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防倒塌的判别

合集下载

建筑抗震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

一、计算( 每题参考分值5分)1、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场地为Ⅰ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层高和层重力代表值如下图所示。

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55 s,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地震剪力标准值。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见附表1,特征周期值见附表2,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见附图1,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见附表3)2、如下图所示单层单跨框架,屋盖刚度为无穷大,质量集中于屋盖处。

已知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为Ⅰ类;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 = 700 kN,框架柱线刚度i c=EI c/h = 2.4×104 kN·m,阻尼比为0.05。

试求该结构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所需数据见试卷末的附表附图)3、六层砖混住宅楼,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场地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各层楼板、墙的尺寸等得到恒荷载和各楼面变荷载乘以组合值系数,得到的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G1=5 399.7 kN, G2=G3=G4=G5=5 085 kN, G6=3 856.9 kN,如下图所示。

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地震剪力标准值(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见附表1,特征周期值见附表2,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见附图1,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见附表3)4、如下图所示,已知G1=410 kN, G2=310 kN, K1=14 280 kN/m, K2=10 720 kN/m,用能量法求结构的基本周期。

(所需数据见试卷末的附表附图)18. 72 kN·m2,柱高h = 8 m。

按8度、第一组、Ⅲ类场地,求厂房强度验算时所受的地震作用力。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见附表1,特征周期值见附表2,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见附图1,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见附表3)地震影响烈度T T T g/s6、已知k1=k2=k; m1=m2=m,求下图所示体系的频率、振型。

(所需数据见试卷末的附表附图)二、问答( 每题参考分值5分)7、名词解释:直接动力法由震源向外传播的疏密波,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从而使介质不断地压缩和疏松,故也称为压缩波或疏密波。

框架结构的抗震减震分析

框架结构的抗震减震分析

应用减震技术
设置减震支座
在结构中设置减震支座,以吸收地震能量,减轻地震 对结构的影响。
应用阻尼器
在结构中安装阻尼器,以增加结构的阻尼效应,降低 地震响应。
采用隔震技术
在基础和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以减小地震对上部结 构的影响。
06
CATALOGUE
工程实例分析
工程实例一:某高层建筑
设计采用地震力系数法进行计算,并 考虑了地震烈度、场地类别等因素。
抗震分析
地震危害与影响
地震波及地面震动
地震产生地震波,引发地 面震动,对建筑物和结构 造成破坏。
建筑物倒塌与损毁
框架结构如未经过合理设 计和施工,易在地震中发 生倒塌或严重损毁。
次生灾害
地震可引发火灾、水灾等 次生灾害,对周边环境和 生态造成进一步破坏。
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
地震动位移响应
01
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位移,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研究目的和方法
通过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为结 构的优化设计和地震防护提供理论支持。
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方法 ,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全面评估。
02
CATALOGUE
框架结构概述
框架结构的特点
空间分隔灵活
框架结构能够根据建筑功能需求,灵活地分隔空间。
整体性能良好
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减震结构的分析方法
减震结构的分析方法包括理论分析、数值模 拟和实验研究等,以评估减震装置的性能和 结构的减震效果。
减震结构的评估
评估减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和性能,以确保其 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5
CATALOGUE
框架结构的抗震减震措施

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及对策

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及对策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9年10月度。

由此可见,部分地区的实际地震烈度已达到本地区设防水准的罕遇地震,部分地区则大大超过当地设防水准的罕遇地震。

从各地的震害看,经过抗震设计的房屋基本上经受住了地震考验。

在中低影响烈度区,如德阳市、绵阳市和广元市,影响烈度虽然已达到设计的罕遇地震,但建筑物基本完好或轻微破坏。

而高影响烈度区,影响烈度达到或超过设计罕遇地震的地区,如都江堰市,有一些建筑倒塌或严重破坏,倒塌建筑分散,没有出现集中大面积倒塌的现象。

在震中区的北川县和映秀镇,地震影响烈度高达11度,全部倒塌和部分倒塌的建筑数量较多,但仍可看倒数量不少的未倒塌房屋,这些房屋为研究特大地震时房屋的抗倒塌,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在倒塌和严重破坏的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一直是被认为抗震性能较好,因此其破坏倒塌的原因受到结构工程师的格外关注。

本文通过框架结构震害介绍和分析,探讨汶川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产生倒塌和破坏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以期对设计人员有所帮助。

2框架结构震害震区的框架结构用于商业建筑、办公楼、学校教学楼和住宅,总体看框架结构表现良好,特别是高层框架发生倒塌破坏的很少。

如都江堰国堰宾馆为12层框架结构(图1),地震中结构只是柱头和梁端上有些裂缝,填充墙部分损坏,而它抵御的是8~9度的实际地震烈度。

3。

6层的低层框架的表现不如高层框架,出现了多种破坏类形。

图1都江堰国堰宾馆Fig.1GuoyanHotelinDujialigyan2.1框架结构整体倒塌图2为都江堰市完全倒塌的3层框架,调查发现,框架柱截面较小,梁截面较大,同时梁中的配筋明显比柱中配筋大得多(图3)。

图4为底部1—2层倒塌的5层框架结构,该建筑临街,底层层高较高,作为商业用房,比较空旷,2层以上为居民住宅。

图5为6层单跨框架,2~5层近一半倒塌,这种结构形式在2001年颁布的高规中已明文规定不宜采用。

图2完全倒塌的3层框架Fig.2IntegralCollapseofthreestoryframe图3倒塌框架梁柱节点Fig.3Thejointofcolumnandbeamofthecollapseframe2.2框架结构产生薄弱层破坏这是本次地震中框架破坏数量较多一种形式。

钢筋混凝土建筑抗震鉴定

钢筋混凝土建筑抗震鉴定

(二)、建筑体型布置
1、平面布置 刚度不均匀; L形等不对称平面的建筑; 开口房屋由于刚度极不均匀,破坏率显著增高; 电梯间布置上存在较大偏心也将使震害加重; 带有较长翼缘或凸出的T形、十字形、U形、H形、 Y形平面由于地震时侧移差异而使震害加重。
2、立面布置
a 有裙房等的大底盘建筑,若裙房与主楼相连而不设缝, 体形的突变引起刚度突变,使主楼在接近裙房的楼层 相对较为柔弱,地震时因塑性变形集中效应而产生过大 层间侧移,导致严重破坏; b 房屋高度与高宽比。房屋愈高,受到的地震作用和倾覆力 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 c 上部为抗震墙等刚性结构,下部为框架,出现的倾覆破坏; d 突出屋顶的收进建筑破坏严重; e 顶层空旷大房间震害严重; f 高低层毗连房屋震害加重。
整体倒塌或倾覆;
薄弱层倒塌(底层破坏、顶层塔楼破坏、中间层破坏); 框架节点破坏、强梁弱柱破坏;
填充墙与主体结构连接不牢倒塌;
填充墙设置不合理使框架柱形成短柱而剪切破坏等形式。
(2)有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 这种结构形式主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应用较多。 特点:
嵌砌于框架间的填充砖墙在地震时与钢筋混凝土框架 共同承受地震水平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填充墙框架 的侧移; 填充墙的破坏是最为普遍; 框架平面内嵌砌砖填充墙时,柱上端易发生剪切破坏。 外墙框架柱在窗洞处因受窗下墙的约束而发生短柱型剪切 破坏。
2
b、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 2 y
y Vy / Ve
2、 钢筋混凝土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宜符合下列要求: 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土仅有少量微小开裂或局部剥落, 钢筋无露筋、锈蚀; 填充墙无明显开裂或与框架脱开; 主体结构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或歪扭。

混凝土建筑抗震等级标准

混凝土建筑抗震等级标准

混凝土建筑抗震等级标准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性能是评价其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确保建筑在地震发生时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国家颁布了混凝土建筑抗震等级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建筑的抗震性能、抗震设计要求和抗震等级划分等内容。

抗震等级划分根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建筑抗震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

其中,A级抗震等级为最高级别,适用于地震烈度较高的区域;B级适用于地震烈度一般的区域;C级适用于地震烈度较小的区域;D级适用于地震烈度较弱的区域。

不同的抗震等级要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承受的破坏程度和变形能力也不同。

抗震设计要求根据抗震等级的划分,混凝土建筑在设计阶段需要满足相应的抗震设计要求。

具体包括:•结构的抗震性能限值:包括结构的承载力、变形能力、刚度等指标。

•结构的抗震设计规范:包括地震作用计算、结构设计参数确定、构件尺寸和配筋等设计内容。

•结构的抗震加固设计:对于现有结构进行抗震加固设计,提高其抗震性能。

•结构的抗震监控:在建造和使用阶段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监测和评估,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抗震性能评价除了在设计阶段考虑抗震性能外,还需要对建成的混凝土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价。

这包括在地震发生后对建筑结构受力情况进行评估,确定结构是否存在破坏或危险性。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保障建筑的安全。

结语混凝土建筑抗震等级标准是确保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抗震能力的重要依据。

遵循抗震等级划分和设计要求,对混凝土建筑进行科学规范的设计和评估,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的关键步骤。

只有通过严格执行抗震标准,才能确保混凝土建筑在地震中充分发挥其抗震性能,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土木工程抗震试卷及答案

土木工程抗震试卷及答案

⼟⽊⼯程抗震试卷及答案⼀、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地震烈度:2、场地⼟的液化:3、场地覆盖层厚度:4、强柱弱梁:5、剪压⽐:⼆、填空题(每⼩题3分,共36分)1、结构的三个动⼒特性是、、。

2、地震作⽤是振动过程中作⽤在结构上的。

3、求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法有、和。

4、抗震设防标准是依据,⼀般情况下采⽤。

5、地震作⽤的⼤⼩不仅与地震烈度的⼤⼩有关,⽽且与建筑物的有关。

6、在⽤底部剪⼒法计算多层结构的⽔平地震作⽤时,对于T1>1.4T g时,在附加ΔF n,其⽬的是考虑的影响。

7、《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跨和结构、烟囱和类似的⾼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的影响。

8、地震系数k表⽰与之⽐;动⼒系数是单质点与的⽐值。

9、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在处理结构布置时,根据设防烈度限制房屋⾼宽⽐⽬的是,根据房屋类别和设防烈度限制房屋抗震横墙间距的⽬的是。

10、为了减少判别场地⼟液化的勘察⼯作量,饱和沙⼟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即和判别。

11、⾼层建筑结构平⾯不规则分为、、⼏种类型。

12、隔震⼜称为“主动防震”,常⽤的隔震形式有、、、。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9分)1、⼀般⼯程结构均为⽋阻尼状态。

()2、当结构周期较长时,结构的⾼阶振型地震作⽤影响不能忽略。

()3、多遇地震下的强度验算,以防⽌结构倒塌。

()4、众值烈度⽐基本烈度⼩1.55度,罕遇烈度⽐基本烈度⼤1.55度。

( )5、当结构的⾃振周期与场地的特征周期相同或接近时,结构的地震反应最⼤。

()6、地震动的三⼤要素是最⼤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

()7、任何结构都要进⾏两个阶段的抗震设计。

()8、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在横向⽔平地震作⽤下,各道墙的地震剪⼒的分配,不仅与屋盖刚度有关⽽且与墙体侧移刚度有关。

()9、框架梁⾮加密区的箍筋最⼤间距不宜⼤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否则破坏可能转移到加密区之外。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什么是隔震?什么是减震?2、“抗震规范”中,“三⽔准、两阶段的设计⽅法”是什么?3、简述确定⽔平地震作⽤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主要步骤。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楼的抗震性能鉴定分析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楼的抗震性能鉴定分析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楼的抗震性能鉴定分析杨玲 1 周明 2 贺海斌 3(1.湖南湘建智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2.邵阳市交通枢纽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邵阳 422000; 3.邵阳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教研室 湖南邵阳 422000)摘要: 针对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某教学楼,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和《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 55021-2021)属于A 类建筑,进行建筑外观、地基基础现状、结构平面布置、材料性能指标、结构构造连接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评定,建立了抗震鉴定的流程图,经两级鉴定对该教学楼进行了评价,得出其鉴定结果,并指出部分构件需要进行加固。

关键词: 框架结构 教学楼 A 类建筑 抗震性能鉴定中图分类号: TU352.11;TU74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3791(2023)16-0166-05Analysis of the Evaluation of Earthquake Resistant Capability of a Teaching Building with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YANG Ling 1 ZHOU Ming 2 HE Haibin 3(1. Hunan Xiangjian Zhik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000 China;2. Shaoyang Transportation Hub Construction Co., L td., Shaoyang, Hunan Province, 422000 China;3.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School of Civil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haoyang University,Shaoyang, Hunan Province, 422000 China)Abstract: For a teaching building built in the 1970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Building Seismic Fortification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GB 50223-2008) and "General Code for Identification and reinforcement of Existing Build‐ings" (GB 55021-2021), it belongs to the Class A building. The comprehensive anti-seismic capacity of the build‐ing appearance, foundation status, structure layout, material performance index, structure connection and other as‐pects is evaluated, the flow chart of seismic appraisal is established, the teaching building is evaluated after two-level appraisal, appraisal results are obtained, and it is indicated that some components need to be reinforced.Key Words: Frame structure; Teaching building; Class A building; Evaluation of earthquake resistant capability我国位于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两大活跃地震带之间,受到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板块的挤压作用,地震断裂带丰富,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点[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思考题答案-(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思考题答案-(2)

第二章2.1钢筋混凝土房屋建筑和钢结构房屋建筑各有哪些抗侧力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房屋建筑和钢结构房屋建筑各有哪些抗侧力结构体系?每种结构体系举1~2例。

答:钢筋混凝土房屋建筑的抗侧力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如主体18层、局部22层的北京长城饭店);框架剪力墙结构(如26层的上海宾馆);剪力墙结构(包括全部落地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筒体结构[如芝加哥Dewitt-Chestnut公寓大厦(框筒),芝加哥John Hancock大厦(桁架筒),北京中国国际贸易大厦(筒中筒)];框架核心筒结构(如广州中信大厦);板柱-剪力墙结构。

钢结构房屋建筑的抗侧力体系有:框架结构(如北京的长富宫);框架-支撑(抗震墙板)结构(如京广中心主楼);筒体结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束筒)];巨型结构(如香港中银大厦)。

2.2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在侧向力作用下的水平位移曲线各有什么特点?答:(1)框架结构在侧向力作用下,其侧移由两部分组成:梁和柱的弯曲变形产生的侧移,侧移曲线呈剪切型,自下而上层间位移减小;柱的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侧移曲线为弯曲型,自下而上层间位移增大。

第一部分是主要的,所以框架在侧向力作用下的水平位移曲线以剪切型为主。

(2)剪力墙结构在侧向力作用下,其水平位移曲线呈弯曲型,即层间位移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3)框架-剪力墙在侧向力作用下,其水平位移曲线呈弯剪型, 层间位移上下趋于均匀。

2.3框架结构和框筒结构的结构构件平面布置有什么区别?答:(1)框架结构是平面结构,主要由与水平力方向平行的框架抵抗层剪力及倾覆力矩,必须在两个正交的主轴方向设置框架,以抵抗各个方向的侧向力。

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

框筒结是由密柱深梁组成的空间结构,沿四周布置的框架都参与抵抗水平力,框筒结构的四榀框架位于建筑物的周边,形成抗侧、抗扭刚度及承载力都很大的外筒。

2.5中心支撑钢框架和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支撑斜杆是如何布置的?偏心支撑钢框架有哪些类型?为什么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比中心支撑框架好?答:中心支撑框架的支撑斜杆的轴线交汇于框架梁柱轴线的交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可以算出在薄弱层达到最大塑性位移时作
用在该层 及以 上 每层 楼 面处 的 剩余 水 平 地震 力
$Feki :
$Feki =
n
E $Fekk
k= 1 n
# Feki
( i = 1, 2, ,, n) ( 5)
E Fekk
结构倒塌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在强震作用 下建筑物无论以哪一种破坏机制发生, 其倒塌的结 果会产生一系列次生碰撞、坍塌, 这是造成重大伤亡 最直接的原因。从 20 世纪中叶以来, 人们采用能量 时程分析方法对框架结构在地震中能量耗散行为及 变形和倒塌状态进行分析, 取得了一些进展[ 7-10] , 但 由于分析过程中采用的逐步积分法计算量很大, 要使 用专门的计算程序, 并且在计算中选择结构恢复力滞 回模型中的参数取材于有限层数和跨数的框架试验, 因此对多高层框架结构进行防倒塌的分析判断, 无论 在理论上还是设计实践中仍然是工程界关注的热点, 如何保证/ 大震不倒0 一直有待进一步解决[ 11] 。
后其动能和弹性应变能在框架总耗能中所占的比例
很小, 地震输入能主要依靠结构的非弹性变形和各种 阻尼来耗散[ 7-8] 。薄弱层在达到塑性最大位移时由于
塑性区的滞回耗能使水平地震力已经部分减小, 薄弱
层上下柱端出现塑性铰。由于具体的结构在质量、刚
度、场地确定以后一次主震输入的能量 Eek 是恒定值, 对结构的位移反应具有决定作用, 薄弱层柱顶产生 up 的弹塑性层间位移使结构变为如图 1 所示的/ 机构0。
510; h 为薄弱层楼层高度, m。
表 1 弹塑性层间位移增大系数
Table 1 Enlarged factor of elastic- plastic layer displacement
结构 总层数 n
Ny
类型 或部位
0. 5
0. 4
0. 3
0. 2
2~ 4
1. 30 1. 40 1. 60 2. 10
结构从弹性进入弹塑性变形中将始终受到各种
阻尼作用, 主要体现在承台地基土非弹性变形引起 的内摩擦、框架构件与填充墙之间相互挤压摩擦及
构件本身的材料摩擦和整体框架自身的剩余抗力等
阻力, 并对框架变形起阻碍作用。在这里, 用 ED 表示 广义阻尼耗能, 它在数量上等于框架在克服滞回耗
能 EH 基础上由作用在它上面剩余水平地震力在弹 塑性位移上所作的功。如忽略结构的动能和可恢复
图 1 柱铰机制图 Fig. 1 M odel o f column plastic hinge mechanism
27 6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第 20 卷
地震输入能 Eek , 在数量上相当于水平地震力所 作的外功[ 9] , 考虑到塑性薄弱层产生后, i 层以下结 构水平 位移 很小, 可忽 略不 计, 用 功能 原 理表 示
如下:
E E Eek =
1 2
n
F ekku ei +
k= i
n
F ekk ( upi - uei )
k= i
E =
n
F ekk ( upi -
k= i
1 2
uei
)
( 1)
式( 1) 中: Fekk 为罕遇地震下第 k 楼层所受到的水平
地震力标准值, kN, 由基于地震影响系数谱曲线的
底部剪力法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算得; upi 为第 i 楼
本文引入功能原理, 对框架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 下达到最大弹塑性位移时进行防倒塌承载力分析, 提 出计算评估判别式, 为解决/ 大震不倒0 的问题提供进 一步分析和设计依据, 并从承载力意义上对现行抗震 规范中防倒塌相关规定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1 弹塑性变形及框架倒塌极限分析
对框架倒塌破坏机制的研究主要有变形破坏准
层弹塑性位移, mm; uei 为第 i 楼层在罕遇地震作用 下按弹性分析的位移, m m。
在弹塑性变形过程中, 柱构件消耗的应变能取
决于两部分转角: 一部分是柱端截面弹性转角 Hce, 近
似为柱弹性层间位移角; 另一部分为柱端塑性转角
Hcp , 近似为柱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故薄弱层( 第 i 层)
柱端塑性铰总耗能 EH 可表达为:
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普遍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从震害分析及抗震试验[ 2-6] 发现, 这种结构在强烈地 震作用下构件耗能屈服倒塌主要有 2 种破坏机制: 柱铰机制和梁铰机制。框架结构柱铰机制的特点是 各楼层的屈服强度系数 Ny 基本均匀, 而地震内力响 应在底层最大, 所以底层柱上下端在强震下首先进 入屈服变形状态, 而上部结构变形耗能很少。梁铰机 制的特点是楼层的屈服强度系数 Ny 从底层往高楼 层由大变小, 每层柱的受剪承载力也随高度增加由 大变小, 各构件符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 概念设 计, 强震作用下楼层梁端先后达到屈服产生塑性铰 耗能, 而底层柱根产生塑性铰很迟, 文献[ 2] 试验证 实了这一现象。当然, 实际构件的截面配筋面积可能 存在多配或少配使得各层的 Ny 不一定均匀, 相对较 弱的楼层在地震作用下率先屈服, 由塑性内力重分 布也会产生某一层的柱铰破坏机制[ 3] 。
Key words: R C fr am e st ruct ure; seismic act ion; Wor k- energy principle; ev aluat io n of resisting col lapse
收稿日期: 2008- 09- 17 作者简介: 马晓董( 1963 ) ) , 男, 浙江杭州人, 副教授, 硕士, 主要从事结构工程研究与教学工作。
E E EH =
1 2
j
m =
M H a c i, j ei, j 1
+
mMa i, Nhomakorabeaj
(
Hc pi, j
-
j= 1
Hc ei,
j
)
Em
=
Ma i, j
(
Hc pi,
j
-
j= 1
1 2
Hc ei ,
j
)
( 2)
式( 2)
中:
M
a i, j
为第 i
楼层第 j
根柱子依据截面实际
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kN # m。
( 1. 浙江科技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杭州 310023; 2. 国电机械设计研究院, 杭州 310030)
摘 要: 在地震作用下保证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耗能最大化, 同时保证在 弹塑性变 形条件下 大震不 倒, 对 框架结 构
意义重大。基于功能原理, 对框架结构在水平地震 作用下达到最大弹塑性位移时的 2 种变形破坏模式柱铰 机制和梁
层数 n 5 ~ 7
1. 50 1. 65 1. 80 2. 40
8 ~ 12
1. 80 2. 00 2. 20 2. 80
注: 其中 Ny = 0. 2 时的工况数据由文献[ 3] 、[ 4] 查得。
1. 1 柱铰机制
框架结构在罕遇水平地震作用下存在塑性变形
集中的薄弱层是一种普遍现象, 在进入弹塑性阶段以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第 20 卷第 4 期, 2008 年 12 月 Jo ur na l of Zhejiang U niv 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 y Vo l. 20 No . 4, Dec. 2008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防倒塌的判别
马晓董1, 吴建华1, 何锦江2
( 1. School of A r chit ecture and Civil Eng ineering , Zhejiang U niv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lo gy , H ang zhou 310023, China; 2. State P ow er M achinery R esear ch and D esign Inst itute, H ang zho u 310030, China)
Abstract: It is t he great significance t o ensure max imum energ y consumption of t he R C f rame st ruct ure subject ed t o eart hquakes and t o prevent st ruct ure f rom col lapse under t he elast ic- plastic defo rmat ion. Based on Work- ener gy principle, t w o kinds of co llapse def orm at ion mode column plastic hing e mechanism and beam plast ic hinge mechanism for R C f rame st ruct ur e are analyzed, w hich hav e achieved lim it def orm ation prescr ibed by code. A minimum co llapse index K S and an assessment f ormular o f av oiding coll apse are g iven. T hro ug h calculat ing exam ples t 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in cur rent co 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are checked. T he result s show ed t hat the st ruct ure def ormat ion limit v alue o f R C fr am ew or k subject t o severe seismic action is st ill a lit t le bit conservat iv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