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结合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结合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周围性面瘫病变发展过程,以中药结合针灸的方法,将疗程按急性期、中期、恢复期,分别采用祛风解毒、活血祛瘀和补气扶正三种不同的治法辨证治疗。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54例(90.00%);显效4例(6.67%);有效2例(3.33%),总有效率100%。结论周围性面瘫的分期辨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病程短、后遗症少。

标签:中药结合针灸;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又称为周围性面神经炎、Bell麻痹,是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病毒,导致面部肌肉群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一侧面部患病多见,两侧同时患病的极少发生。属祖国医学”口僻”、”中风(中经络)”范畴,传统医学多由气血亏虚,风邪或夹杂寒、热、湿邪入侵阳明、少阳经,而气血运行不畅,筋肉失养,肌肉收缩无力而发病。该病治疗越早介入愈后越佳,且疗程越短。若迁延不愈或治疗不当,后期愈后较差,还易形成倒错症状难以纠正。我院门诊将60例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分期均运用中药结合针灸辩证治疗,得到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纳入标准根据《临床神经病学》[1]中周围性神经炎的诊疗标准。

1.1.2排除标准因颅脑损伤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严重的精神病患者;由于外科手术所导致的面瘫;体质严重虚弱不能耐受针灸的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不能配合针灸治疗的患者。

1.2一般资料抽取60例我院门诊2012~2015年就诊的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的患者,其中32例男性,28例女性,发病2 d~3个月,年龄在24~72岁。

1.3分期辨治的原则按照疾病发生的天数,急性期<7 d,主要以口服中药治疗。7~14 d为中期,以中医针灸和中药并重。恢复期为14~30 d,主要以中药治疗配合针灸疗法。

1.4方法①急性期:神经根水肿明显,口服中药以银翘散为主方加减。②中期:为神经纤维再生时期[2],方选牵正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针灸选穴:印堂加患侧太阳、牵正、地仓颊车相互透刺、迎香、翳风、眉冲、合谷,平补平泻手法,电针选用连续波刺激30 min,1次/d。③恢复期:中药口服补中益气汤合牵正散加减,并以针灸合同治疗,主要取穴:患侧翳风、牵正、地仓颊车相互透刺、鱼腰、迎香、四白、眉冲、合谷、太冲,平补平泻手法,电针选用疏密波或

连续波刺激30 min,1次/d。

1.5療效评定标准治愈:无面部肌肉活动受限,两次额纹及眉毛对称,眼睑自主闭合自如,无口角歪斜及流涎,鼓腮及吹气试验(-),两次面部表情对称。显效:无明显面部肌肉活动受限,两次额纹及眉毛基本对称,眼睑基本能自主闭合,口角稍歪斜,但不流涎,鼓腮及吹气试验(-),两次面部表情基本对称。有效:面部肌肉活动有所受限,患侧额纹较健侧稍浅,两侧眉毛不对称,患侧眼裂稍宽,说话时口角稍歪斜,但不流涎,鼓腮及吹气试验弱(+)。无效:治疗30 d 后面部症状无任何改变。

2 结果

治疗60例患者疗效中,治愈54例,治愈率为90.0%,显效4例(6.67%),有效2例(3.33%)。总有效率100%。治疗疗程6~30 d,人均23.3 d。

3 讨论

临床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神经炎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感染病毒后,微循环受限,引起面神经管内面神经发生的非特异性炎症,而出现一系列面部肌肉群活动障碍的症状[3]。该病不受年龄限制,一侧发病多见,两侧同时的极少发生,也可出现一侧反复多次发病。传统医学则认为面瘫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风邪或夹寒、热、湿邪入侵走形头面部的阳明、少阳经络,而气血运行不畅,筋肉失养,肌肉收缩无力而发病。

按其发展过程将面瘫分为3个阶段,即急性期(1 w)、中期(1~2 w)和恢复期(2 w~1个月),根据每个阶段的中医辨证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药结合针灸治疗,有效的提高了治愈率[4],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急性期,初感风邪或夹寒、热、湿邪上袭头面脉络,致使气血流通不畅,筋脉失养,迟缓收缩无力,而出现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此时病情尚处于浅表阶段,以解毒祛风散邪为治法,以银翘散为主方加减,体现吴氏“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的用药原则,善治头面部疾病,辛凉轻散,清热解毒,祛风。有研究表明银花水煎剂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正气不足,感受风邪是根本病因,《素问·风论》提出:“风为百病之长”、“风者,善行而数变”,又有《诸病源候论》曰:“偏风口僻,是体虚受风,风入予夹口之筋也”。故风邪致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中期,面瘫的症状较急性期重,邪正相争,瘀血或痰湿壅阻,正胜则邪去,正虚则邪念,故选用牵正散助正祛邪。其中僵虫中含有草酸胺,有抗惊厥和抗凝血的作用,全蝎有明显延长凝血时间,扩张血管的作用。《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恢复期病情迁延不愈,耗气伤血,正气已虚,余邪未尽,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阶段。此时则宜补气益血、通筋活络,营养受损变性的神经,因此用补中益气汤合牵正散,加快后遗症的恢复。方中黄芪配伍当归补使用,使其补气生血、气行血行的作用相辅相成,当归中的多糖成分能明显增加血红细胞及骨髓细胞数量,有效提高神经修复能力及机体免疫功能。僵虫与全蝎同用,以通为用,加强活血行

气、通络散结的效果。

在病程的不同时期,针灸介入治疗面瘫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手段,且取得了确定的效果[5],它能改善血液粘稠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肌肉收缩。但不同时期,针刺手法的不同对预后也有影响。早期宜轻、浅刺,且不主张病变局部取穴,以防加重局部炎性渗出,加重神经根水肿,而影响预后,使病程变长。针灸主要应用于病变中后期治疗过程中,《玉龙歌》提到:“口眼歪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浅刺应与透刺相结合,局部透刺对神经的修复有重要作用。

《素问·移精变气论》中说:“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病理病机一致,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标本兼治,内外同治,两者结合,对一些杂症、重症往往有出奇效果[6]。将面瘫按分期论治,是中医辨证施治、治病求本的具体应用,同病中不同证法,则治法不同,如不加以分析,病程太长,迁延难愈,给以后的治疗带来困难。此法按病情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病机变化,治疗过程中邪正盛衰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治法,内外同治,疗效肯定。

参考文献:

[1]黄如训.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99.

[2]王玮,王希军.中西医结合分期辨治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7):66-67.

[3]陈兰.电针,红外线加推拿联合治疗面瘫后遗症5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3):62-63.

[4]于淑芬,谭维溢.光疗法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1-112.

[5]李瑛,李妍,刘立安,等.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多中心大样本随即对照实验[J].中国针灸,2011,31(4):298.

[6]龚驭龙.针刺中药并用治疗面瘫后遗症浅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2):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