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名著单元,打开整本书阅读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策略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备考-《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策略如何高效地展开整本书阅读活动?一、阅读阻力为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优化《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学习现状,抽取了某城镇学校八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分析样本,并对学生的阅读反馈作了梳理,认为学生阅读本书时存在的阻力如下:(一)时代的疏离感《红星照耀中国》“纪实”却不“及时”,反而增加了隔膜感。
时代的隔膜造成了初中生接受的障碍,影响了阅读的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读完了一遍,说明初中生对于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兴趣不是特别浓厚。
因为,如果学生不熟悉当时的时代背景,就不能够真切地了解那个列强欺凌、军阀混战的混乱时代。
例如书本中所出现的“苏维埃”“哥老会”都是特殊时代背景之下的产物,学生不能理解这样的在书中反复出现的概念,自然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文本的疏离感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一名外国记者,在翻译的版本良莠不齐的情况下,母语阅读给初中生带来了障碍;2.本文以采访记录、个人讲述和重大事件描述为主,情节不连贯,故事性不强,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足。
(三)阅读指导的疏离感一半以上的同学非常或者比较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说明这本书对于初中生而言,是具备可读性的。
但是不少教师的阅读指导机械有余,活力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缺乏学习任务群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帮助与指导;最后,在学生读完作品之后,缺少思维的碰撞和专题的研讨,没有能够让学生的理解走向深入,思维更上一层楼。
学生的情感没有得到唤醒,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
时代、文本和阅读指导上存在的疏离感,造成了《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的困境。
若要突出重围,就必须要寻求合适的路径。
新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
这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探究——以《水浒传》为例
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探究——以《水浒传》为例摘要: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结合了“导读”“批读”“研读”等板块,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老师以教学抓手,能较好地改变名著阅读看似热闹的浅阅读现象,使学生走出试题训练式的假阅读误区,进入深度阅读的境界。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水浒传》整本书阅读作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教育部编纂的初中语文教材积极响应《课程标准》要求,编排了12本必读名著,推荐了24本自主阅读书目。
这些书目大多是名著,而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名著领略大师风采,掌握人文知识和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书目也对初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初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现状令人堪忧,这既有学生的因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一是学业繁重,学生感觉没有时间进行大篇幅文章阅读;二是受社会流行的“快餐”文化影响,大多数学生喜欢当前的流媒体和融媒体,对传统文学作品不感兴趣;三是初中学生审美和品鉴能力还存在不足,不能充分领略名著文学魅力。
从教师的角度看,一方面,教学任务繁重,缺乏时间去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二是部分教师自己本身不读经典,不具备担当学生名著阅读领路人的水平;三是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成效的检验,导致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在阅读方面没有量的累积,也没有质的保证。
笔者认为,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可以先通过导读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再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然后召开讨论会、编舞台剧等进行展示分享,这样能对作品进行有广度和深度的解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下面,笔者以《水游传》的阅读实践活动为例,建构一个易于操作、注重实效的整书阅读活动框架。
一、导读导航,激发兴趣将导读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基本环节,通过讲述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意图、从目录了解故事梗概、设置目标以带着疑问去阅读等环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并在创作风格和作品魅力方面给学生留下对名著的总体印象;还可以结合名著的电影电视展现名著的精彩场面,如《水浒传》的导读可从听《好汉歌》开始,或对应电视剧集来分配阅读任务,既把学生带入名著的故事情境,又有效减轻学生阅读心理负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巧借经典名著,促整本书阅读——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教学研究为例
巧借经典名著,促整本书阅读——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教学研究为例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极其重要,而小学阶段,经典名著阅读更是重中之重,由经典名著奠基,能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追求与向往。
而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的引路人,可以带领学生遨游经典名著,氤氲醇厚书香。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经典名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最早提出“整本书阅读”理念,这一理念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所体现,可见,整本书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教学形态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作为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的最佳作品,必将成为学生扣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门的奠基石。
本文从课程内容与教学策略两个层面,探究整本书阅读“怎么读”,提出了几点主张:一是书香启灵智,以篇入本;二是与经典同行,百花齐放;三是经典润心田,文本相连。
一、书香启灵智,以篇入本好书,像长者,谆谆教导;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
在浩瀚书海中,教师应发挥其价值,为学生择其好书。
好书颇多,从何入手呢?课本是个不错的选择,它给人们指引了一个方向。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能见证三国割据、群雄争霸;懂得歃血为盟、忠肝义胆;惊叹石猴出世、腾云驾雾;感慨身世浮沉、命不由己……这一单元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亲近中国古代古典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师以一篇课文作为切入点,实现篇本通联,将学生领入整本书的阅读之中。
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为例。
师:你觉得课文哪个词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生:神机妙算。
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生:神机妙算就是有过人的谋略,能预先观察好形势,做好相应的决策。
在这里指诸葛亮预先判断天气、地势,在不伤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借到了十万只箭,意指诸葛亮智慧过人。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简爱》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简·爱》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设计亮点】1.运用“连接+打通”策略,借助了想象和联想,将可见的封面和抽象的人物精神品质连接打通。
2.思维能力培养路线清晰。
【文本类型及课型】阅读版本:译林出版社译著(黄源深译)文本类型:思辨性【教学目标】1.观察封面,梳理小说内容,概括简·爱人物形象及相关故事情节。
2.以封面设计要素——“象征”为抓手,探析封面中的“象征”,通过语言文字的推理,感知简·爱“浪漫的逐光者”的形象。
3.对比不同选择,在更开阔视野下辨析、感悟简·爱“浪漫的逐光者”这一形象的高大、可贵。
【教学重难点】1.以封面设计要素——“象征”为抓手,探析封面中的“象征”,通过语言文字的推理,感知简·爱“浪漫的逐光者”的形象。
2.对比不同选择,在更开阔视野下辨析、感悟简·爱“浪漫的逐光者”这一形象的高大、可贵。
【教学过程】01初聊封面梳理情节【屏显】“颜值当道”的有趣表情包几个不同版本的《简·爱》的封面(师以“颜值当道”的表情包和“封面党”话题激趣暖场。
)【屏显】悬挂中心话题:不漂亮的小个子女人简·爱为什么美得惊心动魄?过渡:大家很有当封面设计师的潜力哦!封面里的简·爱从诞生起,就有数不尽的男男女女爱她!也正是她,成就了《简·爱》这本书作为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代表作的地位!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中心话题“不漂亮的小个子女人简·爱为什么美得惊心动魄?”是探究《简·爱》这本书绕不开的重要问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尝试来换一个观察角度,变一个思维的方向去读《简·爱》,我们将从观察封面开始。
先来看专门培训封面设计师的讲座里提到的一条封面设计方法。
【屏显】封面的图片往往在封面中占很大面积,成为视觉中心,所以,图片是设计要素中尤为重要的部分。
书籍封面设计构思的过程与方法之一:象征象征性的手法是艺术表现最得力的语言,用具象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意境,也可用抽象的形象来隐喻表达具体的事物。
从碎片化获取走向整本阅读——以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阅读尝试为例
从碎片化获取走向整本阅读——以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阅读尝试为例发布时间:2021-11-23T03:16:03.0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0期作者:徐蓓蓓[导读] 单篇阅读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是有目共睹的,借助名著进行整本阅读可以适当的对单篇阅读的不足加以弥补。
徐蓓蓓浙江省永嘉县实验中学内容摘要:单篇阅读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是有目共睹的,借助名著进行整本阅读可以适当的对单篇阅读的不足加以弥补。
整本阅读的时间跨度长,阶段性任务明显,这也有利于把整本书的阅读引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来。
关键词:名著整本阅读尝试碎片化阅读时代来临得太快,书本似乎渐渐尝到了冷落的滋味。
拿起手机看心灵鸡汤的人比比皆是,愿意在书店逗留选上一本心怡的书慢慢阅读的人却越来越少。
忙碌的成人是如此,学生亦好不了多少。
竞赛、数学、科学、习题……功利性为了应付考试的学习任务充斥着学生的学习生活。
语文便只是学习语文课本上的篇目,课外阅读是不那么重要的,又或者变成了多余。
倘若不是中考规定了哪些名著纳入到考试的范围之内,试问又会有多少学生自主自觉的拿起这些名著来阅读呢?被动阅读已然是一种现状,但是许多时候这种被动的阅读甚至会成为一种无效的阅读。
譬如教师在学期伊始布置学生阅读某一本该学期纳入到考试范围内的名著,倘若教师只是吩咐学生自行阅读,而不做任何检查的话,相信一个班级四十位学生真正能将整本名著看完的学生是少之又少。
更多的学生也许就只是翻了一部分或者稍微翻了翻,仅此而已。
那么,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便只能在考前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关于该本名著的相关概括性资料让学生背诵。
久而久之,便陷入到恶性循环中,学生阅读名著的自主性就更差了,因为他心中明白老师迟早会提供提纲式的东西,到时候只要背诵一下便可以应付。
甚至可以说只要背诵,便可以应付语文考试中所出现的名著题了。
因此,名著阅读便成了背名著内容概述和提纲,仅此而已。
本学期笔者刚好担任八年级语文的教学,部编新教材学期伊始才姗姗来迟拿到手。
第六单元整本书阅读《西游记》课件(共23张ppt).ppt
人物点评
唐僧
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 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孙悟空
疾恶如仇、神通广大、机智顽皮。
人物点评
猪八戒
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 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 难分敌我。
沙僧
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 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 难分敌我。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
中小学西游记读书分享主题班会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 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
-目 录-
第一 书籍简介 第二 分享理由
第三 人物点评 第四 读书心得
第一部分
书籍简介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读书分享
作者生平
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 上“岁贡生”。
长期寓居南京,靠卖文补贴家用。 后出任过长兴县丞,但由于看不惯官场黑暗,不久
就愤而辞官。后又担任过与县丞品级相近的闲职荆 府纪善。 晚年归居乡里,放浪诗酒,贫老以终。
书籍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 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
人物精神
唐僧
认准目标,坚持到底
孙悟空 战胜自我,改变世界
猪八戒 快乐生活,幽默人生
沙僧
谦逊为人,踏实做事
第四部分
读书心得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读书分享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 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
第六单元整本书阅读《西游记》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激趣导读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西游记》是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名著导读”中要求阅读的书籍,也是中考名著阅读题的考查书目。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额的有益启示;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西游记》的阅读,正符合新课标的相关要求。
本课的教学,旨在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思考探究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绝大多数对《西游记》中的故事耳熟能详,但不少学生是通过阅读缩略本或观看影视剧来了解的,读过原著的较少。
不少孩子对厚厚的原著有畏惧心理,不愿去读。
本次激趣导读课就是要激起学生对原著的阅读兴趣,并指导学生掌握几种阅读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自己对《西游记》的了解,谈谈自己喜欢的情节与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大体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和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挫折。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对《西游记》中的象征与隐喻的探究。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启发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很多同学心中一定有疑问:我们已经对《西游记》中的人物和情节耳熟能详了,为什么还要读厚厚的原著呢?真的很熟悉了吗?我们来看几个有趣的问题:①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武力值超群,为什么在取经路上却常常打不过一些妖怪?是真的打不过吗?②天宫的神仙已经长生不老了,为什么还要替玉皇大帝卖命?玉帝靠什么控制着他们?③牛魔王头上有牛角,而红孩儿却没有。
牛魔王不会三昧真火,而红孩儿却会。
牛魔王真的是红孩儿的亲爹吗?④鲶鱼怪“奔波儿灞”和黑鱼精“灞波儿奔”这两个“奇葩”名字是用来搞笑的吗?⑤为什么有“二郎神”而没有“大郎神”?(学生可以回答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给予赞赏、鼓励,并不给出答案,也不在此环节花费太多时间,只起到激趣作用。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一)设疑导入
小说名字为什么叫“骆驼祥子”?
(二)奋斗起:激情饱满的进行曲
.祥子为什么选择人力车夫这个职业?
首先是车夫投资成本小,容易挣钱,拉车比其他苦工多一些变化和机会,可能会遇到多于希望的报酬。然后是 祥子自己年轻力壮不需要太多知识,靠自己干体力活也能够让生活过得很好。他本来生活在农村,18岁时,不幸失 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便跑到北平城来赚钱谋生。他既年轻又有力气,不吸烟赌钱,他认定拉车是最好挣钱的活儿 。
他乐观但盲目,坚定却木讷,有较强的生活欲望却又不能看清社会的本质。一心拉车,不问时事。没有认清灾 难的社会根源,不知道个人的努力比起社会沉重的压迫是多么微不足道。他将自己的生命和车连在一起,一旦拉车 的理想破灭,他便陷入颓废的迷惘和痛苦的堕落,而小福子的死更是将他仅存的一丝希望摧毁,要强的祥子终于变 成一个苟活于世的行尸走肉。
“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
“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
“他一定不会落在'胶皮团'里”
师:用纯熟的北京口语描述富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人情,刻画真实灵动人物的性格,叙述故事,褒贬事物。
(六)“骆驼祥子”的含义:
第一层是点明小说的主人公,即祥子。
第二层是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也就是骆驼祥子称号的由来。第三层是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即像骆驼一样 吃苦耐劳、沉默憨厚。第四层是骆驼象征贫苦下层劳动人民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骆驼是旧时代最为廉价而最为 耐用的交通工具,而祥子本身也是贫苦的下层劳动人民。小说以骆驼为象征,强调了社会底层的人们面临的困境和 不幸,突出了底层人民群体的窘境和无奈,表现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残酷。
师:“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 鬼!”祥子前后巨大的改变,揭露了那个时代社会的黑暗,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剥削。
2023-2024学年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67页)
五、主题概括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 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 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 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 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展示了极 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 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 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六、历史地位
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
生动,语言优美,成为“中国小
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它是
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
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
图画,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
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
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 《红楼梦》之所以被誉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
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 的顶峰”,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课堂导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于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开篇处的这首诗, 既是作者对知音的期待,也是 对每一个读者的诱惑。沉下心 来阅读《红楼梦》,走进这部 伟大作品的艺术世界,你一定 会不虚此行。
导读梳理
一、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年),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 芹溪、芹圃,出身清代内务府 正白旗包衣世家,江宁织造曹 寅之孙,曹颙之子。早年亲历 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 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 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 芹随家人从南京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 和朋友救济为生。
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 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
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 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
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 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 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确立学习目标1.阅读体味:阅读《儒林外史》,对整本书的人物、情节等内容进行提炼梳理。
体味小说复杂而矛盾的人物形象,洞察作者在人物塑造上所寄托的情感,理解作品的讽刺手法,体会作品的内在意蕴。
2.表达交流:依据吴敬梓的情感倾向分类,制定人物榜。
展示所搜集或设想的儒林人物图片。
组建剧本创作小组,挑选《儒林外史》的部分片段,研讨剧情安排,交流相关道具设计以及角色设定,完成剧本创作。
续写人物故事。
3.实践活动:完成阅读笔记展评,角色体验朗读。
从《儒林外史》整本书中选择具有讽刺意味的典型场景,表演课本剧。
组织关于《儒林外史》悲喜剧艺术的辩论赛。
二、设计活动环节1.采用各种形式方法进一步熟悉全书内容方法一:梳理小说情节可以回目为主,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每回内容概括,亦可以人物为主,联系人物相关几个回目所写内容对全书进行整理。
章回主要人物穿插人物第一回王冕第二~四回周进范进第五~六回严贡生严监生第七下半~八上半回王惠第八下半~十二回娄琫娄瓒方法二:写作人物小传有深刻阅读体会的人物,叙述他们的故事,为人物作小传。
写小传是要建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作品中的众多人物,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高效完成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
(注:此环节不需要对人物做出评价。
)方法三:编画人物关系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理清人物关系。
参考角度:(1)画出人物关系图谱或写出人物身份说明。
(2)根据作者的情感倾向对全书人物做一个分类榜单。
大致可分为三类:褒大于贬,贬大于褒,褒贬并重。
标注理由和依据,有争议的可组织讨论。
阅读《儒林外史》的一大障碍就是出场人物众多,思维导图的绘制能让人一目了然,深入了解人物形象。
2.以学生问题为突破口,提高阅读效率整本书初读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可以征集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的疑问,阅读时可同学之间互助,或教师解答引导,以此为突破口,推进整本书的深度阅读。
指向阅读策略的整本书阅读打开方式——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教学例谈
【摘要】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编排,意在激发学生阅读世界名著的兴趣,初步学习名著阅读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教师应将小学阶段习得的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地阅读等策略渗透其中,对整本书的阅读进行系统指导,助力学生阅读经典、提升技能、体验乐趣。
【关键词】阅读策略;整本书阅读;快乐读书吧指向阅读策略的整本书阅读打开方式——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教学例谈□段红统编教材中,“快乐读书吧”板块将整本书的阅读纳入课程计划,将阅读策略渗透于课外阅读,使得整本书的阅读序列化、课程化。
以六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为例,其主题是“漫步世界名著花园”。
学生在之前的学期中已学习了多种阅读策略,此时阅读世界名著,正好拥有了综合运用阅读策略读整本书的机会。
那么,如何运用呢?对此,笔者与研究团队开展了以下实践与探索。
一、依托提问预测策略,用“惊讶”打开名著大门阅读名著,特别是世界名著,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因为大多数名著不像流行读物那样通俗易懂。
教材导语中写道:“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
当你漫步在世界名著花园中,与心仪的书籍不期而遇,一定会惊喜地停下脚步。
”导语提示教师在导读课上可以顺应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教材评价它是“一本令人无限惊讶的书”。
教师可围绕“惊讶”,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推测展开阅读。
(一)遇见奇怪的书名《鲁滨逊漂流记》在1917年首次出版时的书名是《在约克出生的海员鲁滨逊·克鲁梭有着不可思议的惊人经历,他是海难唯一的幸存者,在俄罗诺克河河口的孤岛上奋勇求生,独自过了二十八年,终于被海盗船救起,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
这个超级长的书名引发了学生的疑问和猜测。
请教老师后,学生得知,那时纸张昂贵,书也昂贵,书店老板既不能让人随便翻书,又要让读者知道书的内容,只好在题目上做文章。
所以,欧洲早期出版的书,书名往往都很长。
这个奇怪的书名展示了一本令人惊讶的书的概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整本书阅读”视域下名著单元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
“整本书阅读”视域下名著单元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摘要】名著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中国四大名著为切入点,能够让学生们充分地感受名著文化的魅力。
语文课标将整本书阅读单独设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强调引导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思维品质,提升文化审美素养。
因此,文章简述了整本书阅读的内涵,分析“整本书阅读”在名著单元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并从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角度,探究“整本书阅读”视域下名著单元阅读教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名著单元;教学策略前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标准(2022)》)中明确要求学生要“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将整本书阅读融入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外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加全面、完整地掌握阅读的主题、思想等。
因此,本文从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角度,针对“整本书阅读”视域下的古典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整本书阅读的内涵整本书阅读,顾名思义指阅读整部文学作品,强调阅读的“完整性”。
但是,整本书阅读不仅仅指文学作品文字或者形式上的完整,还注重阅读意义、思想、主旨等方面的完整性。
语文教师需要站在整体的角度,将教材中的“片段”或者“节选”放在整本书的情境中进行对话,当学生们了解教材“片段”的知识后,主动地阅读原著整本书,这样既能够激发阅读兴趣,又能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对教材“片段”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效果。
二、“整本书阅读”在阅读教学的作用1.阅读激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由于教材受篇幅的限制,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并且简短的阅读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整本书的内容较多,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整理习惯,从众多的线索中整理有用信息,锻炼学生的分析推理习惯等。
阅读有法,书香致远——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推进策略探究
阅读有法,书香致远——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推进策略探究摘要:初中教学阶段,语文是十分重要的学科,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并不能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伴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阅读教学需要作出改进,尤其是在名著阅读环节中,让学生获得个性化阅读,完善教学体验。
因此本次文章在分析的过程中,从整本书阅读的视角,深入了解课堂教育工作的具体开展模式,希望能够发挥出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为初中阶段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找到全新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前言: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名著阅读教学体系进行升级,关注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让学生思想和学习能力有所发展。
阅读也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研究,在加强名著阅读学习体验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展现自己的观点。
在我国千百年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积累实现人民素质的提升,因此名著中的文化更值得学生学习和传承。
所以还需要借助初中语文课堂,开展整本书名著阅读活动,从而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实现学生良好的进步和成长。
一、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推进的意义(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在传输传统文化实际内容的情况下,将多个传统文化内容呈现,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案。
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展现出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这丰富了学生的头脑,让学生收获了学习的良好方向。
(二)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升华自我发展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蕴含多元内容,学生学习古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在良好素质冲击下保证学生收获自我成长的时机和空间。
结合现阶段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教师为学生带来清晰的学习方向,而且会不断的整合和计划传统文化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自我成长计划。
这让学生学习更多优秀内容的情况下,也为带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发展提供准备。
(三)促进师生进步发展,整合语文课堂知识学习传统文化渗透和应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交流,不断诠释符合学生学习进步的模式和体系,在给予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体验之下,让传统文化增进师生之间情感。
找一个“支点”,撬动整本书阅读
找一个“支点”,撬动整本书阅读作者:袁莉莉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20年第02期【教学目标】1.借助旁批和阅读提示,了解蝉的生命历程。
2.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感知作者“科学”与“诗”结合的语言特点。
3.激发阅读《昆虫记》的兴趣,了解此书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感知作者“科学”与“诗”结合的语言特点。
【教学流程】一、导入——一人一园一天地,一虫一心一乾坤课前小演讲:两个学生推荐阅读《昆虫记》中的篇目《荒石园》。
师:对其他人来说,这只是一个荒石园,但对于法布尔来说,这里却是他的“钟情宝地”。
他在荒石园中观察研究了40年,完成了《昆虫记》这部巨著,可以说是“一人一园一天地”。
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蝉》这篇文章走进他的昆虫世界,感受“一虫一心一乾坤”。
二、说《蝉》的故事——跟法布尔学观察师:鲁迅评价法布尔是“讲昆虫故事生活的楷模”,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试试给下列图片排序,说一说蝉的生命简史。
生1:我觉得第1幅是讲“金蝉脱壳”的。
它和我们书旁边的插画一样。
师:你观察得很细致,知道对应书上批注旁边的图画,自读课文就要关注到书旁的批注甚至是插画。
生2:第3幅是讲“蝉的地穴”,它也是书旁的插画。
生3:第4幅图是产卵部分。
书上第12小节写“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图片上就是一只蝉在枯树枝上。
师:你能对应书上的文字去观察,非常棒!生4:第5幅图好像是蝉的幼虫,颜色很淡,是没有长成的蝉。
师:你能说说是写的幼虫哪部分的生命历程吗?我们书上有没有对应的文字部分?生5:是写幼虫钻到土里去,书上说“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
师:找得不错!还有最后一幅图,谁能说说画的是什么?生6:上面画的一个个白点应该是蝉卵的孵化。
师:每一幅图我们都说出了相对应的内容,那么请哪个同学按照蝉的生命历程为图片排序?(师同时出示文字“金蝉脱壳”“蝉出地洞”“成虫产卵”“幼虫入地”“蝉卵孵化”,两个学生一个排序图片,一个排序文字)师:排得非常准确,但是老师想调整一下图形,我想把它们排成圆形更恰当,它们代表蝉的生命轮回。
第二单元“外国名著”(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统编版)(一)
阅读要素:学习阅读外国名著的方法本单元围绕“走进外国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它们都是经典的外国文学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通过故事梗概及节选的部分内容,向我们介绍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骑鹅旅行记》(节选)通过介绍小男孩尼尔斯的奇妙遭遇,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力;《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介绍了汤姆·索亚的一次传奇历险,让我们领略了外国小说的奇妙与精彩。
本单元阅读重点:一、梳理文章层次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包括全篇和各个段落内部的层次),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各个段落的意思。
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有:1.按时间划分。
(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
(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划分。
(找各个事件)4.按“总分总”的结构划分。
文章的结构,实际上是文章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组合关系。
分析文章结构,实际上是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
不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即“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如何理清作者的思路呢?1.初读全文,勾画重要语句,理清此文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什么事情,以把握文章全貌。
2.以段为单位仔细阅读,用简明的语言标示段意,以显露文章脉络。
3.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思路自然显现。
二、如何分析人物形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1.描写外貌的句子那是一只大黑猫,脖子下面有个白斑点。
他的皮毛平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他的爪子收缩着,灰白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缝,样子十分温柔。
这句话抓住大黑猫的脖子、皮毛、爪子、眼睛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表现了大黑猫在尼尔斯的眼里是那么的漂亮和温柔。
2.描写语言的句子他一看见男孩就叫了起来:“叽叽,叽叽,快看放鹅娃尼尔斯!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尼尔斯·蒙尔耶松!”这句话借麻雀的语言,交代了男孩的身份和姓名。
【案例分享】《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导读课教学设计
【案例分享】《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链接外国名著单元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回顾如何从阅读节选叩开阅读整本书的历程。
2.能在阅读《掉进兔子洞》节选的过程中,发现“奇异”,建构阅读方法。
3.借助封面导语、序言、目录等资料,从不同维度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期待。
4.能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拟定整本书阅读计划。
【教学过程】活动一回顾同学们好,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里,我们跟随着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了更广阔的世界。
一、回顾单元内容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读了哪几本名著的节选?根据学生回答,呈现出《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图片。
二、回顾从阅读节选走向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我们是怎样来读这些节选的呢?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通过细读文本,发现了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的心路历程(呈现图),我们利用导图,梳理故事情节(呈现图),发现了尼尔斯在变成小狐仙后的世界变化。
我们还通过链接资料,品味语言风格,去发现了马克·吐温笔下那个爱吹嘘的少年——汤姆·索亚。
通过阅读这样的节选,我们感知了内容,寻得了方法,打开了我们通往外国文学名著阅读的一扇窗。
[设计意图]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引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
教材里通过“梗概”去整体感知名著内容,通过“节选”剧透名著中的精彩细节。
选用的两种方式都是让学生对整本书产生阅读的期待,激发阅读的兴趣。
“快乐读书吧”是让学生借助单元习得方法,在整本书的阅读中进行具体的尝试。
温故而知新,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在一以贯之的情境中得以持续。
活动二叩开一、趣猜作品,激发趣味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你触摸到它的那一刻,便是奇遇的开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徜徉在外国名著的世界里,我们也要通过一个片段节选去走近一本书。
(一)根据提示猜作品让我们根据以下的提示信息,来猜一猜这是哪一部外国文学名著。
提示信息:1.这部作品的作家出生在英国,是一位数学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分层设计,推进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分层设计,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设想:《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散文集,是他晚年对于童年生活和青年求学历程的追忆,通过对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的追忆,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在部编版教材里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整本书字数多、内容杂,信息量大,需要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以及分层次进行阅读。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除了常见的浏览、速读、精读等方法外,抓住整本书中富有特色的核心内容展开阅读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分层次阅读的第一步的教学设计主线应该是以激发兴趣为主,形成阅读整本书的概念。
以兴趣来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在兴趣中读完整本书,进而学会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第二步的教学设计则侧重于在每一篇文本的深层阅读中嚼出精华唤醒感受,让学生读得更为深入细致开阔,从而将阅读引向更深处。
一、激发兴趣,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教学计划:制定读书计划,梳理《朝花夕拾》十篇文章的内容,整体感知。
具体操作:1.时间安排:利用10天时间为一个阶段,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主要安排读书时间为中午到校后的半小时时间;2.内容规定:每天阅读一篇文章,记录印象深刻的人或事;3.读书要求:圈点勾画描写人物的优美语句,利用旁批进行赏析,同时也可以对鲁迅先生犀利特别的讽刺性话语进行赏析;4.展示形式:(1)班级播报将全体学生分10个大组,每组5人,规定组长负责制,每天由组长为代表,以班级播报的形式将自己所阅读内容中印象深刻的人或事概述出来,同组其他成员负责点评或补充,10天轮流播报完十篇内容;学生点评赵娅辛:你的声音总是温柔如水的,今天也不例外,脸上仍带着微笑。
播报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生活方式而展开论述的,首先,你先由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一书中提到的他在生病期间总会看一看书堆引入,接着分别举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作者与王开岭在不如意之时的做法。
最后,又引入到了自己的身上,会在精神不振时给予积极的自我暗示,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教学课件(2024秋)
精读名著
(1)故事情节: 唐僧师徒四人路过火焰山。由于山上一片火海,他
们无法通过。得知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灭火焰山的火, 悟空就亲自前往借扇。铁扇公主因为恼怒悟空请来观音 菩萨降服了自己的儿子红孩儿,导致母子不得相见,死 活不愿借扇给悟空。无计可施后,悟空变成一只小虫, 飞到茶杯中被铁扇公主喝进肚子里,逼铁扇公主交出扇 子。铁扇公主腹疼难忍,答应借扇,但给的是一把假扇。
了解西游记
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 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 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 郎神锁齐天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 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这些民间传说和话本、 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 大的文学巨著。
了解西游记
第三部分(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 “西天取经”, 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又由四 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 呼应,是全书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 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 经的故事。
了解西游记
4. 用一句话把《西游记》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 一下。
景物描写优美生动,暗中推动情节发展
精读名著
通过精读,我们可以细致地了解内容,读出 自己细腻的感受,在圈点批注中透彻地理解人物 形象,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自主阅读
1.分组,推选小组长 2.明确阅读要求
(1)每人自选一个喜欢的取经故事圈点批注, 分析其情节、人物心理和语言特色。
(2)围绕一个精读的故事内容,小组创作一个 戏剧表演节目。
善恶分明, 勇敢机智, 本领高强
跳读名著
人物
人物 表现
三打白骨精
故事情节 大战红孩儿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交流课教案
2.教学难点
-对于《西游记》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性格转变的理解,尤其是孙悟空由“齐天大圣”到“斗战胜佛”的成长历程。
-掌握并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如比喻、拟人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通过深入解读《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使学生能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审视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通过分享阅读心得,提升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倾听他人意见,达成共识。从而实现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本次《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交流课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章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这让我深感欣慰。然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反思。
首先,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西游记》中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的转变和成长,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3.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深入挖掘作品内涵,提升文学素养。
4.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心得,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5.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识别真伪、坚持正义相关的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名著单元,打开整本书阅读
发表时间:2020-04-02T13:57:01.49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7期5批次作者:王璟
[导读]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名著单元,其中一个特点就是整本书阅读的落实,通过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进一步提升语文学习的综合素养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名著单元,其中一个特点就是整本书阅读的落实,通过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进一步提升语文学习的综合素养。
教学这一单元教师要紧紧围绕整部作品,让作者、文本、教师、学生共同对话,应该充分发掘名著单元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外国文学名著的魅力。
那么,如何在教学第二单元时真正落实整本书阅读呢?
一、化疑为趣,增强阅读吸引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整本书最大的动力就是兴趣。
只有学生对整本书感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参与阅读,才不会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
教师要切中课文中最有魅力的地方,开一个小窗给学生看,用恰当的疑问引导学生生出趣味和探究之心,引导学生发现阅读的乐趣。
教师要声情并茂,娓娓渲讲,把学生带人一个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以《骑鹅旅行记》为例,可以针对课文结尾部分引发学生思考: 尼尔骑到鹅背上后,他会经历哪些事呢?他的爸爸妈妈是不是很担心他?他最后回家了吗?通过质疑让学生对故事情节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整本书的冲动。
学生的阅读期待推进了阅读进程,这比教师的任何说教都有效。
二、阅读地图,提升情节感染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容易忽视整本书的整体结构。
教师如何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指导学生梳理情节,边读边思,把阅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同时学习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呢?经过实践我发现做阅读地图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以《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为例。
为了帮助学生阅读整本书,可以让学生边阅读边圈画出小说中出现的所有人物,思考这些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故事是怎样围绕这些人物展开的,理清思路后设计“人物关系谱”阅读地图。
学生对整本书有了整体感知,再引导学生利用“人物关系谱”,梳理出故事的情节,绘制初步的情节发展地图。
《鲁滨逊漂流记》可以设计鲁滨逊荒岛活动的阅读地图,《《骑鹅旅行记》引导学生随着阅读进程绘制尼尔斯和雁群们的飞行路线的阅读地图。
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完善和丰富阅读地图,通过阅读地图让学生阅读思维不断深入,从而强化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三、结合书评,品味文字表达力。
整本书由于篇幅巨大,内容丰富,很多老师往往让学生采用浏览、略读或跳读,但在整本书的阅读中,学生最终还是要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深处。
学生感兴趣的部分,书中具有阅读价值的部分,或者需要深入探究的部分,就要引导学生精读。
教师可以结合书评,为学生的精读引路。
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结合名家的书评,给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
1.法国思想家卢梭建议每个正在成长的男孩都应该先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是男孩子必备的一本书,女孩也需要吗?
2.马克·吐温说历险是因为勇敢的心不想停歇,结合鲁滨逊你的感受是什么呢?
3.有人认为鲁滨逊在海岛上经历的就是告诉人们凭借自己的双手坚持到底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间天堂。
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
这是精读前对学生进行预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些阅读提示,将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进行随文批注,提醒他们不要只停留在“认识鲁滨逊是个怎么样的人”,要从更丰富更深入的角度去发现和体味整本书的魅力所在。
四、读写结合,强化知识运用力
读书和写作密不可分,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整本书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维情感,这些都可以在写作当中得到反映。
因此教师在指导整本书阅读后,要将读书和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笔记,摘抄精彩片段,边读边作批注,让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记录在书中,引导学生加深阅读的思考与体会。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为例,这部小说作者采用了独具一格的叙事手法,从一个成年人的目光来观察孩子的世界,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了非常逼真、形象地描写。
例如,小说中对故事主人公汤姆和他心爱的姑娘贝琪闹别扭以后相互斗气的心理活动描写刻画得细致入微。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关于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进行赏析,品味作者写法上的精妙,领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精准,修辞方法的丰富,赏析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此外,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尽量发现一些构段方式比较特别的精彩段落给学生分析,并让他们依葫芦画瓢进行仿写练习。
只有读与写有效结合,学生才能从整本书的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料,从而提升鉴赏和写作能力。
五、总结交流,激活阅读迁移力
整本书阅读的灵魂是语文活动,读书活动是整本书阅读推进中最有力量、最多彩的一个环节。
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交流课,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组织,可以朗读喜欢的片段,可以发表阅读后的感受,人人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们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也形成竞争,在交流碰撞中有所发现、有所提升,也让阅读更有深度。
第二单元教学后,可以做如下活动设计:活动一推荐最爱的片段,呈现学生的阅读批注或摘抄的句段。
活动二设计“小小辩论会”,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值得讨论的话题进行辩论。
辩论后让学生将交流课上获得的信息进行筛选总结,将阅读向学生的生活延伸写一篇小论文。
活动三设计“读书讨论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或观点,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活动四 “表演与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片段,用夸张的表情语言自己独特的肢体语言以小组为单位排演情
景剧。
通过表演展示他们读懂的内容,同时在情景中进一步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
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作者、作品、读者融为一体,也给了我们一个无限的空间。
以一个单元为突破口,实现整本书的拓展阅读更有成效。
如此才能激发和促进学生主动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反反复复的阅读中,品味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意,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