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社会主义价值体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生教育社会主义价值体现

一“、三生教育”的提出及其内涵

人是由生命、生存和生活构成的有机体。人生发展是生命发展、生存发展和生活发展三者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作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整体运动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完善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存、提升人的生活的过程,是人对人主体间的知识能力传授、道德品性影响、生命本质领悟、意志行为规范和社会文明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在教育的价值实现过程中,人既是价值实践的主体,又是价值实践的客体,同时也是价值实践的中介与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本真事业。然而,在这个技术宰制一切的时代中,教育封闭了通向灵魂的大门,对生命的异化和遮蔽使其迷失了方向,越来越远离生命的原点。著名学者冯建军在《生命与教育》专著中指出,生命在教育中的失落主要是基于这样的几个原因:人文教育的失落、教育与生活的割裂、绝对主义的客观知识、极端的道德理想主义、规训、病理性教育,正是如此,教育的价值本旨并未真正的实现过。特别是在过去的20世纪,由于世界战争、技术革命的驱使,使得教育更加完全地沦为政治、经济与军事的附庸品,这更加剧了教育价值的失落。因此,美国学者费洛姆指出“: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类死了。”在他的理解中,“上帝死了”是指人的精神信仰失落,“人死了”是指人的生命精神失落。正是因为人的生命精神的失落,所以,才需要教育本身价值的回归。在以人为本成为时代最强音的背景下,教育本真价值的

回归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三生教育”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命题下提出的,它的价值本质就是要通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提升人在认知、体验、感悟生命价值、生存价值和生活价值中的主体性,并以人的主体性的提升为中介,进而推进教育价值体系的建设,实现教育的本旨和人的全面发展。从内容上看,“三生教育”是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个部分组成的。三者之间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其中,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从整体内涵上来看,实施“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在学校教育中,“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学校教育的力量,同时整合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三生教育”各个组成部分来看,三个部分都有其各自特色的内涵体系。首先,生命教育以生命为根本来构建教育的理念与价值本旨。在生命教育的视域中,生命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有其内在的运行法则。这就需要我们去认识生命的整体性,祛除生命的单纯形式与单一意义,来把握各个生命形式的发展规律,实现生命价值的整体性与最大化。

同时,生命教育还要确立一个最直接的标旨,这个标旨就是“领悟生命的本质、价值和意义,牢固树立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生命尊严的价值理念”。其次,生存教育以生存为关键来构建教育的价值目标。

从知识层面上来看,生存教育就是生存规律的教育;从意识层面上来看,生存教育就是生存意志、生存理性与生命激情的塑造与养成;从实践层面上来看,生存教育就是提升生存意志与生存能力以不断破解生存危机、走出生存困境。最后,生活教育以生活为目标来构建教育的价值目标。生活是人生存与生命的实践“场域”,生命的意义与生存的价值都需要在生活中体验与实现。所以,很多研究生活哲学的人,都将哲学的终极价值定位到生活的意义上。生活教育正是将具有重大价值的哲学理念与教育理念融合在一起,从而激发我们深刻体现生活,追求生活意义,塑造生活的公共体系,推进生活品质与生活精神的提升。

二“、三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路径

“三生教育”推进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两个层面上去理解:一是“三生教育”的实施所产生的价值功效是现代教育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这必然也就会成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二是“三生教育”的实践直接渗透到价值主体的价值创造中,从而不断推进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这两者其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前者是注重价值体系的内容,而后者关注价值体系的创造手段和途径。

(一)“三生教育”提升了受教育者价值创造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

从根本上来看“,三生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主体性、能动性为宗旨一种教育理论与实践。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人的主体性和生命精神被技术宰割的支离破碎,人的思想与精神被技术的强大力量遮

蔽了。哲学家尼采就曾说过“,由于这种非人化的机械和机械主义,由于工人的‘非人格化’,由于错误的‘分工’经济,生命便成为病态了。人类的目的,也就是文化,便看不见了,作为达到文化手段的现代科学活动,产生了野蛮化。”可以看出,由于现代科学主义、技术统治以及商品经济与市场化的充分运用,现代社会中人的灵性逐渐丧失了,人的物化与迷惘趋势日益明显。从价值目标上来看,实施“三生教育”,就是要回归的教育的生命本质,促使教育关注生命的完整、凸显生命的灵动,提升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价值创造活动中,人是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价值主体。价值创造活动就是价值主体在一定的认知水平下的实践活动。袁贵仁认为,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就是创造价值客体和创造价值的过程。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至少包含两层涵义,一是主体认识的提升,这是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条件与前提;二是主体的实践,这是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实现。所以,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或者说价值的创造活动是要在两个条件的制约下进行的。要提升价值主体的创造活动,首先就是要提升价值主体的认识程度。“认识是对主体能力的一种表达:人的认知越深刻,人的主体性能力就越强;人的主体性能力越强,主体客体化的趋势就更加明显。”在主体认识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主体的实践就被提到日常上来了,因为“实践是价值产生的根本途径”、“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实践关系”。在实践关系中,价值才能得以生成,价值才能得以实现,换言之,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可能变成现实。从价值哲学上来看“,三生教育”就是要实现教育对生命、生存、生活重要影响的价值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