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途径研究
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思想教育策略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当代大学生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随之带来的是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层面的问题,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程度的主观体验,包括心理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和家庭满意度等,是一个大学生精神世界所受到的影响的综合反映。如何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这也是当代大学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除此之外,大学思想教育也应该开创新思路。大学思想教育应该加强人文关怀,多角度、多方式、多层次地引导大学生逐步形成美好人生的真正价值追求。并应加强现实教育,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多样化社会适应能力,更好的去适应社会。
综上所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高不仅涉及到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态度,减轻学习和情感压力,注重自我提升,同时也需要借助于思想教育的某些策略与方法,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追求,助力大学生们更好的适应社会、享受生活、拥有幸福。
首先,大学生应该有正确的生活态度。时下,不少大学生将社交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当成是娱乐方式,置身于其中,却无法从中抽离出来。这会让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变得疏离了现实世界,对于真正的社交、学习、生活等方面失去热情和信心,成为影响自身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大学生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积极融入社会生活,扩大社交圈子,学习正面的、积极的思考方式和态度,用真正的生活体验而不是虚拟的世界去构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大学生应该注重自我提升。不断充实自我,学习、阅读、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提升,可以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和自我实现的能力。当我们感觉到我们在自己的人生中渐渐的得到了提高和获得了成就感的时候,我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增加,幸福感的来源也因此更为多元化。
再者,大学生应该做好情感管理。情感管理是指管理自己的情感并以适当的方式传达给他人,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调节。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情感困扰等多种心理问题,情感管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至关重要。大学校园应该加强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在情感问题上获得更好的帮助与支持。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探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探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指大学生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个人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快乐、满足、幸福和满意等情感体验。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探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生活条件和物质条件: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生活条件和物质条
件的满足度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交通出行、支持家庭等方面都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2. 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大学生和周围人的互动以及人际关系
的好坏也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给大学
生带来温暖和支持。
3. 学业压力和情绪状态:学业压力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另一
个主要因素。
过重的学业压力会让大学生感到心力交瘁,从而影响
其主观幸福感。
4. 自我认知和个人发展:大学时期是个人成长和自我发展的重
要时期,通过自我认知和个人发展,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掌
握幸福感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从而增强自我调节和幸福体验能力。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二、文献综述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主观幸福感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对于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其主观幸福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涵盖了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
个人因素方面,大学生的性格特质、自我认知、自尊水平等都会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人的积极情绪和乐观态度能够增强主观幸福感。
个人的目标设定和成就动机也会对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当大学生能够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时,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往往会得到提升。
家庭因素方面,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都会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例如,研究表明,来自支持性和睦家庭的大学生往往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父母的教育方式,如民主型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学校因素方面,校园环境、师生关系、教学质量以及课外活动等都可能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师生关系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和满足感,从而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同时,高质量的教学和丰富的课外活动也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社会因素方面,社会支持、文化价值观、就业压力等都会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例如,社会支持网络的广泛和稳定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物质帮助,从而增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同时,积极的社会文化价值观也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综合干预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如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等),也可以开展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以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1.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一个多维度、综合性的心理概念,主要描述个体对生活的整体满意度以及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平衡状态。
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思想教育策略研究
基于交互作用的思想教育策
略优化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和 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实现因材施教;同时 ,应不断优化教育策略,提高学生对于思想教育的满 意度和获得感,从而提升主观幸福感。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总述
1
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但存在一定 程度的压力和焦虑。
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 思想教育策略研究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与分析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背景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 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主观幸福感作为心理健康 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不同思想教育策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教育方式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从而降低主观幸福感;而互动式、体验式的思 想教育方式则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与思想教育策略的交互作用
主观幸福感与思想教育策略
的相互作用
主观幸福感高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和内化思想教育 内容,从而在思想教育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 足感,进一步增强主观幸福感;同时,积极的思想教 育策略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主观幸福感。
测量工具
虽然本研究采用了较为成熟的量 表,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 。
数据分析
由于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复杂 性,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混淆变 量和中介变量未被考虑进来。
04
研究结果
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
浅谈提升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途径
浅谈提升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途径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他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感三个不同维度组成,是衡量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各种因素以及贫困大学生的典型特点,旨在探讨提升这一大学生群体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与影响因素1.1家庭经济关于家庭经济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不同的研究结果。
更多的研究者倾向于认为家庭经济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非常显著,即低收人家庭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低于普通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明显低于非贫困大学生,。
而有研究表明:经济状况仅在贫穷时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当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时,影响就会减小很多。
1.2人格因素人格是主观幸福感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
其中,人格内外倾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即外向性人格与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
唐洁、盂宪璋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指出,外向学生与内向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有显著性差异,外倾性与主观幸福感有较高相关;郑雪、王玲等研究表明,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感和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
1.3自尊水平自尊是个体赞赏、重视、喜欢自己的程度,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长处、重要性总体的情感上的评价是自我意识系统的核心成分之一。
高自尊和高水平主观幸福感之间有紧密联系。
高自尊往往使人们更积极地看待自己,即使失败也更为自信,导致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孔德生等关于贫困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发现,由于自尊反映了个体自我接纳和自我满意的程度,所以他对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影响。
1.4应对方式应对方式是指人们在面临挫折和压力时通常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减轻个体的应激反应,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加重挫折对身心的不良影响。
研究表明,大学生积极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 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提升路径探析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提升路径探析积极心理学信仰“人人都有可能幸福”,注重个体的自身优化和潜能发展,着眼于正面的人类经验,研究个体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积极资源,创造幸福的人生。
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提升主观幸福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重塑幸福的概念。
幸福的定义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和文化背景下存在着巨大差异。
在传统理解中,幸福往往被当做一种静态状态或一种外在事件的结果,比如拥有财富、美貌、权力等。
然而,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过程,是个体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因此,在研究生中提升主观幸福感需要将幸福观念从成果型转化为过程型,不仅注重“结果”,更要强调“过程”。
研究生应该理解到,幸福不仅存在于生活中看得见的优势区块,更应当注重妥善处理生活中的阴暗角落,从而统筹归纳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第二,提高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对外界及对自己情感、想法、行为的认知和觉察。
感受到自己的情感、意识和意图是幸福感的必要条件之一。
但是,研究生常常因过度专注于内向的研究及生活和对外部世界的对比而逐渐失去对自我和内在世界的掌控感。
明确了影响自我幸福感的原因,研究生可以从控制自己的想法、情感、行为入手,通过积极的自我认知应对困难与压力,在保持稳定的情感状态的同时提高自我的幸福感。
第三,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网络。
研究生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等特征。
积极的人际关系网络能够为研究生带来情感支持、理解与共鸣,促进心理健康,缓解压力与不安,为实现个人幸福感提供有效帮助。
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是提高研究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立积极人际关系网络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比如加入社团、组织同学聚会、寻找志同道合的人等。
综上所述,从重塑幸福概念、提高自我意识和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网络三方面入手,可以为研究生提高主观幸福感提供有效的路径和方式。
虽然提升主观幸福感不是单纯的一个步骤,可能经过多次尝试、调整和反思,但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相信研究生们可以在坎坷的求学路上更加充满自我肯定与快乐感。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大学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他们正在经历着人生的黄金时期,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大学生的幸福感也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本文将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期找出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对策来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
一、调查目的和问题设计1.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并找出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为提高大学生幸福感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问卷设计:(1)个人信息:年龄、性别、专业等基本信息。
(2)对生活的满意度:包括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满意度。
(3)主观幸福感:对自己目前幸福感的评价以及最近一段时间内的幸福感波动情况。
(4)影响幸福感的关键因素:包括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二、调查结果分析和讨论通过对300名大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个人信息:调查对象中,男生占54%,女生占46%;年龄主要分布在18-23岁之间;专业分布以文科和工科为主。
2.讨论从调查结果来看,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成为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在学业压力方面,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需要承受诸多挑战和困难;而在人际关系方面,大学生需要面对与同学、老师、家人等不同群体的交流和互动,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矛盾。
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大学生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解决。
三、问题解决与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来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调适心理状态,增强心理韧性,提高抵抗压力的能力。
2.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以缓解学业压力。
3.建立相互尊重、平等沟通的人际关系模式,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互助精神。
4.建立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理念,加强家庭对大学生的支持和关爱,培养学生的家庭归属感。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引言幸福感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精神状态,对于大学生来说,主观幸福感更是影响其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和关注大学生的幸福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考。
一、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不同年级、专业和学校中进行问卷发放。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主观幸福感的评价以及可能影响幸福感的因素等。
调查期间,共有500份有效问卷被回收,有效回收率达到90%。
二、主观幸福感的评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自身主观幸福感的评价呈现出不同的分布。
有60%的大学生给自己的幸福感打出了70-80分的评价,25%的大学生给出了80-90分的评价,而仅有5%的大学生给自己的幸福感评价为60分以下。
这些数据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幸福感持有较为积极的评价。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在调查中,我们还分析了可能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家庭关系等。
结果显示,学业压力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有近70%的大学生认为学业压力对他们的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人际关系,有60%的大学生认为人际关系对其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
就业压力和家庭关系也是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别占比30%和20%。
四、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幸福感与其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
较高的幸福感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生活满意度,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而较低的幸福感则容易导致学习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等问题,影响学业表现和生活质量。
关注大学生的幸福感,帮助他们增强幸福感,对于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提高大学生幸福感的建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其幸福感: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幸福观,增强心理韧性,有效化解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
1 、 对 大学 生进行 人 生观 、 价值 观 的教 育 , 使 大 学生树 立
崇高的人 生理想和成才 目 标。 许多最 流行的解释主观幸福
感 的 理 论 本 质 上 是 目标 理 论 。 这些理论认为 , 主 观 幸 福 感 产 生 于 需 要 的 满 足 和 目标 的实 现 。 例如 , 弗 洛 伊 德 认为 人 的幸 福 感 来 自于 本 能 尤 其 是 性 本 能 的 满 足 。随 着文 明 的 发展 , 人 们 放 弃 本 能 的快 乐 而 去 追 求 文 明 的 目标 , 因 而 导 致主观幸福感的下降。 但 与此 同时 , 他 主 张 人 可 以 通 过 爱
一
、
主观 幸 福感 的概 念
与工作补偿或升华 , 从而达 到幸福和心理健康 。 马斯洛则 根据他 的需要层次 论 , 认为人的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 , 该层次 的主观幸福感就会提 高 ,进 而便会追求 高层 次的 幸福 。一般认为 , 人的积极情感 与有无 目标有很大关 系 。 “ 哀莫 大于 心死 ” , 缺乏生活的 目标和人生追求 , 人就 会产 生消极情绪 , 就会 产生不 幸福感 。因此 , 欲提高 大学 生的
据 自定的标准对 自己生 活质量 的整体 的评价 。
D i e n e r 认 为 主 观 幸 福 感 包 括 两 种基 本 成分 , 即认 知 成
才 目标 , 并 引导他 们为实现 自己的 目标 而不断努 力 , 脚踏
实 地 搞 好 自己 的学 习 与工 作 , 不 断 向 目标 逼 近 , 在 成才 的
之 间 是 彼 此 独 立 的 ,积 极 情 感 的 丰 富 并 不 一 定 说 明消 极 感 的 缺 口理 论 认 为 ,主 观 幸 福 感 反 映 了 个 体 期 望 值 与 成 就感之间的 “ 缺L I ” 。缺 口是 指个 体 的 期 望 值 与 成 就 感 之 间 的 差 。期 望 值 往 往 高 于 成 就 感 , 两 者之 间 的 差 越 小 , 个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 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提升路径探析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提升路径探析首先,重视自身情感体验的情绪管理能力是提升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情绪管理能力是指个人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负面情绪对正面情绪的妨碍。
当人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时,就能有效地降低压力和焦虑,增加更多的快乐与幸福感。
研究生们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深呼吸、身体放松训练等方式,来减少负面情绪的干扰。
其次,善于发掘及利用自己的优势也是提高主观幸福感的关键。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的优势是指一种个性上的长处,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的独特优势。
研究生通过发掘自己的优势并利用它们来增强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自信心,提升自我感觉良好的程度。
例如,研究生可以通过参加课外活动、比赛或志愿者活动,挖掘自己擅长的学科,增强自己的技能,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未来的工作与生活。
第三,创造积极的社交网络和人际关系,是提升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研究表明,与其他人建立起积极支持的社交网络和人际关系是人们提高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研究生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参与团队项目、走访老师和同学等方式增强自己社交的机会,促进更加健康的人际关系,提高其自己创造幸福感的能力。
最后,积极寻求学习和成长机会,也是提升主观幸福感的关键所在。
在求知的过程中,研究生们可以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阅读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等,使自己在扎实学科知识的同时,也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
此外,也可以阅读优秀作品,关注前沿科技发展,从而启迪前行的能,提高幸福感提升的能力。
综上所述,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包括情绪管理、发掘个人优势、创造积极的社交网络和人际关系、积极寻求学习和成长机会等。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策略为人们追求幸福和快乐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支持。
因为只有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才能更好地开创幸福的未来。
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思想教育策略
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思想教育策略汇报人:2023-12-19•引言•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思想教育策略在提升主观幸福感中的作用目录•针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心理干预措施•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实践途径•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主题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对幸福感的需求日益增强。
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个体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受到广泛关注。
思想教育策略思想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通过有效的思想教育策略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是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思想教育策略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思想教育策略,为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思想教育策略,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动态,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主观幸福感定义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身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主观幸福感包括情感平衡和生活满意度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指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的平衡,后者是指生活满意度的评估。
当代大学生普遍对生活感到满意,拥有较高的自尊和自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希望。
积极方面部分大学生存在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对生活感到迷茫和无助,对未来缺乏信心和规划。
消极方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包括考试、论文、实习等方面的要求,这些压力可能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人际关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也会影响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如与同学、老师、家人等的关系是否融洽,以及恋爱关系是否顺利等。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众所周知,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会的环节。
而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观幸福感的高低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幸福感的追求越来越高。
然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如何呢?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普遍存在以下情况: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较高。
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整体主观幸福感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女生的主观幸福感要明显高于男生。
这一情况与大学生的知识水平、社交能力、精神层面等因素有关。
2.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
大部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明显的层级和等级特征,其中一些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较低水平,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
3.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可能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
外部因素,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经济因素等,都可能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大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果得不到家长、老师和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就会降低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二、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之后,下一步是探讨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水平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学生们的经济状况、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都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提高经济状况、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和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2.社交因素。
社交能力和社交关系的建立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扩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学业因素。
学业的成就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 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提升路径探析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提升路径探析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能保证人们的幸福感。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主观幸福感对生活的质量和满足感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心理学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其探究的主题之一便是如何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
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从五个方面探讨了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的路径。
一、正向情绪的培养正向情绪是积极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指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例如快乐、愉悦、兴奋等,能够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幸福感。
因此,对于提升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培养正向情绪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研究生们可以学习积极情绪的表达和感受,例如可以通过积极心理语录、听音乐、跳舞等方式来达到自我感受正向情绪的目的。
二、身体健康的保持身体健康是人们幸福感的基础,因此研究生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规律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同时,研究生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便恢复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
有研究表明,睡眠充足的人可以提高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工作和生活中更有动力和效率,从而帮助提升主观幸福感。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研究生应该注重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同学、朋友、导师等。
一个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人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提升个人的幸福感。
另外,研究生也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或者志愿者活动来扩大社交圈,并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四、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是研究生提升主观幸福感的关键。
研究生们应该学会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要,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同时,研究生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避免情绪和行为上的失控。
五、建立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提升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研究生应该树立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观,珍视生命、珍视时间、珍爱所拥有的人和事物;同时,研究生也应该树立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价值观,注重自身修养和精神追求,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为社会和他人做出更多的贡献。
关于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4、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关爱,提供必要 的家庭支持和安全感。
2、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
5、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和归属感,加强学校、 社区和政府等各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2、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
2、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
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发现, 对自己有积极评价的大学生幸福感水平较高(r=0.34,p<0.01),而对自己有消
2、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
极评价的大学生幸福感水平较低(r=-0.29,p<0.01)。
谢谢观看
1、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
1、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较高(M=57.8,SD=9.1),但存 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其中,男生和女生的幸福感水平没有显著差异(t=1.23, p=0.22),但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4.32,p<0.01), 高年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普遍较低。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状态备受。主观 幸福感是个体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评价和感受,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业成就 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 示旨在通过对前
引言
人研究的综述和自身研究方法的介绍,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因素,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其全面发展提供依据。
文献综述
3、健康因素:如身体疾病、心理障碍等。这些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 显著影响,但多数研究未考虑其作用机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群体成为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们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不仅关乎个人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也有益于指导大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就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旨在通过数据分析和访谈调研,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
设计一份主观幸福感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幸福感评估、生活满意度、情绪体验等内容。
然后,通过在大学校园内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大量的数据样本。
还将选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具体的主观幸福感体验和感受。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二、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 大学生的幸福感评估普遍较高。
问卷调查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感到幸福,大部分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
而在访谈中,大部分大学生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和幸福感受。
2. 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以及情绪体验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
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是构成其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调查发现,生活满意度高和积极情绪体验的大学生更容易感到幸福,而生活满意度低和消极情绪体验的大学生更容易感到不幸福。
3.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多种多样。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学业压力、情感关系、社交活动等。
不同的因素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在综合分析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个人因素。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 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提升路径探析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提升路径探析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关注个体优越感和幸福感的心理学流派,主张将研究重点放在积极和快乐方面。
在研究生群体中,随着压力的增加和负面情绪的增多,如何提升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探索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的路径。
一、培养自我认同感自我认同是个人对自我理解、自我价值和自我形象的认知和评价,是建立个体幸福感的重要基础。
对于研究生来说,建立自我认同意味着要深入了解自己的语言、行为、主张和人际关系,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以及自己的需求和目标,这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自我探索和朋友的建议等方式实现。
二、培养积极情感与情绪调节能力积极情感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可以通过培养积极情感来提升主观幸福感。
在日常生活中,研究生可以学会欣赏美好的事物,例如欣赏音乐、画画、观看电影等,并且站在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
情绪调节能力也是重要的提升幸福感的方式。
对于一些负面情绪,如情绪失控、焦虑、抑郁等,可以采用冥想、运动、阅读、写日记等方式进行情绪调节。
三、积极回应压力和挑战研究生面临大量的学业压力和挑战,如何积极回应和应对成了关键。
重要的一点是,研究生要避免负能量的应对方式,例如逃避、抱怨和否定自己。
相反,研究生应该主动寻求帮助、设置目标,以及调整自己的行为,积极应对压力和挑战。
此外,还可以参加社交活动、扩大社交圈子、调整社交网络,缓解压力,增强情感支持和互惠互助。
四、建立积极自我话语自我话语是人的思维模式和意识形态的表达,也是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生可以通过研究和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建立积极的自我话语,例如积极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寻找自身的资源和贡献,提升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五、培养向上的人生规划和价值观研究生处于成长、探索和建立人生目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向上的人生规划和价值观能够为个体的幸福感提供坚实的基础。
对于研究生群体来说,这意味着将自己的研究和学习与社会贡献和意义结合起来,树立人生目标和责任意识,建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和态度。
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方法
提升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方法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已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职生是大学生中的—个特殊群体,高职院校的学生比其他院校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更是令人堪忧。
作为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高职学生,要心理和谐,感到幸福,才能更好地学好技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明确提出“有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通过提升主观幸福感来调节心理,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途径与方法。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性评价,是反映个体在社会中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指标。
目前,关于高职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也不少,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索、幸福感测量及其影响因素方面,提升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对幸福感提升方法的实证研究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2011年上学期选修积极心理学课程的部分学生和某高职院校其他自愿参加此次幸福活动的学生。
其中男生8人,女生12人,共20人。
2.测量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主观幸福感测验工具是牛津幸福心理调查表,该表一共有29个项目,使用后要求记载测验时间和得分。
3.研究方法。
笔者通过《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学机会,对学生实施了一系列幸福行动,在课程结束后继续邀请一些学生自愿参加幸福行动,并对其开始幸福行动前后的主观幸福指数进行了调查和记录,同时还通过访谈形式收集了参与该活动的学生的感受。
①文献法。
利用课程教学机会,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有关幸福感的研究成果,熟悉和掌握了大量幸福行动和方法,并深入了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此项研究准备了大量理论依据和实验素材。
②测验法。
本研究借用心理测量工具,在幸福行动前后分别对练习对象进行了相关心理测验,了解其主观幸福状况。
③实验法。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了解幸福行动对提高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有效性,所以实验设计为指导活动小组的成员定期进行幸福行动练习,观察其主观幸福感的变化。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这是一个涵盖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复杂问题。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内心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整体评价,它不仅反映了人们的情绪状态,更体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其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如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全面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本文还将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引导、心理辅导、社会环境优化等途径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内涵、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为提升大学生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在心理学领域,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主题,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日益受到关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仅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紧密相关,也与其学业成就、社交关系、未来规划等多个方面息息相关。
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人们对自身生活的满意度、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及消极情绪的缺乏等多个方面。
衡量主观幸福感的方法主要包括自我报告法、心理测验法等。
其中,自我报告法因其简便易行、结果直观而被广泛应用。
多数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这可能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拥有较多的机会和资源有关。
然而,也有研究发现,部分大学生由于面临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一、调查问卷设计1.问卷题目: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2.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生活满意度、情感体验以及自我感觉等方面的问题。
3.样本选择:以某大学本科生为对象,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共发放500份问卷,有效问卷收回率达90%。
二、调查结果分析1.个人基本信息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受访大学生中男生占55%,女生占45%。
男女比例基本平衡。
大多数大学生处于20-22岁之间,学习年级主要分布在大三和大四。
在宿舍居住的占60%以上,生活在校外的占40%左右,生源地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少部分来自县城和农村。
2.生活满意度分析在生活满意度方面,调查显示,60%以上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其中有 25%的人表示非常满意。
有10%的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意,尤其是男生的不满意度明显高于女生。
3.情感体验分析在情感体验方面,超过70%的大学生表示在学校生活中会体验到快乐和满足,而30%左右的人则表示会感到疲惫和焦虑,其中女生的焦虑情绪较为突出,占比略高于男生。
4.自我感觉分析对于自我感觉的问题,大学生整体上对自己的认同感较高,有7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是一个积极乐观、有活力的人。
但也有 20%的人表示自己会感到孤独和失落,尤其是在面对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时,这一情况尤其突出。
三、深度访谈分析为了更深入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真实情况,我们采取了深度访谈的方式,选择了10名大学生进行了访谈。
1. 学业压力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学生们普遍感受到学业上的压力,尤其是在备考期间。
他们表示会感到焦虑和疲劳,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给他们带来了压力。
在面对这一方面的困扰时,一些大学生表示缺乏情感释放的渠道,这会影响到他们的幸福感。
2. 就业压力也是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们对就业的焦虑感也在增加。
有的大学生表示,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会让他们感到困扰,有时甚至会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其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我们对调查对象进行了选择。
我们选择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确保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要求调查对象实名填写问卷,并承诺保证调查结果的隐私性。
我们共向500名大学生发放了问卷,得到了300份有效问卷。
然后,我们分析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构成因素。
我们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分为五个维度: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经济状况、自我认知和生活满意度。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构成因素是人际关系和生活满意度,其次是学业成绩、经济状况和自我认知。
这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他们的社交关系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密切相关。
接下来,我们探讨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我们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分为个体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个体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性格特点等,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
通过对问卷和个体背景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受到个体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性别、年龄和性格特点是个体因素中的重要因素,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是外部环境因素中的重要因素。
这些结果为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我们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改善提出了建议。
针对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大学生应加强社交活动,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大学生要关注自身的学业成绩和经济状况,积极提升自我认知;学校和家庭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这些建议有望帮助大学生改善主观幸福感,提高他们的整体幸福水平。
我们通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和生活满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途径研究【摘要】大学生群体整体的幸福水平或幸福感如何,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也关系着教育的和谐发展,因此,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笔者以辽宁大学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策略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间,大学生群体整体的幸福水平或幸福感如何,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也关系着教育的和谐发展。
因此,研究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相关因素,以及提出相应有效措施可以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也可以丰富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经验。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心理学研究中,主观幸福感是指一种健康的、快乐的生存状态。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同diener(1984)提出的概念:所谓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
它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两个基本成分。
近年来,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其中,对于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日趋增多。
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系统研究开始于diener,他于1995年编制了国际大学生调查量表,主要涉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价值取向、家庭经济收入等影响因素的关系,以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等。
国外的研究为国内的研究提供了范式和研究工具。
国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最初研究主要是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进行描述性研究,随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进程的深入和研究内容的拓展,开始了对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客观因素进行研究,但研究仅从单方面进行,如与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人格特征、自尊、家庭经济状况等的关系研究。
近年来,国内研究者把自己的研究视野拓展到国外,严标宾(2002)开始对各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以此来揭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文化方面的共同特点与差异。
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研究对象笔者在辽宁大学崇山校区和蒲河校区两个校区中,分层抽取了96名同学做为样本进行了访谈调查。
调查进行的较顺利,样本结构较合理,真实可信度较高。
其中:男性48人,女性48人;文科生47人,理科生49人;一年级23人,二年级24人,三年级25人,四年级24人;农村生源学生50人,城镇生源学生46人;贫困学生47人,非贫困学生49人;学生干部50人,普通学生46人。
(二)研究方法课题组在确定了研究样本之后,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分别对上述96名被试进行了访谈调查。
平均每名被试访谈时间在1.5小时左右。
调查采取了完全开放的问答形式,问题包括“你觉得现在幸福吗”,“你觉得幸福的标准是什么”,“你觉得现在的大学生活怎么样”,“什么事情让你觉得幸福”,“每个月应该花多少钱你最满意”等问题。
在征得被试的同意后,访谈者做了记录,然后课题组成员汇总后进行了统计。
结合前期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以下基本结论。
(三)结论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发现,我校整体上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以上,占到访谈人数的70%以上;在情感体验中,大学生的积极情感较多,消极情感较少,积极情感高于消极情感,但是仍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这部分人的比例在 20%左右。
与其他研究进行对比发现,这一情况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基本吻合。
也就是说,从整体上看,大学生被试还是倾向于体验到幸福感。
分别来看:年级对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的影响显著。
在生活满意度上,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四年级,而二、三年级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幸福感程度最低的是四年级。
这与以前部分学者的研究不太相符,我们的调查发现这可能与大四年级的就业相关,大四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的压力。
在性别维度上,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是否存在稳定的性别比例,目前结论还很不一致,我们的调查结果也显示男女生差别不显著。
大学生被试在生活满意度、情感体验、总体幸福感三个方面中,城镇大学生都略高于农村大学生;非贫困学生明显高于贫困学生。
其他研究者在这两方面的所得结论互不一致。
另外,对于收入问题,月支出在800元以上的学生感受幸福感的程度明显高于600元以下的学生,支出在600-800元之间,幸福感程度最高。
消费支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可能是倒u曲线的关系,这是我们调查发现的一个问题,需要今后深入进行研究。
统计结果还显示,大学生恋爱问题是影响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女生比男生显著。
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方面。
三、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对策建议著名的教育理论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要把所教育的人变成幸福的人。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得到幸福,提高其幸福的体验。
因此,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科学的幸福观教育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和目标的实现。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学生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该层次的主观幸福感就会提高,就会产生新的目标,进而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感体验。
开展幸福观教育,首先是要认识到幸福观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
其次,幸福观教育需拓展高校教师的新视野。
再次,幸福观教育也赋予了高校德育新的内涵。
(二)培养良好人格特性完善自我人格研究发现,幸福感是一种与多种人格特征有关的变量,很多人格特质明显地与幸福感相关。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其人格特点尚未定型,因此塑造自身的人格无疑是提高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为此,大学生特别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拥有积极的自我观念。
能悦纳自己,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并非总为他人喜爱,但肯定的、积极的自我观念总是占优势。
(2)能恰当地认同他人。
能认可别人的存在和重要性,既能认同他人又不依赖或强求他人。
(3)能面对和接受现实。
即使现实不符合自己的希望和信念,也能设身处地、实事求是地面对和接受现实的考验。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社会支持因素中,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或方法来缓解或解除这些问题,提升幸福感体验。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策略:主动与别人相处;保持一种平和而理智的心态,谦虚待人;平等相待,真诚相处;善于理解别人,换位思考,宽容待人。
(四)创设和谐社会实践环境,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大学生身在校园,社会实践活动少,应该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深入了解复杂多变的社会,认识百态人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面对挫折时,理性对待、积极应对,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幸福感体验。
另外,针对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应尽早开办职业生涯辅导。
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幸福感至关重要。
首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爱好、能力等等方面;其次,要帮助学生培养和树立自信,并端正心态;再次,要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就业方面,了解社会所需、自己所想,进行恰当的择业;最后,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审时度势,坚定方向和目标,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和过渡。
(五)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班集体的支持作用学校作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主要活动场所,我们还应该发挥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过得充实、丰富、有意义,在健康、积极、优美的文化氛围中满足需求、增长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增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班集体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社会群体,也是他们在大学主要的去向,为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强大帮助,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要努力营造融洽的班集体氛围,充分发挥其支持作用,提高他们的幸福体验能力与水平,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合理组织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传授他们善与人处的交际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行为能力,学会和谐相处,从而健全和谐的人格系统,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同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在良好学习心理培养、职业生涯辅导等方面加强指导,使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学习、生活,去获取成功,去证实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体验,进一步提高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1] ed diener,eunkook m.suh,richard e. lucas,heidi l. stnith.subjecti-ve well-being:three dacadesof progress,psychology bulletin.1999,125(2).[2] 刘川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9.[3] 郑雪.幸福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4] 马崇升.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丁园园.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6] 李焰,赵君.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11.[7] 万延霞.培养学生的幸福感[j].临沂教育论坛,2007.[8] 段建华.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6.4(1).作者简介:王延辉(1977—),男,辽宁朝阳人,辽宁大学哲管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联课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以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