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地质口诀
地质口决快速记忆法地质年代表口诀记忆法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和时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间带四方上下曰宇,指空间,故有庙宇一词往来古今曰宙,指时间冥古宙,四十六(亿年)地球一片灰蒙蒙太古宙,三十八主要分布在北华片、片麻岩火山岩五台运动花岗嵌元古宙,二十五宙分古中新三代滹沱长(城)蓟(县)青白口(纪)震旦纪,荒诞极无脊椎动物找裸替显生宙,五亿七宙分三代古、中、新古生代,好繁盛大量化石在地层寒武奥陶和志留海生无脊水中游鱼类生在泥盆里石炭二叠水陆栖中生代,两亿五秦祁昆仑画条弧南方为海北为陆侏罗纪,爬着行地上霸主是恐龙白垩纪,环境恶恐龙菊石全绝灭新生代,三、四纪哺乳动物盖被子台湾喜马被海淹二百万年(前)褶成山事过不久人出现不过暂把地球看向斜成山,背斜成谷,逢沟必断,有沟必火二氧化硅定共生金硅氧化不相容不足变木多发光过剩结晶成石英一滑二石三方解四莹五磷六正长七英八黄九刚玉滑石方,莹磷长,石英黄玉刚金刚中华大地构造歌中华厚壳小块集,罗迪尼亚另聚齐。
喜马拉雅冈底斯,羌塘兴凯属泛非。
西域地块多迁移,亲近中朝变扬子。
东西排列转南北,陆块滑动数千里。
天山印支碰撞多,偏安欧亚东南翼。
东移陆壳坐洋幔,东亚逆转燕山期。
拼合碰撞冈底斯,缩短顺转白垩纪。
太平洋底西俯冲,背斜走滑造油藏。
高原山脉大台阶,地理环境定型迟。
地质年代划分资料
中新世N1、上新世N2
距今1~25百万年
③第四纪Q
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
距今12000年~1百万年
全新世Q4
距今小于12000年
2000年
6000年
8000年
12000年
晚期
中期
早期
古期
新近沉积第四纪沉积
新近沉积第四纪沉积
新近沉积第四纪沉积
新近沉积第纪、青白口纪、震旦纪
距今600~950百万年
古生代
①早古生代
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
距今400~600百万年
②晚古生代
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距今225~400百万年
中生代
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距今70~225百万年
新生代
①早第三纪
古新世E1、始新世E2、渐新世E3
距今25~70百万年
地质年代划分资料
土与岩石的性质与其生成的地质年代有关。一般来说,生成年代越久,土与岩石的工程性质越好。根据地层对比和古生物学方法,把地质相对年代划分为5大代,下分纪、世、期,相应的地层单位为界、系、统、层。从古至今,地质年代划分为:
代
纪
年代
太古代
距今1800~2700百万年
元古代
①早元古代
距今950~1800百万年
最新地质年代表
地球地质年代表是指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单位为:宙、代、纪、世。
宙为最大单位。
宙分为:1.隐生宙:生物化石稀少和不存在的寒武纪以前的地史年代。
2显生宙:从寒武纪开始出现大量较高级动物以后至今的地势阶段。
隐生宙分为:1.太古代:起始于46亿年前,结束于24(25)亿年前。
2.元古代:起始于24(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
隐生宙结束——————————————————————显生宙分为:1.古生代:距今5.7亿年——2.5亿年。
2.中生代:距今2.5亿年——6500晚年。
3.新生代:距今6500晚年——今。
古生代分为:一、早古生代:1.寒武纪:距今5.7——5.1亿年。
2.奥陶纪:距今5.1——4.38亿年。
3.志留纪:距今4.38——4.1亿年。
二、晚古生代:1.泥盆纪:距今4.1——3.55亿年。
2.石炭纪:距今3.55——2.9亿年。
3.二叠纪:距今2.9——2.5亿年。
————————————中生代分为:1.三叠纪:距今2.5——2.05亿年。
2.侏罗纪:距今2.05——1.35亿年。
3.白垩纪:距今1.35亿年——6500万年。
————————————新生代分为:1.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160万年。
2.第四季:距今160万年——今。
在这个表上,最大的时间概念是宙,其次是代、纪、世、期。
如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六个纪,其中,寒武纪又可进一步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和晚寒武世三个世,每个世还可以分成若干个期。
第十三章 晚古生代的古生物、古地理和古构造史
华 南 地 区 茅 口 期 古 地 理 图
华南地区龙潭期古地理图
华 南 地 区 大 隆 期 古 地 理 图
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内陆河湖沉积
P3
河湖沉积环境
P2
海退背景下的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环境
P1
山 西 太 原 二 叠 纪 地 层 剖 面
华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
时代 P2 组 石千峰组 上石盒子组 下石盒子组 P1 山西组 太原组中上部 C 太原组下部 岩 性 红色砂泥岩,含石膏,干旱气候条件 杂色砂页岩,少量植物化石,半干旱气候 黄绿、灰绿色砂页岩,下部含不规则煤层, 植物化石丰富 黑色砂页岩含煤沉积及钙质页岩,近海平原 泥炭沼泽
D1莲花山组/Cam3,广西金秀河口美村
交错层理,D1 莲花山组, 广西横县六景
Rusophycus Cruziana D1莲花山组, 广西 横县 六景
泥质砂岩, D1那高岭组, 广西横县六景
砂岩, 黑色页岩, D1郁江组, 广西北流大风门
D2 东 岗 领 组 贵 州 独 山 ,
珊瑚礁,D2东岗领组,贵州独山
蜥螈(P1)—原始爬行类
大异齿龙(P)—背部具帆状构造
爬行类 reptile
中龙的分布与大陆漂移
两栖类一直在减少
以前人们对世界上两栖类动物数量的减少 的印象,主要是来自口耳相传的说道,并 没有多少确切的依据。现在,通过对从 1950年到1997年多达900种以上的两栖类 动物数量的时间序列研究,这些印象得到 了证实。在过去的40多年里,两栖类动物 数量的以每年平均4-5%的速度减少,并 且在1960年代有某些突然的下降。 [Nature, 2000/4/14, p. 752];
华北板块石炭纪地层序列
时代 C2—P1 C2 组名 太原组 本溪组 O1
古生代地质年代特点
古生代地质年代特点古生代(Paleozoic era)——地质年代的第3个代(第1、2个代分别是太古代和元古代)。
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
古生代共有6个纪(Period),一般分为早、晚古生代。
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Cambrian 5.05亿年前)、奥陶纪(Ordovician 4.35亿年前)和志留纪(Silurian 4.05亿年前),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Devonian 3.55亿年前)、石炭纪(Carboniferous 2.95亿年前)和二叠纪(Permian 2. 5亿年前)。
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
在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相继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
鱼类在泥盆纪达于全盛。
石炭纪和二叠纪昆虫和两栖类繁盛。
古植物在古生代早期以海生藻类为主,至志留纪末期,原始植物开始登上陆地。
泥盆纪以裸蕨植物为主。
石炭纪和二叠纪时,蕨类植物特别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
地质年代名称。
显生宙(Phanerozoic Eon)的第一个代,距今约 5.7亿年至 2.5亿年前,占显生宙时期的2/3。
包括早古生代的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和晚古生代的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早古生代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的发展时代,如寒武纪的节肢动物三叶虫、奥陶纪的笔石和头足类、泥盆纪的珊瑚类和腕足类等。
最早的脊椎动物无颚鱼也在奥陶纪出现。
植物以水生菌藻类为主,志留纪末期出现裸蕨植物。
在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开始在陆地生活。
鱼类在泥盆纪大量繁衍,并向原始两栖类演化。
石炭纪和二叠纪时,两栖类和爬行类已占主要地位。
植物也进入依靠孢子繁殖的蕨类大发展时期,石炭纪和二叠纪因有蕨类森林而成为地质历史上的重要成煤期。
古生代的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深刻影响自然环境的发展。
早古生代的地壳运动在欧洲称加里东运动,在美洲称太康运动,在中国又称广西运动。
此时古北美、古欧洲、古亚洲、冈瓦纳古陆及古太平洋、古地中海都已形成。
晚古生代
感谢观看
②板块北缘海槽区。主要出露在南秦岭一带,上古生界基本为稳定浅海碳酸盐岩沉积。昆仑山地槽的上古生 界见塔里木—华北板块南缘地槽区。
③板块西缘地槽区。主要包括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和川西等地,泥盆系为碳酸盐岩、变质岩及砂岩,石炭 系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夹有含煤沉积。下二叠统为灰岩夹硅质岩、板岩、砾岩或玄武岩,上二叠统为灰岩、基性 火山岩夹碎屑岩。
②板块南缘的秦岭—昆仑地槽。泥盆纪时昆仑山一带为一套厚度巨大的复杂岩系,由于枚岩、片岩及少量灰 岩组成。北秦岭泥盆系仅有中上统。为具复理石韵律的变质泥砂质沉积,夹灰岩和菱铁矿,局部含中基性火山岩 及火山碎屑岩。石炭系昆仑山一带为基性至中性火山岩、硅质岩、碎屑岩及碳酸盐岩,总厚2000~8000米,与下 伏地层常为了整合接触。秦岭北侧(山阳—桐城以北)二叠纪为厚达7000米的板岩、砾状灰岩。昆仑山、巴颜喀 拉山一带,主要为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岩,为典型的复理石,厚度百余米至万米,华力西运动后,除部 分仍保持地槽状态直至三叠纪外,均已结束地槽状态。
晚古时代植物晚古生代开始于4.1亿年前,结束于2.45亿年前,持续时间1.75亿年。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 炭纪和二叠纪。晚古生代时随着陆地面积的不断扩大,陆生生物开始发生和繁盛。鱼及无颌类广布于泥盆纪,两 栖类全盛于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界从水生发展到陆生,出现了裸蕨植物群。孢子植物达到繁盛并在二叠纪晚期 出现裸子植物。海生无脊椎动物中出现了菊石、有孔虫和竹节石。
③板块北缘地槽区。主要出露在内蒙古、吉林中部一带。泥盆系为变质砂岩、砂岩、页岩夹板岩、灰岩。石 炭系为碳酸盐岩、碎屑岩夹陆相火山岩。二叠系以碎屑岩(海陆相均有)夹灰岩、酸性熔岩。
①扬子地台。泥盆纪时地台主体升出海面,海侵范围限于滇黔桂地区,下泥盆统大多为陆相—滨海浅海相碎 屑到泥灰质沉积,中晚泥盆世岩相分异明显,由黔桂至湘粤、鄂西直至苏浙皖地区,依次为正常浅海相、以碳酸 盐岩为主变为海陆交互相、以碎屑岩为主及完全陆相的红色碎屑岩沉积。早石炭世的岩相分异大体类似于泥盆纪。 晚石炭世海侵范围更大,至早二叠世早期是本区海侵最大的时期之一,浅海碳酸盐岩广泛发育。晚期岩相自黔桂 向东至湘、鄂一带由浅海相灰岩渐变为常含燧石结核的灰岩,硅质成分增多,再东至苏、浙、皖、闽等地变为硅 质页岩及碎屑岩为主。早二叠世末,本区发生东吴运动,普遍上升,在西部还发生了大规模的基性火山喷发,称 “峨眉山玄武岩”。东吴运动使本区晚二叠世早期广泛发育陆相至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海水较深地区以灰岩为 主,底部夹含煤沉积,西部地区仍有玄武岩喷发。晚二叠世后期本区又发生新的海侵,大致分为二种岩相:一种 以灰岩为主,一种以硅质页岩、硅质岩为主,西部及东南沿海闽西等地仍发育有陆相含煤沉积。
《晚古生代》课件
05
晚古生代的影响与意义
对现代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的起源
晚古生代是许多现代生物类群的起源时 期,如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等。 这些类群的起源对现代生物多样性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VS
生态系统的形成
晚古生代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导致了生物多 样性的增加,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生态系统 ,为现代生态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详细描述
奥陶纪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4.4亿年前,导致大约85%的海洋生物物种灭绝,其中许多 是底栖生物。这次灭绝事件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气候变化、海平面下降和缺氧事
件有关。
泥盆纪鱼类大发展
总结词
泥盆纪鱼类大发展是晚古生代的一次重要生物演化事件,标志着鱼类从水生向陆生动物的过渡。
详细描述
在泥盆纪时期,鱼类开始适应陆地生活,演化出具有呼吸空气和在陆地上移动能力的鱼类。这些鱼类被称为肉鳍 鱼类,是现代四足动物(包括人类)的祖先之一。这一演化过程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脊椎动 物开始占领陆地。
植物的演变
裸子植物
晚古生代是裸子植物发展的高峰期, 出现了许多新的种类和亚种。这些裸 子植物为地球的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 的碳源和氧气。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在晚古生代也有了较大的发 展,如木贼、蕨菜等。这些植物在生 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提供 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等。
03
晚古生代的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物多样性
晚古生代是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时 期之一,出现了许多新物种和生态系 统。
海洋食物链
海洋环境
晚古生代的海洋环境变化多样,包括 热带、温带和寒带等不同气候区域, 以及浅海、深海和海沟等不同水深区 域。
随着新物种的出现,海洋食物链也变 得更加复杂,包括更多的捕食者和被 捕食者关系。
晚古生代
出现干旱征兆,至晚期出现完全的氧化环境,红色沉积遍布各处。
我国南方自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后,华南海槽褶皱升起,其它地区也 上升成为陆地。泥盆纪的海侵由西南方向入侵,在湘、赣边境形成指状海
湾,上扬子地区及湘赣一线以东地区未受海侵影响,后者泥盆纪均属于陆
相沉积;早石炭世经历了两次不大的海侵,海水由长江深入到宁镇地区, 形成岩相复杂的早石炭世地层,中、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时地势渐趋低平, 海侵范围愈广,上扬子地区及东南一带陆续为海水淹没;二叠纪中期发生 了“东吴运动”,使地台升起,西部并有玄武岩的喷发,晚二叠世晚期又 有一次规模较小的海侵。中国南方晚古生代地台型浅海沉积以碳酸岩为主, 由于在整个晚古生代的海进过程中,也伴随着短期的海退,故也形成碎屑
晚古生代生物界的飞跃发展
一、植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蕨类时代
陆
泥盆纪
生
植
石炭纪
物
二叠纪
特 点
矮小的裸蕨类 高大的蕨类为主 D1 :无 根茎叶 的分 石松、 节蕨、 真蕨、 种子蕨、 裸子植物为主 化,如裸蕨; 科达 松柏、苏铁、 D2:根茎叶分化,如 原始石松类 昆虫开始出现 银杏 D3: 出现小森林和原 全球第一次重要成煤期 始裸子植物 安加拉植物群 热带植物区 舌羊齿植物群 华夏植物群 欧美植物群
大陆漂移汇聚形成统一的泛大陆
三、中国二叠纪古地理
早二叠世时中国境内仍有广泛的海侵,构造格局和古地理 轮廓基本上与石炭纪晚期相似。 早二叠世末期的地壳运动使北方海槽基本升起,与华北— —塔里木地台连成一片大陆,致使从晚二叠世起,中国境内 沿昆仑、秦岭一线为界出现“南海北陆”的对峙局面。
塔里木——华北地台区,二叠纪基本为内陆盆地沉积。 中国南方区(龙门山——大雪山以东),早二叠世海侵广 泛。当时,早古生代以来长期上隆的上扬子区和闽、浙地区 全为海水所覆盖,形成中国南方地史上最大的海侵期。早二 叠纪末的上升运动(东吴运动),遍及整个南方区并引发西 侧玄武岩喷出。晚二叠世早期,广泛发育了陆相至海相交互 相含煤沉积。
古生物-晚古生代
冈 瓦
0。
北美 俄罗斯
0。
瓦 纳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纳
冈瓦 纳
O2
中国
D1
西伯利亚
西 冈瓦 纳
北美
西伯利亚
东 0。
哈萨克斯坦 冈
纳瓦
俄罗斯
劳俄大陆
中国
哈萨克斯坦
0。
冈 瓦纳
C3
西伯利亚 中
国
P2 联
劳俄大陆 哈萨
克斯坦
0。
合
0。
大
冈瓦纳大陆
陆
全球古地理再造据
(C. R. Scotese等, 1979,简化)
山西太原
厚度 160-300m
灰岩层 5-6 层
煤层
可采
化石带
2
约 80m 3层 2层
50m 以下 1层
不含重要煤层 1(上部)
太原组:地势北高南低,海岸线逐渐南移;本溪、北京、大同以及
鄂尔多斯东胜地区为陆相含煤沉积区;河北唐山有少数海相灰岩夹层,晋东南 沁水盆地和冀南磁县一带灰岩六层,皖北、淮南地区,灰岩层数可达 12 层。
积为主;晚期开始出现岩相分异 3 D2-3:地势平缓,海侵范围扩大,岩相分异加剧:
滇黔桂地区:南丹型和象州型; 湘粤:超覆区,亦有岩相分异,“宁乡式”鲕
状赤铁矿。 湘赣交界、鄂西:海陆交互碎屑岩沉积为主 闽中:山前断陷盆地的磨拉石粗碎屑沉积 下扬子地区:五通组以近海河湖相沉积为主,
夹海相层(小腕足化石)
银杏
D3:出现小森林和原 全球第一次重要成煤期
始裸子植物
安加拉植物群 热带植物区 舌羊齿植物群
华夏植物群 欧美植物群
早泥盆世裸 蕨类植物
早泥盆世陆生植物
中国晚古生代古地理古环境特征
中国晚古生代古地理古环境特征晚古生代时限距今410—250Ma,延续时间160 Ma。
包括泥盆纪(410--354)、石炭纪(354--295)和二叠纪(295-250)。
晚古生代是一个地史发展的新阶段,全球有机界和无机界均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有机界海生无脊椎动物发生了重要变革,陆生植物开始大量繁盛,脊椎动物爬行类开始征服大陆,形成一派生机盎然的局面。
泥盆纪是鱼类的全盛时代,又被称为“鱼类时代”。
早泥盆世鱼类以无颌类为主,属于低等鱼类,中、晚泥盆世以盾皮鱼类为主,晚泥盆世生物征服大陆,鱼类向两栖类转化。
两栖类在石炭纪得到蓬勃发展,并占统治地位,石炭纪晚期原始爬行类出现。
早泥盆世晚期至中泥盆世卡是出现根茎叶分化明显的原始松类,晚泥盆世裸蕨类灭绝,乔木状植物占优势,并出现小规模森林,石炭纪陆生植物进一步繁荣,晚石炭世是全球重要的聚煤期。
无机界,在中国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形成华南板块,全球范围内形成联合古大陆。
泥盆纪处于加里东向海西—印支转折的重要时期,大部分地区处于伸展的构造体制。
加里东运动之后,扬子上升为陆,因此,在泥盆纪初期,除东南钦—防地区残留海槽和滇东一带见到陆相泥盆系与志留系连续沉积外,华南其他地区均为遭受剥蚀的古陆或山地。
早泥盆世主要限于滇黔桂海,以碎屑岩及泥灰质沉积为主;晚期开始出现南丹型和象州型岩相分异。
中晚泥盆世由于地势平缓,海侵范围扩大,岩相分异加剧。
滇黔桂地区以南丹型和象州型为主,湘粤地区为超覆区,上统上部锡矿山组下部为灰岩、泥灰岩及泥质岩为主,含著名的“宁乡式”鲕状赤铁矿,锡矿山上部以砂岩、粉砂岩为主,反映泥盆纪末期形成的海退沉积。
湘赣交界、鄂西以海陆交互碎屑岩沉积为主,内夹灰岩、泥质灰岩和泥灰岩。
闽中为山前断陷盆地的磨拉石粗碎屑沉积,下扬子地区:五通组以近海河湖相沉积为主,夹海相层(小腕足化石)代表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近海河湖盆地沉积。
华北板块为发现泥盆系沉积,因此可推断华北板块在泥盆系处于剥蚀古陆。
晚古生代
泥盆纪:距今4.10~3.54亿年——泥盆系(D) 石炭纪:距今3.54~2.95亿年——石炭系(C) 二叠纪:距今2.95~2.50亿年——二叠系(P) 晚古生代因陆地面积扩大,陆生生物大量发生和繁盛。
植物界从水生到陆生,蕨类植物达到极盛,晚期出现裸子植物。 动物界从无脊椎动物到有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复原图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古生代最重要的生物事件
泥盆纪 至少有八次。最重要的一次发生于晚泥盆世,生物 量急剧下降,造礁生物消失,竹节石类、腕足动物 的三个目、四射珊瑚10多个科灭亡,称凯勒瓦瑟尔 事件,也称弗朗斯-法门事件。 二叠纪 许多动物门类整个目或亚目全部灭亡。曾普遍生长 舌羊齿植物群,二叠纪几乎全部灭绝。早古生代繁 盛的三叶虫全部消失,等。 原因 无一定解释。或曰与海洋盐度变化、气候变化、地 磁极倒转、宇宙线暴、等有关,或曰与生物营养结 构变化、病毒、瘟疫等有关。
晚古生代距今4.10—2.50亿年——上古生界(Pz2)
一、晚古生代生物界的飞跃发展
(一)植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蕨类时代
泥盆纪——裸蕨时代
志留纪已发现原始的裸蕨植物,是陆生植物的先驱,到泥盆纪 才有相当繁盛的以裸蕨为代表的陆生植物群。因不能真正适 应大陆环境,到泥盆纪晚期就完全灭绝了。
石炭二叠纪——蕨类时代
出现较高级的植物——蕨类,包括石松类、节蕨类和种子蕨类 等。从海滨地带延伸到大陆内部,出现了万木参天、郁郁葱 葱的景象。 石炭二叠纪是重要的成煤时代之一。
晚古生代植物复原图
(二)动物界的两次大飞跃
1.从无脊椎到有脊椎 泥盆纪——鱼类时代:三叶虫类减少,笔石类在早 泥盆世后期已全部灭绝 。出现于志留纪末的鱼类此 时繁盛,为动物界发展史的一次大飞跃。 2、从水中到陆上 石炭二叠纪——两栖类时代:石炭纪总鳍鱼,逐渐 演化成两栖类。晚古生代后期,地壳运动强烈环境 多变,可以勉强用鳍代替四肢在陆上移动。再进一 步演化,终于形成两栖类。是动物界发展史上的又 一次飞跃。
第二篇 第八章晚古生代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2.华南板块大陆边缘石炭纪地史特征 石炭纪开始,华南板块周边普遍发现不同 类型大陆边缘沉积和古生物记录。 (1)西缘——古特提斯多岛洋 较泥盆纪有进一步的发展。 (2)北缘——南秦岭海槽 总体构造古地理格局与泥盆纪相似。 (3)东缘 (4)南缘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二)华北-柴达木板块及其大陆边缘石炭纪 地史特征 1.华北板块石炭系古地理 华北板块自奥陶纪晚期开始,一直处于隆起 遭受缓慢剥蚀状态。早石炭世除大别山北麓出现 较厚的近海和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堆积,以及辽 东地区可能接受沉积外,主体部分仍然是一个近 于准平原的低地。到晚石炭世本区开始缓慢沉降 ,普遍接受海陆交互相沉积。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一)华南板块及其大陆边缘石炭纪地史特征 1.华南板块石炭系标准剖面及古地理 早石炭世的地层分布、岩相类型和晚泥盆世相 似。晚石炭世开始海侵显著加大,滨浅海碳酸盐沉 积遍布华南各地,岩相类型趋向均一。 早石炭世早期滇黔桂一带海盆范围与泥盆纪相 似,为典型的陆表海,以碳酸盐台地沉积为主。 早石炭世晚期海侵加大,造成超覆,滇黔桂 一带出现一套厚达数百米的碳酸盐沉积,以含有大 型长身贝类和少量游泳的菊石为特征。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石炭纪,陆生植物进一步繁盛,并 逐渐占据内陆腹地,地球上首次出现大 规模森林,以石松、节蕨、真蕨、种子 蕨和科达类为主。 二叠纪早期仍以高大的石松、节蕨、 科达类及真蕨、种子蕨类为主。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3.海生无脊椎动物的发展及生物区系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2.华北-柴达木板块大陆边缘石炭纪地史特征 西缘的河西走廊地区,石炭系发育较全。从 早石炭世到晚石炭世早期,海侵来自华北-柴达 木板块西南缘的古特提斯海域,与华北板块本部 的陆表海并不沟通,沉积类型、岩石地层单位和 地层厚度也有明显区别。但自晚石炭世晚期开始 与华北陆表海直接沟通,沉积特征和岩石地层单 位名称也完全一致。
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03
石炭纪
石炭纪简介
石炭纪是晚古生代的一个纪, 大约从距今3.5亿年到2.9亿年, 持续了大约6000万年。
石炭纪因当时陆地上的植物大 量沉积形成了大量的煤层而得 名,是地球历史上重要的成煤 期。
石炭纪也是脊椎动物飞速发展 的时期,爬行动物开始出现并 逐渐繁盛。
生物群落
石炭纪的生物群落以植物为主导,主要是蕨类植物和裸子 植物。这些植物在当时的环境中大量生长,形成了茂密的 森林。
二叠纪时期的植物群落以裸子植物为主,尤其是蕨类和种子蕨类,这些植物在 当时非常繁盛。
动物群落
二叠纪的动物群落以爬行动物为主,尤其是兽孔目爬行动物,它们在陆地生态 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此外,二叠纪还出现了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两栖动物。
地质环境与演化
气候变化
二叠纪的气候经历了从温暖湿润到干燥炎热的转变,这种 气候变化对生物群落的演化和地球的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泥盆纪时期,地球上发生了许多 重要的地质事件,如大陆漂移、
生物大灭绝等。
泥盆纪也是鱼类和陆生脊椎动物 发展的重要时期,许多现代鱼类 和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都在这一
时期出现。
生物群落
泥盆纪的生物群落主要由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组成,其中鱼类是主要的脊椎动物。
泥盆纪晚期的生物群落出现了许多新的物种,如最早的陆生脊椎动物、最早的昆虫 等。
灭绝事件也促进了生物的演化。在竞争压力减小的情况下, 幸存下来的生物有机会在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发生演化 ,形成新的物种。
晚古生代灭绝事件的原因探讨
晚古生代灭绝事件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气候变化、 海平面升降、生物竞争、环境污染以及地质灾害等。这些 因素可能相互作用,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大规 模生物灭绝。
地层学第七章(晚古生代)汇总
晚 古 生 代 化 石 图
石炭纪-二叠纪世界古植物分区图
一、泥盆系 泥盆纪处于加里东期向海西-印支期转折的重要时期,与早 古生代后期的挤压隆升不同,中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华南及邻 区)处于伸展的构造体制下。华北主体仍为剥蚀的古陆,仅在边 缘零星出露泥盆系;华南泥盆系出露完整,化石丰富,沉积类型 多样。
(一)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石炭系分布广泛,发育齐全。早石炭世的地层分 布、岩相类型和晚泥盆世相似,地势和沉积分异明显;下扬子 地区开始出现海相沉积。晚石炭世海侵范围明显扩大,普遍发 育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岩性岩相较为单一。
1.华南板块 贵州南部都匀、独山一带的石炭系发育良好。由滨浅海相、 海陆交互相、潮坪碳酸盐岩相组成。
(三)华北及其大陆边缘 华北板块内部至今尚未发现泥盆系的记录,因此推论泥盆纪 时仍处于剥蚀古陆状态。泥盆纪柴达木地块和华北板块已经碰 撞相连,其间形成的祁连加里东造山带山前和山间盆地中形成 粗碎屑的磨拉石沉积。 华北板块西南缘,是火山岩、粗碎屑岩的山间盆地沉积。 华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泥盆系以碎屑岩碳酸盐沉积为主,含 单体珊瑚,代表华北北缘的被动大陆边缘沉积。
1.华南南部海相 华南南部海区泥盆系出露齐全、类型复杂、是研究程度高 的地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浅水相(象州型)和深 水相(南丹型)。 桂中地区的“象州型”地层以台地碳酸盐为主。其沉积厚 度巨大,常达数千米之巨。生物丰度高,分异性强,生物量 巨大,生物礁广泛分布。反映了“象州型”沉积形成于清洁 浅水、动荡富氧的条件下。 所谓“南丹型”是一套暗色的含浮游生物的薄层泥岩、泥 灰岩、泥晶灰岩和硅质岩,代表较深水滞流缺氧的微型裂陷 槽(台内断槽)沉积。
中 国 晚 泥 盆 世 岩 相 古 地 理 图
(一)华南地区 加里东运动之后,东南加里东造山带隆升,扬子主体上升为 陆。因此在泥盆纪初期,除桂东南钦(州)防(城)地区存在残 余海槽和滇东一带见到陆相泥盆系与志留系连续过渡外,华南其 他地区均为遭受剥蚀的古陆或山地。 从早泥盆世开始,华南地区自西南滇黔桂逐渐向北东方向发 生海侵;早泥盆纪晚期开始,海盆中出现浅水碳酸盐台地(象州 型)和条带状较深水硅、泥和泥灰质台槽(南丹型)的岩相及生 物相分异;到中泥盆世,海侵达到中扬子地区的川东、鄂西、湘 西北一带,形成中、上泥盆统的海陆交互相及滨浅海相沉积。下 扬子地区仅见上泥盆统,总体以陆相沉积为主,但也发现海泛层。 因此,华南泥盆系自西南向东北沉积类型有三种:海相、海陆交 互相、陆相。
地质时代和地层
绝对地质时代的确定
①同位素年龄测定
依据: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度在地史期间不变 计算某种矿物和岩石形成至今的年龄值 常用方法:铀—钍—铅法、钾—氩法、铷—锶法、氦 法、放射性碳法
②古地磁年龄测定
依据:地球磁场全球性、周期性发生倒转
D t ln(1 ) N
1
第二节
一、基本概念
地质年代和地层单位划分
陆相沉积:类型 多样、结构松 散、尚未成岩 多次冰期
小
结
地质年代简表
前寒武纪 ↓ 三 叶 虫 笔 石 鱼 类 造 煤 期 蜓
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 菊石、恐龙、裸子植物
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 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新生代(第三纪→第四纪)
第四节
古生物简介
地质时代与地层
目 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确定地层时代的方法 地质年代和地层单位划分 华北地块地史概况 古生物简介
第一节
确定地层时代的方法
一、地层和地层时代的概念
1、地层的概念
某一地质时代形成的岩层或岩石组合,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 变质岩。
2、研究地层的意义
①了解地壳发展历史 ②探索各类矿产形成和分布规律,指导找矿
1、地质年代——表示地质历史时期中的时间间隔单位 2、地层单位——不同时期形成的地层相应地在空间上划分出的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岩层体,其顶底界
面为等时面。 ▲宙 地 ▲▲代 质 ▲▲▲纪 年 ▲▲▲▲世 代 ▲▲▲▲▲期 单 位 ▲▲▲▲▲▲时 宇▲▲▲▲▲▲ 界▲▲▲▲▲ 系▲▲▲▲ 统▲▲▲ 阶▲▲ 时间带▲
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距今423亿年海西运动1寒武纪系与太古界角度不整合接触海侵开始三叶虫的时代2奥陶纪系o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奥陶世末期海退上升为笔石兴起标准化石3志留纪系d4泥盆纪系s5石炭纪系c与奥陶系灰岩平行不整合海水再次入侵中晚石炭世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蕨类植物繁盛造煤期博山新汶本溪唐山赵各庄两栖动物盛极一时华北地台缺失6二叠纪系p沼泽河湖相沉积两栖类发育出现爬行类末期许多无脊椎动物绝灭1划分三叠纪印支构造期侏罗纪白垩纪2地层三叠系陆相侏罗白垩系西部大型内陆盆地陆相沉积海相沉积燕山构造期三中生代距今23065亿年中生代古生物四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01划分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200万年第四纪2生物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时代3地层1第三系中国东部陆相断陷湖盆沉积三列沉降带三列隆起带中国西部山间盆地陆相沉积雅鲁藏布江以南和塔里木西南缘早第三纪有海相沉积2第四系陆相沉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古生代陆生植物繁生,是地史上形成大 规模煤炭的时代。晚古生代后期冈瓦纳 大陆是冰川广布的时代。晚古生代发生 海西运动,主要板块发生碰撞,大部分 地槽和活动带(除去古特提斯海和古太 平洋边缘活动带)褶皱成山,形成统一 的劳亚古陆,同时与冈瓦纳古陆相接形 成联合古陆。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节 晚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一,由海向大陆环境转变,并形 成南海北陆的基本形势
第十三章 晚古生代
(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第一节 晚古生代生物界的飞跃 发展
一,植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 蕨类时代
从植物发展的角度讲,泥盆纪又称裸蕨 时代;石炭二叠纪又称蕨类时代。
裸蕨
真蕨
二,动物界的两次大飞跃 —— 从 无脊椎到脊椎;从水中到陆上
从动物发展的角度讲,泥盆纪又称鱼 类时代;石炭二叠纪又称两栖类时代。 蜓类和珊瑚类广泛分布,成为石炭、二 叠系的重要标准化石。
(二)世界大地构造的基本格局(图)
古地中海地槽
环太平洋地槽带
三,晚古生代气候和植物分区 四,北方大陆广大煤田形成和南 方大陆冰川广布
小结:P300,第二、三段
晚古生代,在加里东运动之后随着陆地面 积的不断扩大,陆生生物开始大量发生 和繁盛。植物界从水生发展到陆生,蕨 类植物达到极盛,晚古生代晚期出现了 裸子植物。动物界从无脊椎动物发展到 脊椎动物,鱼类和无颌类广布于泥盆纪, 两栖类全盛于石炭纪和二叠纪。晚古生 代发生了两次生物集群绝灭,一是在晚 泥盆世生物量的突然变化和生态系的更 替;一是在二叠纪末许多无脊椎动物如 三叶虫、蜓、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珊 瑚中的两大类)、大部分腕足动物的绝 灭,成为划分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标志。
(二)华南地区上古生界的特征 1,包括泥盆、石炭和二叠系 2,厚度较大,但横向变化大 3,岩相以海相为主 4,煤层分布面积和规模不如北方 5,地层接触关系复杂
三,中国晚古生代矿产
(一)铁矿——宁乡式铁矿和山西式铁矿 (二)锰矿——桂平式锰矿 (三)铝土矿 (四)煤 (五)金属矿产
二,联合古陆的形成
(一)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 由联合古大陆(泛大陆)和两大地槽 带构成的大地构造形势。 1)联合古大陆(泛大陆):海西运动 后,北方的乌拉尔地槽的褶皱封闭,使 北美、俄罗斯和西伯利亚地台完全对接 形成劳亚古陆;与此同时,古地中海地 槽的西段的一部分(西欧地槽)褶皱封
闭使北方的劳亚古陆和南方的冈瓦纳古 陆部分连接,形成既连接而又南北对峙 的统一泛大陆。 2)两大地槽带:古地中海地槽和环太平 洋地槽带
鱼类
两栖类
蜓类
珊瑚类
三,晚古生代最重要的生物事件
凯勒瓦瑟尔事件:发生于晚泥盆世的生物 危机。 二叠纪生物事件: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绝灭。
第二节 海西运动与世界古地理 格局变化及地史特征
一,海西运动(华力西运动)
海西运动:发生于晚古生代,特别是石炭 二叠纪的地壳运动。 它促使联合古大陆 的形成,使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并导 致生物界的重大发展。
加里东运动形成的三个古陆。海西运动导致蒙 古地槽(包括我国的天山-兴蒙地槽)褶皱使北 方的华北和塔里木古陆连接,使北方大部形成 陆地环境;与此同时,南方围绕扬子古陆仍为 广大海洋环境,并大范围的玄武岩喷发活动。 形成南海北陆的基本形势(P310图31-9)
二,上古生界特征
(一)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特征 1,只有上石炭统和二叠系 2,厚度不大,且较稳定 3,岩相变化不大 4,与下伏中奥陶统呈平行不整合 5,含丰富的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