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修辞视角下的“洪荒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修辞视角下的“洪荒之力”
文章追溯了“洪荒之力”的起源,阐述了西方的修辞理论,并以这一理论具体分析了“洪荒之力”强势传播的动因,主要是因为修辞者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新媒体时代修辞情境的变化:社交媒体成了话语流通的重要平台,以及作为受众的网民规模和低龄化的发展及其从众心理。
标签:“洪荒之力”;修辞情境;社交媒体;受众
一、“洪荒之力”的起源
“洪荒”二字的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梁武帝为了普及教育,命周兴嗣编撰《千字文》,里面的头一句便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辞海》中,将“洪荒”一词解释为混沌、矇昧的状态,也指远古时代。传说天地初开之时,曾经有过一次大洪水,几乎毁灭了整个世界。因此,洪荒之力指的是天地初开之时这种足以毁灭世界的力量。受热播仙侠剧《花千骨》的影响,剧中“洪荒之力”多次出现,被人们熟悉,但并未带动全民使用“洪荒之力”。而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当中国游泳小将傅园慧顺利晋级100米仰泳决赛后,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播出后不久,“洪荒之力”便出现在各大网络平台,甚至引发了国外媒体的争相报道,同时也引起了语言学界的热议。“洪荒之力”为何会取得如此空前的传播效果?文章将从西方修辞学角度解读该词并探讨引起其广泛流传的原因,以期对该流行语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二、流行语“洪荒之力”与西方修辞
不同于中国的“修辞”概念,当代西方修辞学家将修辞定义为“通过象征手段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态度,行为的一门实践”。[1]而语言作为一种象征手段则是取得修辞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里约奥运会上,傅园慧面对记者的采访时,不拘一格的回答,为其赢得了空前的反响。根据网络上的数据统计显示,仅仅在视频播出两天之内,傅园慧的微博粉丝量从原先的16万达到300多万,涨了将近20倍,并被广大网友们称之为“洪荒少女”。由此可见,傅园慧这段简短的答记者问在网络媒体上有效地影响了人们对该运动员的看法,感情,态度以及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修辞实践,而流行语“洪荒之力”的使用则是她的修辞取效手段。
任何语言的流通都离不开与其密切相关的修辞情境,流行语“洪荒之力”的传播也是如此。修辞情境包括急缺,受众和修辞局限。急缺是指“一种缺陷,一种障碍,一件待处理的事情;受众指的是能够为话语所影响而成为现实干预力量的那些人;此外,每一个修辞情境都会有一系列的人物,事件,物体和它们的相互关系所组成的修辞局限。”[3]
三、“洪荒之力”强势传播的动因
1、修辞者自身的人格魅力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提到“当演说者的话令人相信的时候,他是凭他的性格来说服人,但是这种相信应当由演说本身引起,而不应当来源于听者对演说者的性格预先有的认识。”[2] 在仰泳半决赛结束后,当记者告诉傅园慧游了58秒95时,她惊呼:“我能游这么快?”记者问:“有没有为明天的比赛有所保留?”她回答:“没有保留,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记者追问:“是不是对明天决赛充满希望?”她的回答更令人意外:“没有,我已经很满意了,我对半决赛的成绩非常满意!”在奥运会这个举世瞩目的盛事上,运动员们面对媒体,在语言措辞上都十分谨慎格外小心,而在赛后采访中,傅园慧作为修辞实践的修辞者,她这样不加任何修饰,真诚率真的性情流露与许多运动员的风格大相径庭,“洪荒之力”的使用更显得生动有趣,这让广大网友们耳目一新。网友“不想晋升少尉”十分欣赏地说“这‘泥石流’太可爱了!赞一个!!只知道自己尽力了拼了第几无所谓了。”除此之外,国外媒体也对这名游泳小将赞赏有加,纽约时报称傅园慧展示出来的不只是对自己的表现一般地高兴,而是纯粹的快乐,活蹦乱跳,还伴随着各种活灵活现的表情;赫芬顿邮报称其为里约奥运会上最可爱的运动员。这名游泳小将之所以能让国内外的网友们折服,归功于她在采访时的那段回答表现出活泼开朗真诚的个性,让人们感受到了真正的奥运精神。而在此之前,大部分网友对于这名运动员知之甚少,她的回答展示出来的人格魅力为其赢得了空前的影响力,这也带动了流行语“洪荒之力”的流通。
2、新媒体时代修辞情境的变化
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是,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成了话语流通的重要平台,这也导致了话语流通情境中受众和修辞局限的改变,而这些改变为“洪荒之力”在网络平台上的广泛传播和流通创造了条件。
首先,修辞局限变化。传统媒体时代,受技术和时间的局限,在奥运会这样的重大盛世上,傅园慧因为一段采访引起全民轰动并带动了话语的广泛传播,这种现象极为罕见。而新媒体时代颠覆了“洪荒之力”流通的修辞局限。除了奥运会背景未发生改变以外,该词流通所依赖的载体发生了重大变化。傅园慧的赛后采访视频在微博上一经上传,便受到广大网友们的热捧,成为热搜话题,并占据了榜首的位置。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2016年6月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微博的使用人数已经达到2.04亿。这一切使得傅园慧的微博粉丝一夜之间翻了10倍,最新的一条微博,当天的评论更是超过10万条。同时另一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微信也为“洪荒之力”的流通创造了必要条件,截止2016年6月微信用户规模达到6.6亿。①傅园慧赛后采访时夸张到位的表情被网友们做成表情包并刷爆了微信朋友圈,网友们也纷纷模仿傅园慧体,用洪荒之力造句,在朋友圈来表达自己。社交媒體带来的修辞局限变化为“洪荒之力”的流通创造了前提。
第二、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任何一条新闻在新媒体时代都可以即时有效地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这就意味着能够为话语所影响而成为现实干预力量的受众群体的广泛性。新媒体平台上,受众的变化和特质无疑是引起语言传播的重要条件。
目前我国网民总数已达到7.10亿,这意味着互联网普及率已高达51.7%。在这些群体当中,10~39岁的网民为主要群体,占总数的74.7%,而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则占了30.4%。[5]从网民的年龄结构来看,网民的年龄结构呈低龄化发展,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创新丰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更容易接受并进行传播。新媒体时代网民规模,以及低龄化的发展都为“洪荒之力”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洪荒之力”虽起源于古代,而奥运会上傅园慧将旧词新用,对于喜欢新事物的广大年轻网友来说,表达新颖有趣,从而引发了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洪荒之力”浪潮。
除了受众的年龄构成变化以外,受众的心理也是促成“洪荒之力”广泛流传的重要因素。伯克曾提出人类在进行修辞实践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求同一性。
[6]当越来越多的网民在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上使用“洪荒之力”时,该词已成为网络平台上广为接受的语言。受人类同一性的本能驱使,网民为了更好地融入网络社区,与公众保持一致,便会无意识或有意识地使用“洪荒之力”作为社交语言。
傅园慧在奥运会上的采访,作为一种修辞实践,之所以使得“洪荒之力”获得广泛的传播,离不开其自身在采访时塑造的人格魅力。同时,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的修辞局限,广泛的受众群体以及特征都为“洪荒之力”的流通创造了必要条件。
【注释】
①数据来源:《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