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中世纪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信仰与理性
中世纪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信仰与理性【摘要】:中世纪哲学的主要问题是信仰与理性之间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围绕关于上帝存在证明的教父哲学代表人物奥古斯丁的知识论证明和本体论证明,经验哲学的代表人物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及托马斯·阿奎那宇宙论证明,就此讨论基督教哲学中信仰与理性,这种思想传统不仅对于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而且对于近、现代的西方宗教思想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作者:袁野、孙晔,沈阳师范大学一、教父哲学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在早期基督教传播发展过程中,为了获得最高统治者的理解和支持,应付希腊哲学后裔们的激烈抨击,一些具有哲学修养的信徒就试图从理论上论证和捍卫基督教信仰。
借用古希腊哲学,并根据教会的需要加以改造,开始阐述、制订了教义和教规。
这些人或奔走传教,或著书立说。
借着他们的活动,基督教第一次有了相对完整的教义,他们也因此被教会称为“教父”。
他们的哲学思想就被称作“教父哲学”。
(一) 奥古斯丁关于上帝存在的两种证明——知识论证明和本体论证明。
奥古斯丁对关于上帝存在的单纯神学思辨并不感兴趣,他关于上帝的哲学反思是他强烈追求智慧和精神之宁静的产物。
他年少时沉湎于感官快乐之中的经历戏剧化的证明了灵魂不可能在肉体的快乐或感觉中找到宁静。
同样,在对知识确定性的追求中,由事物构成的世界是充满变化和暂时性的。
提出了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有限的人的心灵何以能够获得超出其心灵能力的知识?1.奥古斯丁关于上帝存在的知识论证明奥古斯丁是教父哲学的代表,深受柏拉图主义思想的影响,将知识区分为3 种,只能相信不能理解的知识——历史知识;既能相信又能理解的知识一数学知识;只有相信的知识才能被理解的知识——神学宗教,并把知识对象和知识的关系理解为有下到上的等级关系,人的外感觉以外部有形事物为对象,内感觉以外感觉为对象,理性以内感觉为对象。
这样,有形事物、外感觉、内感觉和理性构成了一个由低到高的等级。
奥古斯丁说:“很明显,有形事物被身体感觉所感知,身体感觉不能感知自身。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作者:杨文君来源:《大经贸》 2019年第8期杨文君【摘要】托马斯·阿奎那作为中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他在著作《神学大全》的第二题中指出并阐明了关于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他主张采用后天的证明方法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然而,虽然他的证明在前者的基础上有其进步性和合理性,但仍存在可以进行质疑和反思的地方,这对我们更进一步的探究上帝存在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五路证明反思托马斯·阿奎那作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和中世纪神学哲学的最高成就,他生于意大利的贵族家庭,五岁便进入进修院学习,师从哲学家大阿尔伯特,这就奠定了他更具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以理性思考为主体,这便是西方形而上学亦或说本体论所具有的传统。
而《神学大全》的出现便是这一基础很好的印证,著作中托马斯·阿奎那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也可最终归结为目的论证明和宇宙论证明。
那么,这五路证明具体是怎样的,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
一、关于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有一个背景性的人物,那就是安塞尔谟。
安瑟尔谟直接从上帝的概念导出了上帝的存在。
而托马斯·阿奎纳则不赞同安塞尔谟直接从纯粹概念推出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方法,他一方面指出上帝的存在与本质是绝对同一的,上帝的本质就已经包含了存在,所以,上帝的自身的存在是无需证明的;另一方面,他又承认,上帝存在对人类的理智来说并不是直接自明的真理,因而对此需要加以证明,具体的证明是他在《神学大全》中提出关于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
第一个证明是“从事物的运动或变化方面论证”;第二个证明是“从动力因的性质来讨论上帝的存在”;第三个证明是“从可能和必然性来论证上帝的存在”;第四个证明是“从事物中发现的真实性的等级论证上帝的存在”;第五个证明是“从世界的秩序(或目的因)来论证上帝的存在”。
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由于援引和改造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与变化、原因与结果、潜能与现实以及自然目的学说,因而在形式上有不同于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特点。
试阐述卡尔拉纳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试阐述卡尔拉纳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试阐述卡尔?拉纳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丁珊珊宗教学专业 0311263【内容提要】:在基督教哲学史上,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始终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神学家们为了给信仰寻求理性的依据,一直乐此不疲地从事这项工作,直至今日都未曾终止。
卡尔?拉纳是一名重要的天主教正统神学家,他是在对传统的论证进行扬弃之后,从人的角度并结合现代因素开展论证的。
他既坚持了传统的基督教教义,又回应了康德对本体论的批判,以存在论为基础重建本体论证明,使得传统信理与现代境遇的矛盾得到了解决,大大推动了天主教神学的发展。
本文的主旨就是力图阐述卡尔?拉纳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的思想背景及其论证思路。
【关键词】:拉纳在在者毕竟在上帝本体论证明 (【正文】:第一部分学术回顾卡尔?拉纳(Karl?Rahner 1904——1984)是德国天主教神学家。
他的神学思想影响了在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产生革命性变化的第二次梵蒂冈公会议。
正因如此,他被视为当代天主教会系统里最有影响的神学家,甚至有人断言他是这个神学系统里自托马斯?阿奎那以降最重要的神学家。
他对宗教哲学的两大主要贡献为:一是用存在主义哲学改造经院哲学,从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入手将经院哲学重新阐释为超验论的哲学,即“超验论的托马斯主义”;另一方面是将传统的教义神学重新解释为神学人类学,即神学研究应该始终围绕信仰1主体而不是外在的超越性客体。
卡尔?拉纳一生著作颇丰。
但他语言极其晦涩难懂,令许多学者望而却步。
因此,国内学界对其思想的研究成果较少。
台湾辅仁大学的武金正神父曾著《人与神的会晤——拉纳的神学人观》,不仅详细介绍了拉纳的生平和背景,还从拉纳的超验人学方法入手,对拉纳思想的一些重要议题作了整理和论述。
为了纪念拉纳的百年诞辰,辅仁大学又推出了关于其思想的研究论文集——《拉纳的1《当代西方宗教哲学》单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246页1基督论及神学人观》。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1. 引言1.1 五路证明的背景五路证明是指由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提出的五种逻辑推理,用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这五种证明分别是:第一路证明(基于运动之必有初因)、第二路证明(基于效果之必有原因)、第三路证明(基于存在之必有本体)、第四路证明(基于度量之必有最佳)、第五路证明(基于方向之必有智慧)。
这些证明被认为是基督教神学中最具影响力和重要性的观点之一,对于信仰的启发和坚定具有重要意义。
五路证明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但阿奎那对其进行了深化和发展,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通过这五种逻辑推理,阿奎那试图证明上帝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引导人们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来认识和信仰上帝。
的提出,开启了中世纪神学与哲学思想的新篇章,对当代人们探讨宇宙和神秘世界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2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重要性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重要性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些五路证明是中世纪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所提出的,被认为是西方神学和哲学史上最著名的神学论证之一。
这些证明试图通过理性推理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从而为基督宗教的信仰提供理性基础。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重要性在于:五路证明提供了理性基础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为信徒提供了坚实的信仰基础。
在现代世界,科学和理性思维盛行,五路证明的出现为那些需要理性支撑来坚定信仰的人提供了方向。
五路证明的出现挑战了无神论者和非理性主义者的观点,为信仰提供了哲学上的支持。
通过理性推理证明上帝的存在,使得信仰不再仅仅是盲目从众,而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和推理之上。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重要性在于为信徒提供了理性基础和哲学支撑,使得信仰更加坚定和深入。
这些证明不仅是中世纪神学思想的杰作,也是现代信仰的重要支柱之一。
2. 正文2.1 第一路证明的反思第一路证明是指由运动推至必有第一动者这一论证。
西方文化概论填空题(答案+挖空分开,方便复习)
填空题1 .希腊神话中的美神是(阿佛洛狄忒),她在罗马神话中被称为(维纳斯)希腊神话中的三代神王分别是(乌兰诺斯)、(克洛诺斯)、(宙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是(雅典娜),美神是(阿佛洛狄忒),酒神是(狄奥尼索斯)2.关于希腊神话与传说的最著名的史诗是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而对众神谱系进行系统性梳理的则是赫西俄德的(神谱)希腊神话主要是(地中海)世界神话与北方印欧语世界神话融合的结果,在“黑暗时代“末期杂乱无章的希腊神话传说进行编撰整理工作的两位重要人物是荷马和(赫西俄德)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典型地表现在(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悲剧故事中。
在希腊神话中,真正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决定性力量是潜藏在诸神背后的(命运)3 以克洛诺斯为首的老一辈神族是(提坦)神族,以宙斯为首的新一代希腊神族是(奥林匹斯)神族;与希腊正统宗教相对立的希腊民间神秘祭叫做(奥尔弗斯)。
4 .西方的历史之父是(希罗多德),悲剧之父是(埃斯库罗斯),哲学之父是(泰勒斯),雅典民主制的杰出领袖是(伯里克利)希腊最杰出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柏拉图)。
他的哲学体系通常被称为(理念论)/希腊最主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泰勒斯),他的哲学体系通常被称作(水本原说);希腊哲学和科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亚里士多德)。
雅典民主制的杰出领袖是(伯里克利),在希腊城邦时期因其思想的超越性而殉道、并且成为后来整个西方文化的“圣人”的是(苏格拉底)希腊宗教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直观的自然崇拜和明朗的感觉主义,而整个希腊文化的个性特征就是(和谐之美)与奥林匹斯神话相对应的希腊民间神秘祭叫做(奥尔弗斯)柏拉图之后,对基督教神学思想影响最大的两个非基督教哲学家是(普罗提诺)和(斯多葛)柏拉图关于(理念世界)与感觉世界二远对立的思想成为基督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西方教会的著名教父(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一书中为基督教的灵肉对立思想和修道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罗马的早期扩张中,罗马与它在地中海地区的头号劲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艰苦的战争,这些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
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理论
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理论研究中世纪神学的人都知道,托马斯·阿奎那在其著作《神学大全》中关于对上帝存在的证明,被称为目的论证明和宇宙论证明。
宇宙论证明是为目的论服务来证明上帝的存在,而证明上帝存在是为他的神学目的论确立坚实的理论基础。
所以,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是神学目的论。
而讨论其神学目的论更深层次的意义则是透视其神学目的论,挖掘其人学目的论的思想。
01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理论在经典著作《神学大全》中,托马斯·阿奎那这样论述:“关于上帝存在,可以有五种证明方法。
第一种很明了的方法就是从运动出发的方法:因为在这个世界里,有些小物在运动,这是确切无疑的,可被感性知觉所确定。
”在阿奎那看来,但凡是运动的事物都是由另一物推动的,因为要么就是存在着被推动的可能性,否则无物能在被推动下运动。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事物都是运动着的,因为运动都是将事物从可能性变为现实,但是,若非经过某个现实存在,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变是不可能实现的。
举例可知,用火点燃木柴,就是在用现实存在的热将可能的热转化成现实的,对木柴来说,火是推动这个运动过程的某种现实存在。
在同一种运动关系中,同一事物是不能既是可能又是现实,只能在不同的关系下才能发生转变,就像上面的例子中火的热,不可能同时是可能的冷,又是可能的热。
因此,不能将某一事物在一种关系条件中即被认定为推动者,又被认定为被推动,更不能认定为自动。
由此,得出结论为凡是运动的事物必定是被另一物推动的。
即是,当我们说某物被动时,就是在认定它被他物所推动。
但是,如果一直这样循环推论,就必然会追溯到第一推动者那里,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不被其他事物推动的,众所周知,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
阿奎那在运动关系中推论出了第一推动者上帝的存在。
阿奎那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这样论证道:“第二种方法是从有效因概念出发的方法。
在感性可感知的事物里,存在一种会产生效果的原因秩序。
西方哲学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方哲学史复习思考题填空题1、毕达哥拉斯关于世界本原提出了“”的命题,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
关于艺术中人体比例,提出了定理。
2、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悖论是:二分法、、和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
3、奥古斯丁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而安瑟伦提出了上帝存在的“证明”。
4、阿奎那·托马斯的著名著作是《》和《》”。
5、中世纪英国著名的唯名论者,提出了思维经济原则。
认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质”,这被称为“”。
6、笛卡尔认为人的理性能力是天生就有的,人生下来理性直观的能力,从而获得哲学及科学的最高原则(范畴或公理)。
这被称为“论”。
在身心关系问题上,主张物质实体的身体具有广延性,心灵实体具有思维性,两者各自独立,互不相干,被称为心身论。
7、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8、欧洲大陆唯理论哲学家有笛卡尔、和。
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名著作是《》,分析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发展阶段。
他的政治学说社会契约论思想,提出了的理论,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理论论证。
10、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希特的哲学是从绝对出发,他的主观唯心主义比康德更彻底。
而谢林哲学则是从绝对出发,把哲学转向客观唯心主义,为后来的黑格尔哲学打下了基础。
参考答案:1、数是世界的本原、黄金分割;2、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飞矢不动;3、知识、本体;4、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5、奥康、奥康剃刀;6、天赋观念论、二元论;7、贝克莱、休谟;8、斯宾诺莎、莱布尼茨;9、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主权在民;10、自我、同一。
1、苏格拉底在道德与知识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的著名命题。
他的概念辩驳的辩证法,被称为“”。
2、柏拉图提出的“四德说”,包括、勇敢、节制和等四种德性。
3、伊壁鸠鲁的幸福主义伦理学,提出了幸福生活的目的是“的无病痛和的无纷扰”。
4、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集大成者,提出了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
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上,他的主张是信仰与理性可以并存与一致,但信仰却理性,知识为信仰服务。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
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是中世纪哲学家们提出的关于上帝是否存在的证明。
这些证明包括:宇宙莫不是因果律的体现,存在具有旨意的事物和追求美好的动植物等。
然而,这些证明并不能完全证明上帝的存在,更不能令人信服。
以下是些反思:
首先,这些证明的前提是基于一些假定,例如宇宙是有始有终、存在一个终极原因等。
这些假定是无法证明的,只能源于信仰或个人观点。
其次,这些证明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每个人对“存在旨意”、“美好”等概念的理解
都是不同的。
因此,证明上帝的存在也受到不同的解读,无法成为确定性的证明。
第三,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很少考虑了存在看似没有旨意和美好的事物和现象。
这些
事物和现象存在,但却不完全符合上帝的概念。
证明是有缺陷的,因此这些证明被质疑。
第四,这些证明存在转换斜率的问题。
这些证明从对自然的观察而开始,最终推导到
一个宏大的主宰,这个推导的过程缺少“转折点”,其中间未描绘过渡。
证明未能证明自
然和神的合一,没有表达出具体的上帝形象。
最后,以上证明的认同都是基于理性的。
然而,信仰远不仅仅局限于理性领域内。
当
我们面对一定量的未知的情况时,信仰可能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证明成为次要问题。
我
们还需要关注一些其他类型证明,例如个人内心的体验、社会研究、宗教传统等。
综上所述,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是尽管有启发作用,但不足以令人信服的证明。
提示
我们应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以更全面的方式认识上帝。
阿奎那证明上帝是存在的用了五种方法
阿奎那证明上帝是存在的用了五种方法阿奎那是一位著名的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和哲学家,他提出了五种证明上帝的存在的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是基于哲学和逻辑的思考,用来反驳非信仰者对上帝存在的怀疑。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种方法。
首先,阿奎那提出了宇宙脉络的本体论证。
他认为,宇宙脉络及其内部的各种变化和联系显示了一种有序和目的性,这是一个超出物质界的存在所能解释的。
阿奎那称这个存在为上帝,他认为上帝是一切的原因和存在的真理,因此上帝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
其次,阿奎那提出了效能的本体论证。
他认为,一切有因果关系的现象都需要一个起因,而这个起因不能是无限的回溯下去。
阿奎那认为这个起因就是上帝,因为上帝是一个无因果的存在,他不依赖于任何其他事物来存在。
第三,阿奎那提出了必然存在的本体论证。
他认为,存在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一切实体都具有存在的属性。
因此,存在是无法被否认的。
阿奎那认为,如果存在是无法被否认的,那么必然存在的上帝就是存在的根源。
第四,阿奎那提出了度量的本体论证。
他认为,度量是事物之间比较大小的一个概念,而度量本身是一种无限的、全能的存在。
阿奎那认为这种无限的度量就是上帝,他超越了一切事物的限制和束缚。
最后,阿奎那提出了设计的本体论证。
他认为,宇宙中存在着复杂而有序的结构和规律,这表明宇宙是被有意设计和调整的。
阿奎那认为,这个设计者就是上帝,他创造了宇宙并赋予了它有序性和目的性。
总结一下,阿奎那提出的五种方法证明了上帝的存在。
他通过观察宇宙的秩序、探究原因和结果、思考存在的属性和度量的概念,以及分析宇宙的设计,推断出上帝的存在。
这些方法虽然是基于哲学和逻辑的推理,但它们为上帝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逻辑基础,可以对那些怀疑上帝存在的人提供一种思考和理解的途径。
然而,上帝的存在是一个信仰问题,不仅仅依赖于逻辑和推理,更需要个人的信仰和体验。
简述托马斯的五路证明
简述托马斯的五路证明托马斯的五路证明是中世纪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提出的五种证明上帝的存在的方法。
这五种证明分别是:第一路:运动之证;第二路:原因之证;第三路:可能性与必然性之证;第四路:完美度之证;第五路:设计者之证。
一、运动之证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空间中的移动和变化。
托马斯认为,物体发生运动需要有一个引起它运动的原因,而这个原因本身又需要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原因。
如果一直追溯下去,必定会得到一个最初的原因,这个最初的原因就是上帝。
二、原因之证托马斯认为,存在着一些事物,它们不能自我解释其存在的原因,必须依赖于其他事物来解释其存在。
如果一直追溯下去,必定会得到一个最初的原因,这个最初的原因就是上帝。
三、可能性与必然性之证托马斯认为,存在着某些事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存在或者可能以不同形式存在。
但是如果所有事物都只是可能存在,并没有实际存在,则不可能有任何事物真正地存在。
因此,存在着一个必然存在的事物,这个必然存在的事物就是上帝。
四、完美度之证托马斯认为,存在着某些事物,它们具有某种程度的完美度。
但是这种完美度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我们可以想象出更加完美的事物。
因此,存在着一个最高层次的完美度,这个最高层次的完美度就是上帝。
五、设计者之证托马斯认为,存在着一些事物,它们具有某种目的和意义。
而这些目的和意义不能自我解释,必须依赖于一个设计者来解释。
因此,存在着一个设计者,这个设计者就是上帝。
综上所述,托马斯的五路证明都试图从不同角度证明上帝的存在。
虽然这些证明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并且也存在一些争议和反对意见,但它们仍然对后世哲学家和神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成为了西方哲学史上重要的思想遗产之一。
托马斯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的合理性及其缺陷
托马斯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的合理性及其缺陷[摘要]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中世纪是信仰上帝的时代。
其核心的问题,就是关于上帝存在的问题。
很多神学家都试图运用理性和逻辑理论来论证上帝的存在。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本文就试图从这五大论证出发,来探讨托马斯关于上帝存在证明的论证的合理性和缺陷。
[关键词]上帝合理性缺陷在西方哲学经历了希腊哲学黄金时代之后,就进入了中世纪哲学的信仰时代——基督教哲学时代。
其核心的问题就是上帝的存在的问题。
在早期的基督教看来,上帝的存在是一个自明的事实,更不用不着人的证明。
但是从11世纪以后,一些理性的神学家试图开始注重用理性的逻辑来论证基督教神学的教义,特别是用之来论证其信仰的根本性问题,即上帝存在的合法性问题。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托马斯阿奎那。
他的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也最为著名。
从本质上来说,托马斯神哲学来源于亚里士多德哲学和基督教神学的结合。
托马斯认为,上帝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事实,但上帝本身是我们无法认识的,因而对上帝不能做先天的证明,而只能做后天的证明,即从结果去证明原因,从上帝的创造物去证明上帝的存在。
在其著名的神学和哲学著作——《神学大全》中,托马斯提出了他关于上帝存在的五大证明,又称为通向上帝的五条路径:1.不动的推动者的证明:世界上每一个事物的运动都是由于其他事物的推动,而这后一事物又需要其他事物来推动,因而必须有某种不被推动却能推动其他事物运动的东西,来作为这个连续运动系列的终点。
这个不动的最终的推动者就是上帝。
2.“第一原因”的证明: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都是一个结果,都必须以其他事物为原因,而这个作为原因的事物又是其他原因的结果,因而必须有某种本身不需要原因的“第一原因”。
这个“第一原因”就是上帝。
3.自身必然性的证明:即从可能性和必然性方面来论证。
世界上每一个个别事物的存在都只是偶然的或可能的,因而必须有某种绝对必然的存在,作为一切偶然的或可能地东西的根据。
阿奎那堆上帝存在的论证
上帝存在是经院哲学理论关注的中心,同时亦是托马斯神学哲学体系的基石。
关于上帝存在,托马斯一方面认为上帝的存在与本质是绝对同一的,上帝的本质就已经包含了存在,所以上帝自身的存在是无需证明的。
但另一方面托马斯又承认上帝存在对人类的理智来说并不是直接自明的真理,因而需要对此加以证明。
具体到证明方法,托马斯又不赞同安瑟尔谟从纯粹概念推出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方法,而主张通过熟知的结果来加以证明,即采取后天的证明方法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由此出发,托马斯在《神学大全》中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1.“从事物的运动或变化方面论证”:在世界上,有些事物是在运动着,这在我们的感觉上是明白的,也是确实的。
凡事物运动,总是要受其他事物的推动,因而任何运动都是由在它之前的另一个运动引起的,这样一直推论下去,“最后追到有一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
此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
2.“从动力因的性质来讨论上帝的存在”:在现象世界中,我们发现有一个动力因的秩序。
这里,我们决找不到一件自身就是动力因的事物。
动力因,也不可能推溯到无限,因为一切动力因都遵循一定秩序。
第一个动力因,是中间动力因的原因;而中间动力因,不管是多数还是单数,总是最后的原因的原因。
如果去掉原因,也就会去掉结果。
因此,在动力因中,如果没有第一个动力因(如果将动力因作无限制的推溯,就会成为这样情况),那就没有中间的原因,也不会有最后的结果。
所以,必有一个最初的动力因,此最初的动力因就是上帝。
3.“从可能和必然性来论证上帝的存在”: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存在,又是不存在,是可能性,又是必然性。
而任何事物都是从其他事物获得其存在和必然性。
照此推论下去,“我们不能不承认有某一东西:它自身就具有自己的必然性,而不是有赖于其他事物得到必然性,不但如此,它还使其他事物得到它们的必然性”。
这个东西就是上帝。
4.“从事物中发现的真实性的等级论证上帝的存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不同程度上是好的、真实的、高贵的,其标准就在于它们与最好、最真实、最高贵的东西接近的程度。
安瑟伦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述评
安瑟伦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述评高钟琴200730010042摘要:中世纪教父哲学家们不遗余力地寻找一个理想的方式证明上帝的存在,安瑟伦提出的“本体论证明”后来成了一大主流。
“本体论证明”方法巧妙地先提出了上帝概念,并仅仅通过简单的论证过程就推出了上帝的存在。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陷,混淆了“逻辑必然性”与“现实必然性”,把信仰置于理性之上等,使得后世的评论莫衷一是。
关键字:安瑟伦上帝存在本体论证明正文中世纪教父哲学家们不遗余力地寻找一个理想的方式证明上帝的存在,“经验哲学之父”安瑟伦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在这方面他的最大贡献便是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论证”。
“本体论论证”是康德后来赋予它的名称,其意义是仅依赖于概念的分析而不依赖于经验事实的证明。
在《宣讲》的开头,安瑟伦说,他的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使他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能否找到一个独立充足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经过长久的思考,他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在《宣讲》中给出了他的先天证明。
这个证明可以用下面的三段式推理表述:大前提: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仅存在于思想之中,而且也在实际上存在。
小前提: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
结论:上帝实际上存在。
对于证明的大前提,安瑟伦认为“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能仅仅在心中存在,因为如果只是在心中存在,那么被设想为实际上也存在的东西就更伟大了。
这样,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就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实中。
也即“心中具有一个关于最伟大东西的观念+认为后者仅仅存在于自己的心灵=自相矛盾”。
小前提对于安瑟伦来说是无可置疑的,“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意思是“不能设想有比它更伟大的东西”。
它仅仅是思想中的一个观念,不等于实际存在着的无与伦比的东西。
安瑟伦认为,即使那些不相信上帝存在的“愚人”也不能否认在他们心中有个“不能设想比之更伟大的东西”的观念,他们可以不把这一观念称作上帝,但他们能够完全理解这一观念,或者说,虽然他没有意识到这一观念,但一等到别人向他提起,他立即会承认这一观念的确实可靠性。
上帝存在的证明及反思
上帝存在的证明及反思今天到这儿来采取漫谈形式和大家讲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上帝存在的证明及反思。
我可能是早年研究哲学的原因,怀疑意识和批判意识比较强,所以从我个人理性层面上来说,我很难相信上帝的存在,我需要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证明。
中世纪教会里存在两个不同的观点:一个是先信仰而后理解,一个是先理解而后信仰。
基督教之于西方文化的关系我喜欢用“如影随形”四个字来概括,基督教对西方有很深的影响,基督徒肯定相信上帝的存在。
对一般人来说成为基督徒很简单,就是相信上帝的存在。
在西方从中世纪开始,甚至更早,在罗马帝国时,基督教还没有成为统治地位的宗教时,有一批博学的思想家,他们既有基督教虔诚的信仰,同时又有希腊哲学的底蕴和素养,他们在奠定基督教教义时也曾经说过:我们不仅只是要信仰上帝的存在,如果我们能在理论上证明上帝的存在,那岂不是锦上添花?这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非常有意思的区别,中国人的信仰从来不想证明,而西方人总想把信仰的对象用理论的方法加以证明。
接下来一共要讲到五种上帝存在的证明。
早期的基督教在理论上特别强调超理性的信仰,因此基督教早期的教父奠定的很多教义都是用理性无法推敲的,因为其荒谬,所以才可信。
我们理性理解不了上帝的奥秘,我们就否定上帝吗?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否定的是我们的理性,因为它太狭小,装不下无穷无尽的东西。
我们人类的理性很可怜,不要以为我们的理性可以理解一切,有些东西是超出我们理解范围之外的。
整个世界的奥秘是无限的,我们的理性是有限的,以有限的东西去理解无限的东西,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承认我们是有限的,而面对无限的时候我们有限的理性对它无能为力,我们宁信仰它而不去理解它。
因为我们理解不了。
我们如果要理解,只能按人的理性规定去理解,但是这样很可能就歪曲了它。
早期的著名教父奥普斯丁认为上帝创造世界不是在时间、空间中创造,甚至也不是在任何一个宇宙中创造,因为连宇宙也是被上帝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能说上帝在宇宙中创造宇宙。
《西方哲学史》教学课件:第十一讲 “上帝存在”的证明
“上帝存在”的证明是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常常讨论的一 个主题,它典型地反映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双重性质,这 就是,它既是基督教的,又是希腊哲学的,既是信仰主义 的,又是理性主义的。也就是说,只是在中世纪的经院哲 学时期,随着理性的复兴,在宗教信仰的领域运用理性、 把宗教信仰的主题作为一个形而上学命题来加以论证才成 为一件仿佛自然而又必要的事情,此时,基督教的经院哲 学家们不再满足于对上帝仅仅采取信仰的态度,而是企图 进行理性论证,以理性的方式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他们这 样做的动机当然是出于信仰,也就是说,他们企图用理性 来为信仰作论证和辩护,用理性来说明信仰,但是,他们 这样做的结果却使得上帝不再仅仅是信仰的对象,也成为 了理性的对象,使得上帝进入了理性考察的视野,这样, 在不知不觉之中,他们完成了一件重要的工作,这就是将 基督教的上帝理性化了,而这当然也就意味着基督教神学 体系的理性化。
验中 它并不表示属于一个对象的性质,而只是 对一个对象表示肯定,因而,当它运用在 它所肯定的对象身上时,它并没有增加对 象的任何性质,相反,只不过是对它表示 肯定而已。因此,当我们说“上帝存在” 时,这不过是说“上帝是”,它丝毫不能 表明上帝这个概念的实在性,而只是对这 个概念本身予以肯定而已。概念的实在性 并不是通过将“存在”谓词赋予它而获得 的,它必须通过其它的途径,这就是说, 它必须本身就是实在的,而上帝仅就其观 念性而言恰恰不是这样。
中世纪经院哲学中三种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一、安瑟尔谟有关“上帝存在”的著名的先 天证明。 二、托马斯·阿奎那有关“上帝存在”的五 个后天证明。 三、约翰·邓·司各脱有关“上帝存在”的综 合证明。
安瑟尔谟选句一:
“在思考中不能靠经典的权威来论 辩,……要简练地证明理性必然性,不管 宣称什么样的研究结论,都要公开地显示 出真理的明晰性”。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论证】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论证】作者:张志刚在基督教哲学史上,关于上帝的本体论论证是指一组带有相似逻辑倾向的证明方式,即认为上帝的存在是一个自明的、必然的真理,而否认上帝之存在势必导致逻辑上的自相矛盾。
就逻辑特征而言,这种论证是一种先验性的证明方式。
它所专注的是上帝概念本身的逻辑内涵,而不着重感官印像意义上的经验证据。
正因为这样,本体论论证在西方思想史上又是一种最易引起争论的证明方式。
在许多基督教思想家、特别是正统神学家看来,这是一种最理想的证明方式,优越性就在于不依赖任何有限的经验事实而能确证上帝的无限存在。
但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这种论证方式无异于一种逻辑诡辩,其可靠性很值得怀疑。
但无论如何,这种传统的证明方式对论争双方似乎总是不失一种思辨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和神学家去反覆探究,或是寻求进一步推理的可能性,以充份展开其固有的逻辑潜力,或是考察其本身留有的破绽性,以根本驳倒这一貌似逻辑推论的诡辩方式。
大致说来,作为一种先验证明方式的本体论论证在西方基督教哲学史上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中世纪经院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
一、中世纪经院哲学:安瑟伦与高尼罗本体论论证的经典表述形式是由安瑟伦(St.Anselm,1033-1109)提出来的。
安瑟伦原是意大利人,曾任英国诺曼底的贝克修道院院长,坎特伯雷的大主教。
他是早期实在论的著名代表,在西方思想更上被人看作最后一位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
安瑟伦的主要著作有《独白篇》、《宣讲篇》、《上帝为何化身为人》等。
在宗教哲学观念上,安瑟伦远承柏拉图的理念论,近师奥古斯丁的上帝观。
就理性与信仰的关系而言,他认为信仰高于理性,即理性的思考必须符合信仰的原则。
因此,信仰在先,理解在后。
安瑟伦有这样一段名言:我决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
因为我相信:除非我信仰了,我决不会理解。
安瑟伦的本体论论证就是基于上述宗教哲学观念推导出来的。
安瑟伦的本体论论证主要见于《宣讲篇》的第二章至第四章。
西方哲学术语学说学派(53)
目的论证明:(英teleological argument)全称“上帝存在的目的论证明”。
证明上帝存在的一种理论。
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提出。
他利用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关于理念或形式的等级和目的论思想论证上帝存在。
认为事物的良好、真实和尊贵的程度有高低多少之分,并且是和最高点相比较而言的。
由此推论,世界上必定有一种最完美、最真实、最高贵的东西存在着,作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具有良好、真实和尊贵等品质的原因,它就是上帝。
又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无知识的人,甚至生物,都是为着一个目标,遵循一定途径,有计划地活动着的。
但一个无知者如果不受某个有知识、有智慧的存在者的指挥,那他就像一支不受射手指挥的箭一样,是不能达到目的地的,所以必定有一个智慧的存在者指挥着一切自然事物去达到它们的目的。
这个存在者就是上帝。
上帝存在的目的论证明:(英teleological argu-ment for the existence of God)即“目的论证明”。
道德论证明:(英moral argument)全称“上帝存在的道德论证明”。
一种建立在人类道德经验基础上的对上帝存在的证明。
把道德与上帝存在联系起来在十诫中已有表现。
中世纪把道德与信仰看成是一致的。
德国康德加以系统化,并用以反对本体论证明和宇宙论证明,其思想根源是德国的虔敬派理论。
后由索尔列和泰勒(A.E.Taylor)作了发挥。
认为如果人们把道德规则理解为命令,则必然有一个命令者存在,它不仅是个别人道德行为的动因,而且是所有人道德行为的动因。
这个命令者就是上帝。
只有上帝存在着并命令所有人按道德规则或命令行事,才能形成绝对的道德义务。
如果我们承认道德权威,就必须承认只有上帝才能给予这种权威,故上帝存在着。
因为任何人不管他是否接受道德规则或命令,这种规则或命令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权威,因此权威的源泉是存在于人类意志之外的。
并认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历史时期中人们所提出的道德论证明有很大的一致性,这种令人印象深刻的一致性只有用上帝把他的规则早已写在每个人心中这种假设才能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世纪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中世纪教会里存在两个不同的观点:一个是先信仰而后理解,一个是先理解而后信仰。
基督教对西方有很深的影响,基督徒肯定相信上帝的存在。
对一般人来说成为基督徒很简单,就是相信上帝的存在。
在西方从中世纪开始,基督教还没有成为统治地位的宗教时,有一批博学的思想家,他们既有基督教虔诚的信仰,同时又有希腊哲学的底蕴和素养,他们在奠定基督教教义时也曾经说过:我们不仅只是要信仰上帝的存在,如果我们能在理论上证明上帝的存在,那岂不是锦上添花?这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非常有意思的区别,中国人的信仰从来不想证明,而西方人总想把信仰的对象用理论的方法加以证明。
托马斯•安奎拉的著名的宇宙能证明,即托马斯五路的五个证明。
第一个证明,他认为我们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被推动的。
我们必须假定,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
第二个证明跟这同构,我们说任何一个事物作为结果它都有原因,而上帝就是终极原因。
第三个证明,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或然性存在的。
从概率上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假定,在某一个时候这些或然性的东西它都不存在,而在概率上存在这种可能性,如果有这种正好都不存在的情况,我们很难解释为什么世界上后来会有这些东西,因为如果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他就不可能从无中产生出来。
但是,我们明明发现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很多东西,因此所有的东西不可能都是或然性的,它一定有必然性的存在。
第四个证明就是完满性。
我们可以把这个世界从不完满到比较完满到非常完满形成一个系列,那么这个系列最端,,而这个最完满的东西就是上帝。
这四个证明都叫宇宙能证明,它们具有同构性,根据一个系列往上追溯,但是又不可能追溯到无限,必须终止,然后我们终止出来的那个东西就是上帝。
第五个证明是目的能证明。
自然界和谐有序充满了目的性,每个事物好像都有自己的目的。
看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它也充满了目的。
它的目的从哪儿来呢?我们就必然相信,肯定有一个更高的智慧,他按照一定的意图,创造人类事物。
17世纪法国有个大数学家叫帕斯卡,他同时是神秘主义者和天主教徒。
帕斯卡本人特别反对当时像英国自然神论这种证明。
他认为用理性推出上帝的存在是枉费心机的,因为我们的理性是有限的。
帕斯卡这点跟我说的最早作证明以前的教父派的观点有点相同。
他认为我们的理性非常有限,我们不可能用数学公理的方式来推出上帝。
因此他坚决反对像英国那种自然神论,设计论证明用一种逻辑理性来推出理性。
那上帝推不出来,而他认为上帝是巨大的无限的对象。
他说这种无限的混沌,把我们和上帝隔开了。
简单的说,你信它他就存在,你不信它他就不存在。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想上帝存在呢?赌博啊!于是他提出一个上帝存在的博弈论证明,他说我们现在就这样,我们赌一把吧!我赌上帝存在还是不存在,哪一个赢的机会更大?赌徒嘛,赌场上你就要算我到底哪一个赢面更大,好,你想一想,如果你赌上帝不存在,那么如果你赌赢了,上帝果然不存在,你赢不了什么。
因为上帝不存在嘛,你赌它果然不存在,你赢了,它也赢不了什么,但如果你输了,这个代价就大了,你赌它不存在,而它果然不存在,你将来在它面前你怎么交代。
你说当时我举手时我不想你存在,你输的就大了吧。
反过来你要赌它存在呢?拟想想如果你赌输了,它不存在你失去不了什么,因为拟说它存在,它不存在,你赌输了,但是它不存在,你也输不了什么,但你要赌赢了你就赢大了,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因此博弈论证明说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宁愿赌上帝存在,我们不
要赌它不存在,否则我们就亏的比较大。
这种证明当然不是证明,这个完全是从一个现实功利的角度来出发,但是它里面也充满了智慧。
康德具体的反驳了宇宙论的证明,同时也反驳自然神论的证明。
康德同样也认为,你既不能用理性的证据来证明上帝不存在,也不能用理性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因为上帝存在与否是超出推理的证据的,因为理论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我们只能说理性所对应的经验世界现象,世界范围里面我们找不着上帝,但是超出经验范围,现象之外的那个本体世界,又涉及上帝那个问题,我们无法回答,因为我们的经验论不能应用的经验之外的东西上面去,否则就会导致一系列的矛盾,一系列的幻象。
这是康德的观点。
因此关于上帝,我们在认识论世界里面不能谈他。
在自然界中我们找不着上帝,在自然界之外我们对它一无所知。
因此我们既不能说上帝存在也不能说上帝不存在。
我们既不能用理性来证实上帝也不能用理性来证伪上帝,所以我们就把上帝束之高阁,我们不谈他。
在自然科领域里面,在经验世界里面,我们就只研究自然现象而已,研究自然世界,我们获得科学结论够了,所以我们把上帝赶出自然界,我们不谈他,这个做法基本上跟自然神论还是有点相同,只不过不同的就是说关于在自然之外的上帝有没有。
他还提出了另外一个证明,他认为尽管在认识世界自认世界里面我们不需要找上帝,我们也找不着上帝,但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在我们的道德世界里面,一个上帝的存在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