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说课稿
苏教九下《曹刿论战》说课稿3篇
《曹刿论战》说课稿作者: 加入日期:08-01-17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新大纲对文言文的学习阅读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背诵一定量的文言文。
2、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了解古代社会,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难 眨 ⒄垢鲂裕 岣蛔约旱木 袷澜纭?/SPAN>二、课文的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段落,简明完整地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
这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赞扬了曹刿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其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点考虑: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从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本课精当剪裁,短小精悍,和第二课《陈涉世家》,第三课《出事表》相比,放在第一课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和吸收积淀古代文化。
2、教材单独组元,意在指导学生单元集中比较,比较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今词义既有发展变化,又有继承、联系的特点。
3、教材注意到第六册的特殊地位,作为开篇,它是对前面五册的总结,又是对前面文言文知识基础的升华与发展。
对今后高中阶段语文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我班作为毕业班中的普通班,语文基础相对比较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因此对曹刿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意义的把握应循序渐进,有浅入深,适当取舍。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文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借助工具书用自学的能力及圈点批注的方法掌握文言词语、句式。
2、把握人物对话,探究人物思想观点。
3、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是目标1、2。
课文2、3段对于表达中心来说是本文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
本文是短篇精品,内容丰富。
曹刿论战说课稿
曹刿论战说课稿
11 说课稿的背景
本说课稿旨在对《曹刿论战》这一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和教学解读,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111 说课稿的目标
让学生了解《曹刿论战》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帮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语法。
引导学生理解曹刿的战略思想和人物形象。
112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讨论、朗读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12 教学内容
对《曹刿论战》的原文进行详细解读。
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如曹刿的智慧、勇敢和担当。
探讨文章所反映的战争策略和政治思想。
121 重点难点
重点: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和掌握,如“肉食者鄙”“小大之狱”等。
难点:对曹刿战略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对古代战争策略的探讨。
13 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通过讲述古代战争的故事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了解文章大意。
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归纳,强化重点知识。
131 课堂互动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疑惑。
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增强对文章的感受。
14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布置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理解和思考能力。
141 作业设计
布置背诵重点段落的任务。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曹刿论战》的读后感。
15 总结与反思
对本次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曹刿论战》说课稿(范例13篇)
《曹刿论战》说课稿(范例13篇)《曹刿论战》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曹刿论战》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古文,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这篇出自于《左传》的文章主要围绕着“鄙”和“远谋”这一文眼,通过人物的对话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
史料剪裁得当,刻画了曹刿这一爱国、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才能的形象。
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提示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出一点语气。
因此,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本文的特点及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我制定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加强诵读,疏通文意,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特殊句式;(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本文文眼,领会全文主旨;(3)情感目标:体会曹刿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重、难点:(1)本文中古今异义词的学习和重点虚词“之”“以”的用法;(2)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3)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二、说教法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本课虽是讲读课文,也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
新课程同时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在授课中,我有步骤的引导学生读人物对话、理清文章叙述线索、围绕全文文眼有详略的论述战争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
并运用多媒体展示板书。
三、说学法针对初三学生已有两年文言文学习功底,可利用课下注解和掌握的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在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主旨;采用讨论式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这也符合新大纲中“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地练习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要求。
最新《曹刿论战》说课稿
《曹刿论战》说课稿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选自《左传》的《曹刿论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说教材】《曹刿论战》是现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古文。
这篇课文可以说是文言知识的再积累、再巩固。
而且,本文线索分明,语言朴素简练,意蕴深广,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课文。
《曹刿论战》记载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语言简练概括,重点突出,剪裁极为得体,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
【说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文言文的体裁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1、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清本文叙事的线索。
3、激发学生对以弱胜强的战术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相关的知识。
据此,确定本文的学习重点为:1、掌握重要词语的解释,从而理解全文。
2、理解本文详略的处理。
3、能结合实际谈谈从文章受到的启示。
【说教法】1、这课主要采用问题导引法、启发式、讲解法。
对于文言文,学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词语需要老师直接点拨;有些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及整体感受通过启发唤起学生的认知;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疑激趣问题导引,使学生在问题中阅读,目标明确,提高效率。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产生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扩大教学容量。
【说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通过以下方式学习本文:1、加强文言文的朗读。
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朗读,听示范朗读,以读带学。
在朗读中找准语感,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特色,在朗读中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在朗读中背诵积累。
2、鼓励学生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可以节约时间,扩大容量,交流知识与方法,这是达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3、注重及时训练。
以训练(包括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训练)为主线,检测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曹刿论战说课稿(精选8篇)
曹刿论战说课稿(精选8篇)曹刿论战说课稿篇1以下按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步骤,说板书设计六部分来说课。
一.说教材本文是选自初三教材文言文单元的一篇文章,本文作为一篇经久不衰的经典古文,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同时也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点篇目。
文章出自《左传》,记载了春秋争霸时期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以曹刿的活动为线索,把战前的准备,战中的指挥,战后的总结做了简练的描述,短小精悍,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读懂课文,在情境中体会重点字,词,句,结合上下文情境分析文章。
过程与方法目标:锻炼自学的能力,查阅资料书,整理笔记,反复诵读感知,在理解文章中心的基础上深入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曹刿的机智,爱国的品质。
三.说教法本篇课文我打算采用语境导读法,因为这是一篇先秦的散文,语言环境和语言背景皆脱离了现代语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还原语境,找准语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
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文章特点设置焦点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放弃传统的字子落实,句句清楚,有言无文的教学方法四.说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朗读,听示范朗读,以读带学。
在朗读中找准顾问语感,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特色,在朗读中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在朗读中背诵积累。
以训练为主线,包括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训练。
查资料,课堂讨论,课后写作的方式进行。
师生在平等自由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言习得。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篇描写战争的文章,情节跌宕起伏,险象环生,要知详情请翻开课本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不堪注解,通读全文,标出不懂的字词句。
然后再对照注解读,再标出疑难字词,并写入自读笔记。
教师巡视,检查自读情况,筛选出有针对性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写上黑板汇总。
3、解决疑问,先请同学翻字典自己查不懂的字词,教师提问伐:有侵略,还有攻打的意思,请同学思考哪个更符合本文语境(落实攻打的语境意义,因为本文的作者是鲁国的左丘明所纂写,侵略带有贬义,故不可能)靡:有倒下,还有倾斜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落实倾斜的语境含义)下视其辄:有向下看,还有下车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落实下车的语境含义)4、字词讨论分析完毕,请同学再通读课文,再次整体感悟。
曹刿论战说课稿
曹刿论战说课稿一、说教材《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是中国古代史上一篇脍炙人口的兵法论述。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地位:作为一篇经典的古代兵法论述,本文在历史学科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展示了古代战争的策略和智慧,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古代兵家的思想精髓。
2.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曹刿与庄公的对话,探讨了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曹刿从战争的性质、民心向背、战争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夫战,勇气也;夫民,气之主也;气盛则势强,气衰则势弱”的著名论断。
3. 教育价值:本文通过对战争的剖析,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本质,认识到民心向背、战争策略等因素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文化传承:本文是古代兵法的代表作,传承了我国古代兵家思想,对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曹刿论战》的内容,掌握曹刿的主要观点。
(2)了解古代兵法的基本知识,如战争策略、民心向背等。
(3)能够运用曹刿的战争观点分析历史战争案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战争的本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曹刿论战》的内容和主要观点。
(2)掌握古代兵法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1)曹刿战争观点的深入理解。
(2)如何运用曹刿的战争观点分析历史战争案例。
四、说教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曹刿论战》的内容,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突出我的教法亮点:1. 启发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曹刿为什么认为民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关键?”、“战争策略在战争中的作用是什么?”等,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在探讨中深入理解文本。
《曹刿论战》说课
《曹刿论战》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曹刿论战》,下面我将从教材和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科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教材和学情《曹刿论战》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曹刿对战前、战中、战后都作了很好的论述,指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九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学了初中阶段几乎全部的文言文,对史传文学这类的题材也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对人物鲜明的文章会比较感兴趣。
所以,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兴趣,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揣摩,从而体会作品深刻的内涵。
虽然九年级的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欣赏文学作品,但是在多角度鉴赏文本,并用简练语言表达出来还存在问题。
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读、品、悟。
结合教材和学情,我将本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2.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第二方面: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和探究法。
讲授法便于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探究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式是朗读法、勾画圈点读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第三方面: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环节1 激趣导入以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引入课题。
赤壁之战、合肥之战、官渡之战、巨鹿之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曹刿论战的说课稿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说课稿
曹刿论战的说课稿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曹刿论战说课稿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曹刿论战说课稿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曹刿论战说课稿《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曹刿论战》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属于散文作品。
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设计理念】 1、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欣赏作品内容,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3、初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字的古今义。
3、掌握阅读文言文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教学方法】1、认读法(解说:目的是培养语感,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品读法(解说:学生能读中有品,品中有悟) 3、探究法(解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习惯) 4、归纳法(解说:学习需要方法,方法源于归纳,归纳益于拓展) 【教学手段】课件、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学生列举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引入课题,参照课文注解① 简介《左传》。
《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文化常识。
] 二、诵读课文 (一)认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和停顿。
1、辨读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效果。
(出示课件) 曹刿( ) 小信未孚( ) 小惠未徧( ) 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之( ) 望其旗靡( )2、朗读课文 (1)教师背诵(2)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句子的语气和停顿。
(出示课件) 又何间焉(反问语气) 民弗从也(否定语气) 忠之属也(肯定语气) 夫战,勇气也(发议论)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3、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曹刿论战》说课稿
第二课时
四、分析品读
概括课文主要事件(约5分钟) 分组讨论并完成《导学案》中的 6-8题。(约20分钟) 品读文章的语言(约15分钟)
品读语言
齐师伐我(“伐”给人以什么感觉?) 战则请从(为何要“请从”?) 公与之乘(这个行为反映了什么情况?) 公“将鼓”“将驰”体现了什么?去掉 “将”字好不好? “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怎样的性 格特点? ……
三、合作与积累
根据《导学案》解决字词问题 (约20分钟) 根据座位组成6-8人的学习小组。 通过查找工具书,结合课本的注释,完 成《导学案》上的1-5小题。 各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 抽查各学习小组的完成情况。(约10分钟)
课堂小结
归纳本课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通假字和成语 将本课学到的文言词汇跟以前学 过的文言词汇加以比较记忆,想 到得越多越好。
2.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 得当的特点。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 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
学生情况及教法设计
• 博学班的同学语文基础相对比较好,上课时课 堂气氛比较活跃,因此我打算以问题导引法、 讲解法、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同 时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知识点;
• 强能班的同学语文基础相对比较差,特别体现 在理解能力不足和学习主动性较低,因此在课 堂上主要采用反复诵读、设疑启发及讨论式相 结合的方法,并通过课堂抽查和巩固练习来强 化知识点。对曹刿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意义的把 握会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学法指导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法: (1)加强文言文的朗读。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 作朗读,听示范朗读,以读带学。在朗读中找准 语感,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特色,在朗读中理解人 物形象,故事情节,在朗读中背诵积累。 (2)鼓励学生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可以节约时间, 扩大容量,交流知识与方法,这是达到学生自主 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3)注重及时训练。以训练(包括听,说,读, 写等多方面的训练)为主线,检测知识的掌握与 运用。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教学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曹刿论战》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本文记述了鲁国大夫曹刿在齐国访问时,与齐国大夫展开的一场辩论。
通过这场辩论,展现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爱国情怀。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精炼,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本文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文言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曹刿的辩论技巧和思维过程。
3.课文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曹刿的辩论为例,分析其技巧和思维过程。
3.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掌握生僻词语和句式。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曹刿的辩论技巧和思维过程。
4.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背景介绍2.辩论过程–曹刿的观点–齐国大夫的观点3.辩论技巧与思维过程4.爱国情怀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生僻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3.学生对曹刿辩论技巧和思维过程的分析能力。
2022曹刿论战说课稿
实力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文言句式在文中的基本用法并能够精确翻译句子(重点)
2、分析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概括观点看法(重难点)
情感目标:感受古代明君贤臣为了国家大事敢于进谏、从谏如流
的精神,激发爱国情感(难点)
教学设计:
课前案:学问梳理
一、重点词语:(识记、理解)
2022曹刿论战说课稿
曹刿论战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经常须要打算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养的有效途径。我们应当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曹刿论战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曹刿论战说课稿1
各位评委: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选自《左传》的《曹刿论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提问引入:
1、你认为曹刿是怎样的一个人?文章是如何表现这个人物的?
2、除了曹刿之外,文章还写了一个鲁庄公,写他有什么作用?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急躁冒进、愚昧无知的昏君,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问题解决途径:问题一实行老师启发式;问题二实行学生辩论式。
老师刚好作出总结归纳:文章表现人物──语言描写、对比;评价人(事、物)──要全面,一分为二。
二、多样诵读,Biblioteka 知课文1、听读课文(事先打算好课文的配乐朗诵)
学生任务:异读、生僻字注好字音;较长句子划好朗读节奏;体会朗读语气情感。
2、试读课文。老师要求学生看清原文,速度稍慢。
3、互读互评。老师提出评读标准,同桌或前后学生协作,或读或评。
4、译读课文。提示学生独立思索,边读边译。老师提示学习方法:查阅法、圈点法(为下环节做打算)。
2、理解本文详略的处理。
第20课《曹刿论战》说课稿
20《曹刿论战》说课稿一、说教材《曹刿论战》是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左传》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战前的一番评论,以及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击退强大齐军的史实。
全文重点突出,剪裁得体,人物对话准确生动,要言不烦,传达了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道理。
学习这篇文章,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又可以让学生感受仁人志士身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二、说学情我班作为毕业班中的普通班,语文基础相对比较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因此对曹刿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意义的把握应循序渐进,有浅入深,适当取舍。
学生对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不太熟悉,所以要补充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理清事件来龙去脉。
学生对《左传》塑造人物的方法、匠心独运的剪裁也不是很了解,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缺乏深刻的感知,这些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文的教学目标确立为:文化自信: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语言运用: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章,积累文言词句;能够疏通文义,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理清行文思路;学习课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思维能力:能够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的形象,体会古人的智慧与担当;审美创造:赏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古代战术思想的精妙之处。
重难点:在对话和行动中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曹刿的“远谋”,感受古人的智慧。
四、说教法学法采用圈点批注法、朗读法、讨论法等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能说出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有哪些吗?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说课稿一等奖3篇
《曹刿论战》说课稿6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篇目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曹刿论战》。
一、教材分析课文《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片段,全文简明完整地记录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
由于曹刿的参与,造就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文章赞扬了曹刿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政治上取信于民的远见和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
从教材的编写意图上看,编者选取《左传》中的精彩片段意在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了解古代社会,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材注意到九年级下册的特殊性:作为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的开篇它是对前几册内容的总结,有是前几册文言文知识基础的升华与发展,对今后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与习惯培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本篇课文本身剪裁精当,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积淀古代优秀文化。
基于以上几点,我把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掌握本课重要文言词语。
2、把握人物对话,探究人物思想观点。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以上三个目标1为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学习本课的基础。
2、3是本课的重点目标。
三个目标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二、学情及教法学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语文回归课堂,是新课程的理念。
而学生在前几年的学习中,已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了一些基础,再加上本文课下注释详尽,情节引人入胜,故在本文的学习上采用自主合作的方法学习本文。
教师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实实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
1、反复朗读课文,读通,读懂,背诵。
2、把握人物语言,揣摩人物性格。
3、合作探究课文思想内容。
4、教师引导点拨,与学生共同讨论。
5、说教学程序6、激趣导入7、列举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引出齐鲁长勺之战。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一、教学设计引言: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则被广泛传颂的典故,它不仅展示了曹操的智慧和军事才能,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战争策略的精髓。
通过学习曹刿论战,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战争策略以及智慧的重要性。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曹刿论战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曹刿论战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 掌握曹刿论战中的重要思想和策略。
- 理解曹刿论战对中国古代战争策略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入曹刿论战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军事策略和智慧的兴趣。
2.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曹刿论战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帮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曹刿论战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策略。
4.展示与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讲解,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个人思考与总结(10分钟)学生个人对曹刿论战的重要思想和策略进行思考。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总结,为之后的展示做准备。
6.小组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展示,讲解他们对曹刿论战的理解和总结。
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7.课堂讨论(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对曹刿论战进行深入讨论,探讨曹刿论战对中国古代战争策略的重要意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8.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曹刿论战的重要性和学习启示。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四、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表现评价-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策略。
- 学生是否能够合作与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2.展示与分享表现评价- 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曹刿论战》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曹刿论战》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曹刿论战》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文章。
这篇文章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争论述。
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揭示了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体现了古代战争的智慧和策略。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理解战争取胜的道理,体会古代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的内容较为深奥,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战争取胜的道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理解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战争取胜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战争取胜的道理的把握。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战争取胜道理的深入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战争场景,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战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战争取胜的道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揭示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古代战争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战争取胜的道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
7.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朗读、背诵课文,深入理解战争取胜的道理。
《曹刿论战》说课稿(5篇)
《曹刿论战》说课稿(5篇)《曹刿论战》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曹刿论战》,这一课是语文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27课。
是一篇记事文言文。
本单元选了三篇记事文言文,单元教学要求:学生利用学习现代记事文掌握的有关知识,形成的有关能力来帮助学习文言记事文。
我所带的班级已经经过一年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表达习惯,尤其对文言文的句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有一定的积累。
而本篇课文着重叙述曹刿分析战争取得胜利的因素。
虽然课文字词句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差别,但文章以人物谈话为主,又有一定的情节性,所以内容上不难理解。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词句的意思,疏通文意。
2、诵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叙述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的难点是:分析人物形象及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新基础教育提出:“教学设计应使语文课堂成为开放性的课堂,要打破教师的垄断控制,应该由书本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打通课堂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使语文课堂成为关怀学生个体生命的课堂,关注教学进程中学生瞬间的感受和变化着的情绪,关注学生语言中每个闪光点和障碍点。
”王荣生教授也曾提出:“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学,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生学的活动,教学流程就是学的活动充分展开,努力营造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
”基于以上的理念,对于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1、课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3、再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4、研读文本,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5、迁移拓展。
在学习本课之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要求在朗读上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并结合课文注解大致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由课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是:题目《曹刿论战》中“论”是什么意思?经过讨论明确是分析,论述的意思。
《曹刿论战》教案模板8篇
《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模板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曹刿论战》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⑵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练读中,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学习本文运用人物对话推动事件发展,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本文语言的精练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品读法、演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
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的战争,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
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个究竟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
2、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
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3、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迎击。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曹刿论战的说课稿
曹刿论战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曹刿论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
这篇文章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重点突出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
文章短小精悍,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这篇文章不仅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篇目,有助于学生积累文言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它所蕴含的军事智慧和以民为本的思想,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在理解和翻译文言文时仍可能存在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战争和历史背景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引导。
在学习能力方面,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翻译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和语法现象;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翻译、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曹刿的爱国精神和深谋远虑,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担当;使学生认识到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民心向背,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和语法现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理解民心向背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从文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曹刿论战说课稿
曹刿论战说课稿曹刿论战,这是一篇出自《左传》的古代兵法经典之作。
在这篇课稿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曹刿的战争策略和思想,以及其在当代的启示和意义。
曹刿,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杰出军事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刻的战略眼光著称。
在鲁国与齐国的战争中,曹刿提出了一系列精妙的战术和策略,帮助鲁国取得了胜利。
他的战争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军事理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曹刿强调了战争的正义性。
他认为,战争不仅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道义的较量。
只有正义的战争,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这一点,在曹刿论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主张,战争应该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福祉为最终目的,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欲。
其次,曹刿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著名论断。
这句话意味着,要想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了解敌人的情况,同时也要清楚自己的实力。
曹刿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准确把握了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战术。
再次,曹刿强调了灵活机动的战术。
在战争中,他主张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调整战术和策略。
他反对僵化和死板的战术,认为只有灵活机动,才能在战争中占据主动,取得胜利。
最后,曹刿还提出了“以逸待劳”的战略思想。
他认为,在战争中,应该充分利用敌人的弱点,采取守株待兔的策略,等待敌人疲惫不堪时再发起攻击。
这种战略思想,不仅体现了曹刿对战争规律的深刻理解,也显示了他高超的军事智慧。
综上所述,曹刿的战争思想和策略,不仅在古代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的战争理念,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当今世界的复杂局势,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学习曹刿的战争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战争的规律,提高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
曹刿论战说课稿
曹刿论战说课稿曹刿论战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出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1、教材分析:《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该篇简明完整地记录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文章没有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对于战争的重要性。
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课文。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理清课文思路和结构,领会文章剪裁精当的写法,并背诵全文(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形象(4)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曹刿的爱国主义精神。
(2)热爱祖国、热爱社会,“天下兴亡,我的责任”3、教学重、难点:重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行文结构脉络、人物形象分析,课文的背诵难点:(1)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本堂课我主要采用:问题导入法、点拨法、讲解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
本文是短篇精品,内容丰富。
字词句方面,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文言知识水平,大致能够理解。
因此我准备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学辅导设计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起来。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通过以下方式学习本文:(1)加强文言文的朗读。
在朗读中找准语感,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特色,在朗读中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在朗读中背诵积累。
(2)鼓励学生课堂讨论,提出质疑、探究并解决问题。
(3)注重及时的课堂训练,检测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一、再现战斗场景,激趣导入
读一读
二、诵读课文 ,理清思路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场战争(长勺之战) 的? 2、曹刿“请见”的原因? (请用原文回答) 3、表现鲁庄公政治上“取信于民” 的句子是哪句? “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4、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谁战争的胜利者? 5、曹刿分析战争取胜的原因有两条:抓住有利于 反攻最佳时机和有利于追击的最佳时机,在文中 分别是哪一句?
说课流程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曹刿论战》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
六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是《左传》中的 精彩段落,它简明完整地记录了中国战争 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典型战例。语 言简练概括,重点突出,剪裁极为得体, 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三维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能力: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
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 弱胜强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把握人物对话,围绕“鄙”和 “远谋”二字,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2、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
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学习曹刿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文描写战争,然而战争的过程的描写 非常简略,那我们这篇课文详写的是什么 内容呢?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课文剪裁详略得当。记述一次战役,
可写的内容很多,但本文的中心是表现曹 刿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所以紧紧扣住 “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 而战场上敌我双方的搏杀写得极为简略, 既刻画出了曹刿的形象,又突出了文章主 题,效果非常显著。
【说教法】
1.诵读法 2.品读法 3、启发式教法 4、合作探究法
【说学法】
1、圈点批注法 2、合作交流法
【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 为五个环节:
1、再现场景,激趣导入 2、诵读课文,理清思路 3、细读课文,感知形象 4、合作探究,鉴赏写法 5、拓展延伸,渗透德育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理解课文内容,符合学
品一品
三、细读课文,感知形象
1、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2、重点刻画了哪两个人物形象?请仔细阅 读,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文中人物的形 象。(可采用“从…… 中可以看出……”的 句式说话。)
《左传》的特点:
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 通过对话和动作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赏一赏
四、合作探究,(赏一赏)鉴赏写法
五、拓展延伸,渗透德育
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 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学习生活实际简要 谈谈你的看法。
作业布置:
1、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 在战前、战中、战后各找出一例,分析这样写的 好处。
2、以“从《曹刿论战》谈鲁庄公鄙乎?”写意段 文字发表你的看法。
3、课下收集有关爱国及战争的名言警句。
祝愿:同学们抓住大好时光
一鼓作气 超越自我 攻克难关 勇攀高峰
【说板书设计】
强
齐
败
曹刿
长
鲁庄公
“远谋”
勺 之
“鄙”
战
弱
鲁
胜
对话 行动 对比映衬
详略得当
【说设计理念】
以上设计,力求体现四大基本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主观
能动性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
调在语文实践中丰富语文素养。 3、注重文本学习,通过反复朗读与思考来
重点:把握人物对话,分析曹刿和鲁 庄公的人物形象。 难点:把握本文围绕“论战”为中心 选材、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说学情】
经过近三年的学习和积累,九年级学生 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能基本掌握常用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但对于文言文的结构和写作特点还理解不 够。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 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对曹刿这个人物 形象及其意义的把握应循序渐进,有浅入 深,适当取舍。
二.人物形象分析:
1.曹刿:
深谋远虑 胸有成竹 从容不迫 精忠报国
2.鲁庄公:
昏庸无能 鲁莽草率
目光短浅 急躁冒进
三.创新训练:
从《曹刿论战》谈____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鲁庄公鄙乎?”
返回
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由“创新训练”三个题目 中任选一个,写一篇200字 左右的短文。
请见原因
战略思想
(取信于民)
战前准备
2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
政治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
刿
论 战 战争经过
齐人三鼓,鲁军一鼓,齐师败绩
战场指挥 (正确英明)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遂逐齐师
进攻时机:齐人三鼓之后,彼竭我
盈之时
战后总结
战术思想 (抓住时机)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小结:
曹刿是个有远谋的人,在齐鲁长 勺之战中表现了他的战略战术思想和 指挥才能,他认为战争胜利要在政治 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他认 为战斗中要抓住战机,在彼竭我盈时 进攻,在辙乱旗靡时追击。这就是曹 刿的论战。这就是被春秋车战时期作 为军事家的曹刿指挥指挥战争取胜所 证明了的规律。
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4、密切语文课与生活的联系,努力创建人
文性课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九年级 下册
《左传》
执教者:李 艳
学习目标:
一.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 述,体会曹刿指挥作战的策 略思想。
二.评析人物形象。
三.开拓视野,培养创新思 维。
一.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及策
略思想:
1 齐师伐我
说一说 历史著名战役
说说你知道的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 名战役。
学名人思想
毛泽东同志曾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 问题》著作中全文引述此文并进行了精要 的分析:“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 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 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 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 强军的有名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