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搭配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搭配的概念。

2.掌握几种不同类型的搭配。

3.能够通过练习掌握搭配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搭配的概念。

2.能够正确分类和识别几种不同类型的搭配。

三、教学难点
1.真正理解搭配的含义。

2.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搭配。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搭配的定义、例题和练习题。

2.教具:白板、彩色粉笔、图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
1. 搭配的定义
搭配是指两个或多个物品、人或者事物在一起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效果。

例如颜色的搭配、服装的搭配等。

2. 几种不同类型的搭配
(1)颜色的搭配
根据颜色的搭配原理,可以将颜色分为冷暖色,根据对比原理可以将颜色分为互补色、纯色搭配等。

(2)服装的搭配
根据季节、场合、风格等因素,进行不同类型的服装搭配。

3. 搭配的方法
(1)观察法
通过观察物品的外观特点和材质等来进行搭配。

(2)比较法
将不同物品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最佳的搭配组合。

4. 练习
利用图形卡片进行搭配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搭配方法进行组合。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搭配的概念、几种不同类型的搭配以及搭
配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打造更多美好的搭配组合。

以上就是本节课《数学广角——搭配(一)》的教案内容,希木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

2. 教学难点:找出所有可能的排列组合情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a. 教师出示教材第 62 页例 1 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b. 提问:小丑的帽子、上衣和裤子可以怎么搭配呢?2. 新课a.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帽子、上衣和裤子图片),动手摆一摆,看看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步骤进行搭配,先固定一种物品,与其他两种物品进行搭配,再交换位置,看看是否有不同的搭配方法。

c. 学生汇报自己的搭配结果,教师板书搭配方法。

d.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搭配结果,发现规律:帽子、上衣和裤子的搭配方法是2×2×2=8 种。

3. 练习a. 学生完成教材第 63 页“做一做”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b. 学生汇报自己的练习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搭配方法及规律。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教材第 64 页练习十五的相关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四、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在课堂上也能有所收获。

五、板书设计略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

2. 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找出所有可能的排列组合情况。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 学生能独立完成课后作业,作业正确率较高。

《数学广角——搭配》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搭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搭配。

2.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

3. 引导学生运用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现象。

-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搭配现象?这些搭配有什么特点?2. 探究新知- 出示简单的搭配实例,如衣服、鞋子、帽子的搭配。

-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搭配的规律。

- 学生尝试自己搭配,并分享搭配心得。

3.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服装、食物、玩具等。

- 小组内讨论,找出该主题下的搭配规律。

- 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4. 实践应用- 出示实际问题,如为角色搭配服装、为生日派对准备食物等。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搭配方法解决问题。

- 学生展示解决方案,全班评价。

5. 总结拓展-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搭配的重要性。

-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搭配现象?如何运用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尝试,将搭配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搭配,与家长交流分享。

2. 尝试自己搭配服装,拍照留念,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搭配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能够积极讨论,找出搭配规律,但个别小组汇报时表达不够清晰。

3. 在实践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搭配方法解决问题,但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较为单一。

4.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理解搭配的概念,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1. 有关搭配的问题。

2. 搭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搭配的概念,掌握搭配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搭配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图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而且这两个部分是可以互换的。

(3)教师总结:这种由两个部分组成,可以互换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搭配”。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动手操作,找出所有可能的搭配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搭配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搭配的规律:要找出所有可能的搭配方法,可以固定一个部分,然后依次与其他部分搭配。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搭配方法解决。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解决方案。

(3)教师点评学生的解决方案,给予肯定和鼓励。

4.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搭配的概念和搭配的方法。

(2)教师强调搭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搭配的重要性。

(3)教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用所学的搭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物品,进行搭配实践活动。

2.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有关搭配的小游戏,与同学分享。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八《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八《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理解搭配的概念,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1. 有序搭配2. 无序搭配3. 搭配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并能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无序搭配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PPT、卡片、图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搭配现象,如衣服、鞋子的搭配,让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有序搭配利用PPT展示一些有序搭配的例子,如数字卡片1、2、3的搭配,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总结有序搭配的方法,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2)无序搭配利用PPT展示一些无序搭配的例子,如颜色、形状的搭配,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总结无序搭配的方法,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3. 活动与实践(1)有序搭配让学生分组进行有序搭配的活动,如数字卡片、字母卡片的搭配,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无序搭配让学生分组进行无序搭配的活动,如颜色、形状的搭配,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搭配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搭配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服装搭配、饮食搭配等。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搭配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合作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实践活动与实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8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8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8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数学广角——搭配(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体为第107页的“数学广角——搭配(一)”。

该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搭配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品的搭配方式,并能够运用图示或列表的方式展示搭配结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搭配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品的搭配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图示或列表的方式展示搭配结果。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搭配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品的搭配方式,并能够运用图示或列表的方式展示搭配结果。

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图示或列表的方式展示搭配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练习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品是如何搭配的。

例如,展示一张衣服和鞋子的图片,让学生描述衣服和鞋子的搭配方式。

2. 讲解搭配的概念(10分钟)3. 示例讲解(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搭配示例,如“衬衫和裤子”的搭配,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个搭配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用图示或列表的方式展示搭配结果。

4.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搭配练习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用图示或列表的方式展示搭配结果。

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搭配的概念2. 搭配的方式(图示、列表)3. 搭配的例子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衣服和鞋子的搭配方式。

水果和蔬菜饮料和零食书包和学习用品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初步理解了搭配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讲解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学会了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品的搭配方式,并能够运用图示或列表的方式展示搭配结果。

《数学广角 搭配(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数学广角 搭配(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理解数学搭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搭配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事物的简单搭配2. 数字与数字的搭配3. 图形与图形的搭配4. 颜色与颜色的搭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数学搭配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搭配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些实物,如衣服、鞋子、帽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进行搭配?(2)学生分享自己的搭配想法,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数学广角搭配(一)》。

2. 探究新知(1)事物的简单搭配① 教师出示一些实物,如苹果、香蕉、橘子等,引导学生进行两两搭配。

②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搭配的结果。

③ 学生分享自己的搭配过程和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2)数字与数字的搭配①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进行数字与数字的搭配。

②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搭配的结果。

③ 学生分享自己的搭配过程和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3)图形与图形的搭配① 教师出示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进行图形与图形的搭配。

②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搭配的结果。

③ 学生分享自己的搭配过程和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4)颜色与颜色的搭配① 教师出示颜色卡片,引导学生进行颜色与颜色的搭配。

②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搭配的结果。

③ 学生分享自己的搭配过程和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数字、图形、颜色等,引导学生进行搭配练习。

《数学广角——搭配》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三、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找出排列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图中左边有2顶帽子和3个木偶,右边有3个铅笔盒和3个铅笔刨。

2. 探究(1)让学生尝试用2顶帽子和3个木偶进行搭配,要求每顶帽子都要和3个木偶分别搭配一次,看谁搭配得又对又快。

(2)学生展示搭配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搭配方法,并板书。

(3)让学生尝试用3个铅笔盒和3个铅笔刨进行搭配,要求每个铅笔盒都要和3个铅笔刨分别搭配一次,看谁搭配得又对又快。

(4)学生展示搭配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搭配方法,并板书。

3.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搭配的方法,即按顺序进行搭配,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 应用(1)出示教材第98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教师点评并讲解正确答案。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即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99页的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数学广角——搭配1. 2顶帽子和3个木偶的搭配方法:帽1:木偶1、木偶2、木偶3帽2:木偶1、木偶2、木偶32. 3个铅笔盒和3个铅笔刨的搭配方法:铅笔盒1:铅笔刨1、铅笔刨2、铅笔刨3铅笔盒2:铅笔刨1、铅笔刨2、铅笔刨3铅笔盒3:铅笔刨1、铅笔刨2、铅笔刨33. 搭配方法:按顺序进行搭配,不重复、不遗漏。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让学生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

2024年秋季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2024年秋季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十四、教学风险与应对策略
1.风险:学生可能对搭配的概念理解不深,难以发现规律。
应对策略: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和总结搭配规律,并提供足够的操作机会让学生实践。
2.风险:小组活动中可能出现合作不协调的情况。
应对策略:提前制定小组活动规则,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参与的机会,并鼓励学生相互帮助。
-每组派代表展示搭配成果,并简要说明搭配的规律。
5.实例讲解
-教师选取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搭配规律进行解答。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6.练习与巩固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搭配知识。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7.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搭配的规律。
4.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刚才挑选的水果搭配得很好,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搭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广角——搭配》这一课。
二、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事物的搭配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搭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4年秋季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教学情境:教师拿出一些水果模型,如苹果、香蕉、橘子等,放在讲台上。
2.教学语言:同学们,你们喜欢水果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水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水果可以怎样搭配在一起,让我们的小朋友们品尝到不同的美味。
3.学生活动:邀请几位同学上台,让他们挑选两种水果进行搭配。
2.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思维习惯。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集体备课主讲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集体备课主讲稿

第第(八)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数学广角—搭配
单元学情分析
大部分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对简单的问题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的重点应该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

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注意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事物的简单搭配,教材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为今后学习组合数学和概念统计奠定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单元教具准备课件,数字卡片。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二年级上学期数学 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二年级上学期数学 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二年级上学期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搭配的概念,掌握搭配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事物的简单搭配2. 数字与数字的搭配3. 图形与图形的搭配4. 字母与字母的搭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搭配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搭配知识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搭配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现象。

2. 新课讲解(1)事物的简单搭配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搭配,并引导学生发现搭配的规律。

(2)数字与数字的搭配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数字与数字的搭配方法,如:1和2可以搭配成12,2和1可以搭配成21。

(3)图形与图形的搭配通过展示,让学生认识图形与图形的搭配,如:圆形和方形可以搭配成图形组合。

(4)字母与字母的搭配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字母与字母的搭配方法,如:A和B可以搭配成AB,B 和A可以搭配成BA。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搭配练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搭配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搭配现象,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搭配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集体备课整体整体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集体备课整体整体设计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
例1:简单的排列问题
数学广角--搭配(一)
例2:简单的组合问题
本单元设计了2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例1:简单的排列问题1课时,解例2:简单的组合问题1课时。
二、单元目标与重难点
单元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学生经历探究、发现、证明数学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在具体问题中,让学生读懂例题和练习中的题意,经历分析、探究、比较的过程,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在练习二十四的习题中,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组合,在尝试中研究交流,同伴互助,积极地与他人交流。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探索用非0的3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的个数。这是一个排列问题(与数字的排列顺序有关)。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是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两位数,第二个层次是数出满足条件的两位数的个数。例2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从3个数中任取2个数求和,确定得数的种类数。两个数相加之和与数的位置无关,是组合问题。其编排层次有两个。第一层次是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和,第二层次是数出满足条件的和的个数。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排列组合的问题,因此所教内容不要超出教材要求的水平。同时,在教学中也应尽量避免出现“排列”、“组合”这些术语,也不需要给学生解释这些术语的意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搭配的概念。

2.能够正确组合不同的物品。

3.能够通过搭配活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搭配的含义。

2.进行简单的物品搭配。

三、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搭配的概念。

2.灵活运用搭配进行创造性组合。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小组活动材料、奖励小礼品。

2.学生准备:学习用具、好奇心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
1. 搭配概念引入(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搭配的概念,并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

2. 搭配示范与实践(30分钟)
•教师分发不同的物品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自由搭配,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3. 小组活动(2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组物品进行搭配,鼓励团队合作和创造性思维。

4. 搭配总结与展示(20分钟)
•学生展示他们的搭配作品,并进行相互评价和分享,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搭配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逻辑和创造力,但是在实际教
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搭配过程中缺乏想象力,需要引导他们多进行思维拓展和实践。

七、延伸阅读
•《数学广角–搭配(二)》:进一步拓展搭配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组合。

以上为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希望能够对您
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搭配的概念,能够识别不同的搭配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搭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搭配的概念及分类2. 搭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搭配的基本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搭配的概念,掌握搭配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搭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搭配现象,如衣服、鞋子的搭配,引出搭配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 讲解搭配的概念及分类。

2. 通过实例讲解搭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讲解搭配的基本方法。

3. 案例分析1. 展示一些搭配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搭配规律。

2. 引导学生总结搭配的方法。

4. 实践操作1.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搭配实践,如衣服、鞋子的搭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搭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搭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搭配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运用搭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作品,评价其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搭配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进行搭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生活中的搭配实例图片。

2. 实物素材:衣服、鞋子等实物。

3. 网络资源:搭配的相关知识和案例。

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搭配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识别不同的搭配方式,并能够运用搭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搭配的重要性。

2024年秋季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2024年秋季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理解搭配的意义和目的。
-掌握简单的搭配技巧和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有序地进行搭配,并解释搭配的理由。
-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
十三、教学实施步骤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物道具、实践活动材料等。
2)衣服搭配:学生根据季节、场合、颜色等因素进行搭配。
3.教学过程:
(1)讲解搭配的定义与意义
(2)讲解搭配的方法
(3)进行实践活动
1)水果搭配:学生分组进行,每组挑选几种水果进行搭配,并分享搭配心得。
2)衣服搭配:学生分组讨论,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季节进行衣服搭配。
(4)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搭配的方法和技巧,反思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十一、教学资源
1.教材资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相关章节。
2.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教学视频、图片、案例等,丰富教学内容。
3.图书资源:推荐学生阅读与搭配相关的儿童书籍,拓宽知识面。
十二、教学总结
本节课通过导入、教学内容讲解、实践活动、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让学生理解搭配的概念,掌握搭配的方法,并能够将搭配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十八、教学长期规划
1.在本学期内,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搭配知识和技巧。
2.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步引导学生将搭配知识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如设计、生活规划等。
3.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
十九、教学反馈与持续改进
1.定期收集学生、家长和同事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需求。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案「篇一」教材: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第一课时:X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1.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 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兴趣。

2. 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每组三张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小天使想带我们大家去一个有趣的地方,那就是充满趣味的数学广角乐园。

你们想去吗?(课件显示:小天使的话)那我们就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吧!二、动作操作、探究新知1. 初步感知排列小天使还说:要想进到数学广角乐园可没那么容易,得自己想办法把大门打开才行。

看,这是一道加了密码的密码门。

我们来看看小天使给了我们什么提示呢。

(课件出示:密码是由数字1、2组成的其中的两位数)谁来猜猜,密码会是什么呢?2. 合作探究排列数学广角乐园的大门为聪明的你们而打开了。

乐园里面有很多好玩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先到数字宫去看看。

在这里小天使想用一个摆数游戏来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厉不厉害,能不能闯关成功,你们有信心吗?(课件显示:由1、2、3这三个数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1)请同学读题意,师指导理解题意2)提出要求,进行摆数(课件出示:合作要求)3)学生合作交流4)小结方法:固定十位法固定个位法交换法考考你:老师也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出示:用3、5、7可以摆出哪些两位数)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它记录下来。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何思欣参与研讨老师:彭玉英、郭乃娟、江春玉、王桥英、谢春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何思欣参与研讨老师:彭玉英、郭乃娟、江春玉、王桥英、谢春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何思欣参与研讨老师:彭玉英、郭乃娟、江春玉、王桥英、谢春兰课题组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借鉴排列问题的学习经验,通过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找出组合数。

过程与方法:在排列问题与组合问题的对比中,感悟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课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事物的排列,还进行了有趣的数字游戏。

今天我们再来玩一个数字游戏,不过游戏规则与之前不同,看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让我们马上进入数字游戏吧!二、合作探究知识点简单事物的组合1.数字游戏。

(教材第98页例2)(1)任意抽取3张数字卡片中的2张,并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师:又到了同学们期待已久的数字游戏。

请大家先猜一猜,再动手试一试,并记录。

出示卡片:5、7、9贴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从5、7、9三张卡片中任意抽取两张,并求和,列出可能的得数。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在黑板上演示。

师:你是怎么想的?小结:可参考排列的思维方式来解答。

学生介绍:第一种方法:先挑出两个数字5和7,不管怎样排列,5+7=7+5=12;再挑出7和9,同样7+9=9+7=16;最后挑出5和9,同样5+9=9+5=14,所以得数有3种可能。

第二种方法:先挑出1个数字5,然后分别把7和9作为第2个数字,得出2个结果:12和14;若先挑出1个数字7,然后分别把5和9作为第2个数字,得出2个结果:12和16;若先挑出1个数字9,然后分别把5和7作为第2个数字,得出2个结果:14和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搭配集体备课篇一:集体备课表格数学广角(2021 )—(2021)年度第(一)学期第()周星期()篇二:数学广角集体备课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集体备课【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由《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

教材首先通过富有情趣的古代课堂,生动地呈现了在《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并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兴趣。

2. 注重体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考虑到《孙子算经》中原题的数据较大,教材在例1中从数据较小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尝试解决。

体现了学生从猜测到用“假设法”和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同时也表达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教材除例1中运用的方法外,在阅读材料中也介绍了一种古人常用的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古人巧妙的解题思路。

3. 拓宽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认识,明确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通过列表举例、画图分析、尝试计算等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二、发展性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在解题中数形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建议:1. 注意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简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较大的原题。

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使学生体会这一点。

2. 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

其中假设和列方程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解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教学时间:本单元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篇三: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第二课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金跃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98页的例题2及“练习二十四”第3、4题。

课时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重点、难点:1.探索简单事物的组合规律=2.理解排列和组合的不同: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回顾方法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组成两位数,一共能组成几个?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追问:“其中2个”是什么意思?“求和”指的是什么?“得数有几种可能”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来学习不受位置影响的方式——‘组合”。

(板书:组合)(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1.三个数的组合:5、7、9出示教材例题2。

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1)要求:同桌两人互相合作,一人摆数卡,一人负责记录。

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和最多,方法最好。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2)汇报自己组的方法和结果预设。

有两种组合方法:列表组合法和连线组合法。

如果学生没有说出其中一种,那么老师可以说:老师这里有一种方法,你们想听一听吗?(师阐述另一种方法)你认为这种方法怎么样?(3)评议方法。

大家采用各种方法都得到了3种和。

真了不起啊!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指名学生说。

2.比较“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摆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字可以摆出6个两位数,求和时3个数却只能求出3种和,这是怎么回事?小结:摆数与顺序有关,摆数交换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求和与顺序无关,位置换一下求和的还是这两个数,只能算一次。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打乒乓球。

刚才同学们在数字乐园里学得很认真,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去活动乐园里走一走,看场乒乓球赛。

看完乒乓球赛,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

(1) 想一想。

每两个人打一场比赛,那么三个人至少要打几场呢?分别是谁与谁比的?(2)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小结: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组合问题。

2.搭配衣服。

运动员比赛完后,流了一身汗,为了预防感冒,要赶快换衣服。

我们来搭配漂亮的衣服给他们穿,好吗?每一件衣服搭配一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怎样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99页,用连线的方式帮他们搭配衣服。

小结:我们只要做到有顺序地搭配,就不会重复不会遗漏:3.回家:比赛完了,运动员小刚要去买练习本。

从图中你知道小刚要付多少钱吗?(课件出示)小刚带了很多零钱,你能帮他想想可以怎样付钱吗?(师生共同完成) 4.教材98页”做一做”第2题。

5角钱有这么多种拿法,真棒。

小刚谢谢同学们的帮忙,让小刚顺利地付钱买到练习本了。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上得很愉快,同学们都来说一说学到了哪些知讽,好不好?你知道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吗?教学反思《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试图将重要的排列、组合教学思想以上及其方法。

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设计了“密码门”、“见面握手”、“乒乓球比赛”、“服装搭配”、“买礼物”、“选道路”等一系列的活动,活动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感知何谓排列,何谓组合。

我觉得在本节课中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得比较好: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整课节始终用创设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积极性。

首先由“密码门”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再引导学生用二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过渡到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

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两个问题:“见面握手”和“服装搭配”。

二、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本节课以“朵拉带路”贯穿全过程,为学生创设了3个实践操作的机会:找密码、见面握手、买礼物。

通过创设“找密码”中有趣的数字排列,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

又如通过创设“握手活动、乒乓球比赛、衣服的穿法”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设计时,注意选则合作的时机与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

在教学关键点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我选择了让学生同桌合作;在解决重难点时,我选择了学生4人小组的合作探究。

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都提出明确的问题和要求,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解决什么问题。

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尽量保证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

合作探究后,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适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领悟新知。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悟协调合作,既让学生感悟了新知,又体验到了成功,获取了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本堂课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这种童话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实现既不遗漏又不重复。

这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另外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出示了两种方法后,师马上肯定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

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活动中,虽然学生意识到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课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3)解决握手问题时,虽然注重了先让学生猜一猜握手的次数,但没有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猜测的,就让学生实际握手验证,感觉缺少一个环节。

这是我再上这节课时应该注意的。

相信文章越改越精彩,一节好课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在课堂中发现不足并不断改进,才能成为一堂真正的好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