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第四课 知人文 教案

合集下载

国学启蒙《三字经》教案

国学启蒙《三字经》教案

国学《三字经》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及教材简析以传统国学幼学教材《三字经》为教学内容.《三字经》全文1128字,它言简意赅,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讲述历史,介绍知识,鼓励学习,它采用三言韵语,朗朗上口,便于记忆,通俗易懂,有“袖里通鉴纲目”之称。

二、教学目标1.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基本的人文常识、历史知识、人物典范.2.通过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高尚的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三、教学重点《三字经》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意蕴,反复诵读,了解文史常识,学习人物典范,并在生活学习中以古代典范人物为榜样指导自己的行动。

四、具体措施认真备课上课,不应付,不走过场,把国学教学落到实处。

在读原文的基础上,引入历史故事,联系当今社会生活。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本课程上成一门学生喜欢上、积极学的课程。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积累。

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

对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学习中以之指导自己的行动。

五、课时安排1、人之初—-习礼仪2课时2、香九龄——应乎中2课时3、曰水火——人所同2课时4、凡训蒙—-迁夏社2课时5、汤伐夏——与高齐2课时6、迨至隋——若亲目2课时7、口而诵--勉而致2课时8、犬守夜——宜勉力(+小测验)2课时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3、理解三字经前八句的内容.4、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典故:孟母三迁、燕山教子。

背诵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学难点: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

授课基本内容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本课时授课内容如下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三字经》第二学期第4课时教案,内容“周辙东--王莽篡”

《三字经》第二学期第4课时教案,内容“周辙东--王莽篡”

《三字经》第二学期第4课时教案,内容“周辙东--王莽篡”《三字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教学班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今天的研究,了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知道秦始皇统一全国的历史。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并熟读成诵。

3、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并从中明白道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经文,熟读成诵;明白个人的行为准则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法则;要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知错能改。

教学难点体会经文承载的历史意义,明白以史为鉴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动画片《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同砚们,还记得上节课学的汗青朝代歌吗?谁来背给大家听一听?2、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夏、商、周的汗青故事,那么根据汗青朝代歌,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哪个朝代呢?阿谁朝代怎么样呢?(春秋战国乱悠悠)3、过渡新授:对呀,春秋战国的确是乱,当时出现了汗青上著名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等良多的故事,今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产生在这段汗青上的故事,好欠好?二、诵读感悟11、初读正音。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辙、纲、坠、戈、说、霸、赢、兼、楚莽、篡”。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实时正音,把原文读通畅读流利。

(4)指名读,随时正音。

(5)全班齐读。

2、再读经文。

(1)学生赛读,比一比谁最准确、流利。

(2)开火车读,每人轮读一句,看哪列火车开的又快又准。

(3)小组赛读,看哪组读得最捧。

(4)师生拍手齐读。

3、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

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3)老师考学生。

枫小三字经第四课教案

枫小三字经第四课教案

《三字经》第四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三字经》第四课。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

比喻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

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

”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读准生字字音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三字经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

策略构建:为了充分贯彻国学教育与弘扬并举的教育宗旨,国学诗词教学遵循读、思、悟、练四能一体化发展的培养思路,加强朗读、思考、感悟、用法的整合,巧妙运用引、插、拓三种资料补充方式,广开学生视野,构建读中启智,思中明法,悟中察情,练中习法的课堂流程。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三字经》自宋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

《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

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是儿童的必读必背的书籍。

2008年4月25日我国新修订了《三字经》,增加修改49处,修改内容仅占原文10%,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首发,力争在全国中小学推广。

(二)读文晓韵1、初读正音读文贵正,音正则字准,气正则韵出,先试着读一读《三字经》第四课,连续读两遍,注意把字咬准,音读正。

《三字经》第二学期第4课时教案,内容“杨轮西--杨坚篡”

《三字经》第二学期第4课时教案,内容“杨轮西--杨坚篡”

《三字经》第二学期第4课时教案,内容
“杨轮西--杨坚篡”
《三字经》第二学期第4课时教案
课程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讲述了杨轮西和杨坚篡的故事。

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能够了解杨轮西和杨坚篡的背景和故事,加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步骤
1. 课前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导入新知:向学生介绍杨轮西和杨坚篡的故事背景,让学生
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3. 分析故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杨轮西和杨坚篡的行为和动机,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4. 知识巩固:通过小组比赛、角色扮演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5. 总结归纳: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历史人物的重要性和影响。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相关历史知识。

教学资源
- 《三字经》教材
- 学生教科书
- 讲义和课件
- 小组比赛材料
- 角色扮演道具
教学评估
-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 课堂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相关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

参考资料
- 《三字经》教材指导
- 相关历史书籍和资料。

《三字经》完整教案(27课时)

《三字经》完整教案(27课时)

《三字经》教学教案(一)第一学期教学内容:介绍《三字经》教学目标: 交流《三字经》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一、引入、介绍《三字经》《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二、小结: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呢?能给大家说说吗?《三字经》教学教案(二)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教学流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三字经》第二学期第4课时教案,内容“陈轮南--陈霸先篡”

《三字经》第二学期第4课时教案,内容“陈轮南--陈霸先篡”

《三字经》第二学期第4课时教案,内容“陈轮南--陈霸先篡”《三字经》第二学期第4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字经》中的第二学期第4课时内容:陈轮南--陈霸先篡。

2. 掌握相关词汇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三字经》中的历史事件:陈轮南--陈霸先篡。

2. 认识相关人物和他们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 《三字经》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用前文的内容,复上一节课的内容。

2. 提出问题: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陈轮南--陈霸先篡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和交流自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观点。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将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进行简短的展示。

5. 教师解读:教师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解读,补充相关知识和背景。

6. 教师讲解:教师逐步讲解与这一历史事件相关的人物和他们的作用。

7.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他们的疑问。

8.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思考该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教训。

9. 课后拓展:布置相关阅读任务,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该历史事件。

五、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2. 小组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演讲能力。

3. 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2.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提问质量。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展示,提高了学生对《三字经》中的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辨能力。

但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增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对今天的影响。

徐尚解读《三字经》教案第四课时

徐尚解读《三字经》教案第四课时

徐尚解读《三字经》教案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

2.让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解《三字经》。

3.体会经文中所反映的道理。

教学重点:让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解《三字经》。

教学难点:体会经文中所反映的道理。

教学过程:1.同学们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字经第四课时。

请跟着我朗读经文“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几句经文是什么意思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礼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道义,不能成才。

玉不琢,不成器指的是玉不加工,不成器皿。

后以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

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

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

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

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

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作为子女在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从他们那里学习礼节和仪式。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黄香非常悲伤。

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

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

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

长春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三字经》教案设计(精选7篇)

长春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三字经》教案设计(精选7篇)

长春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三字经》教案设计(精选7篇)长春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有韵味地朗读、背诵课文1-5行。

2、看柱石,说出每一行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历届古代人的思想和事理,能结合实际说出对我们的启发意义。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孟母三迁图、相关事例录像、图片、重点处文字文稿等)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三字经》的有关资料;了解课本中《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等古人教子事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知出处解题意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师:今天,我们来学习18课《三字经》板书:18《三字经》(齐读)师: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三字经》有哪些了解呢?(指明说)《三字经》:我国旧时的启蒙教材,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全书1140个字,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均用三个字为一节的韵文写成,读来琅琅上口,教材选取了开头的120个字,分成10行。

板书:(节选)2、情景导入。

师:《三字经》既是古时候的启蒙教材,就让我们想象一下那时候的私塾老先生是怎样教学生读的呢?投影:图片(老先生教学生图)文字(人之处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指名读——带全班演示一下想一想:老先生这样读有什么好处?小结:1、让我们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味美。

2、有利于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师:结合你刚才悟到的特点,再来读读前两行文字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范读-齐读(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古文,三字为一韵,读来琅琅上口,但离学生生活实际甚远,与现代文读法差别很大,初次接触,学生不免有些茫然,不知道该怎样朗读,为拉近课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先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认识这是古时候的启蒙教材,在边观察私塾先生图片,便想象老先生一手捻胡须,一手拿书教学生诵读的情景,既激趣,又能引发学生联系生活中已有的经验想象、体会诵读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情景,达到参与学习的目的。

)二、读诗文晓诗意感悟语言1、读准字音师:这篇文章的多音字较多,为让大家读得更准确,我们先来读读这些文字投影:窦燕山择邻处教知道教五子弟于长非所宜跟老师一起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2、导诵读全文师:把这些文字送入课文,便体会读法,便练习学生展示:每人一行―老师纠错―学生跟读(设计意图:文中多音字、易读错字很多,学生除度,会手足无措,设计老师范读的目的是给学生正确的导向,降低朗读的难度,使学生有兴趣探究学习,并为规范朗读打下基础)3、逐字、句,翻译理解师:针对古文,要想知道他讲述的道理和文章的内容,就要把他翻译过来,请同学们想一想,翻译古文有哪些方法?板书:看注释查字典问老师同学交流上网查找师:请你们运用、选择其中的一些方法,自己翻译1-5行文字自译后,桌交流,互相说一说每一行文字的意思,在不懂的地方划上?号。

三字经四教案

三字经四教案

二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授课日期:授课班级:3、析读教师出示原文帮助学生理解三字经大意。

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

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4、品读(1)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才能技艺。

古人曾列为数学内容。

(2)具:齐全。

(3)书学:研究文字的学术。

(4)说文:书名《说文解字》简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

(5)古文:古代文字,如甲骨文、钟鼎文等。

(6)篆:书体的一种,分大篆、小篆。

(7)隶:书体的一种。

(8)草:书体的一种。

学:广泛学习。

(9)繁:繁杂、众多。

5、赏读古人说,亲人去世时候,按照亲近程度的不同,服丧者穿着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五种丧服进行时间长短不同的哀悼。

五礼、六乐、五射、五驭、六书和九数这些技能,(古人眼里的)古人都很擅长,如今都散失了,你们这些小朋友要努力学习,树立超越你们父辈恢复祖宗荣光的长远目标。

五服是古代服丧礼节的一个规定,越亲近的人穿越差的衣服,服丧时间也越长。

最常见的用法是表示亲疏远近,“五服之内”意味着还是。

2024年最新最全《三字经》教案(完整版

2024年最新最全《三字经》教案(完整版

2024年最新最全《三字经》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字经》的第一至第三章,详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礼仪之道、孝道文化、勤奋学习的重要性等。

所选教材为《三字经》通行本。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字经》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尊敬父母、勤奋学习、友爱互助等。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字经》的基本内容和道理。

难点:古文的阅读理解,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字经》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礼仪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三字经》第一至第三章的内容,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子,分析道理和寓意。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些关于礼仪、孝道、学习等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三字经》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六、板书设计1. 《三字经》教案2. 内容:第一章礼仪之道;第二章孝道文化;第三章勤奋学习3. 重点:礼仪、孝道、学习4. 难点:古文阅读理解、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三字经》第一至第三章的内容,编写一个小故事,体现所学道理。

2. 答案:示例:小明的妈妈生病了,小明按照《三字经》中所学的孝道,为妈妈端茶送水,照顾得无微不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自己在教学方法、互动环节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分析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践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突出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互动环节5.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际应用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分析1. 对重点词汇的解析,如礼仪、孝道等,需详细阐述其内涵与外延。

《三字经》第二学期第4课时教案,内容“周辙东--王莽篡”

《三字经》第二学期第4课时教案,内容“周辙东--王莽篡”

《三字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教学班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知道秦始皇统一全国的历史。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并熟读成诵。

3、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并从中明白道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经文,熟读成诵;明白个人的行为准则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法则;要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知错能改。

教学难点体会经文承载的历史意义,明白以史为鉴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动画片《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学的历史朝代歌吗?谁来背给大家听一听?2、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夏、商、周的历史故事,那么根据历史朝代歌,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哪个朝代呢?那个朝代怎么样呢?(春秋战国乱悠悠)3、过渡新授:对呀,春秋战国的确是乱,那时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等很多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发生在这段历史上的故事,好不好?二、诵读感悟1、初读正音。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辙、纲、坠、戈、说、霸、赢、兼、楚莽、篡”。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名读,随时正音。

(5)全班齐读。

2、再读经文。

(1)学生赛读,比一比谁最准确、流利。

(2)开火车读,每人轮读一句,看哪列火车开的又快又准。

(3)小组赛读,看哪组读得最捧。

(4)师生拍手齐读。

3、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

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3)老师考学生。

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4)学生考老师。

苗畅三字经第4课

苗畅三字经第4课

第四课
论语、孟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诵读句段,在老师的分析、解读下简单的理解其中的含义、
并能当堂背诵。

2、初步了解《论语》、《孟子》这两本书。

教学内容: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面所学的句段。

1、指名背诵。

2、小组间进行句段接龙,接不上来的小组要受到惩罚。

二、出示本节课所学句段。

1、教师范读。

2、教师带领学生练读。

3、师生合作诵读。

4、指名读、集体正音。

5、齐读。

三、教师解读所学句段。

(1)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编的书。

(2)记:记载。

(3)善言:善言善语。

(4)孟子:孟轲所写的书名。

(5)止:与“只”相同。

《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的弟子,把孔子或是孔子弟子曾说过的善言善语,记载编辑而成。

而《孟子》这本书,共有七篇,整本书的主旨,是在谈道德仁义的道理。

四、依据教师的解读学生进行诵读。

五、背诵句段。

1、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2、同桌之间检查背诵情况。

3、小组间进行赛背。

4、齐背。

六、名言积累。

七、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我会读】☆☆☆
【我会背】☆☆☆
【我会做】☆☆☆
课后小记:。

《三字经》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三字经》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三字经》教学设计(优秀6篇)字经教案篇一一、班会主题《三字经》学历史二、题目诵《三字经》通圣人礼三、活动目的1.通过诵读《三字经》使学生明理、立志,养成良好习惯。

2.学习其中的小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3.用《三字经》中的事例指导学生日常言行。

四、活动准备1.学生自己阅读《三字经》,理解其中的含义。

2.在班内组织学生交流《三字经》学习心得与感受。

五、活动过程(一)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作者、背景假期中,全班同学要通过不同形式查阅《三字经》的作者以及简介,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阅读书籍,对《三字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查阅资料,了解《三字经》的释义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三字经》的释义,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三)学习《三字经》中的小故事可以一个人或多个人自愿结合,在假期中练习《三字经》哲理故事的表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用自己的笔写下对故事的理解,还可以配上优美的图画。

1.讲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有一个深爱他的好母亲。

其实,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

爱表现在父母身上是那样的真切。

父母的爱是遮雨的伞,父母的爱是一阵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滴落的泪水……2.讲故事“黄香温席”。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黄香温席》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吗?那拳拳的赤子孝心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3.表演情景剧《孔融让梨》,学习谦让美德。

晚辈孝顺长辈的一片赤子之心令我们感动,长辈教子有方的故事又让我们深知父母的一片苦心。

兄弟姐妹之间又应该是怎样的爱呢?我想问问大家,作为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兄弟姐妹?4.结合三个故事谈一谈你的体会,写下学习、表演体会。

(四)人人明道理学做人1.与父母交流《三字经》中不懂的部分文字。

2.说一说平时我们的日常言行应该怎样做。

(1)在遇到与兄妹争执时……(2)在遇到与父母意见有分歧时……六、活动延伸1.续编、续写、创作属于自己的,能够规范自己言行的“三字经”。

《三字经》教案(4)

《三字经》教案(4)

《三字经》教案(4)读2遍: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5-20‘)三才者天地人:“才”在这里就是“最基本的东西”,这一句意思是: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

“三才”这个概念,来自于周易的说卦。

《》里讲,"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

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刚与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注:"易"是什么呢?古时候圣人在创制易的时候,就是要用它来说明自然界最基本的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古人确定天的道理是阴和阳,地的道理是刚和柔,人的道理是仁和义,这个就叫"三才。

")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把“天,地,人”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板书“天人合一”),现在,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人类逐渐丧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越来越盛,从而遭受自然的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在现代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对应着“三才”,我国古代还有“三大”(板书:“三大”)一说,请大家猜猜是什么?(答案:天大,地大,人大);【讨论】人真的能有天地那么大吗?雨果的一句诗:“世界上最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

” 人的心灵可以比天地更广阔,人的志向也可以比天地更远大,那么【提问】你的远大志向是什么呢?总结:“天人合一”另一重含义是告诉我们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努力探索自然,认识自然,以自然为师,在自己的内心建设一个和天地一样广阔丰富的世界三光者日月星: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提问】日月星辰有哪些重要作用?(光有什么作用?)人会“发光”吗?这两句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况。

三字经第4课时

三字经第4课时

《三字经》第4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明确经典的主要精神内涵。

教学目标:(1)理解所背内容的意思(2)理解所背内容的意思,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所背内容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所背内容的意思,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指名背诵上节课所学内容。

2、全班齐背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新课学习1、小黑板出示: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2、指名读句子。

3、老师范读句子,学生思考句子的意思。

4、同桌根据注释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注释】弟是“悌”。

首:首先、最先。

孝:孝顺父母、友爱兄长。

见:眼睛见到。

闻:耳朵听到。

数:数学、算术。

文:文字、文理。

而:及、与(是承上启下的连接问)。

5、指名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6、老师解释句意:人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多读书来知道事理。

数起于一,一进为十,为百,为千,为万,直到无穷。

7、带着对句子的理解熟读句子。

8、找小老师领读句子。

9、分小组赛读句子。

10、检查背诵情况。

三、谈感受1、我们已经背诵了经典名句,谁来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2、学生根据注释谈启示。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和兄弟友爱的道理,其次应该多读多看,增长见闻。

知道算术知识,认识文字,通晓文理。

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四、新课学习1、出示:“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2、回忆总结刚才的学习方法-----熟读名句-----理解含义-----检查背诵----得到启示。

3、鼓励学生采用此种方法小组内自主合作学习。

4、指名读句子。

5、老师检查学习效果6、老师范读句子,学生思考句子的意思。

7、同桌根据注释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8、指名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老师解释句意: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三字经第四课y教学设计

三字经第四课y教学设计

三字经第四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能结合注解理解课文意思,知道“人从小时候就要努力学习,明白事理,亲近良师益友”。

3、了解《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懂得只要下功夫、用心做事,就能成功。

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古人言:玉不琢,不成器。

玉石不经过加工、打磨,就不会成为精美的玉器,人不学,不知义,人如果不好好学习,是不会明白事理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字经》第四课,一起来听听古人关于为人作学问的教导吧。

(二)复习1、齐背诵1至3课。

2、出示句子,根据句意说一说是三字经中的哪一句?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非常不应该的。

小时候不努力读书学习,将来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三)读文晓韵1、读文正音请同学们试着把第四课读2遍,注意把字咬准,音读正。

生字就拼一拼。

(生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教师随机正音,特别留意“琢、成、人、少、时等字的读音。

各种形式的读:指名读,齐读,两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指名汇报(包括各种拍手读,摇头晃脑式,根据节奏读等)2、划分节奏师范读,学生边听边试着画一画停顿线。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学生试着自读与对读,教师检查学生朗读的节奏划分,并让学生汇报读,相机引导。

教师引导:注意停顿与延音是有区别的,停顿是无声而有气,延音是有声有气,是声音的延续,再来体会停顿与延音的区别,以“玉不琢,不成器”为例,“玉”读完了,没声但气尚在,而“不琢间需要声音延续支撑,声音一直延续。

(学生试着练习,掌握停顿与延音的区别)3、掌握轻重读《三字经》讲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请听老师范读,看你能不能发现老师在轻重处理上有什么规律?学生交流发现:学生1:第一二声的字读得轻,声音有延长。

学生2:第三四声的字读得重,声音更短。

学生3:在停顿的时候,声断而气相连。

《三字经》教案第四课时

《三字经》教案第四课时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三字经》读本“融四岁”——“千而万”内容。

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和尝试背诵这6句三字经。

2、理解这部分内容表达的意思。

3、熟读成诵《三字经》,感受其韵律美和节奏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流利地朗读这部分内容。

难点:理解这部分内容所表达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三字经》读本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全班齐读上节课所学内容。

2、抽查背诵,了解掌握情况。

(指生2人)3、全班齐背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内容(6句):(一)初读感知1、师范读课文。

(可配乐)2、学生自读《三字经》内容,找出不认识的字。

指生汇报,交流难读的字音,正音。

3、指生领读,并评价。

4、全班齐读。

5、男女生交替读。

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

6、开火车读。

(二)理解内容1、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解读〗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

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2、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解读〗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

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3、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解读〗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

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可以借助视频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背景进行简单的了解,视频至少播放2遍。

)三、巩固训练1、自己尝试背诵课文。

幼儿园人文类教案《三字经》

幼儿园人文类教案《三字经》

幼儿园人文类教案《三字经》一、教学目标:1. 能够朗读《三字经》内容,了解其文化内容;2. 能够理解和记忆《三字经》内涵和道理;3. 能够发挥主动性,积极思考、借鉴、参照,并加以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常识教育:国家称号、朝代的划分、中国简史;2. 人文教育:中华文化的传承、道德人文的奠基;3. 学科交叉:语文、美术、社会等。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字经》的内容,逐句逐字朗读,并进行适当的解释;2. 难点:如何融入幼儿感性认知教育,让学生真正明白三字经内涵。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明确目的:引导幼儿认识《三字经》,学习《三字经》前四句;2. 热身活动:点播国歌,引出《三字经》的作用;3. 呈现材料:老师逐句逐字地朗读《三字经》,并引导幼儿听;4. 任务要求:请幼儿每人背诵《三字经前四句》;5. 拓展思考:介绍中国的历史地图,让幼儿认识中国地理位置,并听下一节课描绘中国地理的《三字经》内容。

第二课时:1. 明确目的:引导幼儿认识《三字经》的文化背景;2. 热身活动:引导幼儿分组完成歌曲《中华民族》的演唱;3. 呈现材料:老师以图形呈现封建朝代和国家称号,引导幼儿理解中国历史;4. 任务要求:请幼儿配合《三字经》的内容,针对课本上的图片小组讨论并发言;5. 拓展思考:引导幼儿思考“替天行道”,解读《三字经》中“替父从军”这个故事。

第三课时:1. 明确目的:引导幼儿理解《三字经》的人文内涵;2. 热身活动:老师播放纪录片片段,引导幼儿了解诗经的内容;3. 呈现材料:老师及时朗读《孝经》、《爱莲说》等经典文化,加深幼儿对《三字经》的人文内涵的认识;4. 任务要求:请幼儿以小组形式制作课室内的书法作品;5. 拓展思考:引导幼儿思考“生如逆旅,一般苦”,与《三字经》中“为人谋国家利益,不畏艰险”的思路接驳。

第四课时:1. 明确目的:综合理解《三字经》我们读过的内容,并归纳其内涵;2. 热身活动:请幼儿拿出自己制作的书法作品进行分享,与全班幼儿互相欣赏;3. 呈现材料:重点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历史背景、人文内涵;4. 任务要求:请幼儿针对《三字经》内容,自己进行创作并进行课堂表演;5. 拓展思考:引导幼儿思考和总结我们从《三字经》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反思和归纳。

《三字经》第二学期第4课时教案,内容“李轮西--李世民篡”

《三字经》第二学期第4课时教案,内容“李轮西--李世民篡”

《三字经》第二学期第4课时教案,内容“李轮西--李世民篡”《三字经》第二学期第4课时教案主题: 李轮西--李世民篡目标:-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篡位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理解李世民篡位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和分析能力教学内容:1. 引入- 引导学生回顾《三字经》前三课的内容,特别是夏商周的更迭和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事件。

2. 李轮西--李世民篡位的历史背景- 简要介绍唐太宗李世民的出身背景和唐朝初期的政治局势。

- 解释曹操后,中原战乱不断,刘备、曹丕、孙权分立三国的历史背景。

3. 李世民的篡位过程- 详细描述李世民通过政治手段和武力手段篡夺王位的过程。

- 介绍李世民消灭王世充、窦建德等势力,确立自己的权威。

4. 李世民篡位的影响和意义- 分析李世民篡位后的政治局势,讲解他对唐朝政权稳定和疆土扩张的贡献。

- 强调李世民的明君形象和他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5. 提问与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李世民的篡位是否符合道德和合法性的原则?6. 总结- 复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应该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研究和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观点。

- 使用多媒体资料和图表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 提倡学生互相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能力。

- 作业:学生撰写关于李世民篡位的历史论文。

- 答辩: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口头答辩,展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备注:本教案只提供了大致的教学框架和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第四课知人文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诵读、理解本课文段。

德育情感目标: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在平时的生活中,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深刻理解本课文段,知道在实际生活中该怎么做。

教学难点:让学生受到启发,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快乐导读
请学生说说平时生活中都吃些什么?人都有哪些情感?
二、故事导入——《粮食的传说》
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丛生,药物和百花混杂,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

黎民百姓仅靠打猎为生,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的肚子越来越饿。

如果谁要是生疮害病,无医无药,更是不死也要脱层皮。

老百姓的疾苦,神农瞧在眼里,疼在心头。

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给百姓治病?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决定亲尝百草,为百姓找一条活路。

第四天,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

他们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历经千辛万苦,赶走了一批又一批的虎豹蟒虫,来到一个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的地方。

此地长满了奇花异草,异香扑鼻。

神农站在山脚下仰望高山。

怎样才能上去呢?忽然,他看见几只金丝
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来爬去。

神农灵机一动,当下组织臣民砍木杆、割藤条,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比照崖腰朽木的机巧搭成了三百六十层藤木架。

据说,后来人们盖楼使用的脚手架,也就是那时从神农那儿学来的。

神农带着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顶,见到了各色药草,密密匝匝地生长在一起。

神农高兴极了,当即开始亲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

为了安全,神农又叫臣民们在山上栽了几排冷杉做城墙防狼虫虎豹,并在墙内盖茅屋居住。

这也是人们称之为的“木城”。

神农尝百草,曾一日而遇七十毒,每遇毒就嚼灵芝草化解,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此地的山山水水。

他尝出能充饥的麦、稻、谷、豆、高梁,后来成为了我们食用的五谷;他将尝出的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的《神农本草》,成为了中医药首本药学经典。

神农尝百草,为黎民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医病的草药后,来到回生寨,准备下山回去时,却发现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

原来,那些搭架的木杆,早已落地生根,遇雨吐芽,年深月久,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

也就在此时,从天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和护身的几位臣民接上了天庭。

从此,此地一年四季,香气弥漫。

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把神农升天的回生寨,改名为“留香寨”。

二、学习经典原文:
经典原文(一)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1、读准字音
请学生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
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译文】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都是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经典原文(二)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1、读准字音
请学生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
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译文】虫、鱼、鸟、兽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经典原文(三)
稻梁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1、读准字音
请学生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
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译文】稻米、小米、豆、面粉、玉米、高粱被人们称为“六谷,这些就是平常我们爱吃的粮食”。

3、联系实际:
我们平时都吃哪些粮食,除了这“六谷”外,我们平时还吃哪些粮食呢?会把他们作为主食吗?老师点评指导。

经典原文(四)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1、读准字音
请学生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
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译文】马、牛、羊、鸡、狗、猪被人们称为六畜,这些都是我们平常所饲养的家畜。

3、联系实际:
讲讲古时候人们家里经常养的牲畜?结合当今社会,说说当今社会,是以什么形式养殖牲畜的?老师点评指导。

经典原文(五)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1、读准字音:
学生举手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
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译文】人生来就有喜欢,发怒,悲哀,恐惧,爱恋,厌恶,欲望这七种感情。

3、联系实际:
让学生做做喜怒哀乐的表情,并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是喜怒哀乐的,老师最后点评指导。

经典原文(六)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1、读准字音:
学生举手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
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译文】青色、黄色、红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眼睛能够识别的。

经典原文(七)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1、读准字音:
学生举手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
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译文】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我们都可以用嘴巴尝出来.
经典原文(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1、读准字音:
学生举手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
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译文】羊臊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腐烂的臭味,这五种气味,我们用鼻子可以闻到。

经典原文(九)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1、读准字音:
学生举手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
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译文】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竹子,古人用这八种材料制成乐器,这种乐器发出来的声音被成为“八音”。

3、联系实际:
说说当今社会有哪些乐器,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分组讨论,老师最后点评指导。

经典原文(十)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1、读准字音:
学生举手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
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译文】汉字的读音一共有四个音调。

古代叫做“四声”,包括平、上、去、入。

三、比赛背诵经典原文:
1、学生齐读经典原文(不包括注释和要义简析)。

2、学生三人一组,看哪一组在最短时间内可以背诵经典原文(分工方式不限,可以每人负责背诵一部分,允许同组组员给正在背诵的组员提示)。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启迪故事:
故事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大财主家的儿媳妇,看到自家家财万贯,金银珠宝等应有尽有,怎么用也用不完,而每日每餐饭菜做很多,吃不完就倒泔水缸里,久而久之,被灶神爷告到了玉皇大帝那里。

玉帝一听非常吃惊,就下令天兵天将在第二天的午时三刻,下凡到这财主家做实地调查,如果情况属实,一定严惩不贷。

仁慈的观音菩萨听到这个消息,想给这家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当晚就托梦给这财主家的儿媳妇,要她把倒在泔水缸里的饭菜捞起来吃干净,不然她和她的家要遭灭顶之灾。

这儿媳妇睡到半夜一下子惊醒了,醒来清楚记得观音菩萨说话时的表情和所说的话。

想起平常生活中自已奢侈的行为,她立即起床把泔水缸里的饭菜捞得一粒米都不剩,把这些饭菜用清水一次一次淘洗干净,然后在锅里烘干,用油炒了让全家人连夜吃掉。

次日午时三刻,刚才还是晴朗的天气忽然变得风雨大作电闪雷鸣。

忽然,三声振聋发聩的雷鸣电闪在这家的屋顶炸响,天兵天将来到她家厨房,在泔水缸里连续捞了三次,也没有捞着一粒米,只好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复命。

有了这一次的教训,从此这家人勤俭持家,不敢再浪费一粒粮食。

2、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节约粮食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二、探讨学习活动广角: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问题: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场景?
2、从诗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各抒己见回答问题并陈述理由。

方式:分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老师引导指正。

要求:学生背诵这首诗,并抄写课文。

总结:
1、学生总结。

2、教师补充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