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心理学

合集下载

2024年4月自考《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真题和答案

2024年4月自考《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真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45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孔子的《论语》B.柏拉图的《理想国》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2.下列学者中,精神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A.华生B.杜威C.苛勒D.弗洛伊德3.以下属于“社会人”假设观点的是A.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B.人们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C.人们投身于组织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成就感D.人的需要与动机的变化是其原始需要与其组织经历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4.现代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管理中最核心的因素是A.人B.财C.物D.事5.认为自己不是天使就是魔鬼,不是成功者就是失败者。

这种思维方式称为A.过滤B.自责C.错觉D.极化思维6.卓越的领导人“受命于危难之际”更使他们充满斗志,这体现的动机理论是A.唤醒理论B.驱力理论C.本能理论D.诱因理论7.“班级文明公约”属于A.群体目标B.群体规范C.群体压力D.群体凝聚力8.群体成员在认识和评价上同群体保持行为一致的心理倾向指的是A.认同B.暗示C.服从D.模仿9.学校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群体组织属于A.虚拟群体B.学生群体C.正式群体D.教职工群体10.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内容是A.性格B.气质C.思维D.能力11.某人工作中遇到挫折,会像小孩子一样装病不起或号啕大哭。

这是A.逃避B.固执C.退行D.妥协12.以下属于非权力性影响力构成因素的是A.能力因素B.传统因素C.职位因素D.资历因素13.某中学首次实行绩效改革,过程中将会出现的情况很难预料,结果也无绝对把握,此类决策属于A.程序型决策B.非程序型决策C.确定型决策D.非确定型决策14.目前,我国高校的决策系统是A.校长负责制B.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C.教职工代表大会制D.党委(党组)领导下首长负责制15.领导对下属的第一印象影响着他以后对该下属行为与能力的判断。

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和意义教育管理心理学是教育管理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教育管理中的心理过程、心理规律和心理现象。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管理者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动机、行为表现等方面,而教育管理心理学正是可以提供这些方面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1. 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教育管理心理学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

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学生,在心理上都具有一些特点,管理者需要针对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通过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知识,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

2. 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工作教育管理心理学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问题等。

管理者需要借助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知识,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3. 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教育管理心理学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

管理者可以通过激励、引导和指导等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动机,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业任务。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教育管理心理学可以为管理者提供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4. 解决学生的行为问题教育管理心理学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解决学生的行为问题。

在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中,管理者需要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违纪、早恋、沉迷网络等。

管理者可以借助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5. 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教育管理心理学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管理者需要关注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品德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而教育管理心理学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教育管理心理学 (8)

教育管理心理学 (8)

第八章教育组织中的领导者第一节教育领导的角色和职责一、领导者和教育领导者(一)领导者和领导领导者是指能实现领导行为的人或集体。

即领导者是指经合法途径被正式组织任用而履行特定职能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并承担责任,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个人或集体。

集体领导者通常被称为领导班子,个体领导者通常被称为领导人。

1.领导和领导者的区别领导是一种行为过程,即领导者实施领导行为的过程,指特定的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为努力实现某种既定的组织目标,对他人、群体或组织进行引导、鼓动、激励和施加心理影响的行为过程。

领导者是致力于这一过程的主体,是一个被委派到某一职位上,在组织共同活动中具有职权、责任和义务来组织、带领、引导、指挥、协调、控制被领导者完成组织目标的个人和集团。

领导行为是关键,只有真正实施领导行为的人才是领导者。

关于领导的内涵和实质可以包括为以下几点:(1)领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领导者与组织所属成员间的人际交互作用激发集体和个人努力的过程,是一种典型的人际关系。

心理距离越近,越利于领导。

而发生在组织与组织,组织与个人之间的领导则表现为一种组织关系(下级服从上级,组织原则等),是顺利领导的基本保证,但不是领导的本质。

(2)领导是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即获得人心、驾驭人心的过程。

心理影响是领导者可对被领导者施加的多方影响中最深刻、最让人心悦诚服的。

主要包括思想态度、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方面。

(3)领导是有目的的过程即领导者引导影响成员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目标是行为的预期结果和成员需要的集中体现。

领导行为的产生是组织目标的切实所需,反映了领导者的理性和能力。

(4)领导是动态统一的过程所谓动态过程,即领导者、被领导者、组织环境这三个过程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其中领导者起主导作用。

所谓统一过程即领导是人际关系和组织关系统一、组织和环境一致的过程。

在研究领导行为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教育管理心理学

教育管理心理学

教育管理心理学教育管理心理学是教育与管理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教育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应用、提高教育管理效能的科学。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其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管理心理学,推动我国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管理心理学是教育与管理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其学科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即研究教育管理者、被管理者以及管理环境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教育管理的效能和促进教育管理的科学化。

通过研究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管理的本质和规律,为提高教育管理的效能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即通过实验、调查、观察、个案研究等多种方法来研究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教育管理者、被管理者和环境。

其中,教育管理者是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其心理活动对整个管理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被管理者是教育管理的客体,其心理活动对管理效果也有着重要影响。

环境是影响教育管理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加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认知过程对其行为和表现有着重要影响。

教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情感过程。

情感过程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体验和态度。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情感状态对其行为和表现有着重要影响。

教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是指人们为了实现目标而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过程。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意志品质对其行为和表现有着重要影响。

教育管理心理学全套课件

教育管理心理学全套课件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心理 过程
情感过程:喜怒哀乐
心 理
意志过程:坚持性、自觉性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个性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价值观、世 界观等
第二章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础
第三节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
三、教育管理心理学与心理学 (一)、教育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认识活动:普通心理学的认识规律是教育管理心理学的认识基
第二章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础
第一节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教育科学基础
二、教育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来说, 通常以赫尔巴特及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杜威及 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作为代表人物和作品。
第二章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础
第一节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教育科学基础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 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 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 经济发展影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 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 经济结构制约教育结构 ▪ 经济体制决定教育体制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 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 教育对劳动者素质提高的作用 ▪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作用 ▪ 教育对管理的作用 ▪ ……
(M·Weber) 理论:把组织看作封闭系统 管理重点在组织内部 不考虑
组织外部的环境、竞争、市场 中心任务是提高生产效 率。
第二章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础
第二节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管理科学基础
2、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行为科学:对行为及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研究 调节人际关 系 提高生产效率 早期(人际关系理论):着重人际关系研究社会需要满足 问题 代表人物:哈佛大学教授梅奥(E·Mayo)霍桑试验(照明 实验、福利实验、谈话实验、群体实验)(1927) 《工业 文明的人性问题》(1933) 理论:影响生产率的主要力量不在于物质经济 在于工人心 理或社会因素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教育管理心理学全套课件

教育管理心理学全套课件

案例研究法分类
案例研究法可以分为单个案例研究和多个案例研究两种类 型。
案例研究法特点
案例研究法具有深入具体、针对性强等特点,能够提供较 为详细和深入的信息。
案例研究法应用
案例研究法在教育管理心理学中广泛应用于对特定个体或 组织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进行研究,例如学生心理健康 、教师职业发展等。
内容分析法
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 的认识和调节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 因素。
认知灵活性理论
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学习应该促进思 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以适应不同的 情境和问题解决需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01
02
03
04
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每个人 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学习是
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
成长和发展。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初创期
20世纪初,教育管理心理 学开始萌芽,主要研究教 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中 的心理学问题。
发展期
20世纪中叶,教育管理心 理学逐渐发展壮大,开始 研究教育组织中人的行为 和心理机制。
成熟期
20世纪末至今,教育管理 心理学不断完善和成熟,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 系和实践应用领域。
02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管理心理学的 核心理论之一,它探讨了学习
的本质和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 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 而形成的习惯。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对信 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认 为学习是知识的获取和结构的 改变。
学生心理与管理

教育管理专业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

教育管理专业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

教育管理心理学第一章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1、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教育管理中的(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2、制约教育的因素很多,取得教育成效的关键是(管理)3、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4、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讨教育管理活动中(不同角色人们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5、研究者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引出所要研究的某些现象,以此得到关于这一现象发生所起作用规律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6、测验量表本身的有效性被称为(效度)7、测量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同样内容,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是指测量的(信度)8、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讨教育管理活动中不同角色人们的心理现象及规律;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9、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有利于(本学科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10、由于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导致大部分学生测验成绩不及格,说明这份测量工具(效度低)11、下列答案中,哪一项是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根本任务?(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12、同一个学生在两次数学考试中,成绩相差悬殊,说明这两次考试(信度低)13、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中采用观察法,下列哪一选项描述是正确的?(所得结论真实可靠)14、影响教育管理的成败,为教育管理诸活动核心的是(人的心理和行为)15、管理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16、采取多种方法获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称为(调查法)第二章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础17、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闵斯特伯格)18、现代管理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李维特《管理心理学》出版)19、属于进步教育运动的理论和主张的是(a.以儿童为中心b.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c。

强调教育与生活相联系)20、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勒)21、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20世纪50年代)22、主持霍桑实验的人是(梅奥和罗列斯伯格)23、世界上第一本工业心理专著《心理学与工作效率》的作者是(斯科特)24、属于“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泰勒、法约尔、韦伯)25、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直接学科基础是(管理心理学)26、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是以(《大教学论》)为标志27、管理独立成为一门学科是以(《科学管理原理》)为标志28、从“时间和动作"的研究开始,提出标准化原理的学者是(泰勒)29、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30、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科学化道路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1、“行为科学理论”这一学派代表人物的是(梅奥)32、属于现代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第三章教育管理心理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人性观33、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的人性观是(性善论)34、人性假设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一脉相承。

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1 主 观原 因 .
211 没 有 稳 定 的 自我 情 绪 管 理 能 力 .. 大 学 生 由 于 人 生 阅 历 不 多 , 会 经 验 很 少 , 人 生 和 社 会 问 社 对 题 的 认 识 往 往 有 一 定 的 局 限 性 , 之 大 学 生 的群 体 生 活 环 境 , 加 在 相对集中的环境 中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 问题 , 同时很难得到及时 的 疏 导 , 期 的 压 抑 和 缺少 指 导 , 长 自我 判 断 能 力 较 低 都 会导 致 心 理 偏差 和行 为 的怪 异 。 21 不能树立正确的爱情 、 .. 2 婚姻 、 性等道德观
堕 夔 笪
No. 9
T ME D C T O I E U A I N
S p e b r e 理 工作 中的应 用
张 洁
摘要 : 用心理 学的有关理论和方 法来进行 学生管理工作 , 学地把 握 学生思 想、 科 心理和行 为发展 变化的规律 。通过 对 当今 学生思
师生双方 的活动 , 学生 既是教育 管理 的客体 , 又是教育 管理的主 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于充分发挥 客体的主观能 动性 。同时 , 教 育管理心理 学也要研究各种影 响学生 日常管理 的各种 因素 , 以便 更好地促进 工作 的有效性 、 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
2 高 校 学 生心 理 问题 形 成 的 因素
2 客 观原 因 . 2 2 . 学 业 压 力 过 大 .1 2
有研究表明, 大约有 1 的大学 生感到学业压力过 大, , 3 这种压 力有可能来 自自身对未来 、 理想追求 , 有来 自父母 的期待 , 双 也 在 重压力下的不少大学生频频 给 自己充 电, 对成绩 和老师的评价很 看重 , 时常在精神上给 自己施压, 而压力得不到有效 的排解 , 久而 久 之 就会 导 致 各 种 各 样 的心 理 问题 。 2 . 就业形势严峻 .2 2

《教育管理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教育管理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34.管理心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在对职工管理方面,他提倡X理论而反对Y理论。(╳)
35.在群体内部,工作任务复杂,有的成员不能独立完成全部工作时,竞争的效果要优于合作的效果。(╳)
四、简答题
1.在人际交往中,当人际关系产生问题或恶化时,如何改善人际关系?
答:群体成员之间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群体作用的发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已经建立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还要设法改善人际关系,如何改善人际关系?
11.激励:根据个体心理特点,运用适当的管理手段,激发个体工作动机的过程。
12.需要:人体缺乏某种事物的状态,个体和社会的客观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13.保健因素:一类维持现状,不能使职工变得非常满意,也不能激发其积极性的因素。
14.挫折:个人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了困难时所出现的情绪反应。
15.制约现象:根据某人的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去推论与之相接近的其他人。
4.简介X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①一般人有一种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只要可能,他就会逃避工作;
②由于人的本性,对于绝大多数人必须加以强迫、控制、指挥,以处罚相威胁;
③一般人宁愿受指挥,希望逃避责任,较少有野心;
④只有少数人可以自己激励自己,成为管理者。
5.职工态度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态度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8.接受同等教育,那么,人的能力水平就一定相等。(╳)
29.现代管理主要取决于权力性影响力。(╳)
30.勤奋、刻苦、入迷是人的能力特征。(╳)
31.泰勒(W.Taylor)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发表于1911年。(√)
32.传统观点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33.梅奥认为,影响组织工作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是职工的待遇和工作环境。(╳)

教育管理心理学_名词解释1_枫飘原野的空间_百度空间

教育管理心理学_名词解释1_枫飘原野的空间_百度空间
12 所谓管理:就是管理者运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指引和影响个体或组织目标的过程。
13.管理现代化:是将现代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管理的过程。
14行为科学:就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效率。
6.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讨教育管理活动中不同角色人们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
7素质:所谓素质有两种解释:狭义的素质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主要是脑和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方面的特点,这种素质上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广义的素质不仅是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而且更指人在一定的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品质,即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对教育领导者与管理者来说,即指领导意识、领导能力、领导品格和领导风度。
21.人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人属于自然,另一方面是人统治自然。首先,人作为有机体是自然的产物,人来自自然,人属于自然。其次,人为了生存、种族延续和发展,就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把自然作为索取和改造的对象,这就是人统治自然。
22.人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人的本质最重要的方面。作为社会的人,任何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的生活的一切表现,都是社会生活的表现。总之,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的社会性。
49.榜样激励:榜样是一面旗帜,使人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它适合人的模仿心理需要。
50.领导行为激励:;在调动教育工作者积极性中,领导行为起着很重要的激励作用。它主要表现在领导者对被领导者工作的支持、关怀和领导自身的以身作则等方面。

《教育管理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管理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6. 由于法约尔(H.Fayoll)的贡献,因而他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 ( ╳ ) 7. 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作用,人的因素作用下降了。( ╳ ) 8. “社会人”假设管理原则是提倡集体奖励,而不主张对个人的奖励制度。( √ ) 9. 组织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是从稳定-机械系统转向适应-有机系统。( √ ) 10. 群体的士气高,群体的工作效率就必然高。( ╳ ) 11. 态度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由海德提出来的。( ╳ ) 12. 非正式群体没有积极作用。( ╳ ) 13. 态度转变只是指态度的方向性转变。( ╳ ) 14. 社会人的管理方法就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具体体现。( √ ) 15. 梅奥(E.Mayo)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所提出的管理理论称之为“Y 理论”。( ╳ ) 16. 对人的气质类型不能作好坏评价。( √ ) 17. 态度转变只是指态度的强度的转变。( ╳ ) 18. 现代管理主要取决于权力性影响力。( ╳ ) 19. 罗伯特•欧文是英国早期管理教育的各驱。( ╳ ) 20. 人的态度形成过程包括顺从、同化和内化三个阶段。( √ ) 21. 霍桑实验的结论认为,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社会心理因素。( √ ) 2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属于社会知觉中的制约现象。( √ ) 23. 在信息沟通中,简单工作以双向沟通为好,复杂问题以单向沟通效果好。( ╳ ) 24. 现代社会,组织发展趋势是从稳定-机械系统转向适应-有机系统。( √ ) 25. 自动人假设的管理的重点是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和才能。√ 26. 能应变的、从多角度认识人和事物是一种定势效应。( ╳ ) 27. 古典组织理论提倡专业化主要是针对个人而言的。( √ ) 28. 接受同等教育,那么,人的能力水平就一定相等。( ╳ ) 29. 现代管理主要取决于权力性影响力。( ╳ ) 30. 勤奋、刻苦、入迷是人的能力特征。( ╳ ) 31. 泰勒(W.Taylor)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发表于 1911 年。( √ ) 32. 传统观点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 ) 33. 梅奥认为,影响组织工作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是职工的待遇和工作环境。( ╳ ) 34. 管理心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在对职工管理方面,他提倡X理论而反对Y理论。 (╳) 35. 在群体内部,工作任务复杂,有的成员不能独立完成全部工作时,竞争的效果要优于合作的效果。 (╳) 四、简答题 1. 在人际交往中,当人际关系产生问题或恶化时,如何改善人际关系? 答:群体成员之间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群体作用的发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已经建立的人际关系 出现问题时,还要设法改善人际关系,如何改善人际关系?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0455 北师串讲精品教案

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0455   北师串讲精品教案
狭义指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社会要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教育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教育学与教育管理心理学:教育管理心理学以教育学理论为基础,为教育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
教育的直接目的: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三篇教育管理中的群体心理
第八章教育群体心理
第九章教育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第一十章教育群体的合作、竞争与冲突
第四篇教育管理中的领导心理
第十一章教育领导心理
第十二章教育领导决策心理
第十三章教育领导集体心理
第五篇教育管理中的组织心理
第十四章教育组织心理
第十五章教育组织文化与社会心理环境
第十六章教育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1.理论意义:实践经验和理论上的突破成为心理科学宝贵财富拓宽心理科学视野为心理科学丰富和发展作贡献
2.实践意义:(三个有利于)
有利于观察和判断(教育工作者)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预见性和针对性处理(教育管理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的矛盾提高工作效率
有利于改革教育管理工作
有利于加强教育管理者自身教育
特点:范围广泛不受时空限制
四、测验法:采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测量被试心理特质的方法
信度:测量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同样内容,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效度:测量工具本身的有效性即对所欲测量的特性或目的是否测得正确
第二章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础
第一节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教育科学基础
一、教育的本质
教育:广义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管理的本质定义: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教育管理心理学 (2)

教育管理心理学 (2)

第二章教育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基础第一节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础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教育科学基础(一)教育的本质教育本质要回答的是“教育是什么”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教育以活动的形态存在。

因此,教育的本质应该回答的是教育作为一种“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根本特征,它反映教育活动固有的规定性,也反映其根本特征。

区别于动物,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美利坚百科全书》中写道:“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写道:“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从受教育者成长的角度和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角度给教育下了最广义的定义。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一是教育总是与人的成长相关;二是能对人成长产生作用的不只是教育活动。

>>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活动。

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人。

◆总之,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的核心含义,也是教育的根本特征。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人类自从有了教育实践活动,便逐步有了对这种实践活动的认识与反思。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类对教育问题的认识还比较零散、不够完善,人类的教育思想尽管在不断积累、不断丰富,但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形态,为此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为教育学的萌芽期,未形成独立学科。

中国的孔子-《论语》:教育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西方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未成为独立学科。

2.教育学的形成阶段教育学的形成阶段是指教育学开始形成独立学科的时期。

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论文(共2篇)

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论文(共2篇)

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一篇: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把教育管理心理学运用到高校学生日常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说服力和感召力,不仅能丰富和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而且能完善和促进高校学生的工作理论。

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内涵及研究对象教育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心理学与教育管理相结合的产物,其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

教育管理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有一个综合、吸收和运用的过程。

综合体现在教育管理学和心理学结合部位上所进行的融合、吸收和运用,是对当代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研究成果的积极选择态度,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管理实践的需要。

要完成这样复杂的工程,就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方法论作为该学科的理论基础,还要继承和借鉴现代管理心理理论的先进理论成果,发展和丰富教育管理心理学。

就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言,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从管理对象的过程来看,学生心理是教育管理心理的核心,教育心理首先必须研究学生内部的心理发展过程。

其次,教育管理过程包括师生双方的活动,学生既是教育管理的主体,又是教育管理的客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客体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教育管理心理学还要研究各种影响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各种因素,以便更好地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二、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因素1.环境因素(1)社会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深入,新的人事制度、就业体制及激烈的市场竞争都让大学生们应接不暇。

大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往往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有的甚至背道而驰,这就造成了学习和实践的冲突。

《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填空1、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或者说是对人的管理。

2、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等。

3、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4、1911年,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发表,是管理独立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泰勒被西方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5、行为科学理论的早期称为人际关系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

根据霍桑实验总结,梅奥于是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

6、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李维特出版了《管理心理学》,标志着现代管理心理学正式问世。

7、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有:“经济人”的假设、“社会人”的假设、“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复杂人”的假设。

8、教育管理中的认知偏见的种类:第一印象、光环效应、近因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情感效应。

9、激励方式有:目标激励、奖惩激励、竞赛与评比激励、榜样激励、领导行为激励。

10、教育领导者发现所属职工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应采取的临床手段有: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11、领导者在智力方面的品质:(1)敏锐的观察力(2)良好的思维力,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影响领导者工作的重要的智力品质(3)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领导者最宝贵的智力品质。

12、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德尔菲法、名义群体法、脑力激荡法。

13、教育组织中角色结构的特点是:教育角色的多重性。

14、组织文化的层次包括:(1)精神层(内隐层次)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风气等。

(2)制度层(中间层次)如企业的厂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职工代表会制、按劳付酬的分配制等。

(3)器物层(外显层次)是指组织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

15、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价值观念、组织信念、职业道德、群体意识、规章制度方面等。

16、良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领导率先示范、舆论积极导向、骨干带头,蔚然成风、开展思想工作,促进少数人从众、开发校园文化资源。

17、教育组织变革的症候:决策失灵、沟通阻塞、功能失效、缺乏创新。

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改变。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高校学生的需求,因此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校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面临着身心发育、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挑战。

了解学生的特点、需求,做到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管理非常必要。

通过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他们提供更加贴近实际、有效的管理方式。

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还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应对学生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现代高校学生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比如焦虑、自卑、适应能力差等。

管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

通过心理学的知识,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还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果管理者能够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就能够更好地完成学生管理工作。

管理者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通过心理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及时应对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管理者可以更好地完成学生管理工作。

高校管理者有必要加强对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学习和应用,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也需要引入更多心理医生和心理辅导员,为学校提供更加全面的心理服务。

教育管理心理学

教育管理心理学

教育管理心理学教育管理心理学:揭示教育管理中的心理机制与策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管理心理学在现代教育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教育管理心理学旨在探究教育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心理机制与策略,以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阐述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领域、以及如何运用相关理论和实践来优化教育管理。

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概念教育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将心理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管理实践中,探究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等心理现象,以及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心理互动和行为模式。

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教育管理中的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教育管理过程中不同群体间的心理互动和行为模式,如教师团队、学生群体、家长委员会等。

2、教育管理中的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教育管理中个体心理现象及其对管理效果的影响,如教师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学生心理困扰等。

3、教育管理中的心理策略与技巧:探究教育管理中有效的心理策略与技巧,如激励、沟通、领导力等。

4、教育管理中的心理评估与培训:研究如何运用心理评估工具对教职员工进行评估和培训,以提高教育管理的效能。

三、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实践应用1、优化教师管理:通过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和压力源,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教育教学质量。

2、改进学生管理:运用心理学原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3、提升家长参与度:理解家长的心理需求和期望,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形成家校合力。

4、心理辅导与援助:为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等提供心理辅导和援助服务,帮助他们应对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困扰等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总之,教育管理心理学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行为规律,我们可以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提高教育管理的效果和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管理心理学(自学考试)名词:1教育管理:所谓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手段,合理配置管理资源,处理教育活动中教育与社会、教育与教育活动中的人员、物资、信息、时间、任务等各种关系,以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 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条件下,研究者对教育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从而了解和分析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3.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认为地使一定的心理现象发生,从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4.调查法:是指在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所研究的现象在不能直接观察的情况下,研究者采取多种方法获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

5.测验法:是指在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采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必要时也可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作为辅助,测量被试的有关心理特质的方法。

6.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讨教育管理活动中不同角色人们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

7素质:所谓素质有两种解释:狭义的素质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主要是脑和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方面的特点,这种素质上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广义的素质不仅是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而且更指人在一定的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品质,即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对教育领导者与管理者来说,即指领导意识、领导能力、领导品格和领导风度。

8.信度:指的是测量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同样的内容,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9.效度:指的是测量工具本身的有效性,即对所欲测量的特性或目的是否测得正确。

10.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11.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一定阶段)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利和体力的活动。

12 所谓管理:就是管理者运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指引和影响个体或组织目标的过程。

13.管理现代化:是将现代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管理的过程。

14行为科学:就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效率。

15.霍桑实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于1927年冬应邀参加了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关系的实验,包括照明、福利、态度与意见调查和团体行为的观察研究等一系列实验,结果发现,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力量,不在于物质因素或经济因素,而在于工人心理的或社会的因素。

16. 所谓心理的本质就是怎样正确地理解人的心理现象,上弄清楚什么是心理,心理现象时精神现象还是物质现象,人的心理到底时怎样产生的,这是心理学首先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

按照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现代科学成就的论证,人的心理时在社会实践中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心理的本质究竟时什么呢?这里有两个基本的条件,一个是人脑,这是反映的器官,是心理活动产生的生理基础,另一个是客观显示,这是放映的内容,是心理活动放映的源泉。

人的心理活动就是在实践活动中这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17. 经济人的假设:经济人也称为理性经济人,也有人译为实利人或唯利人。

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都想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被称为X理论。

18.社会人的假设:有人译为社交人。

这一人性假设起源于著名的霍桑实验。

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的意义。

人们还有社会性需求,人际关系对于社会行为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

19. 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又称为自动人的假设。

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派认为,人除了物质需求、社会性需求外,还有一种表现自己才能的欲望。

在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人就是自我实现的人。

自我实现就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

20复杂人的假设: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提出来的。

由于长期实践的结果证明,前三个种人的假设,虽然各有其合理的一方面,但并不适合于一切人,是各有其片面性的。

60年代中期,薛恩考察了这三种人性假设,认为人类的最大需求不可能都是一样的,而是因人因事因地而异。

不可能有纯粹的经济人社会人和自我实现的人。

实际存在的只是在各种情况下不同反应的复杂人。

70年代初,根据复杂人的假设,提出了一种变权理论。

被称为超Y理论。

21.人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人属于自然,另一方面是人统治自然。

首先,人作为有机体是自然的产物,人来自自然,人属于自然。

其次,人为了生存、种族延续和发展,就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把自然作为索取和改造的对象,这就是人统治自然。

22.人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人的本质最重要的方面。

作为社会的人,任何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的生活的一切表现,都是社会生活的表现。

总之,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的社会性。

23.人的意识属性:说明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消极的反映,而是具有自觉性,是积极能动的反映,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4.. 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认知反映,是指主体对他们的行为、对社会交往和对集体组织间的关系的认知。

25.认知: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

26第一印象:在社会认知中,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

27. 光环效应:在社会认知中,将知觉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加分析地扩展到其它方面去,这种现象叫光环效应。

又称为晕轮效应或成见效应。

28. 近因效应:是指在社会认知中,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前得到的信息对于一个人的整个印象会产生更强烈的作用。

也称为系列位置效应29. 社会刻板印象:在社会认知中,人们常常受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在其头脑中形成有关某人或某类人的固定印象,这种固定的刻板印象将对随后的反映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印象或定势效应。

30. 情感效应:在人际关系中,观察已有的情绪情感对社会认知的影响,从而造成对人判断或评价上的偏见。

31. 个性: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稳定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32个性差异:个性具有意识倾向性,它是人对事物的一定看法、态度和趋向,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态度的选择性和积极性的表现,制约着一个人全部的心理活动的方向和行为的社会意义。

这种倾向性表现为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社世界观。

个性还具有鲜明的个性差异性,它体现在个体之间能力、气质和性格方面的不同。

33.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

它不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而是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它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34.意志:是在认识和变革现实的过程中,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35.兴趣:是我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36.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37.气质;是受个体生物组织制约的、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强度、速度、灵活性等动力方面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38.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39. 所谓行为:是在外部刺激的影响下,经由主体内部的折射而产生的反应活动。

40. 需要:是有机体缺乏某种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它是个体客观需求(包括人体内部的生理需求和人体外部的社会需求)的主观反映。

41. 动机:是推动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动因,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以实现一定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

42. 目标:是一种期望,是人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是与一定需要的满足度相联系的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超前反映43.教育目标:是指培养人才的规格和标准,它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和期望在教育工作中的反映,这个目标要依靠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来实现。

44.管理目标: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工作目标,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45. 所谓激励,作为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持续的激发人的工作动机,使其心理过程始终维持在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之中。

简言之,就是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46.目标激励:就是设置适当的目标,使其成为诱因,以激发人的正确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47.奖励激励:即利用奖励与惩罚的手段进行奖励。

48.竞赛与评比的激励:社会主义的竞赛,历来被认为是能激发人的动机、推动人们积极向上、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或争取完成工作任务的有效手段之一。

竞赛既有比较、角逐的成分,又有合作、互助的成分。

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竞赛对调动人的积极性具有重大意义,。

评比条件对引导竞赛的方向有着重大的作用。

49.榜样激励:榜样是一面旗帜,使人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它适合人的模仿心理需要。

50.领导行为激励:;在调动教育工作者积极性中,领导行为起着很重要的激励作用。

它主要表现在领导者对被领导者工作的支持、关怀和领导自身的以身作则等方面。

51.生理需要: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直接与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发展相联系的需要。

包括饥渴性排泄和休息等。

52.安全需要:是要求安全、避免危险的需要。

53.尊重的需要:这里有两种,即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内部尊重是希望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得到自我尊重,产生自足胜任独立和自信。

外部尊重是希望达到别人尊重,由此产生地位威望和信赖等。

54.爱和归属的需要:是指人与人之间对社会交往、爱与被爱的需要。

55.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人的理想抱负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需要,目的是完善自己,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浅能。

56.激励因素:使职工感到满意的激励因素主要是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社会承认,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工作中负有重大的责任以及在职业上能得到发展和成长等。

57.保健因素:造成职工非常不满意的保健因素主要是由于公司政策、行政管理、监督、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安全、工作环境等方面处理不当引起的。

58.效价:也称诱发力,是指目标的价值,即对所从事的工作或者所要达到的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也就是个人对行动的结果或目标的偏爱程度。

59.期望值:是指期望的概率,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判断一定行为能导致某种结果和满足需要的概率,是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大小的估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