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评课稿
《第一节 水循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水循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过程,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视频和案例等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械,如水盆、塑料袋等,用于模拟水循环的实验。
3. 安排学生分组,每组需完成一份实验报告,总结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
4. 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高中地理课程《水循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水循环的短视频,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关注。
2. 提出问题:什么是水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哪些?水循环有什么作用?【新课讲解】1. 水循环的观点: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定义和过程。
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通过板书和多媒体展示,详细介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等。
3. 水循环的过程:通过模型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各个阶段,包括蒸发阶段、凝结阶段、降水阶段等。
【小组活动】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结合课本内容,讨论水循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 效果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组的讨论效果,包括水循环对气候、生态环境、水资源的影响等。
【案例分析】1. 展示一个水循环的案例,如某地的河流改道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
2. 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在人类活动中的利弊,以及如何珍爱水资源和水环境。
【教室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水循环的定义、主要环节、过程以及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强调水资源的珍贵性和珍爱水资源的重要性。
【最新】水循环的评课-范文word版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水循环的评课篇一:《水循环》评课稿水循环评课稿优点评价:从总体上看,本节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学习,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节课一古诗为导入,循序渐进,娓娓道来,直至结课。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亮点。
1.从教学目标来看:这节课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比较明确的,并且落实得较好,做到了以下几点:①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自己阐述水循环的过程;②学生能够分析得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经过的圈层;③学生了解水循环的总体平衡性,同时也理解了水资源的紧缺性,并且激发学生的节水意识。
2.从教学的内容与组织上来看:知识结构合理,课堂循序渐进,各环节过渡自然。
比如导入古诗导入,自然流畅。
然后自然地以黄河为例探究水循环,追踪黄河水完成海陆大循环,之后让学生对比完成整幅水循环示意图,通过对示意图的分析得出水循环的概念,从此看出水循环的更新性,为黄河断流问题埋下伏笔,最后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整节课的设计新颖,既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又不局限于媒体教学,充分让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同时结合多媒体演示,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比如在讲水循环的过程时,老师只分析海路大循环,让学生自主完成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再加上水循环动画的演示,使学生深刻滴理解水循环。
4.从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来看:教师的教态自信,课程以古诗导入,设置悬念;课堂提问和活动组织掌握得当,气氛轻松;课堂富于变化,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讨论,比如水循环的意义,只是分析出水循环保持了水体的更新和维持全球水体的平衡,并没有完全深入分析水循环的其他意义。
《2.4 水循环和洋流——水循环》说课稿
《2.4 水循环和洋流——水循环》说课稿单位:焦作市第四中学姓名:黄二娟时间:2014.10《2.4 水循环和洋流——水循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焦作市第四中学的黄二娟,这次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4节的第1课时《水循环》。
整个说课共分五部分,即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设想、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本节课的课程标准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自然因素之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的资源。
地球上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水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一种重要规律,因此在本章乃至全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②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培养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②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分析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发展观;②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重点难点(1)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难点: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初中学习了一些与本节相关的知识,但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水循环知识的理性认识很少,因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需要有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
2、学习能力本节教材语言专业性强,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较差,因此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3、学习动力本节知识在生活、生产上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很强的新鲜感,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
三、教学设想1、教学方法:本节课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鉴于本节课教学内容与生活接近,通过“读图、提问---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发散思考—练习巩固”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口、脑、手并用,形象、直观地获取知识。
水循环说课稿
《水循环》说课稿(得体微笑)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水循环,是本节新授课第一课时部分。
我的说课将会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七部分进行。
首先,说教材。
水循环来自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
教材已经安排了地球表面形态和大气等要素的学习。
水循环是高一学生认识水文要素的重要部分,也为学习自然环境整体性奠定基础,是关键的基础性单元。
本节内容通过对水循环原理的剖析使学生能对地理地球淡水资源有比较全面了解。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基本原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课图文内容,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状况和水循环的概念;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准确描述水循环的类型和主要环节,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通过案例说明水循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学会绘制地理示意图,重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利用水循环过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培养人地协调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
教学重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这一内容与各地气候地貌地形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等人文要素关系密切,而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生活经验较少,给学习带来了难度四,说教法学法。
以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以构建问题情景引导探究性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引导合作学习。
本节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高一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欲望,思维活跃,经初中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地理认知能力,但读图分析能力不够强,本节课主要使用自主学习的方法,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积极开展合作教学和探究教学,我会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多发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
自然界水循环评课稿
自然界水循环评课稿目注明确的指导和培训——评李文文老师的《自然界水循环》单元自然水循环讲座教师课时敬爱的评委和老师:大家好!今日清晨,我们听了我们学校xxx老师讲解的“自然界水循环”一课。
让我议论一下这一课在讲堂上,李文文先生奇妙地运用现代教课方法,创建了丰富生动的教课情境,设计了新奇生动的学生活动。
师生在讲堂上的互相合作充足表现了新课程改革“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沟通展现、教师启迪”的讲堂教课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踊跃参加整个班级,老师实时指导,成功地填补了学生的学习差距,获得了优秀的教课成效。
所以,我以为李小姐的课特别成功。
我对这一课的整体议论是“指导与实践相联合,目注明确”。
亮点以下:-有效创建教课情境,增强教课活力孔子说:“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
”这就要求创建有效的教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我想学”转变为“我想学”依据这节课的内容和要求,李老师奇妙地创建了一个情境:经过一个对于水循环的卡通视频来介绍这节课,并用法国历史上最经典的水循环广告来介绍。
导言特别新奇风趣。
有了音乐和卡通,学生们看的时候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时时地唱“我们会我们会摇滚你”,这样学生们就能够在水循环的状况放学习知识,有效地增强教课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它也向学生传达了艺术来自生活但高于生活的理念!鼓舞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察看更多,踊跃发展思想,实现感情目标。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育学生的活动能力。
有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以为“个体认知源于活动,活动在个体智力和认知的发展中起侧重要作用”只有当个人投身于各样活动时,他们的主体性才能获得充足发展。
“所以,学生应当在活动中提升自己,培育自己的能力。
这是李老师上课时小组议论-白板展现-代表讲话的场景图。
从图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学生踊跃议论,分工明确,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使了表达能力、画图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等各样能力的提升。
自然界水循环评课稿
自然界水循环评课稿目标明确的指导和培训——评李文文老师的《自然界水循环》3.1单元自然水循环讲座教师课时尊敬的评委和老师:大家好!今天早上,我们听了我们学校xxx老师讲授的“自然界水循环”一课。
让我评论一下这一课在课堂上,李文文先生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创造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生动的学生活动。
师生在课堂上的相互合作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启发”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积极参与整个班级,老师及时指导,成功地弥补了学生的学习差距,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认为李小姐的课非常成功。
我对这一课的总体评价是“指导与实践相结合,目标明确”。
亮点如下:-有效创造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活力孔子说:“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
”这就要求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我想学”转变为“我想学”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和要求,李老师巧妙地创设了一个情境:通过一个关于水循环的卡通视频来介绍这节课,并用法国历史上最经典的水循环广告来介绍。
导言非常新颖有趣。
有了音乐和卡通,学生们看的时候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时地唱“我们会我们会摇滚你”,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在水循环的情况下学习知识,有效地增强教学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它也向学生传达了艺术来自生活但高于生活的理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观察更多,积极发展思维,实现情感目标。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源于活动,活动在个体智力和认知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当个人投身于各种活动时,他们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因此,学生应该在活动中提高自己,培养自己的能力。
这是李老师上课时小组讨论-白板展示-代表发言的场景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积极讨论,分工明确,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了表达能力、绘图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等各种能力的提高。
《第二章五、水循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水循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水循环的物理原理,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等环节,并能够描述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其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明确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流程,掌握水循环中各个环节的物理原理。
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水循环的连续性和动态性,以及水循环与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包括:水循环的示意图或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加热器、温度计等)、相关视频资料以及课堂互动工具。
同时,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充分的教学计划和教案,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条理性。
通过理有效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比如使用互动性强的多媒体和数字资源,能更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互动工具,如在线问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通过堂互动工具的运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即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们的准备与学生的参与相互促进,形成了高效的教学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教师也能在互动中不断成长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总的来说,充分的准备与有效的教学工具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引入课程主题。
比如可以提出“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雨后的天气,为何时常有清新的感觉?”或者“你们知道我们每天饮用的水是如何从江河湖海到达我们的水杯的吗?”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新课内容展示1. 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水循环》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4、通过举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5、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人类
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6、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认识人类活动
应正确运用水循环原理、遵循自然规律,从而树立科学
的资源观。
学生已有知识:学生在前边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
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并且了解了关
学生学习能 于水圈的知识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基础知识方面的铺垫。“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这部
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材首先给出水循环的概
教材分析 念,然后紧紧围绕一幅“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
环(又称大循环)为主,具体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
要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
使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进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水循环》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水循环》
称
《水循环与洋流》的第一课时,本节主要讲述了“相
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相互联系的水体”:这部分内容对水圈的构成、自然
界中的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的介绍。这个知识
点浅显易懂,目的是为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作
环节?6)海洋蒸发的水汽输送到陆地,海洋的水量会
不断减少吗?
3.要求学生试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并说明其主要环
节。
4.板图绘制水循环的过程,并强调海陆间循环的几
个主要环节。
5.提问 1)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主要依赖
哪种水循环?2)是谁给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
观察实验过程思考并回答,动手绘制“水循环示意
述
模”到“废模”,培养学生由“一般”到“特殊”的辩
2024年水循环说课稿
2024年水循环说课稿水循环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位于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是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之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实验,介绍叶片的结构以及叶片上气孔的开闭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蒸腾作用及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过程。
最后深入探讨绿色植物是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认识森林对促进水循环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2、教材地位:本章教材共分三节,三节课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首先从多个角度阐明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接着介绍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本节内容则是对前两节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引导学生从理性上认识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为第六章《爱护植物绿化祖国》埋下伏笔。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解释气孔的开闭机制;说出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和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珍惜水源的意识。
4、教学重点及难点:解释气孔的开闭机制;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5、课前准备:(1)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2)课前调查:利用干湿计测量裸地、林地空气湿度,并进行比较;(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有关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方面的资料。
二、说教法:根据教情和学情,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本节课通过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的横切面装片,蚕豆下表皮装片及CAI课件的使用,使得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2、引导发现法: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也是现代课堂教学原则之一。
【推荐下载】水循环的评课-实用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水循环的评课篇一:《水循环》评课稿水循环评课稿优点评价:从总体上看,本节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学习,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节课一古诗为导入,循序渐进,娓娓道来,直至结课。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亮点。
1.从教学目标来看:这节课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比较明确的,并且落实得较好,做到了以下几点:①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自己阐述水循环的过程;②学生能够分析得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经过的圈层;③学生了解水循环的总体平衡性,同时也理解了水资源的紧缺性,并且激发学生的节水意识。
2.从教学的内容与组织上来看:知识结构合理,课堂循序渐进,各环节过渡自然。
比如导入古诗导入,自然流畅。
然后自然地以黄河为例探究水循环,追踪黄河水完成海陆大循环,之后让学生对比完成整幅水循环示意图,通过对示意图的分析得出水循环的概念,从此看出水循环的更新性,为黄河断流问题埋下伏笔,最后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整节课的设计新颖,既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又不局限于媒体教学,充分让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同时结合多媒体演示,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比如在讲水循环的过程时,老师只分析海路大循环,让学生自主完成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再加上水循环动画的演示,使学生深刻滴理解水循环。
4.从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来看:教师的教态自信,课程以古诗导入,设置悬念;课堂提问和活动组织掌握得当,气氛轻松;课堂富于变化,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讨论,比如水循环的意义,只是分析出水循环保持了水体的更新和维持全球水体的平衡,并没有完全深入分析水循环的其他意义。
赋予课堂以生动的“案例教学”——《水循环》的课例分析报告
新教师教学课例研究一、课例描述《水循环》一课的教学知识目标是: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知识目标难度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配以示意图简单易懂,目标容易达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需要借以生活实际和事例,学生可能因为缺少这方面的生活体验而难度加大;“水循环的意义”需要学生从宏观的视角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去理解,难度较大。
而教材用其惯用的陈述性的语言进行表述,虽然表达全面,但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容易使学生的学习限于文字、囿于识记。
2016年9月30日所观摩的两节课例如下:课例1课例2课堂导入以台风“凤凰”对当地造成的影响导入:台风从海上形成到陆地降水,再流入海洋,形成水循环。
以“浙江因水而名”导入:从谷歌地图上的钱塘江,问:钱塘江的水从何而来?引入水循环课堂过程活动一、请学生画出登陆的台风所反映的海陆间水循环图。
一学生在黑板上画图;教师点评,纠正和完善水循环图(说明水循环的类型和主要环节)活动二、根据实验,小组讨论。
请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自然环境和人类对水循环的某些环节产生的影响)活动三、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意义)环节一、浙江因水而名。
学生画水循环示意图;环节二、浙江因水而美。
根据图片,让学生判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环节三、浙江因水而兴。
根据问题和提示,让学生思考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环节四、浙江因水而困。
提问:杭州为例,从水循环的角度为城市洪涝找找原因、出出对策;学生讨论,教师小结课堂小结略略二、课例分析这两堂课都在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更为顺利的学习环境,他们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材的处理上有很多共同优点,对我启发很大。
1.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课例1利用了“台风”案例;通过“凤凰台风”的登陆,来讲解水循环的过程(活动一);并用台风对人类和自然影响的两面性来解释水循环的意义(活动三)。
自然界水循环评课稿
导练结合目标明确——对李文文老师《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的点评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上午我们听取了我校xxx老师讲授的《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下面由我来对本节课作一下点评。
本节课上,李文文老师熟练应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活泼的学生活动,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的互助合作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点拨”的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整节课堂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适时点拨,成功地弥补了学生的学习漏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我认为李老师的这节课非常成功。
我对这节课的总体评价就是“导练结合目标明确”,亮点如下:一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活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就需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节课李老师依据本课的内容与要求,巧妙地创设情境:通过一段有关水循环的动漫视频来引入本节课,采用法国历史上最经典的关于水循环的广告的方式导入,该导入非常新颖、有趣,伴随着音乐与动漫,学生在观瞧时双眼炯炯有神,不时还跟着哼唱“we will we will rock you”,让学生置身于水循环的情境之中学习知识,有效增强教学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给学生传达出这样一个理念: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激励学生要在生活中多发现、多观察,积极开拓思维,从而实现情感目标。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活动之中培养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识起源于活动,活动在个人智力与认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个体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发展。
”因此,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我,培养能力。
这就是李老师上课时学生们小组讨论-白板展示-代表发言时的场景图,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瞧到学生积极讨论、分工明确,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促进表达能力、做图画图能力、概括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知识运用、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水循环水资源》一等奖说课稿
初中物理《水循环水资源》一等奖说课稿《初中物理《水循环水资源》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初中物理《水循环水资源》一等奖说课稿教学设计思想:水是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发生各种物态变化形成水循环,使淡水自然不断的得到补充。
但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局限性,水资源出现很大的危机,爱护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需要人们形成发展与保护的思想的出发点。
让学生通过生活和生产中的水循环,进一步理解自然界中关于水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
通过水资源的现状让学生养成关心社会合理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通过探究净化水的方法,养成克服困难,不断通过实验探究追求成功的心理品质。
通过上网、动画片、访问、让所学的知识走进生活中,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产生新的问题,让学生找到最感兴趣的问题,运动实验的方法去自觉探究,在学习中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实验中,没有使用一件实验室仪器,都是学生废物利用,让学生明白从生活中去探究,小实验能解决大问题,更在探究中养成节约资源的意识。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明确指出:“一切教育都源于未来形象,一切教育也都创造未来形象。
”本节课试图通过探究性学习达到创新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用实验等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引入新课(5min)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先给大家表演一个“空中生水”的魔术。
请看我这是一个没有开封的健力宝饮料罐,我先用干燥的毛巾将外壁擦干。
变、变。
同学们,罐的外壁出现了什么?学生:水。
教师:我用毛巾擦一下,咦,怎么擦也擦不干?是不是罐子破了?来XX同学你帮我看看。
学生翻转观察健力宝饮料罐后回答:没有破。
哎呀,好冰人。
教师:请问,这外壁的水是那里来的?学生: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水珠。
教师:空气中的水蒸气那里来的?学生A: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入空中。
【最新文档】循环结构评课-实用word文档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循环结构评课篇一:《水循环》评课稿水循环评课稿优点评价:从总体上看,本节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学习,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节课一古诗为导入,循序渐进,娓娓道来,直至结课。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亮点。
1.从教学目标来看:这节课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比较明确的,并且落实得较好,做到了以下几点:①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自己阐述水循环的过程;②学生能够分析得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经过的圈层;③学生了解水循环的总体平衡性,同时也理解了水资源的紧缺性,并且激发学生的节水意识。
2.从教学的内容与组织上来看:知识结构合理,课堂循序渐进,各环节过渡自然。
比如导入古诗导入,自然流畅。
然后自然地以黄河为例探究水循环,追踪黄河水完成海陆大循环,之后让学生对比完成整幅水循环示意图,通过对示意图的分析得出水循环的概念,从此看出水循环的更新性,为黄河断流问题埋下伏笔,最后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整节课的设计新颖,既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又不局限于媒体教学,充分让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同时结合多媒体演示,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比如在讲水循环的过程时,老师只分析海路大循环,让学生自主完成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再加上水循环动画的演示,使学生深刻滴理解水循环。
4.从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来看:教师的教态自信,课程以古诗导入,设置悬念;课堂提问和活动组织掌握得当,气氛轻松;课堂富于变化,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讨论,比如水循环的意义,只是分析出水循环保持了水体的更新和维持全球水体的平衡,并没有完全深入分析水循环的其他意义。
水循环说课稿
水循环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水循环》在现代自然科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对地球水循环系统认识的关键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围绕水循环的概念、过程、作用及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展开,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1)作用与地位水循环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循环》这节课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还能引导他们关注自然环境,提高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水循环的概念:介绍水循环的定义,使学生了解水循环是什么。
2. 水循环的过程:详细讲解蒸发、降水、径流等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让学生明白水是如何在地球上不断运动的。
3. 水循环的作用:阐述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气候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 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保护。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及其作用;(2)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3)认识到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合作能力;(2)运用图表、实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3)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及其作用,以及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水循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水循环》说课稿
(下雨开始)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延安大学的参赛选手张瑛,▼我参赛的课题是《水循环》,▼本课题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五节。
▼我的说课部分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展开。
▼首先是教材分析,▼《水循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种物态变化以后总结性的一个课题。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有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节再通过充分挖掘导图的功能,使学生对水循环重新进行认识,▼从而达到对本章知识进行回顾、总结、温故知新的作用。
▼本节内容还是本章的一个特色部分,向学生介绍了自然现象的形成以及物态变化相关知识,展示了水资源的珍贵,既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科学知识,又有助于学生感受物理在自然和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其次是学情分析,▼在知识基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各种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及其伴随的能量转移等知识,为学习本节奠定了基础。
▼在认知水平方面,本节内容结合热点问题,介绍了水循环和水资源的有关知识,叙述了自然现象的形成,让学生有了从现象到本质的系统认识。
▼而在心理特点方面,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直接兴趣,因此实际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结合动画短片以及自制教具让同学们置身于大自然的宏观背景之中,对水循环做进一步观察,审视。
▼然后是重难点分析,▼根据对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节的教学重点为:知道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以及用水的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教学难点为:科学推断出物质三态变化的成因及所遵循的规律。
▼接下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旨在传授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奥妙,▼感知物理化抽象为具体的魅力。
▼下面是我的教学流程,▼分为五个环节,▼第一,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将展示云、雨、雪、冰雹等图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各现象如何形成的关注并深入思考。
▼然后通过播放水循环动画短片的形式,将水拟人化,形象介绍水循环的几种现象,提出与其相关的问题,进而引发学生对水循环概念的思考,导入新课。
《水循环》评价建议
第一节水循环
【评价建议】
一、评价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参照学业质量标准,可制定本节评价目标(表3-1)。
表3-1 第三章第一节教学与评价目标
续表
二、评价方法
(1)纸笔测验。
命制试题时不能过度偏重水循环主要环节和类型的识记,而要重点关注水循环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具体区域和案例,要求学生进行过程分析
(2)课堂观察。
主要观察学生对教材提供的示意图、案例等内容的使用情况,观察学生完成相应读图和活动任务时的思维和表达水平。
(3)表现记录。
本节评价的素养指向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以新的案例创设情境(如纪录片《话说黄河》片段),完成观察、讨论、探究、汇报展示等任务。
第二个层次以模拟实验或户外实践形式展开,自主设计、演示水循环模拟实验或参与本地某流域调查,观察地表径流、下渗等水循环环节,提取河水携带的泥沙和有机物等物质,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提升资源意识、环保观念以及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协调观。
三、评价示例(以教材中活动为例
活动1: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材料略)
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对本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评价可参考表3-2。
表3-2 活动表现评价及样例
2.读图,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量的影响。
对本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评价可参考表3-3。
表3-3 活动表现评价及样例
3.读图,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对本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评价可参考表3-4。
表3-4 活动表现评价及样例
续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循环评课稿
优点评价: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学习,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节课一古诗为导入,循序渐进,娓娓道来,直至结课。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亮点。
1.从教学目标来看:这节课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比较明确的,并且落实得较好,做到了以下几点:①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自己阐述水循环的过程;②学生能够分析得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经过的圈层;③学生了解水循环的总体平衡性,同时也理解了水资源的紧缺性,并且激发学生的节水意识。
2.从教学的内容与组织上来看:知识结构合理,课堂循序渐进,各环节过渡自然。
比如导入古诗导入,自然流畅。
然后自然地以黄河为例探究水循环,追踪黄河水完成海陆大循环,之后让学生对比完成整幅水循环示意图,通过对示意图的分析得出水循环的概念,从此看出水循环的更新性,为黄河断流问题埋下伏笔,最后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整节课的设计新颖,既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又不局限于媒体教学,充分让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同时结合多媒体演示,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比如在讲水循环的过程时,老师只分析海路大循环,让学生自主完成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再加上水循环动画的演示,使学生深刻滴理解水循环。
4.从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来看:教师的教态自信,课程以古诗导入,设置悬念;课堂提问和活动组织掌握得当,气氛轻松;课堂富于变化,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讨论,比如水循环的意义,只是分析出水循环保持了水体的更新和维持全球水体的平衡,并没有完全深入分析水循环的其他意义。
当然,课堂时间有限,因此落实起来就相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