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买文具》巩固练习时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于“贰圓、贰角、壹角、壹分、贰分”小面额的人民币不认识,其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对汉字的“壹、贰、叁……”不认识,二是因为有些小面额的人民币目前已经很少见了,有的已经不流通了,学生不认识。
发现问题后,我及时把“壹、贰、伍、拾”这几个汉字写在黑板上,并在字上注上了拼音,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完成第三页“练一练”第一题:用小数写出具体的几张钱币为几点几元时错误就少多了。
我还要求学生这样表述:“几个几元几个几角几个几分合起来是几元几角几分,写成几点几元。
”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用“合起来”的回答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今后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
《货比三家》——元角分与小数教学反思这是一节新授课,学生了解了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进行比较,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的学生交流,然后进行了汇报。
但是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并不是积极的,汇报交流的方法也不是很好,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在说。
后来我让学生进行汇报,然后,学生说出了几种方法,有把4.9元变成4元9角,把5.1元变成了5元3角,然后来比较,就可以看出来,4元9角小于5元3角。
学生还说出了用4.9元和5.1元中间的数就是5元,4.9元比5元少,5.1元比5元多,这样就可以知道结果了。
后来,我也向学生推荐了一种方法,就是当两个小数比较的时候,以小数点为界线,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哪个大,那个小数就大,如果小数点前面的数一样,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的数,这样一位一位的比较,就可以比较出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比较积极的看待问题,但是,我发现学生的坚持性还不够好,到后来的听课状态也不是特别理想,所以,教师要有各种方法来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努力的使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听课上。
对于方法的寻找,学生找的比较多,但是在叙述的时候,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吃力,有的学生听别人说完了一遍后,还是不能自己独立说出方法,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应该想办法帮助提高。
三下北师大版数学全册教案和反思
第一单元(单元主题)除法教材简析1.本单元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除法,以及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除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除法根底上进展教学。
主要内容包括: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除法验算,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实际问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实际问题。
2.本单元内容支配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那么形式出现,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扶植学生驾驭除法、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不断培育学生细心计算、刚好验算学习习惯。
单元学习目的1. 经验平均分物过程,探究并驾驭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计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数都得0,进一步理解除法竖式计算道理,感受除法与生活亲密联络。
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过程,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驾驭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运算依次,并能正确计算。
3.经验视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过程,进步解决相关除法问题实力;结合详细情景进展估算,进一步开展估算意识和实力。
4.在探究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过程中,培育独立思索意识,逐步养成验算习惯。
单元重点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驾驭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依据乘法竖式计算,进展正确试商。
教具打算课件 课时支配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学习目的“分桃子〞故事情境,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验平均分物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联络。
3.能用除法学问解决简洁实际问题,进步解决问题实力。
教学重点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经验平均分物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联络。
教学方法:画图法,探讨法,练习法。
教具打算:内 容课 时 合 计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 10课时分橘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1 商是几位数〔被除数中没有0〕 1 猴子苦恼〔被除数中有0〕1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1 练习一1 集邮〔有余数除法验算〕1 买新书〔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运算〕 1 讲故事〔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运算〕1 练习二1课件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要点: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优质完整)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1.注重创设情境,努力使数学生活化、活动化。
2.在具体操作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进对笔算除法方法和算理的理解。
本课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在讨论操作中去发现,在多向交流中去完善,在媒体演示中去理解,在具体运用中去感悟。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列竖式的过程,理解列竖式的方法及算理。
在实际情境中,体会笔算的必要性,会运用笔算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除尽)的除法。
3.建立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
1.教学中创设了知识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等一系列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集兴趣性、知识性于一体的课堂氛围。
2.教学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权利,拥有自主发展的机会。
1.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过程中才能主动完成。
只有学生本人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2.本节课没有使用学具进行操作,只是使用了方格子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竖式笔算的算理,帮助学生从具象思维逐渐过渡到形象思维。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取多样化的评价,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
本节课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学的更有效。
让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评价他人从而反思自己,提醒自己不要在同样的地方出错。
在这样一个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评价他人、提醒自己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1. 学生解决问题时很少会去反思的,更不用说去验算了。
其原因不外乎是老师的题海战术使学生疲于应付、孩子爱玩的天性使然。
提高学生的认识,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么?我看这样很不够。
反思、验算这是一种思考习惯,是严谨的科学态度,是要慢慢培养的。
这个内容也是“新课标”新加的、突出的内容。
2.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索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的有效自我调节,是智慧成熟的标志。
可以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调整学习过程,改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地提高学习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十份)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十份)《货比三家》的教学反思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买东西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对商品价格的高低贵*也有所了解。
本课一开始就带领学生去商店逛一逛,创设学生熟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又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这节课中,教师的适时引导是成功的关键。
所以,上课时我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同伴,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而没有包办代替,把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
比如比较5.1元和4.9元的大小时,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最后通过比较、观察、联系生活实际,得到解决的方法,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下面谈两点设计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应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高层次思维培养。
本节的“货比三家”情境问题仅是“小数大小比较”的一个载体、一个案例,应在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串,比较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抽象、概括,总结出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而不要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经验水平上。
让学生经历这种中高层次的探究思维过程更为重要。
2、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的有效性。
如本教学设计最后的“小结”中,让学生谈“结合本课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几乎成了数学教学中必有的一个环节,每节课都要求学生谈体会和收获,已无新意,如果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则更有价值。
“疑中学”——《买书》的教学反思我在这节课的教学组织中,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孩子们好奇好动的天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树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为了让孩子们在“疑”中学知识,巧妙地的组织了“买书”这一活动,这一课是在学生对小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所以课开始,我直接出示了生活情景《买书》: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带教学反思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带教学反思篇1教学目标:1、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教学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口算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提出问题:卖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3、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并问:12×3怎样计算?4、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5、出示第二个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计算:15×3与12×3有什么不同7、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三、练习。
完成p3第1~4题1、2题可独立完成。
2、4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适当的辅导。
四、评价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列出算式:1、12+12+12=、12×3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10×3=×3=6所以12×3=36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以用笔算的计算顺序来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掌握扎实,多复述。
做完后小组交流学生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12×3=×3=4510×3=×3=×3=×3=1530+6=+15=45第3课时:练习一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一、复习。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元、角、分与小数”这一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
学完《买文具》后,在练习反馈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如“3.21元”读作“三元二角一分”这也是同事们谈论的话题。
我认为这是学生把小数的意义与读法混淆了,一个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的。
整数部分按原来的读数方法读,小数点读做“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
所以3.21元读作:三点二一元。
而把元、角、分用元做单位的小数表示时,小数点左边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不满1元,则表示几角几分。
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的产生,明确小数点右边两位表示几角几分,帮助学生建立元、角、分与“用元作单位的小数”的对应关系。
学生对小数的认识都是建立在元角分的基础上,所以造成了学生对小数的认识仅限于钱。
学生看到小数就在其后加上单位“元”,出现了认识的局限性。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补充,生活中的小数如:我的视力是1.5,我的身高是1.56米,我的体重是48.5千克,我的50米赛跑成绩是5.98秒等等。
个人认为,在初步认识小数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具体的模型,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但过于依赖这一数学模型会阻碍学生的思维,所以有必要拓宽小数的意义教学。
《元角分与小数》教学反思元角分与小数”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的加减运算,为此,教材安排了“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寄书”等具体情境。
“买文具”时,会看到文具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的价格,从而自然地引出小数;然后把这些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再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经历,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到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
但在读小数时却出现了口头读对了,书面表达却出现小数部分的读法和整数部分的读法混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1.注重创设情境,努力使数学生活化、活动化。
2.在具体操作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进对笔算除法方法和算理的理解。
本课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在讨论操作中去发现,在多向交流中去完善,在媒体演示中去理解,在具体运用中去感悟。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列竖式的过程,理解列竖式的方法及算理。
在实际情境中,体会笔算的必要性,会运用笔算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除尽)的除法。
3.建立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
1.教学中创设了知识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等一系列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集兴趣性、知识性于一体的课堂氛围。
2.教学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权利,拥有自主发展的机会。
1.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过程中才能主动完成。
只有学生本人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2.本节课没有使用学具进行操作,只是使用了方格子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竖式笔算的算理,帮助学生从具象思维逐渐过渡到形象思维。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取多样化的评价,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
本节课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学的更有效。
让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评价他人从而反思自己,提醒自己不要在同样的地方出错。
在这样一个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评价他人、提醒自己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1. 学生解决问题时很少会去反思的,更不用说去验算了。
其原因不外乎是老师的题海战术使学生疲于应付、孩子爱玩的天性使然。
提高学生的认识,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么?我看这样很不够。
反思、验算这是一种思考习惯,是严谨的科学态度,是要慢慢培养的。
这个内容也是“新课标”新加的、突出的内容。
2.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索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的有效自我调节,是智慧成熟的标志。
可以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调整学习过程,改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地提高学习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反思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反思第一篇本周我上了一节三年级的《找规律》高效课堂展示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在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看、独立思索、主动探究和合作沟通,让学生经受“发觉规律〞、“理解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享受到胜利的喜悦。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儿童喜爱的六一儿童节的话题谈话导入,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提高兴趣。
为他们创造一个发觉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觉、去创造,表达数学的价值。
在本节课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体验规律、感悟规律、应用规律,同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主动的情感体验。
因此,我转变了教材静态呈现学问的方式,设计了“找、涂、摆〞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以活动为主线搭建探究平台,刺激学生多感官全方位参与。
另外,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爱动,好奇心强,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年龄特点,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利用课件表达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留意力,使学生高效参与课堂活动。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存在很多缺乏之处。
在这节课中,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考虑不够全面,数学学科的课堂同样也肩负着培育学生综合能力的责任,培育学生数学语言也是一个重点。
数学语言的表达应当严谨、完好。
可是我却因为过多的关注活动的组织、调控,而忽视了对学生语言的训练和培育。
在查找到规律后没有教给孩子规范性的语言表达规律,以至于在后面的教学和练习中,孩子虽找到了规律,但表达不够精确。
另外一点就是教师本人的能力有待提升,对于课堂生成的资源要准时处理,学会利用资源。
今后我将以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为契机,加强学习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反思第二篇《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本着“数学教学必需留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觉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觉、去创造,表达数学的价值。
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课反省在课后我们赤诚相见地共同评课 , 并能用新理念从头审察每一教育环节 . 在互相的商讨争辩中 , 使我们在教课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升 ; 还增强了我们年级数学教研组这个团队的凝集力 . 下边小编为你整理了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课反省, 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课反省篇1小学三年级 , 是小学阶段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转折点 . 一定培育优异的学习习惯和优异的学习氛围 . 可是 , 要想让学生一堂课 40 分钟聚精会神的听讲的确不易 , 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 , 老师授课的时候一定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课 , 最令我烦心的是怎样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原由较多, 也是比较复杂的 , 我个人以为除了学生自己的原由 , 数学学科自己的特色 , 任课教师的教课方法和教课手段及教课基本功能否扎实也是很要点的 . 于是我在教课方案中不停的反省 , 上课前仔细准备 , 同时我还踊跃的经过其余门路来完美自己的每一节讲堂教课 .对于优生 , 要想抓住他的思想一定给他留有悬念 , 并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成功之中 ; 对于中等生 , 他们不搅乱讲堂纪律 , 有时你把他叫起来 , 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哪儿 , 对他们来说漫不经心 , 要不停提示他们注意听 , 多组织讲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 , 第一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 , 这样让他们自己感觉有希望 , 尝到成功的愉悦 , 只需他们获得一点点成绩就要合时的夸奖. 让他们感觉老师并无放弃他们 , 感觉自己仍是很有希望提升的 . 除了这些之外, 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 , 创建一种轻松和睦的学习氛围 , 让学生授课时不论你多生气 , 多焦急 , 在给学生授课时都要忍住 , 要耐心的解说 . 永久记着: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 要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 , 他喜爱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人人都能获取必要的数学 , 不一样的人在数学上获取不一样的发展 . 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 , 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许多 , 在教课中 , 我仔细察看了学习费劲 . 成绩一直不可以有较大进步的学生 , 我发现他们没有真实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 . 试试 . 多次失败的过程. 鉴于此 , 在教课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 , 有效的战胜了这一问题 . 学生的意志. 毅力也获取了的培育 . 提升 . 只需在教课中着重对学生心理训练 , 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 . 不怕失败 . 敢于挑战 , 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 . 主要采纳了以下举措 :(1)在班中推行帮教活动 , 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异的好朋友来每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指导和考试 , 教师按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日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对于学困生的指导工作.(3)学困生自己拟订出详细的学习目标 , 以不停促进自己努力 .在此后教课中 , 我必定要真实让学生在主体踊跃参加 . 操作 . 沟通 . 动脑 . 动口的研究性学习中成立看法 . 理解看法和应用看法 . 实践证明 :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让讲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 , 让讲堂更出色 .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课反省篇2新学期开始了 , 我们又开始了每学期的小组教课活动 . 依据学校制定的教课工作计划 , 从 9 月_日开始我们用 4 周的时间达成此次的活动 . 在活动中 , 我们不论是从教课内容的选择 . 仍是教课环节的设计 . 以及教课方法的确定都经过了仔细研究 , 精心设计 . 我们在此次小组教课中都力争创新 , 勇敢试验 , 力争表现新理念 , 建立新式教课模式 .总结我们组的此次小组教课活动,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1.课的种类多样 , 表现多方面的教课研究 .本次小组教课我组的两位老师选择了不一样的教课内容 , 我们的眼光不只是放在新课的教课中 , 如王艳伶老师 , 选择的是开放性的教课内容数学万花筒 . 这是教材中新加入的内容 , 并且在教参中也没有详细的说明 . 作为一名年青教师敢于自我挑战 , 这样才会不停进步 .2.增强商讨 , 合作研究 .小组教课的目的就在于共同商讨共同提升. 在上课以前 , 王艳伶老师就频频研究教研教材 , 精心制作电脑课件 , 并请来新教师来听试讲 , 共同研究教材及教课方案设计,从头备课 . 对新参加工作的老师来说, 起到了耳濡目染的帮助 . 本次小组教课活动中我们战胜困难 , 踊跃跨年段听课 , 向其余老师学习 .3.每位老师发挥各自的专长 , 表现不一样的教课风格 .为了让学生感觉数学根源于生活 , 又解决于生活实质问题 . 王艳伶老师创建了与学生生活环境有关的 , 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形过诞辰来导入新课 , 精心设计教课环节 , 让学生用组合的知识解决了实质问题 ; 周怡老师对教材掌握比较正确 , 在解说〝倍〞的初步认识是时能牢牢抓住以谁为标准 , 有几个这样的标准 , 就是几倍, 这一教课要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教课活动 .4.收获与领会 .在课后我们赤诚相见地共同评课 , 并能用新理念从头审察每一教育环节 . 在互相的商讨争辩中 , 使我们在教课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升 ; 还增强了我们年级数学教研组这个团队的凝集力 . 在此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持续弘扬我们团队的优点 , 展开好各项教育教课工作 .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课反省篇3数学知识根源于生活 , 最后服务于生活 . 在教课中要求从学生熟习的生活世界出发, 选择学生身旁的的事物 , 提出有关的数学识题 ,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 . 使学生初步感觉数学与平时生活的亲密联系 , 并能学致使用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 , 正是配合目前落实素质教育的要点环节 , 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和飞腾 . 新课程标准旨在成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 . 反应将来社会需要 . 表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数学课程系统 . 要使该教材真实实行到位, 一定成立一种切合学生自主发展 . 融入社会生活 . 面向学生生活实践 . 培育学生主动研究精神的教课方法, 而这样的教课方法的实行应表现开放式教课 .一.把社会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讲堂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 数学源于生活 , 又服务于生活 ; 教课中 , 应研究与建立生活数学的教课系统 . 指引学生把讲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 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 , 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稳固学到的数学知识 ; 鼓舞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质问题带进讲堂 , 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 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表现 , 又有益于培育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二.创建自由开放的讲堂空间 , 培育学生创新意识1.成立民主 . 同等 . 和睦的师主关系 , 使学主放胆沟通 , 敢于创新 . 新课程标准以为 : 数学教课是师生交往 . 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 教师是讲堂氛围的调理者 , 在讲堂教课中 , 为了创建学生自主发展的讲堂氛围 , 教师应以同等的态度去热爱 . 相信 . 尊敬每位学生 , 知足学生的发布欲 . 表现欲 , 鼓舞学生勇敢创新 .2.创建民主开放的讲堂 , 关注每一位学主的发展 . 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所以教师应依据这一理念 , 精心设计教课方案 . 内容及练习 , 的确落实充足地尊敬 . 关怀每一位学生 , 使他们在讲堂上都能生动开朗 . 健康发展 . 教材经过发现 . 研究及认知活动 , 使学生更多地发现问题 . 提出问题 , 踊跃学习数学知识 , 研究解决数学识题的方法 , 并在亲自实践中体验数学 . 自由开放的讲堂空间使学生保持快乐而愉悦的心境 , 自主明确学习目标 , 勇敢假想 , 踊跃地经过书籍认证或互相认证自己的看法 , 有益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组织风趣操作 , 培育学生语言表述和归纳能力 . 教课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想联系起来 , 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 , 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生 . 经过着手 , 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建者 . 所以 , 我在教课过程中常常借用直观演示 . 操作 . 组织游戏 .故事导入等形式 , 创建富裕情味的教课氛围 , 尽量给学生着手 . 动脑 . 动口以及合作的时机 . 不言而喻 , 这样的教课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 , 让学生成为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 , 真实成为学习的主人 . 在研究知识过程中 , 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 .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布自己的看法 , 听取他人的看法 , 合理地补充. 调整自己的看法 , 达到较完满的认知状态 . 在教课中教我不单着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 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 真实表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 .4.成立多种评论方式,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 开放式的教课同意学生保存自己的不一样看法 , 同一个问题 , 学生能够有不一样的解决方法 , 每个学生的看法都受尊敬 . 开放式的讲堂不再以教师为独一的评论主体 , 学生也成为了评论的主体 , 学生在评论他人的成功和被他人评论为成功的过程中知足了好奇心,获取了研究新知识的激励. 教师应发挥夸奖的激励功能, 使学生乐于创新 . 我在课堂中常常运用激励性语言, 撩拨学生创新的欲念 .一份耕作 , 一份收获 . 教课工作苦乐相伴 . 我将本着〝好学 . 善思 . 实干〞的准则 ,自始自终 , 再接再砺 , 把工作搞得更好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篇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统计观念,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关键:重点:读懂统计图,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结果为整数)难点: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关键: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认识平均数,并能运用已学统计知识和平均数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读统计图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投篮比赛吗?你们懂得一些投篮比赛规则吧?师简要说明一些投篮规则。
师:三(1)班同学分成四小组举行两场投篮比赛,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啊?师:第一场比赛,准备,开始!同学们把比赛结果制成了统计图,请看!通过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发言,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发言。
接着展示第二场比赛结果的统计表。
师:这是第二场比赛的情况,谁能根据统计表帮老师把这场比赛的统计图完成呢?然后全体进行评价。
(二)活动二:奖牌给哪组师:两组比赛情况已经出来,下面让我们来评一评这两块奖牌分别该给哪个组?(师出示奖牌,同时展示课题:比一比)师:我想请大家来做裁判,你们乐意接受吗?师:同学们可以从中任选一场来评,评的时候要仔细观察,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看谁的办法好,理由充分,我们要给优秀裁判组发奖牌,各小组加油哟!(同时出示小奖牌)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然后反馈意见,适时发优秀裁判奖牌。
师小结:第一场比赛两组人数相同,第一组总数20个,第二组总数19个,所以奖牌应给第一组。
问:第二场比赛中,第三组总数25个,第四组总数24个,但人数不相同,奖牌应给哪组呢?师: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光看总数不公平,应比小组里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即平均数。
(板书:平均数)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算出每组的平均数吗?激起学生再次进行讨论。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教学反思15篇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教学反思北师版数学三年级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版数学三年级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教学反思1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乘法口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因此,我利用教材中的“购物”情境,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具体的活动情境中,通过“购物”这一活动,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因为列竖式计算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列竖式计算乘法。
本节课我还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思维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得每一个学生对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都有着自己的想法,能够独立地去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
通过这样的交流、比较、合作,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教学反思2周五为新教师执教了《需要多少钱》即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一课。
本次公开课教学,虽是为新教师而上的,但实质上也是一次挑战自己、丰富自己的很好机会。
《需要多少钱》主要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乘积在百以内的口算乘法。
在本课教学中,直观理解乘法的算法和算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改版后的教材首次引进了点子图。
而如何运用好点子图,对我来说也是第一次接触,也是一次很好的挑战。
通过教学,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把探索的机会还给孩子。
在解决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即123=?时,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得出结果,而是请孩子借助自己已有经验,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
由于有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孩子们的方法可谓多样,有的借助数线图用加法计算12+12+12=36;有的借助人民币模型得到3张10元是30元,3张2元是6元,30+6=36元;有的借助老师提供的点子图,把12点分成6和6,63=18元,63=18元,18+18=36元,还有的把12分成10和2,103=30,23=6,30+6=36元,还有的把12分成4个3,33=9,94=36元;30+6=36元等来探索123的结果。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教完这一学期的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我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这其中的门道。
我发现这帮小家伙们对新知识的好奇心那是相当重,但有时候耐心就像兔子尾巴——长不了。
比如说在讲“面积”这个单元的时候,他们一开始都瞪大眼睛,觉得很新鲜,可一到做题,稍微复杂点就开始抓耳挠腮,像一群小猴子。
这让我明白,光靠课堂上那点讲解可不够,还得给他们多来点实际操作和练习,让他们亲手摸摸、画画,才能真正搞懂什么是面积。
还有在“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我原本以为这挺简单的,不就是几个小数点的事儿嘛。
结果呢,孩子们被那些小数点弄得晕头转向,一会儿忘了点在哪里,一会儿又把数字的位置给搞混了。
看来我得把小数变成他们的“好朋友”,多讲点生活中的小数例子,比如买东西的价格,让他们觉得小数就在身边,不是什么可怕的“小怪兽”。
另外,在课堂互动方面,有时候我抛出一个问题,下面就跟炸开了锅一样,七嘴八舌的。
虽然热闹是热闹,但真正说到点子上的没几个。
这让我意识到,得教会他们怎么有秩序地发言,怎么倾听别人的想法,不然这课堂就成了菜市场啦。
再说说作业情况,那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的孩子作业写得工工整整,思路清晰;有的呢,简直就是“龙飞凤舞”,看得我眼睛都花了。
看来我得在作业要求上再严格点,多给那些粗心大意的孩子敲敲警钟。
这一学期下来,孩子们也有不少进步。
看着他们从一开始对数学有点害怕,到现在能主动思考、解决问题,我这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就像看着一棵棵小树苗在慢慢长大,虽然过程中有点曲折,但未来总是充满希望的。
教三年级数学就像带着一群小探险家在数学的森林里摸索,有惊喜,也有挑战。
我得不断改进我的教学方法,让这些小探险家们能更快乐、更轻松地找到数学的宝藏!。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实用18篇)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实用18篇)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作为本次课改增加的内容,平移与旋转有着较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于形成空间观念都不容忽视,而今后需要学习的许多知识也需要从平移与旋转的角度去思考。
本课在教学的趣味性、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创造思考条件上都下了一定的功夫。
1、创设具有动态效果的典型实例情境。
首先教师把青岛版教材情境图中选取的实例做成了动态的画面,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参观热电厂这一情境,观察寻找有哪些正在运动中的物体,接着比划物体是怎么运动的,并在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通过一系列的讨论、争论,从而进一步加深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2.两次思维桥梁的搭建。
本课中使学生会数图形平移格数是个难点,部分学生易把图形本身包含的格数数进去,还有部分学生只数平移前后图形空隙中的格数。
为此教师设计了第一个桥梁包含旋转及平移步数的舞蹈,然后全体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做出平移与旋转的动作,师提出要求让学生体会平移与旋转的区别。
使学生在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同时,为难点的突破作了孕伏。
学生在平移图形时,把图形的移动与学生舞蹈中的移步联系在一起,明白图形平移与图形所占的总格数没有关系。
第二个桥梁在长方形下面的两个顶点上分别画上前后脚,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点上,为学生理解平移的特征及掌握根据一个点数格的方法打下基础,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运动的特点。
3、课件欣赏。
最后教师提供的因平移和旋转而制作出的各种图案上海音乐厅的平移,体现了知识的延伸,给学生提出了努力学习的方向。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2)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次出现了“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要求同学初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一些特点,并能对一些常见的运动现象做简单判断。
本节内容是认识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教材通过引导同学对生活中一些运动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现象的观察和考虑,使同学认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物体运动的方式,再通过组织同学寻找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协助同学建构平移和旋转知识,建立概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本单元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口算除法、表内除法、乘法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又完全不同于表内除法的笔算,它是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基础。
因此,要重视在竖式计算的写法和算理及基本运算思路的教学。
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为我们教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
学生在之前已经掌握了口算除法、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理解了除法的含义和算理,会用竖式计算除法;知道了乘法与除法的关系,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从学生学习知识的角度看,对解决本单元的几个重点都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思维基础和能力基础。
1.理解两、三位数除一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熟练运用竖式进行计算。
2.学习估算,会估算商的位数。
3.在观察、思考中,理解算理算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这样会造成课堂气氛紧张,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
2.加强观察、动手操作的教学。
尽管教材没有概括出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法则,但学生应形成一个基本的笔算除法的学习策略,知道在做笔算除法时的计算顺序。
因此,教学时,应通过操作与笔算过程相结合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入手,要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解释——归纳——应用——拓展”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分桃子1课时2分橘子1课时3商是几位数1课时4猴子的烦恼1课时5节约1课时6练习一1课时7集邮1课时8买新书1课时9讲故事1课时10练习二1课时分桃子。
(教材第2~3页)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除尽)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掌握本册书中的基本数学知识,包括加减法、测量、面积、认识小数等。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加减法:复习巩固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学习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测量:学习长度、时间、质量等基本测量单位,掌握测量方法。
面积:学习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
认识小数:学习小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掌握小数的基本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本册书中的基本数学知识,包括加减法、测量、面积、认识小数等。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通过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学知识。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反思:
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数学应用方面的训练。
同时,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辅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在课后我们开诚布公地共同评课,并能用新理念重新端详每一教育环节。
在相互的研讨争辩中,使我们在教学上有了进一步的熟悉和提高;还增加了我们年级数学教研组这个团队的分散力。
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北师版学校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盼望对你有关心。
北师版学校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篇1学校三年级,是学校阶段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转折点。
必需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
但是,要想让同学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的确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需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学校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缘由较多,也是比较简单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同学自身的缘由,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
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仔细预备,同时我还乐观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需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成功之中;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示他们留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有盼望,尝到胜利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果就要适时的表扬。
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盼望提高的。
除了这些之外,作为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同学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焦急,在给同学讲课时都要忍住,要急躁的讲解。
永久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同学,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要做一名同学喜爱的老师,他喜爱你才会情愿学这门学科。
数学教育要面对全体同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同学,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同学较多,在教学中,我细心观看了学习吃力、成果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同学,我发觉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反思第一单元除法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在以往的教学中,除法竖式一直被我们当作一种程序性的知识,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写的步骤和方法,然后让学生去接受、掌握,并通过大量的竖式练习让学生得以巩固。
而新课程改革下,这种直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算怎么列,学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自主创造和感悟的机会。
因而在研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我感觉怎样来列除法算式不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算式的算理才是教学的重点。
因而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分小棒的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竖式的“创造”过程,体会每一步的含义,从而深刻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算理。
也许,这种做法延长了竖式展现的过程,但让学生充分经历竖式的创造过程,清晰的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这样对学生真正掌握竖式的计算方法很有帮助。
分橘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算理,经过反复揣摩,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进而理解算理。
课堂伊始,我采用大屏幕呈现了本课的情境图,在学生进行了寻找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之后,我抛出了今天我们要探究的问题,48?=。
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通过巡视,我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方法在大屏幕上做了展示。
(1) 画小棒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不同,在分小棒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分法,通过比较,学生确立了较为合理的操作方法:先分整捆的,再把剩下的整捆的拆分开后和单根的合起来再进行分配。
在这里,我也要向教材编委组提出一点我的想法,教材中在分小棒的过程中直接出示了单根的十八根小棒,没有体现出分完整捆小棒后剩下那一捆小棒的拆分过程,我觉得这样不利于孩子的理解,是否能将拆分剩下那一捆小棒的过程画的再完整一些呢?(2)画表格学生已有了学习乘法的经验,所以很自然的将画乘法表格的思想转移到除法算式中来,但在拆分被除数48时又产生了分歧,按照以往的经验,我们应该把48拆分成40和8,然后分别去除以3,但在这里,3却不能够被40整除。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北师大版)(十多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北师大版)(十多篇)《货比三家》的教学反思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买东西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对商品价格的高低贵贱也有所了解。
本课一开始就带领学生去商店逛一逛,创设学生熟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又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这节课中,教师的适时引导是成功的关键。
所以,上课时我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同伴,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而没有包办代替,把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
比如比较5.1元和4.9元的大小时,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最后通过比较、观察、联系生活实际,得到解决的方法,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下面谈两点设计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应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高层次思维培养。
本节的“货比三家”情境问题仅是“小数大小比较”的一个载体、一个案例,应在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串,比较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抽象、概括,总结出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而不要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经验水平上。
让学生经历这种中高层次的探究思维过程更为重要。
2、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的有效性。
如本教学设计最后的“小结”中,让学生谈“结合本课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几乎成了数学教学中必有的一个环节,每节课都要求学生谈体会和收获,已无新意,如果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则更有价值。
“疑中学”——《买书》的教学反思我在这节课的教学组织中,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孩子们好奇好动的天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树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为了让孩子们在“疑”中学知识,巧妙地的组织了“买书”这一活动,这一课是在学生对小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所以课开始,我直接出示了生活情景《买书》: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元、角、分与小数”这一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
学完《买文具》后,在练习反馈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如“3.21元”读作“三元二角一分”这也是同事们谈论的话题。
我认为这是学生把小数的意义与读法混淆了,一个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的。
整数部分按原来的读数方法读,小数点读做“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
所以3.21元读作:三点二一元。
而把元、角、分用元做单位的小数表示时,小数点左边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不满1元,则表示几角几分。
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的产生,明确小数点右边两位表示几角几分,帮助学生建立元、角、分与“用元作单位的小数”的对应关系。
学生对小数的认识都是建立在元角分的基础上,所以造成了学生对小数的认识仅限于钱。
学生看到小数就在其后加上单位“元”,出现了认识的局限性。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补充,生活中的小数如:我的视力是1.5,我的身高是1.56米,我的体重是48.5千克,我的50米赛跑成绩是5.98秒等等。
个人认为,在初步认识小数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具体的模型,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但过于依赖这一数学模型会阻碍学生的思维,所以有必要拓宽小数的意义教学。
《元角分与小数》教学反思元角分与小数”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的加减运算,为此,教材安排了“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寄书”等具体情境。
“买文具”时,会看到文具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的价格,从而自然地引出小数;然后把这些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再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经历,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到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
但在读小数时却出现了口头读对了,书面表达却出现小数部分的读法和整数部分的读法混淆。
在“货比三家”中,凭借生活经验,大多数同学都能很快判断出两个小数谁大谁小,但在交流思考的过程时,却大都缺乏完整的表述;让人郁闷的是:在完成作业“去哪家文具店买橡皮最便宜?”时,凭借生活经验,他们很快就找到答案,却出现了“2.63元>2.36元﹤2.65元”这样的书面表达。
“买书”与“寄书”的问题情境,是为理解一位小数加减运算的意义及算法而创设的。
可以说一位小数没有进位的加法和进位加法与一位数没有退位的减法,是学得不错的。
在解决教材P8“小红付给阿姨15元,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时,或许是具体情境的存在,结果也很快地出来了。
北师大版3年级数学下册《买文具》课后反思《买文具》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
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是对小数意义的最初步的了解。
教学时我结合买文具的生活情境,在购物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的价格,自然的引入小数;再经历把这些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和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同时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伊始,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星期天笑笑去文具店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她看不太明白,因此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你们愿意吗?你能从这幅图里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在解读主题图的时候找到小数,发现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不一样,不是整数元的,有的不到1元。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因此他们对于标价所表示的几元几角几分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时地抓住这个时机,趁热打铁,研究这些价格的组成部分,让他们小组讨论这些数的共同特点,从而了解小数的意义:当我们不能用整数表示一个数的时候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来表示,我们就可以用0.50元来表示。
像0.50、8.00、3.50、16.85、1.06等这些数我们就叫做小数。
在讲小数点的重要性时,我为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70年6月30日,前苏联著名宇航员费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在空间站工作了23天后,一个人驾驶着“联盟一号”宇宙飞船返航。
但是,当飞机返回大气层后,无论怎么操作也打不开降落伞,结果在着陆基地附近坠毁宇航英雄科马洛夫遇难。
“联盟一号”所发生的事件就是因为在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让我们记住小数点所酿成的悲剧吧!我们在数学学习中,不能有半点的疏忽,不然就要酿成严重的后果。
孩子们对小数点的作用印象非常深刻,有的孩子还把故事讲给了家长听。
巩固练习时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于“贰圓、贰角、壹角、壹分、贰分”小面额的人民币不认识,其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对汉字的“壹、贰、叁……”不认识,二是因为有些小面额的人民币目前已经很少见了,有的已经不流通了,学生不认识。
发现问题后,我及时把“壹、贰、伍、拾”这几个汉字写在黑板上,并在字上注上了拼音,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完成第三页“练一练”第一题:用小数写出具体的几张钱币为几点几元时错误就少多了。
我还要求学生这样表述:“几个几元几个几角几个几分合起来是几元几角几分,写成几点几元。
”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用“合起来”的回答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今后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
以前在课结束时,我经常因为时间不够省略了让学生回顾、总结这一环节,我知道总结能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所以这节课我没有省略这一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也不会省略。
总之,全课围绕着价钱的两种表示形式认识小数及小数表示的意义,较好的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教学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研读教材,联系上下相关的知识点,沟通它们的联系,找出知识发生发展的联结点,进行通盘考虑,才能体悟编者用意,做到心中有本,在课堂上,教师才能更加挥洒自如,尽情展示教学魅力,品味成功教学的喜悦。
《货比三家》教后反思要“货比三家”,当然首先要能比较这些小数(价格)的大小。
在这一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寻“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一开始,学生举手十分积极:丁玲:先比元,都是8元,那就再比角,一个是5角,一个是2角,当然是5角大,所以8.50元>8.20元。
伍淑丽:把8.50元改写成8元5角,8.20元改写成8元2角,一眼就看出来,8元5角>8元2角,所以8.50元>8.20元。
到这里竟然再也没有其他学生举手,课堂上一片寂静,我有点恼火。
可学生看我越恼火,他们就越想不出方法来。
这时,刘家元举手了。
此人成绩不好,语文表达能力尤差,但上课举手一向都很积极,只是都是一些没头没脑,不着调的话,鲜有精彩之处。
可让课堂这么冷着也不是办法,姑且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
刘家元:8.50—8.20=0.3,所以8.50元>8.20元。
咦,不错,小数减法还没学就会了,我正想表扬他,下面其他同学开始嘀咕了:“这我也会……”“会为什么不举手?”我十分恼怒,正想开口,周兰又举手了,又一个不着调的,想想还是也让她说吧。
周兰:8.50和8.20,8一样大,就用50—20=30,所以8.50元>8.20元。
谁知,又有人嘀咕了:“这我也会……”我更加恼怒了……课后,我静下心想:第一,可能我太急躁了,每次都是这样,一旦课堂上出现我认为是不该出现的冷场,我就急躁得很。
可是我越急躁,学生就越紧张,就是有了好想法也不敢说,只有刘家元、周兰这两个似乎不知道看老师脸色的人才敢站出来。
第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才过了一个年,都长大了。
刘家元、周兰今天课上的表现真是令我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过了一新年,他们又有了新的进步,惭愧的是我内心竟然用老眼光看他们。
幸亏课上我让他们发言了,还表扬了他们,以他们的性格,这一表扬起码有三天的学习热情,尽管很多时候还是不着调。
看来以后我得嘴巴甜一点,话动听一点,脸色好看一点,这样学生就会更“活”一点。
《买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第三课时。
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因为相同单位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一课是在学生对小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所以课开始,我直接出示了生活情景《买书》: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
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
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你会计算吗?由于课前指导学生进行了有效预习,所以我让学生直接进行小组交流。
请一个小组代表上黑板板演,如果与黑板上的不同小组也可以上来板演。
学生的方法果然各不一样,交流时分别请这几位组长谈谈自己是怎么想的。
一组组长说我们用口算的方法,先把元和元相加,再把角和角相加,然后再把两个结果合在一起,就得到了一共花了多少元。
二组组长说:我们把3.2元看成了32角,11.5元看成了115角,加起来得到147角,改写成用元作单位就是14.7元。
三组组组长说:列竖式时只要把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分和分相加、就得出14元7角,自然就写成了14.7元。
三位组长说的都很有道理,我就请同学们展开讨论,后两种笔算的方法之间是否有某种联系呢?在进行讨论之后,学生发现,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非常地相似,黑板上一组的做法就是六组的做法一个想的过程,他们的差别就在于小数点的处理上。
看这些学生讨论地这么热烈,学习这么认真,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练习,检查时我惊奇地发现,全班95%的同学全队,较好的掌握了本课知识,课堂小结时我就继续鼓励学生探究:今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法,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或许是因为沟通了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学生很快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果相加或相减后小数部分末尾有0怎么办?如果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怎么计算?如果被减数是一个整数,而减数是一个小数,那怎么办?如果没有经过精心的思考,怎么会提出这么有质量的问题!我大大地表扬了他们的探究精神,显然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我就顺势让他们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再次深化了对小数加减法的认识,不知不觉中课堂上竟把后面要学习的小数减法的教学内容给提示了。
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同学们谁也没有离开教室,他们对小数进位加减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的出题、有的计算、有的检查…看到这一幕,我由衷地为学生的探究精神而高兴,也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了,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带给老师和学生的高效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