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搭配集体备课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搭配的概念。
2.掌握几种不同类型的搭配。
3.能够通过练习掌握搭配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搭配的概念。
2.能够正确分类和识别几种不同类型的搭配。
三、教学难点
1.真正理解搭配的含义。
2.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搭配。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搭配的定义、例题和练习题。
2.教具:白板、彩色粉笔、图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
1. 搭配的定义
搭配是指两个或多个物品、人或者事物在一起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效果。
例如颜色的搭配、服装的搭配等。
2. 几种不同类型的搭配
(1)颜色的搭配
根据颜色的搭配原理,可以将颜色分为冷暖色,根据对比原理可以将颜色分为互补色、纯色搭配等。
(2)服装的搭配
根据季节、场合、风格等因素,进行不同类型的服装搭配。
3. 搭配的方法
(1)观察法
通过观察物品的外观特点和材质等来进行搭配。
(2)比较法
将不同物品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最佳的搭配组合。
4. 练习
利用图形卡片进行搭配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搭配方法进行组合。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搭配的概念、几种不同类型的搭配以及搭
配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打造更多美好的搭配组合。
以上就是本节课《数学广角——搭配(一)》的教案内容,希木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
2. 教学难点:找出所有可能的排列组合情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a. 教师出示教材第 62 页例 1 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b. 提问:小丑的帽子、上衣和裤子可以怎么搭配呢?2. 新课a.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帽子、上衣和裤子图片),动手摆一摆,看看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步骤进行搭配,先固定一种物品,与其他两种物品进行搭配,再交换位置,看看是否有不同的搭配方法。
c. 学生汇报自己的搭配结果,教师板书搭配方法。
d.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搭配结果,发现规律:帽子、上衣和裤子的搭配方法是2×2×2=8 种。
3. 练习a. 学生完成教材第 63 页“做一做”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b. 学生汇报自己的练习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搭配方法及规律。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教材第 64 页练习十五的相关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四、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在课堂上也能有所收获。
五、板书设计略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
2. 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找出所有可能的排列组合情况。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 学生能独立完成课后作业,作业正确率较高。
《数学广角——搭配》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搭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搭配。
2.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
3. 引导学生运用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现象。
-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搭配现象?这些搭配有什么特点?2. 探究新知- 出示简单的搭配实例,如衣服、鞋子、帽子的搭配。
-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搭配的规律。
- 学生尝试自己搭配,并分享搭配心得。
3.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服装、食物、玩具等。
- 小组内讨论,找出该主题下的搭配规律。
- 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4. 实践应用- 出示实际问题,如为角色搭配服装、为生日派对准备食物等。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搭配方法解决问题。
- 学生展示解决方案,全班评价。
5. 总结拓展-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搭配的重要性。
-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搭配现象?如何运用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尝试,将搭配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搭配,与家长交流分享。
2. 尝试自己搭配服装,拍照留念,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搭配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能够积极讨论,找出搭配规律,但个别小组汇报时表达不够清晰。
3. 在实践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搭配方法解决问题,但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较为单一。
4.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理解搭配的概念,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1. 有关搭配的问题。
2. 搭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搭配的概念,掌握搭配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搭配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图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而且这两个部分是可以互换的。
(3)教师总结:这种由两个部分组成,可以互换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搭配”。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动手操作,找出所有可能的搭配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搭配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搭配的规律:要找出所有可能的搭配方法,可以固定一个部分,然后依次与其他部分搭配。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搭配方法解决。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解决方案。
(3)教师点评学生的解决方案,给予肯定和鼓励。
4.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搭配的概念和搭配的方法。
(2)教师强调搭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搭配的重要性。
(3)教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用所学的搭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物品,进行搭配实践活动。
2.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有关搭配的小游戏,与同学分享。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八《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理解搭配的概念,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1. 有序搭配2. 无序搭配3. 搭配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并能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无序搭配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PPT、卡片、图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搭配现象,如衣服、鞋子的搭配,让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有序搭配利用PPT展示一些有序搭配的例子,如数字卡片1、2、3的搭配,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总结有序搭配的方法,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2)无序搭配利用PPT展示一些无序搭配的例子,如颜色、形状的搭配,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总结无序搭配的方法,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3. 活动与实践(1)有序搭配让学生分组进行有序搭配的活动,如数字卡片、字母卡片的搭配,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无序搭配让学生分组进行无序搭配的活动,如颜色、形状的搭配,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搭配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搭配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服装搭配、饮食搭配等。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搭配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合作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实践活动与实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8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8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数学广角——搭配(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体为第107页的“数学广角——搭配(一)”。
该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搭配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品的搭配方式,并能够运用图示或列表的方式展示搭配结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搭配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品的搭配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图示或列表的方式展示搭配结果。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搭配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品的搭配方式,并能够运用图示或列表的方式展示搭配结果。
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图示或列表的方式展示搭配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练习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品是如何搭配的。
例如,展示一张衣服和鞋子的图片,让学生描述衣服和鞋子的搭配方式。
2. 讲解搭配的概念(10分钟)3. 示例讲解(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搭配示例,如“衬衫和裤子”的搭配,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个搭配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用图示或列表的方式展示搭配结果。
4.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搭配练习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用图示或列表的方式展示搭配结果。
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搭配的概念2. 搭配的方式(图示、列表)3. 搭配的例子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衣服和鞋子的搭配方式。
水果和蔬菜饮料和零食书包和学习用品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初步理解了搭配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讲解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学会了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品的搭配方式,并能够运用图示或列表的方式展示搭配结果。
《数学广角 搭配(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理解数学搭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搭配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事物的简单搭配2. 数字与数字的搭配3. 图形与图形的搭配4. 颜色与颜色的搭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数学搭配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搭配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些实物,如衣服、鞋子、帽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进行搭配?(2)学生分享自己的搭配想法,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数学广角搭配(一)》。
2. 探究新知(1)事物的简单搭配① 教师出示一些实物,如苹果、香蕉、橘子等,引导学生进行两两搭配。
②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搭配的结果。
③ 学生分享自己的搭配过程和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2)数字与数字的搭配①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进行数字与数字的搭配。
②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搭配的结果。
③ 学生分享自己的搭配过程和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3)图形与图形的搭配① 教师出示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进行图形与图形的搭配。
②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搭配的结果。
③ 学生分享自己的搭配过程和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4)颜色与颜色的搭配① 教师出示颜色卡片,引导学生进行颜色与颜色的搭配。
②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搭配的结果。
③ 学生分享自己的搭配过程和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数字、图形、颜色等,引导学生进行搭配练习。
《数学广角——搭配》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三、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找出排列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图中左边有2顶帽子和3个木偶,右边有3个铅笔盒和3个铅笔刨。
2. 探究(1)让学生尝试用2顶帽子和3个木偶进行搭配,要求每顶帽子都要和3个木偶分别搭配一次,看谁搭配得又对又快。
(2)学生展示搭配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搭配方法,并板书。
(3)让学生尝试用3个铅笔盒和3个铅笔刨进行搭配,要求每个铅笔盒都要和3个铅笔刨分别搭配一次,看谁搭配得又对又快。
(4)学生展示搭配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搭配方法,并板书。
3.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搭配的方法,即按顺序进行搭配,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 应用(1)出示教材第98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教师点评并讲解正确答案。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即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99页的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数学广角——搭配1. 2顶帽子和3个木偶的搭配方法:帽1:木偶1、木偶2、木偶3帽2:木偶1、木偶2、木偶32. 3个铅笔盒和3个铅笔刨的搭配方法:铅笔盒1:铅笔刨1、铅笔刨2、铅笔刨3铅笔盒2:铅笔刨1、铅笔刨2、铅笔刨3铅笔盒3:铅笔刨1、铅笔刨2、铅笔刨33. 搭配方法:按顺序进行搭配,不重复、不遗漏。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让学生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
2024年秋季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1.风险:学生可能对搭配的概念理解不深,难以发现规律。
应对策略: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和总结搭配规律,并提供足够的操作机会让学生实践。
2.风险:小组活动中可能出现合作不协调的情况。
应对策略:提前制定小组活动规则,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参与的机会,并鼓励学生相互帮助。
-每组派代表展示搭配成果,并简要说明搭配的规律。
5.实例讲解
-教师选取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搭配规律进行解答。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6.练习与巩固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搭配知识。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7.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搭配的规律。
4.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刚才挑选的水果搭配得很好,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搭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广角——搭配》这一课。
二、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事物的搭配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搭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4年秋季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教学情境:教师拿出一些水果模型,如苹果、香蕉、橘子等,放在讲台上。
2.教学语言:同学们,你们喜欢水果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水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水果可以怎样搭配在一起,让我们的小朋友们品尝到不同的美味。
3.学生活动:邀请几位同学上台,让他们挑选两种水果进行搭配。
2.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思维习惯。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集体备课主讲稿
第第(八)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数学广角—搭配
单元学情分析
大部分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对简单的问题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的重点应该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
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注意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事物的简单搭配,教材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为今后学习组合数学和概念统计奠定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单元教具准备课件,数字卡片。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二年级上学期数学 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二年级上学期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搭配的概念,掌握搭配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事物的简单搭配2. 数字与数字的搭配3. 图形与图形的搭配4. 字母与字母的搭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搭配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搭配知识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搭配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现象。
2. 新课讲解(1)事物的简单搭配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搭配,并引导学生发现搭配的规律。
(2)数字与数字的搭配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数字与数字的搭配方法,如:1和2可以搭配成12,2和1可以搭配成21。
(3)图形与图形的搭配通过展示,让学生认识图形与图形的搭配,如:圆形和方形可以搭配成图形组合。
(4)字母与字母的搭配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字母与字母的搭配方法,如:A和B可以搭配成AB,B 和A可以搭配成BA。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搭配练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搭配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搭配现象,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搭配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集体备课整体整体设计
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
例1:简单的排列问题
数学广角--搭配(一)
例2:简单的组合问题
本单元设计了2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例1:简单的排列问题1课时,解例2:简单的组合问题1课时。
二、单元目标与重难点
单元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学生经历探究、发现、证明数学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在具体问题中,让学生读懂例题和练习中的题意,经历分析、探究、比较的过程,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在练习二十四的习题中,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组合,在尝试中研究交流,同伴互助,积极地与他人交流。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探索用非0的3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的个数。这是一个排列问题(与数字的排列顺序有关)。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是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两位数,第二个层次是数出满足条件的两位数的个数。例2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从3个数中任取2个数求和,确定得数的种类数。两个数相加之和与数的位置无关,是组合问题。其编排层次有两个。第一层次是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和,第二层次是数出满足条件的和的个数。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排列组合的问题,因此所教内容不要超出教材要求的水平。同时,在教学中也应尽量避免出现“排列”、“组合”这些术语,也不需要给学生解释这些术语的意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搭配的概念。
2.能够正确组合不同的物品。
3.能够通过搭配活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搭配的含义。
2.进行简单的物品搭配。
三、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搭配的概念。
2.灵活运用搭配进行创造性组合。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小组活动材料、奖励小礼品。
2.学生准备:学习用具、好奇心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
1. 搭配概念引入(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搭配的概念,并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
2. 搭配示范与实践(30分钟)
•教师分发不同的物品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自由搭配,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3. 小组活动(2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组物品进行搭配,鼓励团队合作和创造性思维。
4. 搭配总结与展示(20分钟)
•学生展示他们的搭配作品,并进行相互评价和分享,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搭配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逻辑和创造力,但是在实际教
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搭配过程中缺乏想象力,需要引导他们多进行思维拓展和实践。
七、延伸阅读
•《数学广角–搭配(二)》:进一步拓展搭配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组合。
以上为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希望能够对您
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搭配的概念,能够识别不同的搭配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搭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搭配的概念及分类2. 搭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搭配的基本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搭配的概念,掌握搭配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搭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搭配现象,如衣服、鞋子的搭配,引出搭配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 讲解搭配的概念及分类。
2. 通过实例讲解搭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讲解搭配的基本方法。
3. 案例分析1. 展示一些搭配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搭配规律。
2. 引导学生总结搭配的方法。
4. 实践操作1.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搭配实践,如衣服、鞋子的搭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搭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搭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搭配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运用搭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作品,评价其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搭配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进行搭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生活中的搭配实例图片。
2. 实物素材:衣服、鞋子等实物。
3. 网络资源:搭配的相关知识和案例。
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搭配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识别不同的搭配方式,并能够运用搭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搭配的重要性。
2024年秋季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掌握简单的搭配技巧和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有序地进行搭配,并解释搭配的理由。
-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
十三、教学实施步骤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物道具、实践活动材料等。
2)衣服搭配:学生根据季节、场合、颜色等因素进行搭配。
3.教学过程:
(1)讲解搭配的定义与意义
(2)讲解搭配的方法
(3)进行实践活动
1)水果搭配:学生分组进行,每组挑选几种水果进行搭配,并分享搭配心得。
2)衣服搭配:学生分组讨论,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季节进行衣服搭配。
(4)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搭配的方法和技巧,反思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十一、教学资源
1.教材资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相关章节。
2.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教学视频、图片、案例等,丰富教学内容。
3.图书资源:推荐学生阅读与搭配相关的儿童书籍,拓宽知识面。
十二、教学总结
本节课通过导入、教学内容讲解、实践活动、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让学生理解搭配的概念,掌握搭配的方法,并能够将搭配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十八、教学长期规划
1.在本学期内,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搭配知识和技巧。
2.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步引导学生将搭配知识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如设计、生活规划等。
3.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
十九、教学反馈与持续改进
1.定期收集学生、家长和同事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需求。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案「篇一」教材: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第一课时:X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1.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 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兴趣。
2. 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每组三张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小天使想带我们大家去一个有趣的地方,那就是充满趣味的数学广角乐园。
你们想去吗?(课件显示:小天使的话)那我们就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吧!二、动作操作、探究新知1. 初步感知排列小天使还说:要想进到数学广角乐园可没那么容易,得自己想办法把大门打开才行。
看,这是一道加了密码的密码门。
我们来看看小天使给了我们什么提示呢。
(课件出示:密码是由数字1、2组成的其中的两位数)谁来猜猜,密码会是什么呢?2. 合作探究排列数学广角乐园的大门为聪明的你们而打开了。
乐园里面有很多好玩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先到数字宫去看看。
在这里小天使想用一个摆数游戏来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厉不厉害,能不能闯关成功,你们有信心吗?(课件显示:由1、2、3这三个数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1)请同学读题意,师指导理解题意2)提出要求,进行摆数(课件出示:合作要求)3)学生合作交流4)小结方法:固定十位法固定个位法交换法考考你:老师也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出示:用3、5、7可以摆出哪些两位数)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它记录下来。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何思欣参与研讨老师:彭玉英、郭乃娟、江春玉、王桥英、谢春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何思欣参与研讨老师:彭玉英、郭乃娟、江春玉、王桥英、谢春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何思欣参与研讨老师:彭玉英、郭乃娟、江春玉、王桥英、谢春兰课题组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借鉴排列问题的学习经验,通过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找出组合数。
过程与方法:在排列问题与组合问题的对比中,感悟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课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事物的排列,还进行了有趣的数字游戏。
今天我们再来玩一个数字游戏,不过游戏规则与之前不同,看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让我们马上进入数字游戏吧!二、合作探究知识点简单事物的组合1.数字游戏。
(教材第98页例2)(1)任意抽取3张数字卡片中的2张,并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师:又到了同学们期待已久的数字游戏。
请大家先猜一猜,再动手试一试,并记录。
出示卡片:5、7、9贴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从5、7、9三张卡片中任意抽取两张,并求和,列出可能的得数。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在黑板上演示。
师:你是怎么想的?小结:可参考排列的思维方式来解答。
学生介绍:第一种方法:先挑出两个数字5和7,不管怎样排列,5+7=7+5=12;再挑出7和9,同样7+9=9+7=16;最后挑出5和9,同样5+9=9+5=14,所以得数有3种可能。
第二种方法:先挑出1个数字5,然后分别把7和9作为第2个数字,得出2个结果:12和14;若先挑出1个数字7,然后分别把5和9作为第2个数字,得出2个结果:12和16;若先挑出1个数字9,然后分别把5和7作为第2个数字,得出2个结果:14和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搭配集体备课篇一:集体备课表格数学广角(2021 )—(2021)年度第(一)学期第()周星期()篇二:数学广角集体备课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集体备课【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由《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
教材首先通过富有情趣的古代课堂,生动地呈现了在《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并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兴趣。
2. 注重体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考虑到《孙子算经》中原题的数据较大,教材在例1中从数据较小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尝试解决。
体现了学生从猜测到用“假设法”和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同时也表达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教材除例1中运用的方法外,在阅读材料中也介绍了一种古人常用的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古人巧妙的解题思路。
3. 拓宽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认识,明确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通过列表举例、画图分析、尝试计算等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二、发展性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在解题中数形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建议:1. 注意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简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较大的原题。
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使学生体会这一点。
2. 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
其中假设和列方程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解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教学时间:本单元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篇三: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第二课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金跃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98页的例题2及“练习二十四”第3、4题。
课时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重点、难点:1.探索简单事物的组合规律=2.理解排列和组合的不同: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回顾方法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组成两位数,一共能组成几个?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追问:“其中2个”是什么意思?“求和”指的是什么?“得数有几种可能”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来学习不受位置影响的方式——‘组合”。
(板书:组合)(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1.三个数的组合:5、7、9出示教材例题2。
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1)要求:同桌两人互相合作,一人摆数卡,一人负责记录。
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和最多,方法最好。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2)汇报自己组的方法和结果预设。
有两种组合方法:列表组合法和连线组合法。
如果学生没有说出其中一种,那么老师可以说:老师这里有一种方法,你们想听一听吗?(师阐述另一种方法)你认为这种方法怎么样?(3)评议方法。
大家采用各种方法都得到了3种和。
真了不起啊!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指名学生说。
2.比较“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摆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字可以摆出6个两位数,求和时3个数却只能求出3种和,这是怎么回事?小结:摆数与顺序有关,摆数交换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求和与顺序无关,位置换一下求和的还是这两个数,只能算一次。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打乒乓球。
刚才同学们在数字乐园里学得很认真,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去活动乐园里走一走,看场乒乓球赛。
看完乒乓球赛,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
(1) 想一想。
每两个人打一场比赛,那么三个人至少要打几场呢?分别是谁与谁比的?(2)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小结: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组合问题。
2.搭配衣服。
运动员比赛完后,流了一身汗,为了预防感冒,要赶快换衣服。
我们来搭配漂亮的衣服给他们穿,好吗?每一件衣服搭配一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怎样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99页,用连线的方式帮他们搭配衣服。
小结:我们只要做到有顺序地搭配,就不会重复不会遗漏:3.回家:比赛完了,运动员小刚要去买练习本。
从图中你知道小刚要付多少钱吗?(课件出示)小刚带了很多零钱,你能帮他想想可以怎样付钱吗?(师生共同完成) 4.教材98页”做一做”第2题。
5角钱有这么多种拿法,真棒。
小刚谢谢同学们的帮忙,让小刚顺利地付钱买到练习本了。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上得很愉快,同学们都来说一说学到了哪些知讽,好不好?你知道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吗?教学反思《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试图将重要的排列、组合教学思想以上及其方法。
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设计了“密码门”、“见面握手”、“乒乓球比赛”、“服装搭配”、“买礼物”、“选道路”等一系列的活动,活动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感知何谓排列,何谓组合。
我觉得在本节课中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得比较好: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整课节始终用创设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积极性。
首先由“密码门”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再引导学生用二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过渡到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
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两个问题:“见面握手”和“服装搭配”。
二、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本节课以“朵拉带路”贯穿全过程,为学生创设了3个实践操作的机会:找密码、见面握手、买礼物。
通过创设“找密码”中有趣的数字排列,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
又如通过创设“握手活动、乒乓球比赛、衣服的穿法”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设计时,注意选则合作的时机与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
在教学关键点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我选择了让学生同桌合作;在解决重难点时,我选择了学生4人小组的合作探究。
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都提出明确的问题和要求,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解决什么问题。
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尽量保证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
合作探究后,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适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领悟新知。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悟协调合作,既让学生感悟了新知,又体验到了成功,获取了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本堂课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这种童话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实现既不遗漏又不重复。
这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另外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出示了两种方法后,师马上肯定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
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活动中,虽然学生意识到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课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3)解决握手问题时,虽然注重了先让学生猜一猜握手的次数,但没有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猜测的,就让学生实际握手验证,感觉缺少一个环节。
这是我再上这节课时应该注意的。
相信文章越改越精彩,一节好课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在课堂中发现不足并不断改进,才能成为一堂真正的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