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关于孔子学习的名言_1
关于孔子学习的名言关于孔子学习的名言1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放于利而行,多怨。
9、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0、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13、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4、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0、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4、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25、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关于孔子学习的名言21.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国学修养》心诚态谦,沟通有道
(五)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所谓仁爱之士,是说其从心底里 欣然地去爱别人;他喜欢别人得到幸 福,而不希望别人遭到祸患;这是从 心中生起而不能停止的情感,是不求 回报的情感。所以说:“最高的仁有 所表现而不是为了什么表现。”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 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生心 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报也。故曰: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四)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孔子说:“把道路上听来的东西四处传说, 是背弃道德的行为。”
16
(五)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 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 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17
(六)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时,言语和行为都要正直;国家政 治黑暗时,行为仍要正直,但言语应谦逊谨慎。”
18
(七)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 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4
(十三)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 ‘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 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论语》原文+译文(下)
《论语》原文+译文(下)十三、《子路》1 原文: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
曰:“无倦。
”译文:译文:子路问政,孔子说:“身先士卒,教人勤奋。
”子路请孔子多说一点。
孔子说:“不要松懈。
”2 原文:仲弓为季氏宰,问政。
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译文:仲弓当了季氏的总管,问政。
孔子说:“使下属各司其职,宽容小错,提拔贤才。
”仲弓问:“怎知谁是贤才而提拔?”孔子说:“提拔你所知道的,你不知道的,别人会埋没他吗?”3 原文: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子路说:“如果卫国的君主等待您去执政,您首先要做的是什麽?”孔子说:“一定是纠正名分呀!”子路说:“是这样的吗?你太迂腐了,纠正名分有什麽用?”孔子说:“你太粗野了!君子对于不懂的事情,一般都采取保留意见。
名分不正当,说话就不合理;说话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事情办不成,法律就不能深入人心;法律不能深入人心,刑罚就不会公正;刑罚不公正,则百姓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所以领导做事必须说得通、说话必须行得通。
领导说话,绝不随便、马虎。
”4 原文: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
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译文:樊迟请教种庄稼。
孔子说:“我不如老农。
”请教种蔬菜。
说:“我不如菜农。
”樊迟出来。
孔子说:“樊迟真是个小人!领导重视礼法,则群衆\不会不敬业;领导重视道义,则群衆\不会不服从;领导重视信誉,则群衆\不会不诚实。
孔子论语有关人情世故的语言
孔子论语有关人情世故的语言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注释】犯了错误却不改正,那就是最大的过错呀。
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因,毋我。
——《论语·子罕》【注释】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成见,不自私自利。
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注释】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
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注释】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注释】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土地;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的是好处。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注释】君子懂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注释】君子一切求之于己,小人一切求之于人。
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注释】君子要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助长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注释】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1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注释】君子言语上要谨慎,行动上要敏捷。
11.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注释】君子认为口里说的超过实际是可耻的。
1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注释】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应该警惕不要沉溺酒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应该警惕不要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退,应该警惕不要贪求占有。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名言带翻译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名言带翻译1.论语中关于诚信的语句有哪些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白话文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
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学而》白话文释义:所守的诺言如果符合于义,那么所说的话就能够兑现。
3,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路》白话文释义: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吗!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述而》白话文释义:孔子以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文化知识、履行所学之道的行动、忠诚、守信。
5,子张问崇德辨惑。
子曰:“王忠信,徙义,崇德也。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颜渊》白话文释义: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去提高品修养和辨别是非,孔子说:以忠厚诚实为主,行为总是遵循道义,这就可以提高品德。
2.论语中有关诚信的语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论语·雍也》)"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 (《论语·述而》)"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论语·颜渊》)"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论语中的成语俗语原出处
《论语》中的成语,俗语1,犯上作乱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学而第一》)2,巧言令色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第一)3,慎终追远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第一)4,温良恭俭让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得之。
5,和为贵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
6,三十而立子曰: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第二)7,温故知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举直错诸枉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0,见义勇为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1,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第三)12,获罪于天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13,力不同科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4,既往不咎自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5,尽善尽美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
16,朝闻道,夕死可矣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第四)17,见贤思齐子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父母在,不远游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9,德不孤,必有邻子曰:德不孤,必有邻20,听其言,观其行子曰:始吾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公冶长第五)21,无欲则刚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申枨。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22,不耻下问子曰:敏而勤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3,三思而后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4,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雍也第六)25,文质彬彬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6,敬而远之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安德义德行卷26——言语篇解读
安德义德行卷26——言语篇解读安德义德行卷——言语篇解读【题解】孔子对语言的要求十分严格,在《论语》中他对言语与行动之间的关系,论述也十分详尽,言与行之间的关系,大而言之,有言先行后,行先言后,且言且行,言而不行,行而不言等等内容。
本篇中我们较为详尽的收辑了儒学有关言语方面的诸多要求,如:第1章谈言语的契机;第2章谈言语的对象;第3至第5章谈言语的作用,作用有三:①由知言以知人,②言而兴邦,③言而丧邦;第6章谈说话的语气;第7章谈言语与行动的关系;第8章谈知言以知人;第9章谈知言以知害。
【原文】1、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篇》【翻译】孔子说:“可以同他谈话,却不同他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谈话,却同他谈了,这是说错了话。
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也不说错话。
”【解读】孔子在《季氏篇》说:“侍于君子有三愆(三种错误),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即“言及之而不言”,因“隐”而“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即“言未及之而言”,因“躁”而“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即因做到了“见颜色而言”,不因“瞽”而“失人”“失言”。
不失人不失言
论语每日一讲(第383期)主讲人:王一鸣各位领导、同事们:今天和大家共同学习《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这句话说得是语言的艺术、讲话的技巧,意思是:“孔子说,该说话的时候不说就会失人,不该说话的时候说了就是失言,有智慧的人说话不失人也不失言。
”听上去很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
孔子的这句话适用于生活中每一个人,从阶级上的君与臣,到辈分上的长与幼,以及平等地位沟通的每个人。
时至今日,仍然具有相当的指导作用,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把握这句话中的可与不可。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
很多人信奉“沉默是金”,古人还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人非草木,人与人之间是必须进行沟通的。
鲍叔牙举荐管仲博得了一世贤名,萧何以项上人头担保韩信的将兵能力,同时得到了刘邦和韩信的信任,杜甫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力挺唐初四杰,让后人看到的他的诗人风骨。
我们接触的大多数人并不是了解我们自己的人,很难不言不语就心领神会,一言不发,会被视为没有观点,谈话的对象以他主观的想法去猜测我们内心的想法,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也会由此产生。
行为有时同样会让人不解,语言则是最直接表达自己思想的手段,因此我们需要沟通去化解彼此之间的误会,谋求共识、达成合力走向共同的目标。
当下来说,我们党严抓党员领导干部“两个责任“,没有履行党委的主题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就会被追责,要求的就是不允许尸位素餐、玩忽职守,想要两耳不闻窗外事或者自扫门前雪是行不通的。
究其失人的原因也就在于此,没有尽到责任,这个责任包括领导责任、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等等。
所以我们说,语言是一种履责手段,在这方面没有做到会失去人的信任,其他方面可能或轻或重。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人。
不该说而说,犯了失言的错误。
好人出在嘴上,但也有”祸从口出“之说。
古时有杨修被曹操以“霍乱军心“之名治罪,类似的例子一直发生在各个历史阶段和不同社会中,更是举不胜举。
《论语》智慧: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智慧: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原文: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释文:孔子说:“该给他说的却不给他说,就会失去朋友。
不该说的却说了,这就说错了话。
聪明的人既不会失去朋友,也不会说错话。
”
今解:说话做事要有度,就像开水泡茶,水温不够茶的味道泡不出来,水温太高就会破坏茶的原味。
朋友相交,如果看到朋友做错事却不劝阻,那是各怀鬼胎永远成不了真正的朋友,甚至反目成仇。
如果经常口无遮拦,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让人误会,产生矛盾,也容易让朋友之间产生隔阂,甚至反目成仇。
做人要光明磊落,举止有度。
该说的该做的要义不容辞,不该说的不该做的要坚决杜绝,这样才能活得心安理得。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解释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解释【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吗?”【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地流去。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9】子曰:“有教无类。
”译:孔子说:“对谁都进行教育,不分类别。
”【1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
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11】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1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论梁元帝读书阅读答案
篇一:论梁元帝读书阅读答案上一篇:下一篇:篇三:论梁元帝读书阅读答案2015年北京顺义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高三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2015届高三文化经典练习与答案_高三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2015届高三文化经典练习与答案_高三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文化经典研读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2 分)①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 ? (1)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原句回答)(3 分)答:(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9 分)答: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2 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论语》)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 (《礼记?学记》)(1)简要概括孔子和《礼记》的“教学观”的共同点。
(4 分)答:(2)孔子和《礼记》表述的“教学观”有所不同,请简要评析。
(8 分)答: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2 分)①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②闻道者,必真知而笃信之,吾辈自己不能自信,心中已无把握,焉能闻道?(《曾文正公全集》)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所体现的精神,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字数 200 字左右。
(12 分)答: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2 分)①子曰: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论语中100句精华
1、不知礼无以立,不知言无以知人。
译文:人要是不懂得礼数,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人要是不能辨别言语的是非,就无法了解别人。
赏析:人要有礼义廉耻之心,人所有的言行都要合乎礼仪道德,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别人说的每一句话,我们要能从中听到话外之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悦。
译文:宽厚待人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以待人就会得到民众的信任,做事敏捷就会做出成绩,公正无私就会让人心悦诚服。
赏析:要想得到众人的认可和尊重,首先我们要学会如何做人。
做事即是做人,当我们把人做好了,一切事都会顺遂如意。
3、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译文:君子最怕恶名缠身,一旦沾染恶名,所有的坏名声都会指向他。
赏析:为人要谨言慎行,不做玷污名节的事,否则,周围的人都会谴责我们。
4、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做官有余力就要去学习,学习有余力就要去做官。
赏析:做官即是做事,这句话告诫世人,在工作之余应该多读书学习,用书中的知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5、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译文:大的节操不能逾越道德的界限,小的操行有出入也还是可以的。
赏析:为人处世,我们不能违背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不能触碰法律底线。
而那些微乎其微的缺点,可以忽略不计,毕竟人无完人。
6、君子学以致其道。
译文:君子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明白世间的道理。
赏析: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莫嫌知事少,只欠读书少。
没有个一人天生就明白人生的道理,要想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开阔视野,读书学习是最好的方式。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广泛地学习并坚守志向,恳切发问并思考问题所在,仁德就在里面。
赏析:只有博学才能多才,独学而无友。
涉猎广泛,才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确立人生的目标。
读书不能死读书,要带着思考去读,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文: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未来的还可以追赶。
赏析: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论语》试题
《论语》试题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①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②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论语·季氏》)10.“知者”(智者)说话有什么讲究?请简要概括。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 _11.孔子认为在侍奉有德位的君子时,应如何正确说话?请简要说明。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阅读答案:10. (2分)智者讲究说话的时机,该说就说,不该说就不说。
11. (4分)①说话要沉稳,不要急躁;②说话要坦诚,不要隐瞒;③说话要察言观色,把握最佳时机。
译文:①孔子说:“可以跟他说话却不跟他说,就会失掉了朋友(错失人才);不可以跟他说话却跟他说,就会说错话。
有智慧的人不会失去朋友(错失人才),也不会说错话。
”②孔子说:“侍奉君子容易有三种过失:(君子)还未说到,(你)就先说了,这叫急躁;(君子)已经说到,你还不说,这叫隐慝;不看脸色而贸然说话,这叫瞎子。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汇编:《论语》推荐《论语》四则(XX卷)20xx年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篇第十四(2)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篇第十四(2)【原文】14.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语译】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能说出有价值的言论,但能说出有价值的话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
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解读】本章所谈“德”与“言”、“仁”与“勇”的关系。
在孔子文化中,“德”与“仁”通常是同义词,“为政以德”即“为政以仁”。
“德”通常也称为“仁德”。
“言”与“智”相通,智者多言,言者必有智,智者必有言,智者不失言,一言既出,即知是否为智,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卫灵公篇》)“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子张篇》)“智”“言”相通。
实际上本章所谈的就是“仁”与“智”与“勇”三者之间的关系。
《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仁、智、勇,“仁”乃“全德”之谓也。
“仁德”包涵勇德,智德,仁者高于智者,智者高于勇者,也就是说勇不如智,智不如仁。
仁者比勇者境界高。
《述而篇》有一段对话,表明孔子对颜渊和子路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孔子对仁者与勇者之境界高低的不同评价: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乎!’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这里,孔子赞扬了颜渊的君子之仁,批评了子路的匹夫之勇。
所以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关于“言”“德”“仁”“勇”的关系。
《论语集释》引李充说:“甘辞利口,似是而非者,佞巧之言也。
敷陈成败,合连纵横者,说客之言也。
凌夸之谈,多方论者,辩士之言也。
德音高合,发为明训,声满天下,若出金石,有德之言也。
故有德必有言,有言不必有德也。
陆行而不避虎兕者,猎夫之勇也。
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
锋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仁者之勇也。
故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智者不惑-论语》原文及解读
论语《智者不惑-论语》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智者不惑-论语》原文及解读【导语】:[二十]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论语卫灵公篇翻译及赏析 论语卫灵公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卫灵公篇翻译及赏析论语卫灵公篇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译文】
孔子说:“可以和他谈的话但没有与他谈,这是错失了人才;不可与他谈及却与他谈了,这是说错了话。
聪明的人不错过人才,也不说错话。
”
【心得】
聪明的人,就不会错过人才,也不会说错话;聪明的人,三思而后行。
直言直语的人,确实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说话、做事,不仅不要直来直去,更要注意场合、注意方式。
突然想起,我好几次都被人嘲笑,最近一次是生孩子、住院的时候,因为我不太配合我的主管医生,她居然耻笑我“幼儿园学历的,听不懂人话”。
我想说,我作为一名普通待产妇,我来医院就是去生孩子的;而你作为一名产科医生,你的职责就是帮助我的孩子顺利、健康出生,而不是讨论我的学历。
再说,即使我真的没有学历,没有工作,那也和你医生没有任何关系。
就像我的本职工作之一,快递包货人员,会有许多的顾客信息,但是,我不能出卖顾客资料,给大家带来骚扰电话。
做人做事要有职业道德,很多知识,比如学会与待产妇说话,课本中没有。
而社会才是最好的学校。
论语。
唐瑜凌教授讲解李炳南《论语讲要-处世》学习笔记
1.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学而篇为政)P29【译】参《春秋谷梁传》、《刘氏正义》、《爾雅译诂》、《皇疏》。
(1)视:直视也,常事曰观;即看日用寻常的事。
(2)观:廣瞻也,非常曰观;即大体上看。
(3)察:沈吟用心忖度之心;即细腻地看。
(4)所以:平常的言行所用;所由:过去经历的特别之事;(5)所安:意之所止,神情安住处。
要判断一个人,要从近处看,即看其在日常之事上的言行;也要历史看,看其过去在以下特殊经历上的处事;亦要往后看,看其办完事情之后的表情,以了解其动机所在。
即要看人之过去、现在、将来状态。
【申】(1)欲知他人,欲对他人进行视、观、察,则需先对自己进行视、观、察。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予,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此五者足以观矣:第一,居视其所亲。
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第二,富视其所与。
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接济穷人,或培植有为之士,则可重用;第三,达视其所举。
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若任人为贤,则是良士真人,反之,则不可重用;第四,窘其所不为。
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若不做苟且之事,不出卖良心,则可重用,反之,则不可用;第五,贫视其所不取。
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
(2)现代企业管理员工关系:对于一位迟到的员工做视、观、察。
视——迟到现象;观——背后的原因;察——被批评后的神情态度,即是否愿意接受。
(3)看志节:贫时安贫乐道;达时兼济天下。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P30【译】参《皇侃疏》。
【申】(1)新:博古通今。
关键是“人”事,承故人经验阅历。
(2)方法:一是获得新知识;二是新体会,以应变;三是寻异,如读完《论语》再读一次《弟子规》,会对《弟子规》有更加深入,不同的理解;四是作为座右铭。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原文及解释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原文及解释名句: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摘自:《论语·卫灵公篇》解释:可以和他谈的话,却不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这个朋友;不可以和他谈的话,却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
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会说错话。
赏析:“言”指谈论仁道、德行修养等,孔子认为,选择谈话的对象很重要,选择的标准就是双方要用共同的语言。
卫灵公篇原文: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原文】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1);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2)。
知者(3)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注释】
(1)失人:错失应该交谈的人。
(2)失言:说了不该说的话。
(3)知者:知,同「智」。
智者。
【翻译】
孔子说: 「可与他人交谈,却不与他人交谈,这是错失应该交谈的人;不可与他人交谈的话,却与他人交谈了,这是说了不该说的话。
有智慧的人既不错失应该交谈的人,也不去说不该说的话。
」
【评析】
茫茫天地,谁是有缘人?社会关系、人心思想复杂的今日,可能一走一过,都是有缘人,我们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如果够纯正,大善大忍,也可能都是善解宿世冤怨的机缘。
注重道德修养,就能愈来愈明白人世间的因缘关系,愈来愈珍惜这样的机缘,并且从中提高心性,化危机为转机,渐渐做好「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意思是:道德水平较低下的人,不要跟他谈道德标准太高的东西,他不但接受不了,还容易误解起反感。
子曰:「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意思是:对待朋友要本着真诚、善意、宽容谅解,如果说了、开导了,对方还是不接受就停止,看看自己有什么不足,不要自取其辱。
所以不要失去应该忠告善导的机会,才不失人,不错失缘分;就算本着善意,还得看对方的接受能力,不能谈得太高,也要看看自己的不足,才不失言。
按着正道,勤修心性,摆正与人、心、事物的关系,怎会失人、失言呢?这是不是理智、清醒、智慧的表现呢?
【延展】
1、人与人之间有各种缘分,人与人之间也能透过语言沟通交流,其中也体现了心性的善与恶,光明面和黑暗面,失人、失言就是错失了人心向善、升华的良机。
想想看:人应该如何做才能不失人也不失言呢?是不是要坚守正道?是不是要秉持着真诚、善良、宽容谅解等纯真的本性待人呢?
2、人与人之间透过交往、交谈,产生沟通和关系,确切地讲,是彼此的心性、思想、观念之间的沟通和关系,能不能沟通,将产生何种关系,并非不能预先衡量、觉知,如果拥有觉察他人的心思和以道理衡量因果的能力,这是不是有智慧的人?甚至是先知呢?这样的人会不会昧着良心自取其辱?是不是能做到不失人又不失言?为什么有智慧的人可能拥有觉察他人的心思和以道理衡量因果的超常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