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湖心亭看雪
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课件(共31张幻灯片)
1、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
(1)“是日更定”——说明时间早。
(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说明这是冬季最冷的时候,而且大雪 连下了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么声音都 消失了,一片寂静,没什么好看的,按理说, 应是躲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作者偏偏此时 去赏雪,可见他的“痴”。
比较阅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 用白描手法,景人相映;而《江雪》主要 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 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愁绪;《江雪》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文言句式
判断句: 是金陵人(“是”表判断) 省略句: 见余,大喜曰(省略了主语“两人”)
课文朗读
自学梳理:
1、找出记叙的要素。
2、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 作用?
3、作者在湖上看到了怎样的雪景?
1.找出记叙的要素。
时间
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的 更定时分
地点
西湖湖心亭
人物
作者、两个金陵人(舟子、 小童)
大喜曰(副词,非常)
大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形容词,跟 “小”相对)
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名词作动词,下雪) 2.拥毳衣炉火 (名词作动词,“带着火炉”) 3.客此 (名词作动词,“客居”)
检测——一词多义
上下一白 (副词,全)
一
长堤一痕 (数词,一)
湖中人鸟声俱绝 (消失)
绝
佛印绝类弥勒 (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 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赏析《湖心亭看雪》全文笔墨精炼,文笔清秀,表现力强,不足两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以下是我整理的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湖心亭看雪原文明·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逝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充满,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观察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观察我,特别兴奋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湖心亭看雪词句解释1.湖心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在外湖中央一个小小的绿洲上,与三潭印月、阮公墩鼎足相对,成一个品字形。
从前叫湖心寺,明弘治间被毁,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重建,后又再修。
2.崇祯五年:为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3.俱:都。
绝:无。
4.是日:这一天。
更定:亦叫定更。
古时一夜分五更,每更两小时。
更定是一更开头,即晚上八时开头。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译文
《湖心亭看雪》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
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
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是白雪中的一点,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芥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米粒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面对面坐在那儿,一个小书童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痴情赏雪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名,(他们回答)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我到达自己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3张PPT)
课文赏析
原文: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
舟子说作者“痴”,虽有世俗之感,却是对作者痴
①及:等到。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②舟,子痴:迷船于夫世。俗之外的
③喃喃:小声嘟囔。
④莫:不要。
⑤相公:旧时闲对情士人雅的致尊的称高。度评价,⑥巧更妙:地还表。现出作者孤高冷寂
主旨探究
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道“舟中人两三 粒”,文章末尾还写到舟子,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 ①作者去湖心亭赏雪,旁若无人,在作者心里,这里只有他自 己,他忘乎所以,忘记一切俗念,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清高 的境界,所以“独”字表现了他的高洁。 ②作者认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进不了他的内心,舟 子对“相公”的行为和心中所想是不理解的,也是不可能理解 的,“独”字表现了他的孤傲清高。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①喜曰:“湖中焉
得更有此人②!” “独往湖心亭看雪”,不料亭上已有人了作者的“喜”。但作者并不
①大:很,非常。
②焉得更有此人:说哪自能己还喜有,这反样写的二人客呢“!见意余思大是想喜不”到,还“会湖有中这焉样得的更人。
焉得,哪能。更,有还此。人!”,这一惊叹虽发自于二客,实为作者的
译文:
心声。运用反客为主的手法,足见其用笔之独到。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在烧酒,酒炉
里的酒正在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
的人呢!”
课文赏析
原文: 拉余同饮。余强①饮三大白②而③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④此。
湖 心 亭 看 雪
张 岱
文题解读 “看”是欣赏、观赏的意思。“看雪”点明事件。文 题简洁、明了,表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12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精品教学ppt课件(含教材习题答案)
疑难探究
3.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第三单元 游目骋怀
12* 湖心亭看雪
课后作业---《少年班》
课后作业
D
课后作业
D
课后作业
B
课后作业
C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B
课后作业
上下一白
雾凇沆砀
湖中人鸟声俱绝
天与云与山与水 大雪三日
第三单元 游目骋怀
12* 湖心亭看雪
课后作业---《少年班》
课后作业
D
课后作业
D
课后作业
B
课后作业
举像目一皆抹白印痕的天湖地堤苍茫 浩大气象
墨点一般大小的亭 如草“芥一和”米字粒把一夜样晚的里小天舟空和、舟中人
云雾、湖水之间浑然莫辩 缩的小壮式阔的、夸朦张胧和而比又喻凝,静和的阔大的雪 景美形景成展对现比出。来写。出了人和物在大自 然中的渺小。
精读细研
独往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 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湖上影子,惟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 人两三粒而已。
第三单元 寄情山水名胜
12* 湖心亭看雪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3 字词梳理 5 精读细研 7 主旨归纳 97 疑拓难展探延究伸
2 走近作者 4 整体感知 6 疑难探究 8 写作特色 180 课主后旨作归业纳
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习题课件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
首页
下一页
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 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 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A.及下船/徐公何能及君也 B.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 C.湖中人鸟声俱绝/绝 多生怪柏 D.有两人铺毡对坐/对答如流
【 解 析 】A项,等到/比得上;B项,全;C项,消失/ 极;D项,对面/回答。
首页
下一页
【基础过关】——句子翻译 1.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连续下了)三天,湖中人声、鸟声全部消失了。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至 十 九 日/ 石 篑 兄 弟 同 学 佛 人 王 静 虚 至/湖 山 好 友/一 时 凑 集 矣
首页
下一页
3.本文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西湖美景?这样的描写有 什么表达效果?
描写了西湖的四种景物:山色、花光、温风、波纹。 描写过程中一连用了四个比喻,以排比的情势出现, 文字高度洗练,既传神地传达出作者的欣喜之情,又 从整体上概括了仲春二月西湖的特点,给人以美好的 感受。
首页
下一页
(2)运用白描手法,生动传神。如文中的“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 粒而已”,就用了白描手法。“一痕”“一 点”“一芥”“两三粒”,宛如中国画中的XXX山水, 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多 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 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物我合一。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精品课件
4.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一个“痴”字,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作者对人生于茫茫天地间的深沉感慨。 C.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D.文章委婉地传达出作者清高自赏的情感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答案 C “与民同乐”的说法不恰当,文章中并未体现这一情怀。
2.如诗如画的意境。 这篇小品文,具有如诗如画的美感,兼有文的画意,诗的气质,可视之为散文诗。如 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朦胧中景物的特点,用“痕”“点”“芥” “粒”等量词,称量雪的世界,捕捉景物特点。在这一画面里,天地的广阔与人的渺 小形成了强烈对比,让人想到世间万物的相对性,从高山之巅来看,西湖也不过是一 勺水而已。而写冰雪世界的纯洁美好,也映射了作者高洁自持的人格理想和不媚 不俗的精神追求。
2.如何理解“痴”字的含义? 从舟子口中道出的“痴”字,看似随意,实则意味深长。从本文来看,作者的“痴” 表现在: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特立独行、率性认真的 一面;痴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痴情,“崇祯五年十二 月”“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无限的怅惘和淡淡的哀愁。可见“痴”字不是简 单的断语,而是有其深邃的内涵。 古今对译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
答案 C “金陵”是地名,不是姓名。
4.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பைடு நூலகம்一项是 (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拏/一小舟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一童子/烧酒 答案 B 此项应为:余/拏一小舟。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赏析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赏析湖心亭看雪原文及赏析、翻译《湖心亭看雪》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
更重要的是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湖心亭看雪原文及赏析,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湖心亭看雪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翻译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许多天的大雪,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至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着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开始。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一、生字读音。
更(gēng)定拥毳(cuì)衣崇祯(zhēn)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余舟一芥(jiè)铺毡(zhān)对坐余挐(ná)一小船喃喃nán二、重点字词解释。
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
2、是日更定是:这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3、挐一小船挐:撑船。
4、用毳衣炉火毳cu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毳,细毛。
5、雾松sōng沆hàng砀dànɡ: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
雾淞,雾气和水气。
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淞是从湖面蒸发上升的水气。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6、上下一白一白:全白。
7、惟长堤一痕惟:只。
8、芥jiè:小草。
引申为细微的事物。
这里指船。
9、铺毡对坐坐:相对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
更:还。
1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痛快。
白:指酒杯。
12、客此客:客居。
13、及下船及:等到。
14、喃喃nán:小声地不断念叨。
三、通假字。
挐一小船挐:通:“桡”撑船。
四、一词多义。
是:1.是日更定:这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白: 1.上下一白:白色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大:1.见余大喜:非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余:1.余住西湖:我,指作者 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五、古今异义。
1、余住西湖古:我。
今:剩余,多余。
2、余挐一小船古:撑、划。
今:捉拿、手拿、拿腔拿调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酒杯。
今:颜色、光亮、没有效果、无报偿4、是日更定古:这,代词。
今:用于判断,或与“非”相对六、词类活用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居2、与余舟一芥像小草一样微小七、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9张PPT)
二、品奇景,再悟痴心
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
雪后西湖全景
突出
“大、白”
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
特写西湖近景
突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
本句写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既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又有一种孤独、落寞之感
手法: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 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 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 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 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
白描用于写人,只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 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 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背影》
用几个凝练的动词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父亲攀 爬月台时的努力,没有过多形容、修饰的语 言,只是白描,只是写实,乍读很平淡,细 细品味,却情真意浓。
渲染手法写景
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 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愁绪; 《江雪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白描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 使人如身临其境。
例如: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 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就 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 图”成就一首千古绝唱。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
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
冬之痴
湖
心
亭
张 岱
看 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课文翻译(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寒气弥漫的样子
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
天与云、与山、与水,
(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
上下一白。
上下全是白色的。
湖上影子,
湖上映出的影子,
惟长堤一痕,
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
湖心亭一点,
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
与余舟一芥,
小草
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
《湖心亭看雪》课文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
崇祯五年十二月,
余住西湖。
我住在西湖。
大雪三日,
连续下了三天大雪,
湖中人鸟声俱绝。
西湖中人、鸟、声音都没有了。
是日,更定矣,
止,停
这天,报更的鼓声停了,
余拏一小舟,
携,带
我携一条小船,
拥毳衣炉火,
细毛细毛皮衣
抱着细毛皮衣和火炉,
独往湖心亭看雪。
独自到湖心亭看雪景。
到亭上,
到了湖心亭上,
有两人铺毡对坐,
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面对面坐着,
一童子烧酒,
一个书童在温酒,
炉正沸。
酒烧开了。
见余大喜,曰:
他们看见我十分高兴,说: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湖中怎么可能还有这样的人?”
拉余同饮。
拽着我一起喝酒。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大酒杯
我勉强喝了三大碗就告辞了,
问其姓氏,
问他们的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
这里是“客居”的意思。
(他们回答)是金陵人,客居在此。
及下船,
等到
等到下了船,
舟子喃喃曰:
船夫不停地小声念叨着:
“莫说相公痴,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他的小品文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
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湖心亭看雪【明】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影子。
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③,余拏④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⑨!”拉余同饮。
余强⑩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注释: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原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3.【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定,开始。
4.【余】我5.【拏(ná)】即“拿”,持,引申为撑,划,牵引,撑(船)。
6.【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乘船。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7.【雾凇沆砀(hàng dàng)】雪夜寒气弥漫。
雾凇,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这时因为天寒,凝成冰花。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沆,形容大水。
8.【上下一白】天色湖光全是白皑皑的。
一白,全白。
一,全;都。
9.【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10.【一芥】一棵小草。
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11.【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12《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2《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课文是人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三个角度:(1)未写西湖时,概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ーXXX。
”(3)(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的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
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全都变得虚无縹缈、模糊微小,变成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具有了童话般的梦幻色彩。
然而最微不足道的“两三粒”人却是这空旷寂寥的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赏雪的主体。
作者的描写,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二、“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结尾XXX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相互映衬。
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为作者之“痴”找到“同僚”,找到了可以原谅的“理由”。
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不但在“客”那里引起了共鸣,也与“客”“和鸣”,仿佛让本无雅趣的舟子受到了“痴”的精神的感染。
三、阅读下面三副有关湖心亭的对联,说说你的理解。
四序笙歌,另有穷民悲夜月;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明]XXX亭立湖心,XXX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
——[明]XXX如月当空,偶以微云点河汉;在工钱目,且将秋水剪瞳神。
——[明]XXX点拨:。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精品课件
第二段:湖心亭偶遇佳客
3.作者夜晚去看雪,他看到了怎样 的雪景,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雪 景的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
这是一幅绝妙的湖山夜雪图。“雾凇沆砀 ”是形容湖面上雪花水气混濛不分,茫宕一 片之态。 这句把大雪盖地的静穆与水气、 云雾的上下混沌融和为一体,做到动静结合 ;然后,作者叠用三个“与”字,把天空、云 层、湖水之间浑茫莫辨的壮阔雪景生动地表 现了出来。这是对湖心亭雪景的总体描绘。 (全景——大)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区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
曲院风荷
“曲院”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 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 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
三潭映月
三塔平面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六十二米。每逢仲秋时,皓月 当空,水天相映,塔中点燃灯烛,与明月上下争辉。赏月游湖者摇 浆前来,搅动满湖银辉,天月,水月,塔月,心中之月,融为无限 的悠思和寄托,怡然忘归。
雷峰夕照
雷峰,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重起,林 木葱郁。其册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曾有吴 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可 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
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公园,地处西湖东南隅湖岸 ,占地约二十一公顷。她的 前身,是南宋御花园聚景园,其范围南起杭州旧城清波门外,北至 涌金门下,东倚城垣,西临西湖水面,而且还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 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12湖心亭看雪
三、知识链接 古代建筑
(1)亭: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 (2)台:用土或砖石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 (3)楼:重屋也,两层以上的房屋。 (4)阁: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传统建筑物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 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5)殿: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 的大厅。
第三单元 12* 湖心亭看雪
一、主题解说 作者通过追忆湖心亭赏雪的往事,表现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 致的特点,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 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品质以及孤芳自赏的情怀,隐含着作者淡淡的故园之思、故国之 悲。
二、背景链接 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开始专心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 湖梦寻》即写于此时。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 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莲花洞① 袁宏道 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 须眉②形影,如落镜中。
六桥③杨柳,一路,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 异,净慈之绝胜处也。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余尝谓吴山、南 屏④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园亭,皆 搜得者。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⑤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将⑥, 挽⑦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下面是石头,石头中间有孔,可以相互贯通,且这种洞石越挖掘越 多。近点的如宋氏园亭的石头,都是从这里得到的,又如紫阳宫的 石头,很多是被孙内使从这挖掘出来的。唉!怎么能得到传说中的 五丁神将,(让他们)把钱塘江的水牵引来,将山表面的尘泥洗尽, 使山下面的石头全部显露出来,其中的神奇隐秘该是怎么样的情形 呢?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精品课件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下了船,
舟子 喃14喃 曰: “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 者。”
15
船夫喃喃自语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字词解释】
11强(qiǎnɡ ):竭力,尽力。
三大白:三大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12客此:客居此地。
舟子:船夫。
13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5 )“强饮三大白而别”一句中“强”字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 情,“拉余同饮”一句中“拉”字表现了客人的喜悦心情。
(6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是本文的主旨句。句中的“痴” 字是指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作者引 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 中的淡淡愁绪。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 的性格。
尽力;酒杯Leabharlann 客居(二)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C
A.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
B.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
D.拉余同饮/一箪食,一瓢饮
1. 【解析】A.客居/客人;B.夜里的计时单位/还; C.全;D.喝/喝的东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常识 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重点 精析
(1 )“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的景象,一个“绝” 字,透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凛冽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 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大雪的威严。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 作铺垫。
(2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 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 为下文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