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奴辩证法的扬弃与承认的重建——从黑格尔的-主-奴关系-论到马克思的承认理论

合集下载

“主奴辩证法”的扬弃与承认的重建——从黑格尔的“主-奴关系”论到马克思的承认理论

“主奴辩证法”的扬弃与承认的重建——从黑格尔的“主-奴关系”论到马克思的承认理论

生命 的斗 争宣 布 了人 类 历 史 的 开始 , 争 的 结束 斗

作 者 简 介 : 良斌 ( 9 1 )男 , 陈 1 8 一 , 江苏 省 海 门市 人 , 南 大 学政 治 与公 共 管 理 系 博 士 生 , 要从 事 马克 思 主义 社 会 理 论研 究 。 东 主
者 的存 在 , 双方 战死 便使得 承认 失去 了意义 , 而一


“ 奴 辩 证 法” 承 认 的提 出 主 与
“ 主人 一奴隶 ” 黑格 尔哲学 体 系 中的一 对重 是
方 战死则 使承认 失 去 了来 源 , 留下 的一 方 只 可 能 对 自己产 生认 同 , 绝 不可 能 获 得承 认①, 有在 而 只

方 畏惧 死亡 , 向另 一方投 降 的情况 下 , 一方 承 另
要 范畴 , 尤其 是在 科耶夫 的解读 中 , 主一奴关 系更 是 被作 为核 心主 题进行 重 点 阐发 。主奴之 争肇始
收 稿 日期 : 0 90 — 8 2 0—61
认 的欲望才 会 被 最 终 满足 。在 科 耶 夫 看来 , 这场
作 中就体 现 出对“ 主奴辩 证法 ” 的特 别关 注 。马克
思花 了 相 当 的 篇 幅来 探 讨 黑 格 尔 的 《 神 现 象 精 学 》 在评 论“ , 主奴 辩证 法 ” 专 门写 下 了“ 时 自我 意 识 的 独 立 性 和 非 独 立 性 , 人 和 奴 隶 ”的 字 主 样 lg。在 以后 理 论 探 讨 和 实 践 活 动 中 , 克 思 】 J 马 并没 有 中断对 “ 奴 关 系” 主 的思 考 , 是 在 理论 的 而 内在逻 辑上 与此 保 有 一种 本 质 上 的关 联 , 并最 终

马克思哲学与承认理论的三个关联

马克思哲学与承认理论的三个关联

马克思哲学与承认理论的三个关联冯波摘要:承认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规范性政治哲学的当代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马克思对阶级利益与经济基础的强调,一般认为马克思哲学与承认理论是相对立的。

通过梳理“主奴辩证法”与异化劳动,交换价值与承认关系的物象化,以及阶级斗争与“为承认而斗争”之间的关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承认是马克思劳动异化批判与交往异化(即物化)批判的规范性标准;马克思通过坚持无产阶级的利益,坚持以阶级斗争的方式来解决异化或物化问题,这是由于现代社会建立在“物的依赖”基础上,承认就必然表现为生产资料占有、物质利益分配等利益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承认;劳动异化;物化;交往异化作者简介:冯波,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B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23)03-0017-12“承认”(Anerkennung/recognition)是应对或调节当代价值多元化、文化多元主义所引起的社会冲突的重要道德规范。

它所关涉的现实问题包括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价值分歧、文化冲突、代际差异以及同工同酬等多个面向。

在价值多元化不可逆、文化多元主义成为“二战”后“政治正确”的背景下,如何形成主体间共识或客观的规范,即普遍有效的价值标准,以有效应对社会冲突与社会分裂?这是承认理论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于马克思主义规范性政治哲学的当代建构而言,承认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向度。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限于剩余价值理论,也就是说不限于分配正义问题。

马克思对“正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规范理论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研究”(19CKS009)。

17马克思哲学与承认理论的三个关联义”概念的使用仅限于交换基础上的分配领域,因此他的异化批判、物化批判很难以正义为规范性标准。

可以说,“承认”相比“分配正义”而言,所涉及的问题更广,因此可以在更多层面上成为马克思批判理论的规范性标准。

浅析黑格尔的承认概念

浅析黑格尔的承认概念

浅析黑格尔的承认概念吴海燕1,2,叶安勤2(1.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22;2.空军航空大学社会科学系,吉林长春130022)[摘要]黑格尔的相互承认理论近年来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认为相互承认概念在道德、历史和哲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早在青年时期,黑格尔就致力于对人类统一性的研究,认为相互承认概念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在于创造。

并认为任何社会规范的形成,必须以社会成员的“相互承认”为前提。

[关键词]承认;欲望;斗争;劳动[中图分类号]B01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674(2010)06-0084-03第6期2010年11月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 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H 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Edition )doi:10.3969/j.issn.1007-5674.2010.06.026No.6Nov.2010黑格尔堪称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论述“承认”概念的哲学家。

黑格尔最早引入“承认”概念可见于《黑格尔早期著作集》(1795-1796)关于《你可以对基督教提出最矛盾的思辨理论》中,为了论证人权如何在信仰中重获自由,他指出“为了信仰的权利,经过许多世纪的蛮行之后,经过多少年的流血斗争之后,我们将会满意地看到在国家的协议中对于社会契约的一个基本条款、一种不能因为进入任何社会而被剥夺的人的权利(人权)获得庄严的承认和无阻碍的发展”[1]。

接下来,黑格尔的“承认”概念在下述四个层面全面展开:第一,承认从本体论上讲,是指对特定存在着或持续存在着的现实性的确认。

第二,承认从认识论上讲是以符合信念和知识为论据的认同或等同,或者用来说明两者之间具有同一性和一致性。

第三,承认从伦理学上讲是指符合于道德和义务的行为得到肯定和推崇,或者具有道德善恶评判标准的意味。

论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的逻辑精神及其批判

论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的逻辑精神及其批判

论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的逻辑精神及其批判
汪兵
【期刊名称】《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年(卷),期】2022()2
【摘要】对黑格尔主奴关系中超出自我意识范围的社会意识的传统看法是将其视为解释意识经验科学发展的“例证”,从而否认社会意识所体现的本体论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和科耶夫的“欲望辩证法”等理论向我们展示出不同于传统看法的非“例证”解读。

结合黑格尔在耶拿早期关于哲学的看法以及萨利斯等人对此的解读,不难发现主奴关系的两种对立阐释即“例证”和非“例证”分别联系着黑格尔哲学的“奥秘性”和“公开性”。

囿于“逻辑精神”在体系中的绝对性和封闭性,纯粹强调“例证”解释的主奴关系在体现“奥秘性”的同时也否定了“公开性”的非“例证”解释及其阐释学意义。

“有名的主奴关系对马克思的深刻影响”启示我们只有打破对黑格尔哲学“逻辑精神”的迷思,才能充分认识主奴关系中的“公开性”对历史唯物主义及唯物史观阐释学的积极意义。

【总页数】16页(P63-78)
【作者】汪兵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16.35
【相关文献】
1."主奴辩证法"的扬弃与承认的重建——从黑格尔的"主-奴关系"论到马克思的承认理论
2.黑格尔主奴辩证法中的“他者”理论——基于对“自我意识”的理解
3.“主奴辩证法”抑或“灵肉辩证法”?——论黑格尔“非对称性承认”中的“弱悖反”及其“目的论”规定
4.爱、承认和主奴辩证法——黑格尔、拉康和列维纳斯的爱的观念
5.爱、承认和主奴辩证法--黑格尔、拉康和列维纳斯的爱的观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看“为承认而斗争”的中断

从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看“为承认而斗争”的中断
二、主人一奴隶 当意识过渡到 自我 意识 ,出现两个 自我意识 ,导致 了承 认 的过程 。“ 自我 意识是 自在 自为 的 ,这 由于 ,并且也 就 因 为它 是为 另一个 自在 自为 的 自我意识 而存在 的 ; 这就是 说 , 它所 以存在 只是 由于被对方 承认 。 ”如 同最初 的意识 要通过


意识一 自我意识
在黑格尔的精神哲学 中,不论是意识还是 自 我 意识 都在 主观精神 的范畴内 ,还未达到客观精神 ,但是它们 到底是 如 何独立 出来 的呢?意识 与 自我意识又是如何 区分开来 的?黑 格尔认为 “ 自我最 初是 觉知 ( 意识到 )独立对象乃是外在 于 它的 ,而这样 它便成 为意识 。 自我作为这种独立否定性 ,含 蕴上 是在他性 里 同一 。 ” 当意识 意识到 自己与外在 的独立 对 象所 区别 时 ,它便 意识到了 自己的存在 ,这时 的它 与外 在的 独立对象所对 立 ,因为只有处在对立 中,它才能意识到 自己 的存在 , 在 区别 中证 明自己的存在 。在证明 自身存在的同时 , 却潜在 的与外 在对象具有了 同一性 ,因为外在对象其实就是 意识 的外化 形式 ,没有 意识 的存在 ,这个 外化形 式也 无 法 被意识 到 ,也 就无 法存在 ,因此 ,在这个意义上 ,外在 独立 对象 与意识是 同一的。黑格尔形象的把意识 比喻成光 ,光亮 照亮 了 自己也 照亮 了对象 ,因为没有光 的照射与反射 ,事物 根本无法 得以展现 ,也就没有所谓 的外在 的独立对 象了。从 《 精神 现象学 》一书来看 ,在意识形成 的过程 中 ,自我 意识 还未 形成 。“ 在意识 阶段 , 自我意识是潜 在 的,意识还没 有 认识 到 自身 ,还没有返 回 自身 。 ”因此意识 并不是 就此停 留 了 ,它也 在进行 不断的发展与运动 。首先是直接 的意识 ,意 识 的对象 就是 自身直接 的反射 ,所 以意识所意识 到的对 象具 有简单直 接性 ,也就是感性意识 。此时 的对象 ,是个纯 物质 性 的对象 ,不 具备任何 自身 的反射 ,因此 ,必须通过 意识来 进行反射 ,而意识 也停 留在感性 阶段 。然后 当意识不仅 仅停 留在感性 意识 阶段 ,便 向真理迈进 了一步 。此 时 ,由于对象 本身就有 了 自身的反射 ,意识便不是直接反射对象 ,而是间 接反 射对象 ,“ 因之 意识 和对 象 的同一 就从 ‘ 我敢 断定 ’这 种抽象 同一过 渡到 ‘ 我知道 , 而且我觉知 ’这种 明 白的同一。 ” 此时 的意识便上升 到了感性知觉 。

《启蒙辩证法》的“主奴辩证法”解析

《启蒙辩证法》的“主奴辩证法”解析

《启蒙辩证法》的“主奴辩证法”解析单传友【摘要】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是理解《启蒙辩证法》的视角之一.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利用“主奴辩证法”重构了启蒙的辩证法,将启蒙的源头追溯至西方神话.神话已经孕育了启蒙,但启蒙的精神本质是一种权力意识和控制意识.启蒙的世界意味着普遍权力的总体控制,意味着劳动异化和恐惧的彻底化,这使得启蒙重新蜕变为神话,陷入了新的野蛮主义.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批判启蒙的目的在于重构积极的启蒙概念,重启启蒙的可能性.【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13)007【总页数】5页(P14-18)【关键词】《启蒙辩证法》;“主奴辩证法”;权力关系【作者】单传友【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516.35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曾指出,“在奥德修斯战船上针对塞壬采取的措施,是启蒙辩证法充满预见的隐喻。

”[1]作者引用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一段话,“但是主人把奴隶放在物和他自己之间,这样一来,他就只把自己与物的非独立性相结合,而予以纯粹的享受;但是他把对物的独立性一面让给奴隶,让奴隶予以加工改造”,以表明奥德修斯和他的水手们构成了“主奴辩证法”。

因此,“主奴辩证法”是理解《启蒙辩证法》的一个视角。

“黑格尔的主人和奴隶辩证法是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关于启蒙的进程、关于它的代价的观念的原型。

”[2]296而《启蒙辩证法》的核心命题是“神话已经是启蒙,启蒙蜕变为神话”。

这意味着:第一,神话中奥德修斯的“主奴辩证法”已经是启蒙,战胜了自然,摧毁了神话,走向了自由;第二,这种启蒙最终跌落了神话,陷入了新的野蛮主义。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指认,神话、权力和劳动的纠缠保存在奥德修斯经过海妖这个故事中。

第一,在神话中,奥德修斯历经食莲者、独眼巨人、女神喀耳刻等诸多磨难,也采取了诸多措施,为什么只有在面对海妖的歌声时采取的措施象征了启蒙?第二,这种“主奴辩证法”在《启蒙辩证法》中是如何具体展开的?第三,为什么说这种措施不是像黑格尔所描述的走向普遍的精神自由,而是走向了启蒙的反面,重新陷入了野蛮?一“主奴辩证法”的历史形成严格意义地说,“主奴辩证法”是黑格尔的伟大创见,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第一,自我意识在本质上是一个类意识,也即只有通过另一个自我意识的承认才能存在。

“主奴辩证法”思想研究

“主奴辩证法”思想研究

“主奴辩证法”思想研究“主奴辩证法”思想研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方法,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

其中,“主奴辩证法”被视为辩证法的核心之一,是人类对于个人自由和权力关系的一种探索。

本文将对“主奴辩证法”的思想进行研究,探讨其对于社会关系及个人解放的影响。

1. 主奴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主奴辩证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

亚里士多德认为,主奴辩证法是人类社会中一直存在的基本关系,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随后,黑格尔和马克思对主奴辩证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

2. 主奴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主奴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指主和奴之间的互动关系。

主指的是拥有权力和控制力的一方,而奴则是被支配和被压迫的一方。

主奴辩证法要求主和奴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的。

3. 主奴辩证法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主奴辩证法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关系的理解和重构。

在一个社会中,主奴关系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仅是在奴隶制度时代,在现代社会中也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主奴关系。

通过研究主奴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和压迫现象,并努力寻找打破主奴关系的方法。

4. 主奴辩证法对个人解放的影响主奴辩证法认为,奴隶只有通过反抗和斗争,才能够实现个人的解放。

正是这种对主奴关系的批判和对自由的追求,催生了现代社会中各种形式的社会运动和个体解放的努力。

通过主奴辩证法的探讨,我们可以认识到个人解放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警惕自己是否成为了他人的主,以及反思如何通过斗争实现个人解放。

5. 主奴辩证法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尽管主奴辩证法对于社会关系和个人解放有着重要的启示,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主奴辩证法过于强调斗争和对抗,相对缺乏对和解和合作的思考。

其次,主奴辩证法无法完全解释某些现象,比如现代社会中的主奴关系更为复杂和隐蔽,无法简单地归纳为两个角色。

因此,今后的研究应当进一步探索和发展主奴辩证法的内容,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黑格尔的主奴关系思想

黑格尔的主奴关系思想

黑格尔的主奴关系思想一、主人对奴隶的统治和奴隶对主人的恐惧以自身以外的的他物为对象,在自我意识阶段里,意识以自身为对象,我与物的关系进展到我与人的关系,自我意识的最初阶段是欲望,这个时候自我看不到自己和他人是相互依存的,为了自己的存在而否定他人的存在,随着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自我认识到自我意识是自在自为的,只是由于他是为另一个自在自为的自我意识而存在,他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被对方承认,自我意识不能通过杀死别人来实现自己,自我意识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得到另一个自我意识的承认并承认另一个自我意识,于是自我意识不再杀死别人,而是把他人变成奴隶,自己成了主人,自我意识就发展到主奴关系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主人是自为自在的独立意识,奴隶是为主人而存在的非独立的依赖的意识,主人和奴隶的关系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

奴隶在主人的统治下,主人是本质,主人的独立的自我意识是奴隶的真理,奴隶不是独立的存在,他仅仅是主人和物之间的中介,他是作为物而存在,只是独立的自我意识的工具,同时,奴隶的整个存在都怀着恐惧,因为他经历过对死的恐惧,死亡的恐惧在他的经验中曾经浸透进他的内在灵魂。

在恐惧的驱使下,奴隶投身于劳动之中,他在劳动中逐渐发展为独立的自我意识,从而从依赖主人的意识转化为独立的意识,而主人独立的意识在享用奴隶的劳动物品的同时逐渐转化为依赖奴隶的意识。

以下将分析主奴关系转化的具体过程。

人和奴隶的关系中,奴隶是有意识的,但是他的本质还是一种物,因为奴隶套上了他在斗争中未能摆脱的枷锁,所以奴隶不是独立的存在,对主人来说只是一种否定的东西。

主人通过斗争证明自己有权利支配自己的存在,也有权利支配奴隶的存在,主人把奴隶放在自己的权利支配之下,所以主人和奴隶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

在主人和物的关系中,主人通过奴隶为中介,间接地与物发生关系,物对于奴隶是有独立性的,奴隶对物的否定作用不能把物一下子否定掉,奴隶只能对物进行加工改造,通过奴隶的中介作用,主人对物的直接关系变成对物的纯粹否定,即主人享用经过奴隶加工改造过的物,在对物的享用中得到满足。

批判 主奴辩证法

批判 主奴辩证法

批判主奴辩证法主奴辩证法是一种思想理论,旨在批判和揭示主与奴的关系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

它涉及到权力、支配和被支配的问题,并试图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的本质。

下面将从历史背景、基本原理以及现实应用三个方面对主奴辩证法进行批判性分析。

1. 历史背景主奴辩证法最初出现在古希腊哲学中,由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等思想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在古代希腊,奴隶制社会中的主与奴的关系是社会结构的核心问题。

主奴辩证法由此产生,旨在探索人类关系中的权力和自由的辩证关系。

随着历史的演进,主奴辩证法逐渐扩展到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仍对当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

2. 基本原理主奴辩证法主张主与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主的存在依赖于奴的被支配,而奴的生存则需要主的统治。

主和奴无法完全独立存在,二者形成了一种复杂的互动关系。

主奴辩证法还强调主奴关系中隐藏的力量和支配机制,揭示了主的统治并非纯粹基于实力,而包含了一种心理和文化上的压迫力。

3. 现实应用主奴辩证法的思想对于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中,主奴关系依然存在,虽然在形式上有所转变,但本质并未改变。

例如,在经济领域,富裕阶层对贫穷阶层的支配和剥削仍然存在。

主奴辩证法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这一现象,并探索解决贫富差距的路径。

此外,在政治领域,主奴辩证法也提供了对权力运行机制的批判性思考。

政治领域中的权力滥用和不公平分配无疑存在着主奴关系的痕迹。

通过主奴辩证法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权力对社会的影响,并推动建立更公正、平等的政治体制。

总之,主奴辩证法作为一种思想理论,通过批判性分析主与奴的关系,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它不仅帮助我们认识到权力的复杂性和支配的本质,也鼓励我们思考并尝试改变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现实。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继续研究和应用主奴辩证法的思想,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

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

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是他对主人和奴隶之间关系的辩证分析。

在黑格尔看来,主人和奴隶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即它们在相互依存中又相互对立。

主人和奴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因为主人需要奴隶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奴隶也需要主人来认可他们的价值和地位。

然而,主人和奴隶的关系又是相互对立的。

主人拥有对奴隶的支配权,而奴隶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这种权力关系是不平等的,而且这种不平等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加深。

黑格尔认为,主人和奴隶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它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

主人和奴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因为主人需要奴隶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奴隶也需要主人来认可他们的价值和地位。

然而,主人和奴隶的关系又是相互对立的。

主人拥有对奴隶的支配权,而奴隶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这种权力关系是不平等的,而且这种不平等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加深。

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他提出了“主奴意识”和“主奴关系”的概念。

他认为,人的任何精神形态都要依附在一个肉身化的主体之上,人对自身的认识必须通过另一个认识的、也就是一个他者的才能实现。

在斗争哲学的起点上,两个意识为争取对方承认,在精神尚未展开的历史阶段,会是一种斗争关系。

因为那时的主体完全达不到对人类普遍意识的认识。

这就是所谓斗争哲学的起点。

斗争的结果如果是一方被消灭了,那么主体仍然没有得到承认。

死亡就是意识之自然的否定,有否定性而无独立性,因而这独立性就没有得到承认所应有的意义。

认可它是一个双方的事情。

斗争的结果会是有一方放弃了自己的独立地位,称之为奴隶。

而得胜的一方是主人。

承认这种行为只在承认者是一个自由的个体的时候。

这种承认他才有意义。

总之,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是他对主人和奴隶之间关系的辩证分析,强调了主人和奴隶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关系。

这种辩证关系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加深,并最终导致主奴关系的形成和奴隶社会的诞生。

批判 主奴辩证法

批判 主奴辩证法

批判主奴辩证法
主奴辩证法是哲学家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在其《法哲学原理》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它是黑格尔对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哲学分析的一种方法。

在主奴辩证法中,主和奴彼此构成对立的角色。

主是指那个占据支配地位的一方,具备自我意识和自由的能力,而奴则是被支配、被剥夺自由的一方。

根据黑格尔的观点,主奴关系是一种互动过程,通过这种关系,主体和客体的理解和意识得以发展和实现。

在主奴辩证法中,主体通过支配和控制客体来寻求自我肯定和自由。

然而,主体发现,只有通过与客体的互动,通过奴役客体,才能实现自己的自由和完整性。

奴的存在使主体能够通过对待客体的方式来认识自我,并通过对客体的支配来巩固自己的自我意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主体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与奴的解放和平等的对待,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肯定和自由。

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和奴通过互动和对等来实现解放,主体的自我意识和自由得以完善。

主奴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立与矛盾的互动,实现个体的自我肯定和自由。

这种辩证法对社会关系、权力动态和人际关系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也受到一些批评,例如忽略了权力不平等和剥夺的问题。

理解和评价主奴辩证法需要考虑
到黑格尔的整体哲学体系以及相关的哲学和社会科学观点。

自我意识与社会性存在——黑格尔主奴辩证法和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关系

自我意识与社会性存在——黑格尔主奴辩证法和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关系

自我意识与社会性存在——黑格尔主奴辩证法和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关系郑忠平【期刊名称】《理论与改革》【年(卷),期】2014()1【摘要】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自我意识"部分对主奴关系的论述历来是不同倾向和背景的解读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试图论证,《现象学》"自我意识"章的论证所展示的不是一个最终导致所谓阶级斗争的图景,主人和奴隶关系的产生是个别的自我意识相冲突的结果。

根据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阶级斗争是市民社会经济利益对立下私人性的集中表现,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尤其是特定的私有制上的。

因此,即使阶级斗争与主奴关系的确存在相似性,但这种相似只是形式上。

对人的社会性或普遍性存在的关注是黑格尔主奴辩证法和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交集。

【总页数】3页(P44-46)【关键词】自我意识;普遍性;市民社会;社会性【作者】郑忠平【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A81【相关文献】1.树立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自我意识——从黑格尔“主奴关系的辩证法”说起 [J], 王佳2.需要的体系、市民社会分化及“主奴辩证法”——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概念传承关系的三个向度 [J], 洪燕妮3."主奴辩证法"的扬弃与承认的重建——从黑格尔的"主-奴关系"论到马克思的承认理论 [J], 陈良斌4.黑格尔主奴辩证法中的“他者”理论——基于对“自我意识”的理解 [J], 李佳蓓5.需要的体系、市民社会分化及"主奴辩证法"——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概念传承关系的三个向度 [J], 洪燕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承认理论:从近代思考到当代探索

承认理论:从近代思考到当代探索

承认理论:从近代思考到当代探索罗久【摘要】"承认"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最初的理论形态是由费希特和黑格尔奠定的。

随着近几十年来实践哲学的复兴,"承认"理论在当代语境中针对各种现实问题,发展出了不同的理论形态,主要包括:作为自主的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承认理论,关于个体的身份或者本真性的承认理论,以及作为多元文化共同体之存在基础的承认理论。

"承认"作为当代实践哲学的主要原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有其局限性。

%Recognition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of German philosophy,which had its framework founded by Fichtea nd Hegel.With the revival of practical philosophy in recent decades,the theory of recognition has developeds ome different frameworks to answer the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context.These frameworks include:1)Recognit ion as mutual respect between autonomous persons,2)Recognition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identity or aut henticity and 3)Recognition between groups of different worldviews and cultures in a multicultural community.R ecognition as the principle of contemporary practical philosophy is very meaningful,while its limitation shouldn ot be ignored either.【期刊名称】《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5)011【总页数】5页(P17-21)【关键词】承认;实践哲学;自主性;尊重;身份;多元文化【作者】罗久【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089.1自费希特开始,“承认”(Anerkennung)这个德语词获得了重要的哲学意义。

历史主体和革命主体的“恢复”和“重建”——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思想的产生

历史主体和革命主体的“恢复”和“重建”——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思想的产生
过程 中,人 是 “ 史 辩 证 法 的 客 观 基 础 … … 以决 历
解放 自己,需以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性为前提。 但是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只有无产阶级才能认识 资本主义社会 的总体性 ,因为只有他才集认识主体
走上 了一条 “ 浪漫的反 资本主 义” 的乌托邦革命道路。
关键词 :历史主体 ;革命 主体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 思想
中 图 分 类号 :G7 5 1 文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7 _4 9 2 1 )70 6 -2 625o ( 0 1 0 -140
从 1 纪9 9世 0年代开始 ,马克 思关 于无产 阶级 革命 的思想 遭到 了种种 曲解 和攻 击 。考 茨基 、伯恩 斯 坦等人 先 用 实 证 主 义 和 思辨 思 想 注 解 马 克思 主
( 西华 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南充 6 70 ) 30 2

要 :为 了反对第二 国际的经济决定论和 总结 东欧革命 失败的原 因,早期 西方马克 思主义者 开始着 手
“ 恢复” 和 “ 重建” 无产阶级的历 史主体和革命 主体地位 。他 们以总体性辩 证法 为逻 辑起 点 ,通过 主客体辩 证法和实践 哲学恢复无产阶级 的历 史主体地位 。以唤 醒无产阶级 的阶级意 识作 为无产 阶级 革命 的主要路 径 ,
体观……是能够在思维 中再现和把握现实的唯一方 法。因此,具体 的总体是真正 的现 实范畴。 _ 具 ”3 体的现实的总体性就是历史运动中主体与客体 的直
想产 生 的逻 辑起 点
对于考茨基、伯恩斯坦等人 的经济决定论,卢
收稿 日期 :2 1 -50 0 1 -9 0
基金项 目:西华师范大学校基金项 目 (0 0 6 1A 2 )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1948年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1977)结束美国的流亡生活,回到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德国(以下简称东德),次年,他受聘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时年64岁。

在就职演说《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①中,布洛赫强调经济学、哲学、辩证法的重要地位,认为大学的任务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展和创新传统文化。

特别是,根据当时东德的政治状况,他要求重新奠定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哲学)的关系,从而在马克思主义框架内创造性地解释和发展黑格尔辩证法。

鉴于新康德主义曾经把黑格尔哲学当作一条“死狗”来轻视,布洛赫重申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及其辩证法所作的高度评价,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内部创造性地接受黑格尔哲学遗产。

虽然在他的早期著作《乌托邦的精神》(1918/1923)中,黑格尔其人其说尚未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他的哲学思维的日渐成熟,他的著述中,关于黑格尔哲学的重要性越发明显。

1951年,他的黑格尔研究专著《主体—客体:对黑格尔的解释》②由东德建设出版社出版,之后,他的代表作《希望的原理》第一卷(1954)、第二卷(1955)也相继由这家出版社出版。

当时,布洛赫就是一位具备世界性影响的哲学家,声名赫赫,闻名遐迩。

由于这个缘故,在东德学术思想界,他关于遗产问题的观点以及对黑格尔的表述引发了强烈反响,但也招来一些非议和抨击。

特别就是,他关于黑格尔哲学的抨击承继立场与当时主张全面驳斥黑格尔哲学遗产的东德官方哲学家鲁加德·奥托·格罗弗(rugard otto gropp,1907-1976)的立场出现负面冲突,因而在东德学界引起一场紧紧围绕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的惨烈论争。

由于从一已经开始黑格尔哲学的体系与方法问题就牵涉到当时东德政治思想背景,所以在这场论证中布洛赫虽然获得了哲学上的胜利,但政治上却节节败退,以致他的《主体—客体》一书遂沦为他返回东德迁居西德的间接或轻易的契机。

黑格尔论主奴关系

黑格尔论主奴关系

黑格尔论主奴关系黑格尔论主奴关系张典1.《精神现象学》的主奴关系辩证法的论述。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在自我意识的阶段提出主奴关系辩证法:一是独立的意识,它的本质是自为存在,另一个为依赖的意识,它的本质是为对方而生活或为对方而存在;前者为主人,后者是奴隶。

那么,克服主奴关系成为黑格尔绝对精神的主要目标。

本来黑格尔在分析主观精神的发展提出主奴关系辩证法,但这可以集中看到黑格尔的思维的动力学模式及其一些缺陷。

黑格尔后来在《精神哲学》又分析了主奴关系的辩证法,这时的黑格尔的思考比《精神现象学》时期成熟,淡化了对主奴关系辩证法的激情,但基本的思路没有变。

《精神现象学》这样谈到主奴关系辩证法:⒈统治的关系:主人是自为存在的意识,但已不复仅是自为存在的概念。

主人离不开奴隶,其本质隶属于一个独立的存在,一般的物。

主人与奴隶于物的双重关系,主人对物的直接关系,就成为对于物的纯粹否定,主人享受了物。

那单独欲望所未能获得的东西,他现在得到了,享用中得到满足。

光欲望不能获得这些,物有其独立性。

主人把奴隶放在物与自己中间,主人与物的非独立性相结合,主人把对物的独立性一面让给奴隶,让奴隶对物予以加工。

主人:⑴他不亲自对物进行改造;⑵他依赖一个特定存在。

两种情况他都不能成为他的命运的主人,达到绝对否定性。

奴隶在此扬弃了他自己的自为存在或独立性,但完成了主人自己想完成的事。

奴隶在此成为了纯粹的否定力量。

主人的意识在此反而不独立,主人达到的确定性并不是以自为存在为他的真理。

奴隶的意识反而是独立的意识,奴隶迫使自己返回到自己的意识,并且转化为真实的独立性。

⒉恐惧:对奴隶来说,主人是本质。

对奴隶来说,独立的自为存在着的意识是他的真理,这个真理对奴隶来说不是本身固有的。

奴隶却包含纯粹否定性和自为存在的真理在自身内,他亲历经验这个本质。

奴隶存在怀着恐惧,他经历过死的恐惧,对绝对主人的恐惧。

死的恐惧在他的经验中曾渗透进他的内在灵魂,震撼过他的整个躯体,并且一切固定规章命运都使得他发抖。

“主奴辩证法”的扬弃与承认的重建从黑格尔的“主奴关系”论到马克思的承认理论

“主奴辩证法”的扬弃与承认的重建从黑格尔的“主奴关系”论到马克思的承认理论

马克思的承认理论相较于黑格尔的“主奴关系”辩证法而言,具有更强的解 释力和发展性。首先,马克思将人类历史看作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止的状 态。其次,马克思强调了社会实践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后,马克 思将主奴关系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而非一种固定的存在。这些特点使得马克思 的承认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提出的“主奴关系”辩证法,为我们理解自我意 识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在黑格尔看来,自我意识是精神现 象学的核心概念,而主奴关系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主奴关系中,主人和奴隶是两种相互依赖的存在。主人作为独立的意识, 其本质是自为存在;而奴隶则依赖主人而存在,其本质是为对方而生活或为对方 而存在。在这个关系中,主人和奴隶都无法独立存在,主人需要奴隶来维持其独 立性,而奴隶则需要主人来提供其存在的理由。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构成了自 我意识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
5、倡导平等的承认:我们需要认识到平等的承认是实现个人和群体价值的 关键。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地对待,而不是被歧视或排斥。因此,我们需要倡导 平等的承认观,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维护这种平等。
参考内容
在哲学浩瀚的海洋中,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无疑是一座独特的岛屿。这篇文 章将带大家重新审视这座岛屿,理解其深邃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它在现实世界中 的影响。我们将通过分析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阐述“为了承认而承认”的哲学 观念。
针对黑格尔的承认理论,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本研究 考察了承认理论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包括黑格尔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其次,本研究分析了承认理论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重点探讨了承 认理论在身份认同、社会交往和政治哲学等领域的作用和贡献。

马克思实践哲学视野中的“承认”问题——黑格尔“主人/奴隶辩证法”与马克思政治理论的历史渊源

马克思实践哲学视野中的“承认”问题——黑格尔“主人/奴隶辩证法”与马克思政治理论的历史渊源

作者: 张盾[1]
作者机构: [1]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物刊名: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页码: 71-77页
主题词: 承认;主人和奴隶辩证法;承认的政治;马克思实践哲学
摘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承认是现代政治哲学的重要论题之一。

黑格尔最早提出承认问题,他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理解为人们在相互依存的前提下为追求相互承认而进行的一场无休止的斗争。

马克思承接黑格尔的承认论题并予以发展,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承认的拜物教化,指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承认完全建立在物和财产权的基础上。

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的内涵与影响探究

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的内涵与影响探究

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的内涵与影响探究卡尔马克思曾明确指出《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所在。

根据黑格尔自己在序言中的说法,这部着作描述的主要内容就是知识的形成过程,意识经过自我意识、理性与精神等环节,最终实现自身为自在自为的绝对精神,完成对绝对知识的洞见。

如果说“《精神现象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是它的序言”的话,那么“其次,就要数论自我意识的第IV章最为有趣”.它也是迄今为止被讨论得最为广泛的环节。

通常倾向于摘出其中的主奴辩证法与奴隶操持的物质劳动,论证其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产生的直接影响。

但问题是,脱离了连贯意识经验过程背景的独立环节,极容易被过度发挥,甚至面目全非。

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意识完整的经验过程中,包括意识、自我意识、欲望、承认、致死的斗争与主奴关系,以及最后普遍自我意识与精神等环节,重新探求黑格尔自我意识概念与主奴辩证法的真实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过度强调黑格尔相关概念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直接影响是否恰当。

一、深埋于自身之内的抽象自我意识《精神现象学》第四章的核心内容与全部意义就在于它提出了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其主体性原则,即我们这个时代的意识形式与生活原则。

不同于古代希腊人由于自我意识的缺席而对彼岸神谕或此岸秩序的无反省同一,现代觉醒的自我意识及其主体性原则要求为自己立法,即以自立自足为本质,追求自我规定的自由。

“近代哲学的出发点,是古代哲学最后所达到的那个原则,即现实自我意识的立场。

”[2](5)一般讲来,现代自我意识就是那种从他物,如感性与知觉世界向自身的回归,它不再直接以世界客观存在作为对象,不再是谋求洞彻外在事物结构与内涵这一关于异国他乡的意识。

它开始思考对这些对象的思维和理解,即对自己概念性活动的意识,对自己本身的认识与内省。

这一转向,就像在康德式“哥白尼革命”中发生的以客体为中心的认识论向主体性形而上学的转向一样。

康德认为先天综合判断是认识自然世界的条件,而先天综合判断所以可能又因为内在于我之中的先天知性范畴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主奴辩证法"的扬弃与承认的重建——从黑格尔的"主-奴关系"论到马克思的承认理论
作者:陈良斌, CHEN Liang-bin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江苏,南京,211189
刊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009,22(5)
1.章忠民精神的本性与命运 1999(03)
2.Anthony L Lack From Self-identity to Social Justice 199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62
4.尼采;周国平尼采超人哲学集 2002
5.雷蒙阿隆;姜志辉想象的马克思主义 2007
6.索珀;廖申白;杨清荣人道主义和反人道主义 1999
7.隈元泰弘;李文堂;梁志学黑格尔哲学中的主奴关系 1991(02)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62
9.霍耐特;胡继华为承认而斗争 2005
10.Axel Honneth The Fragmented World of The Social 1995
11.黑格尔;杨祖陶哲学全书:精神哲学 2006
12.黑格尔;薛华哲学科学全书纲要 2002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5
14.仰海峰<精神现象学>中的主人-奴隶的辩证法 2007(03)
15.Alexandre Kojève Introduction to the Reading of Hegel 1980
16.黑格尔;贺麟;王玖兴精神现象学 1979
1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000
18.曹卫东 从"认同"到"承认" 2008(0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whlgdxxb-sk200905023.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