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合集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案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案设计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一、备课标(一)课程标准:“四、物质的化学变化”之(三)“质量守恒定律”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4、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二)化学具体目标:1.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观、变化观。

2.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关系,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解释简单的化学问题。

3.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4. 能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5.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进行加工。

6.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7.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二、备重点、难点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这一基本的自然规律,二是通过从微观和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变化,三是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其核心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实质,即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总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不变?教材重点确定为: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重点知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实质重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的科学探究,经历“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化学语言表述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内容,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重点情感类目标:1.体验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宁夏中卫市海原县三河中学(黒城中学) 刘凤明 755200一.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体验探究过程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难点:应用多媒体教学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疑点:(1)从微观角度分析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2)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如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4.解决办法:增加学生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边操作,边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以理论为指导理解定律的本质,提高思维、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二)整体感知本节通过精心设疑,实验探究,对不同化学反应进行观察、测定、分析、推理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分析实质,深化认识,并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探理解,为学习化学方程式准备理论依据,为学好化学用语奠定基础。

(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师:1、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生:思考回答[引入]:师: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也就是说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了变化,那么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同学们能否猜测一下呢?小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到底是那一种关系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 生:根据实验方案完成实验 活动与探究一方案一: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我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和讨论,你们认为质量守恒定律有哪些重要意义?”学生积极回答,我将其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二是化学反应的可靠性,三是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总结归纳,学生能够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五)作业小结
最后,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比为2: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分别为4g和2g,求生成物的质量。”通过这道题目,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我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性学习,深入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和应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以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导入新课。实验过程中,学生观察到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引发他们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我提问:“你们认为这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呢?”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一情境创设,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想法,共同探讨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此外,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含义,以及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实质。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质量守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三)小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小组合作活动。学生需要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初三化学

初三化学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教材位于人版初三化学第五章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的化学反应的一条客观规律。

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是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理论依据。

以往一些学生不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或进行有关计算,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节内容是第四章的基础,也将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切准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为此,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②能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进行分类归纳。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更准确的理解概念
②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③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宏观分析、微观推理、得出结论、推广运用。

(3)情感目标
①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体验科学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③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的难点:
.①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②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现象
.
4.说教法首先。

《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
▪ ③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 ④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
中的质量关系。
精选课件
13
教学环节设计:
❖环节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建立
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分组实验探究
精选课件
14
做一做
方 案 一
方 案 二
注意观察:(1)反应的现象 (2)质量的变化
铁钉放入 硫酸铜溶液
将浓盐 酸倒入 烧杯中
第二课时: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练习。 第三课时: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意义。
精选课件
8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内容主线分析)
根据生活体验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
关系作出猜想和判断 学生分组
实验(对比实验)和演示实验探究发
现规律 知道一切化学反应都遵
循质量守恒定律 科学史实介绍
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和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 质量守恒
稀有气体等
稀有气体等
反应前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的总质量
白磷质量 + 氧气质精量选课件= 五氧化二磷质量 18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
精选课件
19
温馨小提示
1. 适用于 一切“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 变化。
2. 仅是指“质量”守恒,而不指其它物理量 。
宏观
微观
符号(化学方程式)。
精选课件
4
教学内容处理:
1.教学对象分析与教学策略: 学生在正式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之前,通过日 常生活中的观察或实践,听说过也大体知道 这一客观规律。但学生对所具备的生活经验 的认识与这一科学规律之间有时存在着一定 程度的偏差,很有必要将质量守恒定律的认 识过程具体化,有待将这种偏差在学习过程 中予以纠正。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和反思(五)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和反思(五)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和反思(五)教案:第五章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3.在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

4.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发展分析问题及推理能力,初步领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5.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形成勤于思考、乐于钻研的学习品质。

6.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史实,学习科学家不畏艰辛、执着追求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在探究实验活动中,体验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主要历程,初步构建科学探究的基本框架。

【教学难点】学习对宏观的化学反应事实进行微观的解释。

三、教学设备【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展示台、升降台【仪器及用品】托盘天平(砝码)、小烧杯(带刻度)、微型烧杯、锥形瓶、小试管、单孔橡胶塞、导气管、小气球、坩埚钳、酒精灯、石棉网、镊子、药匙、滤纸、火柴、砂纸、棉线【药品】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镁条、稀盐酸、碳酸钠粉末等四、主要教学方式实验探究式五、主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流程图】反思篇:《质量守恒定律》一节的设计思路与课堂实施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王磊张旌北京35中初中部佟威一、背景资料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化学定量研究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化学的研究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由收集、记录资料为特征的经验描述阶段,逐步过渡到以整理材料、找出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特征的理论概括阶段。

化学从定性研究的方法向定量研究的方法发展。

为了进一步弄清物质的组成及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化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建立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定律,如质量守恒定律、当量定律、定比定律和倍比定律等等。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燃素说”有很大关系。

可以说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产生于对“燃素说”进行验证的研究中。

“燃素说”几乎解答了当时生产实际和化学实验中所提出的全部问题,但是,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到了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的深入研究及对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的认识的不断发展,“燃素说”越来越难以自圆其说。

质量守恒定律作业设计(1)

质量守恒定律作业设计(1)

第五章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作业设计一、教学内容说明:1、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中,参加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三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宏观三不变元素质量不变物质总质量不变二、作业的形式及内容:书面作业,选择、填空题、简答题三、作业难度说明:本次作业一共12个题,(一)选择题为3个基础题,2个中档题,最后一个为提高性习题。

四、作业设计意图:为了考察学生上课时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和消化情况,特设计此课堂作业。

通过此次作业的完成既可以加强学生对既会知识点的领会又能起到一个查漏补缺的效果,同时教师也能通过作业的完成程度来评价自己本堂课的教学成功度。

五、作业的选择性:10%的薄弱学生应该将6个基础题全会;70%的学生应该对6个基础题全会,4个中档题80%做对,最后两个提高题30%做对;20%的学生应该是12个题全会;六、作业完成时间:15分钟共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将2g氢气在20g氧气中燃烧,生成18g水B.将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40mLC.将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D.晾晒衣服时衣服上水分越来越少2.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原子的种类B.原子的数目C.分子的种类D.分子的数目3.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则该物质的组成()A.肯定合碳元素和氧元素B.只含碳元素C.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D.一定合碳、氢、氧三种元素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B.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D.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5、下列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金属锌放在稀硫酸中,金属锌的质量逐渐减少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C.蒸发食盐水得到食盐与水的质量和等于食盐水的质量D.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变小6、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总质量⑥原子的种类,肯定没有变化的是()A.①②④⑤B.①③⑤⑥C.②④⑤⑥D.①⑤⑥(以上为基础达标题)二、填空题(每空6分,共30分)1.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量,其反应如下:2CaCO3+O2+2SO2=2CaSO4+2X,则X的化学式为()2、在化学反应A + B2= AB2中,将8gA与10gB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AB2的质量是。

第五章 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章 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章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实验一:①原理:Fe+CuSO4=Cu+FeSO4②现象:铁钉失去光泽,表面出现红色固体,硫酸铜溶液逐渐由蓝色变为蓝绿色。

2.实验二:①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②反思:(1)为什么第二次称量,质量会发生减小?宏观:反应生成的气体逸出烧杯和托盘,造成左侧托盘上物质总质量减小。

微观:反应生成的气体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烧杯和托盘之外,造成左侧托盘上原子总数减少,因而质量减少。

(2)为达到实验目的,应如何改进实验?与外界不发生物质交换且产生气体后,容器体积不变。

注意: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若想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不易发生形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

3.定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4.微观解释: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因此其种类、数量、质量均不改变。

物质中元素的组成和总质量不变。

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计量数:表示反应中分子个数比2.化学方程式的含义①宏观: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②微观: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微观粒子个数比③质量: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每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可以生成36份质量的水3.原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4.步骤:①写化学式(根据客观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平③标条件、写等号(点燃、加热(△)、催化剂等)④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沉淀当生成物中有气体,而反应物中没有气体时,在气态生成物的化学式右边标“↑”溶液中的反应,生成物有难溶性固体,即沉淀,则需在该生成物的化学式右边标“↓”注意事项:1.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式书写正确。

2.反应条件要写准确。

3.气体和沉淀符号使用要正确。

4.注意配平时,不能改动化学式,只能调整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是(C )
A.18g B.4g C. 32g D. 9g
2.在化学反应 2X + Y== 2Z 中 ,24gX与足量的Y反 应生成了40gZ,则参加反应的质量是( C ) A.18g B.4g C.16g D.9g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反应可以用以下3种方法 表示:
分析上述 3 种表示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你认为哪种 表示方法最好? 最好的方法是③。
有蓝色沉淀生成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气球先变大后又缩小
m1
m2
m′1
m′2
m″1 m″1
m″1=m″2 ,反应前后 总质量相等
m1=m2 ,反应 m′1=m′2 ,反应前 前后总质量相等 后总质量相等
结论:反应前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的总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
第五章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情景引入】
一天,福尔摩斯象往常一样滋滋有味地抽着他的烟斗,房间 里充满了刺鼻的烟味。他的助手华生问道:“敬爱的先生,别人 都说你很聪明,那么你能告诉我你吐出的这些烟有多重吗?”福 尔摩斯慢条斯理地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只要称出抽烟前烟 斗和烟丝的总重量,再减去抽完烟后烟斗和剩余烟灰的总重量, 不就是我吐出烟的重量了么!”
化学方程式还能表示各物质之间的微粒数之比和 质量之比。
交流共享: 已知化学方程式 4PFra bibliotek5O2点燃
2P2O5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⑴ 反应物是磷和氧气,生成物为五氧化二磷,反应条件是点燃 ⑵参加反应的磷原子、氧分子、五氧化二磷分子的个数比是 4:5:2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是否观察到过质量守恒的现象?”,“你们认为化学反应中质量是如何守恒的?”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通过讲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实质,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适用范围。
2.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证明方法。介绍一些经典的质量守恒实验,如天平实验、烧杯实验等,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结合实例和案例,讲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在化学工业中的质量控制、环境治理中的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得出结论。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实验现象和证明方法。本课时将通过探究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实质,使学生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够运用该定律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
5.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合理:教师在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上,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到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3.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尊重他人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学生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五章: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章: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质量守衡定律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衡定律能力目标: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方法: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二)、猜想与假设学生讨论:分组交流,讨论。

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生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来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1、制定计划师: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的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

学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进行小结,自然的得出结论。

(四)、发现规律生:三个小组的小结情况:一组:磷燃烧后有白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组:铁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物质;溶液有兰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不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展示化学实验现象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疑问,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展示化学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相关问题。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实验环节,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
5.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能力。这种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案例亮点
1.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展示化学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相关问题。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我注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这一重要概念。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第一篇: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应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比牛顿定律发现的早,应用比牛顿定律更为广泛,如可以适用于牛顿定律不能够解决的接近光速的运动问题和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即使在牛顿定律的应用范围内的某些问题,如碰撞、反冲及天体物理中的“三体问题”等,动量守恒定律也更能够体现它简单、方便的优点。

动量守恒定律作为高中物理第三册选修课(人教版)的重要内容来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基本体系的了解,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层教学目标选修物理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扎实,教学要求必须达到学生参加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但由于学生基础、兴趣、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可以依据平时学习和前提测评的考查,把学生分为A、B、C三类层次。

A 类为基础、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少部分学生;C类为基础、接受和自学归纳能力突出的少部分学生;B类为剩余的大部分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对象。

在教学中注意他们的不同特点,确定目标如下:动量守恒定律分层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本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动量守恒定律这一应用广泛的自然规律,要达到这目的,就必须让每个学生正确理解其成立的条件和特点,因此,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1、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及成立的条件。

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二、教法分析为了做到“教学得法”,让不同的学生达到各自的目标,最后达到相同的大纲要求。

本课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1.采用目标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

根据前提测评大致对学生分为A、B、C 三层;认定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自己本课的目标;在导学达标中对各层次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达标测评中让各层次学生有个恰当的评价。

这样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

2.采用循序渐进法安排教学内容。

首先介绍从实验总结出来的动量守恒定律和成立条件,而后,A类学生识记和练习;B、C类学生学习牛顿定律和动量定理推导动量守恒定律和得出成立条件;然后根据练习由B、C类学生归纳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特点,进而得出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解题步骤,最后是各层次学生的应用解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
2.采用讲解、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3.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手段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动画或视频,形象地展示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向学生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理。
2.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详细介绍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教学内容与过程亮点:本案例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得非常详细和具体。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再到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突出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这种详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在每一步学习中都得到充分的引导和启发,确保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内涵和外延。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现象。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素养。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会分析实验结果。
3.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问题,展开讨论,共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问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知识点+习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知识点+习题

5-1质量守恒定律思维导图重点知识点细讲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总质量。

2、拉瓦锡的实验: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中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且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3、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原子分子新物质4、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微观解释为“六个一定不变”宏观上: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微观上: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物质种类改变,分子种类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6、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必须以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7、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写、配、等、注、查。

8、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反应条件: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通电等。

符号“△”表示条件为加热;“↑”表示有气体生成;“↓”表示有沉淀(或不溶物)生成。

9、“↑”“↓”号的使用范围: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分裂−−−−→−重新组合−−−→−聚集成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即,反应物有气体或不溶性物质,则生成物不用气体和沉淀符号。

常考考点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例1】用下列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B.C.D.【一隅三反】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36234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0320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C.该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1:1 D.待测值为342.如图是通过红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锥形瓶内红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B.红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D.瓶底的细砂起隔热作用3.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A+B→C+D,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分别等于生成的C和D的质量B.水结成冰的前后总质量不发生改变,这有力地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D.100克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00克4.下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课件(25张)(共25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课件(25张)(共25张PPT)

训 练
·




3.a g氯酸钾与b 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1)若充分反应后,得到c g氯化钾,则例 解

·


探 究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a_-_c。) g
一 反
·

互 动
(2)若充分反应后,得到c
g剩余固体,




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a_+_b_-_c,) 其g 中二氧
训 练
·
化锰的质量为__b_g__。
中不应有这三种元素以外的元素,A中含有H,B中含有S都不梯 度

符合题意,N2没有气味,选项C符合题意。

3.2010年10月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
娥二号”卫星,此次卫星的成功发射
精 题

主标志着我们国家已经向探月计划迈出
解 ·


探究了新的一步。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
一 反
·

互动(用R表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梯 度


是含钠的化合物,将稀盐酸滴入此化合物时,放出
精 题

主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这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解 ·


探浊,这种化合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A
)
一 反
·
互动A.Na2CO3
B.NaCl
C.Na2SO4
D.NaOH 三
课 堂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
全 能
种类不变,该钠的化合物中应该含有碳元素。

第五章 1.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章 1.质量守恒定律
12+16×2 44
: :
: :
碳+氧气二氧化碳
点燃 质的含义: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点燃
C + O2 = CO2
12
:
162
:

(12+16 2)
12
: 3212份质量的碳 : 44 量的含义:每 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 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
1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通过 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 3、表示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根据化学方程式4P+O2 回答下列问题:
点燃
2P2O5
1、这个化学方程式怎么读? 2、参加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是多少;
当堂检测
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关于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其 运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 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 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3、注意定律中的几个关键之处:①“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②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 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
当堂检测
1.一定条件下, 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 测 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A 1.7 B C 0 D 0.9 2.7
2.2 7.9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6.6
3.4 g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 则反应后 A 的质量为________ 分解反应 ;该反应中 B 和 D 两种物质 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变化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2∶9 。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位于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五章第一节,今天我来完成第一课时的说课。

在本节之前学生已学过了一些化学知识,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并研究了化学反应的表达式、元素、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式的读法、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等等,那幺本节就要开始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一条规律,那就任何周围隔绝的物质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不变,这就是自然科学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它为书写化学方程式奠定了基础,同时又能为继续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做好充分的准备。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a、知识和技能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初步为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来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b、过程和方法
 通过定量实验及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和相等
点燃
磷 + 氧气 → 五氧化二磷
M1 =
M2
PO 2 点 燃 P 2O 5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 的测定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二:现象与结论
产生的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天平保持平衡
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和相等
第五章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对比思考:
反应前物质(或物体)
反应后物质(或物体)
锥形瓶 细砂 橡皮塞 气球 白磷
锥形瓶 细砂 橡皮塞 气球 五氧化二磷
氧气 氮气
(空气)
氮气
(剩余气体)
稀有气体等
稀有气体等
白磷质量+氧气质量=五氧化二磷质量
实验一:现象与结论
产生的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放热,气
球先膨胀后收缩,天平保 持平衡
化学反应前后
物质பைடு நூலகம் 总质量 呢?
可能改变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六 原子种类 元素质量 不 原子数目 物质的总质量 变 原子质量
物质的种类 改变 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
分子数目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是关于化学反应的普遍 规律,其运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一切化学 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铁+硫酸铜→铜 +硫酸亚铁
F Me + 1C u S O = C u F e MS O 2
质量守恒定律:(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
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 和
生生成成的各物 质的质量
总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实 验3 小 结
在开放容器中:
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M1

M2
HCl +Na2CO3
NaCl + H2O + CO2
现象:产生大量的气泡
讨论
在实验中,稀盐酸和碳 酸钠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 量为什么不相等呢?
如何证明稀盐酸和碳酸 钠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相等呢?
实验4小结
在密闭容器中
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M1
=
M2
实 验5 小 结
2、 将24.5 g氯酸钾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 固体质量14.9 g,则产生气体_9_._6 _g。
3、反应A+B=C+D中,有10gA和5gB反应,
反应后A剩余5 g,B没有剩余。则生成8gC,
那么D的质量为
g2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 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3.注意定律中的几个关键之处:①“参加 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 包括在内;②“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 气体等。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
1、反应A+B=C+D中,已知2 g A和5 gB 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 g C,则有__3 __g D 生成。
在开放容器中:
点燃
镁 + 氧气 → 氧化镁
M1
< M2
Mg +O2 点燃 MgO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物 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二、用分子、原子的观点 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化学反应的微观实例:水电解示意图
氧原 子
氢原 子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