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文化 满族传统的冰上运动简介
冬至与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冬至与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它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时刻。
在中国的众多少数民族中,冬至有着独特的传统和庆祝方式,其中包括了许多传统体育活动。
本文将介绍冬至与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探索其历史渊源和现代传承。
一、满族传统冰球满族是中国著名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冬至庆祝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满族传统冰球是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体育活动,它结合了冰雪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引领人们享受冬日的欢乐。
满族传统冰球最早起源于满族民间传说,据说这项活动始于1387年明英宗朱棣即位时期。
当时,明英宗为了与满族统治者建立友好关系,亲自参与了满族的冬至庆祝活动,其中便包括了冰球比赛。
满族传统冰球的比赛场地通常选在冰面上,参赛队伍由各个村庄或家族组成,人数不限。
比赛开始时,参赛队员们身穿特制的冰球服装,手持冰球杆,球由场外投放进入比赛区域。
比赛以团队合作为核心,队员们要互相传递冰球,尽快将球打入对方球门,以获取更高的得分。
满族传统冰球追求团队协作和身体灵活性,不仅锻炼了人们的身体素质,更培养了大家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如今,在中国的一些满族聚集地,人们仍然保留着这项古老的传统体育活动,每逢冬至都举办盛大的满族冰球比赛。
二、藏族传统狂欢在中国的西南地区,藏族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少数民族之一。
冬至对于藏族群众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他们借此机会传承和展示自己的传统文化,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的传统体育活动。
藏族传统狂欢是一项集汇藏族传统舞蹈、歌曲、体育竞技于一体的庆祝活动。
每年冬至到来时,藏族各地会举办盛大的狂欢庆祝仪式。
在狂欢中,人们身穿传统的藏族服饰,载歌载舞,尽情表达对冬至和新年的喜悦。
在藏族传统狂欢中,体育竞技是一项重要的环节。
参与者以群体形式进行各种民间运动,如摔跤、拔河、羊角跳等。
这些传统体育项目不仅考验着参与者的体力和技巧,更弘扬了藏族文化的独特精神。
满族文化 满族传统的冰上运动简介
满族文化满族传统的冰上运动简介>滑冰、滑雪广泛流传于东北各地满族民间。
由于东北地区结冰期较长,一年之中差不多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是结冰期,所以满族向有把冰雪视为一种圣洁的象征。
据文献记载,清代把浑河的浮冰,列为里室祭招祖先的供品之一。
每年小寒这一天,官府要到浑河凿冰窖藏,以供礼部火祭之用。
而浑河又是宫廷冰上运动的天然大冰场。
从那时起浑河一带的满族,就经常自发的在冰雪上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乾隆皇帝的《冰嬉赋序》中的“固俗”,就是指当时百姓冬季的体育健身习俗。
“固俗”就是民间所称的“跑冰鞋”。
据说“跑冰鞋”后来一直是当时八旗子弟必须操练的一项军事项目。
在北京每年冬季,都要在北海冰面上检阅八旗子弟的滑冰技术,规模相当盛大。
后来又由跑冰鞋衍生出来的滑冰车、抽冰嘎(即冰上打陀罗)、冰戏、冰嬉、冰上足球等多项冰上体育活动。
满族入关后,又把这些冰上体育活动带到了北京。
跑冰鞋是沈城(现在的沈阳)最早的一种滑冰运动,源于满族渔猎时期。
清八旗兵的操练,并列为军事技术项目。
最早使用的跑冰鞋,是用兽骨制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滑冰技巧的提高,沈城冰鞋演变成双刀与单刀两种。
冰鞋木底上嵌有铁制冰刀,刀比木底短,停止、转弯可借助木跟。
比赛者穿上冰鞋进行比赛,内容有比速度、“转龙射球”等。
上个世纪50年代后,这种冰鞋在民间仍然可见到。
滑冰车:所谓滑冰车,是用一块二尺左右的长方形木板,在板下装上嵌铁条的横木做成。
站在冰车上,双手紧握冰扦,向前支撑滑奔;另一种是指人在爬犁上,以冰扦子撑地、或借地形的坡向前行的一种体育活动。
溜冰:左脚踏着一块小木板,板下嵌有铁条,右脚下缚上铁制脚蹬,不住地划蹬,推动左脚下的滑板向前飞奔,势如飞燕。
踢行头:在清代十分盛行。
冬季在冰地划界,两队队员脚蹬靰鞡(冬季保暖的皮鞋),来往攻守,将行头(熊皮或猪皮缝制的圆月形绵软物,或以猪膀胱灌鼓为囊,(形如今日之足球)踢入所划线中,得分多者为胜。
抽冰嘎:冰嘎也叫“冰猴”,木制,圆形尖底,底都嵌铁钉或圆铁珠,中间有一圈凹刻。
冰嬉在清代是怎样的冰上项目,为何能被提到国家大典的高度?
冰嬉在清代是怎样的冰上项目,为何能被提到国家大典的高度?冬奥会就要到了,为了映衬冬奥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讲一个清代的冰上运动——冰嬉。
可能不少观众得知冰嬉是从《甄嬛传》里的相关情节开始的。
事实上,冰上运动在咱们国家源远流长,早在唐宋代时代的文献当中,就有了相关记载。
不过,冰嬉真正成为固定的宫廷活动,并且被载入国家典制,这是在清朝的事儿,尤其是和大家非常熟悉的乾隆皇帝有关。
清代冰嬉起源于努尔哈赤时期根据《满文老档》的记载,早在天命年间,正月里的时候,努尔哈赤就带领着王公大臣和福晋命妇们一起到太子河的冰面上去嬉戏,一般是男人们在冰上踢球,就是所谓的“冰上蹴鞠”,女人们则在冰面上赛跑,跑得快的就会得到更多的赏银。
有的福晋命妇在奔跑的时候会滑倒,然后就惹得努尔哈赤哈哈大笑。
虽然嘲笑女性的行为不够绅士,但是从这段描述当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当时满洲社会男女之间是比较平等和开放的,而且让女性参与一些集体性的体育活动也是有利于她们的身心健康,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那在娱乐活动结束之后,就在冰面上开设宴席,大家一起欢宴畅饮,把冬日的节庆气氛烘托到一个高点。
虽然以上描述呈现的是节日期间的一种冰上娱乐活动。
但是有学者指出,努尔哈赤重视冰上运动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
在早年的征战当中,他曾经被一个部落围困在墨尔根城,一个叫费古烈的努尔哈赤的部下特别善于滑行,他手下都配备一种叫“乌拉滑子”的冰鞋,其实就是把铁制的滑条嵌在木板上,然后把木板绑在鞋子下面,就形成了一种非常简单而传统的冰鞋。
费古烈就率兵穿着这种乌拉滑子,日行七百里,急速赶往墨尔根城去救援,就在城池即将陷落的时候及时赶到,给努尔哈赤解了围。
此后,努尔哈赤就认识到了冰雪技能的重要性,把滑冰、滑雪与八旗兵的训练结合起来,同时也作为宫廷冬季的娱乐项目之一。
到皇太极时代,史料当中也有在盛京城外的浑河冰面上举行蹴鞠之戏的记载,直到清朝入关以后,史料当中也都有宫廷在冬天举行冰上活动的记录。
清代满族皇家冰嬉探析
能为皇帝及后妃等的摄 乐消遣服务等等。 关 键词 : 清代 满族 皇 家 冰嬉
中图分 类号 : G 8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4 -5 6 4 3 ( 2 0 1 3 ) 0 8 —0 0 7 2 —0 4
前, 一 问才知道他们是铁骊部派来送箭头的 。 阿骨打看到他们每 人穿着的狍皮靴子 下用鹿皮筋绑 了一块小 木头 ,木块下 面有小
冰上运动 , 是人们借助专用冰鞋 以及其他辅助器材 , 在冰面
上进行 的体育 运动 , 包括速度 滑冰 、 花样 滑冰 、 冰球 、 冰壶等项
目。在人们 的心 目中 , 我 国的冰上运动均是源于现代 , 由欧美传
入的。 我 国现代的冰上运动确实源于西方 , 但冰上运动在中华大
地 上却 早 已有 之 , 并远 远 早 于 欧 美 。 经 比 照发 现 , 西方人在公元 1 1 、 1 2世 纪 时 始 将 兽 骨 磨 出光 滑 的底 面 , 绑在脚上滑行于冰面 ;
滑行的费古烈部 队北 上救援 , 费古烈“ 所部兵 皆着乌拉 滑子 , 善 冰行 , 以炮 驾爬犁 , 沿脑温江 ( 今嫩江 ) 冰层驰往救 , 一 日行七 百
冰上运动为清朝廷所 推崇 , 是有其原 因的 。据传 , 当时女真
领袖 、 金太祖 完颜 阿骨打联合女真各部举兵反辽 。 辽派重兵驻守 于松 花江与伊通河合流处——宾州 。当时 ,阿骨打只有三 千兵 马, 安营在松花江边 。 一天晚上 , 只见十几个女 真小 阿哥 , 每人背 着狍皮 口袋 , 脚 底发 出“ 哧一哧 ” 的响声 , 飞快 地来到 阿骨打 面
铁棍 , 心中一亮 , 命 令打一千副冰滑子 , 夜袭宾州 。晚行晓到 , 当
阿骨打攻进宾州 , 辽帅还在睡觉 , 阿骨打取得了胜利 。制作冰滑 子, 利用冰面加快行 军速度 , 抢 占先机 , 以少胜多 , 取得胜利 , 对
从乌拉划子到冰嬉大典——清廷对满族旧俗之弘扬及其意义
从乌拉划子到冰嬉大典——清廷对满族旧俗之弘扬及其意义:一一一基旦互£△旦匿譬团从乌拉划子到冰嬉大典摘要:冰嬉原本是清代对冰上活动的总称,因乾隆时期宫廷中举办冰嬉大典而成为一项国家典制.学界以往多仅仅将之视为宫廷娱乐文化活动,或是中国古代较具特色的体育活动.其实,清廷之所以将冰嬉活动视为对满族入关前的冰上习俗的弘扬,与其应对当时一些重大政治问题的考虑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把握其中的政治意味应具首要意义.关键词:冰嬉;八旗生计;满族认同冰嬉亦称"冰戏",本是清代对冰上活动的总称.作为清朝统治主体的满族,从其先世远祖即生长于遍布林海雪原的东北地区,故与滑雪滑冰活动久有不解之缘.满族入关前,以乌拉划子为代表的冰雪活动即成为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内容.迨入关后,清廷继续大力发展冰雪活动,其鼎盛之标志即是由宫廷组织的冰嬉大典.对此活动,以往学界要么将之视为一项较为纯粹的宫廷娱乐文化,要么视为一种较具特色的中国古代传统体育活动,从而未能揭示其中更深刻的意涵.实际上,从乌拉划子到冰嬉大典的演进历程,决非仅是满族旧俗的惯性延伸,而与清中期一些重大政治问题有密切关联.因此,要正确理解此一现象,必然不可忽略其政治意义.冰雪活动之所以成为满族文化中的一项传统内容,首先与该族群生成过程中面临的特定环境条件是分不开的.满族入关前,世居我国最寒冷的区域——东北地区.对于东北的寒冷特性,古人早有明确认识.康熙年间,即有人在书中称,该地"四时皆寒,五月始脱裘,……七月则衣棉矣.立冬后,朔气砭肌骨,立户外呼吸,顷须眉皆冰.出必勤以掌温鼻,少懈则鼻准死.耳轮作裂竹声,痛如割".[1]成书于光绪年问的《黑龙江述略》亦载:"江省入冬以后,窗皆高丽坚纸蒙蔽无隙,辄上厚冰寸许,视如积雪.盖屋中之火,与庭中之雪,相薄而成,至次年三月始消.北墙尺许厚亦然.每雪落地,则散粒如砂,往来行步,踏之有声而不滑足,其下坚冻二三尺不等.……冬雪外出,耳轮辄以皮囊之,否则冻欲死".[2]东北俗谚亦云:"立冬交十月,小雪封了地,大雪河查严.冬至属了九,小寒大寒就是一年".[3]东北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使得冰雪活动自然成为当地社会生活中一项传统内容. 虽然世居东北的族系大多文化发展水平较为清廷对满族旧俗之弘扬及其意义文◎赵丽(北海公园管理处)落后,没有更多的材料加以证明,但是通过一些侧证,仍可略窥此方面之一斑.如《隋书》曾记载,生活于大兴安岭一带的北室韦人在"地多积雪"时便"骑木而行".[4]成书于唐代的《通典》则称,与棘辐部相邻的流鬼人因"地气冱寒,早霜雪",故常于"坚冰之后,以木广六寸,长七尺,施系其上,以践层冰,逐及奔兽".[5]可以断定,在同样环境条件下生活的满族,与冰雪结缘白是应有之义.据古人记载,满族大致定型之后,即已非常习惯于冰雪生活:"冬春之际,冰雪载地,凡薪米器用,皆用冰床载用,犬数十负之而行,'驱以长鞭,弛数百里.遇冬日坚冰,足蹈木板,溜冰而射,其妇女尤善伏孥捕貂.[6]虽然满族在建立政权前的冰雪活动缺乏清晰记录,但由于由于东北地区生活的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如赫哲人的恰尔奇刻,打爬犁,赛狗爬犁和冰磨等活动,鄂伦春人的皮爬犁和"亲那"板滑雪活动,都是历代相传的民俗[7],所以不难想象,满人应当也有类似的冰雪活动.后金政权建立以后,满人的冰上活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最显着的表现,便是统治阶层已经出现了对此类活动的大力提倡. 据《满文老档》记载,天命十年正月初二日(1625年2月8日),努尔哈赤在盛京(今沈阳)附近的太子河上即举行了一次较具规模的冰上娱乐活动:"汗(即努尔哈赤)率众福晋,八旗诸贝勒,福晋,蒙古诸贝勒,福晋,众汉官及官员之妻,至太子河冰上,玩赏踢球之戏.诸贝勒率随侍人等观球二次之后,汗与众福晋坐于冰之中间,命于二边等距离跑之,先至者赏以金银,头等各二十两,二等各十两.……跑时摔倒于冰上者,汗观之大笑.遂杀牛羊,置席于冰上."[8]更为着名的例子,则是对乌拉划子(亦作乌拉滑子,即冰鞋)的应用.乌拉划子大约出现于11—12世纪之间,本是把嵌有滑条的木板缚于乌拉鞋的底下,用手持木杖撑动滑行于冰上[9].而后金时期开始有了更大的作用,据《清语择抄》一书记载,天命某年冬天,努尔哈赤被巴尔虎特部围困在墨根城(今嫩江城),情形危急,"时有费古烈者,所部具皆着乌拉滑子,善冰行,以炮驾爬犁,沿脑温江(今嫩江)之冰层驰往救,一日行七百里.时城垂陷,满兵至,巴尔虎特尚弗知,及炮发,群疑兵自天降,围始解."[10]这是我国军事史上第一次运用滑冰技术,而如果没有后金政权平时对于冰雪技能的重视,显然不可能有此举.不过,入关后满族的冰雪活动还处于比较简单的阶段.而入关后清代统治者在宫廷间举办的冰嬉活动,已经逐渐发展为气势恢宏,内容丰富的一项盛典,远非入关前以乌拉划子为代表的,多为跑冰滑冰之类的简单活动可比.康熙时期,清朝政权在全国范围的统治大致稳定下来,宫廷冰嬉活动内容即有进一步的发展.据当时名臣高士奇记载,在皇家西苑太液池内,当"寒冬冰冻,以木作平板,下用二足,裹以铁条,一人在前引绳,可坐三四人,行冰如飞,名曰拖床.积雪残云,景更如画.又于冰上作掷毽之戏,每队数十人,各有统领,分伍而立,以皮作氇,掷于空中,俟其将堕,群起而争之,以得者为胜.或此队之人将得,则彼队之人蹴之令远.喧笑驰逐,以便捷勇敢为能.本朝用以习武.所着之履,皆有铁齿,行冰上不滑也."[11]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之祖父曹寅曾有《冰上打球诗》描绘其景象云:"青靴窄窄虎牙缠,豹脊双分两队园.整洁一齐偷着眼,彩云飞下白云间";"万顷龙池一镜平,旗门回出寂无声.争先坐获如风掠,殿后飞迎似燕轻".[12]迨乾隆朝,宫廷冰嬉发展到巅峰阶段,不仅制定了十分完备的典章制度,其项目内容亦更加丰富多彩.乾隆朝刊定之《皇朝文献通考》即规定:"冰戏,每岁十月咨取八旗及前锋统领,护军统领等处,每旗照定数各挑选善走冰者二百名,内务府预备冰鞋, 行头,弓箭,毽架等项.至冬至后,驾幸瀛台等处,陈设冰嬉及较射天毽等伎.分兵丁为二翼,每翼头目十二名,服红,黄马褂,余俱服红,黄齐肩褂.射毽兵丁一百六十名,幼童四十名,俱服马褂,背小旗,按八旗各色,以次走冰较射.陈伎毕,恩赏银两,头等三名各赏银十两,二等三名各赏银八两,三等三名各赏银六两,其余兵丁各赏银四两,俱由内务府广储司支给."[13]至于表演的内容,最重要者有三种,其一为类似于速度滑冰的"抢等",其二为类似于冰球项目的分两队抢球,其三则为八旗皆各派对参加的转龙射球,此外还有花样滑冰,冰上杂技等活动.这些项目都有相当大的难度,参加者亦具很高水平.[14]嘉庆帝曾有诗描绘其精彩场面称:"万顷液池玉鉴凭. 八旗劲旅竞超腾.雷轰三叠齐呈技,电掣千夫各奏能.飞矢射时全命中,彩球抛处又分123臣墨国|譬量E基.旦£鑫△堡堋.嘉平行赏羽林遍,习武昆明例事仍. [15]清朝宫廷大力弘扬冰嬉活动的程度,远远超过入关之前.尤其是乾隆帝,对于冰嬉更是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他本人于乾隆十年(1745年)撰成《冰嬉赋》,长达1300余字,对冰嬉活动作了全方位的描绘和评论, 为我国古代罕见的关于冰上运动的鸿篇巨制.此外,还有专门咏冰嬉诗6首,以及数十首提及冰嬉之诗[16]他还特令宫廷画师绘制了不少以冰嬉为主体的图画,其最着名者为金昆,程志道,福隆安等人合作的《冰嬉图》.该图是对乾隆时期冰嬉大典最直观且较为全面的反映,并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至今仍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不仅如此,乾隆帝还把观赏冰嬉作为款待藩属外邦等人士的节目.如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腊月,他在西苑接见年班藩部,暹罗贡使以及台湾生番之时,即特命"与观冰嬉".[17]而冰嬉节目也给这些来自远方的观赏者以深刻印象. 如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西藏地方政府首领噶伦观看冰嬉后,即用藏文在《杂仁班智达传》作了细致的记载.清朝中叶之后,虽因国势日衰,冰嬉大典已不能照例举行,而宫廷间此类活动仍不绝如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甲午战争正在进行的光绪二十年(1894年)冬间,光绪帝仿照乾隆帝奉太后观冰嬉的前例,向内务府查取乾隆时期冰嬉方案及图册,行文宗人府,八旗各衙门选送滑冰熟练者受训,表演全套冰嬉节目.整个活动持续了约4个小时, 自辰初(7时)开始,至午初(1t时)方毕.慈禧太后率领光绪帝之皇后及各宫嫔妃,宫女,太监人等,到北海漪澜堂之碧照楼观看,并在典礼结束后降旨奖励.[18]不过,这时的清朝已深陷重重危机之中,从而使此次活动成为冰嬉大典的绝响.清代的冰雪活动,之所以能够从入关前以乌拉划子为代表的简单形式,发展为盛清时期美轮美奂的冰嬉大典,的确与宫廷的大力弘扬与推动是分不开的.同时可以肯定,清朝统治者弘扬冰嬉,决非仅出于帝王个人的逸乐思想.特别是作为一代雄主的乾隆帝,对于冰嬉活动可以承载的多种功能有着非常明确的意识.而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举行冰嬉活动与八旗问题及满族传统的关联.清宫举办冰嬉的一个显着意图,其实是朝廷在肄武习劳的名义下,对八旗生计问题给予特别关注.对此,乾隆帝所作冰嬉诗及自注中多有表达,如"镜浦冰嬉例赏行(乾隆帝自注:每岁冬月,陈冰嬉,既因使习众艺,亦欲藉以行赏也)":"座宣卿贰筹几务,阵阅驾鹅抡轶材(乾隆帝自注:每冬太液池冰坚,令八旗与内府三旗,简习冰嬉124之技,分棚掷冰球,互程矫捷,设旌门悬的演射,用娴步伐止齐之节,皆轮番阅视,按等行赏,以为常例)行赏励勤字卒岁,岂徒玩景此频来";"岁暮家家多窘迫,例因冰技沛恩施.……习劳布惠非无事,要即其中酌用之(乾隆帝自注:阅冰技,本以岁暮行赏兵丁,因令照常演肆,定其差等)";"毽争武因习,旗逐赏分平(乾隆帝自注:国俗有冰嬉之典,……所NJll~彼月令,以训以赉,勇者特旌,任者均赐,普被日仁,有差日义.盖肄武习劳,不忘家法,且寓以行庆施惠,资八旗度岁之计,用普国恩,名为嬉实关钜典也).家法国恩普,群欣度首正".[19]其子嘉庆帝也曾指出:"冰嬉之制,藉习武以行赏赉,示嘉惠兵丁之至意.每岁冬月,简八旗子弟角艺液池,皇父亲御冰床,第其高下,以次颁赏,勇者特旌,余皆均赐.所以鼓励而激劝之者,即一较技间仰见仁至而义尽焉."[20]那么,八旗生计何以成为问题呢?众所周知,八旗是清代特有的制度,亦是清朝立国之本.入关后,清代君主为了维持和巩固这一根本,对八旗部属给予了极大的优待政策,使之成为完全脱离生产的所谓"旗人".[21]然而,这种优惠策略实施之后,旗人因生活奢靡之风渐盛以及人口不断繁衍,导致生活日益窘困.[22]为解决八旗生计问题,清廷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一个重要手段便是从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实行养育兵(又称教养兵)制度.[23]其实质是试图通过增加食饷数额,以安排一部分生计维艰的旗丁.乾隆帝即位以后,对此办法大加推广,不久便将养育兵额扩充到二万六千余名.[24]冰嬉大典的举办,与此制度显然有着密切关系.前已述及,盛清时期,仅直接参加冰嬉表演的八旗兵丁就达1600名.实际上,以冰嬉活动而养育的人数远不止此. 八旗各部为了能够在冰嬉大典中获得荣誉, 皆专门抽取人员常年训练,组成"技勇冰鞋营",竟然形成了总数达5000人的专业滑冰队伍.[25J当然,清廷大兴冰嬉活动的原因,绝不止于应对八旗生计.其更更加深远的考虑,也是面临的一个更加重大的政治问题,则在于维持满族认同,即通过构建和弘扬满族自身传统特色,以制衡满族汉化问题.由于入关前满族进行冰雪活动的习惯,清廷不仅将冰嬉之源头溯至入关之前,甚至把冰嬉称为"国俗".如乾隆帝即多次声称:"国俗有冰嬉者,护膝以芾,牢鞋以韦"[26]:"顺时陈国俗,择地试雄观"[27];"国俗有冰嬉之典,……岁于冬至后举行,亲临阅赏.……盖肄武习劳,不忘家法."[28]相应地,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大学士于敏中等编纂而成的《日下旧闻考》也明确宣称:"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修国俗云."[29]按照早先学界的权威说法,满族之所以能够建立大一统的国家,主要因为大力接受先进的汉文化,史称满族汉化.不过,近年来多有学者认为,满族汉化的说法很可能带有所谓"汉族中心观"的先入之见.其实,满族最高统治者就有着保持满族民族性的意识,确立满洲旗人的独立性,以防止吸纳汉文化而损害其统治的根本[30]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何恰恰汉文化水平极高的乾隆帝,对于抵制汉人习气,保持满族特色,给予了极大关注.他明确认识到,此时天下承平,教化宣传固不可少,而构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制度,亦不可偏废.[31]而冰嬉大典的创建,显然不能脱离这样的背景.正是因为满族与冰雪活动的关系远较汉人为密切, 才使乾隆帝不惮于一再将冰嬉赋予"国俗" 和"家法"之义,而丝毫不顾及入关前的满族冰上活动与冰嬉大典根本没有可比性的事实.参考文献:【1]方式济:Ⅸ龙江纪略》,见王锡祺辑:《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1帙,光绪二十三年上海着易堂铅印本.[2]徐宗亮:《黑龙江述略》,光绪年间刊本,卷六,页二[3]王华隆:Ⅸ东北地理总论》,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359页.[4】隋书》,中华书局,19734,卷84《北狄》,总第1883页.[5】杜佑:通典》,中华书局,1988年,卷200《边防十六?流鬼,总第5491页.[6]任海:中国古代体育》,商务印书馆,19914,第253页.[7]张碧波,董国尧主编: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下册,第1675—161678页.[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译注:《满文老档,中华书局,199o4,第619页.【9】唐云松,国梁:《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一一八旗冰嬉的历史考证》,《满语研究》,2007年第1期.【10]转引自韩丹:论我国古代滑冰的巅峰一一清代冰嬉活动盛衰考述》,《哈尔滨体育学院*,1997年第1期.【11]高士奇:Ⅸ金鳌退食笔记》,北京古籍出版社,卷上,总第l18-119页. [12]转引自韩丹:《论我国古代滑冰的巅峰一一清代冰嬉活动盛衰考述》,Ⅸ哈尔滨体育学院》,1997年第1期.[13]Ⅸ清朝文献通考》,商务印书馆1936年刊本,卷175《乐考二十一?散乐百戏》,总第6377页.[14】陆岚,陆雯:《试(下转128页)臣墨臣基星要△盛象,直接了解到了西方学术的发展状况.回国后,他对自己曾深信不疑的进化史观产生了怀疑.此外,由于梁启超退出政坛之后,其主要精力主要集中于学术研究,使其能够沉下心来对政治与学术,致用与求真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反思.这一阶段,梁启超的史学研究获得了极大的丰收,其主要史学着作有《清代学术概论》,《中国历史研究法》,《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先秦学术年表》,《中国文化史》等,尤其是《清代学术概论》,《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3]梁启超在1922年所着《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对史学做出了新的界定:"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后来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进一步说:"历史的目的在将过去的真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这与《新史学》中的定义"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梁启超把历史现象看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体相,而不太侧重"进化"二字.梁启超晚年对新史学的因果律也产生了怀疑,要"把过去的事实重新的估价". 1923年他在《关于文化史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的演讲中说:"因果律是自然科学的命脉,从前只有自然科学得成为科学,所以治科学离不开因果律,几成为天经地义","史学向来并没有被认为科学,于是治史的人因为想令自己所爱的学问取得科学资格, 便努力要发明史中因果,我是这里头的一个人",我所下历史定义便有"求得其因果关系"一语."我近来对立卡儿特着作,加以自己深入反复研究,已经发觉这句话完全错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他认为"历史的目的在将过去的真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这里强调历史的"资鉴"作用,并非简单重复传统史学中讲的"资鉴",而是对历史的新的认识.以这样的历史方法论出发,粱启超对传统史学进行了重新估价,从宏观的角度对清代学术发展过程给予新的梳理,对重要的学者和学术成就作了深入具体的分析比较客观的分析,其主要论述《清代学术概论》至到今天,仍然是研究清代学术的学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梁启超晚年还十分关注中国近代新兴学科考古学的进展,不仅积极推荐考古人才,并给与大力帮助,还曾亲笔致信给阎锡山,请他给在山西阴村考古的联合考古团给予官方的支持.在与主持山西考古的李济进行热烈的讨论后,兴奋的给尚在哈佛大学研究考古的次子梁思永写信认为"以考古学家的眼光看中国,遍地黄金,可惜没有人会拣,真不错."并建议梁思永回国,"跟着李,袁二人作工作,一定很有益".[4]梁启超晚年史学思想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这一方面与他退出政坛,专事学术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当时中国学术界,史学界在接受西方新学理之初的一种必然的反映.无庸讳言,粱启超庞大的思想体系还有许多不严谨的地方,但总体上来说,梁启超晚年丰富的着述为近代史学拓宽了领域,有力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史学的发展,其积极地吸收和接受西方先进的学术思想,并且勇于否定自我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纵观梁启超的学术生涯,史学是其一生用力最勤,贡献最大,成就最辉煌的学术领域,从其对中国近现代史学的影响来看,其无愧为"影响最为广泛的史林泰斗"[5].梁启超逝世以来,学者们对其史学思想的研究,无论是综论性还是专题性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这些研究者对其史学思想发展阶段界定的不准确性,导致这些史学成果主要集中在《新史学》发表以后的梁启超的史学思想研究上,这既不符合一个人学术思想的发展规律,也影响了对梁启超史学思想的正确评价.本文对梁启超史学思想发展三个阶段的划分,既从内容上丰富了梁启超的史学思想,也使梁启超思想发展的轨迹更加清晰,这对全面认识和评价粱启超史学不无裨益.注释:[1]曹德本等:《中国政治思想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39页. [2]张越:《新1日中西之间: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学》,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第201页.[3】侯云:《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与变革》,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08页.[4]陈其泰:Ⅸ史学与民族精神》,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501页,这是粱启超引用考古学家李济的话.[5】转引自陈其泰:《史学与民族精神》,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486,487页.(上接124页)析满族冰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Ⅸ沈阳体育学院》,2005-#-第4期...[15]故宫博物院编:Ⅸ清仁宗御制诗初集,《故宫珍本丛刊》,海南出版社,2000年,卷八,页十八.[16】韩丹:乾隆(冰嬉赋>及其它冰诗解读》,《哈尔滨体育学院,1999年第4期;《乾隆<冰嬉赋)及其它冰诗解读(续)》,哈尔滨体育学院》,2ooo年第3期.[17】《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二,页三十五.[18]北海景山公园管理处编:《北海景山公园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第279—280页.【19]Ⅸ清高宗御制诗三集》,卷三十四,页三十至三十一;《御制诗四128集》卷八,页二十七;《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三,页三十一;御制诗五集》,卷九十二,页三十一.[20]清仁宗御制诗初集》,卷十六,页十九至二十.【21]周远廉:《清代前期的八旗制度,《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第6期. [22]刘德鸿:Ⅸ乾隆时满族统治阶级的腐朽与"八旗生计"》,《满学研究,第3辑,民族出版社,1996年.韦庆远:《论"八旗生计"》,《社会科学辑刊,1990年第5期.李乔:《八旗生计问题述略》,《历史档案,1985年第1期.[23]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1121,页十八至十九.[24】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1121,页二十至二十二.[25]王明霞:论大清国俗"冰嬉"形成及兴盛的原因》,《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26】《清高宗御制文初集》,卷二十四,页一[27]《清高宗御制诗初集》,卷三十六,页二十四.[28】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九十二,页三十一.[29】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卷21《国朝宫室? 西苑一》,第271页.【30]孙卫国:《满洲之道与满族化的清史:《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7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孙静:《满族民族认同的历史追寻》,清史译丛》,第3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1】郭成康:《也谈满族汉化,《清史研究,2000年第2期.。
满族冰雪运动策划方案
满族冰雪运动策划方案背景介绍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以滑雪和滑冰著称。
满族滑雪运动起源于清朝时期,在满洲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滑雪和滑冰成为了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满族冰雪运动已经成为了中国冰雪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
策划目标本次冰雪运动策划旨在推广满族冰雪运动文化,扩大满族冰雪运动的影响,提高满族冰雪运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策划方案活动时间推荐在冬季进行,具体时间可以根据舆情和天气情况进行调整。
活动地点在雪量充足且交通便利的冰雪场地进行活动,比如云顶滑雪场、万龙滑雪场等。
活动内容1.滑雪比赛:分为男女两个组别,分别设立三个奖项,鼓励更多的人参与。
2.滑冰比赛:同样分为男女两个组别,设立三个奖项,在比赛中体验滑冰的乐趣。
3.冰雪文化展:展示满族冰雪文化的历史和传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满族文化。
4.冰雪娱乐活动:让游客和参与者可以在场地上感受冰雪的乐趣,比如滑雪、滑冰、打雪仗、做雪人等。
宣传方案1.社交媒体: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宣传海报和活动介绍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广泛传播。
2.媒体报道: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本次冰雪活动。
3.线下宣传:在公共场所、商场等地方进行海报或宣传单的发放,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参赛者。
组织方案1.设立组委会:由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成。
2.制定比赛规则和程序:通过专家论证和参考国内外流行的规则,制定冰雪比赛的规则和程序。
3.招募工作人员:根据需要招募现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统筹安排工作,确保比赛和展览的顺利进行。
4.安全措施:要保证场地安全,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配备医疗人员和安保人员,确保比赛和活动的安全进行。
结语本文介绍了一种满族冰雪运动策划方案,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比赛,推广满族冰雪运动文化,提高满族冰雪运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们相信,通过有效的推广和宣传,满族冰雪运动将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古代冰上运动——冰嬉
护膝 以芾 , 牢鞋以韦 。或底 含双齿 , 使 多积雪 , 陷坑井 , 惧 骑木而行 。”新 沟湖泊的冰面上 ,活动形式表现为人们 自 嬉 者, 《 卢 记载 “ 拔野 古 , 良马 , 嗜猎射 , 发 性 的 冰上 运 动 Ⅲ 产 俗 。 鹿冰上 。 又载“ ” 黠夏斯古坚昆 国也 , 齿 凌而人不踣焉。……载取载藏兮顺彼月
1 . 冰床 , 义称 冰车 、 床 。在 宋代也有 枝 词》 拖 中记载初学 滑冰摔倒 的情节“ 往来 冰 球 。中 者赏 。复 折 记载 “ 信安沧景之I  ̄ 霸州 、 N(H 沧州一 带) 笑 , 南 脚 北 手 西东 。 ” , 头
冰上运动 的记载 。北 宋沈括在《 梦溪 笔谈 》 上 走 如 风 , 底 钢 条制 造 T , 倒 人 前 成 一 队。最其后执旗者一幼奄 , 鞋 跌 若以为龙尾也 。 义引宣宗曼宁御制观冰嬉应制诗 云 :彩毽
言。
一
是他们勇猛 陛格 中存在严重的缺 陷。 如项 双 全 、 才 俱 佳 者 。 是 遇 到 明 主 或 国 家 处 德 二
羽、 关羽刚愎 自用 , 张飞怒挞小人 , 鲁爽逞酒 于用人之际 , 即使性 格有其不足 , 依然受 到
阴被称 “ 万人敌”者有满族人 费英 反叛 , 薛杲残忍好杀 。这些 缺陷都足 以导致 重用 , 如满族人 费英东 。当然 , 还有一部分 东与明军作 战以勇猛 闻名 , 太祖 他们人生难得善终。 清 二是他们中间有些人对 “ 万人敌 ” 的命运 , 喜参 半 , 悲 如北魏杨大 眼 酋:此真万人敌也 ! l 后被授三 儒家优秀的价值认识存有偏差 , “ ”】 1 人格缺陷严 曾因败军一度被贬为戍边小卒。
满族传统冰嬉引入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探索——以黑龙江大学为例
满族传统冰嬉引入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探索——以黑龙江大学为例国梁【期刊名称】《《黑龙江科学》》【年(卷),期】2019(010)021【总页数】3页(P160-161,164)【关键词】满族; 冰嬉; 高等学校; 体育教学【作者】国梁【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哈尔滨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6冰嬉是一种带有节令特色的体育活动,在冰雪运动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冰嬉是现代冰上运动会的前身,包括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上杂技、冰上集体表演等项目。
1 冰嬉概述历史上有人认为滑冰是舶来品。
事实上早在清代,我国就已经有了滑冰运动,不过当时称之为“冰嬉”。
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冰嬉图》,描绘的就是乾隆皇帝观看冰嬉的情景,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古代冰嬉的热闹场景,是一幅极为珍贵的文物。
《冰嬉图》绘制了皇帝由其麾下的王公重臣、文武百官相伴,端坐在硕大的冰床上,气势恢宏,御驾亲临。
大冰床有着宛如龙舟般的底座,气派非凡,冰床的行驶依靠其下的众多仆从人工推滑。
图上的冰嬉比赛,描绘得更是灵动鲜活。
在冰上射箭比赛的场景中,在宽广的冰场中间部分,预先设好3个旗门,旗门需要处于平行位置,彩穗编制的球在旗门的最高处悬挂,射箭手由128名旗兵组成,他们排好队,手握弓箭,采用一列纵队的方式,从3个旗门中穿出,有条不紊地在冰面上走出了旋涡状图形,威仪非凡,美图美景。
待号令发出,参赛的弓箭手们急速而出,你争我抢,迅速抢占旗门,各显其能。
有的单脚支撑滑行好像金鸡独立,有的好像仙鹤展翅、春燕点水,手起弓抬,利箭频射,身姿矫健,英气蓬勃。
滑冰运动简单易行,在民间得到了迅速发展。
《北京竹枝词》中,有首描写初学滑冰者摔倒的诗:“往来冰上走如风,鞋底钢条制造工。
跌倒人前成一笑,头南脚北手西东。
”这首诗虽然戏谑,却表现出了人们练习滑冰的热忱。
冰雪运动在清代具有重要作用,体现在人们生产、生活、军事的方方面面,所以冰嬉深受满族人喜爱。
清军入关以后,更是风靡一时,清代朝廷还把冰嬉与国语、摔跤、骑射确定为“大清国俗”,使清代成为我国古代冰嬉发展的黄金时期。
大清国俗——冰嬉考略
种多样。
能废,每个八旗子弟都要学习。这也是冰嬉运动在清代兴盛的原因。
冰嬉运动的兴盛,也带来了一批冰嬉题材诗画、著作的产生。画
另外,冰嬉运动的兴衰与皇帝的喜好极为相关。古代体育运动的
卷类,有上文提到的金昆等所绘《冰嬉图》为例。此外,金廷标的《婴嬉 兴衰与当朝天子的喜厌密切相连。尤其是那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
关键词 冰嬉 缘起 兴盛 历史原因
看过《后宫甄嬛传》的人,可能都会注意到安陵容后期争宠时的 定,经济文化都有了极大发展。冰嬉运动也在这段时期达到鼎盛。乾
那一段冰上舞蹈。这项运动,在剧中已由甄嬛,即当时的熹贵妃做了 隆帝非常重视冰嬉运动,在《冰嬉赋序》里说冰嬉是“国俗”,认为“冰
简要概述。然而,电视剧热播后,还是勾起了许多人们对这项运动更 嬉为国制所重”。其御制诗注称“国俗常有冰嬉之典”。清末朱彝尊在
古代体育》一书中提到“:冬春之际,冰雪载地,凡薪米器用,皆用冰床 分兵丁为两翼,每翼头目 12 名,服红黄马褂,余俱服红黄齐肩褂。射
载用,犬数十,负之而行,驱以长鞭,弛数百里,遇冬日坚冰,足蹈木板 球兵丁 160 名,幼童 40 名,俱服马褂背旗,按八旗各色以次走冰,
溜冰而射,其妇女尤善伏孥捕貂。”[2]这段话充分说明满族人十分喜 较射、陈伎。毕,恩赏银两:头等 3 名,各赏银 10 两;二等 3 名,各赏银
兰台世界 2012·7 月下旬 85
文 博 考 古 WENBOKAOGU
元朝图书文献的翻译研究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刘素祯
摘 要 我国优秀的翻译文化在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汇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将对元朝图书文献的翻译作详 细的阐述。
关键词 图书文献 元朝 文化内涵 翻译
我国民族翻译的繁盛时期存在于 11 世纪到 13 世纪。这一时期, 书写 34 人,译史 2 人,通事 17 人,其余由其他各民族人才担任。另外,
民间传统运动冰嬉的发展及优化策略
民间传统运动冰嬉的发展及优化策略作者:刘磊来源:《武术研究》 2018年第6期摘要:冰嬉运动是古代冰上运动的一种泛谓,起源于满族人民的生产劳动中,主要形式多为满族狩猎项目,后来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在皇宫和军营中得到了极大发展因为受到了鸦片战争的侵害和社会经济制度的改变走向了衰落。
但冰嬉运动却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民间传统运动冰嬉发展优化策略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6—0126—03依托2020 年冬奥会的大背景下研究中国“冰嬉”运动的发展历程。
经过历史的传承我们现代人是如何继承冰嬉运动精神的。
冰嬉是清朝的一项国俗,据史料记载,冰嬉最早出现在满族,是满族的一个生活习俗。
冰嬉在乾隆年间最为盛行,到了清代中期的时候, 尤其是嘉庆年间以后出现低谷。
古代的冰嬉运动不是一项单一竞技比赛,而是有着复杂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冰嬉是满族古代兼顾娱乐和强身健体的体育精神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它的形成、发展、兴盛和衰败的过程,是其自身和外在的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民间传统体育冰嬉运动。
1.2 文献资料法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渠道来寻找与其有关的论文以及资料等,主要使用使用计算机网络并查阅了全国各级体育期刊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文资料等。
2 冰嬉运动的发展2.1 从百姓的个人喜爱发展为社会习俗在我国东三省或其他部分地区,天气的原因使得冰嬉逐渐被更多的人熟知,如小孩子们会从坡的顶端向下滑进行玩耍, 有的采取蹲的姿势有的采取站立的姿势,还有的一些人家庭院积雪比较大形成了积雪他们就会在积雪上浇上水,等到水结冰了以后后就会形成一座雪梯。
登上去, 滑下来, 甚是好玩, 东北人叫“打砒滑坡儿”或“打砒溜滑儿”。
[1] 渐渐在社会上开始出现了一些在冰面上的杂耍表演,比如传统的舞狮子、划龙舟、小彩船等等。
表演人员穿着冰鞋从高的地方向下滑,非常受到百姓的欢迎。
冰嬉:意义非凡的冰上运动会
冰嬉:意义非凡的冰上运动会文/柯柯图/李支昌冰嬉起源的具体时间尚不明确,但宋代已有关于冰嬉的明确记载。
清代,它成为风靡全国的“国俗”,内容包罗万象:有和速度滑冰相似的“抢等”,参与者们排好队列等待信号,一声炮响后,如离弦的箭一般冲向前去,你追我赶,以到达终点的顺序决定胜负;有类似冰球运动的“抢球”,参赛者分为两队,在冰面上飞驰、对抗,争抢皮球,极为激烈刺激;还有被称为“转龙射球”的冰上射箭活动,以及摆山子、溜龙、亮排、一马十三式等。
冰嬉真可以说是古代版的“冰上运动会”了!“冰上运动会”不只是娱乐活动,还有军事意味。
满族人长期生活在关外(主要在东北三省地区),那里纬度高、气温低,冬季严寒、一片冰天雪地。
生活在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中,满族人非常擅长冰上运动。
后金天命元年,一件奇事悄然发生。
冰期还没到,黑龙江早早就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冰面宽如一座桥,直通对面的萨哈连部(黑龙江流域部分女真人的总称)。
努尔哈赤想要统一女真各部,而骁勇善战的萨哈连部正是一块不好啃的“硬骨头”。
以往汹涌的江水阻隔了努尔哈赤的进攻,此时,结冰的江水不再是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江河),而是有利的桥梁,对于擅长冰上行进的努尔哈赤部士卒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
于是,努尔哈赤当机立断,迅速组织队伍,踏冰而过。
而萨哈连部依据以往经验,以为黑龙江冰期未到,未加防备,只能仓促应战,最终大败。
冰嬉所代表的冰上运动还衍生出“事亲孝谨”的内涵。
乾隆皇帝对母亲很是孝顺,太后过生日,乾隆皇帝会举办盛大的庆典,而冰嬉则是庆典活动中的重要部分。
乾隆七年,乾隆皇帝陪着太后赏冰嬉,看到冰场上令人眼花缭乱的精彩节目,太后笑得合不拢嘴。
从此,每逢腊八日祈福结束,乾隆皇帝都会陪同太后观看冰嬉,庆祝节日,享受亲情。
豆读雪月编辑/马爱林。
踏冰滑雪话冰嬉
踏冰滑雪话冰嬉作者:孙赫来源:《百科知识》2013年第23期看过电视剧《甄嬛传》的读者可能对安陵容后期争宠时的那一段冰上舞蹈印象深刻,这项运动古已有之,并且还有一个趣味十足的名字叫做“冰嬉”。
冰嬉即冰上运动,其历史悠久,在宋代宫廷里已出现;明代定都北京,冰期较长,冰嬉活动日渐增多;到了清代,冰嬉作为皇家冬季一项重要的消遣活动十分盛行,并且还被乾隆皇帝定为“国俗”。
冰嬉活动探源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生活在寒冷地区,很早就开展了滑雪、滑冰等冰上运动。
《隋书》载:“北室韦,气候寒冷,地多积雪,惧陷坑井,骑木而行。
”满族的前身是女真,该族曾长期居住在今松花江流域以及黑龙江一带,那里冰封时间长,故踏冰滑雪是他们生活的一种基本技能和军事作战的手段。
清王室祖先世居长白山,狩猎是他们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所以他们不仅长于骑射,而且也长于滑雪滑冰。
早在清兵入关之前,满族已有擅长溜冰的部队。
天命年间(1616~1626年),努尔哈赤曾率部征服了巴尔虎特部落,但当他率部远离后,该部落又反叛,此时努尔哈赤已在数百里之外,其手下的将官费古烈“所部皆着乌喇滑子,擅冰行,以炮架爬犁,一日夜行七百里”,以致“满兵至,巴尔虎特尚弗知”。
满清入关后,冰嬉的习俗随之流布,在北京等地广为开展。
每到冬天,北京的太液池、中海、什刹海、护城河、二闸等处皆有冰床、冰球、冰舞等游戏活跃于冰上。
冰床是以木料制成床形,长5尺余,宽约3尺,可同时乘坐三四人。
在木床与冰面的结合处以铁条镶嵌,以减少冰床的摩擦,使冰床在冰上行驶更加便利轻盈。
拉冰床的绳子多是用骆驼毛拧成的,在手拉的部位毛绒略长些,以防冻手。
冰床的主人向前牵绳以拉拖床体,借冰之力使拖床在冰上滑行,急行数步之后,床主人飞身跃坐床沿,此时冰床仍行走如飞。
乘者有如置身于水晶宫,心旷神怡,目爽气顺,别有一番好心情。
清代文人墨客也有咏冰床的诗文,文昭在《京师竹枝词》中称:“城下长河冻已坚,冰床仍着缆绳牵;浑如倒拽飞鸢去,稳便江南鸭嘴船。
清代满族皇家冰嬉探析
清代满族皇家冰嬉探析作者:姜娟蒲玉宾胡雁来源:《搏击·武术科学》2013年第08期摘要:在人们的心目中,现代中国的冰上运动源于欧美,而少有人明晰中国古代的满清王朝曾经有过盛极一时的冰上运动,即冰嬉,而且地位极高,被定为大清“国俗”。
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研寻清代满族皇家之所以如此重视冰嬉的缘由在于,冰嬉不仅能够弘扬满族先人传统,利于征战、强化武事而且还能为皇帝及后妃等的摄乐消遣服务等等。
关键词:清代满族皇家冰嬉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8-0072-04冰上运动,是人们借助专用冰鞋以及其他辅助器材,在冰面上进行的体育运动,包括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等项目。
在人们的心目中,我国的冰上运动均是源于现代,由欧美传入的。
我国现代的冰上运动确实源于西方,但冰上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却早已有之,并远远早于欧美。
经比照发现,西方人在公元11、12世纪时始将兽骨磨出光滑的底面,绑在脚上滑行于冰面;而早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就开始利用木制的工具在冰雪中追逐野兽(《通典·边防》);1400多年前,在大兴安岭地区的居住的室韦人在冬季里就已盛行“骑木而行”的活动。
到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时期(1068-1123)则出现了将木块下面绑上铁棍的冰上滑行工具,并用于作战之需,而后冰上运动日益丰富。
中国古代的冰上运动在北方先民的生活劳作之中发源,被世居于“白山黑水”之间的满人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在满人统一天下,问鼎中原的征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后,又被缔造了清王朝的满族君主所高度重视,在定名为冰嬉之后,又被提升至“国俗”的高度,至清乾隆帝时,冰嬉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盛极于皇家宫廷和满清大地。
本文即沿循这一主线,重点对清代宫廷皇家冰嬉予以阐述和分析。
1 利于征战。
冰嬉受到满族先人女真的重视冰上运动为清朝廷所推崇,是有其原因的。
据传,当时女真领袖、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联合女真各部举兵反辽。
冰嬉运动源流论
“冰嬉”运动源流论摘要:兴起于北方酷寒地区的冰嬉运动,从宋代到清代,逐步完成了从生产劳作到游戏娱乐之功能的转变,也实现了从民间到宫廷之存在空间的转换,更成为清代满族统治者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手段。
同时,冰嬉运动也深刻影响了清代的社会生活和娱乐、休闲方式的选择。
关键词:冰嬉;由来;用途;类别;社会意义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110-02一、由来及用途“冰嬉”一词,最早出现在宋王应麟《玉海・宫室》中,即“顺宗纪,侍宴鱼藻宫,张冰嬉彩船,宫人为棹歌。
”表明在宋顺宗时期,冰嬉已是较为成熟的配乐宫廷游乐活动。
其所使用的工具有冰床、滑鞑、凌床、凌车、拖床、冰撬等,满语还有法喇、爬犁之说。
冰嬉作为一种冰上运动由来已久,但起初它并不是作为一种游戏形式出现,而是来源于生产劳动。
(一)生产生活北方苦寒之地的人们冬天渔猎,需在冰雪上行走,就制成冰车。
此多见于北方少数民族,清《皇清职贡图・赫哲妇》载:“赫哲……以捕鱼射猎为生,夏航大舟,冬月冰坚则乘冰床,用犬挽之。
其土语谓之赫哲话。
岁进貂皮。
”又清张伯英《黑龙江志稿・地理志》:“扒�溃�满洲语曰:法喇。
制如冰床,而不施铁条,屈木为辕……以牛或马走冰雪上,疾如飞,亦可施帷�眶姥n以御寒。
赫哲人所用狗爬�溃�形如小车而无轮。
”(二)交通运输上古人们已发明出适用于各种环境的交通工具,如《尸子》中记载大禹巡行天下“水乘舟、陆乘车、泥乘�、山乘�谩!焙罄从址⒚髁吮�上交通工具。
宋江少虞《新雕皇朝类苑・新雕皇朝类苑》卷第六十八:“凌床……行人以双轮小车马鞍蒙之以乘谓之木马。
挽车者皆衣韦�F。
冬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谓之凌床。
”明刘若愚《酌中志》卷十七:“至冬,冰冻可拖床。
以木板上加交床或藁,荐一人前引绳,可拉二三人,行冰如飞,积云残雪,点缀如画……”(三)战争战术唐李贺早有“时而冰车铁马,时而宝鼎�涝啤钡氖�句。
后《新唐书・黠戛斯传》:“古坚昆国也,或曰居勿,曰结骨,亦曰纥嘎斯。
清代冰上运动文化
民间普及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代冰上运动逐渐在民间普及开来。特别 是在北京、东北等地区的冬季,冰上运动成为人们喜闻乐见 的体育活动。
宫廷竞技
在宫廷中,皇帝和王公贵族也热衷于冰上运动。他们经常组 织冰上竞技比赛,如冰上蹴鞠、滑冰等,以此娱乐和锻炼身 体。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他们的权威和地位,还促进了冰上 运动的发展。
皇家园林中的冰上运动
1 2Biblioteka 皇家园林的冰雪娱乐设施清朝的皇家园林中,如圆明园、颐和园等,都设 有专门的冰上运动设施,如冰球场、滑冰场等。
皇室成员的参与
清朝皇室成员在冬季经常参与冰上运动,这些活 动成为他们娱乐、健身和社交的重要方式。
3
冰雪活动的管理与组织
皇家园林中的冰雪活动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 ,负责维护设施、组织活动等事务。
CHAPTER 04
清代冰上运动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冰上运动的传承
传承方式
通过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等方式 ,保留和传承了传统冰上运动的
技艺和文化内涵。
传承内容
包括传统的滑冰、滑雪、冰蹴球 等技术动作和运动形式,以及与 冰雪运动相关的民俗、信仰等文
化元素。
传承效果
传统冰上运动在清代得到了广泛 的传承和普及,成为当时社会文
竞技中的荣誉感
运动员们将荣誉视为生命,通过在比赛中获得胜利来为国家、民族 和家族争光。
对手之间的友谊
在冰雪运动的竞技中,虽然运动员们是竞争对手,但是在比赛之外 ,他们也会相互交流、学习,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CHAPTER 06
清代冰上运动的历史价值与影响
丰富了中国体育文化宝库
清代冰上运动是中国传统体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 前。这些运动项目不仅具有强身健体 的作用,还融合了文化、艺术和娱乐 元素,丰富了当时人们的体育文化生 活。
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八旗冰嬉的历史考证
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八旗冰嬉的历史考证
唐云松;国梁
【期刊名称】《满语研究》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满族在我国古代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冰上体育活动,并创造了灿烂多样的文化,通过对我国古代冰上活动的起源、满族冰嬉的形式和内容、盛行的原因以及其文化价值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满族体育文化.同时,通过对古代冰嬉运动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为我国北方开展冬季体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总页数】4页(P109-112)
【作者】唐云松;国梁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0;黑龙江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12.47
【相关文献】
1.对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冰嬉的述考 [J], 王刚
2.从乌拉划子到冰嬉大典——清廷对满族旧俗之弘扬及其意义 [J], 赵丽
3.社会共生理论视域下东北满族"冰嬉"文化的挖掘与整理 [J], 郝朋飞;徐涛
4.满族传统冰嬉引入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探索——以黑龙江大学为例 [J], 国梁
5.满族传统冰嬉在高等学校传承研究 [J], 国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乌拉划子到冰嬉大典——清廷对满族旧俗之弘扬及其意义
项 国家典制 。 学界 以往 多仅仅 将之 视 为宫
书 》 曾 记 载 , 生 活 于 大 兴 安 岭 一 带 的 北 室 韦 人 在 “地 多 积 雪 ” 时 便 “骑 木 而 行 ” 。 [ ] 4 成 书 于 唐 代 的 《 典 》 则 称 , 与 棘 辐 部 相 邻 通 的 流 鬼 人 因 “ 气 冱 寒 , 早 霜 雪 ” , 故 常 于 地 “坚 冰 之 后 , 以 木 广 六 寸 、 长 七 尺 , 施 系 其
系 。 因 此 ,把 握 其 中 的政 治 意 味 应 具 首 要 意
义。
拉 划子 为代表 的 、多为跑冰 滑冰 之类 的简单
活动 可比。
可 以 断 定 , 在 同 样 环 境 条 件 下 生 活 的 满 族 , 与 冰 雪 结 缘 白是 应 有 之 义 。 据 古 人 记 载 , 满 族 大 致 定 型 之 后 , 即 已非 常 习 惯 于 冰 雪 生 活 : “ 春 之 际 , 冰 雪 载 地 , 凡 薪 米 器 冬
上 , 以践 层 冰 ,逐 及 奔 兽 ” 。 [] 5
廷 娱 乐 文 化 活 动 , 或 是 中 国古 代 较 具 特 色 的
体 育活 动 。其 实,清廷之 所 以将 冰嬉 活动 视
为 对 满 族 入 关 前 的 冰 上 习 俗 的 弘 扬 , 与 其 应
对 当时一些 重 大政 治 问题 的考 虑有 着 密切 关
步 的 发 展 。 据 当 时 名 臣 高 士 奇 记 载 , 在
皇 家 西 苑 太 液 池 内 , 当 “ 冬 冰 冻 , 以 木 作 寒 平 板 , 下 用 二 足 , 裹 以 铁 条 , 一 人 在 前 引 绳 , 可 坐 三 四 人 ,行 冰 如 飞 ,名 曰 拖 床 。 积 雪残 云 ,景更如 画 。又于冰 上作掷 毽之 戏, 每 队 数 十 人 ,各 有 统 领 ,分 伍 而 立 , 以 皮 作 氇 , 掷 于 空 中 , 俟 其 将 堕 , 群 起 而 争 之 , 以 得 者 为 胜 。 或 此 队 之 人 将 得 ,则 彼 队 之 人 蹴 之 令 远 。 喧 笑 驰 逐 , 以 便 捷 勇 敢 为 能 。 本 朝 用 以 习武 。所 著 之 履 , 皆有 铁 齿 , 行 冰 上 不
清代的雪橇
清代的雪橇作者:潘洪钢来源:《理财·经论版》 2015年第5期潘洪钢清代是中国冰上运动、娱乐和交通运输的鼎盛时期。
这里我们来说说清代的雪橇。
清代满族以北方民族掌管天下,亦将其传统的冰上运动带入关内,既为娱乐,亦为军事操练,时有“国俗”之称。
满族勃兴于东北,其地冰冻期较长,历来生产、生活中与冰雪打交道都很多。
入关前,冰上运动已成为满洲人的传统,努尔哈赤时代就曾举办过大规模的冰上比赛,战争中也曾使用过配备冰橇的“快速部队”。
关外时期的冰上运动中,曾有女性参加,努尔哈赤还专门在比赛中为女性设立了奖项。
入关后,冰上运动的传统在旗内一直保留,到乾隆时,国力鼎盛,冰嬉更发展为一种大型比赛和表演项目。
冰嬉包括冰上速度比赛、花样滑冰表演、掷球、射箭比赛等许多项目,每年由八旗各选高手200 名,在宫中的水面上举行,如今天北京的北海、中海、南海等地,冰封时节都是很好的比赛场地。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乾隆时期“冰嬉图”展示了那里大规模冰上表演的场景。
这种集体的冰上表演,参加者各着本旗的服色,在冰道上做表演,千姿百态,各展雄风,包括凤凰展翅、果老骑驴、燕子戏水、金鸡独立等。
悬挂天球的地方,设有旗门三座,高高悬挂着彩穗的天球,勇士们在滑行中张弓射球。
还有身背彩旗的勇士,握幡前行。
此外,冰嬉表演中,还有以抢先到达御座为胜的“抢等”比赛,以及抢球、射箭、杂戏和舞龙、舞狮等项目。
不过,乾隆时的冰嬉并不是全民的运动,主要是旗人保持勇武精神的一种训练和比赛,清人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说“冰嬉之制,所以习武行赏”,道出了这项运动的本质。
冰嬉虽只在宫中表演给皇帝及大臣们观看,但毫无疑问,旗人在京城中进行冰上运动的训练,会对本来就有冰上运动传统的京城风俗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冰嬉比赛中就有苗族青年表现突出而受到乾隆帝表彰,特许入旗的例子。
冰嬉在乾隆时期受到高度重视,当时建立的京郊健锐营中,就常年保持着一支1600 人的冰上部队。
每年在八旗中选拔参加冰嬉者也成为各旗的一件大事,旗人本来就争强好胜,为了本旗的荣誉,也会形成冰上运动的热潮。
内蒙古春节赛冰球
内蒙古春节赛冰球春节,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节日,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团圆。
然而,在内蒙古地区,春节有一个特殊的活动,那就是春节赛冰球。
每年这个时候,内蒙古地区的冰球爱好者们会齐聚一堂,展开一场激烈而精彩的比拼。
冰球,在内蒙古已经拥有了很长的历史。
这个运动源自北方国家,大概在19世纪的时候传入中国,并迅速风靡起来。
如今,在内蒙古地区,冰球已经成为了一种经典的冰上运动,深深地融入了这片土地的文化。
内蒙古春节赛冰球是一项重要的冰球赛事,吸引了许多专业球队和业余球队的参与。
这场比赛通常会持续数天,期间球队们会进行很多轮次的比拼,最终产生冠军。
这也给了球迷们一个难得的机会,近距离观赏到高水平的冰球比赛。
比赛的场地通常是内蒙古地区的冰球场,这些冰球场具备了先进的设施和优质的冰面,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比赛环境。
而且,内蒙古地区的严寒天气条件也为冰球比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参赛选手和观众创造了独特的体验。
内蒙古春节赛冰球不仅仅是一项竞技比赛,更是一场文化交流和社交活动。
在比赛期间,球迷们会穿上自己喜爱球队的球衣,为自己心仪的球队加油助威。
赛场上洋溢着欢声笑语,人们尽情地享受这场冰上盛宴。
参赛的队伍来自不同的城市和地区,他们之间的比赛既是一场技术与配合的较量,也是一次友谊的展示。
在这个赛事中,参赛队伍之间会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并且,这些队伍也会与当地球迷进行互动,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故事,为冰球运动在内蒙古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内蒙古春节赛冰球对于年轻人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这场比赛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他们通过观看比赛,向参赛选手们学习技巧,激发了他们对冰球的热爱和追求。
他们开始参加冰球培训班,加入业余球队,将冰球运动带入了自己的生活。
春节赛冰球也对内蒙古地区的体育旅游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每年的春节季节,各地的冰球爱好者们会蜂拥而至,为比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同时,他们也会在比赛之外,游览内蒙古地区的景点,体验当地的美食和传统文化,为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和旅游业做出了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满族文化满族传统的冰上运动简介
导语:滑冰、滑雪广泛流传于东北各地满族民间。
由于东北地区结冰期较长,一年之中差不多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是结冰期,所以满族向有把冰雪视为一种
滑冰、滑雪广泛流传于东北各地满族民间。
由于东北地区结冰期较长,一年之中差不多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是结冰期,所以满族向有把冰雪视为一种圣洁的象征。
据文献记载,清代把浑河的浮冰,列为里室祭招祖先的供品之一。
每年小寒这一天,官府要到浑河凿冰窖藏,以供礼部火祭之用。
而浑河又是宫廷冰上运动的天然大冰场。
从那时起浑河一带的满族,就经常自发的在冰雪上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乾隆皇帝的《冰嬉赋序》中的“固俗”,就是指当时百姓冬季的体育健身习俗。
“固俗”就是民间所称的“跑冰鞋”。
据说“跑冰鞋”后来一直是当时八旗子弟必须操练的一项军事项目。
在北京每年冬季,都要在北海冰面上检阅八旗子弟的滑冰技术,规模相当盛大。
后来又由跑冰鞋衍生出来的滑冰车、抽冰嘎(即冰上"打陀罗")、"冰戏"、"冰嬉"、"冰上足球"等多项冰上体育活动。
满族入关后,又把这些冰上体育活动带到了北京。
跑冰鞋是沈城(现在的沈阳)最早的一种滑冰运动,源于满族渔猎时期。
清八旗兵的操练,并列为军事技术项目。
最早使用的跑冰鞋,是用兽骨制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滑冰技巧的提高,沈城冰鞋演变成双刀与单刀两种。
冰鞋木底上嵌有铁制冰刀,刀比木底短,停止、转弯可借助木跟。
比赛者穿上冰鞋进行比赛,内容有比速度、“转龙射球”等。
上个世纪50年代后,这种冰鞋在民间仍然可见到。
滑冰车:所谓滑冰车,是用一块二尺左右的长方形木板,在板下装上嵌铁条的横木做成。
站在冰车上,双手紧握冰扦,向前支撑滑奔;另一种是指人在爬犁上,以冰扦子撑地、或借地形的坡向前行的一种体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