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解热镇痛药
5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药
二氢埃托啡(d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ydroetorphine)
强效镇痛药,是吗啡的500~1000倍。临床用于
哌替啶、吗啡等无效的慢性顽固性疼痛和晚期癌症
疼痛。
芬太尼 fentanyl
镇痛作用强(为吗啡的100倍),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属于短 效镇痛药。 用于剧痛,以及与全麻药和局麻药合用以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与 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利多一起用于神经阻滞镇痛,适用于外科小 手术。
哌替啶在临床上常替代吗啡是因为其依赖性小
哌替啶(pethidine度冷丁)
体内过程
口服生物利用度40-60%,一般注射给药。 血浆蛋白结合率40%,半衰期3小时。 经肝代谢 能通过胎盘屏障,产前2-4小时不宜使用
机制
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而产生镇痛作用
药理作用:
1. 镇痛、镇静、欣快感、抑制呼吸。镇痛强度为吗啡的 1/7-1/10,维持3h 2. 没有便秘和尿潴留,也无止泻作用。 3. 不对抗催产素作用。不延长产程 4. 无中枢镇咳作用 5. 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颅内压升高
3、具有镇痛作用地其他药
吗啡(补充)
来源:罂粟Papaver
somniferum未成熟蒴果浆 汁的干燥物
应用:公元16世纪已被广泛用于镇痛、止咳、止泻;1806年,
德国学者分离提取,并命名为吗啡。
吗 啡
菲 类
阿片生物碱
异喹啉类
可待因 罂粟碱
镇痛
松弛平滑肌
舒张血管
药理作用
1. 中枢神经系统
(1)镇痛:(作用强大)
PG合成
38
[发热过程] 当外热原(微生物、内毒素等)进入机体 后→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热原(白介素1) →作用于下丘脑前部→ PG合成与释放↑ →刺激体温
药理学——阿司匹林
体内过程
阿司匹林体内过程:口服后,小部分在胃、大部分在 小肠吸收。0.5~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在吸收过程 中与吸收后,迅速被胃粘膜、血浆、红细胞及肝中的 酯酶水解为水杨酸。因此,乙酰水杨酸血浆浓度低, 血浆t1/2短(约15分钟)。水解后以水杨酸盐的形式 迅速分布至全身组织。也可进入关节腔、脑脊液,并 可通过胎盘。水杨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可达 80%~90%.水杨酸经肝药本酶代谢,大部分代谢物与 甘氨酸结合,少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自肾排泄。
3.防止血栓形成
血栓素A2 (TXA2) 是诱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重要内源性 物质,可直接诱发血小板释放ADP,进一步加速血小板的聚集过 程。小剂量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COX活性,减少了血小板 TXA2的合成,因而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过量则 可引起凝血障碍,延长出血时间。较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可抑制 血管内皮细胞中COX活性,减少PGI2(prostacylin.前列环素) 的合成。PGl2是TXA2.的生理拮抗剂,它的合成减少可能促进 血栓形成,故常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用于预防 心肌梗死
可以使被细菌致热原升 高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 枢调定点恢复(降至) 正常水平,故也用于感 冒、流感等退热。该品 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 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 因,故需联合用药。
3.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4.防止血栓形成
可使急性风湿热患者于 24~48小时内退热,关节红、 肿、疼痛缓解,血沉缓慢, 症状迅速减轻。由于控制急 性风湿热的疗效迅速而确实, 故可用于鉴别诊断。对类风 湿性关节炎也可以迅速镇痛, 使关节炎症消退,减轻及延 缓关节损伤的发展。
9.其他
驱虫;治疗小儿皮肤黏 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 病);治疗X线照射或放 疗引起的腹泻;降压保 胎等。
镇痛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
镇痛药定义:镇痛药——减轻或消除疼痛,但不影响意识和其他感觉。
分类:〔1〕麻醉性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成瘾性镇痛药〕——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等 〔2〕非麻醉性镇痛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PS :疼痛: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使患者痛苦的一种症状,是伤害性刺激通过痛觉神经传至中枢,经大脑皮质综合分析产生的一种感觉。
疼痛的分类:镇痛药的分类:一、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吗啡 、可待因、哌替啶等二、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喷他佐辛、布托啡诺、丁丙诺啡三、其他镇痛药:罗〔颅〕痛定、曲马朵、布桂嗪〔强痛定〕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一〕——吗啡 一、体内过程 1、,首关消除大〔生物利用度F 约为25%〕,皮下和肌肉注射吸收较好。
15-30min 起效、镇痛维持4-6h 2、血脑屏障通过率较低,但足以发挥作用。
二、作用机制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激活中枢“抗痛系统”而产生镇痛作用,使得P 物质减少。
三、药理作用——中枢作用和外周作用 〔一〕中枢作用〔二〕外周作用四、临床应用:除晚期癌症以外,一般短期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剧烈疼痛,剂量需个体化 〔1〕胆绞痛和肾绞痛:与阿托品合用。
〔2〕心肌梗死性心前区剧痛 — 镇静和扩血管 〔3〕神经性疼痛疗效差〔神经压迫性疼痛〕2.急性肺水肿所致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困难。
需强心、利尿、平喘药等综合治疗。
:使推进性胃肠蠕动减慢,用于非细菌性、消耗性腹泻,对急、慢性腹泻均有效。
细菌感染需加用抗生素。
用阿片酊/复方樟脑酊。
五、不良反应1〕治疗量:恶心、呕吐、眩晕、呼吸抑制、便秘、排尿困难〔老年人多见〕、胆绞痛、体位性低血压,偶见烦躁不安等情绪改变2〕耐受性和依赖性:戒断症状:停药后出现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
《麻醉药品管理条例》,连续用药不得超过1周。
表现:昏迷、针尖样瞳孔、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少尿、体温下降,甚至呼吸麻痹。
第四章 第五节解热镇痛药(修改好)
尼美舒利
新型 解热、镇痛、抗炎 抗组胺、抗过敏 对阿司匹林过敏的哮喘患者可用
38
起效快
解热镇痛抗炎药用药护理:
1、有无过敏史 哮喘患者禁用阿司匹林 2、了解患者凝血功能、有无胃痛
3、多饮水
39
4、镇痛抗风湿患者应告知仅对症处理 需长期用药 密切观察反应、适时用药 禁饮饮酒 消化性溃疡禁用 5、联合用药注意: 抗凝血药、肾上腺皮质激素 6、小儿感冒发热不宜用阿司匹林, 最好用对乙酰氨基酚替代;
11
② 抗炎原理 抑制致炎物质生成、释放及加速其灭活。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均通过抑制前列 腺素合成酶→前列素E合成和释放减少而产生。
13
前列腺素的合成:需环氧化酶(COX)
cox-1
cox-2
胃、肾、血管 保护作用
引起炎症、疼痛、发热
参与维持心脑肺肾、生殖器官等生理功能
14
二、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30
31
(二)选择性COX—2抑制药
对COX—1无抑制或影响小
昔布类:塞来昔布
昔康类:氯诺昔康 尼美舒利
34
美洛昔康
新型
COX-2》》COX-1 10倍以上 抗炎作用强 不良反应较少
35
氯诺昔康:
1、抗炎作用更强 胃肠道反应更小 用途: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 2、镇痛作用强大 控制癌症疼痛第一阶梯用药;
(哮喘)阿司匹林哮喘 糖皮质激素治疗 用药前询问用药过敏史,哮喘及慢性 荨麻疹病人禁用阿司匹林。
24
5. 瑞夷综合症: 对象:少数病毒性感染伴发热患儿 表现:急性肝损害并大脑功能紊乱;
25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解热镇痛
WHO推荐的儿童首选退热药
5第15+16章 镇痛药+解热镇痛药
[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嗜睡、眩晕、恶心、呕吐、出汗等 2.神经系症状:大量致幻觉、噩梦、思维及发音障碍, 甚至惊厥。 3.心血管反应:大量致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外周血 管阻力增加等,不宜用于急性心肌梗塞者。 4.抑制呼吸:大量时出现,纳洛酮可对抗之。 5.身体依赖性:很小。属非麻醉药品。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碱
药名
镇痛 镇 静
哌替啶 1/10 ++
人 芬太尼 工 合 成 美沙酮 品 曲马朵
++ + ++ + +
+
++ + ++ + + +
+
100
++ + + +
++
1 1/3 强痛定 1/3 埃托啡 1200
安那度 1/5
止痛、麻醉前用药、人工 冬眠、心源性哮喘 1-2 止痛、强化麻醉(神经安 定镇痛术与氟哌定合用) 3-5 止痛(禁分娩) 4-8 止痛 3-6 止痛 1-2 2 止痛、戒毒 2-4
1、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各有何特点? (可从作用强度、相对毒性、穿透力、应用、不 良反应几方面比较) 2、表麻、浸润麻醉、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腰 麻各选什么药为好? 3、为什么苯二氮卓类是目前用于镇静、催眠的首 选药? 4、苯二氮卓类与巴比妥类在作用、用途上有何异 同?
第 16
章
目的要求
[作用]
1、镇痛:比吗啡强6000~1万倍,肌注10µ g或舌下含 化20 µ g几分钟可减轻疼痛。镇痛剂量少见呼吸抑 制。 2、镇静作用:明显
[用途]
解热镇痛抗炎药
炎症反应过程和NSAIDs作用机制
膜磷脂
磷脂酶A2
环
脂
花生四烯酸, AA
氧
酶
氧
化 酶
LO
COX
白三烯, LTs
前列腺素, PG
PGE2 PGF2 炎症介质
PGI2
TXA2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PG合成酶)发挥作用
COOH
(COX)
作 用 机 制
COX 概念 ( 1995 )
花生四烯酸
内毒素 , 细胞因子 , 有丝分裂原
– 扑热息痛 – 解热镇痛作用 – 无抗炎作用 – 无明显胃肠刺激作用 – 肝损严重
吲哚类
• 吲哚美辛 indomethacin
– 消炎痛 – 最强的PG合成酶抑制药之一 – 显著抗炎及解热作用(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
脊柱炎,癌性发热及其他不易控制的发热) – 不良反应较多,仅用于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无效时
主要应用 剧痛 、麻前给药 发热、钝痛、关节炎
作用机制 中枢,(+)阿片R 抑制PG合成 镇痛主要在外周
不良反应 耐受、成瘾
胃肠、血液、肝肾、过敏
1.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是( )
A.哌替啶
B.曲马朵
D.纳洛酮
E.喷他佐辛
C.美沙酮
2.下列哪个药物禁用于心源性哮喘( )
A.吗啡
B.西地兰
C.肾上腺素
第二节 选择性COX-2抑制药
• 塞来昔布 celecoxib
– 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 – 用于治疗
•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 骨关节炎 • 术后镇痛、牙痛、痛经
• 尼美舒利nimesulide
新型NSAIDs临床研究现状
• 特异性/倾向性COX-2抑制剂(SCOX2I/PCOX-2I)的疗效并不优于传统NSAIDs
四、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CH3
N COOC2H5
CH3 N
又名度冷丁(Dolantin)
哌替啶的合成
O OC2H5
CH2COOH
CH2CH2
N
N
C6H5 .HO C COOH COC2H5 CH2COOH
枸橼酸芬太尼(Fentanyl Citrate) 镇痛作用比吗啡强、快,持续时间短,副作用 小。外科手术前后及肿瘤晚期镇痛。
Cl 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作用强,但毒副作用亦大。
吲哚乙酸类构效关系研究表明:
CH3O N O C CH2COOH CH3 Cl
1)3位羧基是抗炎活性必需基团; 2)5位甲氧基可用其它烷氧基、二甲氨 基、乙酰基及氟等取代; 3)N-苯甲酰基对位取代的活性顺序为: Cl、F、CH3S>CH3SO、SH>CH3
COCH2CH2COOH
芬布芬 (Fenbrufen)
前体药物,在体内代谢生成联苯乙酸而发 挥作用,其消炎作用介于吲哚美辛及阿司 匹林之间,副作用较小。
美国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要求非 甾体消炎药生产 厂家在其说明书 中加入警示标 志—— 2005年4月7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 所有消炎止痛药的最新用药指导,就如何使用消炎止痛药 发表了声明。声明中指出,综合现有的研究数据,所有 的非甾体消炎药均有潜在的心血管风险。而这些药中就 包括我们比较常用的扶他林、芬必得、西乐葆等。FDA 已要求这些药品生产厂家在其说明书中加入警示标志。
非那西丁体内代谢:
O HO NHCCH3
O NHCCH3
扑热息痛
C2H5O
OC2H5
NH2
有毒性
O C2H5O NCCH3 致突变 OH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
10
镇痛作用
组织损伤或炎症
解热 镇痛药
局部合成 释放
致痛化学物质 (缓激肽、PG)
痛觉感受器
11
镇痛作用特点
抑制损伤局部PG合成 对慢性钝痛疗效好 中等程度镇痛 对创伤性剧痛及内脏绞痛无效; 无欣快感和成瘾性
12
抗炎作用
解热镇痛药
(—)
非特异性致炎物质和抗原
增加,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和疼痛。
O
OH
PGE2
OH
PGF2a
COOH COOH
4
抑 制 合 成 前 列 腺 素 所 必 需 的 环 氧 酶
环氧酶的两个同工酶(COX-1与COX-2)的比较
COX-1
COX-2
生 成 固有的
需诱导
功能
生理功能: 保护胃肠 调节血小板聚集(TXA2) 调节血管张力(PGI2) 调节肾血流量(PGI,PGE)
PG合成增加 协同作用 组织胺、缓激肽、5-HT等释放
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痛觉增敏
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致痛
炎症 (红斑、水肿、疼痛 )
13
解热镇痛抗炎药临床药理学特点
起效快;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和肿胀;改善功 能等
不能根治原发病;不能防止疾病发展;停药后 可能迅速出现“反跳”甚至症状再现等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1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概念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较
强抗炎和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此类药物也称 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阿司匹林是本 类药物的典型代表药。
《药理学》第16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PHARMACOLOGY药理学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学习目标●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及作用机制;阿司匹林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熟悉: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了解: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2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一、定义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且大多数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因其化学结构及抗炎机制与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不同,故又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二、作用及作用机制(一)解热作用人体正常体温的维持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对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精细调节的结果。
当各种外热原(如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组织损伤、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并释放内热原,内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刺激该处PG合成酶,增加PG(主要为PGE2)合成和释放,使体温调定点上调至37℃以上,这时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引起发热。
NSAIDs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中枢PG合成酶活性,减少PG的合成,阻断内热原对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恢复到正常水平,通过散热增加而降低发热者体温。
二、作用及作用机制(二)镇痛作用当组织受损或有炎症时,局部产生和释放某些致痛化学物质,如缓激肽、PG、组胺等,作用于神经末梢,可以致痛。
NSAIDs通过抑制外周组织及炎症局部PG的合成,对此类由致痛化学物质所致的慢性钝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及月经痛等)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对严重创伤性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目前认为本类药的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无呼吸抑制作用,长期应用一般不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临床应用较广。
二、作用及作用机制(三)抗炎抗风湿作用炎症是机体对外界伤害性刺激产生保护性病理反应的一种复杂过程。
对乙酰氨基酚
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6.服用必理通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7.对必理通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必理通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请将必理通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英文名称:4-Acetamidophenol
英文同义词:4-ACETAMIDOPHENOL;4-ACETAMINOPHENOL;4'-HYDROXYACETANILIDE;4-HYDROXYACETANILIDE;4-(ACETYLAMINO)PHENOL;ACETAMINOPHEN;ACETYL-P-AMINOPHENOL;AKOS BBS-00008094
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37/39Wear suitable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Refer to special instructions / safety data sheets.
======================================================================
4作用
1、用作解热、镇痛、抗风湿药。
2、该品为解热镇痛药,国际非专有药名为Paracetamol。它是最常用的非抗炎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镇痛作用较弱,无抗炎抗风湿作用,是乙酰苯胺类药物中最好的品种。特别适合于不能应用羧酸类药物的病人。用于感冒、牙痛等症。
6安全措施
食入:不要催吐。如果清醒和警觉,2-4满杯牛奶或水漱口。
解热镇痛抗炎药
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解热镇痛作用强,无明显抗炎作用
抑制中枢PG合成酶,对外周环氧酶没有明显作用
对胃肠刺激较小,不引起胃肠出血
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用:各种慢性疼痛:
感冒发热:小儿退热首选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肝坏死,肾损害,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
吡唑酮类
保泰松
药理作用及机制:
抗炎抗风湿作用强
解热镇痛作用弱抑制PG生物合成
临床应用: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急性痛风:促进尿酸排泄
不良反应
胃肠反应: 溃疡病患者禁用
钠水潴留: 高血压、心衰患者禁用
过敏反应: 皮疹、剥脱性皮炎、粒细胞减少、再障等
控制急性风湿热症状及鉴别诊断首选药之一
2.影响血小板功能:
小剂量(50~100mg):预防血栓形成
大剂量:促进血栓形成
机制:小剂量:抑制血小板环氧酶,使血小板中
TXA2 (抗凝)
大剂量:抑制血管壁PG合成酶,PGI2合成
不良反應
胃肠反应:食欲减退、恶心、腹痛、上消化道溃疡等
中枢神经系统:前额头疼、眩晕、精神失常
造血系统: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障
过敏反应:皮疹、哮喘
禁忌症
妊娠、哺乳期妇女、儿童
精神失常
溃疡病
癫痫、帕金森病
肾病
“阿司匹林哮喘”者禁用
芳基丙酸类
口服吸收迅速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可缓慢进入滑膜腔,并在此保持高浓度
解热镇痛抗炎药
1、抗炎作用:抑制PGs合成,降低血 管通透性,抑制早期炎症反应 2、镇痛作用:抑制PGs合成,降低痛 觉感受器敏感性,产生外周性镇痛 3、解热作用:抑制PGs合成,使体温 调节中枢恢复正常的体温调定点
NSAIDs常见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溃疡等 2、肾损害:肾血管收缩 3、肝损害 4、心血管反应:心律失常、升高血压等 5、血液系统反应:延长出血时间 6、变态反应 7、其它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
第二节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三、芳基乙酸类 双氯芬酸 1、强效 2、剂量小 3、不良反应轻
第二节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四、吲哚类 吲哚美辛(消炎痛) 1、最强的PG合成酶抑制药之一 2、作用强大,尤其是炎性疼痛 3、不良反应多
第二节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节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九、异丁芬酸类 舒林酸:与吲哚美辛相似,但不良 反应较少 十、选择性COX-2抑制药 塞来昔布、罗非昔布(万络)、尼 美舒利等: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少
阿司匹林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抑制PGE2的生成 2、加重出血倾向:抑制TXA2的生成 3、水杨酸反应:5g/d时的中毒症状 4、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哮喘 5、瑞夷综合征:儿童病毒性感染 6、对肾脏的影响
第二节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二、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1、抑制中枢神经系统PG合成,产 生解热镇痛作用 2、对外周COX无明显作用,无抗炎 作用 3、过量时易引起肝损害
五、芳基丙酸类 布洛芬、萘普生、非诺洛芬等,主 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六、烯醇类 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劳诺昔康等, 对COX-2的选择性较高,不良反 应较少
解热镇痛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
脂氧化酶
脂氧化物
血 小 板
花生四烯酸
白 细 胞
()
糖皮质激素
环氧化酶(COX)
内过氧化物
PGG2 PGH ()
白三烯 羟基二十碳烯酸
前列环素 PGI2
NSAID s
前列腺素 血栓素A2 PGE1,PGE2
按结构分类及发展史
按结构分类及发展史
保泰松 (1949 年),羟布 宗 布洛芬 (1969 年),洛索 洛芬、萘普 生
COXⅠ
0.0015 1.6 0.028 4.8 0.082 0.214 1.57 9.5 7.0 >10 15 0.018
COX Ⅱ
0.906 277.0 1.680 72.8 0.102 0.171 1.10 5.0 1.0 0.07 0.04 0.0015
COXⅡ/COXⅠ
600 173 68 15.16 1.25 0.08 0.70 0.58 0.143 < 0.07 0.0027 < 0.0013
解热镇痛抗炎药
生活中常见的那些NSAIDs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
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
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 洛索洛芬片
快速镇痛、抗炎 抗血小板 解热镇痛 抗炎
前言
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Agents),又称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ammatory drugs, NSAIDs),全球用量仅次于抗感染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以抗炎作用为主,兼有解热、镇痛 作用。由于这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与甾体类的糖 皮质激素不同,故称为非甾体抗炎药。
解热镇痛药
安乃近Analgin【别名】安乃近、安替比林甲胺甲烷、罗瓦而精、罗瓦而经、罗瓦尔经、诺清、诺瓦而精、诺瓦经、Analgin、Analgini、Analginum、Dipyrone、Metamizole Sod.、Metamizole Sodium、Metamizolum Natricum、Noramidopyrine、Noramidopyrine Methanosulfonate Sodium、Novalgin、Sodium Metamiz Sulpyrine【药物类别】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镇痛药\安乃近【适应症】适用于急性高热、需紧急退热时,也可用于头痛、偏头痛、肌肉痛、关节痛、月经痛、风湿性神经痛、牙痛、肌肉痛等。
安乃近亦有较强的的抗风湿作用,可用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但因安乃近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很少在风湿性疾病中应用。
【药理】1.药效学安乃近为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易溶于水,其解热和镇痛作用较氨基比林快而强。
安乃近给高烧儿滴鼻有强而迅速的退热作用,因小儿鼻腔内毛细血管丰富,药液接触面大,易于吸收,显效快、作用强。
2.药动学口服吸收完全,于2小时内血药浓度达峰值,半衰期约1-4小时。
注射给药可迅速见效。
【注意事项】1.交叉过敏安乃近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
2.禁忌症(1) 对吡唑酮类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
(2) 安乃近较易引起不良反应,尤不宜用于穴位注射(合谷、曲池等),特别禁用关节部位穴位,因可引起肌肉萎缩,关节功能障碍。
3.慎用老年人及体弱者慎用。
【不良反应】1.血液系统偶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急性起病,重者有致命危险。
亦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皮肤偶见荨麻疹、渗出性红斑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表皮松解症等。
有研究认为安乃近与临床卟啉症的恶化有关。
注射部位可有红肿、疼痛、数天后才消退。
大剂量肌注(1-2g)可使注射局部产生严重大面积无菌性坏死,使病人产生毒血症甚至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第一节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能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至正常水平(但对正常人的体温没有影响),
并能缓解疼痛的药物。
临床上使用的解热镇痛药按化学结构分为三大类:水杨酸类、乙酰苯胺类和吡唑酮类。
一、水杨酸类
1.水杨酸类简介
最早使用的一类解热镇痛药为水杨酸类。
1838年有人从水杨树皮中提取得到水杨酸(Salicylic Acid),1860年水杨酸被Kolbe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1875年水杨酸钠作为解热镇痛药和抗风湿药首次应用于临床,但具有对胃肠道较大刺激性的副作用;1899年水杨酸的衍生物-阿司匹林(Aspirin)正式在临床使用,并逐渐成为解热镇痛药的代表药。
其后,经结构改造或修饰开发得到一系列水杨酸类衍生物作为解热镇痛药,陆续用于临床。
水杨酸
水杨酸钠阿司匹林
【相关链接】阿司匹林的百年历史
阿司匹林为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
1999年3月6日是阿司匹林正式诞生100周年的日子。
早在1853年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Hoffmann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很好;1899年由德国拜耳(Bayer)公司的Dreser介绍到临床,取名为Aspirin。
其中字母A源于乙酰基Acetyl, 而spirin则是来自于Spirea植物中得到的天然水杨酸的老名称。
我国于1958年开始生产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从使用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
【拓展提高】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的结构改造
水杨酸类药物结构中的羧基是产生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重要基团,但也是引起胃肠道刺激的主要基团。
因此,对水杨酸类的羧基或羟基进行结构修饰,制成相应的盐、酯和酰胺,可以降低羧基的酸性,减少或克服其对胃肠道刺激的副作用。
另外,在其羧基或羟基的对位引入氟代苯基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见表3-1。
表3-1 临床常用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
结构与名称作用特点结构与名称作用特点
水杨酰胺(Salicyamide)
对胃肠道几乎
无刺激,保留镇痛作
用,但抗炎作用基本
消失。
水杨酸胆碱(Choline Salicylate)
口服吸收
比阿司匹林
快,胃肠道副
作用较小,解
热镇痛作用比
阿司匹林大5
倍。
双水杨酯(Salsalate)
口服胃中不易
分解,对胃肠道几乎
无刺激性。
赖氨匹林(Lysine Acetylsalicylate)
水溶性增
大,可制成注射
剂,避免胃肠道
副反应。
二氟尼柳(Diflunisal)
胃肠道刺激性
小,抗炎和镇痛活性
都比阿司匹林强4
倍,持效时间长。
阿司匹林铝(Aluminum Aspirin)
口服胃中
几乎不分解,可
制成肠溶片,副
作用减少。
2.典型药物
阿司匹林
Aspirin
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又名乙酰水杨酸。
本品的合成国内外均采用水杨酸和乙酸酐酰化工艺。
此合成反应简单。
一般地,实验室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在50~60℃的水浴上加热约30分钟即可完成反应,但硫酸根离子不易洗脱。
工业上用醋酸作催化剂,可避免杂质硫酸根离子,但需在70~80℃回流8小时。
【相关链接】阿司匹林成品中可能存在的特殊杂质及其检测方法
阿司匹林在合成过程中或由于贮存不当可能引入以下三类特殊杂质:①含酚羟基化合物,如苯酚、水杨酸;②酯类杂质,如醋酸苯酯、水杨酸苯酯、乙酰水杨酸苯酯或它们的聚合物等;③酸酐类杂质,如乙酰水杨酸酐(易引起过敏反应)等。
这些杂质超标会严重影响药品质量与疗效,故药典规定用Fe[NH4Fe(SO4)2]检测含酚羟基化合物;用澄明度检查法检测Na2CO3溶液中不溶性酯类杂质;用色谱法检测乙酰水杨酸酐等杂质。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味,味微酸;在乙醇中易溶,氯仿和乙醚中可溶,水中微溶。
因含游离羧基,显弱酸性,pKa3.5。
本品含酚酯结构,又因羧基的邻助作用(见第十六章),使其遇湿、酸、碱、受热及微
量金属离子催化易水解成水杨酸和醋酸;前者在空气中见光或遇氧气可自动氧化生成醌型化合物而变色(淡黄→红棕色→黑色),故本品应密封、防潮、避光保存。
【课堂活动】有时打开久臵或近效期的装有阿司匹林片剂的瓶盖,能闻到较浓的醋酸味,有的药片颜色由白变黄,这是为什么?有些家庭常将阿司匹林药物随意放在靠近窗台的书桌或货架上,你认为这妥当吗?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阿司匹林在贮存保管中应注意什么?
本品水溶液加热煮沸放冷后,滴加FeCl3试剂,显紫堇色。
依此法可区别阿司匹林和水杨酸(水杨酸加FeCl3试剂即显紫堇色)。
本品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和消炎抗风湿作用,对胃肠道有刺激性。
在临床上除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等外,也是风湿热及活动型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
由于它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形成,可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本品还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用于痛风的治疗。
【课堂活动】对阿司匹林进行哪些结构修饰可以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副作用?
二、乙酰苯胺类
1.乙酰苯胺类简介
乙酰苯胺类也是较早使用的一类解热镇痛药。
1886年将苯胺乙酰化得乙酰苯胺(Acetanilide),俗称“退热冰”,曾用于临床,但因毒性很大,现已淘汰。
1887年将乙酰苯胺代谢物对氨基酚分子中羟基醚化、氨基酰化,得到非那西丁(Phenacetin),解热镇痛作用良好,但其代谢产物因对肾、血红蛋白及视网膜均产生毒性,并有致突变、致癌作用,陆续被各国停止使用。
直到1948年,Brodie发现非那西丁的一种代谢物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扑热息痛)毒副作用小,解热镇痛作用优良。
成为乙酰苯胺类的代表药物。
2.典型药物
Paracetamol
对乙酰氨基酚Array化学名为N-(4-羟基苯基)-乙酰胺,又名扑热息痛。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沸水及乙醇中易溶,冷水中微溶,乙醚中不溶,易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
本品分子中具有酰胺键结构,室温下其固体在干燥的空气中很稳定,但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水解,生成对氨基酚,毒性较大,能进一步氧化成有色的醌型化合物(黄色→红棕色→暗棕色),应注意避光保存。
遇酸、碱会加速水解,水溶液在pH=5~7之间较稳定,pH=6时水解最慢,此时T1/2为21.8年。
【课堂活动】有同学认为利用本品分子中酚羟基的弱酸性与氢氧化钠成盐以增加水溶性,并加蒸馏水煮沸可以很方便配制其水溶性制剂。
对不对?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加以说明。
本品含酚羟基,遇FeCl3试剂显蓝紫色;本品水解产物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产生橙红色沉淀。
本品为解热镇痛药,可用于发热、疼痛,解热镇痛效果与阿司匹林基本相同,但无抗炎抗风湿作用,其液体制剂尤适用于儿科用药。
【实例分析】为什么不宜长期大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如小孩一次性误服大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应如何处臵?
分析: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代谢时主要与硫酸或葡萄糖醛酸结合成酯,排除体外。
少部分经肝脏氧化代谢成N-羟基衍生物,进一步转化为有毒性的乙酰亚胺醌。
在正常剂量下对乙酰氨基酚对肝脏无损害,因乙酰亚胺醌可被谷胱甘肽GSH结合而失去活性。
但大剂量或超剂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时,使肝中贮存的谷胱甘肽70%被消耗,则可使乙酰亚胺醌与含巯基的肝蛋白质结合成共价加合物导致肝坏死、肾小管坏死和低葡萄糖昏迷。
儿童因为肝脏产生谷胱甘肽的能力弱,更容易出现肝坏死,应慎用。
小孩如果误
服大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应立即洗胃,并口服5%的乙酰半胱胺酸等含巯基的化合物解救。
【实例分析】为什么贝诺酯(Benorilate)有较强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对胃肠道的副作用也较阿司匹林小?
分析:因为贝诺酯(又名苯乐来、扑炎痛)是利用拼合原理将阿司匹林的羧基和对乙酰氨基酚的羟基酯化缩合而成的一个前体药物(1965年合成成功)。
在体外无活性,在体内能分解成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发挥协同作用,因而解热镇痛作用增强,又具抗炎作用。
由于分子中没有游离的羧基,对胃肠道的刺激性下降,副作用较小,适合老人和儿童用药。
【相关链接】吡唑酮类解热镇痛药简介
吡唑酮类药物包括5-吡唑酮和3,5-吡唑烷二酮两种结构类型,前者有较明显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一般用于缓解高热和镇痛。
在对抗疟药奎宁的结构改造中获得的解热镇痛药安替匹林(Antipyrine),为5-吡唑酮类,但毒性很大。
在安替比林结构中引入二甲氨基,
合成了氨基比林(Aminophenazone),曾广泛用于临床,因能引起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症,我国已于1982年淘汰。
在氨基比林分子中引入次甲磺酸钠基,得到安乃近(Analgin),解热镇痛作用显著而迅速,水溶性增大,可制成水溶性制剂如注射剂,滴鼻剂等。
因仍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高烧病人需慎用,不少国家已停用。
将5-吡唑酮的吡唑烷环上再引入一个酮基即形成3,5-吡唑烷二酮,酸性增强而解热作用减弱,抗炎作用明显增高,成为抗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