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合集下载

23_明朝前期的经济和政治

23_明朝前期的经济和政治
遍。”
“朕尝思之,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 无辅臣。”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丈五尤拥被。
洪武十五年,设置殿阁大学士。
明初的制度建设——政治(中央)
内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明成祖即位后,选拔翰林学士,入直
文渊阁,称为内阁学士,得以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内阁制度。
此时阁臣,品位较低,仅备顾问而已, 内阁是皇权的一部分。
明初的制度建设——政治(中央)
行政制度
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以谋反之罪 杀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宣布废除中书省及丞相, 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等具体行政机构。从此, 中国历史上的宰相制度不复存在。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 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 全家处死”。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民间谚语
“胡蓝之狱” “胡惟庸案” “蓝玉案”
胡惟庸(?~1380 年),凤阳府定远县(今 属安徽)人。
早年随朱元璋起兵,颇 受宠信。历任元帅府奏差、 宁国知县、吉安通判、太 常少卿等职。洪武三年, 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 七月,任右丞相;约至十 年进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洪武十五年,设置殿阁大学士。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 “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 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 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 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 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 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 庆,以为又活一日。 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明太祖时,曾铸铁牌置宫门内: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胡惟庸案大捕杀
自洪武十三年 ( 1380 年)罢丞 相不设,析中书 省之政归六部, 以尚书任天下事, 侍郎贰(副)之。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无忧PPT整理发布
明太祖朱元璋
无忧PPT整理发布
无忧PPT整理发布
明初,政府多次组织农民大规模兴修水利。 明初,政府多次组织农民大规模兴修水利。 广西 的灵渠、四川的都江堰等,都曾在洪武年间先后修复。 的灵渠、四川的都江堰等,都曾在洪武年间先后修复。 1395年 洪武二十八年),全国府县计开塘堰40987 ),全国府县计开塘堰 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全国府县计开塘堰40987 浚河4162 4162处 修陂渠堤岸5048 5048处 处,浚河4162处,修陂渠堤岸5048处。
无忧PPT整理发布
明代北运河水闸
明代运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坝
回顾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创建 巩固 完善 强化 极端 秦 汉 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辅助皇帝 “内朝”来抗衡以丞相为首“外朝”
隋、唐 三省执行宰相职务,分散相权。 宋、元 明、清 “重文轻武”、设中书省

皇帝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无忧PPT整理发布
明朝中央政府运作程序
文武百官奏章 宦官 皇帝 皇帝 原则性指示 票 拟 内阁
皇帝 内阁
PPT
明朝的特务机构
锦衣卫与东厂等, 锦衣卫与东厂等,简称为 厂卫,是明代在刑部、都察院、 厂卫,是明代在刑部、都察院、 大理寺这三个办理刑狱衙门之 外执掌“诏狱”的特务机构。 外执掌“诏狱”的特务机构。 因为这里恣意缉捕、刑讯“ 因为这里恣意缉捕、刑讯“杀 人而不丽于法(不遵守‘ 人而不丽于法(不遵守‘明刑 )”,朝野臣民, 律’)”,朝野臣民,只要 一入狱门,十九便无生理” “一入狱门,十九便无生理”, 冤狱累累, 冤狱累累,因此被人们称做 “冤窖”。 冤窖”
整顿 吏治

华师大版历史第三册《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华师大版历史第三册《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三、教学流程
• 4、内容小结 :
• 本课时有两大内容,明初经济恢复与政治发展。 经济恢复强调共性,即历代经济特别是农业的恢 复对国家强盛的基础性作用。政治发展则强调个 性,明代政治在传统政治发展中的自身特点和作
用,尤其内阁制度的特点,需要课后同学们思考
巩固。
明代制度及政治大势
南 京 中 华 门 明 聚 宝 门 遗 址
内阁制度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 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后 而拟之,可谓有其实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置相》
二、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
1、废丞相、置内阁 2、设厂卫特务机构
1)厂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权力凌驾于政府司 法部门之上,职掌侦察、缉捕、审刑等。 2)厂卫把上至文武重臣,下及平民百姓,都 列为侦缉对象。 皇权趋于极端,君主专制政体的集权程度 臻于空前。
宣德
英宗 天 ↓顺 宪宗
成化
代宗
景泰
英宗
正统
孝宗
弘治
武宗
正德
世宗 嘉 ↓靖 穆宗
隆庆
熹宗 天 ↓启 思宗
崇祯
光宗
泰昌
神宗
万历
明朝帝系
明朝历史的分期
明太祖—惠帝—成祖朱棣—仁宗---宣宗为第一 时 期,洪武是社会经济摆脱了元朝统治后的恢复期, 永乐、宣德步入发展繁荣阶段,由于丞相的废除 和内阁的设立,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得以 强化。 从英宗---神宗(万历)这是明代的中期。 从光宗到熹宗再到思宗,此时的明朝,天灾人祸盛 行,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从而使明朝灭亡。
(朱元璋即位后认为)“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 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 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四

明朝前期的经济和政治-课件

明朝前期的经济和政治-课件

明初的制度建设——内阁 明初的制度建设——内阁 ——
材料一:“ 材料一:“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 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 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 内授之后而拟之,可谓有其实乎!” 内授之后而拟之,可谓有其实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材料二:李广廉先生指出“嘉靖至万历初, 材料二:李广廉先生指出“嘉靖至万历初, 首辅独专票拟 阁权至重,无宰相之名, 独专票拟, 首辅独专票拟,阁权至重,无宰相之名,而 宰相之实,六部不过奉行而已。 有宰相之实,六部不过奉行而已。”夏言、 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都是权倾一 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都是权倾一 时的内阁首辅。 ——《历史》 ——《历史》(必修一)
明初经济的恢复
明初经济恢复的措施: 明初经济恢复的措施:
(1)、归耕,并减免徭役和赋税。 (2)、实施大规模的移民屯田。 )、实施大规模的移民屯田。 (3)、鼓励种植桑、麻、棉的经济作物。 (4)、推行了一些有利于工商业的措施。 (5)、注重水利工程。
“山市晴,山鸟鸣,商旅行,农夫耕,老瓦盆中冽 山市晴,山鸟鸣,商旅行,农夫耕, 山市晴 酒盈, 酒盈,呼嚣隳突不闻声 。”
洪武十五年,设置殿阁大学士。 洪武十五年,设置殿阁大学士。
明初的制度建设——内阁 明初的制度建设——内阁 ——
内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明 成 祖
明成祖即位后,选拔翰 即位后,
林学士,入直文渊阁,称为内 林学士,入直文渊阁, 阁学士,得以参预机务。 阁学士,得以参预机务。 ——正式确立内阁制度。 正式确立内阁制度。
元 末 红 巾 军 起 义
1368年 1368年,朱 元璋在应天称 建立明朝。 帝,建立明朝。

第23课明朝前期经济和政治

第23课明朝前期经济和政治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 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 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 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最高 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 丈。因此,尽管有人认为明代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 其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
① “苏湖熟,天下足。”说明经济重心南 移,
②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说 明明朝时期江南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也说 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
“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 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 小人专权乱政。” ——《明太祖实录》卷
239 “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 处以重刑。”
——《明史纪事本末》
2、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措施:பைடு நூலகம்
(1)、归耕,并减免徭役和赋税。 (2)、实施大规模的移民屯田 (3)、鼓励种植桑、麻、棉的经济作物 (4)、推行了一些有利于工商业的措施 (5)、重视水利工程
“苏湖熟,天下足。”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从以上谚语中,你能得出什么历史信息?
——朱元璋《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1、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度。
丞相制度什么时候出现的? 哪些朝代采取过削弱相权的措 施?
2、内阁制度的确立
a.创立原因
“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b.内阁的形成和发展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设殿阁大学士 正式设立内阁 授予内阁票拟权 内阁首辅权力膨胀
侍从顾问 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对奏章拟出处理意见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历程: 历程:殿阁大学士 内阁制度 职责:起草-- 职责:起草-- 同异: 同异: 同:辅助皇帝 异:完全遵旨
练习与测评
1.有。 . 具体表现: 具体表现: 致力于复兴农村经济: 致力于复兴农村经济: • 下令农民归耕,承认由农民开垦耕种的荒田归农民自有,并 下令农民归耕,承认由农民开垦耕种的荒田归农民自有, 减免徭役和赋税。 减免徭役和赋税。 实施移民屯田政策,政府向屯田之家配发大量耕牛和农具。 实施移民屯田政策,政府向屯田之家配发大量耕牛和农具。 • 朱元璋还鼓励农民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责令地方官 朱元璋还鼓励农民种植桑、 棉等经济作物, 督促,从而优化了农产品结构。 督促,从而优化了农产品结构。 • 明初政府还推行一些有利于工商业的措施,改善了官营手工 明初政府还推行一些有利于工商业的措施, 业工匠的劳作状况。 业工匠的劳作状况。 • 政府还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复与兴建,元末水利失修、河滥成 政府还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复与兴建,元末水利失修、 灾的情况得以明显改观。 灾的情况得以明显改观。 经明初的一系列措施,明朝前期的社会经济迅速恢复。 经明初的一系列措施,明朝前期的社会经济迅速恢复
二。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政治: 中央集权制: 中央集权制: • 中央:废丞相制- 建内阁制 中央:废丞相制 秦:三公九卿制 唐:三省六部制 明:内阁制度 • 地方:废行省制-建三司制 地方:废行省制- 监察制: 监察制:建厂卫制 吏治制: 高级官员: 吏治制: 高级官员:御史监督 低级官员: 低级官员:定期考核 贪官: 贪官:贪60两上者死 两上者死
• 2. • 秦:中央设三公,确立君主集权的统治;唐: 中央设三公,确立君主集权的统治; 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众多宰相集体议 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制, 事,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制,其实是皇权逐 渐增强的产物; 渐增强的产物; • 明朝罢去中书省和丞相之职,包括六部在内的 明朝罢去中书省和丞相之职, 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 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皇帝集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于一身,总揽决策、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于一身,总揽决策、行政 大权,形成绝对的专制独裁之权。 大权,形成绝对的专制独裁之权。 • 趋势:皇权逐渐强化,相权趋于消失的态势。 趋势:皇权逐渐强化,相权趋于消失的态势。

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最能反映的问题是(D )
A.宋濂为忠直之臣 B.明初政治清明 C.明初君臣关系融洽D.封建制度没落
18.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 现。图五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
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C )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殿阁大学士
二.内阁制度:目的-过程:明成祖
文渊阁大学士,在皇帝的授 意下参与机务,批答奏章, 标志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二.内阁制度:目的—过程—实质
明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部权尽归内


阁”
阁 政
参与 拟 侍 机务 权

从 批答

顾 奏章



X(时期)
变O 明 明

图 太祖 成祖 宣宗
明 神宗
一.明朝的建立(1368年 朱元璋 应天-南京)
一.明朝的建立(1368年 朱元璋 应天-南京)
一.明朝的建立(1368年 朱元璋 应天-南京)
南京号称:六朝古都:吴国-东晋-南朝
南都繁会图卷
一.明朝的建立(1421年 明成祖 北京)
明 成 祖
一.明朝的建立(1421年 明成祖 北京)
明代《皇都积胜图卷》(局部)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5.某皇帝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
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
在擅专威福。”这位基本解决了君与相矛盾的皇帝是C
A.唐太宗
B.宋太宗
C.明太祖
D.清圣祖
6.《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 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 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

第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第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初经济恢复的原因和措施;理解加强皇权是朱元璋政治统治的一大特色,以及这一特色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

2.、结合图像和文献,归纳整理实例特征;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整理明初经济恢复的措施,理解朱元璋实行“休养生息”经济政策的原因,并进而认识汉、唐、明等朝开国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与这些王朝日后强盛之间的关系。

2、通过比较秦、唐、明三朝中央机构的特征,学会归纳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趋势的方法,并认识这一发展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通过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朱元璋在明朝开国时期的有关史实,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恢复和发展是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所在,同时也是国家强盛的基本要素。

认同专制皇权的强化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重点难点重点:明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难点:皇权加强的措施和影响三、教学过程导入:请大家阅读第六单元序言P27思考:我们从中可以汲取哪些信息?明清两朝是大一统的王朝,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1、政治的大一统,君主专制的极盛;2、经济的大一统,经济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的繁盛;3、对外的大一统,从海禁逐步走向闭关4、疆域的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5、思想的大一统,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盛行;6、文化的大一统,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这一切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阶段的社会特征。

思考:出现大一统局面的内外因是什么?内因:1、明朝是农民起义建立的王朝,清朝是满族入关建立的王朝,为了加强巩固统治的需要;2、是明清处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后期阶段,体现出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性。

外因:自明清始,世界局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体;2、欧美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中国世界领先的地位逐步被取代;3、欧美的西殖东来,从反面促使明清统治者逐步从开放走向闭关锁国,进一步导致中国与世界先进地区的差距拉大。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浦东中学龚为人[教学目标]1.知道明朝建立的概况;了解明初经济恢复的原因和作用;知道明初经济恢复的措施;知道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了解内阁制度的概况;理解加强皇权、整顿吏治是朱元璋政治统治的一大特色。

2.整理明初经济恢复的措施,理解朱元璋实行“休养生息”经济政策的原因;完成阅读谚语,初步掌握从谚语中得出历史信息的方法;回顾比较历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和中央机构的特征,学会归纳出中央集权制发展趋势的方法,并认识这一发展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初步掌握或运用从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时代特征的不同视角,分析明朝皇权强化的全面性与特殊性。

3.认识明初经济恢复和发展是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所在,同时也是国家强盛的基本要素;认识到明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认同专制皇权的强化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与难点]重点:明朝经济恢复和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明朝皇权加强的影响说明:1.中国历代王朝建国之初都面临了经济恢复的难题,而开国皇帝的所作所为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朱元璋的一系列措施为明朝前期的国力强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加强皇权的措施是朱元璋政治统治的一大特色,使中国古代专制中央集权制发展到了极致,对今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这两个内容应列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2.如何评价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既要看到近期的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要认识到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这对高一新生来说确实是一个难点,涉及到如何运用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历史唯物主义史学方法来看待历史事件的影响。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图片《朱元璋》。

(见附录1)请辨一辨:这两个皇帝是一个人吗?是,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差?多数学者认为前者相貌合乎历史,后者进行了美化;但是美国学者伊佩霞在所著《剑桥插图中国史》中认为,后世流传的丑陋的朱元璋像是由于画师的故意丑化。

第六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第六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一、引言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前期的经济与政治情况对于明朝的兴盛与衰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并且分析其对于明朝兴亡的影响。

二、明朝前期的经济发展明朝的前期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期。

在经济方面,明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促进了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1 农业的发展明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发展。

明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民进行粮食生产,并且对于农田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此外,明朝还推行了耕地制度,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监督。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产量和质量,保障了国家的粮食供给。

2.2 商业的兴起明朝前期,商业活动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明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商业发展,并且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

明朝设立了许多商业市场和贸易集市,为商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经营环境。

此外,明朝还建立了一系列商业法律和法规,保障了商人们的利益。

这些措施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与发展,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财富。

2.3 手工业的进步明朝前期,手工业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

明朝鼓励手工业的生产,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手工业的发展。

明朝以生产手工业产品为主要目标,鼓励手工业工匠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改进。

这些政策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使得中国的手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力。

三、明朝前期的政治制度明朝前期的政治制度对于明朝的兴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朝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使得政治制度更加稳定和高效。

3.1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明朝前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推行和完善。

明朝实行了严格的官僚制度,使得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

明朝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体系,并且设置了严格的职位晋升制度。

这种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使得国家的行政管理更加高效和有序。

3.2 吏治的整顿明朝前期,明朝政府对吏治进行了整顿。

明朝设立了刑部和监察机构,对官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监督。

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初经济恢复的原因和措施;理解加强皇权是朱元璋政治统治的一大特色,以及这一特色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

2.、结合图像和文献,归纳整理实例特征;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整理明初经济恢复的措施,理解朱元璋实行“休养生息”经济政策的原因,并进而认识汉、唐、明等朝开国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与这些王朝日后强盛之间的关系。

2、通过比较、唐、明三朝中央机构的特征,学会归纳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趋势的方法,并认识这一发展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通过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朱元璋在明朝开国时期的有关史实,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恢复和发展是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所在,同时也是国家强盛的基本要素。

认同专制皇权的强化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重点难点重点:明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难点:皇权加强的措施和影响三、教学过程导入:请大家阅读第六单元序言P27思考:我们从中可以汲取哪些信息?明清两朝是大一统的王朝,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1、政治的大一统,君主专制的极盛;2、经济的大一统,经济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的繁盛;3、对外的大一统,从海禁逐步走向闭关4、疆域的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5、思想的大一统,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盛行;6、文化的大一统,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这一切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阶段的社会特征。

思考:出现大一统局面的外因是什么?因:1、明朝是农民起义建立的王朝,清朝是满族入关建立的王朝,为了加强巩固统治的需要;2、是明清处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后期阶段,体现出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性。

外因:自明清始,世界局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体;2、欧美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中国世界领先的地位逐步被取代;3、欧美的西殖东来,从反面促使明清统治者逐步从开放走向闭关锁国,进一步导致中国与世界先进地区的差距拉大。

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第23课 23课 24课 第24课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 时间:1368年 地点:应天(南京) 地点:应天(南京) 人物: 人物:朱元璋
1344年17岁 父母长兄死于疾疫。 1344年17岁 父母长兄死于疾疫。出家 为僧, 为僧,游方乞讨 1352年25岁 1352年25岁 投入濠州红巾军郭子兴部 1356年29岁 占领集庆(今南京) 1356年29岁 占领集庆(今南京),受龙 凤大宋政权官爵, 凤大宋政权官爵,任江南行省平章 1361年34岁 1361年34岁 被封为吴国公 1364年37岁 1364年37岁 自立为吴王 1368年41岁 称帝, 1368年41岁 称帝,建立明朝 “世之寒微有能过我者乎? 世之寒微有能过我者乎? 斯寒微之至极也! 斯寒微之至极也!” 朱元璋
明初农业的恢复
“新垦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 新垦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 ——《明太祖实录》 ——《明太祖实录》 洪武三年,徙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无 洪武三年,徙苏州、松江、嘉兴、湖州、 地 农民4000户到濠州种田 户到濠州种田。 农民4000户到濠州种田。 凡移民屯种,官给耕牛、种子,免征三年赋税。 凡移民屯种,官给耕牛、种子,免征三年赋税。 ——《国史概要》 ——《国史概要》 不种桑者,交绢一匹。 不种桑者,交绢一匹。 不种麻者,交麻布一匹。 不种麻者,交麻布一匹。 不种棉者,交棉布一匹。 不种棉者,交棉布一匹。 “令益种棉花,率蠲其税。” 令益种棉花,率蠲其税。
——《 ——《明太祖实
洪武元年——洪武十六年 洪武十六年 洪武元年 农业恢复的结果 新垦田土1805216顷 新垦田土 顷 约占全国土地一半 约占全国土地一半 洪武二十六年 全国田土8507623 8507623顷 全国田土8507623顷 较元代末年增长四倍 四倍多 较元代末年增长四倍多 洪武二十六年 政府所收粮税32789800 32789800石 政府所收粮税32789800石 较元代增长约两倍 较元代增长约两倍

23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23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如果票拟是秘书起草对 是秘书起草对 公文的审批意见; 公文的审批意见;那么 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 就是领导对审批意 见的认可与否。 见的认可与否。
宰相 权力来源 职 责 任 免 宰相制度赋予 一级决策者 要经皇帝及大臣 商议 制约皇权
内阁首辅 皇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为主 直接由皇帝意愿 决定 君主专制强化的 产物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乏,譬犹初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乏, 天下初定 飞之鸟不可拔其羽, 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 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而已. 安养生息而已 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而已.” 经过元末动乱,大量土地荒芜,“兵 经过元末动乱,大量土地荒芜, 革连年, 人烟断绝” 革连年,……人烟断绝”,“人皆流 人烟断绝 地多荒秽” 亡,地多荒秽”。 ——《明太祖实录 卷29》 29》 《
皇 帝 的 批 红
内阁实质:皇权的组成部分 内阁实质:
2、改革地方: 改革地方:
废行省, 废行省,设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 提刑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 民政和财政 司法 军政
三司互不统属,相互牵制, 三司互不统属,相互牵制,共同对皇帝负责
3、设置特务机构: 设置特务机构: 特务机构
目的: 目的:加强对官员和百姓的控制
废丞相, 废丞相,权分六部 ,六部听命于皇帝
朱元璋曾经写了一首诗来描述他的辛 百僚未起朕先起, 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 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 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 拥被。 拥被。” 朱元璋: 朕代天理物,日总万机, 朱元璋:“朕代天理物,日总万机, 岂能一一周遍。 岂能一一周遍。”
对皇权影响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浦东中学龚为人[教学目标]1.知道明朝建立的概况;了解明初经济恢复的原因和作用;知道明初经济恢复的措施;知道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了解内阁制度的概况;理解加强皇权、整顿吏治是朱元璋政治统治的一大特色。

2.整理明初经济恢复的措施,理解朱元璋实行“休养生息”经济政策的原因;完成阅读谚语,初步掌握从谚语中得出历史信息的方法;回顾比较历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和中央机构的特征,学会归纳出中央集权制发展趋势的方法,并认识这一发展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初步掌握或运用从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时代特征的不同视角,分析明朝皇权强化的全面性与特殊性。

3.认识明初经济恢复和发展是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所在,同时也是国家强盛的基本要素;认识到明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认同专制皇权的强化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与难点]重点:明朝经济恢复和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明朝皇权加强的影响说明:1.中国历代王朝建国之初都面临了经济恢复的难题,而开国皇帝的所作所为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朱元璋的一系列措施为明朝前期的国力强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加强皇权的措施是朱元璋政治统治的一大特色,使中国古代专制中央集权制发展到了极致,对今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这两个内容应列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2.如何评价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既要看到近期的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要认识到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这对高一新生来说确实是一个难点,涉及到如何运用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历史唯物主义史学方法来看待历史事件的影响。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图片《朱元璋》。

(见附录1)请辨一辨:这两个皇帝是一个人吗?是,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差?多数学者认为前者相貌合乎历史,后者进行了美化;但是美国学者伊佩霞在所著《剑桥插图中国史》中认为,后世流传的丑陋的朱元璋像是由于画师的故意丑化。

这说明对朱元璋这位皇帝的评价有很大的争议。

你知道朱元璋吗?在历代开国皇帝中,如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其中以朱元璋的经历最为奇特。

放牛娃--打短工--游方和尚流浪汉--参义军--招女婿--争夺天下之豪杰那么朱元璋卑贱的出身以及早期的经历有没有影响他的执政风格呢?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他和他的继承人是怎样巩固明朝统治加强君主专制的,君权加强的措施给明朝和后世带来哪些影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2.讲授明初的经济恢复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定都应天(南京)——北京提问:明初面临怎样一个社会状况?出示材料:经过元末的动乱之后,大量土地荒芜,“兵革连年,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人皆流亡,地多荒秽”……对此朱元璋是如何做的?出示材料:“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比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整理)一、明初的经济恢复1、原因经济衰落、凋敝,土地大量抛荒2、措施 (教师整理见板书设计)3、效果社会经济迅速恢复,生产力逐步提高请学生列举史实加以说明。

(从耕地面积,粮食产量,棉花栽种,手工业的规模、分工各个方面)并完成阅读谚语:从以上谚语中,你能得出什么历史信息?(答案见附录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与测评(1)朱元璋即位后,认为“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比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四《开国规模》)你认为,这一思想对明朝的开国政策有无影响?具体表现如何?(答案见附录3)通过过程2的学习,学生应该不难完成此题,并能及时巩固学到的知识,训练了归纳整理的能力。

3.讲授内阁制度和皇权的加强朱元璋在致力于复兴经济的同时,还大力注重政治制度的建设。

目的只有一个加强皇权、稳固统治。

朱元璋又出惊人之举。

明朝建立初期,社会矛盾复杂,政局动荡不安,面对严峻的形势,朱元璋为了朱家统治的长治久安,他开始总结历史经验,寻找巩固统治的办法,那就是要加强皇帝的权力,让所有的臣民都无条件地按照皇帝的意志行事。

在讲述之前,请同学回顾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过程(打出表格,见附录4)(此举既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又训练了学生联系前后,探寻制度的延续性、发展性规律的能力;还为学生完成练习与测评(2)“试从秦、唐、明三朝中央机构的变化中,阐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趋势”作了充分的准备)二、内阁制度和皇权的加强出示材料:洪武13年杀了胡惟庸后,朱元璋下了一道诏书,将他的动机暴露无遗:“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闻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虽多贤相,然其中多小人,专权乱政。

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

以后嗣君,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敢以此请者,置之重典(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 ——《明太祖实录》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明太祖《皇明祖训·序》根据材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得出朱元璋采取了什么措施?目的、意义何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具体阐述。

1.废中书省、丞相在中央,明太祖废中书省、丞相制,权分六部。

讲解:这里讲的正是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

当时朱元璋的丞相胡惟庸即为后者,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朱元璋要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这实际上是集中央权力于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终于被废除了,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

我们已经说了丞相有辅佐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的积极作用,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其用意在于一劳永逸地解决君相矛盾。

但废相之后,其积极作用也自然消失。

这会造成什么后果?明太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朕自即位以来,尝以勤励自勉,未旦即临朝,晡时而后还宫,夜卧不能安席。

”由于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致使政务十分繁忙,遇事无人商量。

明太祖他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要批改奏章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

他没有那么多精力处理这么多国家大事。

所以,明太祖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但无实权。

2.确立内阁制度明太祖时期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明宣宗以后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地位变得更加重要,首辅权压群臣,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在地方,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监察,隶属中央部门。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与测评(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后而拟之,可谓有其实乎!” __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你认为明内阁权力与前朝宰相权力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现象的出现又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见附录6)3.建立“厂卫”制,法外行事的特务政治下面请同学们听一个小故事(小故事见附录7)。

朱元璋是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听了故事,我们发现朱元璋单靠机构上的变更来加强皇权,还嫌不够,如何保证这些机构的官员都能忠诚地执行皇帝的命令呢?为使明王朝长治久安,明太祖还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他专设一批特务人员监视、侦察官民。

授权侍卫皇帝的亲军锦衣卫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专门的特务机构。

后来又设立东厂、西厂、内行厂,与锦衣卫性质相同,关系亦密切,故合称“厂卫”。

东厂与锦衣卫不同的是由宦官统领,宦官被赋予重大的职责,逐渐成为明朝统治的一个危险的毒瘤。

特务机构层层叠叠,密如蛛网,严刑滥杀,使人感到随时会有杀身灭家之祸,如同头上悬剑,这种惨酷的恐怖气氛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

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 整顿吏治,严禁玩忽职守、蠹政害民。

明太祖在加强皇权的同时,十分重视整顿吏治,不仅改革机构,还严惩贪官污吏。

有一次,明太祖查出一个县官贪污,便下令杀掉那个贪官,并剥下他的皮塞满稻草,挂在衙门公堂的旁边让下任县官引以为戒。

明太祖为什么要这样做?由于明太祖出身于社会下层,深知官场腐败会激起人民反抗,所以,他对贪官污吏严惩不殆。

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明朝的封建统治,因为官吏贪污,不仅侵犯了明王朝的经济利益,而且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会激起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威胁到明朝的统治。

措施:(请学生回答)高级官员——中、下级官员——(贪赃银子60两以上)——效果:明朝前期的官场比较清廉。

4.总结:出示“明朝中央集权”表格(见资料附录8)和[板书设计])5. 组织学生讨论:“明朝强化君权的措施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作用?这些措施的实施还预示了什么?”出示材料:“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

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他的原则是恐怖。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通过今天课文学习,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明朝强化君权的措施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作用?这些措施的实施还预示了什么?(作用: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提示学生注意当时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与中国封建的社会形态相对,当时的西方发生了什么大事啊?出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进步思想啊?)从巩固国家的统一来说,起了一定的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安定了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了经济;但加强了对人民的镇压,特别是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说明皇帝对谁都不信任,封建帝王高度虚弱,只有依靠特务统治、高压政策来维护统治。

当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时,西方世界已经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从而从政治上步入近代社会,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

而中国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中国之所以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君主专制制度实在是罪魁祸首之一。

6.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争鸣参考答案:明代是继元朝蒙古统治后,恢复汉族传统政治的再建。

然而,由于朱元璋全面强化专制政权,废丞相,设内阁;屠戮功臣,建立厂卫,使得政治局面全盘恶化。

比如,厂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权力凌驾政府司法部门之上,并有自己的监狱和法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