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中考历史专题材料论述题训练附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历史】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历史】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历史】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一、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示意图——曾国屏《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特点。

材料二大战全面爆发前,欧洲在科技发展的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大战的爆发及其结果却使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

……1940—1941年,美国政府成立了国防研究委员会、科学研究发展局,以加强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

战前美国政府提供科研经费只占全国科研经费的19%,而战时则增加到83%.……大战爆发后,英国的科技人员通过政府派遣和自愿前往的方式流向美国,同美国科学家并肩合作,共同为反法西斯战争贡献聪明才智。

德奥意等国的科学家则因不堪恩受法西斯的种族歧视或思想禁铟而前往美国。

……来到美国的科学家们出于反法西斯的正义感,都为战胜法西斯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积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三在科学全球化的时代,唯一的世界科学中心这样的说法,或许将成为历史。

未来的世界可以是多中心并存的世界。

随着中国等快速发展国家的进步,世界科学的前景将得到极大的拓展,并加快着科学发展的进程——最终获益的将是整个人类。

——摘编自叶葒《中国能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3)阅读材料三,谈谈你对未来世界科学中心发展趋势的看法。

【答案】(1)呈周期性转移;欧美长期处于中心地位。

(2)原因:继承了欧洲科学传统;国家重视科技教育;完善的民主制度;经济的发展;科学家的贡献;战争的受益者。

影响: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促使了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为美国在二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奠定了基础。

(3)同意未来的世界科技中心将是多元并存的。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将加速世界科技中心的多元并存;世界科技中心的多元并存将加快人类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国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018年中考历史提分训练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含解析

2018年中考历史提分训练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含解析

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一、选择题1.“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

”这里的“社会变革”指的是()A. 土地改革B. 抗美援朝 C. 一五计划 D. 三大改造2.1951年9月9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指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但是,为了克服很多农民的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能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并为国家工业品销售开辟一个广阔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这里的“组织起来”是指()A.进行土地改革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

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土地改革的完成B. 三大改造的完成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4.大生纱厂是近代实业家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其第一、第二纺织公司实行公私合营。

这是出于()A.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C.“大跃进”的需要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需要5.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

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标语口号。

其中“以钢为纲”反映的是()A. “一五计划”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运动 D. “文化大革命6.下图是某一年代的漫画,其突出反映这一时代的风气是()A.高指标B.瞎指挥C.浮夸风D.共产风7.下面哪个选项可以概括1957—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A. 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巩固 B.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C.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时期 D. 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交织8.下面这组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它们共同的主题是()A.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B.初建社会主义C.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D.改革开放之路9.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比例,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新中国成立B. 抗美援朝胜利 C. 土地改革完成 D. 三大改造完成10.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实行公私合营,这一行为有利于()A. 社会主义改造实施B. 优先发展重工业C.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D. 改革开放的实施11.如果要拍摄一部影片,以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题,最合适的素材是()A. 上甘岭战役,黄继光舍身堵枪眼B. 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慷慨赴刑场C. 紫竹林租界,义和团抗击侵略军D. 兰考盐碱地,焦裕禄带病治风沙12.下图是《1953年和1957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从图中数据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A. 农村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C. 农业生产合作化掀起高潮 D. 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开展13.仔细观察建国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指出从A到B上升的主要原因是()①土地改革②三大改造③一五计划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14.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得知()A. 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B.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C.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D. 文化大革命影响经济发展15.下边是1957年刊出的新闻漫画“特快列车”。

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8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含

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8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含

专题08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倭寇投降……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

”电文中“陪都”是指()A.南京 B.北平 C.上海 D.重庆【来源】四川省南充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倭寇投降”指的是日本投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陪都是重庆,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电邀共产党参加重庆谈判。

故选D。

2.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是()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来源】四川省南充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答案】D3.(题文)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

以下因果关系表述错误的是()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B.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来源】四川省南充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A项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B项错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C项正确;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D项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封建帝制和封建制度的区别,封建帝制只是封建制度的一部分,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帝制,而非整个封建制度。

由此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4.下图是发表于1947年的一幅漫画。

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转战陕北歼强敌B.千里挺进大別山C.关门打狗战辽沈D.大军合力战平津【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B5.某同学想通过看电影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下列影片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观看成,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②①③④【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

2018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

2018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

2018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分封制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文字答案:C2.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是唐朝时期开始实行的B. 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C. 科举制度只允许男性参加D. 科举制度是选拔文官的制度答案:B3.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叙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清朝末年的一次农民起义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C.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D.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一次工人运动答案:C4.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C.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D. 五四运动的结果是签订了《凡尔赛条约》答案:D5.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B. 抗日战争的结果是日本无条件投降C. 抗日战争的结果是日本签订了《南京条约》D. 抗日战争的结果是签订了《辛丑条约》答案:B(以下题目略)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60分)1. 简述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答案: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航海活动,它不仅展现了明朝的国力,也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于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论述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答案: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与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错失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机会,使得中国在科技、经济等方面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同时,这一政策也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

3. 简述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答案: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强调民族独立和尊严,民权主义主张民主政治和人民权利,民生主义关注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2018年广东历史中考试卷+答案+解析

2018年广东历史中考试卷+答案+解析

2018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2.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八股取士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武帝这一措施(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4.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

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5.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就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6.题6图所示情景应选自( )题6图A.《伤寒杂病论》B.《资治通鉴》C.《本草纲目》 D .《天工开物》7.题7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

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记述 出处“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 《清史稿》“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表》题7表A.因战事而设B.设于雍正十年C.强化了君权D.设于雍正年间8.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

2018年安徽历史中考试卷+答案+解析

2018年安徽历史中考试卷+答案+解析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部分 开卷 满分70分,与思想品德学科共用120分钟)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

”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 B .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2.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

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 )A.外戚干政B.战乱频繁C.皇权至高无上 D .地方权力削弱3.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为此,太宗( )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4.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

他这么说是因为( )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5.图1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其表明《申报》( )图1A.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B.专门报道政治新闻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D.是革命派的机关报6.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

“这一阵波潮”是指( ) A.袁世凯独裁 B.北伐战争爆发 C.新文化运动 D.黄埔军校创立7.新中国外交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图2中建交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图2A.中日两国建交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改善D.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8.“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

福建省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据考古发现,半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A. 种植水稻B. 种植粟C. 建造干栏式房屋D. 使用青铜器【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故A不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故B符合题意;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故C不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不会制造青铜器。

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 小游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西周、王、侯、制度。

他研究的内容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由此可见,题干的“西周、王、侯、制度”与分封制有关,故A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与题干的“西周”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科举制是隋朝首创,故C不符合题意;行省制是元朝的政治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下图所示内容中的“圣人”的指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图中的“弟子规、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

由此可知,图中所示内容中的“圣人”的指孔子,故B符合题意;老子、墨子、韩非子与图中的“弟子规、仁”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A. 统一文字B. 焚书坑儒C. 独尊儒术D. 张骞通西域【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下表内容是某著名水利工程的相关说明。

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灵渠C.永济渠D.江南河2.我国历代王朝十分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下列措施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设宣政院②设西域都护③设驻藏大臣④设台湾府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④②①③D.②①④③3.《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学习和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B.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C.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D.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4.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了近代工业。

下列是其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工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大生纱厂D.轮船招商局5.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创办于()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6.小芳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一份《西北文化日报》,其中如图所示版面涉及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重庆谈判7.下面是王老师上课时出示的学习卡。

卡中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A.第一个五年计划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8.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表中史实与对应的推论表述错误的是史实()9.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对人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巴黎公社的成立C.十月革命的胜利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0.观察下面两幅历史地图。

从(a)图到(b)图版图的变化与下列哪一事件密切相关()A.拿破仑对外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德意法西斯在欧洲的扩张D.美苏冷战11.“西欧国家感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专题材料论述题训练附参考答案
专题重要问题归类
目录
1. 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
3. 关于台湾、香港、南京问题
4.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5. 重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6. 三次科技革命
7. 国际关系史
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
一、根据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说明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①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主权完整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渐解体,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片国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便利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允许日本设厂、增辟商埠,便利了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因而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请写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
的典型事件各四例。

并简要谈谈你学习这段历史的感受。

答:列强侵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感受:清政府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获得成功;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
精神、永远不会向外国侵略势力低头;只有中国共产党是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三、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
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文资本主义其他种
种主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1)“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
答:无产阶级、马克思列宁主义。

(3)概括指出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

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四、下面是毛泽东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