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含答案),推荐文档
【新版】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教学资料范本【新版】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附参考答案)★、知识梳理★、知识积累:★、高考方向略.。
见学案★规律探寻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1、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2)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后者指______ .。
(3)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____1、诗人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
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
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隐居庐山十年.。
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他的诗歌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2、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3、主旨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穷困潦倒.。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物言志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物言志诗一、概念借助吟咏自然之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诗。
二、标志①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事物。
诗人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
②多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三、表达的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
四、艺术手法①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有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②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夸张等。
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菊注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明·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注: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灭亡后所写。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诗和唐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菊花作为描写对象的咏物抒怀诗。
B.郑诗所写的菊花独自开放在疏篱边,唐诗中的菊花则开在隐者家园。
C.郑诗笔下的菊花傲风拒霜、独放光华,与唐诗中菊花形象完全不同。
D.郑诗中的“百花”和唐诗中的“玄霜”对表现菊花的品质作用相似。
2.这两首诗中,作者借菊花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孤雁张炎①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②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③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注】①张炎早年为贵族公子,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父死家散,浪迹天涯。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含答案)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一、概念理解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客观世界的某一“物某一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寄寓诗人理想追求、襟怀抱负、情怀节操、或表达自己观点、感慨愤懑的诗歌。
此一“物”多为作者理想、志趣或人格追求、节操的化身,常见的艺术手法:咏物抒怀、托物言志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多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见主题及类别:1、表现时代特点和揭露社会丑恶的。
官仓鼠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物的特点: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寄托的情感: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2、抒发政治失意人生苦闷的。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物的特点:春柳繁盛、秋柳枯凋寄托的情感:自伤迟暮、自叹身世3、表达人生理想或愿望的。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物的特点:一支先开,幽香素艳寄托的情感:希望他年应时而发,在京城独占鳌头4、写仕途遭遇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物的特点:高唱、难飞寄托的情感:高洁的品性、政治上不得意5、表达个人喜好和生活志趣的。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物的特点:花中最后凋谢寄托的情感:对菊花的喜爱6、借物事讽喻社会的。
金钱花罗隐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系列之咏物抒怀诗(知识点+方法+习题)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物诗一、咏物抒怀诗内涵:咏物抒怀诗是指诗人借助自然风物,包括天象、植物、动物及人工物品为吟咏对象,通过对该物体的外形、特点、品性等进行细致的描写,将诗人的情感寄寓其中,表达诗人自己的志向、理想和精神品质。
二、咏物抒怀诗分类:1、描摹情态类这类诗歌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咏柳》;苏轼《海棠》2、托物言志类这类诗歌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如: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的《竹石》3、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
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如初唐诗人虞世南的《咏蝉》4、以物喻人类这类诗歌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如北宋宰相李纲的《病牛》5、托物言理类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
如苏轼的《琴诗》三、标志1.抓题眼:题目一般都是以某种动植物或者某件东西命名,有的时候再前面加一个“咏'“题”“赠”“赞”字。
2.找意象A.植物“四君子”(梅、兰、竹、菊)、莲(荷)、松等。
梅:傲骨挺立,高洁,淡泊兰:孤芳自赏,幽真竹:清雅淡泊,谦虚,坚毅,喻指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不俗不艳,隐逸莲(荷):高洁,不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松:不畏严寒,坚忍不拔B.动物常见的有蜂、蝉、蚕、燕、雁等。
蜂:勤劳、无私蝉:悲哀,感慨人生短暂易逝;高洁,表达诗人对高风亮节的追求蚕:辛苦,勤劳雁:思乡怀人,抒发羁旅之悲C.自然景物夕阳:感慨年华易逝,时光不再月:望月思人、怀乡,表达思念之情柳:与“留”音近,代指离情,表达依依惜别之情3.看内容: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之咏物诗讲义与练习40首(学生版)及部分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之咏物诗讲义与练习(学生版)咏物诗知识点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的实质是咏人、咏怀、咏世象。
在内容上,它的描写对象往往是动物、植物、矿物、器物、山川地理事物。
一句话,是“物”而非“人”。
在艺术上,它常常采用“兴”的手法,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连类而及,托物咏志。
在修辞上,或将人拟物,或将物拟人。
在咏物诗中,不同的事物往往寄托着不同感情。
下面为大家例举一些常见事物。
一、常见咏物诗的特点:1、形式特点:a、标题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b、形似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拟人、象征等手法;c、神似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2、内容特点:(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郭震之《莲花》,其以细腻的描写,精巧的比拟将莲花之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莲花(唐·郭震)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
如韩愈之《芍药》,其诗比拟生动,借物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之基本特征:芍药唐·韩愈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
如王维之《辛夷坞》,其借深谷中自开自落的辛夷坞来寄寓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且表明作者孤芳自赏之性格:辛夷坞唐·王维木未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
如元稹之《菊花》,其诗理趣浑然,精巧可爱,说明物候对繁花之影响,菊开花于秋,而秋后无花可赏,故作者“此花开尽更无花”是真正爱菊之原因: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专题07“咏物抒怀”主题-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分主题考前冲刺练习(原卷版+解析)

B.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
C.袁诗前两句是说苔花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也努力展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艰难的精神。
D.“青春”指美好的时光,“青春恰自来”是说苔花抓住时机开始萌发生长,拥有了美好的时光。
【小题2】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3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穿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处不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萤火虫的栖息环境,用两个叠音词描写了它的美好形象。
B.颔联用一个比喻,一个转折句,描写出萤火虫群飞、萤光闪烁的特征。
C.颈联写萤火虫在微雨中穿梭,好像要把树点燃,写出了萤火虫的活力。
D.这首咏物诗,充分运用形象思维,在描摹萤火虫中寄托了诗人的感情。
【小题2】诗的尾联用了囊萤夜读的典故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南轩竹
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
(注)琅玕:翠竹的美称。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咏物诗鉴赏咏物抒怀诗

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 不得志;心情常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 这首诗;他托物自 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 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 因为 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文;鸣不平;甚至写 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啊 诗人那 种牢骚哀怨 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 现
2主要的写作技巧
托物言志
二 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
住其某些特征形态 色泽 所处环境等 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
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 神似
概括为:描其形;求形似;
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三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 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 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 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 主次之分
画菊 南宋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独立疏篱;自甘寂 寞;不求虚荣;不屑与百 花为伍 它坚持节操;傲
霜怒放
菊花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相对应的百花则是影射那些屈节仕元的
故宋臣属 花开不并百花丛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脱俗;宁
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是一种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
如黄巢落第后所作的 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把它作为广 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 那么;与之相对应的百花自 然是比喻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
(完整版)诗歌鉴赏·咏物抒怀诗

诗歌鉴赏·咏物抒怀诗一、学习目标1、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
2、把握咏物诗的特征。
3、学习此类诗歌鉴赏的题型及方法.二、咏物抒怀诗题解及常见意象郑板桥有一首画竹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所谓咏物抒怀诗,就是诗人把在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并把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的诗歌。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从古人咏叹的对象来看,落花、流水、夕阳,大雁、杜鹃、燕子、寒蝉,月亮、松、竹、梅、兰、菊、莲、柳等都是诗歌中常见的所咏之物。
咏物诗常用的手法是托物言志。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折柳送别、闻雁思归、听梧桐而心悲凉,客观物象常常寄托着诗人特有的情感;借梅赞其标格高雅节操凝重,借菊赞其欺霜傲雪品格高尚,借莲赞其出淤泥而不染处浊世而气节高洁,借竹赞其根固有节坚贞高雅,借松赞其经冬不凋刚强坚贞,借黍离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借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借草木的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等,诗人借咏物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三、咏物抒怀诗的类型:(一)描摹情态类这类诗歌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咏柳》(二)托物言志类这类诗歌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骨碎身”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三)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诗

练习2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开放的时候,百花 已经凋谢。 只有她独自开在稀疏的 篱笆旁边,让人心生喜 悦,觉得与众不同。 更不同的是她在凋谢的 时候紧紧地抱着枝头, 任北风呼啸也不凋落。
《画菊》是宋元诗人郑思肖的一首题画诗。 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 ,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 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 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 言。
马诗
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 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
李贺 于时、怀才不遇的感慨与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愤懑之情。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
李贺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我的马儿戴上金子做的马笼头,
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 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作
苏轼 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
若言弦上有琴声,
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 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
放在匣中何不鸣。 来,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
若言声在指头上, 品)。
何不于君指上听。
练习3
病柏由盛而衰的变化,象
征唐王朝由强盛到衰落的沧 病柏 桑巨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
杜命甫运时局的忧虑。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蹙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
高考语文 古典诗词鉴赏咏物抒怀诗课件 新人教版1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 分析。 主要运用了衬托(烘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 答: 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 答: 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 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1)“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 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李诗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 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 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 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 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自 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 的悲凉心境。曾诗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 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 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 难逃灭亡的命运。
(200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例题演绎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⑴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 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⑵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 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答: 。 (2)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差异? 答: 。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曲阅读4、咏物抒怀类

• (四)
鹧鸪天①
• 宋 苏轼
•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 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 村舍外
,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②红 蕖:红荷花的别名。
一二 三四 五
• 1香.”词两上句阕的中语“言翻·很空·有白鸟特色时,时请见·赏,·析照加水点红蕖的两细个细 答案词:。运(用3分叠词) ,不仅具有韵律美,(1分)且分别形容飞鸟和荷
古诗文梳理 古诗词曲阅读 四、咏物抒怀类
• (一) [2024龙岩二检6分] •白 梅
• 元 王冕 •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一二 三四 五
• 1.这首诗的题目是《白梅》,诗中又写到“桃 李”,这样写有何用意?(3分)
答案:将混杂芳尘的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相对比,(1分)从而 衬托出白梅的素雅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2分)
一二 三四 五
• 2.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你从诗歌第三、 四句中体会到的意境。(3分)
答案:忽然在一夜之间,世间的白梅都齐齐绽放,清香四溢, 弥漫整个大地,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春色。(言之成理即可)
一二 三四 五
• (二) [2024莆田二检7分] • 中秋月
• 宋 晏殊 • 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①独向隅。 • 未必素娥②无怅恨,玉蟾清冷桂华孤。 • 注释:①羁人:羁旅他乡的人。②素娥:嫦娥 。
。 • C.诗中用“抽不尽”写出了诗人相思之情的绵绵不绝。 • D.“却教风雨怨秋声”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秋风秋雨和秋天 点的拨怨:恨“之却情教。风雨怨秋声”是间接抒情。
一二 三四 五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精品】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附参考答案)★、知识梳理★、知识积累:★、高考方向略.。
见学案★规律探寻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1、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2)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后者指______ .。
(3)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____1、诗人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
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
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隐居庐山十年.。
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他的诗歌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2、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3、主旨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穷困潦倒.。
而世俗之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的遭遇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古代诗歌阅读群文通练 高频主题4 咏物抒怀

高频主题4 咏物抒怀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孤雁①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①此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
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孤雁“不饮啄”“声念群”写出孤雁情感热烈而执着,非常想念它的同伴。
B.颔联境界忽然开阔。
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
C.尾联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诗人对孤雁无比怜悯,对野鸦却是羡慕,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念群之情,它们无忧无虑,热闹非常,自得其乐。
D.“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
2.这首诗中“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河北邯郸一模)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3~4题。
鹭鸶杜牧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鹭鸶罗隐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和罗诗题材相同,两首诗都是以大自然中的鹭鸶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杜诗先写鹭鸶的外形特点和其捕鱼的情景,然后描绘了它们惊飞远去的画面。
C.罗诗写鹭鸶洁白的羽毛随风摆动,鹭鸶自视清高,不需要人们来夸耀其洁白。
D.这两首诗都借鹭鸶来抒发情感,但抒发的情感不同,其中罗诗具有讽刺意味。
4.这两首诗都写了鹭鸶,但运用的手法和描写的鹭鸶形象都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三、(广西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萤张舜民江皋萤火故辉辉,仍解穿帘夜点衣。
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嫌生处太卑微。
月明敢向星中乱,天黑偏能雨里飞。
今日分明知我去,何年漂泊照吾归。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我”欣慰于流萤多情,它们读懂“我”的心意,穿帘落在“我”的衣襟上。
咏物言志诗(教师版,含答案)

咏物⾔志诗(教师版,含答案)诗歌赏析专题——咏物诗咏物⾔志诗(⼜称托物⾔志,表明志向)【学习⽬标】1、了解咏物诗的概念、特点和表现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法,学会鉴赏咏物诗。
【学习的重点、难点】1、对诗歌的意象特点及情感作正确分析并把握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志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法,提⾼感悟诗歌情感的能⼒。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案(第⼀学时)⼀、概念咏物诗,通常以某⼀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特征着意描摹,通过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有的讽喻现实,有的书写个⼈⾝世、品格和志向。
⼆、特点1、有的直接以物象为题,有的以“咏(题、赠、赞)+物象”为题。
2、咏物诗,要真实描摹物的声⾳、形态、⾊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
3、由物到⼈,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志,从局部分析常⽤⽐喻、拟⼈、对⽐、象征等⼿法。
(象征:寓深刻的思想于平凡的事物中)5、从描写的⽅法看,除了正⾯描写之外,还常⽤侧⾯烘托的⼿法。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①从描写对象上,咏物类诗只有⼀个主体描写对象,笔墨也集中在这个主体描写对象的特点上;⽽其他类别的诗,则通常由多个意象构成⼀幅整体的画⾯,意象与意象之间⼀般没有主次之分。
②从作⽤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理想;⽽其他类别诗中的景物描写则是通过意象组合成⼀幅幅画⾯,去营造或渲染某种⽓氛,从侧⾯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内容(⼀)、从主题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类:1、借物抒情(以诗歌所咏之物⾃喻,反映⾃⼰不幸的遭遇,表达⾃⼰的感慨、愤懑或理想愿望)2、托物⾔志(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态度、⽣活理想,或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3、直写物事(⽆寄托,单纯赞美事物)(⼆)、常见的思想内容:1、表达诗⼈清⾼孤傲的⼈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屈服的坚定意志。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古诗分类鉴赏 咏物抒怀诗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咏物抒怀诗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答: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
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里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①?[注:①阿谁,即“谁”。
]3.诗中柳树有什么特点?简述三四句抒发了什么情感?①特点:繁茂、悦目、柔美、孤寂。
②后两句通过柳树生长之地荒芜冷落,暗示人才生不逢时,只好终日寂寞。
阮ruǎn郎归曾觌dí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nán清昼长。
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cù水忙。
萍散漫,絮飘飏yáng,轻盈体态狂。
为怜流去落红香,衔xián将归画梁。
4.全词处处说燕,却始终不着一个燕字,正如邹祗zhī谟mó在《远志斋词衷》所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
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如用意。
”联系全词分析咏物的这一特点。
答:起首二句,不说燕子而仅以“呢喃”二字,从声音上画其特点;三、四句用“蹴水忙”三字,写燕子之神,活画了一幅飞燕闹春图;五、六句写柳絮在风中飞来飞去,正好烘托出燕子在空中飞翔的优美姿态;结尾句中的“街”正是燕子的动作。
全文在似与不似之间,取其神,不取其貌,用烘托、陪衬的手法,写燕子所处的环境、声音、体态等。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5.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
一、概念理解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客观世界的某一“物某一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寄寓诗人理想追求、襟怀抱负、情怀节操、或表达自己观点、感慨愤懑的诗歌。
此一“物”多为作者理想、志趣或人格追求、节操的化身,
常见的艺术手法:咏物抒怀、托物言志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多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见主题及类别:
1、表现时代特点和揭露社会丑恶的。
官仓鼠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物的特点: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
寄托的情感: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2、抒发政治失意人生苦闷的。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物的特点: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寄托的情感: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3、表达人生理想或愿望的。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物的特点: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寄托的情感:希望他年应时而发,在京城独占鳌头
4、写仕途遭遇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
物的特点:高唱、难飞
寄托的情感:高洁的品性、政治上不得意
5、表达个人喜好和生活志趣的。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物的特点:花中最后凋谢
寄托的情感:对菊花的喜爱
6、借物事讽喻社会的。
金钱花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
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
应被豪门尽劚①将。
注:劚,zhú,掘、砍
物的特点:形如铜钱,娇美可爱
寄托的情感:戳穿了剥削者残酷无情、贪得无厌的本性
二、如何鉴赏咏物诗
(一)鉴赏步骤
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
第2步:指出作者寄寓的情志
第3步:分析表现手法
(二)鉴赏咏物诗要注意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
(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讽刺时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4、关注表现手法。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反衬等手法。
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
三、咏物诗常见提问方式
1.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有什么具体特点(特征)?作者借它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中所写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3、诗中形象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
鉴赏点拨:
1、一般答题思路:
所咏之物——形象特点(主要形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重点把握:⑴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⑵寄托什么志,寓含什么理。
3、答题模式:
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情感(志趣、道理或哲理)
小结:鉴赏咏物诗步骤与方法
三步到位: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
第2步:指出作者寄寓的情志
第3步:分析表现手法示例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
4、关注表现手法。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反衬、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
5、注意答题规范:明物象—指特点—析感情
四、示例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五.课堂练习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孤雁
(唐)崔涂①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缴②,孤飞自可疑。
[注]①诗人本江南人,一生常在巴蜀湘鄂秦陇一代作客。
②缴:短箭。
缴:系箭的丝绳。
(1)简析颔联所要表现的情境。
答:
(2)全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尾联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答:
答案:
竹子的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寓意】
示例一:
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
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
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答:(1)颔联既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刻画出孤雁的神情状态。
暮雨苍茫,一只孤雁在空中嘹嘹呖呖,呼寻伙伴。
那声音是够凄厉的了。
它经不住风雨的侵凌,再要前进,已感无力,面前恰有一个芦叶萧萧的池塘,想下来栖息,却又影单心怯,几度盘旋。
那种欲下未下的举动,迟疑畏惧的心理,也是作者自己孤凄的情感的象征。
答:(2)托物言志。
尾联是说孤雁未必会遭暗箭,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
此处点明雁惊魂未定,表达了诗人对孤雁怕逢矰缴的同情。
同时作者以孤雁自喻,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