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大部分的结局
取保候审肯定判缓刑吗

一、取保候审肯定判缓刑吗
不一定,取保候审跟是否判缓没有直接关联,也有取保后被批捕的,判缓刑主要是看罪名和刑期,三年以下可以宣告缓刑,一些特殊人群也可以缓刑,例如未满18周岁,怀孕的妇女,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也可以适用缓刑。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后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但最终判决结果,由人民法院审理确定。
这个没有绝对的,但是判缓刑的几率较大,本身取保候审这个强制措施就是针对罪行非常轻的人的,否则的话一般不会给犯罪嫌疑人取保的,90%的取保候审最后判的都是缓刑,甚至撤销案件都有。
取保候审是我国形式上的一种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可以成功申请取保候审被判缓刑的几率还是挺大的,但是具体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
二、适用缓刑的条件有哪些
缓刑的适用条件为:
1.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情节较轻;
3.有悔罪表现;
4.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5.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三、缓刑期间有哪些限制
法律快车提醒您,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取保候审后的流程

取保候审后的流程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取保
候审的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需要按照一定
的流程履行相关手续,本文将详细介绍取保候审后的流程。
首先,取保候审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
规定,如不得离开指定的居住地或者限制居住地,不得变更住所等。
同时,还需要遵守法院或公安机关的监督管理,接受监督人员的检
查和监督。
其次,取保候审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需要积极配合案件的
调查工作,如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出庭应诉等。
在此期间,犯罪
嫌疑人或被告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违法犯罪,不得干扰案件
的调查和审理。
另外,取保候审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需要按时履行相关的
诉讼程序,如应到案件的开庭审理、听取判决等。
在此期间,犯罪
嫌疑人或被告人需要保持联系畅通,及时接受法院或公安机关的通
知和传唤。
最后,取保候审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需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擅自外出,不得参加违法犯罪活动,不得接触受害人或证
人等。
同时,还需要遵守法院或公安机关的相关规定,如不得变更
居住地、不得与他人串供等。
总的来说,取保候审后的流程是一个严格的法律程序,犯罪嫌
疑人或被告人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积极配合案件的调查和审理,不得违法犯罪,不得干扰司法公正。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案件的顺
利进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取保候审保证人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取保候审作为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案件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
保证人制度是取保候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后果直接关系到取保候审制度的有效实施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本文将从保证人的法律地位、责任、权利以及违反保证义务的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保证人的法律地位1. 定义保证人是指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为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履行取保候审义务而提供保证的人。
保证人可以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 法律地位(1)法律关系主体:保证人在取保候审法律关系中,是独立的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相应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2)法律地位特殊:保证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特殊,其责任和义务较一般证人更为重大。
三、保证人的责任与义务1. 责任(1)履行保证义务:保证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取保候审期间的相关规定,不得干扰诉讼活动。
(2)承担法律责任: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规定,保证人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义务(1)提供保证:保证人需向司法机关提供书面保证,承诺履行保证义务。
(2)配合侦查、起诉、审判:保证人需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进行侦查、起诉、审判活动。
(3)履行其他义务:根据法律规定,保证人还需履行其他义务。
四、保证人的权利1. 请求赔偿权:若因履行保证义务造成自身合法权益受损,保证人有权请求赔偿。
2. 请求解除保证权:在特定情况下,保证人有权请求解除保证。
3. 请求公示权:保证人有权要求司法机关公示其履行保证义务的情况。
五、违反保证义务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1)保证人故意隐瞒事实,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审判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保证人明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行为,而不履行保证义务,致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审判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民事责任(1)因保证人故意或重大过失,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审判的,造成他人损失的,保证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取保候审大部分的结局

取保候审大部分的结局缓刑是有条件的,原判不执行。
因此,试用期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已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重犯以外的一切犯罪分子。
除累犯外,由于累犯是犯罪受到处罚后法定时间内的再犯,其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较大。
其他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个人人身危险性不大的。
缓刑对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实行缓刑的罪犯不致再危害社会。
罪犯是否再危害社会,除刑法自身的威慑教育作用外,更主要的是要取决于犯罪分子自身对所犯罪行的认罪、悔罪表现和犯罪情节而定,如果犯罪分子对自身的犯罪没有认识、没有悔罪表现,肯定会再次危害社会,如果犯罪分子犯罪情节严重、手段恶劣,即使被判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也不能实用缓刑,因为他们有可能再次危害社会。
缓刑实用的上述二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才能适用缓刑。
一般来说取保候审的很大可能会判缓刑,但是具体还需要根据案件进行分析。
虽然获得取保候审和适用缓刑的有些条件存在相似之处,但并不能导致先去获得了取保候审的,之后就一定可以适用缓刑,这点还请大家能够区分清楚。
"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它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基本都是开庭一次, 案件复杂的有可能开两次或以上。
取保候审后,法院开了庭,后公安局又传唤犯罪嫌疑人,说明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发现证据不足,已经由检察院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取保候审的后果是怎样的

取保候审的后果是怎样的
取保候审的后果就是可以照常过上之前的生活。
取保候审的出发点就是不影响在被告之前的生活。
但是,事实上,首先就是会受到舆论的干扰。
像邻居、同事、亲朋好友这些人,都会对自己造成生理和心理的伤害,当然心理素质强的人可以忽视。
取保候审的后果就是可以照常过上之前的生活。
取保候审,顾名思义,获取保证,等候审判。
取保候审之后,基本就是等待了。
取保候审的出发点就是不影响在被告之前的生活。
但是,事实上,首先就是会受到舆论的干扰。
像邻居、同事、亲朋好友这些人,都会对自己造成生理和心理的伤害,当然心理素质强的人可以忽视。
其次,取保候审毕竟是带有强制性的,假如你在谈一项很重要的合作,但是法院这时候你赶到法庭,那就只能去法庭,而不能为了工作,强硬的抵抗法院。
所以,在取保候审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重要的工作要不是停滞,就是倒退了。
因为在这个时间段,不太方便进行重要工作,出国那就更不可能了。
还有,驾驶证也是上交的,对于现在的出行,没有驾驶证比没车更不方便。
最后,虽然说是照常,但是呢,却是也要在他人的监督下,也可以说是暴露在大众之下的生活,不是很自由。
另外,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能进行取保候审也是有一定限制的。
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他们可以去找保证人,这个保证人比较简单,但建议找一个原则性比较强的,这个对三方都有好处。
也可以交保证金。
再强调一下,取保候审后能过上正常生活的前提是自己本身就是无罪的,并且在其期间配合法院、公安机关等的工作。
取保候审押金什么时候退还。
取保候审的后果有哪些

Being able to be impulsive means that you are still passionate about life, and always impulsive means that you still don't understand life.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取保候审的后果有哪些这只是一种暂待不用被审判的状态,就是说处于等待案情进展的期间。
等到案件有了新的一步发展,尤其是对犯罪嫌疑人不利的相关证据出现时,那这个人还是会被法院传召回去再进一步进行审判,如果很严重将会面临再次蹲牢房。
如果你在得到取保候审期间或后期面对法院传召时,选择的是躲避或者逃跑出国,那你就完了。
所谓取保候审就是说一个人犯罪后,因为不想在案情没有结果的时候在警察局里呆着而寻找一个可以为他担保的人或交一定的保证金并写一份保证书,其中承诺等待候命,不会故意损坏现场证据等。
然后他就可以出去,不用继续呆在警局里。
对于保证金这方面是由公安机关进行执行的,数额就要根据你犯罪的严重性来定了。
但是相应的取保候审也是要看案情的严重性和已有的证据是不是对嫌疑人十分不利。
最后要说的是这只是一种暂待不用被审判的状态,就是说处于等待案情进展的期间。
等到案件有了新的一步发展,尤其是对犯罪嫌疑人不利的相关证据出现时,那这个人还是会被法院传召回去再进一步进行审判,如果很严重将会面临再次蹲牢房。
如果你在得到取保候审期间或后期面对法院传召时,选择的是躲避或者逃跑出国,那你就完了。
那时你将会被警察追捕并有可能会让公安人员增加对这个案件的重视。
然后你再想申请取保候审时就不会被允许。
如今,这种方法对于犯罪嫌疑人来说是很合乎人情的。
它可以给你相应的时间为社会做出贡献,可以让你在家里反省自己所犯的过错。
这只是公安机关根据犯罪嫌疑人所制定的一种强制措施,主要限制了嫌疑人的自由。
然后公安方面继续跟进案情进展,若有进展将会再次召唤嫌疑人进行询问。
取保候审后宣判的流程

取保候审后宣判的流程一、案件的审查起诉阶段。
1. 在取保候审期间呢,案件可没有闲着哦。
公安机关在侦查结束后,就会把案子移送到检察院啦。
这时候,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就开始忙乎起来了,他们要对案件进行全面的审查呢。
就像是一个超级严格的质检员,要看看这个案子的证据是不是足够扎实,是不是符合起诉的标准。
2. 检察官可能会找犯罪嫌疑人谈话哦。
这可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就是了解一下情况嘛。
犯罪嫌疑人这时候就得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可不能藏着掖着。
要是检察官觉得证据还缺一点啥,还可能会把案子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呢。
这就像是在做一件手工品,发现有点瑕疵,得让返工一下。
二、法院受理案件。
2. 法院会通知被告人、辩护人、公诉人等相关人员开庭的时间和地点。
被告人可一定要记住这个时间啊,要是迟到了,那可就不太好了呢。
这就像去参加一场超级重要的约会,可不能失约呀。
三、开庭审理。
1. 开庭的时候呢,那场面还是挺严肃的。
法官坐在中间,就像一个班级里最有权威的班主任。
公诉人会先陈述公诉意见,把被告人的犯罪事实、证据等都一一列出来。
这时候,公诉人说得可详细了,就像在讲故事一样,不过这个故事可都是有根有据的。
2. 然后被告人和辩护人就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啦。
被告人可以为自己辩解,辩护人呢,就像是被告人的超级英雄,要根据法律和证据为被告人争取权益。
大家在法庭上你来我往,就像一场激烈的辩论赛,不过这个辩论赛的结果可是关系到被告人的命运呢。
3. 在庭审过程中,法官也不是干坐着听哦,他会随时提问,想把事情的真相弄得更清楚。
这个时候,不管是谁,都得如实回答法官的问题,可不能耍小聪明哦。
四、宣判。
1. 庭审结束之后呢,法官就会根据庭审的情况,还有证据、法律规定等来做出判决啦。
这个判决结果可能是有罪,也可能是无罪,或者是其他的处罚结果。
法官宣判的时候,那可是整个法庭最安静的时候,所有人都竖起耳朵听着呢。
2. 要是被告人被判有罪,那他可能就要面临相应的刑罚啦,比如坐牢、罚款之类的。
取保候审后判刑的几率大吗?

The right decision comes from the wisdom of everyone.(页眉可删)取保候审后判刑的几率大吗?导读:取保候审不代表一定能获得宣告缓刑的处罚,但是司法实践中只要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在定罪后宣告缓刑的几率还是比较大。
除非被告人不认罪悔罪、取保候审期间违反法律规定、重新犯罪、发现有新的犯罪或者被害人一方不予谅解等情形,不排除会判处实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取保候审不代表一定能获得宣告缓刑的处罚,但是司法实践中只要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在定罪后宣告缓刑的几率还是比较大。
除非被告人不认罪悔罪、取保候审期间违反法律规定、重新犯罪、发现有新的犯罪或者被害人一方不予谅解等情形,不排除会判处实刑。
需要注意的是,取保候审并不是就没事了、不会被判刑了。
这是很多家属、当事人的想法,这些完全是误解。
取保候审后,案子并没有了结,还会被移送到检察院审查起诉。
起诉后会送到法院进行开庭审判,开庭后在不长的时间会下判决书,法院会根据开庭情况下判决,对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判刑。
取保候审到结案的时间是无法确定的,取保候审并不代表着结案,取保候审的时间最长是一年,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符合逮捕条件的话,司法部门随时随地都可以重新予以逮捕,从逮捕以后到结案的时间也没有什么准确的答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ls及其他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后会有哪些结果

取保候审后会有哪些结果取保候审是⼀种强制措施,在法律上对于刑事诉讼中需要逮捕或者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措施,需要取保候审申请书,保证⼈或者保证⾦。
那么取保候审后会有哪些结果?下⾯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取保候审后会有哪些结果会有两种结果:⼀种是提起公诉,另⼀种是继续侦查。
取保候审是《中华⼈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种刑事强制措施。
在我国,指⼈民法院、⼈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刑事被告⼈提出保证⼈或者交纳保证⾦,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
相关法律知识:刑事诉讼法第96条规定:“⼈民法院、⼈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被告⼈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
”这⼀规定即意味着,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有对已经采取的强制措施的决定进⾏变更或者撤销的权⼒。
我们认为,这是适应案件的不同进展情况⽽作出的变通规定。
应当说,这⼀规定是⽐较合适的。
取保候审撤销或者变更的表述⽅式及其理由主要有以下⼏种:(1)不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2)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
(3)发现采取取保候审决定不当的。
(4)已被逮捕的被告⼈患有严重疾病的。
(5)已被逮捕的被告⼈,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
(6)已被逮捕的被告⼈正在怀孕、哺乳⾃⼰婴⼉的妇⼥。
(7)已被逮捕的被告⼈,第⼀审⼈民法院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以及单独适⽤附加刑,判决尚未发⽣法律效⼒的;(8)已被逮捕的被告⼈,第⼆审⼈民法院审理期间,被告⼈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审⼈民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9)已被逮捕的被告⼈,因进⾏司法鉴定⽽尚未审结的案件,法律规定的期限届满的。
(10)犯罪嫌疑⼈、被告⼈死亡的。
犯罪嫌疑⼈、被告⼈是取保候审的被保证⼈或者说是保证对象,既然保证对象都不存在了,取保候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意义,当然也应当予以撤销。
(11)保证⼈死亡、重伤或者出现其他丧失保证能⼒情形的。
取保候审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强制措施,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取保候审的实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取保候审并非没有法律后果,本文将围绕取保候审的法律后果展开论述。
二、取保候审的法律后果概述取保候审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的相关义务;2. 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的权利;3. 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4. 取保候审期间对案件审理的影响。
三、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的相关义务1. 报到义务:被取保候审人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到,接受监管。
2. 履行保证义务:被取保候审人应遵守保证人的承诺,不得实施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3. 不得擅自离开居住地:未经执行机关批准,被取保候审人不得离开居住地。
4. 不得从事特定活动: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执行机关可要求被取保候审人不得从事特定活动。
5. 不得接触证人、被害人:为防止干扰证人、被害人作证,被取保候审人不得与证人、被害人接触。
6. 不得干扰诉讼活动:被取保候审人不得干扰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
四、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的权利1. 依法参加诉讼:被取保候审人有权依法参加诉讼,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
2. 要求解除取保候审: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被取保候审人有权要求解除取保候审。
3. 提出申诉、控告:被取保候审人有权对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控告。
4. 获得法律援助:被取保候审人有权获得法律援助。
五、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1. 违反取保候审义务的法律责任:被取保候审人违反取保候审义务,如擅自离开居住地、干扰证人、被害人等,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 被取保候审人犯罪的法律责任: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再次犯罪,将依法从重处罚。
3. 被取保候审人逃跑的法律责任:被取保候审人逃跑,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帮信罪取保候审大部分的结局案例

帮信罪取保候审大部分的结局案例
一、案情简介
被告人王某今年18岁,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则银行卡租用广告后,便以每月900元的价格,将自己名下的银行卡及U盾提供给对方使用,该卡最终被境外诈骗团伙用于洗“黑钱”,走账一百万元以上。
王某被抓获后承认,有人租用银行卡来走账,肯定是干违法的事,但他贪小便宜,心存侥幸,认为不会被发现,更不清楚将会面临刑事追责。
其家属在第一时间委托史xx律师担任辩护人介入。
二、办案经过
史xx律师接受委托后,为了解真实案情,在一个月内,本律师三次到看守所会见王某,两次到办案派出所和主办人员沟通案件,陆续提交了建议不予呈捕的法律意见,不予批捕的法律意见,经律师多方奔走、沟通、协调,最终检察院采纳本律师法律意见,同意对王某不批捕,王某随即被释放,重获自由。
王某和家属对律师服务,表示非常满意。
之后,该案法院也对王某适用了缓刑
三、裁判要点
法院认为,被告人王某明知他人租用他的银行卡是用于干违法的事情,仍然将自己所有的银行卡出租、出借给其使用,客观上为他人实施犯罪活动提供了帮助,情节严重,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但考虑到王某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且王某是在校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依法可以给与王某从轻处罚,判决被告人王某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期两年执行。
四、法条链接
(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取保候审是什么意思还会判刑吗

取保候审是什么意思还会判刑吗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如果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将有可能予以逮捕。
至于其最终结果是否需要坐牢,由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
在说到取保候审的时候,可能大家并不会感到陌生。
一般公民在被依法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即被刑事拘留或者被逮捕,这个时候其实可以委托律师申请取保候审,一旦获得了批准就可以暂时不被羁押。
那究竟取保候审是什么意思还会判刑吗?下文中,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答这两个问题。
▲一、什么是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由公安机关执行。
客观地说,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后,最应当考虑和最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行为即为代为取保候审。
▲二、取保候审之后还会判刑吗取保候审,仅仅是变更了强制措施而已。
如果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将有可能予以逮捕。
至于其最终结果是否需要坐牢,由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
取保候审,完全不等于最终不能判实刑、不需要坐牢。
不过,取保候审有其适用条件,一般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才可以取保。
因此,一般来说,取保候审,很有可能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或判处缓刑、单处罚金等非实刑。
取保候审相关知识: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在我国,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
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的条件:(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大部分的结局

取保候审大部分的结局缓刑是有条件的,原判不执行。
因此,试用期应满足以下条件:(一)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以外的其他犯罪分子。
除累犯外,累犯是指在犯罪受到处罚后法定时间内的累犯,其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较大。
其他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轻微,社会危害小,人身危险小的犯罪。
缓刑对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缓刑后不再危害社会的。
除了刑法本身的威慑和教育功能外,犯罪分子是否会再危害社会,还取决于犯罪分子的认罪、悔改和犯罪情节。
如果罪犯对自己的罪行不了解,不悔过,他肯定会再次危害社会。
犯罪情节严重,手段恶劣的,即使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可能再次危害社会,不能适用缓刑。
缓刑实用的上述二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才能适用缓刑。
一般来说取保候审的很大可能会判缓刑,但是具体还需要根据案件进行分析。
虽然获得取保候审和适用缓刑的有些条件存在相似之处,但并不能导致先去获得了取保候审的,之后就一定可以适用缓刑,这点还请大家能够区分清楚。
"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它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基本都是开庭一次, 案件复杂的有可能开两次或以上。
取保候审后,法院开了庭,后公安局又传唤犯罪嫌疑人,说明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发现证据不足,已经由检察院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取保候审结案流程

取保候审结案流程一、取保候审的申请。
被告人或其辩护人可以向审判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
申请时需要提供具体的理由和证据,说明取保候审对于案件审理和社会稳定没有不利影响,并承诺不会逃避审判。
审判机关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被告人的社会关系、身份等因素来审查决定是否同意取保候审。
二、取保候审的条件。
被告人被取保候审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包括有固定住所、有合法职业、有家属或者其他保证人可以监督等。
同时,被告人需要签订取保候审的保证书,保证在规定的期限内不逃跑,不进行犯罪活动。
三、取保候审的监督。
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定,比如不得离开固定居所、不得变更住址、不得与被害人、证人等有联系,不得参与犯罪活动等。
同时,审判机关会指定相关人员对被告人进行监督,确保其不违反取保候审的规定。
四、取保候审的解除。
如果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了相关规定,比如逃跑、变更住址、进行犯罪活动等,审判机关有权解除其取保候审的决定,将其收押。
同时,对于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被告人,如果案件尚未结案,审判机关也可以决定解除取保候审,将其收押。
五、取保候审的结案。
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案件得以侦查完毕并进行审理,最终判决结果为无罪或者刑期已满,被告人即可解除取保候审的限制,恢复自由身份。
如果最终判决结果为有罪,被告人将按照判决执行相关刑事处罚。
六、取保候审的意义。
取保候审制度的实施,可以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案件的审理和社会的稳定。
对于一些轻微犯罪或者社会关系较好的被告人,取保候审可以减轻其在案件审理期间的压力,使其在家庭和社会中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矫正,有利于其回归社会。
七、取保候审的注意事项。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违反取保候审的限制。
同时,被告人需要积极配合案件的审理工作,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确保案件能够顺利进行。
对于取保候审的监督人员来说,也需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被告人不会违反取保候审的规定。
取保候审后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目的是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
在我国,取保候审是一种常见的强制措施,许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取保候审期间仍然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然而,取保候审后的法律后果不容忽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取保候审后的法律后果进行探讨。
二、取保候审后的法律后果1. 法律地位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法律地位,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2)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3)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5)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2. 诉讼权利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如:(1)申请解除取保候审;(2)申请变更强制措施;(3)提出上诉;(4)申请取保候审期间的工资、奖金等损失赔偿。
3. 法律责任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违反相关规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执行机关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并依法采取其他强制措施。
具体法律责任如下:(1)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拘留、罚款或者强制遣返;(2)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未及时报告的,可以处以警告或者罚款;(3)在传讯的时候未及时到案的,可以处以拘留、罚款或者强制遣返;(4)干扰证人作证的,可以处以拘留、罚款或者强制遣返;(5)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4. 经济赔偿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被取保候审而遭受损失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因取保候审侵犯公民人身自由,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被取保候审还会判刑吗

被取保候审还会判刑吗
一般而言,被采取取保候审仍有很大可能被判刑。
目前,就只有两种情况是不会判刑的。
第一,那就是犯罪嫌疑人本来就是没有触犯刑法;第二,因为证据存在瑕疵,不能充分证明犯罪嫌疑人存在犯罪事实,因而不能判刑。
一般而言,被采取取保候审仍有很大可能被判刑。
目前,就只有两种情况是不会判刑的。
第一,那就是犯罪嫌疑人本来就是没有触犯刑法;第二,因为证据存在瑕疵,不能充分证明犯罪嫌疑人存在犯罪事实,因而不能判刑。
首先,必须指出,取保候审是对触犯刑法的人,一种诉前保险措施。
因而可以推定出,此等犯罪嫌疑人之所以不被采取更为严重的措施,是因为其所实施的行为对公共安全危害性较小,很有可能不再有此等类似于犯罪行为的事实发生,或者是该犯罪嫌疑人有很大的可能所判处的刑罚较轻,一般都低于3年以下,甚至很有可能无须在监狱里受罚。
当然,取保之后的犯罪嫌疑人,决不可以在此期间在犯任何事,最好洁身自好,连治安管理处罚法都不要触犯,同时也不要与之前一起犯事的相关人士联系。
取保候审到期后怎么办

取保候审到期后怎么办1、案件显著轻微,不需追究刑事责任的,或证据不足,无法追究责任,要决定撤销取保候审。
2、应当追究责任的,要移送案件,或者变更强制措施。
3、在取保候审期间内被法院判决,并生效的,即开始执行判决刑法,取保候审自动撤销。
我们知道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并没有对犯罪嫌疑人定罪处罚,因此取保候审也是有期限限制的。
那么要是取保候审到期后,又该如何进行处理呢?结合我国法律规定,将在下文中告诉你答案。
一、取保候审到期后司法机关会如何处理取保候审即将到期的,执行机关应当在期限届满十五日前书面通知决定机关,由决定机关作出解除取保候审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并于期限届满前书面通知执行机关。
执行机关收到决定机关的《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通知后,应当立即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决定机关。
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也没有故意重新犯罪的,在解除取保候审、变更强制措施或者执行刑罚的同时,县级以上执行机关应当制作《退还保证金决定书》,通知银行如数退还保证金,并书面通知决定机关。
执行机关应当及时向被取保候审人宣布退还保证金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其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二、取保候审的方式《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据此,取保候审有保证人保证和保证金保证两种方式。
对同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决定取保候审的,不能同时使用保证人保证和保证金保证。
保证人是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的为其担保的人。
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与本案无牵连;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公安、司法机关应当严格审查保证人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符合保证人条件的,应当告知其必须履行的义务,并由其出具保证书。
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监督被保证人履行法律规定的被取保候审期间的义务;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时,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取保候审之后的程序是怎样的

取保候审之后的程序是怎样的取保候审只是⼀个强制措施⽽已,⼤家不要认为取保候审结束后就可以从轻处罚或者不处罚这些了,这个⼀般是在缓刑中才会出现的,那么取保候审结束后,还有什么程序呢。
店铺⼩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以下的法律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取保候审之后的程序1、⼀个正常的普通刑事案件,分为公安机关侦查、侦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审查完毕后移送法院审判。
当然侦查终结后,认为不构成犯罪或不需要刑罚处罚的,也可以不移送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认为虽构成犯罪,但情节轻微不需要刑罚处罚的,也可以不移送法院。
2、案件移送到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应当讯问犯罪嫌疑⼈(即你),并就有关案情进⾏讯问。
按正常程序,检察机关公诉部门收到公安机关移送的起诉意见书以及卷宗材料后,应当讯问犯罪嫌疑⼈(即你),并就有关案情进⾏讯问。
同时应当告知你在审查起诉阶段的犯罪嫌疑⼈权利义务。
3、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警⽅采取的强制措施之⼀,并不是最终的刑罚;你现在是取保候审,其中有⼀条规定,就是你必须随传随到,⼆次⽆故不到的,属于情节严重,依法是可以取消取保候审的,如果取消取保候审,那就是逮捕了。
另外,取保期间,你离开所居住的县市外出时,按规定必须事先报告,得到批准后才可以。
有关规定你最好能认真遵守,以免给⾃⼰带来不必要的⿇烦。
4、个案⼦⽴案后,正常情况下,最终都是要被起诉到法院审判的。
当然在检察机关这⼀环节,如果你涉案的情节轻微,检⽅也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不过,这种可能性不⼤,正常的案件,最终都会移送到法院审判的。
或者当事⼈可以跟案件的承办⼈电话联系⼀下,证实⼀下案情的进展情况。
按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侦查终结时,侦查机关在把案⼦移送到检察机关时,是应当告知当事⼈案件已经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了。
以上就是取保候审的相关知识,取保候审期间不可以到处跑,这样对于⾃⼰是负责的,因为执法机构可以随时进⾏传唤,传唤时就必须要到,要是传唤不听的,那么取保候审就会结束,⽽且取保候审⾦也不会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保候审大部分的结局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它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由公安机关执行。
客观地说,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后,最应当考虑和最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行为即为代为取保候审。
解释在我国,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
由公安机关执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适用刑事强制措施有关问题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应当在向犯罪嫌疑人宣布后交由公安机关执行。
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保证人担保形式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有关法律文书和有关案由、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保证人基本情况的材料,送交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同级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保证金担保形式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核实保证金已经交纳到公安机关指定的银行后,将有关法律文书、有关案由、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的材料和银行出具的收款凭证,送交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同级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收到有关法律文书和材料后,应当立即交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县级公安机关执行。
负责执行的县级公安机关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核实被取保候审人、保证人的身份以及相关材料,并报告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后,通知犯罪嫌疑人居住地派出所执行。
特点与国外的保释制度相比,中国的取保候审制度有其自身的特点。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是指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依法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担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侦查和审判,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这种强制措施既可以不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其照顾家庭或者从事原来的工作和劳动,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又可以使他们感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怀,还可以减少国家用于在押人犯的生活、管理费用等项开支,从而减轻羁押场所的工作压力。
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六十八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第七十条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二)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九条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与本案无牵连;(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第七十条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二)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一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第七十二条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应当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审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等情况,确定保证金的数额。
提供保证金的人应当将保证金存入执行机关指定银行的专门账户。
第七十三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禁止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八条: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严重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但犯罪嫌疑人具有本规定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情形的除外【(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
】。
根据《高检规则》第三十八条人民检察院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
主体取保候审的申请主体,对于取保候审的申请主体即申请取保候审的主体资格问题,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明文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这是一项授权性规定,也是一项排他性规定,这一规定即将申请取保候审的主体资格授予给了已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及辩护人。
"法定代理人"就是指依法代理被代理人从事某种行为的人。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近亲属"则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赋予了辩护人在刑事案件的三个阶段(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都可以以辩护人的名义提起取保候审的申请,并要求取保候审决定机关在三日内做出决定,如果不同意变更,应该告知申请人不同意的理由。
变更撤销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
这一规定即意味着,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有对已经采取的强制措施的决定进行变更或者撤销的权力。
我们认为,这是适应案件的不同进展情况而作出的变通规定。
应当说,这一规定是比较合适的。
取保候审撤销或者变更的表述方式及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种:1.不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2.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
3.发现采取取保候审决定不当的。
4.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5.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
6.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正在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7.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以及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8.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期间,被告人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9.已被逮捕的被告人,因进行司法鉴定而尚未审结的案件,法律规定的期限届满的。
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取保候审的被保证人或者说是保证对象,既然保证对象都不存在了,取保候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意义,当然也应当予以撤销。
11.保证人死亡、重伤或者出现其他丧失保证能力情形的。
保证人是取保候审的义务主体,保证人资格的存在以其具有保证能力为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或者丧失了保证能力,保证义务的履行就成为事实上的不可能,取保候审也就随之应当予以变更。
12.公安机关提请逮捕以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案件需要复议、复核的,或者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问题中国自1996、2012年两次修订《刑事诉讼法》以来,取保候审制度极大地发挥了其优越性,但由于该制度建立时间较短,法律规范过于粗糙,在司法实践中便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取保候审权利的忽视。
长期以来,刑事诉讼理论界对取保候审制度的研究,片面强调取保候审作为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属性,而忽略了取保候审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重要意义--即在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情况下,取保候审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是一项重要的权利。
第二,续保问题。
高法"解释"第七十五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已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对于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应当依法对被告人重新办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手续。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重新计算。
第三,决定取保候审的程序。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但具体的执行程序没有明确规定。
第四,宣布取保候审的机关。
宣布取保候审有的认为应当是决定取保候审的机关,有的则认为应当是执行取保候审的机关。
第五,保证金交纳问题。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该条规定设立的保证金担保,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需要,注重发挥经济手段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旨在应用经济利益的驱动,促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确保侦查、起诉、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
依据新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