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公开课《荷塘月色》的评课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上公开课《荷塘月色》的评课记录
评课纪录
第二节上完公开课,接着就在第三节,在电教馆二楼小会议室进行了评课。评课记录摘要如下:
黄汉林老师(教研组长):
主要讲四点。
一、采用多媒体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手段。例如采用多媒体播放flash视频朗读,真能让人感受到如诗如画的画面。接着再讲通感,就有种真切的感受。这对前面所举的课文中的两个例子的理解,起到了强化作用。在我们学校,有些人还没用,或者干脆没尝试过。
二、上《荷塘月色》,我不知上了多少次,还没有专门用一堂课对语言作细致的赏析过。
三、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是一种常规,陈老师用了。有的老师用,有的没用,有的老师自己不用而学生用了。
四、学生敢讲,放得开,能积极讲出自己的感受。能把高一学生训练到这样的程度,不容易。
郭延明老师老师(资深语文教师):
着重谈课时设置问题。
如果用一课时,或者是第一课时的话,那么“双圆”结构就不可不讲。语文界讲“双圆”结构,首讲两篇,其一就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既然这不是第一课时,就不讲了。
其他问题也暂不讲了。
魏彩霞(资深语文教师):
主要讲四个问题。
一、陈主任的教学角色亲切,教学节奏舒缓,学生有相对充足的思考可能。
二、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比如对学生使用了“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不同理解,在彼此的不断争鸣中逐步完善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对课文的理解;用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解读课文,对课文语言作专题赏析;用板书简明地串出教学主题。
三、当然,对学生的不同理解,可以尊重,也有必要做出明确的判断。比方“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你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是对比;但是不是排比,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四、“剥开来看,拆开来看”与“四个角度”关联不够紧密。
钟华老师(语文新锐):
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最后总结中提到的“淡淡的情感”“淡淡的忧愁”,这个东西与前面的教授内容感觉联系不是很紧。既然前面讲比喻的时候提到“峭楞楞,如鬼一般”,提到某版本没有这一句,目的是使此段的情感与有“喜悦”保持一致,那就应该分析此一句更是与“忧愁”保持一致。
二、通感的问题。“她的歌唱得很甜”是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通感句呢?如果加上适当的修饰、限制语,把话说完全些,才能算。
三、朗读指导方面,对不同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朗读,既然准备了朗读录音,可以再放上一段,以正确示范。
陈定坤(教学副校长):
主要讲五点。
一、此篇我是在84、85年的时候教过一次,当时与《绿》一同出现。课文语言美自没得说;但从某种程度上讲,情感更美,更应结合课文材料进行品读。据说当年的荷塘景致并不美,但作者却把它写得如此之美,我们今天应该好好回味作者当时到底是怎么一种思想情感。
二、精读切入,从“四个角度”引导学生比较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很好的。但课堂上处理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有先入为主的倾向,生成上要注意呈现层次的先后顺序。
三、课堂表述语言要精准,例如从“四个角度”解读,又连到“剥开来看,拆开来看”上面来,这就有些不好理解。
四、图片选用要尽可能原始,你用多媒体教学,网上应该能够找到当年荷塘月色的原始些的图片资料,这比一味选美还要好些,味道还要纯真些。
五、上次我在北京听过一节课。一位名师(老师的名字当时没听清,我坐得离徐校长较远,他讲话较轻)上诗歌,就抓住读,反复读,一遍两遍三遍……,一次次读,让你听,让你找错,使你集中精力注意听,比较分辨。整堂课就是读,读读说说。
江东玲(语文高级教师):
主要讲四点。
一、首先向永生道歉。迟到很不礼貌,是对人家的不尊重。我找相机去了,想给大家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也为学校后面的评估积累一些原始的教研资料。好心,结果耽误了。我回头把摄像资料拷贝给你,啊,永生。(非常感谢吴特,适时抓拍了不了图片)
二、一篇课文到底怎么教好,千样师傅千样法,从永生的教学设计来看,这样设计也没什么大问题。美文就要美读,特别是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语句语段来精读美读,这个法子对路。
当然教学重难点及总结语的表述还可再斟酌,比方“剥开来看,拆开来看”,还真如前面各位老师及徐校长他们所讲,确实跟后面所提到的“四个角度”在联系的建立上有一点问题。
三、还可以更大胆些,放得开些。要造势逼学生讲,逼学生思考。老师活动还要少,要舍得放手。现在有些老师,最大的问题还是舍不得放手。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四、希望永生回头把这次教研的相关材料完整系统地整理出来,上次评估的时候就要这些东西。
附录:
评课座谈结尾后,我又到校长办公室跟石剑校长有一个简短的交流,其间还有徐芳松副校长及吴忌特级的再叮嘱。
缪忠权(语文高级教师):
一、石校长,刚才我已叫永生回头把这次教研的相关材料整理出来。上次评估的时候就要这些东西。
二、用普通话教学很有必要。(我当时接着对吴特说,是您那次逼我用普通话教学,以前没怎么用。非常感激之类的话,当时没说。)你要走出宿松,就必须用普通话教学;你要让来宿松的外面的人听你的课,就必须用普通话教学。最感动的是你家郭老师。我们当年到师范来教书时,坚持用普通话。后来他调到宿中去,人家不用,他一个人坚持用。尽管嘴里像夹了一个烧萝卜,他还是坚持。这就难得。不碍事,大些胆,还要大胆些。
钟文彪(校长):
还不错。
要听得进不同的声音。人家讲你,至少说明人家思考过;赞扬你的人,还未必思考过。
你用了多媒体教学,现在的二中,语文教学还没人用(我想,是不是说好像还没人用呢)。既然用了,还可以用得更好些,更流畅些,自然些。
要习惯用普通话教学。我在程集申办重点时,就是用普通话回报;这次评估、申办,也是用普通话回报。
我上次在北京听过一堂课,人家读得很好。以前在马鞍山听过一堂课,人家也读得很好。还记得一个女专家,当时差不多六十岁,报告时说:现在的中学生,语言教育还缺乏,比方你喜欢人家,想跟人家谈恋爱,到底怎么跟人家讲好呢?总不能直接说“我要跟你谈恋爱”吧。(吴特当时笑着接着说,总不能像阿Q
跟吴妈说,我要跟你困觉。)这是她当时讲的原话。所以语言教育与训练很有必要。
再附录:
吴特后来还在我的博客上留言:
问好永生,祝贺这节研讨课的成功!
我们欣喜的不是预设的教学的无可挑剔,而是尽可能的探索,尽可能的自我挑剔。探索使我们语文组集体进步,你也进步。
宿松二中是个可爱的地方,我们一起为二中的繁荣继续努力。
本文标题可否改下,将“《荷塘月色》公开课的教学反思”改为“公开课《荷塘月色》的教学反思”,那样好些,我不能确定。
陈广宏
2010.01.05晚
整理于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