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属植物在少数民族医药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5月
第19卷第2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MUC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May ,2010Vol.19No.2
乌头属植物在少数民族医药中的应用
*李志勇1,李彦文2,图雅3,黄秀兰1,张嫚1,崔箭1
(1.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700;
3.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84)
摘要:毛茛科乌头属植物是我国各民族传统医药中常用的有毒植物药物,本文就其在蒙、藏、彝、维吾尔、
侗等少数民族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乌头属药用植物在不同民族中的应用做了简要评价.关键词:乌头属;民族医药
中图分类号:R2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036(2010)02-0072-03收稿日期:2009-
12-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860391).
作者简介:李志勇(1978-),男(汉族),山西太原人,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医学博士,助理研究
员.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有毒药物的合理应用与心脑血管药理学.E-mail :lizyong@ ;Tel :010-
68933254-8391前言
毛茛科Ranunculaceae 乌头属Aconitum L 植物作为有毒植物及药用植物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乌头属植物在全世界约有300余种,在我国分布的有200多种.分布于我国境内的乌头属植物具体又分为牛扁亚属、乌头亚属、露蕊乌头亚属三大类.其中,以乌头亚属的种类最为复杂,可分为多果乌头组和乌头组.前者仅一种多果乌头A.polycarpum Chang ex W.T.Wang ,后者则包括了11个系,即唐古特乌头
系、
圆叶乌头系,保山乌头系、短柄乌头系、显柱乌头系、兴安乌头系、蔓乌头系、乌头系、准噶尔乌头系、岩乌头系、褐紫乌头系.当中,以唐古特乌头系、圆叶乌头系群植物的毒性在乌头属中最小[1].
乌头属植物在我国作为药材的应用历史十分悠久,涉及品种也较为丰富.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便有附子(附子是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的使用记载,将附子列为下品.汉代
名医张仲景为善用附子的第一人,其用附子的指征主要是“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
.其著作《伤寒论》中记载含附子方剂20首,37条;《金匮要略》记载含附子方剂11首,
16条[2].在我国供药用的乌头属植物已达76种之多,著名的有附子、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关白附等,其传统功效有祛风除湿、活血祛
瘀、
温里散寒等,可用于治跌打损伤、关节炎、神经性疼痛、中风瘫痪、胃冷痛、胃肠炎、月经不调、痈疽疮毒等疾病.但是,
乌头属植物多具有显著的毒性,毒副作用成为限制乌头属植物药用的主要因素.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乌头属药用植物“制毒”、用药经验,藏、苗、蒙、维、土家等
我国少数民族在乌头属植物的药用方面更因环境、文化、医学理论的各异而形成了不同用药习惯与方法,本文将就乌头属植物在少数民族传统医药中的应用做重点探讨.
2
乌头属植物在少数民族医药中的应用2.1乌头属植物在蒙医药中的应用
37第2期李志勇等:乌头属植物在少数民族医药中的应用
蒙医药在临床上主要应用北乌头(蒙药名为“泵阿”)的块根、叶、花和新幼芽.船盔乌头和唐古特乌头亦做药用,蒙药名为“白泵阿”.北乌头在《无误蒙药鉴》中记载为“味辛,效轻.有大毒”.《实用蒙药学》认为“北乌头辛、苦、热;有大毒.用于温性方剂有温热之功;用于寒凉之剂有增强寒凉之效.其性为初热,而后平、凉.有大毒”.草乌叶、革乌芽和草乌花在《认药白晶鉴》和《内蒙古蒙药材标准》均记载为“味辛、涩,性平.有小毒”[3].据《无误蒙药鉴》记载,草乌是泵阿的一种,历代蒙医药文献中常将泵阿分为有毒和无毒两大类,有毒泵阿又分5种.根据文献记载及蒙医临床应用经验认定草乌为有毒泵阿的一种[4].蒙医应用草乌治疗脑血管病、风湿类风湿及坐骨神经痛、偏头痛症、牛皮癣、小儿癫痛、乳腺病、室性早搏等.此外,乌头属牛扁亚属植物紫花高乌头的根及全草入蒙药,蒙药名“宝日一泵嘎”,收载于《认药白晶鉴》、《无误蒙药鉴》中,具有止咳、清肺之功效,主治流感、肺感、肺热、瘟疫[5].蒙医药在应用乌头属植物时采用配伍与炮制方法减毒.草乌的减毒增(存)效,强调与诃子配伍及用诃子炮制的减毒方法.蒙医对草乌与诃子搭配使用的论述最早见于公元前200多年前的《月王药帝》,在公元八世纪著成的《四部医典》(秘诀本)中指出“黑黄永病的治疗中加诃子、草乌为宜”.19世纪的《蒙药正典》也指出在入草乌的方剂中必须搭配诃子[6].
2.2乌头属植物在藏医药中的应用
在藏医药中,供药用的乌头属植物种类非常多.据调查,西藏地区有44个种和5个变种的乌头属植物,它们多生长于海拔4000 5200米的高山灌丛或草地[7].乌头属植物的藏医药传统分类方法较复杂.《晶珠本草·图鉴》中将乌头属藏药分为白、黑、红、黄四种,白、红、黄三种为药物,黑种既为药物亦为毒物.从藏医古代本草文献记载来看,白、红、黄三种乌头类藏药是无毒的,而黑种乌头类藏药是有剧毒的.白种乌头属藏药(藏药名:榜嘎)主要来源为唐古特乌头和船盔乌头的全草及块根.《晶珠本草》将黄种乌头属藏药与红种乌头属藏药为同一来源(藏药名:榜玛榜色),其主要来源为美丽乌头、长序美丽乌头及红乌头的根[8].按照藏医的分类方法,黑种乌头属藏药(藏药名:榜那)的分类更为复杂,《晶珠本草》根据“榜那”的花色将其分为五种,又按其根的颜色分为三种,每种颜色的品种又有不同的称谓,但其主要来源为铁棒锤、伏毛铁棒锤、短柄乌头、松潘乌头、蔓乌头、展毛尖萼乌头、奔子栏乌头、显苞乌头、长柱乌头、丽江乌头、格咱乌头、工布乌头等的根[7].
乌头属植物(榜嘎)是藏医常用药物之一,最早收载于医药古籍《月王药诊》(公元710年)中.《四部医典》记载“榜嘎”可治疗传染病、食物中毒、胆热病等.《四部医典注释本》认为“榜嘎”“性寒、味苦”,有小毒.朱敏等[9]经调查认为“榜嘎”的植物来源因地域不同略有差异,在西藏地区主要为船盔乌头,在青海东部、四川西部的藏族居住地则主要应用甘青乌头.此外,藏医还有使用铁棒锤(藏药名:庞阿那保、榜阿那保、榜那等)的习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1册(12年版)中收载的成药方剂中,有31个处方含有铁棒锤,占藏成方的15.5%[10].现今藏医所习用的铁棒锤的原植物来源多达11种,除部颁标准收载的铁棒锤、伏毛铁棒锤等6个品种外,还有工布乌头、直序乌头、错那乌头、类乌齐乌头、新都桥乌头、丽江乌头、展毛工布乌头、亚东乌头等乌头属植物.藏药铁棒锤的传统炮制方法包括流水漂洗、青稞酒浸泡研磨、发酵、晒干等工艺流程[11].
2.3乌头属植物在彝医药中的应用
彝医药除了将乌头属植物用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外,还广泛被用来解毒,解酒醉,解鸦片毒,尤其解救因误食鸟头属植物而中毒的人和家畜.用于解毒的乌头属植物称为“都拉”,又称“堵喇”、“肚拉”,最早见于清代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12]“堵喇生大理府,蔓生,黑根,一枝,一叶似五叶草,大如掌.俚医云:性寒,解草乌毒,产缅地者能解百毒”.在彝医药书籍《造药治病书》称“都拉”可以解乌头毒,解酒醉,解鸦片毒等[13].但在四川、云南等地作“都拉”使用的植物种类复杂,包括了毛茛科、唇形科、川续断科等4个科的12种植物[14].《中国植物志》[15]中记载,乌头属植物中称作“都拉”的植物有紫乌头、拟玉龙乌头、黄草乌三种.《新华本草纲要》[16]提到紫乌头又称为“堵喇”,“黑心解”.严铸云等[17]通过对“都拉”资源的调查研究,结合药效学验证,证实“都拉”应为乌头属植物西南乌头,为彝药“都拉”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