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谈爱情、爱和修行
南怀瑾先生:想证道?千万要抓住这两句话
南怀瑾先生:想证道?千万抓住这两句话【怀师箴言】善要下根啊!我们有时候也动了善念,动了善心,但是不入根。
刚要对人好一点,善事做了一点,忽然另一种刺激环境来了,就什么都不管了,恨起来比不行善的时候还要恨,这是善根没有成就,所以修道不会有成果的。
学佛想证道千万要抓住这两句话!没有修福德资粮就不要妄想成就,怎么样开始修福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也就是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没有功德成就的话,处处是障碍,身心都会是魔障,内外环境都是障碍。
无量功德成就是修福报,无量佛土皆严净是修智慧的成就。
怎么会无量佛土皆严净呢?心净国土净,要念念清净。
一呼一吸是一念,众生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个烦恼,所以念念清净才能够证到无量佛土皆严净。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修道家有一个条件,“善行为先”,要多行善事功德,只顾自私在那里打坐修道,不肯为他人做一点事情,那是世界上最自私的人,不会有成就的。
我常常说修道的人最自私,两腿一盘,眼睛一闭,说我要修道,不要吵我,什么事情我都不管,万缘放下。
拿万缘放下这一句话逃避现实,实际上他什么都没有放下,他最大的欲望放在前面,就是想长寿。
道家的老祖宗老子讲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你把自己摆下,先为人,不怕你不活着;如果先自私为自己,最后你先走路。
……总而言之,学佛修道你要成功得快,那是与行为道德配在一起的;必须要功德,要善行,做好人好事,慢慢功德与努力两个配合,就成就得快。
同样上学的学生,班上每个同学的成就不一样,就是这个道理。
……世界上用功的方法,不管学佛修道,永远难求得一个真正了解贯通而统一的方法。
如果真正有的话,修行起来并不难,很快,不过有一点很难,就是培养功德做善事,这个太难。
一般人贪便宜,以为只要打坐做工夫就可以成仙成佛,好事一点都不做;小的好事马马虎虎做一点,大的好事是不干的,永远办不到的,所以善行很难。
……这不是你打坐光在那里梦想能做得到的,你真要做工夫才行,老实讲,需要功德的培养,要修一切善,这个很要紧。
南怀瑾语录
南怀瑾语录南怀瑾,也被称为中国的“哲学家农民”,是一位享有声誉的思想家、作家和文化人。
他的言论以其深刻的智慧和独特的观点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索一些南怀瑾的语录,探讨他对人生、自然和人类存在的洞察力。
1. “人应该向内看!见到错误马上改正,见到好的马上修行。
”这句话可以被理解为南怀瑾对于个人成长和修行的指导原则。
他认为,我们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视我们身上的优点和好的品质,并通过修行来提升自己。
2. “真实之作为感觉与现象而呈,凡物皆新生。
”南怀瑾关注的是真实的本质。
他认为真实是通过感觉和经验来实现的。
每一次的感受和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带来的是独特的体验。
他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从每一个瞬间中不断地获得新生和新的认识。
3. “淡于功名利禄,引领凡世致真实之境。
”这句话反映了南怀瑾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他认为,追求功名利禄只会迷失自己,无法达到真实的人生境地。
他鼓励人们放下对物质和名誉的追求,去追求真实的境地和内心的平静。
4. “人心即天道,正心即实相。
”南怀瑾强调正心的重要性。
他认为我们的内心是与天道相通的,只有保持内心的正直和纯净,才能真正体验到事物的实相。
他鼓励我们通过修行和反思来改善自己的内心状态,提高对真实世界的认知。
5. “天无一物可爱恶也,人心取舍是非耳。
”这句话表达了南怀瑾对事物客观属性的看法。
他认为天地万物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只有人心的取舍和是非判断造成了善恶的对立。
他希望人们能够超越自身的主观评判,客观地看待事物,以化解人心中的矛盾和纷争。
6. “以大化之,故立而问天地;以小渐之,故至而问鬼神。
”南怀瑾提倡人们运用心灵的力量来探索宇宙的奥秘。
他认为通过扩大我们的视野和智慧,我们可以与宇宙相通,并借助宇宙的智慧来指导我们的人生。
相反,如果我们只关注个体的小事和功利,我们只能局限于人间的境界,无法超越尘世的限制。
南怀瑾: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南怀瑾: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展开全文南怀瑾,当代国学大家,少承旧学,博览群经,无所不涉,极为少有的能够贯通儒释道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物。
以下为南怀瑾说中国文化及人生智慧妙语集录,从其大量著作中精心摘选而出,共七七四十九句,细品,必受用不尽。
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多读历史我还有个主张,希望大家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研究经济政治问题,要多读历史才好。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我们小时候读历史是最重要的课。
要了解现在时代的趋势,必须要懂得自己古代的历史。
观察个人事业的成功失败,要拿古代做镜子,古代每个时代,怎么失败的?怎么成功的?没过去就没现在。
有缺陷才是正常佛学叫这个世界“娑婆世界”,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世界。
《易经》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让你有钱就不给你学问,有学问就没有钱;给你子孙满堂,就不给你别样了,所以总是有缺陷不圆满的。
知生灭便是觉悟生命就是这样,年年都有个春天,年年也有个冬天,这是生灭两头的现象;念头、细胞乃至一切物质也是有生有灭,永远都是这样。
找到了生命能生能灭的根本,叫做成佛,叫证得菩提。
……为什么佛教到中国,很容易就被吸收呢?因为中国文化的老祖宗《易经》,也讲过这个道理。
英雄与圣贤之别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
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起来,圣人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
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希望每个人能完成圣贤的责任,才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
古代经典要从小开始背当年我读四书五经,都是要背的。
小朋友们要放学了,心里高兴,一边嘴里唱着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
这样读书,心里会记住,一辈子忘不了。
想起来的时候心里默念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
南怀瑾20句话,会做人,能做事
南怀瑾20句话,会做人,能做事南怀瑾,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
他自幼接受严格的私塾教育,一生勤读不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天文历法、医药武艺、诗词曲赋,对儒释道经典皆有很深体悟。
南怀瑾堪称中国古典文化的“活字典”“活史书”,是近代少有的能够贯通儒释道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物,他的很多话语能给我们带来极深的人生启迪。
今日我们选取了南怀瑾先生的20段话,相信大家读后必定受益匪浅。
1、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2、读书是为明理,而非谋生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老问题。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
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
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
因为“生活”的意义,是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怎样设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同时,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过得很舒适快乐的一生。
这都是在“读书明理”以后,因为“智慧”、“智识”的开发了,就容易懂得了“谋生”的“技术”,和各种有利“谋生”的“智识”,也都属于“读书明理”。
明白了“人伦”之道以后,那是当然、必然的事。
很可惜,现代人所认识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
我们要孩子们去学习,读书受教育,就是为了孩子们将来的前途,有好的职业、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够赚很多的钱,过得很好的“生活”。
3、多为别人想一想对任何事情要客观,想到我所要的,他也是要的。
有人对于一件事情的处理,常会有对人不痛快、不满意的地方。
说老实话,假如是自己去处理,不见得比对方好,问题在于我们人类的心理,有一个自然的要求,都是要求别人能够很圆满;要求朋友、部下或长官,都希望他没有缺点,样样都好。
但是不要忘了,对方也是一个人,既然是人就有缺点。
南怀瑾先生经典语录
南怀瑾先生经典语录经典语录南怀瑾先生经典语录1、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
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
2、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
3、少年戒之在色,壮年戒之在斗,老年戒之在得。
4、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做了三件事后走路,自欺欺人被人欺,自骗骗人被人骗。
5、我常说,英雄的事业是建筑在大众的痛苦上,圣人则把天下人的痛苦一肩挑起,英雄与圣人的差别就在这个地方。
6、此所以我们过去的文化历史,始终在帝王专制政体中,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一个模式之下,度过了两千多年。
也使孔孟的道统精神,依草附木式地攀附在帝王政体之下,绵延存续了两千多年。
7、事实上,平安无事,清清净净,就是究竟的福报。
8、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9、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
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
10、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
11、每个人养成独立的人格,卓尔不群,就是真的自由。
任何一种语言文字没有办法表达人的真正思想和情绪,如果有办法那么人与人没有误会。
12、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13、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
14、人体的神经系统,大体说来,都以脊椎为中心,左右交叉分布,随着意识的支配而发散为肢体感官的动作。
犹如树木的枝条,依据它的中心树干,向外分散而至于枯落。
15、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16、修道的人,大多数都把道的境界,先由自己的主观观念,建立起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构想。
也可以说是自己首先建立起一个到的幻境,妄自追求。
其实,一存此念,早已离道太远了。
爱是修行_爱情故事
爱是修行爱就是修行。
爱情最终的功能,是响应一个最根本的存在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
爱的喜悦没有离开你,只要你愿意接近它。
爱的本质是成长,终极是超越限制,朝向无限。
爱是个人的修行,借另一个人调校双方的能量。
你得从爱中看穿和修理自己,才算没有错爱过。
爱是灵性自疗的过程,走歪了便是重复,走对路便是自由和解脱。
爱是一生修行的路,相爱时享受,相处时互相尊重,即使没有缘分走在一起,这份爱已一生一世。
爱是修出来的果实,掏尽感情的美丽感动,需要时间和耐性,承担和放下。
爱若没有让生命有所提升,便是白爱了。
爱最怕是退步,不是找不到答案。
爱情没有福德一致的回报,正如人生一样。
惯性麻木是爱的死穴。
不论爱过多少次,爱的本质都不应改变。
爱情的真相是什么呢?就是在镜中回照自己,认清自己之后,学习放下。
恋爱本来便是去体味人生,肯定存在的意义,在独特的对方身上所投射的独特欲望,看清楚自己的限制、弱点和人性真面目,从中学习成长,体验来访此生的意义,也从付出的过程中,学习自我进步和感恩。
爱情最重要的意义,是通过与对方相处修行,让自己成长。
真正的爱是双方心智上的进步。
爱是步向成熟的智慧旅程,不做逃避长大的稚童。
强壮的人才有力气投入爱,只想拥有被爱的感觉,或者借爱情逃避生命的人,没有能力看透、体验和享受爱。
不要勉强,不要强求,爱必须心安理得,顾己及人。
能够感谢,便能包容情侣间一切的恨,爱才真正体现在心里,才有资格说一句我曾爱过,很深地爱过,知道幸福是什么。
当有缘去爱和被爱时,一定要全然接受和珍惜,我们原来没有能力承担失去它的遗憾。
世上最富有的人是谁?不是神,不是富商,而是心胸宽大平和的人。
他们不会受伤害,他们活在爱内。
你也可以这样。
信仰是人自我投射的产物,爱情也一样。
爱情是互相反照的明镜。
我们无法靠自己看透自己的一切,但在爱情里,因为有欲望、要求、幻想和执着,我们的本性有机会原形毕露。
爱情根本就是一面明镜。
我们都需要爱情,因为我们还未完美,看不透自己。
南怀瑾语录三千年读史
南怀瑾语录三千年读史南怀瑾说: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南怀瑾语录三千年读史,希望你喜欢。
南怀瑾语录三千年读史1) 我们人生只有十二个字:“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
”2)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3) 天堂固然好,但却有人偏要死也不厌地狱。
极乐世界固然使人羡慕,心向往之,但却有人愿意永远沐浴在无边苦海中,以苦为乐。
与其舍一而取一,早已背道而驰。
不如两两相忘,不执著善恶、美丑,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遥自在了。
4) 有很多人学佛却还抱怨没有好的报应,你花这些精神去做世界上任何事都有利益的,只有学佛不同。
学佛法是学空法,一切放下,连放下的观念也放下。
大家如果用有所得之心去求无所得之法,那是完全背道而驰了。
5) 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
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常常跟朋友们讲,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
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
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
6) 什么是真头陀行,真出家才是头陀行,心出家才是真出家。
各位在座的不论在家出家的,要心能出家,才是真比丘比丘尼。
7) 世界上谁最漂亮?每个人自己看自己最漂亮,镜子照了又照,百看不厌,看到年老,还是喜欢,哈!都被幻化所骗。
8) 佛学叫这个世界“娑婆世界”,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世界。
《易经》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让你有钱就不给你学问,有学问就没有钱;给你子孙满堂,就不给你别样了,所以总是有缺陷不圆满的。
9) 我们学佛的根本是什么?一切宗教都是一样,都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第一个起步。
南怀瑾法门整理(四谛, 十二因缘, 六妙门,十六特胜,四禅)
上下左右中中带脉心肾肝肺胃
清洗九窍
洗脑[鼻子吸水嘴吐出]
洗食道[舌尖添小舌头]
洗胃[运气在胃里转]
十一切入
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识
这十种穿入一切,包括身体.
六字诀
打坐以前,念六個字,是吐任脈的氣,把裏面的氣呼掉。
呵(读如“猴”)
心
這三個部分是管五臟
呼
胃
嘘(读如"河威"合音)
肝
吹
肾
這三個字是管六腑,六腑是水的系統.
数
数出息
本来无我把病痛生命都呼出去
按中醫來講,
鼻子呼吸-督脈系統,管中樞神經系統;
開口呼出去-任脈系統,管五臟六腑
随
知息出
不理妄想不是分别无知而知
[不用特别去注意呼吸.自然地呼吸,只有知性在看着呼吸,记得知性不是在脑中]
知息入
止
知息长短
止长养息起报身息
观
知道就是观
[哪里难受病痛就忍在那里,并呼出去,用六字诀]
破了无明叫大彻大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开悟了
八忍忍;道类智忍;
苦法智;集法智;灭法智;道法智;苦类智;集类智;灭类智;道类智;
呼吸
根本依
三种气[息]
长养气
呼吸
保养用的
报身气
胎儿业报身来的
能量的变动
根本气
精卵结合时的力量/投胎时
动能行阴证到就具神足通
肺是五臟,這裏怎麼又出來肺呢?肺外面有個網膜,像尼龍一樣細得不得了,為什麼我們會發炎、會咳嗽、會生痰呢?因為保護肺的這個網膜的水份不通,所以用“呬”。
嘻(读如"河宜"合音)
三焦
(荷尔蒙系统,甲状腺,胸腺,肾上腺)
南怀瑾50句人生精言
1、靠别人永远没出息人只有求助于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世界上没有可靠的人,连你的父母,连你的儿女都不能靠,只有靠自己。
如果自己不站起来,指望别人依赖别人,永远是没有出息的人。
2、人的势利,很正常其实,人与人的交往,人际事物的交流,势利是其常态。
纯粹只讲道义,不顾势利,是非常的变态。
物以稀为贵,此所以道义的绝对可贵了。
3、器度决定高度每个人的气度、知识、范围、胸襟,都不同。
你要成大功、立大业,就要培养自己的器度,像大海那样大。
4、寂寞的享受我告诉你们一个经验:当夜深人静时,一个人跑到高山顶上或大沙漠里,非常宁静,自己的眼泪就不晓得怎么会流下来。
5、空灵才能自在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器度不空灵,那就完了,等于拿个杯子在小坑的水里当船,永远动不了。
6、没有什么会一直拥有凡是好的大家都希望它不要变。
像人类的感情,我们都希望爱河永浴,希望它不要变;年龄也希望不要变,永远青春等等。
7、成大事者必变通历史上的伟人:第一等智慧的领导者,晓得下一步是怎么变,便领导人家跟着变,永远站在变的前头。
8、以信仰约束自己我发现一个有思想信仰的人,他的成就绝对不同,一个人没有什么管到自己的时候,很容易就是失败的开始。
9、生命的能量来自“静”能源从哪里来的?是从静态来的,从空来的。
为什么我们忙碌到夜里就要睡觉呢?因为人也需要静态,脑筋不休息是不行的。
10、越是难,越要缓有时候处理一件复杂困难的事,百思不得其解,忽然自己的思想说,这样做可以解决问题,这就是静态的作用。
11、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练心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在社会中。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12、心态好,世界才会美好凡事不要只考虑自己,要为对方考虑。
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自爱,你才能够自在。
13、所谓修行——修正自己如果你以宽阔的胸怀容纳一切、包容一切的时候,你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
能经常查找自己的缺点,能不断地去掉我执,这就是修行,否则修什么呢?14、读书是为做人,而不是谋生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
精选的南怀瑾名言名句大全
精选的南怀瑾名言名句大全
1.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知足。
2. 世间最珍贵的是人心,最可贵的是真诚。
3. 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看淡。
4. 世间最真实的是感情,最动人的是真爱。
5. 人生最美好的是感悟,最珍贵的是懂得。
6. 世间最宝贵的是时间,最无价的是健康。
7. 人生最重要的是心灵,最珍贵的是清净。
8. 世间最美丽的是信念,最动人的是坚持。
9. 人生最幸福的是知足,最快乐的是简单。
10. 世间最珍贵的是友情,最真挚的是真诚。
南怀瑾先生的这些名言名句,都是对人生、情感、价值观的深刻思考和总结。
他以简洁、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理解,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希望我们能够在南怀瑾先生的名言名句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活出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南怀瑾:万物皆非你所有,只为你所用。不必遗憾,因为从未拥有
南怀瑾:万物皆⾮你所有,只为你所⽤。
不必遗憾,因为从未拥有“我相信,上天不给我的,⽆论我⼗指怎样紧扣仍会漏⾛。
给我的,⽆论我怎么失⼿都会拥有。
”——三⽑万物皆⾮我所有,只于我受⽤曾经听过南怀瑾先⽣说过这么⼀段话,他说:“⼈⽣下来的时候,⼿是抓住的。
(⼿)到什么时候放呢?在殡仪馆的时候就放了。
”所以他总结:“世间万物皆⾮你之所有,只属于你之受⽤。
”很多⼈都在思考⼀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通过南怀瑾先⽣这番话,或许我们可以得到⼀些感悟:握⼿⽽来,撒⼿⽽去,这应该就是⼈⽣了吧。
越是活到最后,我们就越能明⽩,天地万物皆不属于我,也不属于任何⼈。
我们都是⼀⽆所有⽣于天地之间,也终将不带丝毫归于⾃然。
当你真正懂得南师这番话的时候,往往都已经⼈⽣过半之有余⽽⽆不⾜了。
烦恼的根源:求之不得,弃之不舍佛说:“⽆明⽣烦恼,烦恼显现为贪嗔痴慢疑。
”世间之⼈⼤多是烦恼的,⽽烦恼的根源就是对⼈⽣充满了遗憾。
之所以会遗憾,就是因为⾃⼰想得到的东西得不到,或者得到的东西失去了。
所以才会“⽆明”,因⽽⼼⽣烦恼。
但其实如果懂得了南师关于“万物皆为我所⽤”的道理后就会明⽩:我们完全不必遗憾,因为从未拥有。
即便你以为那些你⼿上所拥有的东西,其实不过都是你在使⽤⽽已,本质上你是从未拥有的。
世⼈所说的“拥有”其实不是真正的拥有,⽽只是受⽤⽽已。
只是不同福报的⼈,会有不同受⽤的量。
福报⾼,受⽤之物多;福报低,受⽤之物少。
求之⽽不得,弃之⽽不舍,故⽽烦恼。
这便是将“受⽤”误以为是“拥有”所导致的。
初⽣为⼈学会把握,⽤尽⼀⽣学会放⼿古⼈云:“钱财乃⾝外之物,⽣不带来,死不带去。
”我们从⼩到⼤都在学会如何把握,如何争取,如何获得。
这是你求⽣存的技巧,也是你⽣⽽为⼈的职责。
当你已经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之后,你还要⽤尽⼀⽣来学会如何放⼿。
⽆论财富、功名,哪怕你的⾝体,都不是属于你拥有的。
因为当你离开⼈世之后,⼀切都将与你⽆关。
你受⽤的财富终会转为他⼈受⽤,你受⽤的功名也会随之消散,你受⽤的⾝体终会归于⾃然。
南怀瑾名言名句
南怀瑾名言名句
1.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2.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与你所爱的人一同看星星。
3. 活在当下,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因为未来是未知的。
4. 人生短暂,珍惜每一个与亲人朋友的相聚时刻。
5. 心怀感恩,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6. 不要让过去的失败成为你未来的枷锁,要学会释怀,继续向前。
7. 做一个善良的人,用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才能收获真正的快乐。
8. 天空无云时,你能看见更远的地方,心灵也是如此,保持清澈,才能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9.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要学会微笑面对,因为生活还在继续。
10.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信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去克服,因为你是最棒的自己。
南怀瑾经典语录摘抄
南怀瑾经典语录摘抄1、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
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2、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
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3、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4、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5、世间法不空,与般若有挂碍,等于眼中有沙,认生死轮回为实有;出世间法不空,与般若亦有挂碍,等于肉中有刺,认化城为宝所;故有凡夫生死、二乘涅盘的颠倒梦想。
6、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7、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8、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9、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
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10、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11、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12、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13、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14、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
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
南怀瑾人生最大的福报从吃苦中来(人的福报是有定数的)
南怀瑾人生最大的福报从吃苦中来(人的福报是有定数的)音乐综艺节目《歌手》中,华晨宇开唱《好想爱这个世界》时,放了一段华晨宇与宋丹丹的对话,给我的感触很深。
宋丹丹的大意是这样说的:你完全有能力得第一名,但最好别如愿!倘若你一路走得太顺,未来如果翻跟头有可能接受不了,来点挫折好。
人生不要太顺,总要为自己的未来积攒点好运和福报。
宋丹丹的一席劝告让我不禁联想到国学大师南怀瑾的一次开示,在开示过程大师说了这么一番话:“人一生的福报是有定数的,当你享受到了福报带来的美好时,更加应该慢慢用、省着用。
”很多人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此南怀瑾先生从多个方面作出了解释,他表示人生过得太顺,反而更需要小心,当心福报耗尽。
不顺时,也不要太烦心,人生没有永远的逆境,向着阳光奔跑,福报不请自来。
01做生意,做企业,靠的是福报曾经有人问及南怀瑾大师,什么地方消磨福报最多,最应该注意时,南怀瑾大师对提问者只说了三个字,“利益场”。
南怀瑾大师表示,福报是果,因在于修。
世间各种报应都不是命里注定的,而是修来的。
一个人修缮内心,修缮自身言行,其实说到底还是在给自己修福报。
越是有钱,越是生意做得大的人,往往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守财”比“进财”要难得多。
无福不受禄,福报享尽了,钱财也会跟着流逝,最后也只能坐吃山空了。
就好比一些人平日里人缘不错,做生意也往往诚信待人,所以熟悉他了解他的人自然也就会给他介绍客户,这便是平日里积累福报带来的好处。
但如果有朝一日,他的初心发生了改变,心中贪念越来越严重,越来越不满足现状,总想去压榨手里的资源来获取高回报,越来越忽视客户的重要。
届时,哪怕关系再好再熟悉的老客户,最后也肯定会离你而去。
这也就是福报享尽带来的恶果。
对此南怀瑾大师告诫我们:相较于钱财的积攒,福报更值得我们花费时间精力去储存,有福报,无论你做什么都会给你带来积极的影响。
平日多反省自身的不足,遵从其职,尽行其责。
不要好高骛远,心比天高,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积累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你的工作环境也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对境界历事炼性,对人炼心。
要尽你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心尽力地做好你所承担的一切,要制心一处,用心去做每一项工作。
把你的服务对象看成为父母众生,一切为他们的利益着想,以真诚心对待每一个众生,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理解他们,体谅他们,做众生的公仆,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
当你不求任何回报地去给予奉献的时候,这就是你的修行,你会得到无比的快乐。
你的事业、你的工作、你的一切都会顺利。
不要怕遇到违缘障碍,他可以历炼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层次,增长你的智慧。
你的家庭就是净土,就是你的寂静处。
要把你的净土打扫的干干净净,布置的清净庄严,要任劳任怨的尽你的责任和义务,擦掉灰尘就是擦掉你的业障,扫除垃圾就是扫除你的烦恼。
你的家人都是你的亲人,都是你的父母众生、儿女众生,都是你的金刚道友,要关心他们,照顾他们,尊重他们,不要伤害他们,怨恨他们。
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会伤害你,你执着谁,谁就会让你伤心,一切都要看成如梦如幻,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不是放弃,该做的还要去做,还要做好。
人生就如同一场戏,戏已经开场了,你就要演下去,但是你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你是在演戏,哪里有真的夫妻?哪里有真的儿女?既要演好你的角色,又不要假戏当真,其实人间并不是我们的老家,众生只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有什么可执着的,有什么可计较的,少说一句又能怎样?退一步又能怎样?凡事不要只考虑自己,要多为对方考虑。
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自爱,你才能够自在。
当你真正有了慈悲心、菩提心,你如理如法地修,真心诚意地去做,别人自然会尊重你,喜欢你。
南怀瑾经典50句
南怀瑾经典50句1、科学是没有真伪的;换一句话说,科学开始都是从幻想来发展的,它本身就是假的。
2、如果学佛为了求福报而学,求来生怎么样而学,不错,是有这个事,但不是彻底的,所以说人天福德枉成痴。
3、世界上谁最漂亮?每个人自己看自己最漂亮,镜子照了又照,百看不厌,看到年老,还是喜欢,哈!都被幻化所骗。
4、学道要营养好,休息得够,才能用功,人家问我闭关做啥!睡觉。
一进关房先睡七八天,以后不要睡了,一坐就用功了。
尤其是夜里十一点以后一定要睡觉,烂睡一卧,那才会有精神。
5、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6、自从一读愣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7、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8、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
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9、禅宗不但不立文字,而且以无相、无门为门,换言之,禅宗也是以无境界为境界,摆脱宗教形式主义,而着重禅法修证的真正精神,升华人生的意境,而进入纯清绝点、空灵无相而无不是相的境界。
10、人不能没有学问,不能没有知识,仅为了学问而钻到牛角尖里去,又有什么用?像这样的学问,我们不大赞成。
11、世界上真理只有一个,无二亦无三,只是东西方在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罢了。
12、实际上,好事跟痛苦是一体的两面而已,一个是手背,一个是手心。
假使说,好事他能够真丢掉开的话,痛苦来一样可以丢开,所以痛苦也是一个很好的测验。
如果一个人碰到烦恼,痛苦,逆境的时侯丢不开,说他碰到好事能丢得开,那是不可能的。
13、人体的神经系统,大体说来,都以脊椎为中心,左右交叉分布,随着意识的支配而发散为肢体感官的动作。
犹如树木的枝条,依据它的中心树干,向外分散而至于枯落。
14、每个人养成独立的人格,卓尔不群,就是真的自由。
南怀瑾语录名言80句
南怀瑾语录名言80句南怀瑾是一位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学者,以其深入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而闻名。
以下是他的一些经典语录,共计80句,以2000字的篇幅进行详细阐述:1. 学习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之一,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南怀瑾非常重视学习的重要性,他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进步。
2. 生命的质量取决于我们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外界环境。
南怀瑾认为,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并不取决于外界环境的好坏,而是取决于他内心世界的状态。
3. 心灵的宁静是幸福的基石。
南怀瑾认为,心灵的宁静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只有在心灵平静的状态下,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4. 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发现自我,认识自我。
南怀瑾强调发现自我和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我们才能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并在人生中取得成功。
5. 感悟生命,体验宇宙。
南怀瑾鼓励人们去感悟生命的奥秘,去体验宇宙的无穷无尽。
通过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智慧和境界。
6. 感恩是人生最美丽的修养。
南怀瑾认为感恩是一种美丽的修养。
只有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现有的一切,我们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并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满足。
7. 成功的背后是不断努力和坚持的付出。
南怀瑾认为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付出的结果。
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和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
8. 生活中没有比坚持更重要的东西了。
南怀瑾坚信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只有不屈不挠地坚持下去,我们才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9. 接纳变化是生活的智慧。
南怀瑾认为,接纳变化是一种智慧。
只有接受变化,我们才能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10. 活在当下,珍惜现在。
南怀瑾鼓励人们活在当下,珍惜现在。
只有珍惜现在,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追求内心的满足。
11.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给予别人快乐。
南怀瑾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能够给予别人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怀瑾先生谈爱情、爱和修行9月29日下午4时,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苏州逝世,享年95岁,走完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南怀瑾心喜武术道功,兼修儒、释、道,擅制茶、噱品茶,尤为深通中国传统文化,著作等身,集“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于一身。
南怀瑾早年讲学于云南大学、四川大学。
1949年前往台湾,相继受聘于中国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和国立政治大学讲学。
1985年旅居美国,成立弗吉尼亚“东西学院”。
大师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南怀瑾生平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浙江温州人,中国学者,文化传播者,通儒、释、道典籍,中国当代国学大师。
1918年,南怀瑾出生于中国浙江乐清柳市区长岐乡南宅,曾学习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
抗日战争,南怀瑾投笔从戎,在四川执教于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
随即潜心于佛典,1945年,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参访,闭关修行三年。
1949年,南怀瑾随国民党军队前往台湾,之后成为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并在政大、辅大等大学开课,多名台湾政坛要人、文化、财经界人士均为其学生。
南怀瑾对孩子从严教导,其子南一鹏曾说,每天要求我背诵唐诗和《古文观止》,我没完成学习任务还要受罚。
他评价自己的父亲称“对形而上的东西很透彻,对形而下的事务也很了解”,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他让许多人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1969年,南怀瑾创立“东西精华协会”,后创立“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和“十方丛林书院”。
又于1971年创办《人文世界》杂志。
1984年,因据传蒋经国怀疑南怀瑾可能成为新政学系在台湾的新领袖,为避祸移居美国,并成立维吉尼亚“东西学院”。
1988年,南怀瑾移居香港,在香港闭关沉思。
80年代末,南怀瑾开始筹资兴建中国国内第一条合资的铁路金温铁路(金华至温州),与1992年开始建设,于1998年6月11日通车。
南怀瑾筹资共计4568万美元,在建设完成之际,他提出“还路于民”,将股权转让给浙江省和铁道部,金温铁路现属上海铁路局管辖。
2004年,南怀瑾移居中国上海,后在2006年再次移居至苏州,并在苏州创建太湖大学堂,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与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结合,发展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
南怀瑾先生到某地讲课时,一个女生写纸条问他如何解决爱情的苦恼。
南先生的回答很妙:爱情是人最大的自私。
爱是每个人一生都要修行的功课。
爱情只是爱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但很多情况下,爱却要藉由爱情来学习。
为何?原因在于爱情中的悖论,最大的自私和最大的无私如同硬币的两面,统一在这个让人类数千年都参不透的主题里。
在所有的人与人的关系中,爱情是毒药。
在亚瑟王的故事里,公主玉色儿既是舅舅的新娘,又是仇人,哀生和她却注定了要相爱。
相爱的原因是两人误饮了一杯酒。
这杯酒不仅铸成了我们与另一个人相遇相爱的缘分,也免除了我们不懂爱的责任。
我们在爱中所有的疯狂、不可理喻都是上天安排的。
而我们尝到的苦似乎也是命定的。
通常男女相爱刚开始都是美好的,心醉神迷、柔情蜜意的感觉,堪称人世最幸福的时刻。
这时候的“苦”是“爱别离”。
随着时间的流逝关系的深入,两个人的灵魂激烈地撞在一起,关系多半会变质。
尤其是缺乏情感教育,仅凭原始本能行为行动,以及依靠现实道德规范约束的大多数人。
这时的“苦”便是“怨憎会”,两个人爱恨交织,爱时是举手无双的珍宝,恨时恨不得把对方撕碎,厌时想一脚把对方踢开,关系越是亲密,怨恨越多。
大部分的亲密关系都会发展会权力争夺游戏。
无论有多少理论告诫大家要尊重伴侣,任何试图改变对方的行为都会有损关系,但我们的潜意识总会千方百计地要操控所爱之人。
很多时候,这种操控是借着爱甚至是牺牲的名义。
这份操控意识来自于“我”。
佛法中将之称为“末那识”,“末那识”是八识中的第七识,提出“末那识”是佛法超越任何心理学、哲学、宗教的地方。
“末那识”形成“自我”,无“自我”,就无法分辨主客观,就无法进行理性思考。
亚当夏娃吃了苹果,意味着“自我”的形成,“末那识”的功能得到了提升。
“末那识”促使人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围着自己转。
人要生存,围着自己转是必须的,但是很容易转过头,而且自己没有觉察。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便很容易转过头。
人一生中,似乎都是在伤害他人和被他人伤害的状态中循环。
我们被人伤害时,其实内心潜伏着的是末那识主导的“欲”,因为想藉由现实中的个体来抚慰自己不安的灵魂,“欲”无法实现,伤害便生。
关系越近,彼此的要求就越多。
要求越多,并不能证明你越爱对方,而只是证明你越希望对方给予你爱。
从这种爱的索取中,自私可以得到极点。
父母之爱中这种自私的体现,便是违背孩子的心性,强行让孩子按照自己设想的模式成长。
爱情中的自私,一是嫉妒,一是强力改变对方,甚至毁灭对方。
自私从双方关系中延伸出来,甚至会毁灭他人。
世间的情杀上演的都是这种自己没有觉察的自私悲剧。
世人常常借助另一段感情来覆盖支离破碎、伤痕累累的两人关系,却忘了这些伤害都是自己造成的。
如果伤害的原因没有找到,下一段关系中类似的伤害又会发生。
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童年时在原生家庭中受的创伤会在亲密关系中重演,尤其是在婚姻中重复父母走过的路。
缺少父爱的女子通常会渴望一个年长的强有力的男子,如同精神导师般引导自己,渴望被另一个人的灵魂接纳和吞噬。
如果没有对自己内心需求并无觉察,这类女子通常会一次一次地投入到对年长男子的爱中。
缺少母爱的男子则会渴望伴侣如母亲一样无私地爱他,只付出不要求获得。
这类感情并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因为这种关系实质不是爱,是一种攫取,从他人那里获得自身没有的东西。
佛法所称人生八大痛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其中三种都和爱欲有关。
前面已经讲过了怨憎会、爱别离,其实“求不得”才是苦的根源。
人类的三大“欲”财富、权力、性(用爱欲来说更为准确)产生的动力之强,一直不分伯仲。
对女人来说,爱欲尤重。
对于这可以强烈到无以伦比的力量的爱欲,“求不得”的痛苦也可以达到极致。
然而和财富、权力之欲不同,爱情中的为己之私可以演变为最大的无私。
即使是最坏的人,在爱情面前,也可能露出良善的本来面目。
像欧阳克这等人,看到黄蓉要杀他,心里想的也是若死在她手里,也是甘愿的。
因此爱、艺术、宗教总是互通的,三者都无法凭借逻辑思维来分析考量,只能靠直觉体验。
因为爱他,所以愿意为他牺牲性命,在危急时刻能过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在少数。
危急时可以激发人的本性。
但在常态生活中,最难做的却是因爱而放手。
因为爱对方,所以可以做到不爱对方,这是爱情中最大的悖论。
也许,爱的基础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寄予,而不像财富、权力的基础是攫取和占有,所以人可以藉由一段爱情修行,学习如何去爱。
爱情给我们最大的财富不是得到那个人,而是学会爱。
人在婚姻中既有利于修行,又会最大限度的妨碍修行。
以往我从个体出发,抨击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戕害,但是对于处于蒙昧状态的人中,婚姻这种强行把两个人结合在一起的形式有时是必须的。
就像一个孩子,应该按着天性成长,但也需要大人的管教。
婚姻让两个人避无可避,以对方为镜,直面自身的缺陷。
在这种摩擦过程中,双方鲜血淋漓,但因婚姻的承诺和责任在那里,两人很难轻易结束关系,被迫修行。
但因为这修行有被迫的成分,所以又容易引起人的抵触心理。
很多人习惯了婚姻中的无奈,明知婚姻不佳,但既没有勇气结束,毕竟孩子、财产以及时间让两人产生的依赖之情都很难割舍,又没有耐心在这段关系中历练自己。
所以夫妻做久了变成生活在一起的陌生人,各自在婚外中寻求情感满足反而成了常态。
不单婚姻,任何一段亲密关系都可以促使我们修正自身的能量模式,活出更有觉知的生命状态。
“小三”关系也一样。
我无意从道德的角度来评判婚外恋,这里仅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讲。
不幸陷入三人关系,其间由嫉恨、占有带来的权力掌控要远多于二人关系。
爱欲带来的执着,迟早会把三人关系变成两个女人争夺男人的游戏。
很少人能超越这种争夺,除非他能将爱的自私引向爱的无私。
对于修行不够的人,卷入三人关系,更多的只是带来伤害。
从爱情到爱,这是个漫长的学习过程。
占星心理学家阿若优曾说,自由就是面对外在环境能自如地选择心态。
烦恼即菩提,审视自己烦恼的来源,按照宇宙的节奏过有觉知的生活,爱欲带来的痛苦自然会减轻。
附:南怀瑾先生辞世前后的一些事一:2012年初的时候,南老师就请人建造水晶舍利塔200尊!并在不久后建造完成,此事件让一些道友微微感觉有些不妙。
二:2012年5月12日,张公尚德老师达摩书院网站,公布一则消息:「南怀瑾先生学术成就」研讨会,时间正定在南老师逝世的那一天:9月29日。
此事件很有些奇特,因为一般情况下,总结一个人的成就,都是在这个人已经......才开始总结的。
当时包括我在内的一些道友虽也微微感觉不妙!但也没敢往深处想。
三:2012年5月29日,南老师在一次谈话中,提到自己龙年有劫,但谁也没有料到会这么严重。
四:2012年8月左右!古国治老师告诉一些道友说,今年的“亲子教育课”和“自我认知课”将会是最后的课程,明年将不再举办该课程,有道友问为什么,古老师答:南老师让他明年住大学堂,现在看来,其实这应该是南老师在作安排太湖大学堂以后的主持者。
五:2012年9月初左右,南老师示疾并住院,约在这个时期,南老师开始要弟子记录自己的生平。
“这动作是前所未有的,以前有弟子要为南老记录,或写传记,都被拒绝。
六:2012年9月19日早晨,怀师在与儿子南国熙讲完话后,说“我累了,要休息了”,随后入定坐化,此时怀师气住脉停,体软身热。
弟子们心存希冀,只好宣布入定,不触碰怀师,全力护持,为怀师祈福诵经。
至9月25日七日内,怀师体温和头部温度都未大变,身体柔软,体出檀香。
七:9月26日发觉怀师体温明显下降,遂宣布成立护持工作小组,并开始准备后事,进行修建荼毗炉等事宜。
至29日怀师状况再无逆转。
八:9月29日下午,上海中山医院的医生到太湖大学堂审视并确认怀师已无生命迹象,开具死亡证明书,认定怀师辞世时间为2012年9月29日下午16时26分。
之后为怀师换衣时,怀师身体柔软。
九:2012年9月30日晚上七点开始,在太湖大学堂为南老师举行了荼毗仪式!此时湖北准提法会起香正好开始!(首愚师父因在大学堂参加荼毗仪式,第二天才到法会现场)十:怀师荼毗仪式结束后,弟子们经过讨论商议,在否决了就地不开炉建塔的方案后,于2012年10月5日早晨四点打开荼毗炉,看到经过荼毗后,怀师的头骨完整,上面缀满各色舍利子;头骨一半呈现黄色,一半呈现蓝色;舌头完整,上面布满莲花状舍利子;其余身体化成舍利子无数。
根据安排,怀师的舍利子不日将运往四川成都文殊院,在那里将举行法会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