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
2019年妇产科质量分析总结
2019年妇产科质量分析总结2019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我科在院领导、护理部的领导下,在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围绕医院中心工作,继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二甲医院复审”和“三甲医院创建”推进工作,实行三级质控管理体系,以护士长—专业组长—组员为质控小组,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按年资及个人工作能力进行分工,共同参与科内质控工作。
质控工作开展:质控小组在护士长的指导下参照护理部拟定的质量检查标准,本着严格、认真、公平的原则对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质控,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当事人及时整改,做好记录,并督促追踪检查整改效果。
每月质控会议时向全科护士进行反馈,对重点问题、突出问题进行全科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或者组织学习。
现将2019年质量分析记录总结如下:一、2019年各项护理质量科室检查结果与年初制定的目标相对比,其中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只有2例未达标,其余护理质控项目均达标。
见如下表:二、2019 全年有2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只有2例,未达标。
三、2019年1-11月,护理组质控检查中出现护理缺陷共计265频次,最多的是护理文书书写缺陷73次,缺陷率27.55%;其次是特级、一级护理缺陷38次,缺陷率14.33%;病区基础管理和人本位整体护理缺陷均为37次,缺陷率13.96%;专项检查缺陷17次,缺陷率6.41%;围手术期病人管理和专科培训缺陷均为15次,缺陷率5.67%其他缺陷33次,缺陷率12.45%。
护理缺陷率如图所示:(一)护理文书方面存在的问题有:1.体温单上有TPR漏测、术前血压缺失、缺大便次数、尿量总结错误。
2.入院评估单诊断不全、主诉错误、TPR错误、参保情况未勾、未写评估时间。
3.护理记录单护理记录单漏签字、尿量总结错误、病重病人无观察记录、特殊用药用药后无观察记录、医嘱单上皮试未划。
4.药物过敏标识不全。
5.医嘱单皮试未划、出院时间与医生不一致。
(二)特级、一级护理合格率和护理文书书写抽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危重一级患者手术当天缺术前血压,缺生命体征。
产科专业医疗质量监管标准(2019年)
产科专业医疗质量监管标准(2019年)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产科专业医疗质量监管的标准,以确保在2019年期间提供的产科医疗服务符合最高的质量标准。
这些标准适用于所有从事产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
2. 专业资质要求2.1 产科医疗机构应当具备相关的执业许可和资质,并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
2.2 产科医师和护士应具备相关的专业资质和培训,并持续更新知识和技能。
3. 医疗设备和设施3.1 产科医疗机构应当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产科医疗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3.2 产科医疗机构的产房和手术室应当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并保持良好的清洁和消毒状态。
4. 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4.1 产科医疗机构应制定完善的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质量。
4.2 产科医疗机构应保障孕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和隐私,并提供恰当的心理支持。
5. 医疗记录和信息管理5.1 产科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医疗信息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5.2 产科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医疗记录的审核和评估,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6. 不良事件和投诉处理6.1 产科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和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调查不良事件和投诉,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6.2 产科医疗机构应向相关部门如实报告不良事件和投诉情况,并配合调查和处理工作。
7. 继续教育和培训7.1 产科医疗机构应为从业人员提供持续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以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7.2 产科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专业会议和研讨会,促进经验交流和学术进步。
8. 质量评估和改进8.1 产科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工作,确保医疗服务的持续优化。
8.2 产科医疗机构应积极参与相关的质量评估和认证活动,提升医疗质量和信誉。
9. 法律合规9.1 产科医疗机构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确保医疗服务的合法合规。
9.2 产科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法律合规体系,并定期进行法律风险评估。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是指为保障妇产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
它涵盖了从医疗机构到医务人员的各个层面,包括机构管理、医务人员培训、临床流程和操作规范、质量评估和监控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中的内容:
1. 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明确医疗机构内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分工,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2. 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定妇产科医务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计划,确保医务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3. 临床流程和操作规范:制定妇产科疾病诊疗流程和手术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过程的合理性和标准化。
4. 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包括医务人员的报告义务和医疗机构的处理程序,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事故和意外事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 质量评估和监控:制定妇产科医疗质量评估指标和监控方法,定期评估和监测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6. 医疗设施和设备管理:建立医疗设施和设备的采购、验收、操作和维护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施和设备的合规性和正常运行。
7. 病历管理:规范妇产科病历的书写和管理,保护患者隐私权,确保医疗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8. 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建立妇产科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投诉,保护患者权益。
以上是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一些主要内容,因实际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具体制度和规范的制定需根据相关法规和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引言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是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安全的重要工作。
为了提供安全可靠的妇产科医疗服务,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妇产科医疗质量管理体系1.1 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妇产科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提供优质的、安全的医疗服务,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供准确、及时、恰当的诊断和治疗;•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提供人性化、关怀型的服务;•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满足患者需求。
1.2 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为了保证妇产科医疗质量管理的落地与有效运行,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该结构包括:•领导层:负责制定妇产科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政策、目标和工作流程,监督妇产科医疗质量管理的实施;•专家团队:由有丰富经验的妇产科专家组成,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医务人员:按照规定流程和标准提供医疗服务。
二、妇产科医疗质量管理流程与标准2.1 妇产科电子病历管理妇产科电子病历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电子病历,医务人员可以实现病历信息的共享和追溯,提高医疗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电子病历也方便医务人员进行临床决策,减少因病历信息不完整而带来的风险。
2.2 手术安全管理手术是妇产科医疗中常见且重要的程序,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需要严格执行手术安全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手术前评估、手术准备、手术过程控制、手术后处理等环节,确保手术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
2.3 妇产科医疗质量评估与监测妇产科医疗质量评估与监测是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收集、分析和应用医疗质量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短板,提出改进措施,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改进。
2.4 不良事件管理不良事件管理是确保医疗安全的核心措施之一。
不良事件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等,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处理。
2019年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2019年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2019年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为提高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制定以下工作计划:一、加强研究,提高质量与安全意识全科医护人员应深刻领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熟悉与医疗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经常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树立“质量与安全第一”的观点。
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逐步强化科室的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有效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科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差错及事故。
组织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加强自我保护,保障病人安全。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医疗、护理、药事、输血、院感的质控工作。
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做到有效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充分发挥科室质量体系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保障安全措施与科室发展相适应和配套。
定期召开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会议,将质量与安全纳入会议主要议程。
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临床工作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供温馨、细致、耐心的服务。
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案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等。
通过落实制度,始终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放在科室管理的核心。
五、加强“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训练,重点是“三基三严”训练,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加强临床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六、重视医疗文件的内在质量与安全医疗文件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是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有很强的书证作用。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1月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记录:在2019年1月,全体医护人员参加了以院感管理为主题的活动,由XXX主持,XXX担任记录者。
活动内容包括检查医护人员洗手法和门诊及住院部治疗室院感管理情况。
同时,做好今年医院感染发生例数、医院感染漏报例数的统计工作,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工作,以及控感工作减低本年度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例数。
存在的问题包括手卫生不到位、执行无菌操作不力、自身防护不认真等。
改进措施包括通过现场演示再次认真研究洗手法,严格手消毒,所有操作包括解除病人的无创操作等均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和病人接触时防止被其各种体液污染和锐器伤,一旦发生及时上报处理,治疗室门口放置拖鞋,医生入治疗室需穿拖鞋并戴口罩帽子,患者入治疗室必须穿带鞋套,需对治疗室行早晚消毒各消毒一次,完善医院感染发生例数、医院感染漏报例数、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的统工作。
2月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记录:在2019年2月,全体医护人员参加了以交接班制度为主题的活动,由XXX主持,XXX担任记录者。
活动内容包括抽查上月白班、夜班、周末班交接班是否及时,检查交接班记录是否及时书写,检查交接班记录内容是否准确反映值班情况,是否完善交接班记录书写合格率的统计工作,现场考核。
抽取1-2名医务人员了解其对交接班制度的掌握情况。
存在的问题包括接班人员未能提前到班,不重视交接班,不详细,床头交班不到位,交接班记录书写不及时不简洁或内容空洞等。
改进措施包括再次强调接班人员必须提前15分钟到岗,迟到罚款100元/次,研究交接班制度具体内容,让XXX人员充分认识到交接班的重要性,对危重病人交班更要详细,要床头交班,交班记录要简练,写主要的症状体征诊断和治疗及注意点,完善交接班记录书写合格率的统计工作。
上次问题改进的效果追踪表明,通过院感管理专项活动,大家都认识到院感管理的重要性,严格执行洗手法并做到一人一消,所有操作都按规定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做好个人防护,未发生被污染和锐器伤,并在治疗室门口放置拖鞋及鞋套,方便医护患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发生。
2019年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2019 年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一、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 认真履行职责, 提高质量与安全意识。
全科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 深刻领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 熟悉与医疗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 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自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要经常性地进行质量管理教育, 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 牢固树立“质量与安全第一”的观点。
提高风险意识。
, 二、强化风险管理有, 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 要逐步强化科室的风险管理, 通过风险管理防范和处理医, 促进科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效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同时加强自疗纠纷、差错及事故。
要经常组织典型案例进行讨论,我保护。
发挥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监督作用。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对医疗、护理、药事、输血、, 完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体系的建设做到有效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院感的质控工作。
定期组织检查, 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保障安全, 及时发现问题, 提出整改措施, 充分发挥科室质量体系的监督作用将质量, 措施与科室发展相适应和配套。
组织要定期召开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会议与安全纳入会议主要议程。
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 临床工作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做到对病人骂不还口, 打不还手同时要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温馨、细致、耐心的服务。
首诊负责: , 如制、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案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始终把医疗质通过落实制度, 理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等, 量、医疗安全放在科室管理的核心。
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 五、加强“三基三严”训练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重点是“三基三严”训练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训练, ,不断提高加强临床能力的培训, ; 基本技能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医护技术质量。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制度旨在确保妇产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保障妇女和新生儿的身心健康。
为此,制定了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以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二、质量管理体系2.1 质量方针质量方针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做到安全、有效、连续和可及。
2.2 质量目标(1)提高妇产科医疗服务满意度。
(2)降低妇产科医疗事故发生率。
(3)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4)完善妇产科医疗设备和设施。
2.3 职责分工(1)医院领导班子:负责制定质量管理的总体决策,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2)医务部门:负责制定妇产科医疗质量管理的具体方案和操作规程。
(3)临床科室:负责实施质量管理措施,配合医务部门做好记录和报告工作。
(4)医护人员:负责遵守质量管理制度,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5)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评价和监督医疗服务质量。
三、安全管理体系3.1 安全方针安全方针的核心是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可控。
3.2 安全目标(1)降低妇产科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2)提高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4)提升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3.3 职责分工(1)医院领导班子:负责安全管理的总体决策,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2)医务部门:负责制定妇产科医疗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案和操作规程。
(3)临床科室:负责实施安全管理措施,配合医务部门做好记录和报告工作。
(4)医护人员:负责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医疗过程的安全保障工作。
(5)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评价和监督医疗过程的安全性。
四、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4.1 质量与安全培训为医护人员定期举办质量与安全培训活动,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4.2 质量与安全考核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质量与安全考核,评估其工作绩效和责任意识。
4.3 医疗质量与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理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调查和处理。
妇产科质量安全月工作总结
妇产科质量安全月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妇产科作为
医疗领域中的重要一环,其质量和安全工作更是备受关注。
为了进一步提升妇产科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我院积极开展了妇产科质量安全月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培训学习和实践操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妇产科质量安全月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医护人
员和患者宣传医疗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他们对妇产科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相关专家进行培训授课,对医护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专业
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涵盖了妇产科常见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手术操作规范、医疗事故处理等方面,使医护人员能够更加熟练地处理各种突发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医疗设备和药品的管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对医疗设
备进行了定期检测和维护,对药品进行了严格的采购和使用管理,杜绝了因设备故障或药品问题导致的医疗事故发生。
通过妇产科质量安全月活动,我们不仅提升了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也增强了患者对我院妇产科的信任和满意度。
同时,也为今后的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妇产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妇产科质量安全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我院妇产科医疗单位的所有妇产科临床工作。
第三条医疗质量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疗安全是医院的底线要求,各级医院都要高度重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第四条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全院各级部门和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第五条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工作流程、责任划分、监督与评估等。
第二章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第六条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科学规范、全面系统、协同配合、持续改进。
第七条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科学规范要求是: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第八条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全面系统要求是:从医院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来进行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全面性。
第九条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协同配合要求是:各级部门之间、各个岗位之间、各个环节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十条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要求是: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行改进和创新,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十一条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工作流程包括:患者管理、医疗操作管理、护理管理、医疗设备管理、药品管理等。
第十二条在患者管理方面,要做好患者的登记、挂号、预约、叫号、接诊、治疗等工作,确保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第十三条在医疗操作管理方面,要严格按照手术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第十四条在护理管理方面,要加强对患者生活护理和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五条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产科专业医疗质量管理指南(2019年版)
产科专业医疗质量管理指南(2019年版)产科专业医疗质量管理指南(2019年版)前言为了提高我国产科医疗质量,保障母婴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国产科医疗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产科医务人员提供医疗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措施,规范产科医疗行为,提高产科医疗服务水平。
一、组织管理1.1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产科质量管理组织,负责制定、实施和改进产科医疗质量管理措施。
1.2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充足的产科专业人员,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3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产科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患者安全管理2.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产科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产科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估和控制。
2.2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产科患者的病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3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产科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三、医疗技术管理3.1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产科医疗技术的管理,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2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产科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产科医疗服务水平。
3.3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产科医疗技术的评估和监督,确保医疗技术合理应用。
四、服务质量管理4.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产科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提高产科医疗服务水平。
4.2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产科服务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4.3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产科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提高患者满意度。
五、持续改进5.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产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5.2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开展产科医疗质量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3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提高自身医疗质量。
结语本指南旨在为我国产科医务人员提供医疗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以保障母婴安全,提高产科医疗服务水平。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引言:妇产科是一个重要的医疗领域,关乎到妇女的健康和幸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质量评估与监控、风险管理、质量改进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一、质量评估与监控1. 妇产科医疗质量评估的重要性妇产科医疗质量评估是确保医疗服务符合标准的重要手段。
通过评估医疗质量,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
2. 妇产科医疗质量评估的方法(1)指标评估:根据相关指标和标准,对医疗服务进行评估,包括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
(2)病例回顾与讨论:通过回顾和讨论病例,评估医疗质量。
可以发现医疗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估医疗服务的质量。
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医疗服务。
3. 妇产科医疗质量监控的手段(1)设立质控小组:质控小组由医生、护士、管理人员等组成,负责对医疗服务进行监控和评估。
(2)建立质量管理数据库:将医疗数据录入数据库,定期进行分析和统计,发现问题。
(3)举办质控培训班: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质控培训班,提高他们的质控意识和技能。
二、风险管理1. 妇产科医疗风险的分类(1)技术风险:包括手术操作风险、医疗器械使用风险等。
(2)感染风险:妇产科医疗中存在感染传播的风险,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3)用药安全风险:妇产科疾病治疗中存在用药安全的风险,如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2. 妇产科医疗风险的预防与控制(1)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制定并实施规范化的操作程序,降低医疗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强化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
(3)加强感染控制:建立感染控制制度,加强对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提高妇产科医疗服务的质量。
三、质量改进1. 妇产科医疗质量改进的方法(1)临床路径管理:制定并实施临床路径,规范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本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维护患者的权益,促进医院的可连续发展。
2.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妇产科医疗服务工作。
第三条定义和解释1.妇产科医疗质量:指妇产科医疗服务过程中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医院要求的标准。
2.妇产科医疗安全:指妇产科医疗服务过程中是否能避开或减少患者的风险和损害。
第二章质量管理第四条质量目标1.本医院妇产科医疗质量的目标是供应安全、有效及时、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2.妇产科医疗质量的标准包含但不限于:医疗行为合规、诊疗准确、手术安全、资料完整、随访及时等方面。
第五条质量责任1.医院设立妇产科医疗质量责任人,负责妇产科医疗质量的管理和监督。
2.部门负责人应落实妇产科医疗质量管理职责,保障妇产科医疗质量的提升和连续改进。
第六条质量掌控1.医院应建立妇产科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监控医疗服务的全过程。
2.临床科室应依照医院订立的质量掌控点和质量掌控标准开展工作。
3.医院应定期组织质量管理评审,总结经验,优化工作流程。
第七条不良事件管理1.医院应建立不良事件管理制度,记录、分析和处理妇产科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2.不良事件应及时上报,并依照医院的处理流程进行调查、矫正和防备。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八条安全风险评估1.医院应定期进行妇产科医疗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可能影响妇产科医疗安全的因素。
2.风险评估结果应用于医疗质量管理和安全掌控的决策和改进。
第九条人员管理1.医院应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医务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和奖惩。
2.医务人员应持证上岗,定期参加连续教育,确保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提升。
第十条设备设施管理1.医院应有完满的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包含设备设施的购置、验收、维护和管理。
2.设备设施应依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使用,确保安全和有效。
第十一条患者知情权保护1.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知情权的保护和敬重,及时供应相关医疗信息,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范文一、引言妇产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妇女的身体健康和家庭的幸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二、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现状1. 妇产科医疗质量方面(1)医护人员素质较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
但部分医生存在年轻化、知识更新不及时的问题。
(2)医疗设备先进,能够满足常规检查和治疗需求。
但部分设备维护不到位,影响了诊疗效果。
(3)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所提升。
但仍有部分患者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2. 妇产科安全管理方面(1)制度建设完善,有较为严格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但部分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安全隐患。
(2)医护人员安全意识较强,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考核。
但部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安全操作不够理解和支持。
(3)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健全,能够及时化解医患矛盾。
但仍有部分医疗纠纷未能得到妥善解决。
三、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妇产科医疗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医护人员素质问题:部分医生年轻化,知识更新不及时,影响了诊疗效果。
原因:医院对年轻医生的培养和选拔不够重视,医生自身学习意识不强。
(2)设备管理问题:部分设备维护不到位,影响了诊疗效果。
原因: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不够重视,设备使用人员缺乏维护意识。
(3)患者满意度问题:部分患者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原因:医院在制定收费标准时未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承受能力,部分药品价格偏高。
2. 妇产科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制度执行不到位:部分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安全隐患。
原因:医护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的认识不够深刻,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大。
(2)患者安全意识不足:部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安全操作不够理解和支持。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对于妇产科这一特殊科室而言,更是关系到母婴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妇产科医疗质量,保障母婴安全,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妇产科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妇产科主任担任副主任委员,成员包括妇产科医护人员、医疗行政人员等。
2.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指导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3. 妇产科内部设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由妇产科主任担任组长,负责具体实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
三、医疗质量管理1. 制定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包括提高诊疗水平、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等。
2. 建立健全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病历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医疗器械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等。
3. 加强对妇产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医疗质量与安全意识。
定期组织医疗质量与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 严格执行妇产科医疗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等。
5. 加强对妇产科病历的管理,确保病历真实、完整、准确。
定期对病历进行检查、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 加强妇产科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管理,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合法、合规使用。
定期对药品和医疗器械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
7.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定期对妇产科病房进行消毒、灭菌,监测消毒效果。
8. 加强对妇产科患者的安全管理,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加强对妇产科患者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
四、医疗安全管理1. 建立健全妇产科医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意外事件、医疗差错等。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加强对妇产科医疗安全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发现医疗安全事件及时上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编号:SM-ZD-59617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 nt to achieve a uni 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 nt people, so as to coord in ate acti on, reduce bli ndn 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为了提高妇产科医疗质量管理水平,落实院科两级质量管理制度,维护患者利益,保障医疗安全,促进质量持续改进,特制订本制度,实行计分制管理。
一、职责分工1、主任负责科室全面工作。
对科室行政、医疗、教学、护理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及协调,领导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负责科室业务规划与发展。
2、护士长全面负责护理技术、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的管理,协助科室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发应用及科室行政管理。
3、质控小组每周不定期检查全科各种医疗文件、技术操作及其他各项诊疗活动中执行技术规范的情况,并有权作出违规记录及处罚。
、医疗管理用药,尽量减少病人医疗负担。
实行贵重药品、自费药品告知制度。
三、医德医风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接待患者及家属要和蔼、亲切,不准推诿病人。
如遇错收病人,应主动与其他科室协调好后方可转诊。
2、不准收受病人的红包、礼物;索要红包、礼物引起投诉的,按医院的有关规定处罚。
拒收红包者,按拒收额度和医院规定给予经济奖励。
3、加强“反商业贿赂法”的学习,巩固对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治理的成果。
产科门诊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回复
产科门诊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回复产科门诊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是重要的医疗管理领域之一,它关乎到孕产妇及其宝宝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本文将从产科门诊医疗质量及现状、影响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因素、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策略和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逐步回答该主题。
一、产科门诊医疗质量及现状产科门诊医疗质量是指在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的基础上,提供给患者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预期效果的程度。
而医疗质量主要包括技术水平、护理质量、医疗器械的使用及消毒与感染控制等方面。
当前产科门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医患沟通不畅、护理质量不准确等。
二、影响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因素1. 人员因素: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等对医疗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至关重要。
2. 设备与器械因素:医疗仪器设备的质量及正确使用是保障产科门诊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
同时,对医疗器械的消毒与感染控制也是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前提。
3. 医疗流程与规范因素:规范化的流程可以降低医疗错误率,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4. 患者因素:患者的意识和配合度对于医疗质量和安全同样重要。
三、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策略1. 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估指标,通过不断评估和改进,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2. 加强医疗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
3. 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强调医疗过程中的各环节的安全控制。
4. 完善医患沟通机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临床决策,提高医患之间的信任。
四、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1. 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培养,包括有效的言语表达和倾听能力,确保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
2. 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和护理操作规范,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标准化。
3. 做好医疗器械的消毒与消毒控制工作,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
4. 建立科学的医疗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医疗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解决。
综上所述,产科门诊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医疗管理领域,其质量与安全的保障关系到孕产妇及其宝宝的生命安全。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妇产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负责妇女生殖器官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妇女妊娠、分娩和产后护理等工作。
妇产科的医疗工作直接关系到女性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妇产科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十分重要。
二、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妇产科疾病和分娩等过程是女性身体比较敏感和脆弱的时期,因此需要妇产科医院建立严格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患者的权益和生命安全。
2.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通过建立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医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3. 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医疗工作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全,任何一次医疗事故的发生都会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通过建立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可以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三、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1. 建立严格的专业标准。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应以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为基础,建立适用于妇产科医疗工作的专业标准,明确医疗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流程。
2. 完善医疗流程和制度。
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医疗流程和制度的规定,如门诊流程、住院流程、手术流程、病案管理等。
制度应详细规定各个环节的操作要求、责任人和相关事项。
3. 强化医疗质量监督和评估。
医疗质量监督和评估是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定期的医疗质量评估和监督,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4. 加强医疗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医疗人员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关键环节,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疗技能和风险意识,确保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5. 加强医疗设备和药品的管理。
妇产科医疗设备和药品的使用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设备和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和评估1. 设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妇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
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提高质量与安全意识。
全科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熟悉与医疗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自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经常性地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牢固树立“质量与安全第一”的观点。
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
要逐步强化科室的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有效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科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差错及事故。
要经常组织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发挥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监督作用。
完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医疗、护理、药事、输血、院感的质控工作。
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做到有效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充分发挥科室质量体系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保障安全措施与科室发展相适应和配套。
组织要定期召开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会议,将质量与安全纳入会议主要议程。
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临床工作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对病人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为病人提供温馨、细致、耐心的服务。
同时要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案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等,通过落实制度,始终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放在科室管理的核心。
五、加强“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训练,重点是“三基三严”训练,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加强临床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六、重视医疗文件的内在质量与安全。
医疗文件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是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有很强的书证作用;在医疗纠纷中,是进行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判明是非、分清责任的依据。
同时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疗文件的书写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医疗文书的内在质量管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七、正确对待家属同意治疗意见的签字。
《知情同意书》的签订实际上是双向性的,一方面是使患者理解临床医学的风险,另一方面医生要针对这些风险,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和一旦发生意外的应急补救措施。
家属签订同意书是理解可能发生的危险,但决不是容忍医护人员因失误所发生的意外,医护人员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对待家属对治疗操作同意的签字,在治疗中要精益求精,尽可能避免发生意外。
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式、方法、药物、护理措施的同时,要对家属讲清利弊,充分征求意见,尊重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权,保密患者隐私权。
八、严格科室技术准入,加强医疗质量考核。
科室应加强对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审核及风险评估,严把医疗技术准入关。
同时,要加强对科室进行每月或季度的质量考核,发现事故苗头及时进行堵截,以确保患者在医院能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九、进一步加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
医疗质量管理是科室管理的核心,为使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到位,不断持续改进。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1、加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控制。
(1)管理制度:在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经常性检查。
重点是质量上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以及诊疗操作常规、医院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
根据检查情况提出奖惩意见。
督促、落实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本科提出的医疗质量存在问题的整改意见。
每季度至少一次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分析探讨科内医疗质量状况、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做好会议记录。
(2)实施措施:组织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岗位职责、诊疗护理操作常规等,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知熟记,严格执行;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对容易发生医疗问题或纠纷的诊疗操作、技术项目等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处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形成书面文字,经常性地组织学习;对医疗、护理工作进行随时监控,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加以改进。
2、环节质量实时检查控制管理办法。
环节质量实时检查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控制的重点,是预防医疗缺陷、减少医疗纠纷、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医疗质量实时控制方法如下;(一)控制方式
(1)、现场控制:通过住院病人的动态诊疗信息发现医疗偏差。
(2)、前馈控制:通过住院病人的有关检查信息,在医师做出主要治疗前(如手术等)发现医疗偏差,及时纠正。
(3)、反馈控制:通过各项诊疗活动结果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二)检查手段
(1)、病历检查:每月组织质控小组,对全科运行病历书写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上报质管部。
(2)、逻辑功能检查。
通过逻辑功能检查评价病案质量等。
如疑难病例、死亡病例应有讨论记录等。
3、实施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和标准,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环节医疗质量和终末医疗质量管理;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切实落实和督查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医疗制度,在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中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并进行动态监控。
(2)、通过检查、反馈、评价、整改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切实加强医疗技术规范管理。
①完善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制度,并完善医疗技术意外处置预案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定期检查、督导及落实,坚决杜绝未经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实践证明的医疗技术在我院应用。
②严格审核与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或项目相适应的技术力量、设备与设施,实施确保病人安全的方案,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
③新开展的医疗技术,必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特别注意病人安全的保护。
十、明确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主要工作指标,努力完成
1、病床使用率≥92%
2、平均住院日≤7天
3、进院三日确诊率≥90%
4、进出院诊断符合率≥95%
5、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
6、三基考核合格率分)
7、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
8、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
9、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分分以上)
10、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
11、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100%
12、急救仪器、药物完好率=100%
13、抗菌素使用范围<40%,DDD<40%,抗菌素限制使用率<50%
十一、完善科室医疗质量考评工作,实施规范化的质量管理,按照医院制定的考评标准,每个月由质控员进行检查,做好总结反馈工作。
每个月检查重点安排以下:
1月份:医患沟通制度落实情况检查。
2月份:查对制度,及医嘱执行情况检查。
3月份:对住院>30天的患者,做大查房重点,核对有没有评价记录。
对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各瓶颈环节及措施进行核对,落实各项改进措施。
4月份:三级查房制度落实情况检查。
5月份: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合理性,申报及实施流程,
6月份:疑难病历、死亡病历讨论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
7月份:病程记录方面:包括病程记录记载要求对检查、化验的分析并合理用药、处置等。
加强首次病程录的内涵:重点检查鉴别诊断、诊疗计划的内容。
8月份:“危急值”报告登记,护理职员及时报告医师,医师及时处理并记录。
9月份:交接班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
10月份:合理用药,包括抗生素专项治理和用药的情况分析及病情处置等。
11月份:危重病人的上级查房记录,值班医师查房记录,病危通知书,抢救记录,危重病例讨论等。
12月份:会诊及转诊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记录及时性、完全性。
)2019年0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