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
阿昔洛韦 (Aciclovir) 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 (Aciclovir) 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 (Aciclovir) 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Aciclovi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
它是一种核苷类似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起到治疗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阿昔洛韦的药理作用、适应症、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
一、药理作用阿昔洛韦主要通过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干扰病毒复制的过程。
当阿昔洛韦与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的DNA聚合酶结合后,它会被病毒的DNA聚合酶酶解成阿昔洛韦单磷酸,然后进一步磷酸化成三磷酸形式。
这些三磷酸形式会与DNA链中的三磷酸脱氧胸腺嘧啶结合,从而导致DNA聚合链停止扩展,病毒复制被抑制。
二、适应症阿昔洛韦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包括以下几种常见适应症: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阿昔洛韦可以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生殖器疱疹和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
它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并降低复发的风险。
2.水痘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在水痘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早期使用阿昔洛韦可以减轻疼痛、缩短病程,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巨细胞病毒感染:阿昔洛韦也可以用于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在某些特定患者群体中广泛应用,如器官移植者、免疫抑制患者等。
三、使用方法阿昔洛韦有多种剂型供选择,包括口服剂、外用药膏和静脉注射剂。
具体使用方法应根据病情、患者状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使用方法:1.口服剂:一般用于治疗单纯疱疹和水痘等病毒感染。
剂量和用药频率因个体差异而异,应根据医生的处方进行使用。
2.外用药膏:常用于治疗生殖器疱疹和单纯疱疹等病毒感染。
在发病初期连续涂抹药膏,能够有效减轻症状和加速愈合。
3.静脉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一般由专业医生在医院环境下进行静脉输注。
四、不良反应阿昔洛韦在正常剂量下一般耐受良好,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1.消化系统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2.皮肤反应: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红斑等。
抗病毒药物
干扰素
【药名】干扰素 Interferon 【作用机理】本品是机体受到病毒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后,体内产生的一类抗病毒的糖蛋白物质,具有抑 制病毒生长、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的活性。 【临床应用】用于病毒性感染,如病毒性角膜炎、肝炎、流感等,以及恶性肿瘤等的治疗或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流管样综合征如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等 【注意事项】口服无效,须注射给药
抗病毒药物
01 病毒简介
03 金刚烷胺ຫໍສະໝຸດ 目录02 药物分类 04 阿昔洛韦
05 干扰素
07 利巴韦林
目录
06 齐多夫定
抗病毒感染的途径很多,如直接抑制或杀灭病毒、干扰病毒吸附、阻止病毒穿入细胞、抑制病毒生物合成、 抑制病毒释放或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等。抗病毒药物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病毒复制周期的某个环节而实现的。
谢谢观看
利巴韦林
【药名】病毒唑ribavirin 【作用机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在宿主细胞内磷酸化后,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如干扰病毒的三 磷酸鸟苷合成,抑制病毒mRNA合成以及抑制某些病毒的依赖RNA的RNA聚合酶 。 【临床应用】广谱抗病毒药物,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 【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有较强的致畸作用,在体内消除很慢。大剂量使用时,可致心脏损害。口服或静脉 给药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泻、头痛,长期用药服药可致白细胞减少及可逆性贫血。 【注意事项】禁用于孕妇和预期要怀孕的妇女 。
多数病毒缺乏酶系统,不能独立自营生活,必须依靠宿主的酶系统才能使其本身繁殖(复制),病毒核酸有 时整合于细胞,不易消除,因此抗病毒药研究发展缓慢。
病毒所致疾病大多是人类的主要传染病,病毒可侵犯不同组织器官,感染细胞引起疾病。由病毒引起的常见 疾病有:
消炎药抗病毒药什么区别
消炎药与抗病毒药的区别在临床医学中,常常出现抗炎和抗病毒两种药物。
消炎药和抗病毒药是常用的两类药物,在治疗不同疾病时起到不同的作用。
本文将从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以及副作用等方面介绍消炎药和抗病毒药的区别。
1. 作用机制消炎药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缓解疼痛、红肿和发热等炎症症状。
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作用于环氧合酶(COX),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抗炎镇痛的效果。
局部消炎药如氢化可的松、糖皮质激素在局部应用时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抗病毒药则是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生长来起到治疗作用。
抗病毒药有多种类型,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病毒的生物学活性。
例如,疱疹病毒感染可以使用去氧核苷类似物抑制病毒酶的活性,从而减少病毒复制。
抗病毒药物可以针对不同的病毒进行治疗,包括流感病毒、HIV、乙肝病毒等。
2. 适应症消炎药适用于各种炎症相关疾病,如关节炎、颈椎病、扁桃体炎等。
它们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缓解疼痛、红肿和发热等炎症症状。
消炎药还可以用于治疗创伤、手术后疼痛等。
抗病毒药则是专门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感染的药物。
不同的抗病毒药物对不同的病毒有不同的适应症。
例如,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是治疗HIV感染的主要药物,而抗流感病毒药物则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
3. 副作用消炎药的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以及过敏反应等。
长期大剂量使用还可能引起胃溃疡、出血等严重后果。
局部应用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仍可能导致局部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
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因药物种类和用法不同而异。
一些抗病毒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头痛、乏力等轻度不适症状。
某些抗病毒药物还可能引起肝脏或肾脏功能异常。
因此,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以及药物治疗效果。
4. 注意事项在使用消炎药和抗病毒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使用消炎药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
替诺福韦 (Tenofovir) 抗病毒药物
替诺福韦 (Tenofovir) 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 (Tenofovir) 抗病毒药物代号:替诺福韦 (Tenofovir)英文名:Tenofovir药物类别:抗病毒药物药物特征:壮大免疫系统,用于治疗艾滋病毒感染和乙肝病毒感染药物用途:阻止病毒复制,减轻病情,控制病毒传播副作用:饮食限制,肝肾功能注意,皮肤过敏反应替诺福韦 (Tenofovir) 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具有壮大免疫系统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替诺福韦的药物特征、用途以及副作用,并提供一些使用注意事项。
1. 药物特征替诺福韦是一种抗病毒药物,以英文名Tenofovir命名。
它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特别用于治疗艾滋病毒感染和乙肝病毒感染。
替诺福韦可通过抑制病毒的反转录酶活性,阻止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减轻病情和控制病毒的传播。
2. 药物用途替诺福韦被广泛用于治疗艾滋病毒感染和乙肝病毒感染。
艾滋病毒感染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而乙肝病毒感染同样会给患者带来危害。
替诺福韦的使用可以帮助延缓病情发展,降低病毒复制速度,提高患者免疫系统的抵抗力。
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替诺福韦可以有效减少传染性,降低传播风险。
3. 副作用在使用替诺福韦时,需要注意一些副作用。
首先,饮食方面需要有所限制,尤其是高脂肪食物和饮料,因为它们会加重药物在肝脏和肾脏中的代谢负担。
其次,由于替诺福韦的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肾脏中,所以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以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
最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对替诺福韦产生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红肿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4.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替诺福韦之前,患者应该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以及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以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同时,根据医生的指导,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时间进行服药。
如果在使用替诺福韦期间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检测和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替诺福韦是一种用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可应用于艾滋病毒感染和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中。
抗病毒和消炎药有什么区别
抗病毒和消炎药有什么区别在医学领域,抗病毒药和消炎药是两种常见的药物类别。
尽管它们在治疗疾病时都能发挥作用,但抗病毒药和消炎药在原理和作用机制上具有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介绍抗病毒药和消炎药的区别,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作用。
抗病毒药抗病毒药是一类设计用于抑制或破坏病毒复制和繁殖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干扰病毒的生命周期,并阻止其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抗病毒药通常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如流感、HIV、乙肝等。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 抑制病毒进入细胞:某些抗病毒药物可以防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例如通过阻断病毒与细胞表面结合来达到这一目的。
- 阻断病毒复制:一些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来减少病毒的数量,从而控制病毒感染的程度。
- 阻断病毒释放:部分抗病毒药物能够阻止病毒从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出来,从而减少病毒在宿主体内的传播。
抗病毒药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病毒感染的治疗,但针对不同类型的病毒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抗病毒药物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使用。
消炎药消炎药是一类用于治疗炎症的药物。
炎症是人体对感染、损伤或刺激的一种自然反应,包括红肿、热痛等症状。
消炎药主要通过抑制或减轻炎症反应来缓解相关症状。
消炎药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类固醇抗炎药是两类常见的消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包括常见的药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它们通过抑制体内的炎症介质合成来减轻炎症反应和相关疼痛。
•类固醇抗炎药:类固醇抗炎药主要使用一些合成的激素类物质,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通过影响炎症反应中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类固醇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和免疫反应。
与抗病毒药不同,消炎药主要用于治疗炎症相关疾病,如关节炎、牙痛、扭伤等。
消炎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来缓解疼痛和红肿等症状,但并不能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繁殖。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是指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能力来治疗或预防病毒感染的药物。
随着病毒感染疾病如艾滋病、甲肝、流感等的流行,抗病毒药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抗病毒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常见的抗病毒药物。
另外还将讨论一些病毒感染的常见疾病及其相应的抗病毒治疗。
一、抗病毒药物的分类抗病毒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化学结构、应用领域等进行分类。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分类包括:1. 核苷类似物: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它们通过抑制病毒脱氧核苷酸的合成来起到抗病毒作用。
2. 逆转录酶抑制剂:如洛匹那韦、拉米夫定等,这类药物可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从而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
3. 广谱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朝鲜霉素等,这类药物可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适用于多种病毒感染的治疗。
4. 免疫调节剂:如利巴韦林、恩多沙韦等,这类药物可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二、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类别的抗病毒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核苷类似物作为构建病毒DNA链的基本单位,与病毒脱氧核苷酸竞争结合逆转录酶,从而阻断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过程。
逆转录酶抑制剂则干扰病毒逆转录过程,阻断病毒基因组的合成。
广谱抗病毒药物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病毒复制过程,如干扰病毒RNA合成、破坏病毒外壳结构等。
免疫调节剂则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分子信号转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三、常见抗病毒药物及其应用1. 阿昔洛韦(Acyclovir):是一种常用的核苷类似物,主要用于治疗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
2. 洛匹那韦(Lopinavir):是一种抑制HIV逆转录酶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艾滋病。
3. 奥司他韦(Oseltamivir):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能够抑制病毒复制过程。
四、常见病毒感染及其抗病毒治疗1. 艾滋病:常用抗病毒药物包括洛匹那韦、拉米夫定、埃替菲韦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HIV的复制,减少病毒载量,延缓疾病进展。
抗病毒药的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抗病毒药的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抗病毒药的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抗病毒药是一种针对病毒感染的药物,用于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减轻症状和加快康复过程。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我们需要了解其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抗病毒药的使用范围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以下几类病毒感染:1. 流感病毒: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抗病毒药物可以缩短病程和减轻症状。
常见的抗流感药物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2. 乙型肝炎病毒:乙肝是一种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损伤和病情发展。
常见的抗乙肝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
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感染导致艾滋病的发生,抗病毒治疗可以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
常见的抗HIV药物包括拉米夫定、洛匹那韦等。
4. 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毒感染,抗病毒药物可以缓解疱疹的症状和减少复发。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依那西韦等。
二、抗病毒药的注意事项1. 用药指导:抗病毒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按照医嘱准确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不可擅自停药或改变剂量。
2.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与抗病毒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期间,应告知医生其他正在使用的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3. 不良反应:抗病毒药物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头痛等。
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4. 药物耐药性: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导致病毒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使药物失去疗效。
因此,应严格遵守医生的用药方案,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抗病毒药物。
5. 特殊人群使用:对于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需要特别谨慎。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之前,应咨询医生并告知相关情况。
结语:抗病毒药物在防治病毒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我们应当了解其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合理使用药物,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
第十章 抗病毒药物
抗逆转录病毒
(抗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的药)
核苷类:(趣记:阿巴西转过头(逆转)去抢夫):阿巴卡韦、扎西他滨、去羟肌苷、齐多夫定、司他夫定、拉米夫定
非核苷类:(趣记:非依拉平)依非韦伦、奈韦拉平
蛋白酶抑制剂:(趣记:白那韦):茚地那韦、利托那韦
抗乙型肝炎:1.核苷类:恩替卡韦
2.核苷酸类: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
3.干扰素:干扰素α2A,干扰素α2B
抗丙型肝炎:(趣记:惟怕他索磷):韦帕他韦、索磷布韦、利巴韦林
第十章抗病毒药物
抗流感病毒药物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奥司他韦羧酸盐)、扎那米韦
M2蛋白离子通道抑制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
血凝素抑制剂:阿比多尔
RNA多聚酶抑制剂:(啊,法国的博士拉稀了)法匹拉韦、博洛西韦
抗疱疹病毒
核苷类:阿糖腺苷、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喷昔洛韦(泛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
常用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特点
常用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特点抗病毒药物是一类被广泛使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感染的药物。
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抵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特点。
一、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是一类通过模拟自然核苷酸入侵病毒基因组并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
它们通过与病毒复制时所需的核苷酸结合,阻断病毒的核酸合成。
常见的核苷类似物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这些药物在治疗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时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二、蛋白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病毒蛋白酶活性的药物。
病毒蛋白酶是病毒复制过程中必需的酶类,它参与了病毒的蛋白质合成和成熟过程。
通过抑制病毒蛋白酶的活性,蛋白酶抑制剂能够阻断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例如,草果糖基苷和洛匹那韦等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就属于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
三、中和剂中和剂是一类通过与病毒颗粒结合,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的药物。
一般来说,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需要先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然后进入细胞内部进行复制。
中和剂能够结合病毒表面的结构蛋白,阻断病毒与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病毒的侵染。
例如,恩替卡韦是一种中和剂药物,常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
四、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类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
它能够刺激宿主细胞产生一系列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干扰素还能够增强宿主细胞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病毒感染的抵抗能力。
干扰素主要用于治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乙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等病毒性疾病。
总结起来,常用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特点各有不同。
核苷类似物通过干扰病毒的核酸合成来抑制病毒复制;蛋白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蛋白酶的活性来阻断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中和剂通过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来抑制病毒侵染;干扰素则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抵抗病毒感染。
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疗效,但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的平衡。
抗病毒药有哪些
抗病毒药有哪些
包括病毒灵、金刚烷胺、利巴韦林、双密达莫、西咪替丁、干扰素、聚肌胞、蜂胶等
1、病毒灵
(1)退热作用。
配合VBI、扑尔敏、VC使用,控制症状:退热。
(2)痘病不建议使用该产品,如配合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体温能降到正常体温以下。
2、金刚烷胺
(1)抗病毒:甲型流感病毒、肿瘤病毒(马立克、传贫)有预防治疗效果,对传支、传喉、法氏囊没有作用。
(2)强效剂:是一些抗生素的强效剂
(3)配合扑热息痛,退烧效果更好,特别是病毒性继发。
(4)提高免疫力:速度效果都比左旋咪唑好。
3、利巴韦林
(1)抗病毒:甲型、乙型流感病毒、轮状病毒、核胞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
(2)主治:肺部感染、腹泻、角膜炎
(3)用法:喷雾给药效果是饮水给药的10—50倍。
饮水给药没有抗病毒作用,只有退热作用。
只有喷雾和静脉注射给药才有抗病毒作用。
静注:症状出现48小时以内有效,超过48小时静注没有抗病毒作用,即:48-96小时之间没有抗病毒作用,96小时后又起作用。
即该产品初级和后期有作用,中期没有抗病毒作用。
抗病毒药作用机制及应用范围
抗病毒药作用机制及应用范围当前全世界SARS累计病例数超过7000例,我国SARS病例数超过5000例;各地医疗机构的SARS治疗方案中都考虑到了抗病毒疗法;国内外的研究已表明,SARS的病原体主要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而冠状病毒是RNA病毒;但是我们注意到有的医院在SARS治疗方案中,列入了像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这样只对DNA病毒有效的药物;这样不但会影响疗效,还可能出现不应有的毒性或副作用,而且也会造成药品资源的浪费;本文旨在简要介绍部分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及应用范围,供选择SARS抗病毒治疗药物时参考;1、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利巴韦林病毒唑是一种合成的核苷类似物,它可抑制多种RNA和DNA病毒;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确定,并且对不同的病毒作用机制相异;利巴韦林-5'-单磷酸酯能阻断肌苷-5'-单磷酸酯向黄嘌呤核苷-5'-单磷酸酯的转化,并干扰鸟嘌呤核苷酸以及RNA和DNA的合成;利巴韦林-5'-单磷酸酯在某些病毒,也抑制病毒特异性信息RNA的加帽capping过程;此药在儿科主要用于治疗住院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用雾化吸入法给药;利巴韦林还被用于治疗青少年的副流感病毒和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口服利巴韦林治疗流感无效;但静脉或口服利巴韦林减低了拉沙热病人的病死率,特别是在发病6天以内用药时;另外,用静脉内利巴韦林治疗汉坦病毒引起的出血热肾病综合征和阿根廷出血热,有临床益处;而且已有人建议用口服利巴韦林方法预防刚果-克里米亚出血热;用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人,疗效显著优于单独用其中的任何一种药的疗效;上述这些病毒都是RNA病毒;香港和加拿大的研究者已将利巴韦林用于治疗SARS病人,并取得一定疗效,但加拿大研究者报告在一定比例病人引起溶血;用大剂量口服利巴韦林治疗时,可出现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包括溶血性贫血;利巴韦林有致突变性、致畸性和对胚胎的毒性,所以此药对妊娠妇女禁用;在用此药的病区,如医务人员中有妊娠者,有对胚胎发生毒性的危险;阿糖腺苷主要被用于治疗疱疹病毒属的病毒和乙肝病毒等DNA病毒的感染;它通过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发挥抗病毒作用;其三磷酸酯水溶性差,需在大量液体中静滴,其单磷酸酯水溶性强,可作肌注;但其疗效有限、毒性作用相对大;阿昔洛韦和伐昔洛韦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对若干疱疹病毒均为DNA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1和2型HSV-1和-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ZV和EB病毒的复制有强烈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但对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相对差;伐昔洛韦valacyclovir是阿昔洛韦的左旋缬氨酸酯,在口服后几乎完全转变为阿昔洛韦;阿昔洛韦的高度选择性与其作用机制相关,它首先被磷酸化为阿昔洛韦单磷酸酯;这种磷酸化在受HSV感染的细胞中,通过病毒基因编码的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的作用而高效率地进行;而在未受感染的细胞中阿昔洛韦几乎不发生磷酸化;因此,该药被集中在受HSV感染细胞内;阿昔洛韦单磷酸酯其后受细胞内激酶的作用而变为三磷酸酯,它对病毒DNA聚合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对宿主细胞的DNA聚合酶的作用相对小;阿昔洛韦三磷酸酯也可结合到病毒DNA中,使病毒DNA链过早终止;更昔洛韦更昔洛韦ganciclovir是阿昔洛韦的类似物,对HSV和VZV感染有效,但对CMV感染显著地比阿昔洛韦更有效;更昔洛韦进入体内后经磷酸化,成为其单磷酸酯、二磷酸酯,最终成为三磷酸酯才能发挥抗病毒作用;更昔洛韦三磷酸酯通过以下两种机制抑制CMVDNA的合成:1竞争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2结合到CMVDNA中,最终使其延伸终止;该药被广泛用于其他CMV相关的综合征,包括肺炎、食管胃肠感染、肝炎和“消耗性”疾病;但尚未见用于RNA病毒感染治疗的报告;泛昔洛韦和Penciclovir泛昔洛韦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为77%,通过去乙酰和氧化作用,被迅速转化为penciclovir;此药的抗病毒谱和作用机制与阿昔洛韦的相似;penciclovir被病毒编码的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及其后被细胞的一种激酶磷酸化为其三磷酸酯,后者能抑制HSV-1和2、VZV以及乙肝病毒HBV的DNA聚合酶;泛昔洛韦在美国获准用于免疫健全成人的带状疱疹和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两项临床试验表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在皮肤损害的消退、排病毒时间以及缩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安慰剂;曲氟尿苷曲氟尿苷5-三氟甲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是一种嘧啶核苷类核苷,对HSV-1和-2以及CMV有效;曲氟尿苷单磷酸酯不可逆地抑制胸苷酸合成酶,而曲氟尿苷三磷酸酯抑制病毒的和在较小程度上抑制细胞的DNA聚合酶;由于有全身性毒性,此药限于局部使用,如用于HSV引起的角膜炎;对此适应证,其作用优于碘苷;索立夫定sorivudine此药对VZV有强的抑制作用,对HSV-1和EBV有效,但对HSV-2或CMV无效;索立夫定的三磷酸酯抑制DNA合成,并且集中于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CidofovirCidofovir是一种胞嘧啶核苷的膦酰基甲醚衍生物,它对CMV有高度的活性,包括对某些对更昔洛韦或膦甲酸耐药的病毒株;此药须经静脉给药,主要经肾排泄,血清半衰期为2.6小时;此药与丙磺舒同用时其半衰期被显著延长,并且减轻其主要毒性:肾毒性;拉米夫定lamivudine通过结合到病毒DNA链中来抑制病毒的逆转录酶;主要用于艾滋病和乙型肝炎的治疗;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RNA病毒,但该病毒在复制过程中有经逆转录形成DNA的过程;乙型肝炎病毒也有逆转录过程;尚未见到将拉米夫定用于HIV以外的RNA病毒的报告;2、非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膦甲酸foscarnetphosphonoformicacid和膦甲酸钠foscarnetsodium是一种含磷酸的化合物,它强有力地抑制疱疹病毒,包括CMV;该药在对细胞DNA聚合酶几乎没有作用的浓度下,在焦磷酸结合位点抑制病毒DNA聚合酶;膦甲酸发挥其抗病毒活性时,不需要磷酸化,因此对由于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缺乏而对阿昔洛韦耐药的HSV和VZV分离株以及对大多数对更昔洛韦耐药的CMV株都有活性;膦甲酸也抑制HIV的逆转录酶,并且在体内对HIV治疗有效;膦甲酸被批准用于艾滋病病人的CMV视网膜炎;该药对HIV也有效;虽然用膦甲酸治疗CMV感染期间可出现耐药的病毒株,但它对耐阿昔洛韦的HSV和VZV以及耐更昔洛韦的CMV都有一定疗效;膦甲酸的主要毒性为肾损害;因此在治疗期间,特别是在初始治疗时,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因为膦甲酸与两价金属离子结合,可能引起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低钾血症、和低或高磷酸血症;补充盐水和缓慢输入看来可以保护病人、避免出现肾毒性和电解质紊乱;膦甲酸一般对骨髓地抑制作用,因此可以同有骨髓抑制作用的药物如齐多夫定合用;膦甲酸尚可用于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的治疗;国内研究初步表明膦甲酸对慢性乙型肝炎也有一定疗效;抗流感病毒药扎那米韦zanamivirRelenza和奥司他韦oseltamivirTamiflu都于1999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而不是预防无并发症的甲型和乙型流感;这两种药都是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抑制剂;前者是吸入用的干粉制剂,其减轻症状的作用是适中的;后者是口服制剂,有强有力的神经氨酸酶抑制作用;从理论上讲,这些药对无神经氨酸酶的病毒如SARS冠状病毒,无论在预防还是治疗方面都是无效的;干扰素干扰素是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以及免疫调节和抗增殖作用的的一类细胞因子;对人类白细胞干扰素进行的早期研究证实了干扰素在预防人类实验性诱发的鼻病毒感染预防中以及在免疫受抑制的病人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的治疗中有效;应用DNA重组技术已经可以生产高度纯化的和大量的干扰素;临床试验证实,鼻内应用干扰素治疗鼻病毒感染有效,虽然造成了对鼻黏膜的刺激;研究也证实,将干扰素用于受损部位或全身用药,对生殖器疣有有益作用;全身用药的疗效主要包括损害范围的缩小;这种疗法可能对多发疣即不易通过向受累部位注射药物来治疗的情况可能有用;然而,在损害部用药或在全身用药停止后,病损常复发;干扰素对部分DNA病毒和RNA病毒感染都有一定疗效;干扰素治疗时常出现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寒战、肌痛、乏力、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嗜睡和精神错乱以及白细胞减少;接受每日5MU剂量的病人中,有大约25%的病人因为不良反应而需要减量,不足5%的病人需要停用干扰素;近几年出现了干扰素的一些新剂型,如复合干扰素consensusinterferon和聚乙二醇PEG结合干扰素pegylatedinterferon;有临床研究表明,这些制剂对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疗效均较普通干扰素的疗效好;在美国,干扰素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2b、慢性丙型肝炎2b、尖锐湿疣2b、n3、毛细胞性白血病2a、2b和卡波济肉瘤2a、2b;干扰素1b获准用于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的治疗;吗啉胍moroxidine对多种病毒包括流感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有抑制作用,但只有在病程早期用药方有效;金刚烷胺amanta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只适用于流感的预防或早期的治疗,其作用机制是防止流感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因此适合于预防和病程早期治疗甲型流感;后者副作用相对少;。
抗病毒药-PPT幻灯片
抗病毒药
HIV首选
齐多夫定
齐多夫定抗HIV机制 亚洲甲型流感 奥司他韦
抑制HIV反转录酶,抑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A链的增长,阻碍 病毒的复制和繁殖 金刚乙胺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防治流感病毒较为有效的药物 奥司他韦
疱疹病毒 拉米夫定抗肝炎病毒机制
阿昔洛韦 抑制HBV病毒DNA多聚酶
干扰素抗病毒机制
诱导机体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酶,抑制病毒
干扰素
作用特点(考点)
n广谱,(-)肌苷单磷酸脱氢酶→(-)DNA、RNA合成 n(-)mRNA和流感病毒蛋白质合成
n细胞产生高活性多功能糖蛋白 n激活某些酶→降解病毒mRNA →(-)蛋白质合成
金刚烷胺:抑制甲型流感病毒,①甲型流感的防治
抗流感病毒
②震颤麻痹 奥司他韦(达菲):
神经酰胺酶抑制剂,阻断流感传播 同类药物:扎那米韦
监护要点
利巴韦林、奥司他韦、阿昔洛韦、更昔 洛韦、膦甲酸钠、阿糖胞苷、拉米夫定、 的适应症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和常用的 剂型、规格
• 熟悉分类和作用特点、典型不良反应、监护要点;
• 了解利巴韦林、奥司他韦、阿昔洛韦、更昔洛韦、膦甲酸 钠、阿糖胞苷、拉米夫定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抗病毒药——分类(考点)
n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干扰素 n抗流感病毒——奥司他韦(达菲)、金刚烷胺、扎那米韦 n抗疱疹病毒药——阿昔洛韦、喷昔洛韦、更昔洛韦 n抗乙肝病毒药——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 n抗HIV药——齐多夫定、拉米夫定、扎西他滨
复制
06:39
B型题
A、疱疹病毒感染 B、流感病毒感染 C、麻疹病毒感染 D、乙型脑炎病毒感染 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l 奥司他韦可治疗的疾病是(B) l 阿昔洛韦可治疗的疾病是(A)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及使用说明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及使用说明随着病毒性疾病的增多,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使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抗病毒药物可以帮助人们抵抗病毒感染,缓解症状,甚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及其使用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病毒性疾病。
一、抗流感药物抗流感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包括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
常见的抗流感药物有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阿那米韦等。
奥司他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减轻症状。
它适用于治疗12个月及以上的患者,每日口服两次,持续5天。
但需要注意的是,奥司他韦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中的安全性尚未确定。
扎那米韦是一种核苷酸类似物,通过抑制病毒RNA聚合酶来阻断病毒复制。
它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的患者,每日口服两次,持续5天。
扎那米韦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和头痛等。
阿那米韦是一种核苷类似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减轻症状。
它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的患者,每日口服两次,持续5天。
阿那米韦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二、抗疱疹药物抗疱疹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
常见的抗疱疹药物有阿昔洛韦、曲安奈德和伏立康等。
阿昔洛韦是一种DNA聚合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DNA合成来减轻症状。
它适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的各种疱疹病毒感染,包括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和生殖器疱疹等。
阿昔洛韦可以口服或静脉注射,具体用法和剂量需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曲安奈德是一种局部应用的抗炎药,适用于治疗皮肤和黏膜的疱疹病毒感染。
它可以作为外用药膏或喷雾剂使用,每日使用3-4次,持续5-7天。
曲安奈德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
伏立康是一种免疫调节剂,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来抑制病毒复制。
它适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的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每日口服三次,持续7天。
伏立康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和头痛等。
三、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抗艾滋病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消炎药和抗病毒药区别
消炎药和抗病毒药区别在医学领域,消炎药和抗病毒药是常见的药物类别,在治疗疾病时发挥不同的作用。
消炎药主要用于缓解病人的炎症症状,而抗病毒药则是直接针对病毒的生命周期进行干扰。
虽然这两类药物都用于治疗疾病,但它们的机制、用途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
下面将详细介绍消炎药和抗病毒药之间的区别。
1. 机制和作用方式•消炎药:消炎药是一类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疼痛、肿胀、红斑和发热等症状。
消炎药主要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来发挥作用,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炎症反应。
•抗病毒药:抗病毒药是一类针对病毒的药物,通过抑制病毒的生命周期来阻止病毒的复制和感染其他细胞。
抗病毒药可以针对不同的病毒靶点,例如,通过阻断病毒进入细胞,抑制病毒的核酸合成或阻断病毒在细胞内的装配和释放。
2. 适用范围•消炎药:消炎药主要用于治疗炎症相关的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肌肉疼痛、牙痛等。
消炎药也可用于治疗发热和疼痛等症状,并且一些消炎药还可用于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等。
•抗病毒药:抗病毒药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流感、疱疹、艾滋病等。
抗病毒药对于不同的病毒具有特异性,因此每种抗病毒药物对应一种或多种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抗流感药物对流感病毒有效,而对其他病毒无效。
3. 药物临床应用•消炎药:消炎药属于非处方药,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消炎药通常可由患者自行购买并在症状出现时使用,但仍需遵循医生建议的剂量和注意事项。
•抗病毒药:抗病毒药通常属于处方药,只能在医生的处方下购买和使用。
抗病毒药物对于特定的病毒感染具有特异性,医生会根据病毒类型、患者病情和临床指南来决定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
4. 副作用和安全性•消炎药:消炎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常见的包括胃肠道不适、胃溃疡、肾脏损害等。
长期和高剂量使用消炎药会增加副作用的风险,因此患者在使用消炎药时务必遵循医嘱,并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限。
抗病毒中成药十大排行榜
抗病毒中成药十大排行榜抗病毒中成药是指能够对抗病毒感染并起到治疗作用的药物。
随着病毒感染疾病的增多,研发出多种抗病毒中成药,为治疗病毒感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众多的抗病毒中成药中,以下是十大排行榜的成药,它们已被证明在抗病毒方面具有出色的效果。
1. 清热解毒片清热解毒片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主要由黄芩、连翘、板蓝根等中草药组成。
该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在治疗病毒感染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2. 阿昔洛韦软膏阿昔洛韦软膏是一种应用于皮肤和黏膜表面的抗病毒药物。
它可以广泛用于治疗皮肤和黏膜病毒感染,如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
3. 雷帕替韦雷帕替韦是一种口服的抗病毒药物,常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它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感染能力,起到抗病毒作用。
4. 阿昔洛韦注射液阿昔洛韦注射液是一种用于静脉输入的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疱疹病毒感染。
它可以通过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5. 利巴韦林利巴韦林是一种抗病毒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它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抗病毒免疫机制来发挥作用。
6. 头孢拉定头孢拉定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同时也具有抗病毒作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等症状,并对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7. 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气雾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气雾剂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
它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抗病毒免疫功能来起到治疗作用。
8. 利巴韦林口服溶液利巴韦林口服溶液是一种口服的抗病毒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感染。
它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来发挥治疗的效果。
9. 饿了么胶囊饿了么胶囊是一种抗病毒中成药,主要由虎杖、忍冬藤等中草药制成。
它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作用,在治疗病毒感染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10. 妥拉苏单抗注射液妥拉苏单抗注射液是一种用于静脉输入的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呼吸道病毒感染。
它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能力来发挥治疗作用。
抗病毒药的治疗范围及相关常识
抗病毒药的治疗范围及相关常识抗病毒药的治疗范围及相关常识抗病毒药物是用于抵抗病毒感染的药物,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抗病毒药物的治疗范围以及相关常识。
一、抗病毒药物的治疗范围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以下几类疾病的治疗:1. 病毒性感冒:抗病毒药物可用于缩短感冒的持续时间和减轻症状。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等。
2. 流感: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
对于高危人群如老人、儿童、孕妇等,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减轻病情并预防并发症。
3. 乙肝病毒感染:抗病毒药物是控制乙肝病毒复制和减少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等。
4. 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是艾滋病治疗方案的核心。
通过联合使用多种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
5. 香港流行性感冒:近年来,香港流感病毒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抗病毒药物可以用于防治香港流感病毒感染,减轻疾病症状。
除了上述疾病,抗病毒药物还可以应用于病毒性腹泻、疱疹病毒感染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二、抗病毒药物的用法和副作用抗病毒药物的用法通常是口服或注射给药,具体用法需根据医生的指导和药物说明书来进行。
同时,抗病毒药物也存在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痛、肌肉疼痛等,但大多数副作用都是短暂和轻微的,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或停药来改善。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出现的不良反应。
三、抗病毒药物的效果和注意事项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因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1. 早期使用:对于某些疾病,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减轻疾病症状。
因此,在发现病情时应及时就医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
2. 使用全程:一旦医生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患者应按照医嘱的剂量和用药时长进行治疗。
不得自行减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3. 遵守医嘱: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应遵循医嘱,并定期复诊以便医生对疗效进行评估。
抗病毒和消炎药有什么区别
抗病毒和消炎药有什么区别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抗病毒药和消炎药这两个词,它们是两种常用的药物类型,但是它们在治疗方式和作用机制上有明显的区别。
下面,将详细介绍抗病毒药和消炎药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抗病毒药是指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和感染的一类药物。
也就是说,它们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抗病毒药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抑制病毒的复制,例如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阻断病毒基因组复制、阻断病毒蛋白质合成等。
抗病毒药种类丰富,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毒种类选择合适的药物。
它们通常用于治疗病毒性感冒、流感、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抗病毒药能够有效减少病毒的复制和扩散,帮助宿主免疫系统击败病毒。
而消炎药则是一类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并缓解症状的药物。
消炎药被广泛用于处理各种炎症相关病症,例如扁桃体炎、鼻窦炎、关节炎等。
消炎药可以分为非甾体抗炎药和类固醇类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常见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它们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和消炎。
而类固醇类药物则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来减轻炎症症状。
消炎药的作用机制主要针对炎症反应,不直接针对病原体,所以对于病毒感染的治疗作用有限。
抗病毒药和消炎药在治疗疾病时的作用机制不同,所以它们具有许多区别。
首先,抗病毒药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而消炎药主要用于处理炎症相关疾病。
其次,抗病毒药选择性较强,可以根据特定的病毒种类进行选择,而消炎药则较为通用,适用于各种炎症反应。
再次,抗病毒药的治疗效果通常要比消炎药明显,因为病毒感染对于宿主细胞的破坏往往更加严重。
最后,抗病毒药通常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才能上市使用,而消炎药普遍流行且成本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病毒和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该根据具体的病情来决定。
对于病毒感染,抗病毒药是首选,而对于炎症反应较为严重的情况,消炎药则可能更为有效。
同时,由于抗病毒药和消炎药都是处方药物,患者在使用时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进行正确的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90年代后开发的共17种:
德拉维丁(Delavirdine);
拉米夫定(贺普丁,lamivudine);
安伦拉韦(Amprenavir,安普那
沙奎那韦(saqunavir);
韦);
茚地那韦(indinavir,佳息惠); 罗平拉韦(Lopinavir);
球状病毒; 杆状病毒; 砖形病毒; 冠状病毒; 丝状病毒 链状病毒等
病毒的种类
DNA病毒——单链DNA病毒 DNA病毒——双链DNA病毒 DNA与RNA反转录病毒 RNA病毒——双链RNA病毒 RNA病毒——单链RNA病毒 单股RNA病毒 类病毒:无蛋白质外壳、仅有单链环状RNA,不能像病
毒那样感染细胞受体植株间传染。马铃薯纤块茎 病 、菊花绿斑病 、柑橘剥皮病 等 阮病毒: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病毒 ,引起海绵样脑 病(疯牛病) 。
迄今,全世界已发现的病毒超过3000种,而且新 的病毒还在不断被发现。
2002年8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病毒学大会上,由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提出的第7份报告收录了 3600多种病毒,其中使人类致病的病毒有1200多 种,分为29个科,7个亚科,53个属。
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
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 质成分
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 并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病毒,是一类不具细胞结 构,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 征的微生物。
病毒的形态
病毒是最微小的,结构最简单的一类非细胞型 微生物,并且,病毒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只 能依靠寄生在人或动物甚至植物体内来维持生 命。
病毒特点
形体极其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因此病毒原 叫“过滤性病毒”,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 故又称“分子生物”;
ZDV,第一个抗艾滋病HIV药,参照药); 膦甲酸钠(trisodiun,phosphonformate, PFA);可抑制
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HSV-1和 HSV-2)等疱疹病毒的复制 ; 阿昔洛韦(forscarnot,acyclovir,无环鸟苷,1981); 金刚乙胺(1987年、英国)
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阿糖腺苷(Vidarabine) ;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口炎、皮炎、脑炎及巨细
胞病毒感染。 阿糖胞苷(cidarabine,Ara-C); 甲红硫脲; 利巴韦林(三氮核苷、ribavirin,RBV、病毒唑); 金刚烷胺(金刚胺、三环癸胺 )。
20世纪80年代有4种: 齐多呋啶(叠氮胸苷,zidovudine,立妥威,Retrovir
抗病毒药的作用在于抑制病毒的繁殖,使宿主免疫 系统抵御病毒侵袭,修复被破坏的组织,或者缓解 病情使之不出现临床症状。
至今,某些病毒性疾病如脊髓灰质炎和狂犬病还没 有抗病毒治疗药,只能靠疫苗预防,一旦错过防疫 期,后果十分严重。
抗病毒药物发展史:
20世纪80年代前有9种抗病毒药物:
碘苷(Idoxuridine,IDU、疱疹净); 吗啉胍(moroxydine,ABOB、病毒灵); 三氟胸苷(trifluridine,TFT);用于疱疹性角膜炎,疗效高于碘苷 环胞苷(cydocytidine,CC、盐酸安西他滨 ); 在体内转变为阿糖胞苷,外用用于
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枣庄市立医院药学部 董华
内容提要
抗病毒药物概述 常用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 常见病毒性疾病的治疗
第一部 抗病毒药物概述
病毒感染,特别是 “非典”的肆虐, 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关注的一个沉重话 题。有数据显示,约60%的流行性传染 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是介于生 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形式,由一个或多 个核酸分子(DNA或RNA)组成的基因组,其 外面有一层蛋白或脂蛋白的保护性外壳。有些 病毒有囊膜和刺突,如流感病毒。
上世纪80年代医学家发现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 艾滋病是危害性极大、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
1991年至今新发现的人类传染性病毒有庚型肝炎病毒, 人疱疹7~8型病毒,引起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辛诺柏 病毒( Sin Nombre病毒) ,巴西出血热沙比亚病毒 ( Sabia病毒)和委内瑞拉出血热瓜纳里托病毒 ( Guanarito病毒)等。
对病毒性疾病的治疗至今仍缺乏专属性强的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如下几类: 抑制病毒复制的抗病毒药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免疫调节剂 针对临床症状的止咳、镇痛、解热和消炎等治疗药 防止继发感染的抗感染药 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及阻断病毒传播的消毒药等。
抗病毒药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病毒抑制剂,不能直 接杀灭病毒和破坏病毒体,否则也会损伤宿主细胞。
20世纪90年代初有7种:
贲昔洛韦(pencidovir,PCV); 泛昔洛韦(famciclovir,FCV,是PCV的前体); 伐昔洛韦(valacyclovir,VCR,1985年,在体内ACR); 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 西多福韦(cidofovir); 去羟肌苷(dideoxyinosine,二脱氧肌苷,惠妥滋); 司他夫定(stavudine,赛瑞特,1994年,治疗艾滋病
瑞妥拉韦(ritonavir,利托拉韦); 扎西他滨(Zalcitabine,DDC);
奈非那韦(nelfinavir);
阿巴卡韦(Abacavir、ABC、
依非韦伦(efavirenz,stocrin,施多宁); Ziagen);
责纳米韦(zanamivir,扎那米韦); 奈韦拉平(Nevirapine、维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