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生双重教育管理模式优化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防生双重教育管理模式优化探讨

[摘要]国防生教育是军队依托地方高等院校培养部队预备军官的培养模式,但由于国防生身份的特殊性,形成了军队与普通高校双重管理的教育模式。文章分析了当前国防生双重教育模式中存在的有关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探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对提高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新时期军队培养高素质的预备军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防生;双重教育;管理模式;对策

一、国防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两条线,有机结合度不高

国防生既有部队准军官的身份,又有高校在校在籍学生的身份。国防生在校期间接受高校和驻校选培办的双重领导和管理。国防生的军政课程和军事训练由国防生选培办直接负责管理,教育管理工作主要由高校负责,驻校选培办予以协助。但由于双方工作的重心、工作机制不同以及双方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难于深入沟通和交流,国防生的军政课程、军事训练时间和学习时间时常发生冲突。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部分国防生上课难于集中精神,完成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存在一定差距,国防生的平均成绩与其它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国防生分散在同一所院校的不同专业和年级,难于集中教育管理,难于统一安排和协调一致,管理难度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差。

(二)管理队伍和管理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到位

目前在担任国防生培养任务的地方高校中,有领导机构,但基本没有针对国防生成立专门的具体办事机构,也基本没有制定专门的管理措施和办法来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有效管理,更没有针对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设立专项经费。国防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一般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学院(系)党委副书记或班主任直接抓。有的抓而不实,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收效也并不十分理想。通过对昆明理工大学国防生的调查,认为日常养成能够按部队要求落实的占53%,时好时坏的占38%,落实不好的占9%,其中,认为:(l)受校园环境影响的占86%;个人原因的占14%。(2)对国防生遵章守纪方面自我评价好的占74%;一般的占19%;不好的占7%。从调查了解和平时掌握情况分析,国防生因受大学校园自由散漫氛围的影响,自觉守纪、严格要求的意识还不够强,组织纪律性离部队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奖学金发放不科学,国防生综合素质提高缓慢

军队选培办直接对国防生综合进行考核,并发放国防生奖学金,给国防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国防生毕业后由军队干部部门按照专业对口、按需补充、面向基层、保证重点、兼顾个人意愿的原则进行分配。分配工作没有建立在严格的考核基础上,工作直接分配也即毕业后马上就业,免除了他们找工作的忧虑,导致国防生在学习中和生活中普遍存在较强优越感、学习动力不足、学风不良、遵纪守法意识不高的问题。直接导致国防生自身综合素质得不到很大提高,违背了国防生培养的初衷。国防生奖学金没有差距,或差距不大,奖学金类似福利,其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加强国防生教育管理的对策

(一)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政治合格”是军队对国防生最基本的要求,政治合格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学生党支部教育活动的开展,国防生最基本的身份是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依托是高校的学生党支部。军队选培机构在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国防生军政课程、到连队当兵锻炼等教育管理工作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党的忠诚、对军队的热爱,使国防生在接受党的建军思想、人民军队光荣历史教育的同时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在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依托学生党支部教育活动,在国防生中积极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活动,以培养优秀大学生为主线,加强国防生组织发展工作,根据军队人才工作的需要,争取毕业国防生入党比例达到一定数量。通过组织发展和教育活动,使国防生在组织上入党的同时,强调国防生思想入党。注重国防生在学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模范遵章守纪,在团学活动、专业学习以及综合素质提高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国防生学生党员在学校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国防生的先进性。

(二)加强国防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对国防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是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方面,负有主要责任。在国防生达到一定规模情况下,高校应当配备专兼职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应当熟悉高校学生教

育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党务工作经验,热爱军队,了解部队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有关要求,能积极有效地与部队驻校选培办交流和沟通。

部队驻校选培办工作人员应熟悉军队人才培养机制和过程,了解高校培养学生的机制和要求,能将军队后备干部培养工作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独立开展好国防生军政训练教育管理工作,并积极配合好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高校与部队驻校选培办应确定一定的交流沟通机制,定期进行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交流,使双方及时了解国防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排解国防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加强合作,不断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国防生军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和有机配合

按照部队“业务精良”“军事过硬”的要求,加强军政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在国防生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即国防生在同一专业同一年级的数量达到至少一个教学班级(30-50人),结合部队军事人才培养的需要,可以针对一个班级进行培养计划的修订,再按照修订的教学计划组织进行教学和训练,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国防生军事体育、军事训练计划及达标要求。如果一个学校的国防生数量能保持一定规模,学校在体育设施建设中可以适当考虑与军队共建一定数量的有针对性的军事体育设施,从而加强国防生的军事体育训练工作,提高国防生的军事体育素质,使国防生军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和有机结合,提高国防生培养工作的效率。

(四)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国防生学风建设

国防生的根本身份是在校学生,高校按照在校学生进行管理之外,国防生还是准军人,最为有效的管理方式就是准军事化管理:集中居住、集中管理、集中训练。应根据国防生的特殊身份由普通高校与军队根据部队管理条例,结合普通高校国防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在准军事化管理的过程中加强国防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向军队看齐,培养学生强烈的纪律意识和国防意识,增强国防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国防生学风建设,培养他们严格自律的形象。在平时学习、日常生活和集体活动中,对国防生从严要求,促使他们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用纪律约束言行,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校纪校规,养成领导在与不在一样、集体活动与个人活动一样地坚决执行命令、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良好习惯。

(五)积极开展国防生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通过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方式,国防生的社会实践可同时结合地方、部队的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安排进行,利用地方高校寒暑假有利时机加强国防生社会实践,使国防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部队、提高国防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部队适应能力,一旦进入部队,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部队的生活方式,顺利完成从大学国防生到士兵的转变。通过有计划的学校假期社会实践、当兵锻炼与社会实践,增强国防生对社会的认识、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对人民军队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