短四十余年内不可能产生大变化,故可归入唐论。
唐(618-907)是继汉以后中国建筑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促使南北文化交融,北方吸收南方较先进的建筑技术,为历史上第一次南方建筑技术北传。
[②]初唐时的含元殿仍用部分承重墙,次年的麟德殿只两山用墙,表现出发展的趋势,到武则天建明堂已经是全木结构。
自高宗,武后(650-705)之后,唐木构基本定型,厅堂殿堂两种构架形成,斗拱与柱头枋结合形成铺作层,以材为祖的设计方法也已经基本定型。
以后的盛唐、中唐、晚唐主要是踵事增华,更加完善、精密。
[③]国内留存至今的唐木构只有四座,全部在山西,其中平顺天台庵和芮城五龙庙均有不同程度改建,只有五台佛光寺和南禅寺较好地保持了唐貌,故研究价值较大。
而四座唐构中又只有南禅寺为中唐建筑,其余均为晚唐。
初唐和盛唐建筑无存,只能靠其他间接材料作研究。
1.2建筑技术唐代建筑技术的最突出成就是铺作层的形成和基于此的殿堂式构架的成型。
武乡会仙观三清殿修缮工程研究
维普资讯
・
8 6・
洛阳大学学报
替木 , 替木 至角均 出头 ,垂直斫 截.两 山面廊檐 柱 柱 头用 普拍 方 ,广 1 r, 3 m,柱 头 间用 阑额 连 2cr 厚 0e l l 接 ,阑额广 2 m, 1 m, 柱头铺 作坐 于普 拍方上 .纵额 上 皮与 普拍 方 上皮 平 ,故 山 面廊檐 柱 高 度 4c 厚 2c 各 大 于迎面廊 檐柱及 东 、西角柱 高度.
层 为宝装 覆莲 , 层为仰 莲 .殿 身 平柱柱 础上层 为 覆莲 , 下 下层 素平 . 迎 面廊 檐柱 柱 头坐通 长 纵额 1 , 3 厚 3 m, 道 广 6 m, 3c 圆角方 料 , 柱头铺 作 均坐 于纵 额 上 , c 各 柱顶 用
①
收稿 日期 : 0 7—0 20 8—1 0 作者简介 :叶建华( 9 3一) 女 , 17 , 汉族 ,河南省信 阳市人 ,硕士研 究生 , 究方 向:古建筑保护 研
观三 词 :三清殿 ;残损 ; 缮 修
中图分 类号 : U 4 文献标识码 : T 76 A 文章编号 :10 13 2 0 )4- 0 5— 5 07— 1X(0 7 0 0 8 0
l 1 _- -一 刖 0 ■ ■ 昌 ●
会 仙观位 于 山西省 长治 市武 乡县 监漳 乡监漳 村 , 0 2年 6月被列 入全 国重 点文 物保 护单位 , 据 文 20 根 献资料 和现存 观 内石 碑 上 的碑 文 分 析可 知 ,其 始建 于南 宋 韶定 二 年 ( 元 12 公 29年 ) ,后代 曾数 次 修葺 . 现存 的三清殿 为金 代建 筑 , 明正 德七 年 ( 元 11 ) 明嘉靖 七年 ( 公 5 2年 和 公元 12 5 8年 ) 先后 进行 重修 .三清 观 内殿 位于会仙 观 中轴线 的最 北 端 , 坐北 朝南 , 会仙 观 的主殿 ,为祭 祀道 教 主 神 三 清神 之 所 在.虽然 是 经过多 次重修 , 清殿 大体 上还 保持 着金代 时期 的建筑 形 式 , 建 筑结 构 独特 、构 架合 理 ,具有 较 高 的 三 其 艺术价值 和科学 价值 . 由于历史原 因 , 仙 观 曾被学 校 占用 , 清殿 被 当作 教室使 用多 年 , 会 三 又加 之 年代久 远 , 缺乏 养护 , 三 清殿残损严 重 .经 当地 文物 部 门 申报 、国家 文 物局 批 准 , 06年 对 会仙 观 三 清殿 进 行 抢 救性 保 护修 缮 , 20 整 个工程 大体分 3个 步骤 .笔者参 与 了整个 修缮 过程 , 现对 其 中的三 清殿修 缮工 程简 介如 下.
山西高层建筑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山西联盛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A地块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工程编号:DⅢ2011-044)(综合类甲级040006-kj)山西华晋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二O一一年八月十二日项目负责:报告编写:技术负责:审核:审定:总工:经理:法定代表:目录文字部分1、前言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及依据的技术标准3、勘察方法与勘察工作完成情况4、场地工程地质条件5、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6、岩土工程分析评价7、地基基础方案选择及评价8、基坑开挖与降水9、结论及建议图表部分:1、勘探点一览表2、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3、标准贯入试验分层一览表4、综合固结试验曲线5、水、土腐蚀性试验报告6、岩样试验报告7、土层剪切波速度和卓越周期测试成果8、土工试验报告图表部分:1、综合图例2、建筑物勘探点平面布置图3、工程地质剖面图4、工程地质柱状图山西联盛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A地块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前言1.1工程概述山西联盛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A地块项目拟建场地位于山西省盂县孙家庄镇高家庄村,东侧相隔300米为双阳线,北侧为高家庄村,交通便利。
本工程由山西联盛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
本工程野外钻探及测试工作于2011年6月28日开始,至2011年7月25日完成;室内试验于2011年8月5日完成并提交成果报告;资料整理、报告编写等工作2011年8月12日完成。
1.2拟建建筑物参数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拟建建筑平面位置图,拟建建筑物1#、2#、3#楼座平面尺寸57m*12m,地上为17层,2层地下室,4#楼座平面尺寸43m*12m,地上为18层,2层地下室,详见“拟建建筑物设计参数表”。
拟建建筑物设计参数表表1顺序建(构)筑物名称层数高度(m)结构类型预估基础埋深(m)预估基础型式备注11、2、3#楼-2~1750剪力墙8筏板基础24#楼-2~1853剪力墙8筏板基础3商铺29框架 1.5独立基础注:场区2#、4#楼±0.00标高为924.00,1#楼±0.00标高为923.50,3#楼±0.00标高为924.50。
山西武乡大云寺保护规划研究
大云寺始建年代较早,是反映地方佛教的宗教 建筑。寺庙内各建筑单体是历经多个朝代积累而形 成的。后虽有过多次大修,但各建筑单体仍保持原有 的建筑特点和形制,具有重要的建筑历史价值。 现存大云寺的总体布局反映了晋东南古代寺庙 建筑的普遍形制,正殿大雄宝殿梁架结构简捷、合 理,殿内仅用内柱3根,用材硕大,前檐斗棋为五铺 作重棋计心造,无补间铺作。其大木构架保存了宋、 金时期的特征。南殿大木构架秉承元代的结构手 法。东西角殿与东西配殿均属明代建筑,保存较为 完好。因此,大云寺建筑是研究早期地方性寺庙建 筑群的实例标本,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大云寺作为古代地方性佛教建筑,是中华佛教 文化的遗存。大云寺建筑群及其附属文物,如:寺庙 内现存的八通石碑、三枚佛头和大面积壁画都具有 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大云寺是古代故城镇重要的村民活动场所,每 逢农历7月24日,大云寺就会举办传统庙会。据现 村寺庙中的石碑上的碑文记载,“是时四方旅客,来 游者众,昔日空门,今则俨然小都会也”。由此可 知,大云寺承载了较高了社会人文价值。
县;唐代属河东道韩洲,改名为乡县,唐景云元年恢 复武乡县名至今。宋、金、元、明、清各代先后属潞 州、辽州、沁州、民国9年直属山西省。抗日战争期 间属太行抗日根据地,解放以后为山西省长治市行 政专员公署管辖,现为长治市管辖。 早在两汉以前故城镇就形成了东西、南北十字 街的旧街格局,古代这里市场繁华,店铺林立,是故 城镇的商业文化中心,后来的大云寺就建在故城镇
需设入地下,尤其是大云寺前东街的电线敷设影响 景观,需重点处理;保护区内绝对禁止一切烟花爆竹 的燃放,建设控制地带内严禁土炮、两响炮等大型的 爆竹燃放。针对大云寺原有的祭祀功能,取消其原 有的职火祭祀活动,保留大云寺其它祭祀活动。
6结语
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 其自身的特殊性和方法。结合武乡大云寺的历史、 现状,从调研、分析、原则制定、专项规划等方面考 虑,真正依据和把握《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所提 出的原则和要点,有针对性地具体应对,贯穿翔体现 了我们对待大云寺历史价值及其背景环境保护的整 体性思考。对大云寺的空间格局、文化内涵和地域 特征的形成都不停留在某一个时间和空间层次的片 断上,它的演进过程作为历史信息的重要组成已经 转化为丰富的价值和环境内涵,尊重与保护大云寺 的历史、自然风貌,力求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古朴 典雅的古建筑群是大云寺的核心价值,在规划中得 到精心的保护,而与其相关的背景环境的传承与延 续则是武乡大云寺保护利用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文物勘探报告
X X X X 项目文物勘探报告
XXXX文物勘探有限公司
年月日
X X X X 项目
文物勘探报告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勘探单位:
领队:
技术人员:
制图:
资料整理:
校对:
审定:
资料编号:
联系电话:
XXXX文物勘探有限公司
年月日
勘探单位资质页(附文物勘探许可证扫描件)
技术员证页(附负责该项目的文物勘探技术员资格证扫描件)
目录
前言
一、拟建工程概况
(一)拟建工程的名称及位置
(二)拟建工程的基本情况
二、拟建区域及周边环境概况
(一)周边环境及地形地貌
(二)历史沿革情况
三、勘探工作情况
(一)工作时间及面积
(二)工作目的
(三)考古勘探队伍组成
(四)工作方法
(五)工作步骤
四、勘探结果
(一)地层堆积情况
(二)文化遗迹分布情况
(三)存在问题
(四)结语
五、附图
(一)XXXX遗址位置图
(二)考古调查勘探遗迹分布平剖面图
六、附表
(一)文物勘探墓葬登记表
(二)文物勘探遗迹登记表
(其他相关表格)
七、法规条文依据
八、文物勘探预算依据及定额内容。
极普寺大雄宝殿调研报告
极普寺大雄宝殿调研报告极普寺大雄宝殿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极普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
作为寺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雄宝殿是该寺最主要的建筑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极普寺大雄宝殿的历史渊源、建筑特点和文化背景,以及了解其在当地佛教界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影响力。
二、调研内容1. 历史渊源:了解大雄宝殿的建造时间、建筑风格的演变等信息,揭示寺院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
2. 建筑特点:详细观察大雄宝殿的建筑结构、布局、装饰风格等方面,探究其建筑风格和造型特点。
3. 文化背景:研讨大雄宝殿在佛教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了解其所承载的宗教意义和文化内涵。
4. 社会影响:调查大雄宝殿在当地佛教界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了解其对社会的贡献和地位。
三、调研结果1. 历史渊源:经过调查了解,大雄宝殿始建于清代,是极普寺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它的建筑风格主要受到了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影响,同时融合了一些新颖的元素,体现了中西合璧的设计思想。
2. 建筑特点:大雄宝殿设计巧妙,结构稳固,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和瓦顶,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技艺。
3. 文化背景:大雄宝殿是极普寺最重要的佛堂之一,供奉着佛教的主要神像。
这里举行了许多重要的佛教仪式,是当地佛教信徒重要的祈福场所。
同时,大雄宝殿内外的壁画和雕塑也展示了佛教艺术的精髓和宗教精神。
4. 社会影响:调研结果显示,大雄宝殿是太原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备受当地人民和游客的推崇。
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对大雄宝殿的保护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加强了文物保护和寺庙建筑的修复工程。
四、调研结论通过对极普寺大雄宝殿的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它的历史渊源、建筑特点和文化背景。
大雄宝殿作为极普寺的核心建筑,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同时对当地佛教界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政府和社会组织对大雄宝殿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予以了高度关注,这也体现了对寺庙文化和传统建筑的重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长治武乡大云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长治武乡大云寺
10月2日下午1点半,到达武乡大云寺。
大云寺位于武乡县城西25公里故城镇故城村。
距武乡县宝塔街25公里。
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故城村,好不容易才打听到管护寺庙人的住处,还好,人在家。
又费尽口舌才同意开寺院门,但他同时又告诉我,绝不开殿门,在人屋檐下怎能不低头,没有选择,只能答应。
寺内各殿保存的壁画是看不成了。
大云寺创建年代不详。
据寺内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重修碑记载,寺曾为东汉涅氏县治所,初名岩静寺。
北齐河清四年(565年)重修。
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称今名大云寺。
金大定年间重建三佛殿。
元、明、清时期均有修葺。
现存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金代原构。
余皆为明清所建。
大云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
总占地面积7900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观音殿、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西配殿。
大雄宝殿东为十八罗汉殿,西为十殿阎罗殿。
观音殿亦为南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为清代遗构。
大云寺大雄宝殿为寺内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
殿顶筒板布瓦覆盖,柱头卷刹明显。
斗栱五铺作重栱计心造,单抄单下昂,昂呈琴面式,无补间铺作。
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后乳栿用三柱。
寺内各殿共保存有壁画200余平方米。
这位是管护寺庙的人,还是感谢他为我开了寺门。
看样子大云寺维修工程还没结束,国保碑都没立起来。
武乡县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中心_企业报告(业主版)
1.3.1 规模结构 近 1 年武乡县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中心的项目规模主要分布于小于 10 万区间,占项目总数的 41.0%。 500 万以上大额项目 2 个。 近 1 年(2022-03~2023-02):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19 日 生成
2/19
1.4 行业分布
近 1 年武乡县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中心的招标采购项目较为主要分布于修缮工程 印刷服务 文物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业,项目数量分别达到 13 个、5 个、4 个。其中环境治理业 修缮工程 文物 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金额较高,分别达到 1232.40 万元、1179.85 万元、751.23 万元。 近 1 年(2022-03~2023-02):
五台县第二建筑有 限公司
山西省古建筑集团 工程有限公司
武乡县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中心 武乡县创鑫科技有
办公柜直接选定采购
限公司
590.5 91.7 65.9 3.1
2022-07-04 2023-01-03 2022-12-27 2022-12-14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限公司
184.3 119.4 108.4
2022-06-16 2022-12-08 2022-09-29
TOP5
武乡县文物保护单位抢险工程项 山西宏博古建筑工
目
程有限公司
100.3
2022-06-08
TOP6
武乡县文物保护单位抢险工程项 五台县第二建筑有
目
限公司
91.7
山西省武乡县鼙山工厂松庄驻地、
品有限公司
0.4
2022-12-05
TOP2 复印纸
武乡县晨光文体用 品有限公司
国家文物局关于真如寺大殿建设控制地带内铜川污水泵站迁建工程项目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真如寺大殿建设控制地带内铜川污水泵站迁建工程项目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24.11.25•【文号】文物保函〔2024〕1746号•【施行日期】2024.11.25•【效力等级】行政许可批复•【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真如寺大殿建设控制地带内铜川污水泵站迁建工程项目的批复文物保函〔2024〕1746号上海市文物局:你局《关于报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如寺大殿建设控制地带内铜川污水泵站迁建工程部分项目设计方案的请示》(沪文物〔2024〕73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原则同意在真如寺大殿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铜川污水泵站迁建项目。
一、对所报方案提出以下修改意见:(一)加强现状勘察。
补充施工范围内必要考古工作,明确地下遗存分布情况,进一步说明拟建项目选址合理性。
细化围墙、藏经阁、真如塔结构安全现状勘察,补充说明围墙、藏经阁的基础形式和深度。
对比分析不同开挖方案对真如寺各建筑沉降的影响。
(二)优化设计方案,细化保护措施。
细化泵站设计和周边景观方案,加强绿化遮挡,确保与真如寺大殿历史环境相协调。
进一步优化管井结构及基坑设计,细化并严格执行施工、运营期间的防护减缓措施、监测方案和相关应急预案,确保文物安全。
(三)补充环境景观方案设计图纸。
二、请你局指导相关单位根据以上意见对所报项目进行修改、完善,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履行相应审批程序后实施。
三、请你局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全程监管,组织专业机构参与指导,确保文物安全。
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重要文物遗存,应立即停止施工并研提保护措施。
此复。
国家文物局2024年11月25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武乡县真如寺大殿勘察报告长治市博物馆 吴静品 真如寺,始建于元代至治年间,位于武乡县城东40公里处韩北乡土河村中央,原八路军总部卫生部曾设于此,一九六一年,与砖壁、王家峪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风雨侵蚀,建筑残破严重,为保护这一古代建筑,国家文物局于一九九二年决定维修真如寺大殿。
九三年因维修设计需要,我们对真如寺大殿进行了实地勘测。
一真如寺坐北朝南,所处平旷,四面环山,寺外景色秀丽宜人。
寺内古松苍劲参天。
建筑形式古朴典雅,气势雄伟。
真如寺原名真如院,清改名真如寺,是一座佛教寺院。
院名来源于佛教教义,为佛家的万有本体之语。
与性空、法性,实相为同体异名,是法相家,华严家所指的法界。
据寺中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碑文记载:“自大中祥符中始有真如之名,夫人莫于真,而又不能自如其所”。
后来建寺命名,旨在神道设教,牖民觉世。
该寺院现存建筑气势轩昂,造型独特,元风浓厚,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珍贵的实物资料。
考其旧制,据寺中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碑文记载,早在宋大中祥符中叶,当地已有祭祀真如的场所,但其规模较小。
元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乡人在原建筑基础上,扩大建筑规模,营建大殿五间,南殿三间。
明弘治十年(公元1492年),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十三年(公元1674年),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相继重建,增建,使其形成了一处规模较大的二进寺院。
至民国初年,因水土流失,寺前院的天王殿、钟楼、鼓楼等建筑因地质滑坡,塌毁无存。
然现存的南殿、大殿、东西廊房,关圣殿、伽蓝殿、夹殿等二十余间殿宇,为元、明、清三代建筑遗存。
其中以大殿建筑年代最早,它始建于元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
虽经明清多次修葺,仍完整的保留了当时的建筑风格。
其平面部局疏朗,柱网布置采用减柱移柱的手法,后金部承梁使用大内额。
梁枋用材粗旷,多为圆木砍制,且断面硕大。
斗拱、攀间等建筑构件的选材与制作,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点,不失为一处较完整的元代建筑遗存。
二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五椽,身内单槽。
前椽明间安木板门。
次间、梢间用砖和土坯包砌,留小直棂窗四个。
前檐斗拱五铺作,重拱出双下昂。
后檐为封护檐,土坯垒砌,青砖包护,檐部无斗拱。
殿身内槽设柱两根,位置偏离明间梁架,各向次间移动约四分之一间。
柱顶施沓头绰幕。
承后金大内额。
梁架彻上露明,明间大梁二缝为四椽袱对后搭牵,次间大梁通材五椽袱,均为圆木砍制。
袱上施平梁、合沓、侏儒柱,无托角。
平梁之上设蜀柱、叉手承脊抟。
屋面为布瓦屋面,举折平缓。
正脊现存半条,前行龙后菊花卷草图案,垂脊四条存一,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格拼凑而成。
檐前的猫头、滴水十之毁八。
平面:面阔五间1560c m,各间分别为:明间320c m,次间320c m,梢间330c m。
进深五椽,总深953c m。
室内地面用30c m×1418c m×619c m停泥砖铺墁。
前墙体宽100c m,后墙体宽90c m,山墙体宽100c m。
前檐设台明,平出143c m,高出地面150c m,地面用规格为30c m ×1418c m×619c m停泥砖铺墁。
台明石用青石打制,长短不等,截面均为30c m×20c m。
设青・13・石踏垛九级,平出185c m ,象眼用小砖平砌,(附平面图)。
柱:大殿柱网分布疏朗,材质为松木。
前檐设六柱,柱头做卷杀,柱径在30c m —32c m 之间,明间柱高324c m ,次间、梢间柱生起明显,约5c m 左右。
排山设柱两根,直径33c m 。
上收2c m ,置于平梁下平高590c m 。
内槽设柱两根,梭柱造,柱径62c m ,高348c m ,柱首径46c m ,两柱从明间梁架中线向次间偏移5815c m ,柱身卷杀。
后檐设墙柱六根,均为半柱,柱径在25c m —30c m 之间。
梁架:大梁四枚,截面分别为56c m ×51c m 、55c m ×51c m 、44c m ×37c m 、60c m ×44c m ,圆木砍制。
明间二缝,四椽袱对后搭牵,后梁头与搭牵结点处各安一斗二升斗拱一组,大斗置于38c m ×37c m 的内额之上。
大梁上施平梁,平梁两端施一斗二升斗拱一组,梁头成矩形状,截面为29c m ×1215c m ,(次间东缝平梁用材较小,直径29c m ,梁下增设随梁枋一道,直径10c m )。
四椽袱与平梁之间设侏儒柱,抹棱见方22c m ,侏儒柱下设角背加固。
顶部各施顺金串一道,截面为1515c m ×10c m 。
此侏儒柱除托平梁外,并与金部搭牵相连,形成稳固的梁架结构。
平梁上设蜀柱、与顺脊串相交承丁华抹颏拱。
次间除大梁为五椽袱外,结构和用材皆同明间。
排山梁架为前后搭牵用四柱,平梁直接放置在两山柱上。
平梁下设顺袱串一道。
其余结构与明间梁架相同。
(附明间梁架剖视图,排山梁架剖视图)斗拱:该殿使用斗拱39组,十二个种类,除前檐柱头斗拱出跳外,其余均为一斗二升类型,因所在位置不同而用材各异。
前檐头拱11组,其中柱头斗拱六组,补间斗拱五组。
柱头斗拱五铺作重拱出双下昂(琴面昂),里转五铺作重拱出双杪并计心,上施柱头枋三道,罗汉枋一道,明间柱头斗拱出45°斜拱。
补间斗拱5组,各施单拱一道,柱头枋隐出拱形。
后金内额斗拱四组,单拱足材,材宽1215c m 。
前下金明次间斗拱为攀间斗拱,素枋影出拱形,承替木。
排山斗拱,里作拱形,外作沓头承替木。
前后上金为单拱托替木,用单材。
脊部施丁华抹颏拱,承替木脊檩。
上金、后金、脊部的排山斗拱作法与前下金排山斗拱相同。
(附斗拱图)装修:前檐土坯墙封堵。
明间留木板门一梁架横剖前(后)视图・23・道,门高230c m 、宽200c m ,边框宽2315c m 、厚10c m ,里口抹棱2c m ,门槛高17c m 、厚10c m ,上槛高33c m 、厚10c m ,安门簪四个,门扇两叶,每叶宽84c m 、厚415c m ,后装穿带四条,前安门钉4路,每路5支,为六瓣梅花钉。
门墩石规格为2715c m ×22c m 。
次间、梢间各按直棂窗一个,距地面118c m ,规格一致,疑为明代遗物。
窗口高160c m 、宽90c m ,四边框面宽不等两边抱框宽19c m ,上边框高23c m ,下边框高10c m 、厚均为8c m 、里抹角,直棱窗心支条15根,截面515c m ×5c m 。
屋面:屋顶悬山式,布瓦屋面,猫头居中,坡度平缓,出檐深远。
前坡坡长795c m ,后坡长610c m ,屋面宽1796c m 。
上出檐112c m ,两山出际118c m 、檐椽径10c m 。
飞椽见方815c m ,大连檐规格3c m ×1115c m ,小连檐规格318c m ×812c m 。
屋面使用的板瓦,长33c m 、宽2015c m ,筒瓦长29c m 、宽1215c m 。
猫头图案为龙头形制。
滴水为重唇滴水,规格有三种,长、前宽、后宽尺寸分别为:33c m 、2015c m 、19c m ,26c m 、1715c m 、1615c m ,3315c m 、2115c m 、1715c m 。
前屋面中间一筒瓦上有题记。
(从西起16垄筒瓦的第七个筒瓦)内容如下: 主 木 泥 瓦 持 匠 水 匠 大 僧 侯 匠 王 清 妙 妙 大 栗 自 已 域 澄 □ 雨 名 酉徒 徒 男 男 姜 岁 明 明 明 □ 栗 可 康 彻 清 铿 □ 建 全 熙 禄 八 孙书 年 栗 栗 七 二 小 月 虎 虎 十 六 日 □造?第一行最后一字,字迹模糊、疑为造。
以上题字记载了康熙八年大殿维修时瓦件生产的具体时间,以及维修工程的泥、瓦、木、各业工匠姓名和寺院主持、僧侣法名。
是研究该建筑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山面:山墙为五花山墙、土坯墙四边包砖。
墙角处安高25c m ,宽、深26c m 的方石一块。
博风板宽30c m ,厚3c m 、长随坡,板面小钉装饰,卷草图案。
悬鱼高215c m 、宽20c m 、厚3c m ,成长条形状,其上除雕卷草,金钱眼等图案外,另有题字一行:“万历17年,木雕一牧土河”(用8c m ×4c m 的木板加固)。
惹草较小呈蟠桃形。
其它:后金内额较粗,通长用3条,明间长496c m ,次间长532c m ,截面为38c m ×37c m ,平置于金柱之上。
另外,建筑中的其它构件,用材较为规整,前檐平板枋深32c m 、高13c m ,立栏高211c m 、厚13c m ,梁架中使用的串枋皆为单材,截面9c m ×1315c m ,高厚比例为312。
三据碑文记载,此殿的最后一次维修在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时间。
虽后人也曾有过修补,但均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修补。
目前大殿屋面大部分塌露、墙体多处崩裂,檐柱、内柱后倾,梁架后置,各部件结点脱节、走闪。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对基础地址探测得知,此地黄土沉积过厚,地质松软,而历代维修又未作任何处理,只是素土夯实后直接垒砌。
因此基础对积・33・水侵蚀的抗性较差,年长日久,后墙基础下沉,引起建筑中心后移,梁架后置(35c m左右),大木构架扭曲,建筑连接构件榫卯脱节、错位。
墙体也受梁架后置之剪力作用,出现崩裂、倾斜。
(二)年久失修,屋面瓦、脊构件严重短缺,所剩瓦件也大都破损。
屋面积土过厚,最高点达25c m,积土之上杂草茂盛,阻塞屋面出水,致使雨水侵蚀、渗漏,造成部分椽望塌露,以及梁头、檩条构件的腐烂。
(三)建筑屋面举折较小,出水不畅。
(四)该殿除设前檐台明外,其余三面都未做台明、散水。
后檐部积土甚多,堵塞水道,雨水直接灌注墙体,引起墙基下沉。
四元统一中国后,政治上对外实行武力征服,对内实行民族压迫,生活上穷奢极欲,对于宫室和宗教追求侈大,在兴修寺庙、大作佛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消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造成当时社会经济凋零,木材短缺。
因此人们在建筑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种种节约措施,简化制作工艺。
另外元代建筑受到当时各民族宗教文化的影响与渗透,形成了元代建筑所特有的风格。
真如寺大殿也不例外,它忠实地记录了元至治年间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情况,并在建设技术方面形成以下几个特点。
(一)柱网结构减化、建筑空间增大。
该殿为增大建筑的使用空间,直接继承了金代的传统作法,使用大内额将殿身内柱减去两条,其余内柱作移柱处理。
这样既扩大了建筑的使用空间,节约了建筑材料,又保证了移减柱后梁架的稳定。
(二)材料使用不加精选,构件制作工艺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