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传统的经济学经典理论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发展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发展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发展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大流派,拥有其独特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历史上的理论发展。

一、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供需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机会成本理论以及市场效率理论等。

1.供需理论供需理论是西方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该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当供给增加或需求减少时,商品价格下降;相反,当供给减少或需求增加时,商品价格上升。

2.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核心原理之一。

该理论认为,每一单位增加的消费都会带来递减的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决定了人们在消费上的选择和行为。

当边际效用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将停止消费或选择其他更有效的方式。

3.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原理之一。

该理论认为,为了获得某种物品或服务,必须放弃其他可能的选择。

这种放弃的选择成本即为机会成本。

人们在做出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机会成本和所得到的效益。

4.市场效率理论市场效率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另一重要原理。

该理论认为,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市场能够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即资源配置的效率最大化。

市场价格能够反映供求关系,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发展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的阶段,包括古典经济学、边际效用革命、凯恩斯主义等。

1.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起源,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认为市场能够自动调节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2.边际效用革命边际效用革命是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理论变革。

边际效用革命的代表人物为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等。

边际效用革命打破了古典经济学对价值理论的主导地位,引入了边际效用理论。

边际效用理论强调个体在决策时所考虑的是边际效用,而非总效用。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主要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以及人们在有限条件下作出的经济决策。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较为完备,既有宏观经济学理论,也有微观经济学理论。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

一、宏观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与发展的学科。

其中,最基本的原理包括需求与供给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宏观调控理论。

首先是需求与供给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和数量是由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的。

需求受到消费者购买力、消费者偏好和相关商品的价格影响,供给受到企业成本和利润的影响。

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和交易量。

其次是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经济系统的长期增长趋势和原因。

其中,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是两种重要的经济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由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进步推动。

内生增长理论强调技术创新和知识积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最后是宏观调控理论。

宏观调控理论主要研究政府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

其中,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调节总需求,通过货币政策调节利率水平,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就业增长。

二、微观经济学理论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和市场交互的学科。

在微观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理论、企业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是最基本的原理。

首先是供给与需求理论。

供给与需求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已经提到,但在微观经济学中更加详细地剖析了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

供给受到企业成本和利润的影响,需求受到消费者购买力和偏好的影响。

其次是企业理论。

企业理论研究企业的生产决策和利润最大化行为。

其中,成本理论解释了企业如何对生产要素进行选择和配置,利润最大化理论分析了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选择产量和价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最后是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个体消费者在面对有限收入时如何做出理性选择。

其中,效用理论解释了消费者如何根据个人偏好来选择不同商品和服务的组合,预算约束理论分析了消费者如何在收入和商品价格之间做出最佳选择。

经济学20大经典理论

经济学20大经典理论

经济学20大经典理论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

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

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6、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

经济学20大经典理论

经济学20大经典理论

经济学20大经典理论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

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

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买卖相同的股票。

6、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

第三讲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幸福理论

第三讲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幸福理论

第三讲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幸福理论
• 幸福和快乐是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也是人类探 讨的永恒主题。 • 从根本上讲,经济学就是幸福学,一部经济思想 史就是一部幸福思想史。 • 自经济学诞生至今,功利主义一直是主流经济学 理论的立论基础,经济学幸福理论的发展基本围 绕幸福效用化—效用物质化—物质化效用数理化 这么一条主线展开。
11
第三讲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幸福理论
• 一、古典经济学的幸福理论 • (二)边沁的功利主义幸福原理 • 这种道德原则就是“功利主义”,在《道德与立 法原则导论》一书中给出了功利主义的概念: • 他按照看来势必增大或减小利益有关者的幸福 的倾向,亦即促进或妨碍这种幸福的倾向,来 赞成或非难任何一项行动。 • 任何法律的功利,都应由其促进相关者的愉快 、善与幸福的程度来衡量。
10
第三讲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幸福理论
• 一、古典经济学的幸福理论 • (二)边沁的功利主义幸福原理 • 边沁的伟大梦想就是:建立一种完善、全面的 法律体系,一种“万全法”(Pannomion)。 力图让普遍、完善的法律之眼洞察社会生活的 每个角落,并要澄清英国法中“普遍性的不准 确与紊乱之处”。 • 边沁不仅仅提议了很多法律和社会改革,更阐 明了这些法律所基于的潜在的道德原则。
22
第三讲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幸福理论
• 一、古典经济学的幸福理论 • (三)穆勒的功利主义幸福理论 • 穆勒这一思想表现在他对一个著名论断的引用: “宁可做一个不满足的人,也不做一头满足的猪; 宁可成为不满足的苏格拉底,也不愿成为一个满 足的白痴。”
23
第三讲
• • • •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幸福理论
6
第三讲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幸福理论

比较东西方历史的经济价值观

比较东西方历史的经济价值观

比较东西方历史的经济价值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国家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东西方在对经济的看法和价值观念上也有着不同的观点。

本文将比较东西方历史的经济价值观,并探讨其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一、东方历史的经济价值观在东方文化中,经济活动被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非一种人生追求的目标。

因此,东方国家的经济价值观念强调节俭、勤奋、自律和财务规划。

中华文化中有一句古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强调时间和精力是最宝贵的财富。

在东方文化中,财富不仅仅是钱,还包括身体、家庭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财富。

人们需要将这些财富平衡地分配,以达到“和谐”的状态。

在东方文化中,“和谐”被看作是经济活动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二、西方历史的经济价值观西方文化中,经济活动被视为一种追求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手段。

因此,西方国家的经济价值观念强调创新、竞争和自由市场的重要性。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成就和财富被认为是个人成功的体现。

人们被激励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成功,并为此而努力工作。

经济活动和竞争被看作是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三、东西方历史的经济价值观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比较东西方的经济价值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现代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关系。

东方和西方的价值观念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现代经济市场也在不断地吸纳这两种价值观。

在现代经济中,清晰而稳定的财务规划对于成功经营企业至关重要。

东方文化中的财务规划和创意能力可应用于西方企业和市场。

东方企业重视财务规划的传统也有助于防止西方企业盲目扩张和过度风险投资。

通过对比东西方文化中财富的不同定义和目标,现代经济包含了东方和西方的价值取向。

这些价值观念在国际贸易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家的传统文化和经济价值观念得以更好地保护。

综上所述,东西方的经济价值观念在现代经济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各国需要深入了解自己的经济文化传统,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并在国际贸易中保护自己的利益。

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经济理论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

本文将从市场经济的定义、基本原理以及市场失灵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市场经济的定义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和分配的一种经济体制。

在市场经济中,私人财产权得到尊重,市场价格作为资源配置的信号,供需双方通过自主决策来进行交换。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1. 价格机制:市场经济通过供求关系形成价格,价格反映了商品或服务的稀缺性和价值。

供需平衡时达到最优资源配置,并激励生产者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2. 竞争机制:市场经济通过竞争机制来调整供求关系,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

竞争促使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3. 自由选择:市场经济赋予个体自由选择的权利,包括生产者可以自由选择生产经营的商品或服务,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所需的商品或服务,劳动者可以自由选择工作。

三、市场失灵尽管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上具有高效性和灵活性,但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

市场失灵指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或产生非理性的结果,需要政府干预来修正。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部性:当市场经济的交易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时,会导致外部性。

外部性可分为正向外部性和负向外部性,市场往往无法内部化外部性,需要政府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来纠正。

2.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市场机制难以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

政府需要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征收税收等方式来满足公共需求。

3. 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垄断、寡头市场等形式的不完全竞争,导致资源配置不够有效。

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律和监管机构来维护市场竞争。

4. 不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效,使得资源配置不够优化。

政府可通过信息披露、监管等方式来改善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西方经济学中,市场经济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解释经济现象,指导实践和政策制定。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自由化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自由化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自由化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自由化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经济自由化是指通过减少政府干预和管制,鼓励市场竞争,以及保护私有财产权利,从而实现经济的自由决策和资源配置。

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自由化的理论基础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 经济自由化的理论基础经济自由化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市场经济理论和自由主义理论。

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机制。

通过供求关系的调节,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价格的形成,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理论强调市场的竞争和自主决策,认为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也能够激发创新和经济增长。

自由主义理论认为,个体的自由和私有财产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

自由主义者强调个体的自主决策和财产权的保护,认为只有在此基础上,市场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自由主义者反对政府过多干预经济,主张市场的自由决策和自由交易,相信这样能够实现社会经济的最大福利。

2. 经济自由化的实践经济自由化的理论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果。

首先,经济自由化促进了市场竞争。

通过减少管制和限制,企业在市场上可以更加自由地竞争。

竞争会促使企业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并提供更多的选择。

其次,经济自由化提升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市场对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平衡,使资源能够流向最具竞争力的领域和企业。

这样,资源得以高效利用,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

此外,经济自由化还激发了创新和企业家活动。

由于市场的自由竞争,企业有更多的动力去创新和寻找商机。

企业家们也因此能够在市场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利益。

然而,经济自由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自由市场可能导致资源不平等分配,加大社会贫富差距。

此外,如果市场竞争不完全,垄断行为可能会对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政府在经济自由化的过程中仍需要扮演一定的角色,例如监管市场、维护公平竞争和提供公共服务。

3. 经济自由化的争议经济自由化的理论和实践都引发了很多争议。

西方经济学的四次大综合和四部经典

西方经济学的四次大综合和四部经典

西方经济学的四次大综合和四部经典西方经济学的四次大综合和四部经典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他试图为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为什么一些国家富裕而另一些贫穷,以及穷国如何才能变富)给出答案:分工和自由市场。

分工----把工作分为简单工作并在这些工作上变得熟练----是最伟大的劳动生产力提高的源泉;但分工的成果会受到市场规模的限制。

为了使市场尽可能广泛,在国内和各国之间必须没有对自由贸易的限制。

斯密认为,当每个人都能做出可能最好的经济选择时,即经济人假设,这种选择仿佛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整个社会达到最好的结果。

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但在这样做时,就为其他每个人提供了服务。

这就是他著名的被称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1、第一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穆勒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分五编。

穆勒首先重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规律,而财富则是具有效用和交换价值的物品,然后阐述了他的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

第一编,生产理论大体上包括三部分:生产要素论;“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原因”的理论;“生产增长规律”,论述的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增长规律。

第二编,分配理论继承了亚当.斯密以来把社会阶级划分为工人、资本家、地主三大阶级和把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地租的传统观点,并依次考察了分配的决定法则和变动规律。

第三编,交换。

穆勒认为价值问题是一个交换领域的问题:把价值归结为交换价值,把价格视为价值的货币表示;物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和稀缺,物品的交换价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

第四编,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五编,论政府的影响。

他主张由国家政策来调节收入的分配。

穆勒的理论体系大体上综合了亚当.斯密以来的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经济学说,在《政治经济学原理》里一方面尽量维护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理论,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改善资本主义制度的方案。

换言之,穆勒字基本上维持“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同时,提出改善资本主义运行的政策建议。

古今中外经济大家思想精髓

古今中外经济大家思想精髓

古今中外经济大家思想精髓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分配的学科,在古今中外有许多杰出的经济思想家。

这些经济大家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提出了许多经济理论和思想,对于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位古今中外的经济大家及其思想精髓。

1. 亚当·斯密(Adam Smith):作为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并强调市场的自发调节能力。

他认为,个体自私追求利益的行为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转化为社会最大福利。

斯密强调劳动分工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可以提高经济效率。

2.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凯恩斯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凯恩斯经济学理论,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

凯恩斯认为,市场在短期内存在失灵的情况,需要政府干预来刺激经济活动和稳定就业。

3.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哈耶克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他主张市场机制的自由和竞争可以有效地分配资源。

他对计划经济和集权主义持批评态度,认为自由市场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效率。

4. 马克思·恩格斯(Karl Marx and Friedrich Engels):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们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张劳动者应该拥有生产资料,并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剥削。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5. 李嘉图(David Ricardo):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各国通过专业化和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并提高全球福利。

以上只是古今中外经济大家中的几位代表人物,每一位都对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继承和发扬他们的思想精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代经济问题,推动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认识经济学高中二年级认识经济学的不同流派和理论

认识经济学高中二年级认识经济学的不同流派和理论

认识经济学高中二年级认识经济学的不同流派和理论认识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以及资源配置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以满足无限的需求,分配有限的资源。

在经济学中,存在着不同的流派和理论,每个流派和理论都对经济现象有着独特的解释和分析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

1.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的起源之一,主要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

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自由竞争是经济增长和资源分配的最佳方式。

他们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即市场自发调节能够达到最优化的结果。

古典经济学也强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在20世纪兴起,主要代表人物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等。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供需关系对价格形成的影响,并且以个人理性行为为基础,研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策过程。

新古典理论发展了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的概念,并且引入了弹性的概念,用以衡量需求和供应的敏感程度。

3.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想,主要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

凯恩斯主义批评了古典经济学的自由市场观点,认为市场无法自我调节,在经济衰退时需要政府干预刺激需求。

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调节货币供应和财政政策来实现总需求的稳定,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4. 新古典综合主义新古典综合主义是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潮,试图在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之间找到平衡点。

新古典综合主义认为市场机制是有效的,但政府应该在市场失灵时进行干预。

他们提出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综合分析方法,注重研究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

5.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为道格拉斯·诺斯和奥利弗·威廉姆森等。

西方经济学经典理论

西方经济学经典理论

西方经济学经典理论西方经济学指产生并流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范式,狭义指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式,广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

西方经济学与东方经济学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

西方经济学主要是范式概念,而不仅仅是地域概念。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也属于西方经济学。

经典理论有:西方经济学即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即目前所称的“主流经济学”,因特别注重对市场机制的研究,而又有市场经济学之称。

以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为标志,西方经济学历经200多年的风雨沧桑。

在这个不长不短的历史进程中,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萨伊、穆勒、马尔萨斯、马歇尔到凯恩斯、米尔顿·弗里德曼、萨谬尔森、卢卡斯、斯蒂格利茨,西方经济学大师辈出;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流派林立。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带来西方经济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以致于西方经济学文献上有“经济学帝国”之称。

西方经济学是运用西方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建立起来的经济学范式,属于片面反映经济发展规律的政治经济学。

以一般均衡理论、配置经济学、价格经济学为基础理论、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出发点、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以价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以竞争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博弈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以利润最大化为微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GDP经济规模最大化为宏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和还原论思维方法为方法论特征、擅长数量分析、在“实证化”的名义下把经济学的实证性与规范性对立起来,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

线性、抽象性、片面性,是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特征。

30部必读的经济学经典

30部必读的经济学经典

30部必读的经济学经典1、《经济表》弗朗斯瓦·魁奈(法国1694—1774)《经济表》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生产、流通、分配有规律的运行过程的简明图示说明,这对经济理论的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贡献,也是重农主义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石。

魁奈在“纯产品”的概念下,研究了剩余价值,并把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为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

2、《国富论》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国富论》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

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在《国富论》中,斯密在一定程度上预见到了马尔萨斯人口过剩的观点。

3、《人口原理》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国1766—1834)《人口原理》是学术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出版以来社会科学领域争议最多的一部著作,它对世界人口理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人口原理》是作为法国革命和革命的激进思潮的“消毒剂”而问世的。

马尔萨斯直言不讳地说,他写作《人口原理》的目的,“是运用这原理来试验一下那些关于人类和社会的完善性的理论的真实性”,而他所揭示的“真理”的效用则在于,使下层阶级“永远不易受到煽动性出版物的影响”,让上层阶级“无须担心那种革命的过火行为”。

正因如此,《人口原理》一问世,立即受到英国统治阶级热情的喝彩。

二百多年来,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影响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科学家及政治家。

不仅如此,他的观点还影响着生物学的研究,查理•达尔文说他读过《人口原理》,该书为他的进化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西方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西方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理论是指研究发展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框架和思想。

这些理论旨在解释和指导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理论角度介绍几个主要的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

一、内生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y)内生增长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与传统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强调经济增长的内部驱动因素。

它认为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和创新活动等内部要素对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

内生增长理论主要关注技术进步的来源和创新机制。

它认为创新与投资、研发、教育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正向循环,推动经济增长。

这个理论框架提供了一种分析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二、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新制度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潮。

它认为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制度包括法律、规则、制度安排等,它们影响着经济主体的行为和经济的运行方式。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来推动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转型和改革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权利、责任、约束机制等制度的规范,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三、开放经济学(Open Economy Economics)开放经济学是研究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等现象的经济学分支。

它认为开放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带来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开放经济学理论指出贸易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等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发展。

发展中国家通过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可以吸引外资、技术和市场需求,促进经济的变革和升级。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研究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

它认为经济发展应该在保护环境、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益之间实现平衡,以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权益。

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学科,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众多的理论流派。

这些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为我们理解经济运行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方法。

一、古典经济学派古典经济学派诞生于 17 世纪中叶,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古典经济学派强调经济自由,主张市场机制能够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亚当·斯密被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

斯密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但在这一过程中,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人们,使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

他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

大卫·李嘉图则进一步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理论。

他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但只要在不同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就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实现福利的增加。

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古典经济学派的一些假设和结论逐渐受到了挑战。

二、新古典经济学派19 世纪 70 年代,新古典经济学派兴起。

代表人物有马歇尔、瓦尔拉斯等。

新古典经济学派在古典经济学派的基础上,引入了边际分析方法和均衡分析方法,使经济学的分析更加精确和科学。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供求均衡价格理论。

他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决定的,当供求达到均衡时,价格就会稳定下来。

马歇尔还引入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进一步完善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瓦尔拉斯则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论。

他试图通过数学方法证明,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所有商品的价格和数量都可以通过供求关系达到均衡状态。

新古典经济学派强调市场的有效性和资源的最优配置,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经济能够自动实现均衡。

西方经济学原理

西方经济学原理

36
保护消费者的政策
● 确保商品的质量 ● 正确的消费宣传 ● 限制或者禁止不正确的消费 ● 对提供某些劳务的人的素质进行必要限制 ● 限制价格政策 ● 建立消费者协会等组织,保护消费者利益
37
案例1:势力效应
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批评家凡勃伦对 消费享乐主义进行深入研究,出版了一本名为 《有闲阶级论》的书,阐述了一种“摆阔气” 的消费理论。凡勃伦的观点是,随着财富的扩 大,驱动消费者行为的动力已经越来越既非生 存也非舒适,而是要获得“人们的尊重和羡 慕”。因而,出现了摆阔气的消费理论。这就 是说,消费者选择的消费品代表一定的社会地 位和阶层、表示教养和品位。
F E
O
Q1
Q2
需求量
17
补充内容:生产者剩余
成本:生产者为生产一种物品必须放弃的 每种东西的价值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 量与其成本的差额 在供给曲线图上反映为供给曲线和价格之 间的面积
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实际获得利益,还是 一种主观感觉上的利益呢?
18
对汽水的供给表
价格(分) 供给量(瓶)
38
实际上,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在我国出现了一个 暴富阶层,他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变得异常富有。 对于这些人来说,消费只会选择最昂贵的商店、酒店, 吃饭动辄上万元,他们就是把消费作为身份和地位的 一种代表,商品价格越高越能体现其地位,或者说越 奢侈越能体现其地位。就在北京近郊,有一个富商花 了600万买了一栋别墅,然后说别墅盖得不好,轻易 的将别墅炸掉,要重新找人设计建造。对这个消费群 来说,商品价格越高越具有吸引力。
基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可以用具体的数字 来衡量,并可以求和加总。1、2、3
边际效用分析

西方经济学中的金融市场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金融市场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金融市场理论金融市场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西方经济学中的金融市场理论对金融市场的运行和效率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金融市场中各种现象和问题的经济学解释。

本文将介绍几个西方经济学中重要的金融市场理论,包括有效市场假说、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

一、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是西方经济学中极具影响力的金融市场理论之一。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金融市场中的价格已经完全反映了所有信息,参与交易的各方都具有相同的信息,并且能够立即、准确地根据这些信息调整交易策略。

有效市场假说分为弱式、半强式和强式有效市场。

弱式有效市场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完全反映了历史市场数据,在这种市场中,无法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来获得超额利润。

半强式有效市场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完全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无法通过研究公开信息来获得超额利润。

强式有效市场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完全反映了所有公开和非公开信息,无法通过任何形式的信息获取来获得超额利润。

二、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研究投资者如何根据风险和收益的权衡选择投资组合的理论。

根据投资组合理论,投资者应该在不同的资产之间进行分散投资,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

马科维茨是投资组合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马科维茨模型。

该模型通过计算投资组合在不同资产配置下的预期收益和风险,帮助投资者找到在给定风险水平下最佳的资产配置方案。

投资组合理论的核心是通过资产间的价值相关性来实现风险分散,以提高投资组合的效益。

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是一个用于估计金融资产期望回报率的理论模型。

CAPM假设投资者在决策时除了考虑资产的系统性风险(即市场风险)外,不考虑任何其他特定的风险因素。

根据CAPM,一个金融资产的期望回报率应该等于无风险资产的回报率加上一个与市场风险有关的风险溢酬。

该模型认为,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将特定风险消除,因此只需要关注资产的市场风险。

经济思想与学派理论

经济思想与学派理论

经济思想与学派理论经济思想与学派理论是指对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在经济学发展的历程中,不同学派和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独特的经济理论,这些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古典经济学1. 亚当·斯密与《国富论》亚当·斯密被誉为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劳动增加价值”和“市场自由竞争”等经济理论,奠定了供求理论和自由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

2. 大卫·李嘉图与《政治经济学及所得分配理论》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所得分配理论》中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绝对价格论,阐明了经济领域内的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规律,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古典经济学1. 边际革命与杰文斯、穆尔和瓦尔拉斯边际革命是指经济学由传统的供求理论转向边际效用理论的变革。

杰文斯、穆尔和瓦尔拉斯等学者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提出了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等概念,进一步完善了经济学理论框架。

2. 将斯密与李嘉图综合起来的马歇尔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综合了斯密的市场竞争和李嘉图的边际效用理论,形成了供求交替的价格理论,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他的著作《经济学原理》被广泛采用,对经济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1. 马克思与《资本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核心,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剩余价值理论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问题,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 列宁主义经济学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关系,并提出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和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对国际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现代经济学1.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和总需求管理的理论,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这一理论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和政策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传统的经济学经典理论能否解释以下十个现象?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的王建先生,列举出十个现象来请教中国的经济学者,看看是否能还用东西方传统的经典理论来解释。

第一,当代资本主义还是“过剩”型经济吗?马克思和列宁都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是过剩经济,这是因为,资本为追逐利润要不断扩大再生产规模,同时还会不断压低工人的工资,由此造成生产规模与消费规模的严重不对称。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开山人凯恩斯也承认,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需求不足”,他们对资本主义经济本质特征的表述方式虽有不同,说的却是同一件事,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是供给大于需求的经济。

但是看看当代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供大于求的过剩经济吗?贸易顺差是衡量生产过剩的重要指标,美国自1981年出现贸易逆差以来,已经持续了20多年的逆差格局,而且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呈现出急剧扩大趋势,2005年美国的商品贸易逆差可能高达7800亿美元,将占到当年GDP的7%!而且不仅仅是美国有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英国的贸易逆差也已经持续了十多年,西班牙的贸易逆差也持续了近十年,法国和意大利在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一直在贸易顺差和逆差的边缘波动,最近两年也已经转入了稳定的贸易逆差,在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德国和日本还是持续的贸易顺差国,但日本在2005上半财年(4~9月)的贸易顺差已经缩小了30%,并且首次出现了海外投资收益超过贸易顺差的格局。

这种趋势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迟早会都转入持续贸易逆差格局,如此,传统意义的资本主义过剩形态还存在吗?第二,当代资本主义还是商品和资本输出地吗?马克思和列宁都指出,由于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残酷压榨工人的劳动血汗,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导致在国内市场上消费需求不足和生产规模过大,资本为了寻找出路只能是进行商品和资本输出,因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商品和资本输出国,而为了保证商品和资本的顺利输出,资本主义国家就要通过战争方式,在海外不断抢夺殖民地,从而使资本主义走上帝国主义的道路。

但是看看当代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已经不仅不是商品净输出国,而且早已不是资本净输出国了。

美国自1985年转入资本净输入国后,已经连续20年成为资本净输入国,到目前为止,美国的海外净负债已经超过了3万亿美元。

由于有贸易顺差才有商品和资本输出,因此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将逐步转入到贸易逆差格局,可以预见,就整体而言当代资本主义转变成商品和资本净输入格局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第三,产业资本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还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吗?马克思在伟大的著作《资本论》中曾指出,在资本的各种形态中是产业资本“居高”,因为只有产业资本担负着创造剩余价值的功能。

但是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产业资本的衰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1985年美国制造业产出占GDP的比重还有28%,1990年就下降到18%,2003年又下降到不到14%。

英国制造业产出占GDP的比重也从1990年的20%下降到2003年的16·7%。

由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已经进入到“后工业化社会”,制造业比重的下降似乎是常理,但伴随着制造业比重的下降,国内的制造业不能满足本国需求而需要大量进口就超出常理了。

例如2003年美国的商品贸易逆差已经相当于本国制造业产出的近40%了。

2005年美国非制造业雇员人数增加190万人,而工厂职位数减少6.4万个,同期内美国的贸易逆差从上年的6667亿美元增加到7800亿美元,说明美国的制造业仍处在萎缩过程中。

有人说发达国家贸易逆差的扩大,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的结果,这个认识并不全面,因为以美国为例,在目前美国的全部进口中,来自美国海外公司的进口仅占到20%,所以发达国家贸易逆差的持续增长,还是生产不足的结果。

实际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产业资本家,正在经历着从产业资本家向非产业资本家的大规模转变。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美国的第一大破产案“安然”公司,“安然”本来是一家大能源公司,但是在1999年的公司营业额中,传统的能源生产与贸易经营额却仅占到3%,而其他都是金融和衍生产品交易,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家放弃了传统的物质产品生产,才造成了发达国家相对于需求的生产不足。

如果从资本方面看,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就更说不上产业资本仍“居高”位,例如目前每年的国际货币交易额高达700多万亿美元,而与商品贸易额只有7万亿美元,说明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仅占到1%,因此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当代资本运动的主体已经从产业资本中脱出了。

第四,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还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典型特征吗?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都反复论证了生产过剩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现象。

恩格斯指出:“大批资本家投身于工业,生产很快就超过了消费,结果,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所谓商业危机就到来了”(见《共产主义原理》)。

这段对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现象的经典描述用在今天的中国到有几分相似,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体中,我们还看到过经典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吗?既然当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和将要从生产过剩状态转变成生产不足状态,恐怕未来我们将很难再看到经典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了。

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经济新出现的特征是,在经济增长中只有需求的增长而没有供给的增长,例如2001~2004年,美国的GDP增长了10·4%,但工业生产增长率为“0”,同期英国的GDP增长了9·5%,工业生产却下降了2·6%,正是因为只有需求的增长而没有供给的增长,才不断拉大了这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逆差,从而形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特征,也说明当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从以往的着重于创造供给转向了着重于创造需求。

第五,二战后的“水平”分工体系与“垂直”分工体系还存在吗?二战后,美欧国家跨越大西洋展开了制造业内部零部件级的产业分工,相对于战前国际贸易主要是在宗主国和殖民地国家间的部门间贸易体系而言,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最大变化就是,贸易的主体是在发达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内容也从初级产品贸易为主转变成制成品贸易为主,由于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与赫-俄模型已经不能解释这种现象,遂有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产生。

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则仍然维持了战前初级产品与制成品交换的格局。

这个格局从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形成,并持续到了90年代初期。

但是从今日的国际贸易格局看,战后已经持续了40多年的“水平”与“垂直”贸易分工体系正在被打破,首先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制成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次是以往年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初级产品,开始从部分发展中国家向中国这样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流入,甚至部分发达国家生产的初级产品也流入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例如有资料说明,目前中国在世界初级产品市场上所吸纳的份额已经达到了20%,在中美双边贸易所涉及到98大类产品中,中方顺差的有75类产品,都是工业制成品,而美方顺差的23大类产品中,绝大部分是资源类产品。

这种与以往贸易格局不同的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反向”流动格局,已经开始彻底改变了战后持续了几十年的“水平”与“垂直”分工体系,使当代国际贸易格局出现了“扁平化”势头。

那么,我们应当用什么理论来解释这种新现象呢?第六,国际FDI的主体还是在发达国家间流动吗?从有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以来直至二战前,国际产业资本的主要流动方向始终是从宗主国到殖民地,大约占到国际直接投资的60%以上,战后新出现的产业资本流动格局,则改变成主要是在发达国家间流动,大约占到80%。

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FDI增长率开始显著超过流向发达国家的增长率,2004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外直接投资猛增了48%,流入发达国家的国外直接投资却下降了16%,发达国家所吸纳的国际直接投资比重,也从以往的超过80%下降到2004年的51%,而按照2004年的增长率格局,大约再用5年时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FDI中的比重就会又回升到二战前的60%以上。

与此相关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外资出口在发展中国家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日本的经济起飞中,外资出口几乎为“零”,70年代“亚洲四小”开始经济起飞,外资出口比重也不超过10%,80年代亚洲“五小虎”的经济起飞中,外资出口比重不超过20%,但是在进入新世纪后在中国的出口中,外资企业比重已经直逼60%。

这些情况都说明,我们的确是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国际产业、投资和贸易格局的大变化时代。

第七,价格还是由供求决定的吗?萨纽尔逊在其不朽之作《经济学》中曾说,如果教会鹦鹉说“供给”和“需求”这两个单词,鹦鹉也可以成为经济学家,因为由供求所决定的价格,可以解决市场经济中的“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为谁生产”等基本问题。

总之,供求决定价格似乎是资本主义经济中恒古不变的规律。

但是看看当代的资本主义经济,供求还是决定价格的唯一尺度吗?如果还是,为什么近5年在全球石油基本供求平衡的情况下,国际油价会大涨了7倍呢?当然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有所谓“合理预期”学派,在期货交易中更讲究预期问题,然而如果石油供求在未来几十年中都能够基本保持平衡,国际油价脱离基本供求的暴涨能说是基于“合理”的预期吗?如果石油的价格决定脱离了供求,焉知矿石、钢铁、有色金属、谷物、棉花、油脂、木材等类似的初级产品的价格决定,不会步国际油价的后尘呢?第八,汇率还决定于贸易差额吗?传统的汇率理论说明,汇率变动是被一国的贸易差额方向所决定的,如果一个国家有持续贸易顺差,则本币的变动方向是升值,反之则要贬值。

但是看看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汇率与贸易差额变动方向的关系,已经出现了本质性的变化。

美国在90年代到本世纪初期,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强势美元历程,但是在美元保持强势的同时,美国的贸易逆差却是前所未有的拉大了。

反之,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欧元对美元强劲走强,欧元区国家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却扩大了3倍。

由此看,传统的汇率理论已经被彻底颠覆了,那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新理论来解释当代汇率与贸易的关系呢?第九,外汇储备还是主要来源于贸易顺差吗?在传统的市场经济中,一国外汇储备的正常来源,主要是贸易顺差以及部分流入的国际直接投资,但是日本从2002~2004年的贸易顺差只有2794亿美元,同期内外汇储备却增加了5985亿美元,由于日本几乎没有什么直接投资流入,从传统来源形成的外汇储备,仅占同期外汇储备增加额的46·7%。

无独有偶,在同一时期内,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了3978亿美元,但同期的贸易顺差加外资流入只相当于外汇储备增加额的三分之二。

从世界范围看,2001~2003年全球贸易差额为总进口大于总出口11259亿美元,可同期内各国的外汇储备却增加了11417亿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