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关于垂直专业化研究的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关于垂直专业化研究的综述
摘要:对垂直专业分工的研究,使得标准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从产品间分工延伸到产品内分工。

文章对该问题的国内外研究做了归纳,并对此问题研究的不足加以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综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呈现出三大特征:垂直专业化贸易、公司内贸易和产业内贸易。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是二战后伴随着产业内贸易的出现而出现的,并在20世纪70年代获得了快速发展。

1垂直专业化概念
Balassa(1976)首先提出“垂直专业化”概念,Findly(1978)也曾使用过“垂直专业化”一词,这个概念也被我国学者刘志彪(2001)引申并转换。

2001年,Hummels,Ishii和Ⅵ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第一次系统规范地对“垂直专业化”概念作出了界定:“垂直专业化”指一个国家进口中间产品,并且这些中间产品被该国再生产加工增值后出口另外一个国家。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出口中包含进口中的中间投入品。

Hummels等人还对“垂直专业化”产品的判定列出了三条严格的条件,即:
①一个商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连续生产阶段。

②在该商品的生产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提供了价值增值。

③至少一个国家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进口的投人品,并且用此投入品生产的产品至少有部分被出口。

根据Hummels等人对“垂直专业化”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垂直专业化应该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过程。

2国内外对垂直专业化的现有研究
国内外对垂直专业化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垂直专业化发展程度的测量。

Hummels(2001)通过利用包含各产业进口投入、产出及出口的投入产出表,计算出OECD十个国家及爱尔兰、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垂直专业化指标。

刘志彪、刘晓昶(2001)运用投人——产出分析方法,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投入一产出数据,计算中国的VS值和总出口中VS的份额。

崔卫、王福重、刘洁(2007)运用投入一产出分析方法,根据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并将制造业分类,得出我国制造业分行业出口中的VS比率。

刘伟丽、袁畅(2010)运用Hummels提出的垂直专业化概念,剖析了我国制造业七大门类的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

②垂直专业化的动因。

Ronald Jones和Henryk(2000)论证了垂直专业化在服务业中的作用。

刘志彪,刘晓昶(2001)论证了低关税和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垂直专业化。

吴福象(2005)在分析制造业垂直分离动因的基础上,得出贸易一体化及其派生的变量——资本化指数、行业外向度、交易费用及行业特性都能用来解释垂直分离。

③国际垂直专业化对我国的影响。

刘志彪,刘晓昶(2001)通过对我国国内跨国公司实行垂直专业化的研究后,认为垂直专业化不仅会影响劳动力资源价格,而且还会对作为东道国的我国的技术、管理、要素价格、贸易模式和福利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高越、高峰(2005)通过利用比较优势理论解释垂直专业化分工,并探讨了我国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地位。

张小蒂、孙景蔚(2006)通过对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动态变化的影响做经验分析,认为从长期看,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胡昭玲(2007)通过分析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工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工业的竞争力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积极影响的程度不同。

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参与国际垂直分工的水平更高,从中获益的程度也更大。

④垂直专业化的技术溢出效应。

黄春嫒、佟家栋(2007)通过对我国专利申请和劳动力就业数据的对比分析,认为我国的创新发明主要受人力资本和科技投入的影响。

FDI的外溢效应主要体现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等小型创新项目上,而在那些需要重要专业技术知识的创新发明上,FDI并不存在技术外溢。

王中华、赵曙东、王雅琳(2009)运用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对我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技术进步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也认为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国际垂直专业化的技术效应更大。

孟祺(2010)通过考察我国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来源的变化,并对垂直专业化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认为整体上内资企业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

⑤产业内贸易与垂直专业化贸易之间的关系。

胡昭玲(2007)通过对产业内贸易和国际垂直化贸易进行的理论分析,认为这两种贸易形式存在着密切关系,二者均以跨国公司为主体。

⑥跨国公司的垂直专业化问题。

刘晓昶、刘志彪(2001)就跨国公司垂直专业化的对东道国的人才、技术、要素价格、产业升级、产品:贸易六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李东红、周国祥(2003)通过分析跨国公司垂直专业化的实现模式,探索出我国企业应该有的战略反映。

⑦垂直专业化与贸易理论的拓展。

胡昭玲(2007)通过对国际垂直专业化进行的大量研究,发现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由产品间分工逐渐深入到产品内分工,并在研究方法上形成了产业组织理论与贸易理论相结合的新的分析框架。

3结语
以上对于垂直专业化的相关研究的归纳整理使我们对垂直专业化有了深入的认识,然而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垂直专业化贸易也涉及到该如何重新看待我国的贸易统计以及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对国际收支的效应这些问题。

由于我国的出口产品包含大量高附加值的进口零部件、设计以及品牌等,因此,当今我国的外贸增长是否是一种虚假的繁荣;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是否降低;人民币升值降低了进口的中间品的成本却提高出口的最终产品的价格,这对我国国际收支有何影响;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