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第四课 知人文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第四课知人文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诵读、理解本课文段。

德育情感目标: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在平时的生活中,懂得爱惜粮食。教学重点:深刻理解本课文段,知道在实际生活中该怎么做。

教学难点:让学生受到启发,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快乐导读

请学生说说平时生活中都吃些什么?人都有哪些情感?

二、故事导入——《粮食的传说》

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丛生,药物和百花混杂,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黎民百姓仅靠打猎为生,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的肚子越来越饿。如果谁要是生疮害病,无医无药,更是不死也要脱层皮。

老百姓的疾苦,神农瞧在眼里,疼在心头。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给百姓治病?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决定亲尝百草,为百姓找一条活路。

第四天,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他们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历经千辛万苦,赶走了一批又一批的虎豹蟒虫,来到一个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的地方。此地长满了奇花异草,异香扑鼻。

神农站在山脚下仰望高山。怎样才能上去呢?忽然,他看见几只金丝

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来爬去。神农灵机一动,当下组织臣民砍木杆、割藤条,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比照崖腰朽木的机巧搭成了三百六十层藤木架。据说,后来人们盖楼使用的脚手架,也就是那时从神农那儿学来的。

神农带着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顶,见到了各色药草,密密匝匝地生长在一起。神农高兴极了,当即开始亲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为了安全,神农又叫臣民们在山上栽了几排冷杉做城墙防狼虫虎豹,并在墙内盖茅屋居住。这也是人们称之为的“木城”。

神农尝百草,曾一日而遇七十毒,每遇毒就嚼灵芝草化解,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此地的山山水水。他尝出能充饥的麦、稻、谷、豆、高梁,后来成为了我们食用的五谷;他将尝出的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的《神农本草》,成为了中医药首本药学经典。

神农尝百草,为黎民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医病的草药后,来到回生寨,准备下山回去时,却发现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原来,那些搭架的木杆,早已落地生根,遇雨吐芽,年深月久,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也就在此时,从天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和护身的几位臣民接上了天庭。从此,此地一年四季,香气弥漫。

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把神农升天的回生寨,改名为“留香寨”。

二、学习经典原文:

经典原文(一)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1、读准字音

请学生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

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译文】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都是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经典原文(二)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1、读准字音

请学生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

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译文】虫、鱼、鸟、兽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经典原文(三)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1、读准字音

请学生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

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译文】稻米、小米、豆、面粉、玉米、高粱被人们称为“六谷,这些就是平常我们爱吃的粮食”。

3、联系实际:

我们平时都吃哪些粮食,除了这“六谷”外,我们平时还吃哪些粮食呢?会把他们作为主食吗?老师点评指导。

经典原文(四)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1、读准字音

请学生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

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译文】马、牛、羊、鸡、狗、猪被人们称为六畜,这些都是我们平常所饲养的家畜。

3、联系实际:

讲讲古时候人们家里经常养的牲畜?结合当今社会,说说当今社会,是以什么形式养殖牲畜的?老师点评指导。

经典原文(五)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1、读准字音:

学生举手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

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译文】人生来就有喜欢,发怒,悲哀,恐惧,爱恋,厌恶,欲望这七种感情。

3、联系实际:

让学生做做喜怒哀乐的表情,并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是喜怒哀乐的,老师最后点评指导。

经典原文(六)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1、读准字音:

学生举手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

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译文】青色、黄色、红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眼睛能够识别的。

经典原文(七)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1、读准字音:

学生举手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

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译文】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我们都可以用嘴巴尝出来.

经典原文(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1、读准字音:

学生举手朗读,老师点评指正。

2、理解意思:

结合注释和要义简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意思。

【译文】羊臊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腐烂的臭味,这五种气味,我们用鼻子可以闻到。

经典原文(九)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1、读准字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