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心电图检查――三导联体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电图导联体系》课件
心电图导联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
心电图导联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
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心电图导联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患者可以在家中使用心电图导联 进行自我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发送给医生,以便医生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这种应用可以节省患者的时间和精力 ,提高治疗的便利性。
远程医疗的优势
远程医疗具有许多优势,如可以节省患者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提高治疗的便利性和效率、可以降低医疗成本等。 远程医疗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评估心脏康复效果
评估康复治疗方案
心电图导联体系可以评估心脏康复治疗的效果,通过对比治疗前 后的心电图变化,判断治疗方案是否有效。
监测康复进展
心电图导联体系可以监测心脏康复的进展,通过定期检查心电图, 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
心电图导联体系结合其他临床数据,可以预测患者未来发生心血管 事件的风险,为进一步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V₅导联
左腋前线与V₄同一水平处。
V₆导联
左腋中线与V₄同一水平处。
常规心电图导联的优缺点
优点
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可以反 映心脏的电活动状态,为临床诊 断提供重要依据。
缺点
不能准确反映心肌缺血、心肌梗 死等心脏实质性病变,对于这些 病变的诊断价值有限。
03
心电图导联体系的应用
诊断心脏疾病
诊断心律失常
监测心脏功能
监测心脏电活动
监测心肌损伤
心电图导联体系能够实时监测心脏的 电活动,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的节律和 传导功能是否正常。
心电图导联体系能够检测到心肌损伤 的迹象,如心肌梗死或心肌炎等,有 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
评估心脏负荷
心电图导联ppt课件免费
02
导联线的材质和长度、电极片的 数量和位置等因素都会影响心电 图导联的记录效果。
心电图导联的作用
01
02
03
监测心脏电活动
心电图导联能够实时监测 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 了解心脏的生理和病理状 态。
诊断心律失常
通过心电图导联的记录, 医生可以诊断心律失常等 心脏疾病。
的功能状态,如心肌缺 血、心肌梗死等。
避免金属物品接触
在放置导联电极时,应避免金属物 品直接接触,以免产生干扰信号, 影响心电图的准确性。
导联的清洁与保养
定期清洁导联
为保证导联的导电性能和使用寿 命,应定期使用医用酒精棉球轻 轻擦拭导联表面,去除皮肤油脂
和污垢。
检查导联完整性
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导联 线是否有破损或断裂,如有损坏 应及时更换,以免影响心电图结
4肋间。
03
反映左心室和心脏前部的电位 变化。
04
V₅导联:正极置于左腋前线与
V₄同一水平处。
05
反映心脏侧面的电位变化,常
用于检测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
06
常规心电图导联的连接方式
01
02
03
04
标准肢体导联:将电极分别放 置在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 ,通过导线连接至心电图机。
用于检测心脏的电活动,通过 测量电位差来反映心脏的生理
果。
存放干燥通风处
不使用时,应将导联存放在干燥 通风处,避免潮湿和霉变,以保
持导联的性能稳定。
导联的安全使用
1 2
避免使用过期的导联
过期的导联可能存在性能下降或失效的风险,因 此在使用前应检查导联的生产日期和使用期限。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导联线的材质和长度、电极片的 数量和位置等因素都会影响心电 图导联的记录效果。
心电图导联的作用
01
02
03
监测心脏电活动
心电图导联能够实时监测 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 了解心脏的生理和病理状 态。
诊断心律失常
通过心电图导联的记录, 医生可以诊断心律失常等 心脏疾病。
的功能状态,如心肌缺 血、心肌梗死等。
避免金属物品接触
在放置导联电极时,应避免金属物 品直接接触,以免产生干扰信号, 影响心电图的准确性。
导联的清洁与保养
定期清洁导联
为保证导联的导电性能和使用寿 命,应定期使用医用酒精棉球轻 轻擦拭导联表面,去除皮肤油脂
和污垢。
检查导联完整性
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导联 线是否有破损或断裂,如有损坏 应及时更换,以免影响心电图结
4肋间。
03
反映左心室和心脏前部的电位 变化。
04
V₅导联:正极置于左腋前线与
V₄同一水平处。
05
反映心脏侧面的电位变化,常
用于检测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
06
常规心电图导联的连接方式
01
02
03
04
标准肢体导联:将电极分别放 置在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 ,通过导线连接至心电图机。
用于检测心脏的电活动,通过 测量电位差来反映心脏的生理
果。
存放干燥通风处
不使用时,应将导联存放在干燥 通风处,避免潮湿和霉变,以保
持导联的性能稳定。
导联的安全使用
1 2
避免使用过期的导联
过期的导联可能存在性能下降或失效的风险,因 此在使用前应检查导联的生产日期和使用期限。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心电图基本知课件(PPT 99页)
如:前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 V1导联出现高大的T波;
下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 II、III、aVF导联出现高大的正 向T波。
心内膜面缺血T对称性高直立
6.2、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包括透壁心肌缺血或透壁心肌梗塞)
心外膜缺血时,可引起心肌复 极顺序的逆转,即心内膜复极在先 而心外膜复极在后,此时膜外尚未 复极(为负电荷),于是即出现与 正常方向相反的T波(负波)。
3、补充知识: 该心电图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
尖瓣型P波”。
左心房肥大
小结:
出现双向p波
心房肥大!
特点:P波增宽>0.11s,呈双向型,以在V1导 联上最为显著。
P波的初始部分比较大而宽
右房肥大
P波的终末部分比较大而宽
左房肥大
4.3、双房肥大
心电图可见既异常高大, 又增宽呈双峰型的P波,常见于 风湿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 脏病。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六、心肌缺血
在正常情况下,心室的复极 过程是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 向推进的。当心室肌某一部分发 生缺血时,将影响心室复极的正 常进行,从而产生心电图ST-T的 异常改变。
6.1、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心内膜缺血时,这部分心 肌的复极较正常更为推迟,导 致出现与QRS主波方向一致的高 大T波。
心房扑动(呈2∶1下传)
3.3心室扑动与颤动:
A、室扑的心电图特点是无正常QRS-T波群, 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呈正 弦波,频率达200~250次分,心脏失去排血功能。
B、室扑常不能持久,很快便会转为室颤(大 小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频率达200~500次分)而 死亡。它的出现往往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ppt课件
QRS波群形态因导联不同而各异,在标 准肢体导联中,Ⅰ导联主波向上,Ⅲ导 联主波向下,Ⅱ、aVR、aVL、aVF导 联主波方向不定。胸导联中,V1~V6
导联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T波形态与意义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电位 变化。
正常T波形态圆钝,占时较长 ,从基线开始缓慢上升,然后 较快下降,形成前肢较长、后 肢较短的波形。
正常值范围
成人心率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 新生儿和儿童心率较快,随年龄增长 逐渐减慢。
各波段时限测量方法及正常值范围
P波时限测量方法
01
从P波起点到终点的时间。
正常值范围
02
P波时限一般小于0.12秒。
QRS波群时限测量方法
03
从Q波起点到S波终点的时间。
各波段时限测量方法及正常值范围
1 2
率减少或波形改善。
药物副作用监测
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心电图异常改 变,如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可引起 ST-T段鱼钩样改变。通过监测心 电图变化,可及时发现并处理药
物副作用。
药物剂量调整依据
根据患者心电图表现及病情变化 ,医生可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包 括药物种类、剂量和使用频率等
。
06
心电图操作注意事项和技巧分享
附加导联及其应用
附加导联包括右胸导联、后壁导联等,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右胸导联(V3R-V6R)主要用于检测右心室病变,后壁导联(V7-V9)用于检测心 脏后壁病变。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怀疑心脏病变位于非常规部位或需要更全面评估心脏电活动 时,可使用附加导联进行心电图记录和分析。
02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
T波方向常和QRS波群的主波 方向一致。在Ⅰ、Ⅱ、V4~ 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其他导联可因QRS波群主波方 向不同而发生改变。
心电图全 ppt课件
心电图全
心电图全
心肌细胞受刺激时钠通道开放,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急骤升高,使细胞外液中的大 量Na+ 渗入细胞内,膜内电位从静息状态的 -90mV迅速上升到+30mV,形成动作电位 的上升支即0相,0相非常短暂,仅点12ms。这种极化状态的消除称为除极 (depolarization)。相当于心电图QRS波群的 前半。
心电图全
心一.电内图容:全
1、简述心电图产生原理及导联体系 2、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二、要求: 了解心电图产生原理及导联体系 掌握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心➢ 电心脏图传全导系统是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
房室束、左右房室束支和Purkingje纤维构 成, ➢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冲动的起源,位于上腔静 脉入口与右心室交界处。结间束是窦房结与 房室结之间的传导径路,分为前、中、后三 个传导束
心电图全
心电图全
心肌细胞经过除极后,又逐渐恢复负电位称为复 极,动作电位到达顶峰后,立即开始复极,在复 极开始到达零电位形成1相。因为此时Na+的内 流已锐减,细胞膜对K+和Cl-的通透性增大,引 起K+的外流和Cl-的内流,其中K+外流是主要 的,使膜内电位快速自+20mV下降至0线形成 1相。约占10ms。相当心电图QRS波群的后半 部。
极化水平,其膜外聚集正电荷,未复极的乙端膜外 仍聚集负电荷, 复极端为电源,未复极端为电穴,二者再次形成电 偶,产生电流,
心电电流图方全向仍为电源流向电穴,与除极时方向
相反,甲端电极描记为正波,乙端描记为负 波 整个心肌细胞恢复极化状态后,电偶消失, 无电流产生,再次描记为一平线。 方向是由电穴指向电源,
心电图检查-三导联体系
THANKS
主要用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 血、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以及 评估心脏功能和治疗效果。
心电图检查的原理
电生理学
心脏电活动的变化通过皮肤表面电极 记录下来,形成心电图波形。
波形特征
心电图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 和U波等,各波形代表不同的心脏电 活动阶段。
心电图检查的导联系统
01
02
03
常规导联
心电图机故障
如遇心电图机故障,应及时检修或更换设备,确 保检查工作顺利进行。
05
三导联体系的发展与展望
三导联体系的发展历程
1872年,Einthoven首次提出 使用三个电极进行心电图记录, 标志着三导联体系的诞生。
1903年,Einthoven发明了弦 线式心电图机,使心电图检查 成为临床常规检查。
1949年,第一台12导联心电图 机问世,但三导联体系仍是临 床常用标准。
三导联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
数字化技术
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心电图的分 辨率和准确度,降低干扰和误差。
无创监测
开发无创、连续的心电监测技术, 便于及时发现和诊断心血管疾病。
AI辅助诊断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心电图进行 分析和诊断,提高诊断效率和准
04
三导联体系的操作与注意 事项
三导联体系的操作流程
准备工作
确保心电图机处于良好状态,检查导联线 是否完好,确保无破损或断裂。准备好记 录纸和笔,以便记录心电图波形。
分析心电图
根据心电图波形,分析患者心脏电生理活 动是否正常。
连接电极
将电极片粘贴在患者胸部相应位置,确保 电极片与皮肤紧密接触,无气泡或毛发。 连接导联线至心电图机,确保正确连接。
T波异常
主要用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 血、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以及 评估心脏功能和治疗效果。
心电图检查的原理
电生理学
心脏电活动的变化通过皮肤表面电极 记录下来,形成心电图波形。
波形特征
心电图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 和U波等,各波形代表不同的心脏电 活动阶段。
心电图检查的导联系统
01
02
03
常规导联
心电图机故障
如遇心电图机故障,应及时检修或更换设备,确 保检查工作顺利进行。
05
三导联体系的发展与展望
三导联体系的发展历程
1872年,Einthoven首次提出 使用三个电极进行心电图记录, 标志着三导联体系的诞生。
1903年,Einthoven发明了弦 线式心电图机,使心电图检查 成为临床常规检查。
1949年,第一台12导联心电图 机问世,但三导联体系仍是临 床常用标准。
三导联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
数字化技术
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心电图的分 辨率和准确度,降低干扰和误差。
无创监测
开发无创、连续的心电监测技术, 便于及时发现和诊断心血管疾病。
AI辅助诊断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心电图进行 分析和诊断,提高诊断效率和准
04
三导联体系的操作与注意 事项
三导联体系的操作流程
准备工作
确保心电图机处于良好状态,检查导联线 是否完好,确保无破损或断裂。准备好记 录纸和笔,以便记录心电图波形。
分析心电图
根据心电图波形,分析患者心脏电生理活 动是否正常。
连接电极
将电极片粘贴在患者胸部相应位置,确保 电极片与皮肤紧密接触,无气泡或毛发。 连接导联线至心电图机,确保正确连接。
T波异常
心电图PPT课件
心电图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 张建武 1
一、心 脏 传 导 系 统
2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窦房结 SA node 结间束 internodal atrial pathways
房室结 AV node 希氏束 AV bundle 右束支 right bundle branches
胸导联电极安放部位
18
19
● 临床心电图检查时,一般依次按 Ⅰ、Ⅱ、Ⅲ、avR、avL、avF 和 V1~V6 顺序记录。
● 通常这12个导联即可满足临床诊断 的需要;
● 仅在个别情况下,加做导联V7~V9、 V3R~ V6R导联等。
20
21
22
四、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23
一)心电图记录纸横直线的意义
当节律整齐、走纸速度为标准的 25 mm/s时,只需 要测定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并被60除,即心 率=60/ R-R或P-P间期(秒)
1500算法就是 心率=1500/ R-R或P-P小格数 譬如间距为4个大格和1个小格
0.2×4 + 0.04×1 = 0.84s 心率为60/0.84 = 71.4,即71bpm 1500算法:1500/21=71.4
V1 -V6导联典型的QRS波形态变化
38
39
40
三)正常QRS波
意义-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相<0.12s(一般为0.06-0.10s); QRS波形和振幅 R波
1)V1V2多呈rS型(R/S <1 ),V1 R<1.0mV; 2)V5V6以R波为主(R/S > 1),V5或V6R <2.5mV; 3)V3V4为过渡区(R/S=1),V1toV6的R波逐渐增加、S波逐渐变小; 4)aVL和aVF主波向上,aVL 的R波<1.2mV, aVF 的R波<2.0mV; 5)I II III主波均向上,I导联的R波<1.5mV; 6)六个肢导联正相波与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应>0.5mV; 六个胸导联正相波与 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应>0.8mV; Q波 正常除avR可呈QS或Qr外,其余导联Q波电压(振幅)应 < 1/4R,时间<0.04s。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 张建武 1
一、心 脏 传 导 系 统
2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窦房结 SA node 结间束 internodal atrial pathways
房室结 AV node 希氏束 AV bundle 右束支 right bundle branches
胸导联电极安放部位
18
19
● 临床心电图检查时,一般依次按 Ⅰ、Ⅱ、Ⅲ、avR、avL、avF 和 V1~V6 顺序记录。
● 通常这12个导联即可满足临床诊断 的需要;
● 仅在个别情况下,加做导联V7~V9、 V3R~ V6R导联等。
20
21
22
四、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23
一)心电图记录纸横直线的意义
当节律整齐、走纸速度为标准的 25 mm/s时,只需 要测定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并被60除,即心 率=60/ R-R或P-P间期(秒)
1500算法就是 心率=1500/ R-R或P-P小格数 譬如间距为4个大格和1个小格
0.2×4 + 0.04×1 = 0.84s 心率为60/0.84 = 71.4,即71bpm 1500算法:1500/21=71.4
V1 -V6导联典型的QRS波形态变化
38
39
40
三)正常QRS波
意义-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相<0.12s(一般为0.06-0.10s); QRS波形和振幅 R波
1)V1V2多呈rS型(R/S <1 ),V1 R<1.0mV; 2)V5V6以R波为主(R/S > 1),V5或V6R <2.5mV; 3)V3V4为过渡区(R/S=1),V1toV6的R波逐渐增加、S波逐渐变小; 4)aVL和aVF主波向上,aVL 的R波<1.2mV, aVF 的R波<2.0mV; 5)I II III主波均向上,I导联的R波<1.5mV; 6)六个肢导联正相波与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应>0.5mV; 六个胸导联正相波与 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应>0.8mV; Q波 正常除avR可呈QS或Qr外,其余导联Q波电压(振幅)应 < 1/4R,时间<0.04s。
心电图导联体系及心电轴通用课件
间接连接
间接连接是指将电极连接到心电图机上,但需要通过电缆或其他设备进行信号 传输。
02
心电轴
心电轴的定义
心电轴
心脏的电激动在体表产生的电位差向量综合形成 的方向。
正常心电轴
从右上方向左下方。
心电轴偏移
由于心脏在胸腔内的解剖位置以及激动过程中各 个部位产生的电位差影响,心电轴可发生偏移。
心电轴的测量方法
诊断心脏传导阻滞与心律失常的依据
诊断心脏传导阻滞
心电图导联体系可以检测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从而协助诊断心脏传导阻滞。特别是对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导联体系可以检测出P波与QRS波群之间的分离现象。
诊断心律失常
心电图导联体系可以检测出各种心律失常时的心电活动变化,从而协助诊断心律失常。例如,室性心律失常时可 以在心电图上观察到连续三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导联体系对心电轴的影响
导联位置
不同的心电图导联位置会对心电 轴产生影响,如肢体导联和胸导
联对心电轴的影响不同。
导联方向
不同的心电图导联方向会对心电 轴产生影响,如垂直方向和水平
方向对心电轴的影响不同。
导联数量
不同的心电图导联数量也会对心 电轴产生影响,如12导联和3导
联对心电轴的影响不同。
04
诊断心肌缺血与梗死的依据
诊断心肌缺血
心电图导联体系可以检测心肌缺血时的心电活动变化,从而 协助诊断心肌缺血。特别是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导联 体系可以检测出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和T波倒置等表现。
诊断心肌梗死
心电图导联体系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它 可以检测出心肌梗死时的ST段抬高和Q波形成等表现,同时 也有助于判断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
间接连接是指将电极连接到心电图机上,但需要通过电缆或其他设备进行信号 传输。
02
心电轴
心电轴的定义
心电轴
心脏的电激动在体表产生的电位差向量综合形成 的方向。
正常心电轴
从右上方向左下方。
心电轴偏移
由于心脏在胸腔内的解剖位置以及激动过程中各 个部位产生的电位差影响,心电轴可发生偏移。
心电轴的测量方法
诊断心脏传导阻滞与心律失常的依据
诊断心脏传导阻滞
心电图导联体系可以检测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从而协助诊断心脏传导阻滞。特别是对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导联体系可以检测出P波与QRS波群之间的分离现象。
诊断心律失常
心电图导联体系可以检测出各种心律失常时的心电活动变化,从而协助诊断心律失常。例如,室性心律失常时可 以在心电图上观察到连续三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导联体系对心电轴的影响
导联位置
不同的心电图导联位置会对心电 轴产生影响,如肢体导联和胸导
联对心电轴的影响不同。
导联方向
不同的心电图导联方向会对心电 轴产生影响,如垂直方向和水平
方向对心电轴的影响不同。
导联数量
不同的心电图导联数量也会对心 电轴产生影响,如12导联和3导
联对心电轴的影响不同。
04
诊断心肌缺血与梗死的依据
诊断心肌缺血
心电图导联体系可以检测心肌缺血时的心电活动变化,从而 协助诊断心肌缺血。特别是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导联 体系可以检测出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和T波倒置等表现。
诊断心肌梗死
心电图导联体系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它 可以检测出心肌梗死时的ST段抬高和Q波形成等表现,同时 也有助于判断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
心电图导联 PPT课件
(1)解剖学依据 • 3.参比量的单一性
• 九、“ABC”导联
该导联为双极胸导联,三个导联的正极均 放在剑突部,导联A负极放于胸骨柄正中, 导联B负极放于左腋中线剑突水平,导联C 负极放于右肩胛线剑突水平。
A、B、C导联心电图的正常标准为:
• 1.各导联P波直立,偶见PB倒置,PA小于
0.25mV,PB及PC小于0.2mV。
• 2.各导联R波,RB/SB小于1,RA与RC如
探查电极放于胸骨右缘第3肋间,无干电极 连接 中心电站,该导联P波 显示亦较清晰。
• 八、改良CL1导联(MCL1导联)
正极放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负极放于左侧 锁骨外1/3下方,地线连接于右侧锁骨外1/3 的下方。该导联描记出波形与V1导联相似, P波显示清晰,是诊断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左、右室性过早搏动和宽QRS鉴别诊断的最 好导联。
很大帮助。
•胸壁导联
即V1、V2、V3、V4、V5、V6 。
胸壁导联安放位置
• V1 导联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 • V2 导联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 • V3 导联位于V2与V4连线的中点; • V4 导联位于锁骨中线第5肋间; • V5 导联位于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 V6 导联位于左腋中线与V4、V5同一水平。
• 探查电极与右上肢连接时,无干电极仅连接左上
肢与左下肢,这个导联称为右上肢加压单极肢体 导联(用aVR代表);探查电极与左上肢连接时, 无干电极与右上肢、左下肢连接,称为左上肢加 压单极肢体导联(用aVL代表);探查电极与左下 肢导联连接时,无干电极与左上肢、右上肢连接 称为左下肢加压单极肢(用aVF代表);能单纯地 记录出探查电极下那一部分心肌的电位活动,对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等有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 九、“ABC”导联
该导联为双极胸导联,三个导联的正极均 放在剑突部,导联A负极放于胸骨柄正中, 导联B负极放于左腋中线剑突水平,导联C 负极放于右肩胛线剑突水平。
A、B、C导联心电图的正常标准为:
• 1.各导联P波直立,偶见PB倒置,PA小于
0.25mV,PB及PC小于0.2mV。
• 2.各导联R波,RB/SB小于1,RA与RC如
探查电极放于胸骨右缘第3肋间,无干电极 连接 中心电站,该导联P波 显示亦较清晰。
• 八、改良CL1导联(MCL1导联)
正极放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负极放于左侧 锁骨外1/3下方,地线连接于右侧锁骨外1/3 的下方。该导联描记出波形与V1导联相似, P波显示清晰,是诊断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左、右室性过早搏动和宽QRS鉴别诊断的最 好导联。
很大帮助。
•胸壁导联
即V1、V2、V3、V4、V5、V6 。
胸壁导联安放位置
• V1 导联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 • V2 导联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 • V3 导联位于V2与V4连线的中点; • V4 导联位于锁骨中线第5肋间; • V5 导联位于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 V6 导联位于左腋中线与V4、V5同一水平。
• 探查电极与右上肢连接时,无干电极仅连接左上
肢与左下肢,这个导联称为右上肢加压单极肢体 导联(用aVR代表);探查电极与左上肢连接时, 无干电极与右上肢、左下肢连接,称为左上肢加 压单极肢体导联(用aVL代表);探查电极与左下 肢导联连接时,无干电极与左上肢、右上肢连接 称为左下肢加压单极肢(用aVF代表);能单纯地 记录出探查电极下那一部分心肌的电位活动,对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等有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ppt课件
右肩
右肩
记录 导联 Ⅰ导联
Ⅰ导联
Ⅱ导联 Ⅲ导联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 动态心电图导联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三、导 联轴
导联轴——某一导联正、负极之间的假想连线, 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
1、肢导联轴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2、胸导联轴
横面六轴系统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波段】 ➢P-R间期:P波起点至QRS波起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代表激动由窦房结传至心室所需的时间(房室传导 总时间)。 ➢S-T段:QRS波终点至T波起点。反映心室复极早期 (平台期)的电位与时间变化。 ➢Q-T间期: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间的水平距离。 代表心室除、复极总时间。
* 附加导联
1. V7、V8、V9导联: 将探查电极分别移至 左腋后线、 左肩胛线、
左脊旁线与V4同一水平处。 适用于左室肥大,后壁心肌梗塞,心脏移位。
2. 右胸导联(V3R~6R) : 将探查电极置于右 胸壁,与V3~6相对应的部
位。
适用于小儿心电图,右室肥大,右位心,心脏 移位。 3. VE(剑突下)、S5(胸骨右缘第5肋间)导联:
横面六轴系统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第二节正常心电图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波形p波心房除极qrs波群心室除极t波心室复极晚期导联最清楚一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波形p波心房除极qrs波群心室除极t波心室复极晚期导联最清楚前13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产生原理】
㈠ 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规律
极化状态
右肩
记录 导联 Ⅰ导联
Ⅰ导联
Ⅱ导联 Ⅲ导联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 动态心电图导联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三、导 联轴
导联轴——某一导联正、负极之间的假想连线, 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
1、肢导联轴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2、胸导联轴
横面六轴系统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波段】 ➢P-R间期:P波起点至QRS波起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代表激动由窦房结传至心室所需的时间(房室传导 总时间)。 ➢S-T段:QRS波终点至T波起点。反映心室复极早期 (平台期)的电位与时间变化。 ➢Q-T间期: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间的水平距离。 代表心室除、复极总时间。
* 附加导联
1. V7、V8、V9导联: 将探查电极分别移至 左腋后线、 左肩胛线、
左脊旁线与V4同一水平处。 适用于左室肥大,后壁心肌梗塞,心脏移位。
2. 右胸导联(V3R~6R) : 将探查电极置于右 胸壁,与V3~6相对应的部
位。
适用于小儿心电图,右室肥大,右位心,心脏 移位。 3. VE(剑突下)、S5(胸骨右缘第5肋间)导联:
横面六轴系统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第二节正常心电图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波形p波心房除极qrs波群心室除极t波心室复极晚期导联最清楚一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波形p波心房除极qrs波群心室除极t波心室复极晚期导联最清楚前13
心电图导联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产生原理】
㈠ 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规律
极化状态
心电图课件PPT课件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QRS波群宽大畸形, 2.时间>0.12S。
心房颤动
房颤房颤,P波消失,f波出现,R-R不等
重点小结
1.心电图各波段组成及意义 2.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特点和正常值 3.心电轴偏移目测法
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图
胸前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导联
位置
V1 胸骨右缘4肋间隙
V2 胸骨左缘4肋间隙
V3 V2与V4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5肋间隙 交点
V5 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 V6 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QRS波群 R波
PR段 P波
ST段 T波
PR间期
Q波 S波
2.右心房肥大
P波尖而高耸,振幅>0.25mV,时间正常。以Ⅰ、Ⅱ、 Ⅲ、 aVF等导联明显, 常见于慢性肺心病,故称“肺型P 波”。
(二)心室肥大
3.左心室肥大
主要表现为QRS波群电压增高。
肢导:RⅠ>1.5mV,RaVL>1.2mV,RaVF>2.0mV。或RⅠ+SⅡ>2.5mV。 胸导:Rv5或Rv6>2.5mV或Rv5+Sv1≥4.0mV(M)3.5mV(F) 。
房内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
室性早搏
1.提早出现一个增宽变形的QRS-T波群。 2.QRS时限常>0.12s。 3.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 4.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波
之间的间隔等于正常P-P间隔的二倍
房性早搏
1.提前出现一个变异的P’波, 2.QRS波一般不变形, 3.P’-R>0.12s, 4.代偿间歇常不完全。
心电图操作ppt课件
人文关怀
• 操作中询问患者情况 • 给患者拉屏风保护隐私
心电图操作
什么是心电图
• 心电图(ECG或者 EKG)是利用心电 图机从体表记录 心脏每一心动周 期所产生的电活 动变化图形的技 术
心电图机
心电图导联
• 一、胸导联 • 二、肢体导联
胸导联
• V1导联:胸骨右缘第4肋 间,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 化。V2导联:胸骨左缘第 4肋间,作用同V1。V3导 联:V2与V4连线的中点, 反映室间隔及其附近的左、 右心室的电位变化。V4导 联: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 间处,作用同V3。V5导联: 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处, 反映左心室的电位变化。 V6导联:在腋中线与V4同 一水平处,作用同V5。
心电图操作标准步骤
• 12、启动,要求从Ⅰ导联开始 • 13、切换导联 • 14、完整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 机器默认带定标标识 • 15、关机,去除电极,擦去电极上导电膏, 拔下电源插座
心电图判读
• 心电图上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记录日 期齐全 • 心电图清晰无干扰 • 无基线漂移 • 心电图图形不超出低格范围 • 心电图诊断
• 8、放置胸导联: (红)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黄)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绿) V3,V2与V4两点连线中点。 (棕)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黑)V5,左腋前线V4水平。 (紫)V6,左腋中线V4水平。
心电图操作标准步骤
• 9、开机,将模式调至手动 • 10、调节灵敏度滤波器 要求:10 、交流、 肌电 • 11、在设置里调节走纸速度,要求25mm/s, 调节漂移滤波器,要求:是
肢体导联
• 右上肢是红色导联线, 左上肢是黄色导联线, 左下肢是绿色,右下 肢是黑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单极胸导联的导联轴
• OV1 、 OV2……OV6 分 别 为 V1 、 V2……V6 的 导联轴,O点为无关电极所连接的中心电端。
• 探查电极侧(实线)为正,其对侧(虚线) 为负。
四心电向量与心 电图的关系
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
• 空间心电向量环在立体平面上的投影
(一次投影)
• 空间心电向量环在导联轴上的投影
振幅小可称为q、r、s、r’、s’
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图
QS
QS
QR
Qr
Qr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qRS
QrS
qrS
QRs
R
rs
Rs
rS
R
rsr‘
课堂练习
P波、T波的常见形态
小结
历史溯源 心电图分类 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重点) 心电图波段组成及命名(重点、难点)
指出心电图导联的组成和方向 说出正常心电图包括的波、间期和段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Ⅲ 正极接左下肢,负极接左上肢
“爱因托芬”三角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把心电图机的负极接在零 电位点上(无关电极), 把正 极接在人体某一点上。
测得某点的电位变化。 包括avR、avL、avF。
* 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 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阻值成反比 ,这就是欧姆定律,基本公式是I=U/R。欧 姆定律由乔治·西蒙·欧姆提出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心电图检查
三导联体系
一导联: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 ,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 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种记录 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
(一)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二)电路连接方式
1.双极肢体导联 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的电位差。 包括Ⅰ、Ⅱ、Ⅲ导联。
Ⅰ导正极接左上肢,负极接右上肢 。
Ⅱ 正极接左下肢,负极接右上肢 。
• 将六个肢体导联的导联轴都置于人 体额面,为了更清楚地表明其相互 之间的方向关系, 将三个标准导 联(I、II、III)的导联轴平行移动, 使之与aVR、aVL、aVF的导联轴一 并通过三角形的中心O点,就构成 了额面六轴系统,亦常简称为六轴 系统。(贝莱氏六轴系统)
额面肢体导联的六轴系统
肢体导联的导联轴与六轴系统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0-QRS波 1-J点 2-s-t段 3-T波 4-T-R段 0~3期-Q-T间期
二)、QRS波群的命名原则
R波: 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 向波 Q波: R波之前的负向波 S 波: 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 S’波: R’ 波之后的负向波 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
若把左、右、左下各通过5000欧的高电阻 后接到一点,称为中心电端→0
“爱因托芬”三角
3胸前导联
也属单极导联,是将心电图机 的负极与中心电端连接,正极与在 胸壁一定位置的探查电极相连。
探查电极距心脏很近,因此心 电图的波形振幅较大。
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导联电路的选择装置都安装在心
电图机内,把电极安置妥当,导线 连接正确,拨动导联选择健,即可 接通该导联的电路。
• 额面向量环在肢体导联的投影 形成肢体导联心电图;横面向 量环在胸前导联的投影形成胸 前导联心电图。
五心电图波段组成、名称、含义
注意:
不同导联记录的波型不完 全相同,但命名原则、内在含 义相同。
P
R
T
Q S
心室除极 心房除极
心室复极早期 心室复极晚期
• 四波、三段、2个间期、 一个J点
(二次投影)
(一)
(二)第二次投影 1.向量环在胸导联轴上投影 2.向量环在肢导联轴上投影
1.二次投影/肢导联
• 额面向量环与肢体导联心电图的关系
2.二次投影/胸导联
投影 空间心电向量环→一次投影
(三个研究平面)→平面心电向量 环(图)→二次投影(导联轴)→ 心电图。
按顺序、做切线、正向上负 向下。
一般心电图机都有附有五条导线:
红、黄、绿、白、黑。
黄红绿
左右足
黑接地
白连胸
接错线
图变形
二导联轴
某一导联正负电极之间假想的联线,称为该导联的
导联轴。
(一)双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的导联轴
双极肢体导联的导联轴可以画一个等边三角形来
表示。
Ⅰ
L
R
Ⅱ
Ⅲ
F
(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导联轴
• 加压单极肢导联探查电极分别连接在人体的左上肢、 右上肢或左下肢, 负极均连接在零电位点中心电 端(0)(无关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