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数学简答题论述题必背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数学学
科必背知识点
一、高中数学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
1.必修一(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2.必修二(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集合初步)
3.必修三(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4.必修四(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平面向
量、三角恒等变换)
5.必修五(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6.选修内容(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
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
二、高中数学的基础性含义:
1.本身的基础基础性,因为高中数学面向的是全体
学生,所以它包含数学最基础的知识。
2.高中数学包含必修与选修的内容均为基础的数
学内容,必修内容满足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
修内容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
3.为其他学科(物理、化学)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
因为高中数学课程包含最基本的“内容”和“思想”
贯穿高中数学课程始终。
4.为以后高等教育理工科的学习打下基础,为以后
生活、学习、工作提供所必备的知识基础,为学
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数学的抽象性
(一)抽象是在思想中抽取事物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抽象是在对事物的属性做分析、
综合、比较、概括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认识事物本
质、掌握事物内在规律的思维方法。抽象性是数学的
基本特点之一,数学的抽象性提现在它所研究的对象
是完全舍弃具体事物的一切具体内容而只考虑其量的
关系与空间形式。
(二)数学的抽象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不仅数学概念是抽象的,数学方法也是抽象
的,并且大量使用抽象的符号;
(2)数学的抽象是逐级抽象的,下一次的抽象是
以前一次的抽象材料为其具体背景;
(3)高度的抽象必然有高度的概括。
(三)首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所谓
抽象思维能力,是指脱离具体形象,运用概念、判断、
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按抽象思维程度的不同,可
分为经验型抽象思维和理论型抽象思维。在教学中,
我们应着重发展理论型抽象思维,因为只有理论型抽
象思维得到充分发展的人,才能很好地分析和综合各
种事物,才有能力解决问题。
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高抽象、概括的能
力。在教学中,可通过实物教具,利用数形结合、以
形代数等手段进行教学。例如:讲对数函数的有关性
质时,可先画出图像,观察图像抽象出有关性质。
四、确定数学课程的依据:
(一)普通课程标准,必修课程确定的原则:满足公
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
要的知识准备。选修课程确定的原则:满足
学生兴趣和未来的发展,为进一步获得较高
数学素养提供知识准备。
(二)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
(三)学生需要。
(三)编者的意图。
四、数学教学原则
(1)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
(2)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原则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4)巩固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五、数学常用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3)自学辅导法
(4)发现法
(5)谈话法
六、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1)根绝教学目的和任务
(2)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4)根据教师本身的素质
(5)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只能和适用的条件
(6)根据教学时间和效率
七、高中数学四基、四能和培养基本能力、培
养数学素养
(1)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
本活动经验
(2)四能: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解决
问题的能力。
(3)培养基本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
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
象能力。
(4)培养数学素养:逻辑推理、数据处理、数学
运算、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抽象。
八、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关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标要求
包括:首先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其
概念和结论的本质;其次,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
和由来,及其应用,最后要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
思想方法。这里既有过去所强调的双基的要求,
又有新的发展。
(一)强调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
(二)强调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三)强调体会概念和结论中所蕴含的数学思
想和方法
九、课程标准行为动词:
1.了解——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者举例说明对
象的有关特征;或者根据对象特征从从具体情
景中辨认或举例说明对象。
2.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
和相关对象的区别和关系。
3.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对象用于新的情
景。
4.运用——综合使用对象,选择或创造新的方法
解决问题。
5.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
的认识。
6.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7.独立或者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
的特征及其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些
感性认识。
十、数学文化:
例1.微积分的学习是数学学习重要的基础课程,
贯穿整个数学学习的始终,故在学习微积分时搜
集有关微积分创立的时代背景和有关的人物资料,进行交流,体会微积分的建立对人类文化发展的
重要意义与价值。
例2.杨辉三角形在中国数学文化有特俗的地位,
它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还科学的揭示了二项式定
理展开式的系数的构成规律,由它可以直观地看
出二项式定理的性质。故可以在本课学习中介绍
我国古代数学成就杨辉三角有意识地强调数学的
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从而提高文化
素养与科学创新。
(一)如何渗透数学文化:
1、数学史知识的渗透(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
透数学文化,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且蕴含
在现实中的数学文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函数与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
化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有限与无限的
思想、或然与必然的思想,阐述如何体现某
种思想)
3、数学思维方式的渗透
(二)数学文化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十一、数学探究过程:
1.观察分析数学事实
2.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3.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
4.给出解释或证明
十二、数学建模的步骤:
1、分析问题背景,寻找数学联系。————分
析问题,理解其背景意义,从中找出它们与数
学哪些知识有联系,以便建立数学模型,使实
际问题数学化,从而使非常规问题转化为常规
问题来解决。
2、建立数学模型。————在分析的基础上,
将实际问题符号化并确定其中的关系,用具体
的方程式、函数式、代数式、不等式、或相关
的图形图标将数学关系确定下来,形成数学模
型。
3、求解数学问题。————主要强调学生使用
数学的意识培养与形成,所以尽量让学生联想
已学的数学知识或者熟悉的思想方法,通过推
理和演算,达到问题的解决。
4、检验。————将求解结果返回实际问题中
进行检验,查看是否满足实际问题,再决定模
型的改进或另辟蹊径。
5、交流与评价。————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教师要做到及时评价,帮助学生解决问
题。当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对此进行交流与分
享,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
6、推广。————如果问题得到解决,看它是
否能推广。如果解决的问题是具体的问题,可
以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推理、猜测、然后对结
论进行证明。
十三、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思维是以数、形与推理过程为研究对象,
以数学符号为载体,并以认识和发现数学规律为
目的的一种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偏向于固定模板化解题,
造成学生解题方式单一,思维比较固定,面对新
题型就会缺乏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精心设置需要学生做出逻辑判断的
问题情境,设计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
过程,创造引起数学思维冲突的机会。让
学生充分充分运用数学化思维去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
正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运用到学习过程中。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可以唤醒学生好奇心的
开放性问题,要充分鼓励学生的思维直觉、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与猜想、将数学结论还
原为学生自己经历抽象与归纳的思维过
程。
(三)坚持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思维,启发式
教学注重展现知识发生过程,创造情景,
启发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以及判断、推理等,思考问题、发现问题、
得出结论,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度
性。
十四、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作用、与其他教
学手段的关系
(一)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
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教学课程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
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
容的整合,注重时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
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
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
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
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尽可
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
(二)关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结
合其他教学手段,并能使它们起到互补作用。
在不借助信息技术的情况下利用创设情景的
方式去模拟实际情景,学生可能很难想象出
相应的实际情景,这里教师就可以结合信息
技术手段直接呈现图片或者视频;或者在处
理图形的动态变化时,若仅通过板书的形式
进行教学,一是作图比较频繁,二是连贯性
不强,这里教师可以通过几何画板等工具直
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