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11 敬畏自然(讲)(基础版,教师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敬畏自然》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敬畏自然》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54228390c69ec3d4bb7575.png)
11 敬畏自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教学重点:1.把握作者的观点。
2.把握关键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1. 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正确领会“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的含义。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点拔法。
教具:多媒体、录音机、音乐带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梳理文章结构.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教学重点:1.把握作者的观点。
2.把握关键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正确领会“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的含义。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点拔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音乐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展示目标“爱护环境”是我们当今一个“时髦”的话题,也是一个严峻的话题,我们只要用肉眼仰视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不必违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难以找到一块净土: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珞沉淀,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人类唯一的生存场——地球,已经在呻吟,在呼喊:“我好痛……”敬天,人类才可自救!请读严春友的《敬畏自然》。
二、自学释疑1、预习课文,自学字词。
给加点字注音:蓬蒿咫尺狼藉混淆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解释下列词语:狼藉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2、多媒体播放有关人类征服自然的图片,如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三、训练操作1、教师泛读课文,要求学生初步把握文意。
明确: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话题,作者认为应从根本上纠正“征服自然”的理念,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教案1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教案1 新人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6be2b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42.png)
狼藉(jí) 相形见绌(chù) 美味佳肴(yáo)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精巧 咫尺 狼藉 呐喊 佳肴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或抽读、X读。
2、思考: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明确:课文最后一段。明确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第11课 敬畏自然
章、节
第三单元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教学
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3、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重点
难点
1、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2、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我们常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口口声声说要创造自然,的确,几百年才长成的林木,人类可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让他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让他变的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让它绝迹。但是,当我们陶醉于青山绿水的大自然中时,你是否觉得我们应该爱护大自然,敬畏大自然呢?
2、作者简介
严春友,师X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3、文章介绍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二、指导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介绍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四、合作研讨,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精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11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
![【精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11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397b46b84ae45c3b358c5d.png)
【精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11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严春友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1)鹏斥安鸟(yan4) 蓬蒿(hao1) 咫尺(zhi3)狼藉(ji2) 相形见绌(chu4) 美味佳肴(yao2。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
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
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导人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三、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问互相补充。
四、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阅读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确: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
(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
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
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二)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1.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2·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敬畏自然》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敬畏自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63803e0975f46526d3e1cc.png)
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4)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 兄。
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 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 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 的。
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5)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 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 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从中我们得出作者观点
从课文最后一段得知: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 他部分只是看作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 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 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 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 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 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牵手只为活 得 精 彩
衔花求侣
林间卧虎
依偎相生
孩 子 心 中 的 花
相 依 相 伴
等 待 伙 伴
最后的孤独
间歇泉出气(中国 西藏)
地震
骷髅岛,警示人们别踏 入(印度洋)
热 唇 草吸引蜂蝶关注
愤怒的海啸
海啸过后
疯狂的龙卷风
饥渴的大地
令人反思的人与自然
砍伐森林之后
大海还给人类的垃圾
2、行文思路总结
人
定征 类 )服 智
自慧
然自 (然 否智
慧( 对
比
)
系二 者 关
命是宇 的兄宙
弟中 宇一 宙切 是生 有命 生都
进层
然敬
畏层 自递
交流提高:
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敬重自然,畏惧自然。
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 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 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
八年级语文下册11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11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815b8d1eb91a37f0115ca1.png)
11 敬畏自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2.理解文章内容;3.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4.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预习,搜集资料,初步理解课文;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3.通过设计“主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把握“敬畏自然”深刻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通过设计“主问题”方式明白得把握“敬畏自然”深刻内涵。
难点: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课前预备】学生:①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②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①预备与自然、爱惜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②做PPT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咱们常常说:“谋事在人”“征服自然”,课文的作者却主张“敬畏自然”(板书课题),对大自然要又敬重,又畏惧,这是两种对立的观点,你站在哪一边?且看课文什么缘故主张敬畏自但是嘲笑“征服自然”呢?二、学习字词蓬(péng)蒿(hāo) 咫(zhǐ)尺(chǐ) 狼(láng)藉(jí) 呐(nà)喊(hǎn) 相(xiāng)形(xíng)见(jiàn)绌(chù) 精(jīng)巧(qiǎo)绝(jué)伦(lún) 美(měi)味(wèi)佳(jiā)肴(yáo) 鲲(kūn)鹏(péng) 混(hùn)淆(xiáo)咫尺:比喻距离很近呐喊:乱七八糟自不量力: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力量,指做力不能及的情形。
相形见绌: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不如。
精致绝伦:精细巧妙,并世无双,没有能够相较的。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敬畏自然》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敬畏自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786ac06294dd88d0d26bd2.png)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敬畏自然》教案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敬畏自然》教案课文: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就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
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
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
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2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
可以推想,在那些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
这些生物的智慧也许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
他们看我们,也许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dd11d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9.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敬畏自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关键语句,理解文中所包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把握作者观点;重点品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人文关怀精神,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听一首音乐《愚公移山》,里面有位伟人引用了一则寓言,大家可知道这个寓言故事叫什么?愚公移山。
那位伟人是谁?他是毛泽东。
他曾说过,人定胜天。
这个“天”就是大自然。
试问一下:人们真的可以征服自然吗?当代散文作家严春友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要敬畏自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敬畏自然》!(板书课题)二、浅层阅读,理解字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蓬蒿(hāo)zhǐ尺(咫)不自量力(liàng)相形见chù(绌)..美味佳肴(yáo)鲲鹏(kūn)斥安鸟(yàn)....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不自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也说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3.走近作者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
本文中作者严春友以散文(文体)的形式表达了他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写出了本文。
4.课题浅解《敬畏自然》节选自《大自然的智慧》。
“敬畏”,是又敬重又畏惧,三、深层阅读,师生互动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然后列出这个语句包含哪些方面的信息。
1.否定征服自然:3..主张尊重自不量力,无法征服(1比喻)狂妄无知、相形见绌(2-5拟人、比喻、对比)来自自然,人即自然(6拟人)2.否定蚕食生物:4.主张平等兄弟关系,拒绝相残(7-10拟人)5.得出结论: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自己通过以上信息的整理,我们明白:对大自然要“敬”。
八年级语文下册11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11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2d71c1fc4ffe473268ab20.png)
11敬畏自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熟悉,树立环保意识。
2 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明白得分析课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一是辨证熟悉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做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二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一是明白得“敬畏自然”的内涵,二是明白得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教学进程:一、出示图片,从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导入新课。
二、读准字音明白得词义:①敬畏②蓬蒿 péng hāo ③精致绝伦④蚍蜉撼树⑤相形见绌chù⑥咫尺 zhǐ⑦深邃 suì⑧狼藉斑斑⑨混淆xiáo三、学习课文一、阅读课文,参考同步练习,找出每一自然段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然后总结作者的思想观点。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运用了层层推动、瓜熟蒂落的论述方式。
第一,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接着比较人类的聪慧与大自然的聪慧,指出人类的聪慧也是大自然所给予,人类的聪慧也确实是大自然的聪慧;进而从论聪慧到论生命,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在是兄弟关系;最后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文章的最后一段确实是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即作者思想观点的总结。
二、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认真体会:(一、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绩而喜形于色,可是,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可不能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掉入陷阱,确实是危机。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其他各类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极可能酿成严峻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二、宇宙之因此制造聪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熟悉,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超级的美。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制造了人类这种聪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熟悉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熟悉即是宇宙对自己的熟悉。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敬畏自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敬畏自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9bb2bd69eae009591bec97.png)
敬畏自然教学目标:一.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二. 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课件展示三组图片:(一)美丽的自然课件展示:自然风光旖旎的图画。
如:青草如茵,树木成林,海滩似玉,白沙如带,绿洲如茵,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美丽的海岛风光画卷(播放轻音乐)。
(二)勇于探求的人类课件展示:人类历史上取得的骄傲成绩。
如:四大发明,人类登月,神州六号发射场景、登山,横渡……(三)自然的灾难课件展示:宇宙垃圾,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锐减,非典,禽流感……学生看后谈感受,教师给以评价: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母体,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她的庇护,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
然而随着人类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破坏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
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我们只须用肉眼仰望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
不必讳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难以找到一块净土: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铬沉淀,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人类唯一的生存场──地球,已经在呻吟,在呼喊:“我好痛……”敬天,人类才可自救!请读严春友的《敬畏自然》。
二.直觉感知:(一)自由言论:(自主问答)(1)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哪个语段或句子点明了此观点?明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为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
流露出对人类现状的深深担忧,号召人类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理解自然。
点明观点的部分是最后一段。
(2)大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语文: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语文:第11课《敬畏自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ff0df92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f.png)
11.敬畏自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文章富有意蕴地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地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文章地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地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地道理,增进对自然地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1. 把握作者地观点。
掌握层层推进地论述方法。
2.把握关键性语句地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1.理解"敬畏自然"地内涵,正确领会"宇宙地智慧"。
"宇宙地生命"地含义。
2.理解本文形象地富有文学色彩地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点拔法并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爱护环境"是我们当今一个"时髦"地话题,也是一个严峻地话题,我们只要用肉眼仰视一下头顶地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地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地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不必违言,在人类地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难以找到一块净土:珠峰地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珞沉淀,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此外,我们曾经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喊着要创造自然。
大片大片地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
几百年才长成地树木,人类可以在短短十分钟让它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地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将它们变成光秃秃地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地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使它绝迹。
人类还有什么办不到地?可是,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
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样地态度对待自然?本文会给我们指点迷津地。
二、整体感知课文,集体探究:1. 泛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地语句。
提问:作者地观点是什么?关键语句是哪一段。
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师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7c10c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11.png)
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和背景,提出 “为什么要敬畏自然”的问题,引 发学生思考。
新课学习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 章内容,感受作者对自然的敬畏 之情。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对自然 的敬畏之情;掌握文章中的生字 词和重点语句;培养学生的环保 意识。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得
本次课程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 环节,成功引导学生认识到敬畏 自然的重要性,学生对课程内容 表现出浓厚兴趣。
失
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参与度不高 ,未能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和看 法。
分析存在问题和原因
问题
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互动不够充分。
原因
一方面,可能由于部分学生性格内向或准备不充分,导致不愿或不敢参与讨论; 另一方面,教师在引导和组织讨论时可能存在不足,如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 、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等。
学生已学过一些与自然相关的课文, 对自然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本文的生字词、重点 句子和段落,理解文章的主旨和 作者的情感。同时,通过阅读和 思考,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多种方 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体 会作者的情感。鼓励学生提出自 己的见解和感受,培养批判性思
问答法
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导 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加深
对课文的理解。
练习法
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
高语文能力。
教学手段运用
多媒体课件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 示课文背景、作者介绍、重点 段落等内容,使教学更加生动
形象。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敬畏自然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敬畏自然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7b08e9ea45177232e60a296.png)
人类为自己(zìjǐ)取得 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 色,然而,谁能断言 那些浪迹斑斑的矿坑 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
阱呢?
掉入陷阱(xiànjǐng),就 是掉入危机。人类采矿 破坏地貌和地层结构, 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 危及自身。
第十一页,共14页。
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shēngwù)是为 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
第六页,共14页。
第七页,共14页。
• 拟人。把宇宙比拟为人,将宇宙的一切, 都设想成为(chéngwéi)造物主的创造。
• 宇宙智慧与人类智慧——相对的两个概念, 具有可比性。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第八页,共14页。
为什么说“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 慧的不同阶段(jiēduàn)”? “我思维既是宇 宙在思维,我痛苦既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
比的美
• 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出现,说成宇宙 有目的的创造。宇宙创造了人类等于长 出了大脑(dànǎo),有了自我认识工具,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既是宇宙对自己的认 识。
第十二页,共14页。
人类并不孤独, 在宇宙中处处(chùchù)是我们的弟兄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 生命的构成(gòuchéng)部分,他们与 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第一页,共14页。
• 教学目标 • 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 品味关键语句,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 • 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zhòngdiǎn) • 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 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以及逻辑推理的
严密性,增强爱护自然
大自然智慧(zhìhuì)优于人 类智慧(zhìhuì)
• 大自然创造(chuàngzào)丰富多彩生 命,人类不能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敬畏自然讲学稿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敬畏自然讲学稿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d9c3f776eeaeaad1f3304d.png)
敬畏自然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4.培养科学的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
教学重难点1.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2.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3.学习文章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特点,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咫.尺( ) 狼藉.( ) 混淆.( ) 相形见绌.( )鲲.鹏( ) 蓬蒿.( ) 深邃.( ) 美味佳肴.( )2.解词。
深邃:美味佳肴:敬畏:沾沾自喜:卖弄:不自量力:狼藉斑斑:高深莫测:精巧绝伦:相形见绌:不可思议:壮丽无比:3.搜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4.了解议论文常识: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基本结构形式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
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多数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议论性散文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篇有论述的思路,但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5、反复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这是一篇以议论性散文。
主要谈论的是______与______的关系。
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_______________”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_______________妄想,接下来作者着重比较______的智慧与______的智慧,与_________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是_________,而______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
第十一课敬畏自然(八年级人教版)-教学教案
![第十一课敬畏自然(八年级人教版)-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2c8b8eeefdc8d376ee32c1.png)
第十一课敬畏自然(八年级人教版)-教学教案第三单元·单元要点分析·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
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
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本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组成的。
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
<敬畏自然>从总体上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一种新的理念。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反映滥用自然资源导致的生态环境被破坏。
<旅鼠之谜>以北极旅鼠的大量繁殖和怪诞行为给人类提出警告。
<大雁归来>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充满保护野生动物的伦理观念。
<喂——出来>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以广泛的科学技术为主题,引导学生泛舟科海,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
….教学本单元内容,一要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注重人文关怀。
二要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的文体特点,同时还应汪重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11.敬畏自然严春友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1)鹏斥安鸟(yan4) 蓬蒿(hao1) 咫尺(zhi3)狼藉(ji2) 相形见绌(chu4) 美味佳肴(yao2。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
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
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初二语文下册《11敬畏自然》课件新人教版
![初二语文下册《11敬畏自然》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2c35c28e9951e79a892716.png)
⑤相形见绌 •ch ⑥咫尺 •zhǐ ⑦深邃 •suù ⑧狼藉斑斑 •j ⑨混淆 •ìxiá ⑩鲲鹏斥鴳•kūí•yà
(11)高深o莫测 (12)不值一提n n
•
•整体感 知•本文主要谈论什么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 。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怎么提出的?
•敬畏自然
•
•初步明确文章思 •一、提出问题路(1) :
•自然
•用
•历史 •长远
•的眼光看
•宏观
•
五、多处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
•反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 •在大自然面前• 卖弄小聪明呢?
•陈述句:•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 •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反问句:•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 •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陈述句:•谁也不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 •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
•
• 一直以来,人类对自己创造的几千
年的灿烂文明和今天高度发达的科技而
感到无比骄傲自豪,各民族都以展示自
己的文明与智慧为屹立世界的重要筹码
。而现代人更是目空一切地不断膨胀人
类私欲而不顾自然的危机,更忘乎所以
地藐视自然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
习这篇《敬畏自然》可能会使人类被欲
望燃烧的头脑冷静一下。
•
——严春友
•
•敬畏自然
严春友
•
•学习目标
• 1、理解和掌握议论性散文的文体特点。
• 2、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教学重 点•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教学难 点•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句子。
•
•文体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 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叙事性散文, •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 •这种表达方式,有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 •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的事实和道理),有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 •过程)。
(同步精品课堂)八年级语下册-专题11 敬畏自然(基础版)课件 新人教版
![(同步精品课堂)八年级语下册-专题11 敬畏自然(基础版)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cbd6dc16fc700aba68fcd5.png)
☆课堂提高☆
• 1.结合选段内容,为文段横线处补上表达 作者主要看法的句子。(1分)
☆课堂提高☆
• 【答案】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Leabharlann 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或用自
己的语言回答,如“人类智慧远不如大自然的智慧”)评 分:共1分。用原文句子或自己的语言回答皆可。 【解析】 试题分析:在议论文中,学生应培养寻找中心句,总结概括 文章的小分论点的能力。学生能从文章中找出支撑中心论 点的分论点,能够提炼和总结分论点。这里学生根据内容 总结出“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意思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提高☆
做的怎样?
【答案】(1)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2) 形容无比的大。(3)比喻距离很近。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积累。结合工具书和课文注 释了解词义。
☆课堂探讨☆
先学一点
鲲(kun1)鹏 斥安鸟(yan4) 蓬蒿(hao1) 咫尺(zhi3)
狼藉(ji2) 相形见绌(chu4) 美味佳肴(yao2。)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
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课堂探讨☆
探究一下
严春友,男,1959年生于山东省莒县大砚疃村。1974年在本
村初中毕业。1979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83年获历史
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跟随杨寿堪先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1 敬畏自然
【学习要点】
1.识记作者的文学常识
2.通过朗读,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鹏斥安.鸟蓬蒿.咫.尺
狼藉.相形见绌.美味佳肴.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
佳肴:
【反馈矫正】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1)鹏斥安鸟(yan4) 蓬蒿(hao1) 咫尺(zhi3)
狼藉(ji2) 相形见绌(chu4) 美味佳肴(yao2。
)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
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
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课堂探讨☆
要点一:识记作者的文学常识
【探究活动】识记作者的文学常识
【教师释疑】
严春友,男,1959年生于山东省莒县大砚疃村。
1974年在本村初中毕业。
1979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历
史系,1983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跟随杨寿堪先生学习西方哲学,1986年获哲学硕士学位。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爱好文学,写过诗歌和散文。
【课堂提升】
1.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相形见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硕大无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
咫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2)形容无比的大。
(3)比喻距离很近。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要点二:通过朗读,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探究活动】通过朗读,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教师释疑】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就不难看出,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在层层推进的论述中,人类之所以应该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毕,最后水到渠成,引出结论.
【讨论明确】
敬畏自然,表达了人类对于生命根基的敬重和对于客观规律的尊重,并在此基础上主张对自然趋利避害,互惠共生,人与自然和谐,人不要试图控制自然
【课堂提升】
阅读《敬畏自然》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共5分)
_______________。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
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更替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
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
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
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1.结合选段内容,为文段横线处补上表达作者主要看法的句子。
(1分)
2.选段将自然智慧和人类智慧进行了比较,请概括说说该段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这个比较的。
(4分)【答案】
1.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或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如“人类智慧远不如大自然的智慧”)评分:共1分。
用原文句子或自己的语言回答皆可。
2.(1)能否创造(制造)出生物。
(人类不能像大自然制造出多种生物,哪怕最简单的生物。
)(2)能否运用美的规律创造人体。
(人类无法像大自然一样运用美学规律造出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的人。
)评分:共4分。
共两个方面,每个方面2分。
【解析】
1.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论证方法与作用分析答题方法:具体如下:对比论证,通过……和……两方面进行比较,突出论证了……;这里将自然智慧和人类智慧进行了能否创造(制造)出生物和能否运用美的规律创造人体比较,论证了大自然的伟大。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