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解读

合集下载

解读《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修订版)》PPT

解读《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修订版)》PPT


质控图的构成 一中心横线及其上、下各一或 两条平行的控制线,并有按时间顺序填入的各 质控血清测定的数值。
建立质控图参数




算术平均值(X) 代表一组S/CO值的平均值,为了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应该采用至 少20次(天)所测得的外部对照质控血清S/CO值结果计算出平均值。 标准差(S) 是描述样本与均数之间离散程度的一个指标,是与对照值的S/CO值 均值有关的预期范围。 变异系数(CV) 是反映各次S/CO值相对于均值的离散程度的一个指标,可以用于衡 量被检标本检测的重复性或精密度。 控制限 由实验室根据对质控物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来确定。
提示存在质量隐患,应引起重视的情况:

运输包装、内盒或试剂盒的物理损伤; 在单包装内存在混杂物质; 标签出现错误、缺失或字迹模糊(产品名称或出产厂家 名称,批号和货号,失效期或/和生产日期); 缺失目录; 泄露或污染; 不适宜的存放条件; 保护包装纸破损或污染; 未达到质量控制标准(阳性/阴性控制结果以及质控条 带出现与否等标志)。 建议 每个检测日检测一次阳性和阴性质控品;如果日检测 量大于50份样品,至少应做2次质控。
抗凝血的采集
用加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或一次性注射器抽取 静脉血,转移至加有抗凝剂的试管),反复轻摇, 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备用。 应根据实验要求选用适当的抗凝剂,如CD4+/ CD8+T淋巴细胞测定可选用K3EDTA或肝素或枸 櫞酸钠;HIV病毒分离、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可选 用K3EDTA或枸櫞酸钠。 用于核酸定性检测时,采集的抗凝全血应在 4~8h内分离PBMC和血浆,否则应在24~48h内 分离血浆和血细胞。
职业暴露药物预防及方案

根据暴露的类型及暴露源的状况,确定是 否需要进行药物预防,及采取何种暴露后 预防(PEP)方案。

全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技术规范(2023年修订版)

全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技术规范(2023年修订版)

全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技术规范(2023年修订版)引言本文档是全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技术规范的修订版,旨在规范全国范围内HIV检测的质量和准确性,以提高HIV 感染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1. 范围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等单位进行HIV检测。

2. 术语定义- 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IV抗体:人体对HIV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所产生的抗体。

- HIV抗原:HIV感染人体内HIV病毒产生的抗原。

- HIV核酸:HIV病毒的遗传物质(RNA)。

3. 检测方法3.1 HIV抗体检测- 检测方法应使用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HIV抗体检测试剂盒。

- 检测过程应严格按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 检测结果应根据检测试剂盒说明书的判断标准进行解读。

3.2 HIV抗原检测- HIV抗原检测可作为HIV感染早期诊断的辅助方法。

- 检测方法应使用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HIV抗原检测试剂盒。

- 检测过程应严格按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 检测结果应根据检测试剂盒说明书的判断标准进行解读。

3.3 HIV核酸检测- HIV核酸检测可作为HIV感染确认和病毒负载监测的方法。

- 检测方法应使用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HIV核酸检测试剂盒。

- 检测过程应严格按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 检测结果应根据检测试剂盒说明书的判断标准进行解读。

4. 质量控制4.1 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的要求。

- 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4.2 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资质证书。

- 检测人员应定期参加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保持技术能力和水平。

4.3 质量控制物质- 检测过程中应使用经国家质量控制中心认证的质控物质,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解读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解读

样品的保存
1 用于抗体和抗原检测的血清或血浆样品,短期(1周) 内进行检测的可存放于2~8℃, 一周以上应存放于-20℃ 以下。 2 用于核酸检测的血浆和血细胞样品4天内进行检测的可 存放于4℃,3个月以内应存放于-20℃以下。3个月以上 应置于-70℃以下。 3 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检测的筛查阳性样品应及时送 确证实验室,筛查阴性样品,可根据具体需要决定保存时 间,建议至少保存1~2个月。特殊用途或专项项目的样 品根据具体要求确定保存时间。 4 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收到的筛查阳性样品,无论确 证结果如何,均应将剩余的样品保存至少10年,特殊用 途或专项项目的样品根据具体要求确定保存时间。
筛查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ELISA多为单纯HIV抗体检测试剂。HIV抗原 抗体联合检测试剂可同时检测血液中HIV-1P24抗 原和HIV-1/2抗体。HIV抗原或抗体包被于固相载 体,加入待检样品和酶标记的HIV抗原或抗体, 加底物显色,用酶标仪测定结果。有效试验的阴 性和阳性对照必须符合试剂盒规定。
确证试验(WB试验)
HIV抗原多为全病毒裂解抗原,用SDS-PAGE(SDS-聚丙烯 酰胺凝胶)按其分子大小进行电泳分离,然后通过电转移法 将凝胶中的HIV蛋白转移至硝酸纤维薄膜上。这类试剂的 抗原条带全,包括膜区抗原gp160、gp120和gp41,核 心抗原p55、p24和p17,聚合酶抗原p66、p51和p31, 另外还有HIV-2型特异性抗原。当NC膜上的抗原与血清 中的HIV抗体反应,在酶结合物的作用下显色,就显示了 不同的抗体条带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
将提纯后的HIV抗原连接到有色明胶颗 粒上,制成致敏颗粒。当加入的检测标本 中有HIV抗体存在时,即可使致敏颗粒凝集, 出现肉眼可见的浅色凝集环(斑);而若 标本中无HIV抗体,致敏颗粒即在重力作用 下沉人U型板底,形成一个深色红点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病毒性感染,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极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艾滋病传播,提高艾滋病检测技术水平,本文档旨在提供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以便各地开展规范的艾滋病检测工作。

本规范旨在明确艾滋病检测技术的要求、方法和结果判断原则,提高检测质量,为防治艾滋病的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液中心等开展艾滋病检测的相关单位。

检测前要求:开展艾滋病检测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包括合格的人员、设备、实验室设施等。

检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艾滋病检测技术和相关政策法规。

检测中要求:艾滋病检测应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使用经国家认证的试剂和仪器。

检测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质控体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保护受检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

检测后要求:检测结束后,应将检测结果及时告知受检者,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咨询和转介服务。

同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艾滋病疫情信息。

血清学检测:常用方法包括HIV抗体筛查试验和确认试验。

抗体筛查试验包括ELISA、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等方法;确认试验常用免疫印迹法。

病毒载量检测:用于监测HIV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常用方法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NASBA)等。

细胞学检测:通过观察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

常用方法包括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

病理学检测:通过活检或尸检观察艾滋病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对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学检测: 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需进行确认试验。

确认试验阳性者即可判定为HIV感染。

病毒载量检测:病毒载量高于正常范围即可判定为HIV感染。

细胞学检测:根据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

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病情加重或治疗不理想。

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

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

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前言为了加强全国艾滋病(AIDS)检测工作的管理,提高检测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关于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意见》、《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及《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的精神,对《全国HIV检测管理规范(试行)》进行了修改,制定《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下称"规范")。

艾滋病检测系指对人体血液、组织液、排泄物、组织、器官、精液以及有关血液制品、生物组织或其他物品等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或其相应标志物的实验室测定,包括分离HIV、检测HIV抗原、测定核酸和检测HIV抗体。

鉴于目前常规检测方法为血液中HIV抗体检测,本规范着重对这项检测工作作出相应的规定。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HIV抗体检测实验室的管理,统筹规划辖区内各类HIV抗体检测实验室的设置,并经常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保证各类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和检测质量。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所有HIV抗体检测实验室。

一.实验室的设置(一)种类和分级1、种类:HIV抗体检测实验室分为确认与初筛(或称筛查)实验室两类。

每省可以设立一个以上确认实验室,初筛实验室可以设立在卫生防疫防治机构、检疫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生物制品生产单位、医学科研教学等单位内。

2、分级:国家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设立一个国家HIV抗体检测参比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在省卫生防疫站设立省级HIV抗体确认中心,并可根据需要在地、市级卫生防疫站或有关系统中设立HIV抗体确认、初筛中心和初筛实验室。

(二)任务1、HIV抗体初筛实验室(1)对本地按规定和要求检测的对象作HIV抗体初筛检测,并提供检测前、后的咨询服务;(2)及时将初检呈阳性反应的标本送HIV抗体初筛中心实验室,再转送确认实验室确认;(3)做好初检标本登记、实验记录,定期向当地的HIV抗体初筛中心实验室或省级HIV 抗体确认中心报告HIV抗体检测情况。

2、HIV抗体初筛中心实验室(1)对本地按规定和要求检测的对象作HIV抗体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2)负责对本地区或本系统内其他HIV抗体初筛实验室发现的初检呈阳性标本的复检工作,以及技术培训、咨询服务、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工作;(3)收集、汇总本地区或本系统内其他HIV抗体初筛实验室的检测工作情况,上报省级HIV抗体确认中心。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2015年修订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一五年十二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2015年修订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一五年十二月前言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数十年,随着感染者和临床病人的不断增加、感染人群的变化,艾滋病检测工作量逐渐加大,对监测和检测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承担艾滋病检测的实验室已遍及全国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采供血、妇幼保健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军队等各个系统。

为了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早提供咨询、治疗,同时为适应基层艾滋病检测工作需求,在新的形势下,根据《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4号)》、“四免一关怀”等国家艾滋病防治重要方针政策和十三五防治工作重点,在广泛征求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意见的基础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艾滋病专家及省级专家的参与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进行修改、增补和完善,制定出《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版)》(以下简称《规范》),使其既能满足目前艾滋病检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又能体现检测技术的发展。

本次《规范》修订工作立足于我国目前检测状况,结合发达国家使用的指南,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了修改、增补和完善:(1)完善了不同的检测策略,并将其整合为独立的一章;(2)增加了HIV-1新发感染检测一章;(3)新增了补充试验概念,其内容包括抗体确证试验(WB,RIBA/LIA等)和核酸试验(定性和定量试验);(4)增加了第4代试剂(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的检测流程;(5)增加了核酸检测流程;(6)完善了检测报告。

05张佳峰_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修订版)解读 20200923

05张佳峰_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修订版)解读 20200923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修订版)解读张佳峰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9月23日《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第一版(1997)第二版(2004)第三版(2009)第四版(2015)第五版(2020)新规范修订的背景☐我国艾滋病防治对扩大检测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要求我国艾滋病防治实现“三个90%”的防治目标,其中第一个90%,即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的比例达90%以上。

检测是艾滋病防治不可或缺的科学工具和技术支撑,近年来艾滋病检测需求不断增加。

新规范修订的背景☐防治工作的发展对艾滋病检测提出新挑战国内外艾滋病检测技术不断发展,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策略不断出现并逐步推广应用防治工作的发展也给检测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对急性期感染者的诊断能力如何在暴露前后预防、急性期治疗等新型防治策略下准确诊断如何对输入性抗体等新情况进行检测新版检测技术规范的起草和编写单位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编写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科大学、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海关、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本《规范》解释权属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修订版)》发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修订版)》于2020年4月27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批准,下发至全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及有关单位,《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同时废止。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修订版)及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修订版)及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修订版)及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修订说明
2020年4月27日,《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修订版)》(以下简称《规范》)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批准发布实施,《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同时废止。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93-2019)和《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版)明确规定:除了传统常用的艾滋病抗体筛查试验有反应后经艾滋病抗体确证试验阳性的检测策略外,增加了三个核酸检测相关标准:
1、艾滋病抗体筛查试验有反应和核酸定性试验阳性;
2、艾滋病抗体筛查试验有反应和核酸定量试验>5000CPs/ml;
3、有流行病学史或艾滋病相关临床表现,两次HI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9年修订版)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9年修订版)
4.4.2.5 运送样品必须有记录。
4
4.5.1样品包裹必须在具有处理感染性材料能力的实验室内、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打开,打开包裹时应穿戴防护衣、戴口罩和防护眼镜,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用后的包裹应及时进行消毒。
4.2.1.8 样品采集后处理、保存、运输的时限和条件,因不同的检测项目而异,应参见不同检测项目要求。
4.2.1.9 采血完成后的穿刺针头必须丢弃于放置尖锐危险品容器内,妥善处理,防止发生职业暴露。
4.2.2滤纸干血斑
4.2.2.1 根据需要,可将采集的各种血液样品制备成滤纸干血斑,用于检测。最常用的是用抗凝全血、末梢全血和血浆制备滤纸干血斑。
4.2.2.5 血斑充分干燥后,将其放入密封袋中,每张干血斑单独保存,避免血斑之间的相互污染,同时放入干燥剂及湿度指示卡,密封包装,保存备用。
4.2.3尿液和口腔黏膜渗出液
4.2.3.1尿液:推荐使用专用采尿管,保持尿液稳定。尿液样品可采集随机尿,女性经期应取中段尿。
4.2.3.2口腔黏膜渗出液:使用试剂盒提供的容器收集样品。存放时间和是否冻存以试剂盒说明书为准。口腔黏膜渗出液应采集口腔渗出液,不是唾液。
4.4.2.1 第一层容器:直接装样品,应防渗漏。样品应置于带盖的试管内,试管上应有明显的标记,标明样品的唯一性编码或受检者姓名、种类和采集时间。在试管的周围应垫有缓冲吸水材料,以免碰碎。
4.4.2.2 第二层容器:容纳并保护第一层容器,可以装若干个第一层容器。要求不易破碎、带盖、防渗漏、容器的材料要易于消毒处理。
二○ 年 月
前 言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已数十年,随着感染者和临床病人的不断增加、感染人群变化,艾滋病检测工作量逐渐加大,对监测和检测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承担艾滋病检测的实验室已遍及全国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采供血、妇幼保健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军队等各个系统。为了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早提供咨询、治疗,同时为适应基层艾滋病检测工作需求,在新的形势下,根据《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4号)》、“四免一关怀”等国家艾滋病防治重要方针政策和十三五防治工作重点,在广泛征求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意见的基础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艾滋病专家及省级专家的参与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进行修改、增补和完善,制定出《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版)》(以下简称《规范》),使其既能满足目前艾滋病检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又能体现检测技术的发展。

解读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ppt课件

解读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ppt课件
7
确证实验检测的流程




方法:免疫印迹试验(WB)条带免疫试验,放射免疫沉淀试 验(RIPA)及免疫荧光试验(IFA)等。 试剂选择:使用HIV-1/2混合型试剂进行检测。 结果:阴性反应,报告HIV抗体阴性(—) 阳性反应,报告HIV—1抗体阳性(+) 不是阴性反应,又不满足阳性判断标准,报告HIV抗体 不确定(±) 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以在4周后随访检测,如带型没有进展 或呈阴性反应,则报告阴性;如随访期间出现阳性反应,则报 告阳性;如随访期间带型有进展,但不满足阳性标准,应继续 随访到8周。如带型没有进展或称阴性反应则报告阴性;满足 HIV抗体阳性诊断标准则报告阳性,不满足阳性判断标准可视 情况决定是否继续随访。
3
样品保存



用于抗体检测的血清或血浆样品,应存放于-20℃以下, 短期(1周)内进行检测的样品可存放于2-8℃。 用于抗原和核酸检测的血浆和血细胞样品应冻存于-20℃ 以下,进行病毒RNA检测的样品如需保存3个月以上应置 于-80℃。 用于CD4+/ CD8+T淋巴细胞测定的样品不能长期保存, 样品采集时间超过48h则不可检测。 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检测的筛查阳性样品应及时送确证 实验室,筛查阴性样品可根据具体需要决定保存时间,建 议至少保存1~2个月。特殊用途或专项项目的样品根据具 体要求确定保存时间。 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收到的筛查阳性样品,无论确证结 果任何,均应将剩余的样品保存至少10年,特殊用途或专 项项目的样品根据具体要求确定保存时间。
6
HIV抗体检测


目的 : 监测、诊断、及血液筛查的HIV抗体检测 要点: 筛查试验阳性不能出阳性报告; 严格遵守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注意防止样品间交叉污染。 HIV抗体筛查试验的方法 ELISA 快速检测(RT):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 斑点EIA或斑点ELISA(dot-EIA); 斑点免疫胶体金(胶体硒)快速试验; 艾滋病唾液检测卡;其他。

精选18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点

精选18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点

复检试验:对初筛呈阳性反应的样品用原有试剂和另外一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的筛查试剂重复检测。如两种试剂复测均呈阴性反应,则报告HIV抗体阴性;如均呈阳性反应,或一阴一阳,需送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 对筛查阴性和阳性者,均需做好检测后咨询。
(6)HIV抗体确认试验结果报告确认试验由确认实验室根据检测结果出具“HIV抗体确认检测报告单”(附表3),报告HIV抗体阳性(+)、HIV抗体阴性(-)及HIV抗体不确定(±)。符合HIV-1抗体阳性判断标准,报告“HIV-1抗体阳性(+)”,并按规定做好检测后咨询、保密和疫情报告工作。符合HIV抗体阴性判断标准,报告“HIV抗体阴性(-)”。如果近期有高危行为,如性乱、注射毒品等,或有急性流感样症状等情况,为排除因“窗口期”而出现的假阴性结果,建议高危行为后3个月时再做抗体检测。也可进行HIV-1 P24抗原或HIV核酸检测,作为辅助诊断。
省艾滋病确认中心实验室难以确认的样品,送国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确认。同一受检对象的样品在不同实验室得到不一致的确认结果时,由国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和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审评及技术指导专家组予以仲裁。
3.HIV P24抗原的检测
规定了P24抗原的检测方法、适用范围和规范性引用文件。(1)适用范围:HIV-1抗体不确定或窗口期的辅助诊断。HIV-1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早期的辅助鉴别诊断。第四代HIV-1抗原/抗体ELISA试剂检测呈阳性反应,但HIV-1抗体确认阴性者的辅助诊断。监测病程进展和抗病毒治疗效果。
(2)HIV抗体检测实验室应符合《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1997年版)》中对检测实验室人员、建筑设施和设备等条件的要求。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对II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的各项要求。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生物安全篇)第八章实验室生物安全1 范围本章规定了艾滋病实验室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预防。

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艾滋病实验室的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预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年5月31日颁布,2004年6月1日起实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8,2009年7月1日起实施。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 233-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2002-12-03发布,2003-08-01实施。

Guidelines for the Safe Transport of Infectious Substances and Diagnostic Specimens.WHO 1997.《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1-15发布,2003-04-01起实施。

3 HIV的生物危害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4 HIV相关检测的生物安全级别4.1 HIV抗体检测(包括筛查和确证实验)、抗原检测和相关的免疫学检测应在符合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

4.2 HIV分离培养、浓缩、中和试验、细胞培养及研究工作及其它需要应用活病毒的研究工作,应在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中进行。

4.3 HIV核酸提取和检测均应在符合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

4.4 HIV病毒株应保存在符合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要求的艾滋病实验室;HIV阳性样品,包括全血、血清、血桨和其他组织(液)、核酸提取物应保存在符合BSL-2要求的艾滋病实验室。

5 生物安全保证措施5.1 建立安全制度实验室主任是实验室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实验室工作和环境的安全负责,负责制定全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落实。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8年版)解读.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8年版)解读.
注意:艾滋病不要误写为“爱滋病”。
HIV病原学
▪ HIV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属于卫生部颁 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的危害程 度第二类病原微生物,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 HIV分为HIV-1和HIV-2两型,全球85%以上的艾 滋病是由HIV-1型引起。 HIV-2主要集中在南非等 地,在我国远洋船员、归国人员中发现HIV-2。
▪ 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
▪ AI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 滋病是译音。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一种慢性的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 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HIV侵入人体后,直 接侵犯CD4+T淋巴细胞,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使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最后 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目前还没有疫苗可 以预防,药物只能抑制病毒。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 解读与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邢爱华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陕西省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
2010年5月21日 西安
内容
一、艾滋病病毒基本知识 二、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一、艾滋病病毒基本知识
▪ 名词解释 ▪ HIV病原学 ▪ HIV生物学性质
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英文名词
▪ p55 - Precursor
➢ p24 + p17 + LMW (9 kd + 5 kd)
POL 抗体
▪ p66 and p51 – 逆转录酶
➢ p66比 p51通常较多出现 ➢ 通常在发现ENV和GAG30-60天后能检测到p66 ➢ p66 与HIV-2很容易有交叉反应 ➢ p66抗体水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病程进展降低 ➢ p51 抗体诊断价值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减少需要随访的不确定结果:以前的程序需要使用WB 对所有初始检测有反应的标本进行确证,有大约1020%的标本被诊断为HIV抗体不确定。新的程序用能够 区分HIV-1和HIV-2抗体的试剂进行补充检测,可大幅 度减少不确定结果。
2014年美国CDC推荐HIV检测新策略
HIV-1 抗原 抗体联合检 测试剂
第二章 HIV抗体检测
HIV抗体检测目的: 1.“诊断”目的是为了确定个体HIV感染状况,包括
临床检测、自愿咨询检测、根据特殊需要进行的体检等。 2.“血液筛查”目的是为了防止输血传播HIV,包括
献血员筛查和原料血浆筛查。 3.“监测”目的是为了解不同人群HIV感染率及其变
化趋势,包括各类高危人群、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
• When is a 3rd test needed in high prevalence
settings? No • 3rd test should have superior specificity; • Using 3rd test as a “tiebreaker” is NOT
recommended.
快速法抗体检测质控
X 1.试剂内对照--质控带。 X 2.室内质控品 X 采用商用质控品或自制,包含抗体阳性样
品和阴性样品。
X 下列情况需做:更换试剂厂家或批号;更 换检测人员;更换包装。除此之外,建议每个 检测日检测一次阳性和阴性质控品;如果日检 测量大于50份样品,至少应作2次质控。
HIV抗体筛查报告
2
+
+ ‐ HIV‐inconclusive
3
+
‐ Repeat Test with A1 & A2


HIV‐negative
+

HIV‐negative*
+

HIV‐inconclusive**
*: A1 = 2nd or 3rd generation reagent **: A1 = 4th generation reagent
不同体外诊断检测方法和窗口期
Source: Rosenberg et al., 2015 (1).
HIV抗体筛查试验方法
X 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ELISA多为HIV抗体检测试剂。HIV抗原抗体联
合检测试剂可同时检测血液中HIV-1P24抗原和 HIV-1/2抗体。
HIV抗体检测ELISA:双抗原夹心法
HIV抗体筛查试验报告使用附表1(HIV抗体筛查检测 报告)。筛查试验无反应报告为“HIV抗体阴性”;有反 应必须进行复检,复检两次检测均无反应报告为“HIV抗 体阴性”,复检检测均有反应或一个有反应一个无反应 需进行“补充试验”;报告为“HIV感染待确定”,不能 出具阳性报告。
HIV抗体确证报告
• A2 comprising a different antigen preparation to avoid false cross‐reactivity with A1
CFDA:2014年 明确规定申报检测原理和抗原出处
• Result:
A1 A2 A3
Report
1
+
+ + HIV‐positive
试剂或能区分HIV-1与HIV-2感染的确证试剂检测。
第六章 艾滋病病毒感染 实验室检测策略
X 疫情监测相关的检测策略及结果报告; X 临床诊断相关的检测策略及结果报告; X 血液筛查相关的检测策略及结果报告。
提出新策略之目的
z 提高对急性期HIV感染诊断的能力:发现并及时治疗和 干预急性期HIV感染者对于控制个体的病程以及减少传 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补充试验:
通过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艾滋病病毒抗体、抗原或者核 酸而确定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
包括抗体确证试验(免疫印迹试验,条带/线性免疫试验, 特定条件下的替代检测)和核酸试验(核酸定性和定量试验)
替代检测:三种酶联免疫试验、三种快速试验或酶联免 疫加快速试验
特定条件:高流行地区(流行率大于5%)、高危人群 (如男男同性恋,吸毒人群)、三种试剂均经过使用地区中 心实验室评价。
HIV抗体确证试验使用附表2(HIV抗体确证检测报告)。 (1)符合HIV-1抗体阳性或HIV-2抗体阳性判断标准,报 告“HIV-1抗体阳性”或“HIV-2抗体阳性”,并做好检测 后咨询和疫情报告。 (2)符合HIV抗体阴性判断标准,报告“HIV抗体阴性”。 如疑似“窗口期”感染,建议做核酸检测或2-4周后随访。 (3)符合HIV抗体不确定判断标准,报告“HIV抗体不确 定”,在备注中注明“2-4周后复检”或尽快做核酸检测。
对复检结果有反应,既可以选择抗体确证,也可选择核酸诊断; 将WB不确定结果随访由4周改到2-4周进行核酸检测;
⑶新增加抗原检测流程图;新增核酸检测流程图; ⑷新增特定条件下抗体检测策略; ⑸新增血液HIV血清学筛查试验流程和血液核酸HIV试验流程;
主要修改、增补和完善内容
X 2.增加了HIV-1新发感染检测一章,增加了新的亲和力检测 新发感染的方法;
HIV Ab检测:
IgG, IgA, IgM
P
固相
血清 / 血浆
稀释液/结合物2
TMB / H2SO4
HIV 1 Ag : HIV 2 Ag:
gp 160 重组蛋白 ……………………………….. gp 41 多肽 过氧化物酶结合物 功能性保守多肽 ………………… ..................... 功能性保守多肽过氧化物酶结合物 gp36多肽 ………………………………….. gp 36 多肽过氧化物酶结合物
HIV抗体确证试验方法
X 免疫印迹试验(WB)
采用间接法检测样品中的抗HIV-1/2特异性抗体。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把分离分子量大小不等的 HIV-1蛋白,然后再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待测样品加 至硝酸纤维素膜上,血清中若含有HIV抗体,就会与膜条 上抗原带相结合。加入抗人-IgG酶结合物和底物后,相应 位置出现条带显色情况, 按照说明书判定标准,判断待测 样品为阳性、阴性或不确定。
HIV-1/-2 抗体鉴别 试剂
HIV-1核 酸检测 试剂
HIV高流行地区诊断HIV感染血清学检测策略
WHO HIV 诊断指南
2015 • Prevalence (national or subnational)
• ≥5% in the population to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ested.
• Test reagent
质量控制
酶免或发光法抗体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
X 1. 试剂盒内部对照 X 2. 室内质控品 X 3. Levey-Jennings质控图
当外部质控品的S/CO值超出 x
x x
+ 酶免或发光法抗体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
质控规则 实验室在报告结果之前必须评价质控数据,目前有许多质控规则 ,常用的是12S和13S规则。 (1)告警(12S):当外部质控品的S/CO值超出2s范围时,系统 处于告警状态,应予注意,是否可以继续检测需要进一步观察。若 将12S做失控标准,有较高的假失控概率,所以一般不采用。 (2)失控(13S):当外部质控品的S/CO值超出+3s范围时,系统 处于失控状态,本次实验结果不能被接受,可能是系统误差、随机 误差或外部质控品 稳定性下降所致。
HIV低流行地区诊断HIV感染血清学检测策略
WHO HIV 诊断指南 • 2P0re1v5alence
• < 5% in the population to be tested.
• Test reagent
• A1: RDTs, EIAs • A2: RDTs, EIAs or NAT • A3: EIAs, WB or NAT
疫情监测相关的检测策略及结果报告
Multispot HIV-1/HIV-2 Rapid Test
2004年11被美国FDA批准,快速定性检测并区分HIV-1与HIV-2抗体 对照点呈阳性的前提下,HIV-1两个点均阳性判断为HIV-1抗体阳性,只有一个 点阳性判断为HIV-1抗体不确定;HIV-2的点呈阳性判断为HIV-2抗体阳性
与WB确证具有同等的效能,切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HIV快速确证试剂和确证小型仪器
•2013年4月,美国Bio-Rad公司确证检测的快速试剂 (Geenius™ HIV 1/2 Confirmatory System,左图)。
国内尚无快速确证试剂研发的立项课题,有正在 进行该项目探索研究的企业。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2015年修订版)解读
郭志宏 浙江省疾控中心
规范修改背景
X 1. 艾滋病疫情的不断发展,出现早期(急性期) 和晚期病例大幅度增加等,原有规范不能满足 目前艾滋病检测工作的实际需求。
X 2.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扩大检测,诊断即治 疗等,要求检测提供更多更好的方法。
X 3. 艾滋病检测新技术不断进展。出现了抗原抗 体联合诊断试剂和核酸检测技术的应用等等。
X 3.新增补充试验概念,其内容包括抗体确证试验(WB 、 RIBA/LIA等)和核酸试验(定性和定量试验);
X 4.完善HIV-1抗原检测一章,细化了定性试验的种类,完善 了相应检测方法的质控;
X 5.完善了检测报告; X 6. 取消实验室生物安全和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
新版规范目录
一、样品采集和处理 二、HIV抗体检测 三、HIV-1新发感染检测 四、HIV-1抗原检测 五、HIV 核酸检测 六、艾滋病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测策略 七、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 八、CD4+和CD8+T淋巴细胞检测 九、HIV-1的分离培养 十、附表
包被了HIV 抗 原的检测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