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含氮化合物碱性强弱变化规律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第17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17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CH3(CH2)7CHO + CH3NO2 O 3 HC H + CH3NO2 NaOH NaOH C2H5OH OH CH3(CH2)7CHCH2NO2 CH2OH HOCH2 C NO2 CH2OH
PhCHO + CH3NO2
NaOH
PhCHCH2NO2
-H2O
PhCH=CHNO2


3、还原
在酸性介质中用金属(如铁、锡)还原脂肪族硝基化合物或催化氢化, 直接生成相应的胺。
脂肪族伯胺或仲胺作为亲核试剂,可以与酰卤、酸酐及酯等 収生酰基化反应,生成N-叐代酰胺或N,N-二叐代酰胺。
O CH3C-Cl + NH2R R2NH + (CH3CO)2O O CH3C-NHR + HCl CH3CONR2 + CH3COOH

芳胺只能被酰卤、酸酐所酰化,不能和酯类反应。
NH2 + CH3COCl NHCOCH3 CH3 COCH3
Pt-H2 C2H5OH
NO2
SnCl2 HCl
NH2
CHO NO2 Zn , NaOH
CHO
NH NH NHOH
碱性 弱酸性
Na , EtOH 或 Fe , HCl
NH2
NO2 Zn , NH Cl 4 H2O
9

金属钠或铵的硫化物、硫氢化物或多硫化物,如硫化钠、硫 化铵、硫氢化钠、硫氢化铵等,以及氯化亚锡和盐酸,在适 当的条件下,可以选择性的将多硝基化合物中的一个硝基还 原成氨基。
CH3CH2CH2NO2 CH3CH2CH3 HNO3 400oC CH3CHCH3 NO2 CH3CH2NO2 CH3NO2

2、芳烃的硝化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在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脂肪族硝 基化合物。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一般是由芳烃及其衍生物直接硝化制得。 常用的硝化剂是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混酸)。

有机化学第十三章有机含氮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十三章有机含氮化合物
N,4-二甲基-N-乙基苯胺
CH3 N(C2H5)2 N,N- dimethyl-3-methyl-2-pentanaime
CH3CH2CH CHCH3
N,N-二乙基-3-甲基-2-戊胺
CF3 NH2
CF3 2,5-bis(trifluoromethyl)benzenamine
2,5-双(三氟甲基)苯胺
NH3HSO4 H2O
NHSO 3H 180℃
NH2 SO3H
NH3 SO2O
(四)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1 、氨的烷基化(卤代烷的取代,SN2 机理)
RX
NH3(过量)
R NH2 +
RX
NH4X
R
R
R NH R + R N R + R N R X
R
• 伴有多取代产物,分离可能有困难
• 仲卤代物和叔卤代物伴有消除产物
3、结构
O N O(由一个N=O和一个N→O配位键组成)
物理测试表明,两个N—O键键长相等,这说明硝基为一P-π 共轭体系(N原子是以sp2杂化成键的,其结构表示如下:
O
RN O
O RN
O
O RNOBiblioteka (二)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是无色有香味的液体。芳香 族硝基化合物多为淡黄色固体,有杏仁儿气味 并有毒。硝基化合物比重大于一,硝基越多比 重越大;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分子的极 性较大,沸点较高。多硝基化合物受热时以分 解爆炸。
R NH2 +
CO2
6、Gabriel 伯胺合成法
O NH
O 邻苯二甲酰亚胺
KOH
or K2CO3
* 与强碱作用
1、胺的碱性和胺盐的生成

有机含氮化合物

有机含氮化合物

1授课内容 Chapter 9 有机含氮化合物 学时数 6掌握比较含氮化合物碱性强弱的方法、胺与HNO 2的反应、重氮盐的放氮及偶联反应;理解杂环的芳香性及反应活性顺序; 了解生物碱的一般性质。

第一节 胺 Amines(胺的碱性、胺与HNO 2的反应); 第二节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Diazo and Azo Compounds (放氮和偶联反应); 第三节 酰胺Amides (酸碱性、缩二脲反应)第四节 含氮杂环化合物Heterocycles (反应活性比较) 第五节 生物碱AlkaloidsP250/1, 4, 11, 15教材:《有机化学》张生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等编。

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Organic Chemistry 》Stephen J. et al. Academic Press3.《Fundamentals of Organic Chemistry 》(美)John McMurry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教学目的(含重点,难点)主 要 内 容复习思考题参考文献教 材 教研室意见2教 学 内 容时间分配媒体选择第九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 主要指分子中的氮原子和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也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含氮的官能团所取代的衍生物。

例如,生物碱、蛋白质、磺胺类药物等。

本章主要讨论胺(amine)、重氮化合物(diazo compound)、偶氮化合物(azo compound)、酰胺(amide)、含氮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alkaloid)。

第一节 胺Amines一、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Structures,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一)胺的结构和分类胺:可看作是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所生成的化合物。

通式:R-NH 2,R 2NH 或R 3N ,其中R 代表烃基,它们分属于伯、仲和叔胺。

有机化学 含氮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学 含氮有机化合物

第十三章含氮有机化合物
⑵芳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i)芳环的特征反应是亲电取代反应
邻位或对位被硝基取代的芳香卤代物,由于强吸电子基硝基的影响,使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不利于亲电试剂的进攻,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Cl
NO 2
O 2N
NO 2
2NH 3
NH 2
O 2N
NO 2
NO 2
NH 4Cl
氮原子与脂肪烃基相连的是脂肪胺(R-NH 2),与芳香环直接相连的为芳香胺(Ar-NH 2)
按照分子中所含氨基的数目,有一元、二元或多元胺
注意“氨”、“胺”、“铵”字的用法,在表示基时,如氨基、亚氨基,用“氨”;表示NH 3的烃基衍生物时,用“胺”;而季铵类化合物则用“铵”。

-NH 2(氨基)、-NH-(亚氨基)
(CH3CH2)2NH CH3CH2NH CH3
N CH3N
CH3
CH3
①气相:(CH 3)3N
(CH 3)2NH CH 3NH 2NH 3
>>>(CH 3)3N (CH 3)2NH CH 3NH 2NH 3
>>>②水溶液相:
3°2°
1°3°
2°1°原因:CH 3的+I 效应使N 上电子云密度增加,与H +
的结合力增加,碱性增强。

K b ×10
5
59.542.5 6.73 1.8
(教材错误)。

第15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25

第15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25

C6H5NNCl
氯化重氮苯
C6H5NNHSO4
硫酸重氮苯
1、反应在00~5℃,以及过量的酸作用下进行; 2、重氮盐通常不从溶液中分离,而直接使用。
41
二、芳香重氮盐在合成上的应用
㈠、重氮基被取代的反应
烯+醇 + 氯代烃等
R2NH
N-亚硝基胺 黄色油状物或固体
R2N-N=O
注意: N–亚硝基胺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R3N + HNO2 R3+NHNO2- 叔胺亚硝酸盐
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或固体,叔 胺则成盐无特殊现象。据反应现象可用于区别三 种不同的胺。
28
2、芳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NH2 NaNO2-HCl 0°~5°C N N Cl
38
NO2
1. Fe/HCl 2.NaOH
NH2
97%
CH3 NO2 1. Fe/HCl 2.NaOH NO2 NH2 CH3 NH2
74%
CH3 NO2 H2 Ni ,压力 CH(CH3)2 CH(CH3)2 CH3 NH2
87~90%
39
选择性还原: 二硝基化合物可被硫化钠,硫氢化钠,硫化铵等较
26
C2H5NH2 (C2H5)2NH (C2H5)3N
Na C2H5NSO2
SO2Cl NaOH
(溶于水)
(C2H5)2NSO2
(不溶于水) (C2H5)3N (溶于酸)
27
四、与亚硝酸的反应
1、脂肪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RNH2 NaNO2~HCl 0° C ~5°
NaNO2~HCl
R+ + N2

叔胺的氧化
R3N

中南大学730有机化学考研试题答案

中南大学730有机化学考研试题答案

8
NO2
5-硝基-2-萘磺 酸
5-Nitro-naphthalene-2-sulfonic acid
9
CH2CH n COOCH3
聚乙二醇
polyethylene glycol
10
聚丙烯酸甲酯
Polymethyl-acrylate
二、选择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5*2=30 分)
.答案速查 题 号 答 案 1 D 2 B 3 D 4 A 5 A 6 B 7 D 8 D 9 C 10 D 11 A 12 A 13 C 14 D 15 A
.答案精解 1【考察重点】卤代反应 【精解分析】该反应的历程为烷烃的自由基历程卤代反应,该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CH3 CH3CHCHCH2CH3 CH3 其名称为 2,3-二甲基戊烷,由于烷烃中氢原子的反应活性为叔氢>仲氢>伯氢,叔氢 原子有 2 类,仲氢原子有 1 类,伯氢原子有 3 类,所以可能会产生 6 种卤代烷。
版权所有 3 盗版必究
问题反馈邮箱:huashengxueyuanbgs@
D 个物质中最强,其亲核性最大,C 中由于 Cl 的电负性强,产生了-I 效应,碱性减弱, 中 NO2 为吸电子基,产生了-I 和-C 效应,碱性最弱。它们的亲核性大小为 B>A>C>D。 7【考察重点】还原糖、成脎反应、变旋光现象 【精解分析】还原糖类的结构式中存在有苷羟基的结构;单糖和过量苯肼发生反应 产生脎的反应成为成脎反应,只有单糖才能发生此反应,如葡糖糖、甘露糖、果糖等。 变旋光现象:糖类物质的结构式中的β式或α苷羟基,在溶液中由于变旋作用而存在α和β 式的平衡的现象,如麦芽糖、纤维二糖等。 A、B、C 为单糖,均为还原性糖,能发生成脎反应;D 为二糖,其结构式为

含氮有机化合物

含氮有机化合物

(一)酰胺的结构和命名
其结构通式如下:
酰胺的命名是根据酰基和氨(或胺)基的名称而称为“某酰 某胺”,并在酸胺名称前指明氮上所连的烃基。例如:
酰胺的性质: (二)酰胺的性质: 1、酸碱性: 酰胺的碱性很弱,接近于中性。(因氮原子 上的未共用电子对与碳氧双键形成P-π共轭)。
酰亚胺(酰胺氮上的另一个氢原子也被酰基取 代)显弱酸性(例如,邻苯二甲酰亚胺,能与强碱 的水溶液生成盐)。
2-甲基-4-氨基己烷
CH3 CH3 CH3-CH-CH2-CH-N-CH2-CH3 CH2-CH3
2-甲基-4-(二乙氨基)戊烷
二、 胺的性质
(一)胺的物理性质 低级胺有氨味或鱼腥味,高级胺无味。 芳胺有毒! 溶解度:低级胺可溶于水,高级胺不溶于水。 溶解度 (氢键、R在分子中所占比重) 沸点:伯、仲胺沸点较高(氢键),叔胺沸点 沸点 较低。
+ H2O
N-甲基-N-亚硝基苯胺
。 3 胺 (CH3)2N
+ HNO2
(CH3)2N
N=O
对亚硝基-N,N-二甲苯胺
脂肪族胺与HNO2的反应可用来区别伯、仲、叔胺。
酰胺
酰胺可看作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 氨基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其官能团为酰 胺基( ),是羧酸的重要衍生物,也
是氨或胺的酰基衍生物。
尿素在农业上又是一种很好的肥料。
尿素晶体缓慢加热,则两分子尿素脱去一分子氨 而缩合成二缩脲。
二缩脲反应: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稀硫酸铜溶 液反应,能产生紫色或紫红色的配合物。
季铵盐和季铵碱
季铵盐:是氨彻底烃基化的产物。具有无机盐的性 质,在水中完全电离,不溶于有机溶剂。
R3N + RX R4N X季铵盐

有机含氮化合物

有机含氮化合物

有机含氮化合物有机含氮化合物是指分子中氮原子和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有机物,也可看成是烃分子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含氮的官能团所取代的衍生物,前面学过的包括氨基酸、腈、酰胺,亚胺、肟、腙。

一、硝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是指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后得到的化合物,常用RNO2或ArNO2表示。

根据硝基所连接烃基的不同可以分为脂肪族和芳香族硝基化合物,根据分子中所连硝基的多少又可以分为一硝基化合物和多硝基化合物。

共振论的观点认为硝基化合物是两种极限式的共振杂化体。

大部分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为淡黄色固体,大多数具有苦杏仁气味。

硝基对苯环有亲电取代又有亲核取代。

(一)芳核上的亲核取代反应(1)硝基对苯环上取代基特别是邻、对位取代基的性质有很大影响卤苯型化合物中的卤素卤素很不活泼。

,难以发生亲核取代.,但当卤素的邻、对位有硝基存在时,卤原子活泼型增加,硝基越多,亲核取代反应越容易进行。

有证据表明该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是亲核加成,形成带负电荷的活性中间体买森海默尔配合物,第二步是离去基团卤素的离去。

在这个反应中,决定反应速率的步骤中有两种分子参与,所以是双分子历程。

原因。

由于邻、对位硝基对卤素的强吸电子作用,使得与卤素相连的碳原子密度降低。

容易受到亲核试剂的进攻。

硝基在邻位的情况与之在对位的情况相似,如果邻对位均有硝基,芳香亲核取代反应则更容易。

(二)硝基的还原反应硝基化合物易被还原,反应条件对还原产物有较大影响,在酸性介质中,以zn,Fe,或Sn 为还原剂,硝基将被还原成氨基,该反应的中间产物是亚硝基苯及羟基苯胺,但它们比硝基苯更容易还原,不容易分离出来。

,进一步还原为氨基,若以二氯化锡为还原剂,还可选择还原硝基,避免醛基得还原。

在中性或弱酸性下,主要得芳基羟胺。

在碱性介质中,主要发生双分子还原,还原剂不同,还原产物有很大差异。

,但产物经酸性条件进一步还原最终形成苯胺。

若用硫化钠,硫氢化钠,可以选择性地还原一个。

(三)缩合反应有a氢的硝基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生成负碳离子,缩合反应。

13-有机含氮化合物(药学专升本陆涛7版)等待跟新

13-有机含氮化合物(药学专升本陆涛7版)等待跟新

单一的电性效应使胺的碱性由强至弱顺序为:
R3N > R2NH > R→NH2 > NH3 > > 芳香胺
pKb 3~5 4.75 >9
③空间效应 N原子上连接的基团越多越大,对N上孤对电 子的屏蔽作用越大,N上孤对电子与H+结合就越难, 碱性就越弱。
季 铵 碱 (R4N+OH - ) 为 离 子 化 合 物 , 其 碱 性 与 NaOH相当,是强碱。季铵碱与酸作用生成季铵盐。
NO2 2 硝基丙烷
NO2 2 甲基 2 硝基丙烷
CH3
O 2N
CH3 NO2
NO2
NO2 4 硝基甲苯
NO2 2,4,6 三硝基甲苯
NO2 1,3 二硝基苯
(三)化学反应 1.α-氢的反应 在脂肪硝基化合物中,由于硝基的强吸电诱电 效应和共轭作用,使α—氢的酸性增强和易发生α氢 的反应。 (1) 酸性 (2) 缩合反应
氨分子(NH3)中去掉1个、2个及3个 H 原子后剩下的基团分别叫做氨基(-NH2)、亚氨 基(-NH-)及次氨基(—N—).
类别 结构
伯胺(1 ) 仲胺(2 ) 叔胺(3 ) NH2 氨基



NH 亚氨基
N 次氨基
名称
它们分别是伯胺、仲胺和叔胺的官能团。
伯、仲、叔胺的区别与伯、仲、叔醇或 卤代烃不同。
生物碱
Ar—N=N—Ar’
-N=N-
CH3
一、硝基化合物
(一)结构和命名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一NO2)取代所形成的 化合物叫硝基化合物。一元硝基化合物的通式是 RNO2或ArNO2。
分 类
根据分子中烃基的种类不同,分为脂肪族硝基化 合物、脂环族硝基化合物和芳香族硝基化台物;根据 与硝基直接相连的碳原于种类不同分为伯、仲、叔硝 基化合物。 CH3NO2 硝基甲烷 (CH3)2CHNO2 硝基异丙烷 仲硝基化合物 (CH3)3CNO2 硝基叔丁烷 叔硝基化合物

浅谈有机物的酸碱性 (最终版)

浅谈有机物的酸碱性 (最终版)

浅谈有机物的酸碱性作者:(总汇)张宏琛201610518226 王含宇 201610518219(要点总结)有机物的列举:肖欢欢 201610518221影响酸碱性的因素:杜文倩 201610518207有机物酸碱性在实际中的应用:屈婷敏 201610518218摘要:本文探讨的有机物酸碱性仅限于汪小兰编《有机化学(第四版)》。

本篇论文从有机物酸碱性的影响因素、有机物酸碱性的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罗列出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酸碱性有机物。

参考文献:《有机化学(第四版)》汪小兰编一、具有酸碱性的有机物列举在有机化合物的世界中,具有酸碱性的有机物包括了以下种类:炔类物质(具有末端氢)、醇、酚、醚、酮类、醛类、羧酸、取代酸、酰胺类、碳酸的衍生物类、脂肪族硝基化合物、吡咯、吡啶、生物碱等。

以下是代表性物质举例。

酸性有机物质:丙炔、乙醇(弱酸性、极弱碱性)、苯酚、丙酮、乙醛、乙酸、三氯乙酸(强酸性)、EDTA、乙酰胺(中性)、邻苯二甲酰亚胺、乳酸、水杨酸、丙酮酸、乙酰乙酸乙酯、硝基乙烷、吡咯碱性有机物:甲醚(能够接受质子)、尿素、胍(强碱性)、二甲胺、吡啶、烟碱二、代表性酸碱性有机物结构分析①具有末端氢的炔类物质由于sp杂化碳原子的电负性比sp2或sp3杂化碳原子的电负性强,所以与sp杂化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显弱酸性,能被某些金属离子取代。

②醇的似水性醇与水都含有一个与氧原子结合的氢,这个氢表现了一定程度的酸性,但由于烷基的给电子效应,醇中氧原子上电子密度比水中的高,所以醇的酸性比水还弱(但比炔氢强)。

醇不能与碱的水溶液作用,而只能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作用放出氢气。

由于醇的酸性比水弱,所以RO-(烷氧基)的碱性比HO-强,因此醇化物遇水则分解成醇和金属氧化物。

醇与水的另一相似之处则是,醇也可作为质子的接受体,通过氧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与酸中的质子结合形成钅羊离子(RO+H2)。

它们碱性极弱,只能由强酸中接受质子。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含氮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含氮化合物

三、 胺的物理性质
①物态:低级的脂肪族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乙胺在 常温下为气体,其他为液体,高级胺为固体;
❖低级的脂肪胺具有难闻的气味:
(CH3)3N H2N(CH2)4NH2
1,4-丁二胺(腐胺)
三甲胺
H2N(CH2)5NH2
1,5-戊二胺(尸胺)
❖芳胺为无色高沸点液体或低溶点固体,气味不如脂肪胺 大,但毒性较大,可透过皮肤吸入。
H2NCH2CH2NH2
H2N
NH2
乙二胺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含氮化合物
对苯二胺
3、芳香族仲胺或叔胺命名时,要标出N上的取代基。
CH3 N C2H5
N-甲基-N-乙基苯胺
CH3 N CH3
N,N-二甲基苯胺
4、对比较复杂的胺,是把氨基作为取代基来命名
CH3CHCH2CHCH3
CH3CH2CHCH2CHCH3
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看作是相应的无机氮化合物的衍生物。 有机含氮化合物的种类很多,范围也很广,它们的结构特征是 含有碳氮键(C—N、C=N、C≡N)有的还含有N—N、N=N、N≡N、 N—O、N=O 及N—H键等。
本章主要讨论胺,简介硝基化合物及有机磷化合物。
❖胺可以看作是氨分子中的氢被烃基取代的衍生物:
··
·
·
··
··
N
H
H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含氮化合物
:
:
:
:
:
NH3 >
NH2
N
H H
NH 2 >
NH
>N
RNR R
pkb 9.30
13.80
近乎中性
综上所述: 脂肪胺 > NH3 > 芳香胺 取代芳胺的碱性取决于取代基的性质。

有机化学 含氮化合物

有机化学 含氮化合物

沸点:伯胺和仲胺分子间可形成氢键,但比
醇分子间的氢键要弱,所以分子量与醇相近的伯胺 它的沸点与分子量相近的烃相近。
CH3(CH2)4NH2 CH3(CH2)3CH2OH (CH3CH2)3N (CH3CH2)3CH
、仲胺的沸点要低于醇。叔胺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分子量 87
88
101
100
沸点104.4℃
根据氮原子连结烃基的数目分为:伯胺、仲胺、
叔胺和季铵化合物
CH3NH2 (CH3)2NH (CH3)3N (CH3)4N+Cl氯化四甲胺 (季铵盐)
甲胺 (伯胺)
二甲胺 (仲胺)
三甲胺 (叔胺)
二、命名
1.简单的胺可根据其烃基来命名,即在胺字前写
出烃基的数目及名称
(CH3CH2)2NH
N
CH3 CH2CH3
RCONH 2
酰胺
RCONR'
2
RCONHR'
一、 命名 根据酰基和氨基的名称,称为“某酰胺”或
“某酰
某胺”,有时也常用“N”标出取代氨基上所 O O 连的 CH3 CH3C N CH3C NH 烃基。 C2H5
乙酰苯胺
N-甲基-N-乙基乙酰胺
HCON(CH3)2
N,N-二甲基甲酰胺 二、结构
O C R SP 2 N H H
-61℃ 153 ℃
水溶性:低级酰胺溶于水
四、 化学性质
(一)、酸碱性
O C C O
RCONH2
N H + KOH
接近中性
O C N K+ H O 2 C O
酸性
(二)、水解与脱水反应
酸水解 RCONH2 +H2O H

有机化学第十四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十四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季铵盐的用途:
1. 作表面活性剂
2. 作相转移催化剂
上页
下页
亲油基(烃基)和亲水基(正离子部分)。
返回
37
3. 某些低碳链的季铵盐具有生理活性。 • 季铵碱制备及Hofmann消除
季铵碱受热分解,无-H的季铵碱加热时发生SN2反应,有-H的季 铵碱发生 Hofmann消除反应(E2)。
Hofmann规则:在碱作用下,较少烷基取代的碳原子上的 氢优先被消除,生成双键碳上烷基取代较少的烯烃。
胺钠盐。b 、c的产物经过水解得到原来的胺。
上页
下页
返回
27
4. 与亚硝酸反应
注意:该反应用于氨基的定量测定。
重氮化反应:芳香伯胺与亚硝酸在低温下反应,生成重氮盐,称为重 氮化反应。
注意:干燥的重氮盐稳定性很差,只有在低温(0-5℃)较稳定。
上页
下页
返回
28
注意:N-亚硝基仲胺为中性黄色液体或固体,可用以鉴别仲胺。
35
6. 酰亚胺的烷基化(Gabriel 盖布瑞尔合成法 )
7. 曼尼希(mannich)反应 曼尼希(mannich)反应:含活泼氢的化合物与甲醛(或其它
醛)及胺类化合物的缩合反应。
上页
下页
返回
36
(五)季铵盐与季铵碱
三级胺与卤代烷加热形成四级铵盐即季铵盐。
季铵盐与氢氧化钠(钾)作用形成平衡体系:
注意:芳香叔胺与亚硝酸钠的作用为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生成对位
产物,如对位被占据,则反应在邻位发生。
上页
下页
返回
29
5. 烯胺的烷基化和酰基化反应 伯胺的性质:
30
仲胺的性质:与羰基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消去反应.

浅谈有机物的酸碱性 (最终版)

浅谈有机物的酸碱性 (最终版)

浅谈有机物的酸碱性作者:(总汇)张宏琛201610518226 王含宇 201610518219(要点总结)有机物的列举:肖欢欢 201610518221影响酸碱性的因素:杜文倩 201610518207有机物酸碱性在实际中的应用:屈婷敏 201610518218摘要:本文探讨的有机物酸碱性仅限于汪小兰编《有机化学(第四版)》。

本篇论文从有机物酸碱性的影响因素、有机物酸碱性的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罗列出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酸碱性有机物。

参考文献:《有机化学(第四版)》汪小兰编一、具有酸碱性的有机物列举在有机化合物的世界中,具有酸碱性的有机物包括了以下种类:炔类物质(具有末端氢)、醇、酚、醚、酮类、醛类、羧酸、取代酸、酰胺类、碳酸的衍生物类、脂肪族硝基化合物、吡咯、吡啶、生物碱等。

以下是代表性物质举例。

酸性有机物质:丙炔、乙醇(弱酸性、极弱碱性)、苯酚、丙酮、乙醛、乙酸、三氯乙酸(强酸性)、EDTA、乙酰胺(中性)、邻苯二甲酰亚胺、乳酸、水杨酸、丙酮酸、乙酰乙酸乙酯、硝基乙烷、吡咯碱性有机物:甲醚(能够接受质子)、尿素、胍(强碱性)、二甲胺、吡啶、烟碱二、代表性酸碱性有机物结构分析①具有末端氢的炔类物质由于sp杂化碳原子的电负性比sp2或sp3杂化碳原子的电负性强,所以与sp杂化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显弱酸性,能被某些金属离子取代。

②醇的似水性醇与水都含有一个与氧原子结合的氢,这个氢表现了一定程度的酸性,但由于烷基的给电子效应,醇中氧原子上电子密度比水中的高,所以醇的酸性比水还弱(但比炔氢强)。

醇不能与碱的水溶液作用,而只能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作用放出氢气。

由于醇的酸性比水弱,所以RO-(烷氧基)的碱性比HO-强,因此醇化物遇水则分解成醇和金属氧化物。

醇与水的另一相似之处则是,醇也可作为质子的接受体,通过氧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与酸中的质子结合形成钅羊离子(RO+H2)。

它们碱性极弱,只能由强酸中接受质子。

张文勤有机化学第十三章含氮有机化合物

张文勤有机化学第十三章含氮有机化合物

张文勤有机化学第十三章含氮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化学的广阔领域中,含氮有机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

由于氮原子的独特性质,含氮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第十三章的主题是含氮有机化合物,将探讨其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

一、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多样,其中最简单的是胺类化合物。

胺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含有氮原子和氢原子,氮原子通过单键与碳原子相连,形成碳氮键。

根据氮原子上连接的碳原子数,胺类化合物可以分为脂肪胺和芳香胺。

脂肪胺是指氮原子连接在脂肪烃基上的胺类化合物,如甲胺、乙胺等;而芳香胺是指氮原子连接在芳香环上的胺类化合物,如苯胺、甲苯胺等。

二、含氮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含氮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其结构。

一般来说,胺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极性和亲水性,因为氮原子上带有负电荷,倾向于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胺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活性也与其结构有关。

例如,脂肪胺的活性高于芳香胺,因为脂肪胺的碳原子数较多,可以形成更多的氢键,提高其化学反应活性。

三、含氮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含氮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氨解反应、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等。

氨解反应是指将其他有机化合物转化为胺类化合物的过程,可以通过卤代烃、酯、腈等底物与氨或胺进行反应实现。

还原反应是指将硝基化合物、腈等含氮化合物转化为胺的过程,可以通过催化氢化、化学还原等方法实现。

氧化反应是指将胺类化合物转化为氧化胺、醛或酸的过程,可以通过空气氧化、过氧化氢氧化等方法实现。

四、含氮有机化合物的应用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医药、农药、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苯丙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可用于合成多种药物和生理活性物质;草甘膦是一种常用的除草剂,其活性成分是N-甲基氨基甲酰磷酸;尼龙是一种常见的合成纤维材料,其基本单元是己二胺和己二酸。

含氮有机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了解和掌握含氮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合成方法对于深入理解有机化学知识以及开发新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五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第十五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CH2CH2NH2
(71%)
N CCH3 + LiAlH4 ①Et2O CH3
②H2O
N CH2CH3 CH3
工业上制备高级脂肪伯胺的方法:
O C15H31COOH
NH3

C15H31C
NH2

C15H31C N
19
H2 Ni
H2O
C15H31CH2NH2
2 胺的制法
3) 醛和酮的还原胺化
R (R')H
R NH2
R
①R X NH2 ②OH
R2NH
①R X ②OH
R3N
O2N
NO2 Cl + NH3
O2N
NO2 NH2
特点:(1)RI > RBr > RCl > RF;
(2 ) 1°RX > 2°RX; (3)3°RX 以消除为主。
18
2 胺的制法
2) 腈和酰胺的还原
CH2C N + 2
O
兰尼 Ni H2 140℃
34
4 胺的化学性质
综合上述各种因素,在水溶液中,胺的碱性强弱次序为:
脂肪胺(2°>1°>3°)>氨>芳香胺( 1°> 2°> 3° )
(3)取代芳香胺 碱性: CH3O
NH2 > NH2 > Cl NH2 NH2 NO2
35
> O2N
NH2 > O2N
课堂练习:P499习题15.9
4 胺的化学性质
HCl
有机层: C H3(C H2)10C H3 水 层: C H3(C H2)9NH3C l
+
NaOH
C H3(C H2)9NH2

有机化学(考研复习)1-3章

有机化学(考研复习)1-3章

第1章 有机物结构和性质1-1(南开大学2008硕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将下列化合物的碱性排序。

CD ENNH H 2NNH 2N H N解:此题涉及到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碱性比较。

饱和杂环化合物具有正常脂肪胺的碱性,芳香杂环化合物碱性强弱顺序为:RNH 2NH3NH2NNH 2C=OC =OC=ONHN由此可知,化合物D 碱性最强,咪唑的碱性比嘧啶强。

碱性顺序为:D ﹥E ﹥C.1-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简要回答问题:(1)比较下列化合物的沸点:A.正丁烷B.2-丁酮C.1-丁醇D. 4-丁二醇 (2)比较下列化合物的碱性:A.氢氧化四甲铵B.吡啶C.氢氧化钠D.氨 E 苯胺 (3)比较下列化合物的酸性:A 苯甲酸B 邻硝基苯甲酸C 对硝基苯甲酸D 对甲氧基苯甲酸 解:(1)分子间的氢键,偶极-偶极作用力,范德华力等分子间的作用力是决定物质沸点高低的重要因素。

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物质的沸点越高。

对本题来说,C,D 分子间由于存在氢键,所以沸点最高,B 为极性分子,分子间存在偶极-偶极作用力,沸点次之,A 分子间仅存在范德华力,所以沸点最低。

因此,沸点比较为:D ﹥C ﹥B ﹥A 。

(2)在本题中,碱性的强弱可以考虑给出电子对的倾向和其共轭酸的稳定性,越易给出电子对碱性越强,共轭酸越稳定,碱性越强。

从这个角度出发对于脂肪胺的碱性强弱为:仲氨﹥伯胺﹥叔氨﹥氨:而对芳香胺的碱性强弱顺序为PhNH 2﹥Ph 2NH ﹥Ph 3N ,因此,本题答案为A ﹥C ﹥D ﹥B ﹥E 。

(3)本题涉及到羧酸酸性的比较,羧酸上所连的院子或电子效应对羧酸的影响很大,吸电子效应的院子或基团吸电子能力越强,数量越多,空间上距离羧基越近,酸性就越强。

邻硝基苯甲酸和对硝基苯甲酸的酸性都比苯甲酸的酸性强,这主要是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综合影响的结果。

而对硝基苯甲酸的酸性同时受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影响,因此,本题答案:B ﹥C ﹥D ﹥A 。

有机含氮化合物碱性强弱变化规律

有机含氮化合物碱性强弱变化规律

有机含氮化合物碱性强弱变化规律
有机含氮化合物碱性强弱变化规律是指有机物中含氮原子的极性和电子密度的变化,影响到有机含氮化合物的碱性强弱,从而影响有机化学反应的发生和速率。

首先,有机含氮化合物中氮原子的极性越大,碱性越强。

因为氮原子的负电荷越大,它的电子密度越高,碱性越强。

一般来说,氨基、羧基等具有负电荷的氮原子的电子密度较高,因此它们的碱性较强。

其次,循环环状结构的有机含氮化合物的碱性较弱。

因为环内部氮原子的电子密度较低,它们的碱性较弱。

例如,环氮化合物如苯并噻唑和苯并噻唑烷,它们的碱性较弱,因此在反应中不容易发生反应。

此外,碱性可以通过结构上的改变而改变。

例如,氨基乙酸可以通过碱性取代反应(Nu)和缩合反应(N)转化为碱性较强的胍基乙酸,而氨基乙酸的碱性则比胍基乙酸弱。

最后,有机含氮化合物的碱性强弱也可以通过改变它们的极性来改变。

例如,可以通过碱性取代反应或缩合反应将氨基基团替换为非极性基团,从而降低有机含氮化合物的碱性。

综上所述,有机含氮化合物碱性强弱变化规律依赖于氮原子的极性大小、结构特点以及极性变化等因素,影响有机化学
反应的发生和速率。

因此,研究有机含氮化合物的碱性强弱变化规律,对于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进程和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机含氮化合物碱性强弱变化规律

有机含氮化合物碱性强弱变化规律

知识介绍
有机含氮化合物碱性强弱变化规律
许鹏奎
(兰州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 本文讨论了有机含氮化合物“酰胺、酰亚胺、碳酰胺、脂肪胺、芳胺、含氮杂环、季铵碱、腈”等相对碱性问题。

从化合物类型、分子结构特征出发,抓线索,寻规律,探讨了其碱性,旨对有机化学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有机物 含氮 碱性 规律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有时要涉及含氮化合物的碱性问题,所谓“碱”,根据G.N.Le wis关于酸碱的定义,碱是能够提供一对电子以形成共价键的物质。

“碱性”,只不过是相对于选择的标准而言,有的碱性显得相对强一些,有的则弱一些。

如何判断有机含氮化合物碱性强弱,这不仅是有机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追究的一个基本问题,而且也是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课程中常遇到的一个难题。

因此,对有机含氮化合物的碱性强弱规律做一探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 同类型或不同类型难于区分的含氮化合物(如简单芳胺和含氮杂环)分析其分子结构排列次序
含氮化合物的碱性强弱主要与分子结构密切相关,若按类型难于排序,则根据分子结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