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学时/学分:56/4 编制人: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类食品掺伪方式,掌握鉴别检验掺伪食品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整顿食品市场、发展食品工业、开拓食品贸易培养新型实用人才。本课程以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感官评价、食品理化检测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顶岗、就业实习的基础。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依据我国食品掺伪检验技术发展规律而开设的,适用于培养学生在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品质控制与产品检验;了解研究食品掺伪检验在食品加工业的地位和实际应用。学会解决在生产一线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为学生顶岗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顺利通过国家劳动部组织的食品检验工考试提供必备的条件。因此,“食品掺伪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根据食品掺伪检验在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全面理清相应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相对综合能力领域;按照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照食品检验工等职业资格标准,选择教学内容;以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结合实际条件,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情境。整个课程内容以够用为度,在校内实训、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课程目标
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食品掺伪检验的基础知识和掺伪检验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各专门化方面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食品掺伪检验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性食品检验人才,以适应市场对食品检验人才的需求。
2.1知识目标
●了解食品和食品安全的定义、食品安全的意义、食品问题产生的原因
●了解各类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各类食品的掺伪问题
●理解粮食制品的概念及其掺伪方式
●掌握粮食制品的掺伪检验技术及评价
●理解食用油脂的质量评价及掺伪方式
●掌握食用油脂掺伪检验技术及评价
●理解乳及乳制品的质量评价与掺伪方式
●掌握乳及乳制品的掺伪检验技术及评价
●理解肉类及其制品的概念及掺伪方式
●掌握肉类及其制品的质量评价与掺伪检验技术
●了解茶叶及茶饮料的分类
●了解茶饮料的掺伪方式
●掌握茶叶的质量评价及掺伪检验技术;
●了解蜂产品的概念及主要掺伪方式
●掌握蜂产品的掺伪检验技术及评价
●了解我国调味品的掺伪问题及主要掺伪方式
●掌握调味品的质量评价及掺伪检验技术
●了解各种酒的分类以及各种酒的掺伪方式
●掌握各类酒的质量评价与掺伪检验技术
2.2技能目标
●学会各种食品掺伪检验方式
●掌握食品掺伪检验的各种方法和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准确、快速地鉴别出各种食品的质量并进行评价
2.3素质目标
●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确立食品安全观念,培养产品质量意识
●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确立公正客观的工作作风
●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的职业素质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树立敬业精神、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公正意识、奉献意识,为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
养成打下基础
3.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在内容的选取上,充分考虑了行业发展的需要,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充分的体现其针对性、实用性和适用性。本课程的每个模块和所有项目都是与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行动化的学习任务。从检测对象的角度看,它涵盖了食品企业的典型产品;从教学实施的角度看,每个模块中的每个项目都对应一定的工作任务,因此便于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上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看到学习的检测理论与实际的检测工作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完成一
4.实施建议
4.1教材的组织与开发
①依据本课程标准整合开发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的设计思路。
②教材内容尽可能融合职业资格技能标准,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符合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③教材中任务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4.2教学建议
①本课程宜采用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扎实掌握食品掺伪鉴别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②本课程宜采用互动式教学组织形式,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向交往;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兼容并存,互相帮助与友好竞争兼容并存。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和交往欲望,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向广度、深度发展。
③本课程采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对比法、启发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法、小组拼图法、旋转木马法、卡片法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开展市场调研、问卷调查等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④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岗位技能的宣贯和培训,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4.3课程考核与评价
①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模式。
②关注评价的多元性,考核标准主要有以下四个:
ⅰ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考核(20%),包括:上课出勤情况、学习活动参与情况、交作业情况、课堂违纪情况、自主性学习和独立学习能力、团队学习和集体学习意识等。
ⅱ学习效果考核(60%),包括:作业质量情况、任务项目完成质量、实训操作情况、期末考核等。
ⅲ学习创新考核(20%),包括:市场调研、调查问卷、总结报告、案例分析等方面体现出的理念、思路、观点、方法、行为等创新性。
③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4资源开发与利用
①本课程积极开发内容丰富生动的电子课件、建立试题库等教学资源,有效地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积极开发并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等网上信息资源,促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号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扩大教学资源的交互空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③建立本专业开放式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