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 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回族教育问题姓名冯文玲学号09052025院系(部所)管理学院专业旅游管理任课教师孙东方完成日期2010年 09 月28 日河南的回族教育问题及对策摘要:由于本人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比较关心,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更是关注,因此通过对民族地区教育的相关了解,再借助相关资料,写了这篇调查报告,以此反映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从回族的教育现状出发,探索与民族特殊性相关的落后根源及解决办法,为研究回族教育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性素材。

更希望国家对这些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以促进民族大家庭的和谐发展。

一.回族教育问题管窥(安徽回族)1.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的教育,回族当然不能例外。

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看,各民族都有强烈地保存自己文化传统的趋向。

回族的民族特点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建立在伊斯兰信仰基础上的民族自觉感。

回族教育的特殊模式正是在这种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其具体表现是回族有学习伊斯兰文化的传统,这种传统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回先民入居中国是本身具有的,并一代代保持下来。

明末出现的经堂教育就是这种传统的规范化和具体化。

回族之所以能在大分散的居住条件下生存下来,并在民族内部保持着极强的内聚力量,这与伊斯兰教的传统教育分不开的;另一方面,回族也有学习中华文化的传统。

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中,回族这个特点非常明显。

回族先民由遥远的阿拉伯,波斯,中亚等地进入中国境内,他们要生存,必须学习中国的汉语。

回民族的普通教育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正是由于回族同时受两种文化——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反映在教育上市出现了两种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教育形态。

即经堂教育和普通教育。

从回回先民起,到回族的形成,甚至到今天,这两种教育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下所表现得程度不同,但都从未中断,而且在发展中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回民正是在这两种不同的的长途径培养和造就了本民族各种人才,促进了回族的进步和发展。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社会实践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社会实践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民族地区社会保障现状和困境 _____交岔乡社会保障现状和困境姓名海恭剑学号10094052院系经济学院专业保险任课老师李然完成日期2011年8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交岔乡:关于民生服务保障中心的调查与思考摘要:农村民生服务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多个方面对我国农村民生服务保障状况的分析,得出现阶段我国农村民生服务保障体系中存在保障水平低、社会化程度低、覆盖范围窄、投入不足、法律制度缺失等诸多问题,以期对建立健全农村民生保障保障体系有所帮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这是党中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现又一重大举措,通过奠定坚实的社会保障基础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暑期与县社保局一道对交岔乡展开群众工作,重点就民生服务保障进行专题调研。

现就结合在交岔乡开展的调研情况,针对本乡的社会保障服务现状,如何解决一些问题谈一些认识。

关键词:民生服务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

一、目前我镇民生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一)机构设置:民生服务保障中心是交岔乡人民政府所属不定级别全额预算的事业单位,现有人员编制7名,其中:财政工作人员3名,民政工作人员2名,属财政部门、民政部门和乡镇双重管理;统计及培训工作人员1名,职业介绍及社会保险工作人员1名,属乡镇管理。

(二)工作职能:我乡民生服务保障中心坚持以服务民生为核心,在编制部门批复的乡镇民生服务保障中心具体职能的基础上,根据彭阳县编办《关于彭阳县乡镇“三定”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乡工作实际而整合形成的。

集中了乡财政所财务管理、民政办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农技服务中心的农业直补、农机站农机补贴、劳动服务站创业就业、劳务输出、村级财务监督方面的职能,主要承担镇财政收支管理、预算编制、粮食和种子补贴、家电下乡补贴、农机补贴、农村各类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服务、创业就业、劳务输出、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工作。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完整版).doc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完整版).doc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美丽的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洲姓名:*** 聊学号:********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任课老师:*****完成日期:2011年11月12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美丽的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洲摘要:在湖北省的西北角,湖南省和重庆市两面包围的一个三角地带就是我们美丽、富饶、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洲。

恩施州总人口381.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5.71万人。

其中土家族人口169.87万人,占总人口的45%,苗族人口20.58万人,占总人口的5.5%,是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灿烂悠久的巴人文化、永垂青史的革命文化、影响深远的省会文化、鲜明独特的土家文化,各种文化交融发展,与恩施州美丽的山水风景一起构成了恩施州的土家风情。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在的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洲已经是一个主要由汉族、土家族和苗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庭。

但是这同样无法掩盖住它的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

山、水、桥、吊脚楼、铺金的田园和现代化的都市交织在一起,相映成趣,绘就了一幅自然天成和人的智慧相结合的精美杰作。

关键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洲,秀美,古色古香,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一、古老传承灿烂悠久的巴人文化。

恩施是土家族的先民——巴人的发祥地和成长的摇篮。

早在上古时期,巴人的先祖廪君部落便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

廪君称君夷城(今恩施)后,部落日渐强大,并向川东发展,西周时建立了称雄西南的巴国,恩施为其辖地。

战国时巴国为秦灭,恩施隶属巫郡。

秦统一后,恩施属黔中郡,汉属南郡。

三国时,吴安二年置沙渠,为恩施设县之始。

隋开皇初,改沙渠县为清江县。

明洪武年间置施州卫。

清雍正十三年增设施南府,恩施县为施南府附郭首邑。

从这时起,历250余年,恩施一直是施南府、恩施地区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潮流中,巴文化、巴楚文化、巴蜀文化、汉文化在恩施不同历史时期相互影响,融汇交贯。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民族政策暑期实践教学调查报告安徽省阜阳市民族政策的实施调查姓名马骁俊学号10151075院系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专业数学任课教师王丹完成日期2011.8.17民族杂散居地区政策的实施摘要:阜阳市是安徽省民族工作重点市,有1个民族乡,25个少数民族村,共有少数民族人口过10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近1/4,而其中一半以上为回族,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广泛的分布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并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特点。

民族教育和经济是国民教育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点内容,其历来为党和政府所重视,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市的民族教育工作发展缓慢,民族政策的实施也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在此通过对我的母校“阜阳市民族中学”也是我市唯一一所民族中学的调查,以其为缩影来反映我市民族政策实施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困境。

关键词:阜阳市民族中学回族民族散居民族政策一、调查地区基本概况1、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据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回族人口为981.68万。

截止目前,人数已超过1000万,仅次于壮族,是我国除了汉族以外分布最广的民族,其中以西北地区居多。

他们工作生活在全国各地,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从天山南北到黑龙江畔,从蒙古草原到天涯海角,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从偏僻的小山村到繁华的大都市……全国2000多个县,县县都有回族,有“回回遍天下”的说法,其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河南、河北、青海、山东、云南、安徽、新疆、辽宁、北京、天津、陕西、黑龙江等省市自治区。

2、阜阳市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个多民族杂散居城市,也是安徽省民族工作的重点市,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多年来一直受到上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各级领导经常亲临视察、指导工作,有力促进了民族乡的快速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这充分说明教育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和全局性的战略地位。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与困境——湘西州教育问题向阳湘西州教育事业现状1和困难摘要:由于本人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特别关注,因此通过对湘西州教育的相关了解,再借助资料,写了这篇报告。

以此来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现状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希望国家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困境。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同时也是湖南省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截至2002年底,在自治州总人口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73%,因此,发展湘西地区的教育,实际上就是发展自治州的少数民族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州的教育事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其教育事业的发展人存在一地的困难。

一、自治州教育事业发展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湘西州的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第一,各级各类学校数量增加。

1951年,自治州没有一所高等院校,只有3所师范类中专学校,普通中学8所,小学410所。

1978年,自治州高等院校增加至3所,其它各类学校也有所增加,至今学校以遍布整个自治州。

第二,教师及教辅人员数量增加。

1951年,普通中专专任教师66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09人、小学教师2130人;1978年,大学教师133人、中专教师206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3994人、小学专任教师12022人;到2002年,大学、中专、普通中专和小学教师分别增加4.3倍、1.64倍、95%和20%。

第三,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增加。

1951年,普通中专1050人,高中49人,初中1248人,小学74079人;1978年,大学生1194人,比吉首大学创建时增长13倍,普通中专1462人,高中28349人,初中71570人,小学306424人。

2002年,普通高校比1978年增长10.5倍;成人高校比1984年第一次成人高校招生的896人,增长了9.8倍;其它各类学校人数也有不同比例的增长。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暑期调查报告2013年度参考选题1.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传统文化保护研究2.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研究3.旅游背景下的民族文化重构与族群认同研究4.民族旅游区文化转型研究5.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6.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7.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8.少数民族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研究9.牧区社会创新管理研究10.民间精英与少数民族乡村社会管理创新研究11.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案例研究12.少数民族语言发展情况调查13.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现状调查14.散杂居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15.民族政策执行情况调查16.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个案调查17.民族文化进校园情况调查18.草原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调查19.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调查20.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情况调查调查报告的要求一、要求学生尽量在自己故乡所在的城市和乡村开展调查,不回家乡的同学可在度过假期当地调查。

调查材料必须真实反映当地的社会中存在的真实情况。

二、要求学生在选择调查单位时,尽量缩小调查的地理范围。

比如在城市,尽量以一个社区或者一个街道为单位进行调查;在乡村,尽量以行政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

请不要以一个大城市或者省区为单位进行调查。

三、调查的题目在给出的选题中任选一题,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命名,也可以自选题目,调查内容尽量涉及调查报告模版规定的内容。

四、调查报告的写作上,字数不少于3000字,尽量第一手调查资料,分析和评价中肯,有理有据。

同样,在评分上,主要以调查的深入与问题分析评定成绩的等级。

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按提供的模板制作。

五、要求学生务必亲自参与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不得抄袭和转载他人的成果。

一经发现,取消实践课程部分的成绩。

报告中引文请一律注明出处。

六、要求学生在开课后一个月内(具体提交时间由任课老师布置)将调查报告电子版上交任课教师。

七、待所有学生报告收集完毕后,将择优评选优秀调查报告,并设立一、二、三等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偏见调查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偏见调查

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偏见问题尤为重要! 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偏见问题尤为重要! 56个民族
我们的调研
共发放250份问卷(其中网上发150份, 实际中发100份),其中有效问卷213份 (网上有效的131份,实际中有效的82份)
问卷 + 深度访谈
访谈对象为20位,包括的民族有:汉族、回 汉族、 汉族 苗族、满族、蒙古族、畲族、朝鲜族、 族、苗族、满族、蒙古族、畲族、朝鲜族、 布依族、达斡尔族、藏族、瑶族共11个民族。 布依族、达斡尔族、藏族、瑶族
高校大学生中民族偏见的现状
你会讲本民族语言吗? 你会讲本民族语言吗? 21%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 仅9%会讲民族语言 “有”的占到了36% “有”的仅占7%
“您对自己的民族有偏见吗? 您对自己的民族有偏见吗?
“您对别的民族有偏见吗?” 您对别的民族有偏见吗?
“你能接受跟不同民族的人结婚吗”? 你能接受跟不同民族的人结婚吗”
高校大学生中民族偏见存在的原因
历史原因 语言沟通不便 传统文化不同 民族习惯差异 经济差异
有民族偏见是个正常的 我们要正确的看待, 事,我们要正确的看待, 也要正确的处理。 也要正确的处理。
高校大学生中存在民族偏见解决的对策
国家政策的保证 社会舆论的呼声 最重要的在于个人
尊重自己的民族。 ⑴ 尊重自己的民族。 尊重他人的民族。 ⑵ 尊重他人的民族。 ⑶ 对于其他民族生活上的禁忌要理解 和 尊重。 尊重。 出身决定不了一个人, ⑷ 出身决定不了一个人,不能歧视一 个人的家庭、身份、出身。 个人的家庭、身份、出身。 爱我们的祖国。 ⑸ 爱我们的祖国。
高校大?
民族偏见(英语被称为National Prejudice) 民族偏见(英语被称为National Prejudice)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暑期调查报告 ————民族乡(街道、行政村或民族社区)经济发展的现状1、巴马简介: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全县总面积1971平方公里,聚居着瑶、壮、汉等12个民族,总人口24.12万人。

与百色、田阳、田东、平果、大化、东兰、凤山、凌云等市县毗邻。

巴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土地对于当地农民显得万分珍贵和珍惜。

巴马最高处海拔1216米,最低处221米,大多在600至800米之间,境内盘阳河自北向南悠然而下,将石山带和土山带一分为二,恰似银河系牛郎,两岸相望,很为奇特。

巴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蕴藏着丰富的溶岩溶洞,年平均气温20.4℃,极端最低温-2.4°C ,极端最高气温38.4°C ,大于等于10°C 的年平均活动积温6000°c ;1月最冷,月均温11.4°C ;7月最热,月均温26.4°C 。

年均降雨量1700毫米,集中在5—10月份,年均蒸发量1406.9毫米,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年平均相对湿度78%。

夏热多雨,间有涝灾,冬温凉而干燥,偶有低温霜冻,高山地区常有冷冻积雪,秋高气爽,常有春旱、冬旱发生,四季明显。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均小有温差, 人居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宜人。

巴马瑶族自治县境7个土类为水稻土、红壤土、黄壤土、石灰(岩)土、红色石灰土、黄色土和冲积土。

巴马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区,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

1991年11月1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13次会议上,被命名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2003年11月,国际自然医学会授予巴马“世界长寿之乡”证书。

据第二次到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巴马百岁以上寿星占人口的比例之高都居世界五个长寿区之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临颍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效果和经验张明铭摘要:民族聚居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实现持续较快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尽享党的民族政策的福祉和温暖。

近年来,临颍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有效贯彻民族政策,妥善化解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有力维护了全社会安定团结良好局面,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效果(一)领导到位,奠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组织保证。

一是加强领导。

县委、县级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把民族团结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多次下发文件,分别就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少数民族干部选拔使用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

适时认真分析研究全县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重点工作。

县委、县级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情况,解决问题。

各级党政领导亲自抓民族团结工作,主动听取汇报,亲临现场解决问题,形成了关心支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良好格局。

二是健全组织。

建立了全镇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

县、乡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民族聚居村成立了村管小组。

加强民族工作队伍建设,明确县区民族宗教部门机构、人员、编制,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在办公用房、车辆等方面不断改善办公条件,为较好地履行职能创造良好环境。

三是强化责任。

在全县推行民族宗教工作和民族团结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了职责范围,分级加强管理,完善了监督激励和奖惩机制,强化了各级维护团结稳定的责任。

各乡镇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学习民族政策法规,互通情况,分析形势,研究问题,商讨对策,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二)加强教育引导,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近年来,临颍县立足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打牢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实践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实践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实践报告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国面临的民族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案。

以下是有关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实践报告。

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规律。

2.理解“团结——民族平等——文化传承”三大原则。

3.掌握我国民族政策蓝图和具体实施方案。

4.学习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认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优势和挑战。

二、教学内容:1.民族问题和民族理论的概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实际效果。

3.国家民委和各民族自治州的历史、职责和实践。

4.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建设。

三、教学方法:1.讲授型教学:通过教师讲授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基本知识点,向学生传授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

2.实践教学:通过参观民族博物馆、少数民族地区等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

3.讨论型教学:通过课堂座谈、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分析和讨论民族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四、教学成果:1.学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自治州的历史、职责和实践,对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3.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和讨论型教学,加深了对民族问题的理解和思考,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结论:通过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全面了解我国民族问题的背景和发展规律,同时也能够了解国家为保护各民族权益所制定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通过实践教学和讨论型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民族问题的复杂性以及解决问题需要的政策思路和理念。

此外,学生也能够增强自己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

民族理论报告

民族理论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态度调查——关于新庄村民组的新农村建设姓名陈连学号06071109院系(部所)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气信息类专业任课教师王奎正完成日期2007年 8 月 27 日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态度调查——关于新庄村民组的新农村建设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城乡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就要解决在城乡二元体制矛盾下统筹发展的问题。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这一重大举措,点亮了新一轮农村发展的希望之火。

我的家乡,安徽省六安市东河口镇新庄村民组也在党的这一伟大政策引导下,团结一心,开始了轰轰烈烈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我们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我们只有一步一步的摸索着前进。

虽然我们有了些效果,但仍然暴露了许多的问题,可是我们的农民朋友对新农村建设仍具有极大的热情和信心。

那么,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他们的认识和态度又是如何呢?报告给出了答案。

关键字:新庄村民组新农村效果问题✧调查方法介绍本调查研究主要以描述性研究为主,调查时间在2007年7月20日到8月7日之间完成。

调查地点在我的家乡,安徽省六安市东河口镇新庄村民组。

以一个村民组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使得调查的地理区域范围较小,调查就更加方便容易。

再者,该地处经济欠发达的皖西地区,该村民组所在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对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更为突出和典型。

该村民组基本情况为:全组有27户人家,总人口142人,18岁以下有26人,60岁以上有28人,到外地工作和学习的有32人(该资料来自村民组长奚树功的介绍)。

由于本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我确定了调查的总人数为50人,他们为各个年龄段的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朋友。

由于本人对该地区人民很熟悉,调查的形式我采用了挨家挨户的问卷调查和针对性的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的。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民族乡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姓名孙明学号09042006院系(部所) 外语学院专业日语任课教师哈正利完成日期2010年8 月 3 日科尔沁区经济发展的现状摘要:位于日新月异的环渤海经济圈,处于华北、东北两大经济区的交汇地带,扼华北、东北之咽喉,联京津冀、黑吉辽之枢纽。

素有“七省通衢”之美誉。

是通辽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行政区域面积为2821平方公里,辖10个镇(苏木)、5个国有农牧场、11个街道,居住着蒙、汉、满、回、朝等民族的74万草原儿女。

科尔沁区辖11个街道、10个镇(苏木)、5个国有农牧场。

近年来,科尔沁区坚持把加工业发展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自身实际,以农业为基础,重点培育发展了玉米化工业、食品酿造业和建筑材料业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方针,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跨越发展。

关键字:科尔沁区加工业支柱产业一、科尔沁区经济发展的现状1.三大支柱产业发展玉米加工业玉米化工业是科区工业中最具潜力和希望的产业。

今年以来,顺达淀粉有限公司和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户企业固定资产净值达36908.5万元,占全部工业企业的32.26%;完成工业总产值35853万元;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5310万元;实现利税1786万元。

主要产品玉米淀粉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新加入到玉米产业中的通德淀粉公司,经过三个月的试运行,现已达产达效,日产谷氨酸达到150吨。

食品酿造业食品酿造业是科区重点支柱产业。

由金锣食品、恒绿食品、一奇食品、燕顺斋食品、雪航啤酒、蒙古王酒业、科尔沁乳业等11家企业组成。

去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89436万元;完成产品销售收入99630万元,占全部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53.14%;实现利税3008万元,占全部工业利税的37.65%。

2005年,不仅又有5家企业加入食品酿造产业中,原有的企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金锣公司5月末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75.3%,日收购量最高达8000 口,屠宰量已超过上年全年的屠宰量。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苗族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苗族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苗族篇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琼州学院社会工作系课程论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业:社会工作班级:XX级姓名:孟令娇学号:12203022指导教师:黄星溦XX年6月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研究——以海南黎族地区的婚恋风俗习惯为例社会工作系12级社会工作 12203022 孟令娇摘要:海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省份,其中人口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就是黎族和苗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所谓风俗习惯,简言之,就是指各民族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风尚、习俗,它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

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会对该民族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与社会的发展也息息相关。

而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黎族地区的婚姻风俗习惯与政策,以及该风俗习惯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黎族地区;民族政策;婚姻;习俗;作用一、民族风俗习惯的内涵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的显著特点之一,民族风俗习惯政策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

民族风俗习惯是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一定的生存环境下,受本民族普遍流行的价值观念支配,目的是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在各种生产生活领域的实践活动中长期传承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方式。

民族风俗习惯,一般都具有行为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形式,行为心理是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一定的行为方式也体现了该民族特定的行为心理。

例如,民族风俗中表现出来的喜好、崇尚、禁忌等,反映的是民族的一定的行为心理,但这些又是通过特定的仪式、活动等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

所以说,民族风俗习惯反映一定的民族心理,又具有一定的物质的和具体的活动方式。

总之,民族风俗习惯是在民族生产生活需要的基础上,由民族普遍流行的价值观念决定的,通过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并长期传承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方式。

它反映了民族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生产方式和心理感情等,是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黎族地区的恋爱婚姻风俗习惯(一)婚姻成立黎族婚姻习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自己民族的独特之处。

民族理论实践教学总结(3篇)

民族理论实践教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关系日益复杂,民族问题愈发凸显。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民族理论素养,我国高校纷纷开展了民族理论实践教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民族理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践活动的总结。

二、实践活动的背景和目的1.背景随着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深入推进,民族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民族理论素养,培养具有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优秀人才,我国高校纷纷开展了民族理论实践教学。

2.目的(1)提高学生对民族理论的认识,加深对民族团结、民族政策、民族文化的理解;(2)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1.组织策划在实践活动的开始阶段,我们首先成立了实践团队,明确了实践活动的目标和任务。

随后,我们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了解了民族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重要观点等,为实践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2.实践活动内容(1)实地考察我们组织学生前往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

通过参观博物馆、民族村寨、企业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民族地区的独特魅力。

(2)座谈会邀请民族地区专家学者、基层干部、企业家等开展座谈会,与学生分享民族地区的发展经验和心得体会。

通过座谈,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加民族地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扶贫、环保等。

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体会到民族地区人民的艰辛生活,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4)学术研讨组织学生参加民族理论学术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研讨。

通过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

3.实践活动成果(1)提高了学生的民族理论素养,加深了对民族团结、民族政策、民族文化的理解;(2)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民族理论调查报告

民族理论调查报告

民族理论调查报告篇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土家族摆手舞文化传承和发展完成日期 20年11月03日土家族摆手舞文化传承和发展摘要:土家族摆手舞是一项广泛流行于土家族集居区的传统体育和艺术活动,在体育界有“土家族体育舞蹈”的美誉,也有“东方迪斯尼”之美称。

摆手舞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综合载体,它在土家族的社会与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

古老的土家族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却没有文字,这在无形中就给土家族文化的传承与继承增加了很多的阻碍,然而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它形成了鲜明而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站在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土家族传统文化完整、健康发展的高度,对其实施综合保护与开发策略。

关键词:土家族摆手舞传承保护古老传承土家族文化艺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其中摆手舞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舞、农事舞、生活舞、军事舞等,它节奏鲜明,形象优美,舞姿朴素,有着显著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深为土家族人民所喜爱。

摆手舞流传在湘、鄂、渝、黔四省市交接的酋水流域及沅水流域一带,尤以酋水流域最为集中。

古代摆手舞主要服务于祭、祈祷活动。

而各地对摆手舞的称呼也不尽相同,湖南龙山一带叫做“社巴日”,保靖称之为“调年”永顺则称之为“社巴巴”。

虽然有不同的称呼,但他们都代表着“祈禳”的民俗意义。

土家族的摆手舞具有很悠久的历史,其中和最早记载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五代时,“施州漫水寨有木名普舍树,普舍者华言风流也。

昔覃氏祖于东门关伐一异木,随流至那车,复生根而活,四时开百种花。

覃氏子孙歌舞其下,花乃自落。

取而簪之。

他姓往歌,花不复落,尤为异也。

”①这段文字,生动的描绘了漫水土家人围着普舍树摆手的情景。

土家族人跳摆手舞的整个活动过程中有祭祀、跳舞、唱歌等形式。

祭祀则是纪念“八部大王”跳舞,即跳摆手舞,而摆手舞根据规模大小可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时候规模上的不同,其中大摆手每隔两三年的正月初三至十五日以前,山寨各村的土家族男女老少,汇集在大摆手堂,举行3~7天的大摆手活动,以求娱乐、健身、祝福。

名族理论社会实践报告

名族理论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民族理论是研究民族现象、民族问题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理论。

在我国,民族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族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我们组织了一次民族理论社会实践,现将实践报告如下。

二、实践背景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民族文化传承面临挑战、民族关系复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运用民族理论,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三、实践内容1. 实践地点:某民族地区2. 实践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0日3. 实践人员:5名大学生4. 实践目的: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民族理论在民族地区实践中的应用,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四、实践过程1. 调研前期准备在实践开始前,我们查阅了相关民族理论书籍和资料,了解了民族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

同时,我们与当地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取得联系,了解了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实地调研(1)访谈当地政府官员、民族事务部门负责人,了解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区的实施情况。

(2)走访民族村寨,与当地民族群众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情况。

(3)参观民族地区重点工程项目,了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民族理论在民族地区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五、实践结果1. 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区的实施情况通过访谈和调研,我们了解到,我国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区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

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大了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实施了多项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 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情况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民族文化在民族地区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保护。

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加大了对民族文化的投入,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学调查报告

民族学调查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云南省大理州白族地区经济发展之概况——下关金星村经济的发展姓名羊文娟学号09091104院系(部所)经济学院专业经济学类任课教师哈正利完成日期 2010年 11 月 28日民族人才是民族地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因此必须加强民族人才资源开发,全面提高民族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培养造就“三支队伍”,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以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摘要:金星村是白族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村,全村白族人口1088户,汉族人口10户。

该村是一个城中村,村民户口现全已转为城市户口,该村凭借其土地每年取得较高的房租收入,且多年来该村致力于经济发展,在家具、租赁、企业等方面有快速的发展,经济总水平不断上升,是一个典型的城中小康之村。

关键词:下关金星村,企业,土地,小康村一、大理金星村白族干部队伍建设1.大理白族自治州干部队伍建设自治州的自治机关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重视培养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选拔各类优秀人才,引进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健全人才管理体制,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自治州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配备各级领导干部、录用工作人员时,应当合理确定少数民族的名额和比例,并适当放宽任职和录用的条件。

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世居各少数民族中,至少有1名干部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

自治州和上级国家机关的企事业单位招收、聘用人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收、聘用当地少数民族人员。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自主确定和调整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自主补充编制内的缺额。

2.金星村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重视培养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选拔各类优秀人才,优先任用少数民族干部人才,贯彻了大理州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干部队伍建设的原则。

二.金星村区位地理概况1.金星行政村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下关市洱海之南,建国以来因发展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需要,金星村大片田地划出,让与各种企事业单位及城市扩大的基本建设使用。

民族理论实验报告格式

民族理论实验报告格式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分析二、作者姓名、学号、及合作者(此处填写作者姓名、学号,如有合作者,请填写合作者姓名、学号)三、实验日期和地点(填写实验日期及地点,如:2023年3月15日,北京市某大学)四、实验目的1. 理解民族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2. 分析我国民族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现实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民族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原理民族理论是研究民族、民族关系、民族政策等方面的科学理论。

我国民族政策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旨在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发展的基本方针。

六、实验内容1. 民族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我国民族政策的历史演变。

3. 民族政策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

七、实验步骤1.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基本知识。

2. 分析我国民族政策的历史演变,总结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3. 结合现实案例,分析民族政策在解决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的作用。

4. 总结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1. 民族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民族: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 民族理论:研究民族、民族关系、民族政策等方面的科学理论。

- 民族政策:国家关于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2. 我国民族政策的历史演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

-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政策不断完善,强调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 进入新时代,民族政策更加注重民族团结、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

3. 民族政策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 民族政策有助于解决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

- 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

- 民族政策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

九、讨论1. 民族理论在我国民族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2. 民族政策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成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城市民族关系调查——湖北省武汉市关于城市民族关系的调查湖北省武汉市关于城市民族关系调查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但其人口绝对数量达9000多万,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我国的民族问题从整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问题和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的民族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打破了各民族的封闭状态,使各民族间的交往和接触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从民族地区走出来,散居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从而使杂散居地区的民族问题日渐明显和重要,这种情况在城市更为突出。

在报告中我们将详细了解我市民族关系现状及建设和谐城市民族关系的方法。

关键词:武汉市;少数民族;民族关系;和谐。

一、武汉市少数民族基本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武汉市有回、满、蒙、藏、苗等5个少数民族的居民约4000余人。

之后,少数民族人口逐年增加。

1958年,全市有22个少数民族的居民11 654人,1978年有28种15 908人,1982年达32种24 022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0.57%。

1990年,全市有42个少数民族37 897人,其中千人以上的民族有回族、土家族、满族、壮族和苗族。

武汉解放初期,民族工作由中共武汉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社会处负责,后在市民政局内设民族事务科,1954年7月组建武汉市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处。

市政府民族事务管理机关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根据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发展的精神,团结各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克服生活困难,为共同事业奋斗等方面做了有效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民族事务管理工作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市政府民族事务管理部门仍尽力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困难、解决少数民族就业方面做了诸多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全面恢复民族事务管理工作。

1979年,遵照中共中央文件精神,认真清理1958年和1963年全市在回族中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批判地方民族主义时犯的扩大化错误;复查平反“文化大革命”中错误查抄和揪斗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及群众的案件,并退赔查找钱物。

市民族事务处成立之后,立即着手落实民族政策,发出《关于对伊斯兰教三大节日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对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等10个少数民族职工在“圣纪节”、“开斋节”、“宰牲节”等节日期间放假问题的规定,并协助恢复武汉市伊斯兰教协会,拨款维修汉口民权路清真寺,重新聘请阿訇。

1979年11月1日古尔邦节时,汉口民权路清真寺修葺一新,正式恢复宗教活动并对外开放。

1986年,市民族事务处与市宗教事务处合并成立武汉市民族宗教事务局,1990年分挂武汉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牌子。

武汉市民族事务管理部门在中共武汉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同各有关部门、单位协调与合作,认真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加强民族团结,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切实抓好少数民族的扶贫工作,做好民族教育工作,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开展民族联谊活动,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共同繁荣、进步。

二、武汉市少数民族关系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中国各民族公民广泛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各项平等权利,自从1949年以来,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地位不断的提高。

由解放前的被歧视,受压迫,被领导,到现在的自己当家作主人,少数民族的自我主人翁意识不断的在提高。

他们也要求和汉族人民一样的主人地位和参政议政的机会。

而政府也没有忘记这么一群为国家同意做出自己贡献的人民,政府按照比例给他们当家作主的机会,而他们也很自觉的积极把握这一机会,努力的为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

由于武汉是一个多民族散杂而居的城市。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市共有5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9个,共5.4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7%。

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2万多人),其次是土家族(1万多人);2000人以上的其他民族有4个,即满族、壮族、蒙古族、苗族;100人以上的民族有12个,即侗族、瑶族、朝鲜族、畲族、白族、土族、布依族、彝族、黎族、维吾尔族、藏族、锡伯族。

全市13个区均有少数民族居住,其中,洪山区人数最多(1.43万人),汉南区最少(119人)。

在全市各区许多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市的少数民族同胞走向小康之路。

他们辛勤的工作着为全市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少数民族参政议政上,市人大代表中有少数民族群众30名,占代表总数的4.8%,市政协委员32名,占委员总数的6.6%。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市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并不低于汉族人民,甚至在参政议政的机会上还大于汉族人民,这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少数民族群众的政治地位的提高在我市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样就有利于保障我市少数民族人民的利益和他们的经济发展。

转变政府工作职能是当前推进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机构职能转变,切实提高民族工作部门的服务能力与水平,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紧迫的问题。

调研座谈中,省民宗委着重汇报了近年来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切实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的作法和体会;武汉市民宗委着重汇报了探索城市民族工作规律、加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作法和体会。

近些年来,湖北省民族工作部门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在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对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做好民族工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去年以来,争取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了四次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民族工作;争取省领导多次深入民族地区开展调查研究,为大力推进全省民族工作给予及时指导;争取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各项民族政策,为推进全省民族工作提供政策保障;争取省委、省政府启动对口支援工程,努力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争取省委、省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及时解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全省民族工作在继续完善民族法律法规、开展城市民族工作、集中资金建设重点项目、探索全省民族工作的新途径、加强援藏援疆工作、开展民族传统文化体育、夯实民族基层基础工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武汉市民族教育从实际情况出发,把工作重点放在基础教育上,抓好小学教育的普及,使适龄儿童都能够入学。

在回族比较集中的地方尽可能兴办或将普通学校改为回民学校,调配适量的回族教师,同时大力支持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中南民族大学的发展。

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

三、武汉市民族关系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市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人民,而回族人民在和汉族交往了一千多年后民族矛盾基本消失,在调查了解中,基本没听说什么大的民族问题出现,只是偶尔有一些小问题,是由于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而引起的。

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不同民族之间相处融洽,对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持肯定态度。

四、建立和谐城市民族关系的对策面对城市民族关系问题与构建和谐城市民族关系,我认为,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1、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落实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人才,密切联系群众,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少数民族团员。

在招工时候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2、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

要从实际出发,在少数民族杂居散居的基础上贯彻党的政策方针。

充分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

发扬少数民族不怕苦不怕累的传统精神,在生产上因地制宜,积极扶持少数民族的农林牧渔业和工艺品的生产。

3、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和少数民族群众交流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

4、贯彻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他们的信教的权利。

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为内容,增进各民族群众之间的感情;以宣传教育为先导,增强各族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民族团结意识;以抓排查、除隐患、促团结为目标,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以结对帮扶为纽带,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5、照顾少数民族同胞受教育的机会,高中及大学的招生给予他们适当的加分鼓励。

6、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宣传教育。

五、参考文献1、武汉市政府网站;2、湖北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委员会网站3、武汉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网站;4、中国民族宗教网;5、《中国民族杂志》;6、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民族理论精品课程网六、附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民族关系。

在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各民族之间的这种新型关系已经逐步形成。

它的基本特征是:各民族都已摆脱阶级剥削制度,产生民族对抗的阶级根源已不存在;占民族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已成为民族命运的主宰,民族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各民族都统一在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权的领导之下;各民族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各民族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即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因此,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建立在各民族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的。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体现,是全社会团结一致、友爱互助、共同奋斗、共同前进的新型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之后,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主要渠道是:在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逐步缩短先进民族同落后民族之间的差距。

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逐步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通过发扬民主、调整民族关系、进行自我教育,正确处理民族间的矛盾。

经常地广泛地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教育,克服各种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残余的影响,以及一切不利于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消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