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五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设计及反思

5.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4.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5.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及其应用尚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3.将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重难点解析: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和拓展。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设想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为什么烧开水后锅里的水减少了?”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探索质量守恒的奥秘。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过程描述: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涵盖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应用实例和实验操作等方面。在学生完成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案设计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一、备课标(一)课程标准:“四、物质的化学变化”之(三)“质量守恒定律”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4、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二)化学具体目标:1.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观、变化观。
2.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关系,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解释简单的化学问题。
3.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4. 能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5.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进行加工。
6.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7.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二、备重点、难点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这一基本的自然规律,二是通过从微观和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变化,三是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其核心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实质,即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总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不变?教材重点确定为: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重点知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实质重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的科学探究,经历“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化学语言表述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内容,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重点情感类目标:1.体验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后生成
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判断: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变成水蒸气, 质量保持不变。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5 g食盐溶解在
95g水中得到100g食盐水( × )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一切化学反应均遵循!
微观本质
+
微观
宏观
原子种不类变?
元素种不类变呢?
原子数不目变? 化学反应前后 元素质量不呢变?
2.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B )
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C.20克食盐溶于100克水中得到120克食盐溶液 D.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
§5 – 1 质量守恒定律
课堂反馈
推送反馈练习1
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C )
探究实验 2.盐酸和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或电子秤)、烧杯、试管、胶头滴管、锥形瓶、 橡皮塞、导管、气球(或塑料袋)、细线、盐酸、大理石等
①实验原理(文字表达式)?碳酸钙+氯化氢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②实验装置如何设计?(选择什么反应容器?怎样使反应发生?)
3.小丽实验测得反应后总质量偏小的原因是什么? ①装置漏气 ②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称量,气球受到空气浮力
4.设。计实验方案时,我们要考的因素有哪些? 节能、环保、简单、安全……
碳反酸应钙前+氯称化量氢的物质 锥形瓶的 质量
反氯应化后钙称+水量+的二物氧化质碳 锥形瓶的质量
碳酸钙的质量 没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 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
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
化学教案-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教案-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
3. 能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
3.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引入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现象,引出质量守恒定律。
2.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中物质的质
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3.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
(1)实验一:酒精燃烧实验。
用酒精灯燃烧一段时间,观察实验前后酒精的质量变化,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这个实验中得到验证。
(2)实验二:铁和硫反应生成硫化铁。
将一定质量的铁和硫放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观察实验前后样品的质量变化,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这个实验中得到验证。
4.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化学反应中
物质的量、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比等。
5. 练习与讨论: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练习与讨论。
6. 总结本节课内容。
五、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酒精灯,密闭容器,铁,硫。
2. 教学资料: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知识的介绍和实验步骤。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试一试:相信你定会有不同的收获
2、10g黄泥水过滤后得到了7g水和3g 泥,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试一试:相信你定会有不同的收获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体积的氢气
和1体积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能生
成3体积的水。
(×)
多识一点
定性与定量
定量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 家们用定量的方法对化学变化进行研究,发现了许多 化学变化的重要规律,质量守恒定律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定量”与“定性”有何区分呢?
光的传播需不需要时间,金子会不会生锈?蚂 蚁有没有思维能力?这些都属于定性的问题;光从 太阳到达地球需要多长时间?石墨在多高的温度和 压强下转化为金刚石?燃烧1L汽油能放出多少热量? 这些都属于定量的问题。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定量 是定性的精确化。定量研究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方 法之一,它需要精密的计量仪器。1774年,法国科 学家拉瓦锡就是依靠比较精密的天平,经过反复测 定和分析,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 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变化
试一试:你能帮他吗?
有同学做了两个实验:
一是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氧化汞 加热 汞 + 氧气 二是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镁。 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他认真收集反应的生成物,并准确称量了这些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质量,得到数据如下:
实验1 实验2
氧化汞1.083g 金属镁0.486g
水电解过程中,参加反应的 水的质量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 质量总和有怎样的关系?
两位化学家的“争论”
波义耳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小结: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________等于反应后____________。 说明: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__________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质量守恒指质量方面守恒,其他方面不一定守恒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均保持不变(原 子的“三不变”)。
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物均同时反应完,没有剩余
题型一:简单计算
1、24克镁与16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氧化镁的质量 为____g
2、6克碳与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克, 有______g氧气参加了反应。
3、现有一反应A+B→C+D,有10gA和5gB反应,反应结
束后还剩余3gA,B无剩余,生成4g的C,则生成D的质量
甲
+
乙
+
丙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大小不变
反应前物质总重量=?=反应后物质总重量
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1、称量反应前反应物和仪器总重量 2、产生化学反应 3、称量反应后反应物和仪器总重量
实验1:盐酸与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 )
现象: 大理石表面产生气泡,天平往右偏转
HCl +CaCO3 CaCl2 + H2O + CO2
现象: 铁钉表面产生红色物质;溶液由 蓝色变为浅绿色;天平保持平衡
Fe+CuSO4
Cu+FeSO4
m1
=
m2
反应前物质总重量等于反应后物质总重量
实验3:白磷燃烧
现象:
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 先膨胀后收缩;天平保持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1.理解并能正确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现象。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阅读教材第101-102页的实验探究5-1,完成下列填空:1.根据下列3个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并将结果填入下表中。
2.根据小组桌面上提供的药品和仪器填写表格中的内容。
探究内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我的推测反应物的总质量=(填“>”“=”或“<”)生成物的总质量我选择的化学反应(用“√”选一个)1.盐酸和大理石反应()2.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3.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我不选另外化学反应的原因方案1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质量不好测量;方案3有氧气参加,质量也不好测量我选择的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锥形瓶、试管、胶头滴管、细线我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1.称量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2.将试管中的硫酸铜溶液和锥形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3.称量生成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4.比较反应前后的总质量1.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2.天平平衡我的结论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反思与评价1.你的实验是否验证了自己的推测?是2.你的实验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是否影响了你的实验结果?答:略表达与交流在化学反应中,若用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时,可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3.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1.该定律能不能推广应用于物理变化?答:不能。
2.该定律中的守恒是否包含体积呢?答:不包含。
3.该定律中的质量总和是否包含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呢?答:不包含。
4.该定律在运用时能不能遗漏气态物质?答:不能。
5.在叙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应特别注意哪几个关键字眼?答: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五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课件(23张ppt)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过氧化氢分解了, 分子变了,质量当 然也就变了!
质量怎么会变呢?在化 学反应中,分子虽然变 了,但是原子没有改变, 质量应该不变吧?
氧气
小 明
小 丽
小丽同学用下列3个图示表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反应。
(甲)
+ + +
(乙)
(丙)
【思考】1、你认为哪个图示是正确的?为什么? 2、根据你的选择,推测在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 的总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增大/减少/不变)
2、 6克碳与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 16 克氧气参加 生成二氧化碳22克,有______ 了反应。
3、成语“点石成金”,即能使石头(主要成分 是CaCO3)变成黄金。 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 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 答: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石灰石 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由钙元素、 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黄金是由金元 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不可能变成黄金。
实验现象或结果
方案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 量总和的测定
2、天平仍平衡 硫酸钠+氢氧化铜
现
象: 1、有蓝色沉淀生成
反应原理 : 结 论:
硫酸铜+氢氧化钠
1、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方案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 总和的测定
实验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减少
反应原理: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结 论:
设计实验的一般思路:
1.首先要确定一个容易发生的化学 反应作为研究对象。 2.要考虑怎样测量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 3.考虑怎样使反应发生,需要哪些仪器、 药品。 4.确定实验操作步骤并进行实验。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量研究化学反应PPT课件

物质
甲 乙 丙丁
反应前质量 /g
120
90
6
5
反应后质量 /g
86
108 22
a
D.反响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15∶1
第一节 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守恒
[解析] 反响前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响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根据 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响中消耗甲的质量为120 g-86 g=34 g,生成乙的质 量为108 g-90 g=18 g,生成丙的质量为22 g-6 g=16 g,生成丙和乙的 质量总和等于消耗甲的质量,该反响属于分解反响;丁反响前后质量不变,可 能是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响的杂质。
3、远眺开始,双眼看整个图表,产生向前深进 的感觉,然后由外向内逐步辨认每一层的绿白线 条。
4、如果视力不良,只能进到某一层时,不要立 即停止远眺,应多看一会儿,将此层看清楚后, 再向内看一层,如此耐心努力争取尽量向内看, 才能使眼的睫状肌放松。
5、双眼视力相近的,两眼可同时远眺;双眼视 力相差大的、将左右眼轮流遮盖,单眼远眺,视 力差的一只眼睛,其远眺时间要延长。
发生交换
第一节 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守恒
实验 内容
铁钉与硫酸 铜溶液反应 前后质量的
测定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续 表实〕验说明
铁钉表面上 覆盖一层红 色固体,溶 液由蓝色变 为浅绿色, 天平_保__持___
平衡
没有气体参 加或生成的 反应,不需 要系气球, 也可以不在 _密_闭__容 器 中进行
第一节 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 恒》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PPT课件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第一节 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目标】
1.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微观分析,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量和质量不发生变化,初步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和涵义。
3.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通过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生活和生产中化学现象进行解释,培养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大理石、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镊子、气球、烧杯、小试管、托盘天平(电子秤)、锥形瓶等。
【授课教案】。
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

当堂检测
1.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C )
A
B
C
D
当堂检测
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D ) 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 C.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 D.水结冰质量不变
当堂检测
3.现有化学反应 A+B→C,若ag A与bg B充分反应,
则生成C的质量( C )
A.大于(a+b)g
B.等于(a+b)g
C.小于或等于(a+b)g
D.无法确定
当堂检测
4.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因为( C )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活动天地5-1 推测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根据你的推测,设计实验来检验你的推测是否正确。
1.确定一个容易发生的化学反应 2.如何测定反应前后质量 3.考虑怎样使反应发生、在哪里发生, 4.需要哪些仪器,药品
方案一: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有蓝色沉淀生成,天 平保持平衡
法国 拉瓦锡
英国 波义耳
1673年,波义耳在密闭 的容器中煅烧金属,打 开容器盖称量,发现反 应后固体物质质量增加。
俄国 罗蒙诺索夫
1756年,罗蒙诺索夫在 密闭容器里煅烧金属, 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 在煅烧前后没变。
1777年,法国化 学家拉瓦锡的实验 使质量守恒定律得 到公认。
你能分析出波义耳为什么和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吗?
当堂检测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实验一: 方案1: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方案2:氢氧化钠 + 硫酸铜 氢氧化铜 + 硫酸钠
讲授新课
实验方案
方案1
方案2
实验现象
白磷燃烧,瓶内有白烟生 成,气球先变大后缩小
有蓝色沉淀产生
反应前总质 量
m1
n1
反应后总质 量
m2
n2
反应前后总 质量的关系
m1 = m2
n1 = n2
实验分析 结论
二氧化碳
CO2 44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C + O2 点燃
CO2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课堂小结
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 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质 量
实质:五个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守 恒
元素的种类不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
随堂训练
1.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B )
2.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C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A ①④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随堂训练
3.将25g氯酸钾和6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后, 得到残余固体的质量为22 g,则产生氧气__9__g。 4.煤的汽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 施之一。煤的汽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H2O==CO+X。 请你写出X的化学式 H2 。
化学反应中的 守恒定律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 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硫酸铜+氢氧化钠
硫酸钠+氢氧化铜
CuSO4+ NaOH
Na2SO4 +Cu(OH)2
磷 + 氧气 点燃 P + O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7、下列数据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C )
(1)原子数目 (2)分子数目 (3)元素的种类 (4)物质的总质量(5)物质的种类 (6)原子的种类 A(1)(4)(6) B(1)(3)(5) C(1)(3)(4)(6) D(1)(3)(4)(5)(6)
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 量
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呢?你能用物质由微粒构成的观点对质量 守恒定律作出解释吗?
在化学变化中 微观上: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质量守恒 宏观上: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数目是否改变?
1、镁带在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下图中能
物质
abc d
反应前质量(g) 0 80 10 25
反应后质量(g) 111 0 1 3
能正确表示该反应的选项是( B )
A a+b c+d
B b+ c+ d a
C a b+c+d
D b+ d a+ c
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燃烧后剩余煤灰质量减小,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 镁带燃烧后所得白色固体比镁带质量增加,符合质
3、在反应A + 2B == C + 2D中,若生成10g C, 需要15g A和25gB反应,那么,生成10g D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测定,理解质量守恒定
律的内容。
2 、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
解释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3 、通过对实验的操作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分
析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 、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
行探究活动。
2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 、主动与他人讨论和交流表达自己观点,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
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解释量守恒的原因
教学难点: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教学方法:设疑,以实验为导向,讲练结合。
教具:托盘天平、烧杯、广口瓶、玻璃棒、酒精灯、气球、吸管等。
白磷、NaOH溶液、CuSO4溶液、铁钉、石灰石、稀盐酸、石
灰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会转变成其他物质,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二)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1、让学生写出白磷在氧气中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然后设置问题:化学反应特征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有无变化呢?
2. 采用探究性实验的程序来组织教学。
(三)探究过程
(1)提出假设。
当学生发现“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或猜想:
①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加;
②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少;
③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
④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减少,而在某些反应中可能不变。
(2)设计实验。
在充分假设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哪一种假设是正确的呢?
让同学们测一测几个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说出将做的几个实验:
①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②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3)实验求证。
将学生进行分组。
按照教材提供的方案进行实验,要求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物质的状态、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等。
(4)得出结论。
(5)实验完毕,各小组汇报结果。
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6)解释讨论
教师提出: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首先展示《白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过程》动画,给学生必要的
启迪。
并提出以下具有阶梯性问题:
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改变了?
②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改变了没有?
③计算上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④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多少?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多少?
⑤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⑥通过思考上述问题,你得出什么结论?
(7)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
进行组际间交流得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没有变。
(8)反思评价
提出问题: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呢?学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
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前后天平的变化
②镁条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束后进行交流汇
报。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请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收获。
当堂检测:
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
....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分子的种类⑤元素的种类⑥物质的
总质量⑦物质的种类
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⑤⑦D.③④⑥⑦
2、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2 + 2NaOH = X + NaClO + H2O, 则X 的化学式为()
A. NaCl
B. H2
C. HCl
D. HClO
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X一定含有氧元素
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3g物质Ⅰ与1g物质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物质Ⅲ
B.每3个物质Ⅰ分子与1个物质Il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物质Ⅲ分子
C.每3万个物质Ⅰ分子与1万个物质Ⅱ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万个物质Ⅲ分子D.每3n个物质Ⅰ分子与n个物质Ⅱ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n个物质Ⅲ分子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填空
(1)电解18克水,可生成2克氢气和克氧气。
(2)32克硫在氧气中全部燃烧,生成64克的二氧化硫,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克。
6、已知,某有机物A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将A和氧气置于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
充分反应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如下表所示:
A O2CO2H2O
反应前质量
16 a 0 0
/g
反应后质量0 0 44 36
/g
(1)表中a值为 64 ;有机物A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2 g。
(2)有机物A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5% 。
7、某同学在敞口容器中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氧化汞(HgO)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二是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铝。
他准确称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发现反应前后质量都发生了变化。
请填空:
(1)铝粉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比参加反应铝粉的质量________(选填“大”、“小”或“不变”)。
(2)你认为这两个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______(选填“是”或“否”)
(3)请写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下图是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
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甲、乙两组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m前、混合后质量均为m后):
①甲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请解释原因,
该实验若试剂不变,应如何改进此装置;
②乙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甲组同学
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布置作业:
课本P104的“挑战自我”
板书设计: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