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汽化和液化(第二课时)

第3节 汽化和液化(第二课时)
第3节 汽化和液化(第二课时)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液化;感知液化过程要对外放热;了解液化的两种途径.

2.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液化现象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常用的液化方法.

3.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特别是“白气”的形成过程.

4.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预习导学】

阅读课本P61,回答下列问题:

1.叫液化.液化的方式有、。2.日常生活中,雾是怎么形成的?露是怎么形成的?

3.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解释:冬天,人说话时为何会呼出“白气”?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棒并撕去包装纸后,为何周围冒“白气”?做饭时,打开锅盖时冒“白气”又如何解释呢?

4.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这个过程需要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用蒸笼蒸馒头时,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使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在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使手不会被烫伤。

【合作探究】

1.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游玩,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上蒙有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正当小洁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原因.

2.探究活动: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问题情景:天气预报中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XX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蒸气,为什么不一定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呢?大自然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呢?

猜一猜:可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

做一做:①如图甲所示,向圆锥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

②取一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在蒸发皿中放置一些冰块.

看一看:在瓶口(选填“有”或“没有”)朦胧的“白雾”,蒸发皿底部出现了,其原困是 .

议一议:若换另一干燥蒸发皿,向蒸发皿中倒开水,如图乙所示,瓶口(选填“有”或“没有”)朦胧的“白雾”出现,蒸发皿底部.其原因是

可见大自然中“雨”是空气中水蒸气(选填“遇冷”或“遇热”)液化形成的.3.阅读P62“STS”,小组交流讨论后回答文后的两个问题。

【达标测评】

基础题

1、在某些国家,淡水

奇缺,就连露水也是

他们重要的水资源,

如图所示是他们用塑

料布来收集露水的情景,则露水的形

成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过程需要热.

2.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在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暖和的教室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你看不清物体,这是因为

3.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洗过的衣服晒在阳光下会变干

B.用铁水浇铸机器零件

C.初秋,草叶上出现晶莹的露珠

D.洒在地面上的水最后会消失不见

4.烧开水时壶口会冒出“白气”,则“白气”的构成是 ( )

A.水蒸气

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C.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小水珠和小冰晶的混合体

能力题

5.每年的春天,南方许多城市都会出现“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专家解释:这是因为遭遇了“倒春寒”天气,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__ __,随着暖湿气流的到来,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较高,极易发生现象,使靠近地面的物体冒“冷汗”。

6、如图所示,在冬

天常会看到机动

车(汽油或柴油

发动机)的排气

管喷出一团团“白气”.“白气”是微小的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的,形成水珠的物态变化是。由“白气”可以推测,在机动车排出的气体中含有。

7.目前常用的绿色环保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ZCI环保制冷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

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这是因为ZCI环保制冷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的工作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ZCI环保制冷剂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ZCI环保制冷剂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ZCI环保制冷剂压入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D.ZCI环保制冷剂压人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拓展题

8.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水槽B中的试管A中,水槽B中装有冷水,一段时间后,我们会看到在试管A中有水,这是水蒸气遇冷产生的;同时发现温度计C的示数上升,这个实验说明

【反思·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第3节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目标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法 难点: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 导学过程 引入: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教材58页中“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实验现象:将塑料袋沉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了,酒精变少了。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出现,小液滴是酒精,因为水没进去。 分析: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 物质从变成叫做汽化。 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从变为叫做液化。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 课前预习 预习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晒在阳光下的湿衣服会干,水分去哪了?长时间放在炉火上加热的水也会减少,水分去哪了 2.什么叫汽化?什么叫液化? 3.在家中认真观察水的沸腾现象,请你说出水沸腾时的特点? 4.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知识点一:蒸发 1.阅读教材“蒸发”有关内容 蒸发: 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2.(1)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晒衣服的? 请其他学生回答这位同学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讨论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要素。 ①②③ (2)学生分小组“想想做做”。 请小组代表说出自己的感觉,观察到的现象。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总结出:蒸发、吸热、致冷。 知识点二:沸腾 1.实验探究:水的沸腾 (1)实验器材: (2)问题讨论: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3)记录表格 (4)沸腾: 沸点: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热,沸腾时温度 2.阅读教材:“小资料”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拓展延伸:请学生比较“湿衣服慢慢变干了”与“水沸腾后一直加热,直到把烧杯里的水烧干”,分析出蒸发与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的异同。 蒸发沸腾 相同点都是现象,并且都要热 不同点1只发生在液体 2在温度下进行 3比较缓慢 1 、同时发生在液体的 和 2、只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 3 汽化 影响因素1液体高低 2液体大小 3液体表面积流动速度 液体表面气压大小会影响沸点的 高低 知识点三、液化 1、看课件显示的现象,并分析物质的物态变化。 a.刚从冷藏室中拿出的苹果,表面不断凝结小水珠; 答:水由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_态。 b.冬天,室内玻璃窗上的水珠; 答:水由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_态。

2020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树上的雾凇属于液化现象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C.北方的暖气以水作为介质是利用了水比热容大的特性 D.炎热的夏天打开冰箱有白雾出现,是冰箱里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B.冬天的早晨大雾弥漫 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深秋的早晨草上的露珠 3.把水滴到炽热的炉盖上,听到“滋滋”声并看到冒出“白气”,我们看到的“白气”是 ( ) A.汽化形成的 B.液化形成的 C.升华形成的 D.凝华形成的 4.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 法中错误的是( )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B.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 收大量的热 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 D.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会使纸锅燃烧 5.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6.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 层中封入适量的熔点为48℃的海波晶体.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适合人饮用的48℃左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海波( ) A.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B.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C.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D.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汽化和液化 作业

1、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和 方式。 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热,但温度保持______,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______的(选填“相同”、“不同”). 3、液体蒸发时温度______,说明它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蒸发有______作用.要使液体沸腾,须使液体温度达到______点. 4、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1—4—1(a)、(b)所示,则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5、夏季烈日当空,人们在被阳光晒烫的水泥地面上洒些水就感觉地面不那么 热了,这是利用了水__________吸热的缘故.(填物态变化称) 6、煤厂多采用热压方法生产煤球,即在煤沫里加上水,经热压夹攻成煤球.冬天运送刚制成的煤球时,常可看到车上的煤球冒“白气”,这是煤球中的水成水蒸气后,遇冷又的结果. 7、用高压锅煮食物熟的快,是因为锅内气压比标准大气压,使得水 的升高的缘故. 8、夏天自来水管外壁上的水珠是水蒸气由于遇冷发生的而液化石油气是

在常温下,利用 的方法液化成液体储存在钢瓶中的. 9、比较酒精、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__(选填高或低)温 物体,这是因为______,水银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__温物体,这是因为水银 10、学生在“研究水的沸腾” 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 如图所示图线.由图可知:水 加热的初温度是_______℃;加 热_______分钟后,水开始沸 腾;_______段图线反映了水沸 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水的温 度_______(填上升、下降、不 变).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掀开沸水锅的锅盖,可以看到有水从锅盖上滴下,这些水是 遇到较冷 的锅盖 而成的。 12、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 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 而成的。 13、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那些是正确的(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 汽化现象 C.水沸腾时,汽泡中都充满了水蒸气 D.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13、夏天扇扇子,身上会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 .液化吸收热量 B .汽化吸收热量 C .液化放出热量 D .汽化放出热量 14、下列措施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 A.用瓶子装酒精时要加盖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的 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本节“想想做做”3个,科学探究活动1个,“动手动脑学物理”1个,“STS”一个,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主要特点。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用具】 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用棉纱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二、进行新课 活动1:课文里的“想想做做”,教师先演示:用一塑料袋装一些酒精,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了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清楚看到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袋却马上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瘪了,袋里又有酒精了。这时学生自然产生“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等一系列的疑问,从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活动2:“探究水的沸腾”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采用探究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1.3汽化和液化练习3新版北师大版

h 汽化和液化 1.选择题: (1)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酒精中,然后取出,发现短时间内示数下降,这是因为液体在蒸发过程中 ( ) A .吸热 B .放热 C .不吸热不放热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如图所示,正确描述水沸腾的是( ) (3)下列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A.用瓶子装酒精时一定要加盖 B.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扇风 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用塑料袋包装蔬菜放入冰箱内 (4)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那些是正确的(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C.水沸腾时,汽泡中都充满了水蒸气 D.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5)烧开水时,从开水壶嘴中冒出的“白气”是 ( ) A .水蒸气 B .小水珠 C .热空气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2. 填空题: (1)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 和 方 (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热,但温度保持______,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______ 的(选填“相同”、“不同”). (3)液体蒸发时温度______,说明它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蒸发有______作用.要使液体沸腾,须使液体温度达到______点. 3.判断题: (1)蒸发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 ) (2)液体在任何温度时都能蒸发. ( ) 参考答案: 1. 选择题(1)A (2)C (3)A (4)AB 2. 填空题 (1)液;气;蒸发;沸腾 (2)吸;不变;不同 (3)降低;致冷;沸 3.判断题 (1)× (2)√ 习题精选 1 .选择题: A B C D

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

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化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4.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5.教具与学具 水槽、塑料口袋、冰棍、苹果;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12套) 教学过程 一、实验与发现 师把滴有酒精的塑料袋(不让学生看见内有酒精)挤瘪,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 学生观察现象 师取出此口袋放入冷水中。 学生观察现象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师请学生闻一闻、看一看口袋内有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而在冷水中变瘪了,学生代表回答。教师点拨,总结出汽化和液化。 (在这个演示实验中,并不先告诉学生内有酒精,而是让学生观察“鼓起”“变瘪”的现象,再通过“闻一闻”“看一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探索

欲,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体现从现象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二、探究与发现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师:一群业余登山队员登上一座高山后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如饭是生的,鸡蛋也煮不熟,把手伸到“开水”中也不烫手等,队员百思不得其解,请同学们帮帮忙,能解释这些“怪现象”或者能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吗? 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1)与气压有关。 师:肯定,说明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继续学习。 (2)水沸腾后不烫手,说明温度低,若继续给水加热,温度会不会继续上升? 师: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继续上升?水沸腾时究竟有什么特征,最好通过什么来观察? 学生:实验。 2.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教师引导,适时点拨。 3.进行实验。 小组探究,一人计时,一人记录,一人观察现象,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白纸上。 4.分析与论证。 (1)请小组代表总结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生1:水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 生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度保持不变。 生3:我停止加热,水也停止沸腾了。 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3:沸腾要吸热。 (2)请小组代表仿照晶体融化曲线描绘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曲线。

3.3--汽化和液化练习题(含答案)

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__ ___态变为__ _ __态的现象叫汽化, 汽化过程要_____ ___热,汽化的形式有____ __和____ _两种。 2、物质由_______态变为_______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过程要________热,液化 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图1)是在常 温条件下,用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 图 1 3、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现象. 在瓶内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瓶内物质的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游泳运动员刚从水中上岸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运动员身上的水()A.熔化吸热. B. 汽化吸热C.凝固放热D.液化放热 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A、春天来了,冰封的河面解冻 B、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 C、秋天早晨,小草上结有露珠 D、太阳出来后,小草上的露珠不见了 6、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寒冷的冬天,洗好的衣服刚晾出来就结了冰 B、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 C、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 D、大雾的形成 7、若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②水蒸气烫伤,_______(填“①“或“②“)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如下图所示的甲、乙、丙三幅图都是加快蒸发的实例,其中_______图表示的主要是通过加快液体表面的气体流动速度加快蒸发;_______图表示的是通过提高液体温度来加快蒸发;_______图表示的是增大物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加快蒸发。 甲、刚洗过的锅上有水珠,乙、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丙、将篮球场上的积水扫开用火烤一烤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3 北师大版

四、汽化和液化 一、填空题: 1.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 和 方 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热,但温度保持______,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______的(选填“相同”、“不同”). 3.液体蒸发时温度______,说明它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蒸发有______作用.要使液体沸腾,须使液体温度达到______点. 4.煤厂多采用热压方法生产煤球,即在煤沫里加上水,经热压夹攻成煤球.冬天运送刚制成的煤球时,常可看到车上的煤球冒“白气”,这是煤球中的水 成水蒸气后,遇冷又 的结果.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的快,是因为锅内气压比标准大气压 ,使得水的 升高的缘故. 6.夏季烈日当空,人们在被阳光晒烫的水泥地面上洒些水就感觉地面不那么热了,这是利用了水__________吸热的缘故. 7.夏天自来水管外壁上的水珠是水蒸气由于遇冷发生的 而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利用 的方法液化成液体储存在钢瓶中的. 8.比较酒精、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__(选填高或低)温物体,这是 因为__ ____,水银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__温物体,这是因为水银 9.学生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所示图线.由图可知:水加热的初温度是_______℃;加热_______分钟后,水开始沸腾;_______段图线反映了水沸腾 二、选择题: 10过程中A .吸热 B .放热 C .不吸热不放热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1.如图所示,正确描述水沸腾的是( ) 时间(分)906248100 温度(℃) B C A 图2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液化与汽化教学设计 1 课题引入,结合实际场景,激发兴趣,提高学生个体发展的能力 1.1 播放记录片:贝尔?格里尔斯在纳米比亚《荒野求生》中的?@取淡水的视频 师:同学们,老师很欣慰能够看到你们求知而带有兴趣的眼神.看过《荒野求生》的基本技能后发现,了解一点求生的基本技能,其意义远远大于沉迷于无聊虚拟的游戏中,来得有意义.所以合理有意义地支配自己的业余时间很重要. 【设计意图】 第一:播放的视频可以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第二: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建立正确的学习生活方式,以适应个体的终生发展; 第三:“荒野求生”视频涉及内容,也是学生个体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性,还可以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暂停视频画面,学生总结贝尔在荒无人烟的纳米比亚沙漠获得淡水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总结:他先挖一个沙坑,里面倒入足够多的海水,放上一个茶杯,坑上面覆盖一块塑料布,太阳照射下,一段时间内就搜集到淡水了. 师:画出贝尔?格里尔斯获得淡水的示意图,结合刚刚同学的总结,概括贝尔海水提纯装置图,沙坑内的海水在高温下变成水蒸气,遇到塑料布又变成小水滴,滴入下面水杯中.(ppt出示) 1.2 演示实验──污水提纯 师:(模拟贝尔的海水提纯过程,海水水蒸气淡水自制装置,如图2)这里有个烧瓶,烧瓶中有一些污水,现在给水加热使其沸腾,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在玻璃管的输送下,送到右侧烧杯中,途中有一块沾有凉水的棉花,注意观察右侧玻璃管口的位置.看到什么了? 生:右侧玻璃管口出现了一滴一滴的水.获得了清水. PPT:污水水蒸气清水 师:对照海水水蒸气淡水 物理学上:把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板书:汽化和液化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汽化和液化”的具体过程. PPT出示:这两种方法都是水先汽化变成了水蒸气.相对而言,前者是一种较缓慢的汽化方式――蒸发.后者是一种剧烈的汽化方式――沸腾.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板书: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设计意图】 由《荒野求生》的视频过渡延伸到“污水提纯”实验,不仅能形成物理概念,总结得出“汽化”和“液化”的定义;迁移知识,得出“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同时还渗透环保的理念,落实社会发展的需求. 2 新课学习,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基于实际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1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液化)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液化)同步练习含答案1.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式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如图所示.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凝固 2.以上实例中液化方法与其他都不同的是( ) A.煤气罐中的液体 B.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 C.烧水时锅盖内侧的水滴 D.推压活塞,注射器内重新出现液态乙醚 3.(台州中考)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4.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蒸发现象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 C.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熔化 5.如图所示,打开汤锅盖,戴眼镜的同学看不见汤,是因为从汤锅里冒出的水蒸气遇到眼镜片________成________附着在镜片上.有的同学在擦眼镜时先向眼镜“哈气”,使眼镜变得潮湿从而更容易擦干净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现象 6.一辆运输液态氨的罐车在途中发生事故,致使液氨泄漏.短时间内,车周围出现“白雾”,这是由于液氨________而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消防队员赶到后,用湿棉纱堵塞漏口,发现湿棉纱很快结冰将漏口堵住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 7.夏天从冰箱冷藏室中取出一个鸡蛋放一会儿,蛋壳表面会变湿;马上用干毛巾擦,却擦不干;过一会儿不用擦蛋壳表面也会变干.请解释以上现象 8.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液化练习 新人教版

第2课时液化 知识点1 液化现象 1.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入温暖的房间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这是室内高温的____________遇到低温的镜片凝结而成的,是________现象。 2.春秋季节早晨常出现大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雨和露的成因皆与此相同。 知识点2 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3.液化有两种方式: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在揭开沸水锅的锅盖时,有水珠从锅盖上滴下,这是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打火机内的物质是用降低温度的办法使之液化后贮存在打火机中的 B.钢瓶内的液化气是用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的办法使之液化的 C.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与被100 ℃的水烫伤一样严重 D.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 ℃的水烫伤要严重,是因为水蒸气变成水液化时要放热 5.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式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如图3-3-10所示。当飞机从空中飞过时,在蔚蓝的天空中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图3-3-10 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凝固

6.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 A.无论冬夏,水雾都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B.无论冬夏,水雾都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7.如图3-3-11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水的________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水蒸气发生________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________热。(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图3-3-11 8.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放出很多热量,使________(选填“上”或“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 9.如图3-3-12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同时烧开相同的两壶水,壶嘴喷出的“白气”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仔细观察比较还能发现:甲房间内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多,由此可以判断出甲房间的气温较________(选填“低”或“高”)。 图3-3-12 10.xx·广西冬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很“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

八年级物理上册1.3汽化和液化练习2新版北师大版

《汽化和液化》 1.选择题: (1)河面上常会看到一层雾气,这是因为水经过了( ) A.先汽化后凝固的过程 B.先蒸发后液化的过程 C.蒸发后形成水蒸气 D.水蒸气液化成了小水珠 (2)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夏天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水珠 B.早晨出现的雾 C.冬天,室外地上的水结成的冰 冬天从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眼镜片上出现的水珠 (3)饺子在水中煮,怎么煮也不会发黄变焦,而在油中炸,过一会儿就会发黄变焦,这是因为 ( ) A .饺子在水中煮,温度不到100℃,饺子中的水分被蒸发 B .饺子在水中煮,温度超过100℃,饺子中的水分被蒸发 C .饺子在油中炸,温度超过100℃,饺子中的水分被蒸发 D .饺子在油中炸,温度不到100℃,饺子中的水分被蒸发 (4) 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内放着盛有80O C 热水的大1所示,当对 ( ) A. 升到100O C 而沸腾 B. 升到100O C 不能沸腾 C. 试管内水温保持80 O C 不变 D. 无法确定图1 (5)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会感觉到比在水中冷,如果蹲下身子缩成团,又会觉得比站着暖和 些,对上述现象,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蹲着比站着暖和些是因为离水近一些,有利于从水中取得热量 B. 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岸上的气温比水温低 C. 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 D. 蹲着比站着暖和是因为减慢了蒸发吸热的速度 (6)被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开水烫伤更厉害,这是因为( ) A.水蒸气比开水的温度高 B.水蒸气蒸发时吸热 C.水蒸气液化时放热 D.水蒸气液化时吸热 2.填空题: 1.煤厂多采用热压方法生产煤球,即在煤沫里加上水,经热压夹攻成煤球.冬天运送刚制成的煤球时,常 可看到车上的煤球冒“白气”,这是煤球中的水 成水蒸气后,遇冷又 的结果. 2.用高压锅煮食物熟的快,是因为锅内气压比标准大气压 ,使得水的 升高的缘故. 3.夏季烈日当空,人们在被阳光晒烫的水泥地面上洒些水就感觉地面不那么热了,这是利用了水__________ 吸热的缘故. 4.5低)温物体,6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练习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3.3汽化和液化练习题 一、练习题 1.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100 ℃ B .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 C .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再升高 D .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2. 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 B .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 .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 D .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3. 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A .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B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 .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 .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4. 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主要用来探究 ( ) A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 .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 C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 .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5. 在高山上用普通的锅无法煮熟食物,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 6. 小军同学学了“物态变化”一章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他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变(填“大”或“小”),这是因为酒精在时要吸热造成的. 7. 图甲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烧杯口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 .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100 ℃ C .第10 min后,水继续吸热 D .实验时的气压等于标准大气压 8. 如图所示,下列图像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 ) A . B . C . D . 9. 如图是李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的数据,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在方格纸上做出的水的沸腾图像.下列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得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OA线段表明水在被加热过程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

第3章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2.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 了解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 4.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知道什么是沸点; 5.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6.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并会运用该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 难点: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水、烧瓶、玻璃片、胶头滴管、棉花、火柴、冰镇可乐一瓶、常温可乐一瓶、小镜子、注射器、乙醚、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酒精、胶头滴管、塑料袋、水槽、热水、烧杯、水、酒精灯、棉签、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温度计、硬纸板(中间有让温度计插入的小孔)、火柴、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 教师活动 【想想做做】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 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 酒精蒸气又变成了液态的酒 学生讨论:在一定条件下,物 质可以由液态变为气态,可以 由气态变为液态。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3 1.3 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一)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以及汽化的两种不同方式; 2、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 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致冷 【导法】实验、分析、比较法 【重点难点】 蒸发和沸腾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1、汽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和; 3、蒸发:在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 4、沸腾:在液体的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5、沸点:各种液体的温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水银的沸点是,酒精的沸点是。 知识探究: 1、汽化:物质由态变为态,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2、沸腾:在液体的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3、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沸腾前给水加热时,可看到杯壁有,气泡,大小变,加热过程中,沸腾前水的温度, (2)、沸腾时,看到的现象是,要使水持续沸腾,必须, 可见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3)、沸点:,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水的沸点高低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不汤手的“开水”从何而来 (4)、查看液体的沸点,记下几种液体的沸点。液体的沸点跟有关。 4.蒸发:在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 5.讨论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 (2) (3) 6.讨论:为什么蒸发能够致冷? 自我小结 归纳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天气睛朗时,洗过的衣服很快就干了,阴天洗过的衣服就不容易干了,说明蒸发是有快慢的,那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的应用: 蒸发致冷,用酒精和温度计做一下89页的想想做做,知道液体在蒸发过程中热,致使液体后它依附的物体温度。 练习1 1、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2、如图,两只相同的温度计,其中包有湿棉球的示数较低,原因是( )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汽化和液化 姓名:钱洪锋、范全军、田学臣、尹磊学校: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 二〇一三年十月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 二、教学对象 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初中二年级(八年级)。 三、教材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人教版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以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汽化与液化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汽化与液化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四、学情分析 由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沸腾和蒸发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之一,学生已经产生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了解沸腾的特点和蒸发的影响因素,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是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学生还是比较不熟练,教学中要不断强化。在这个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后多动手设计小实验、多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目标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案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汽化和液化 姓名:钱洪锋、范全军、田学臣、尹磊 学校: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 二〇一三年十月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 二、教学对象 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初中二年级(八年级)。 三、教材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人教版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以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汽化与液化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汽化与液化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四、学情分析 由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沸腾和蒸发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之一,学生已经产生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第1课时汽化 01 知识管理 1 ?汽化 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__气__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两种方式: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__和__沸腾__ ? 2. 沸腾 概念:沸腾是在—二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 象. 沸腾规律:液体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_? 沸点:液体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 点.—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注意: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沸腾条件: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__,继续—吸收—热量. 3. 蒸发 概念: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特点:液体在—任何__温度下都能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__;液体蒸发__吸—热,有降温制冷的作用. 影响因素:液体__温度__越高、液体__表面积__越大、液体表面__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就越快. 02 基础题 知识点1沸腾 1. 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B ) A .逐渐升高B.不变 C.逐渐降低 D .忽高忽低 2. 饺子放在水中煮,怎么煮都不会发黄或变焦,而放在油中炸,过一会儿就会发黄,甚至 变焦.这一现象表明油的沸点比水高. 3. (吉林中考)如图是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水的初 温是__90—C ;加热至水沸腾用了__7.5__min ;在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__温度—保持 不变. 4. (广安中考)有一种炊具叫高压锅”.高压锅”中的压”字的含义指的是一压强__(填压强”或压力”;高压锅”能更快地煮熟食物,不仅节约了时间,更节约了能源. 高压锅”能更快煮熟食物是利用了气压增大,沸点升高”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的原理. 知识点2蒸发 5. 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C ) A.用地膜覆盖农田 B .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D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三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三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3种状态间的相互转化,理解汽化、液化。 (2)掌握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特点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了解沸腾现象。 2.过程与方法 探究水沸腾的特点,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将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 认识物质不同状态间的相互转化现象,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教学方法】 观察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投放一些常见的物质状态转化现象,如干手器干手、玻璃上起白雾、小狗夏天伸舌头散热等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该怎么解释,引导学生讨论。 【过渡】戴眼镜的同学,你们注意过,冬天戴着眼镜喝热水或者吃热饭的时候镜片的变化吗?镜片变得朦胧是为何? 二、新课学习 水在不同温度下有固态、液态或气态3种状态。固态、液态或气态是自然界物质的3种常见状态,同一物质的3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过渡】如课本图4—13所示,铁锭高温会变为铁水,火山爆发岩石变为岩浆等。各种物态间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特点? (一)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 汽化:物理学中,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汽化包括蒸发与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如:吹风机吹干头发,打开酒瓶盖子会闻到酒精味,洗完手可用干手机吹干,

拖地后地面的水会不见等。 【活动】我们来讨论课本活动1的内容:老师今天上课时带来一块湿毛巾,请大家想一想怎样使毛巾尽快变干?我们课堂上用湿毛巾做个验证。 请大家讨论后填下表: 通过实验发现:相同条件下,毛巾在阳光下、摊开和吹风时干的更快。 【总结】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提问】现在农村地区为了节约用水,常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有什么好处?试着说一说。 【知识巩固】 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凉,这是因为( C ) A.水的温度比气温高得多 B.人刚上岸,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 C.人身上的水蒸发时从身体表面吸收了热量 D.这是人体的一种错觉 【过渡】烧水时,每当水沸腾,总会咕嘟咕嘟地冒泡,这也属于汽化现象吗?它和蒸发有何不同? (二)探究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 我们来预习一下活动2中的内容,然后如课本图4—15进行实验探究。 【活动】准备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水、温度计、火柴、计时器等。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水温升接近80℃时开始记,每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再继续观察5分钟,观察水沸腾时发生的现象,特别是水中气泡的多少、大小、位置的变化。 最后整理得到的数据,并绘制“温度—时间”图、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变。 【总结】沸腾:物理学中,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了解课本90页表中几种液体的沸点。总结沸腾与蒸发的异同点。

第3节 汽化和液化(第二课时)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液化;感知液化过程要对外放热;了解液化的两种途径. 2.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液化现象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常用的液化方法. 3.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特别是“白气”的形成过程. 4.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预习导学】 阅读课本P61,回答下列问题: 1.叫液化.液化的方式有、。2.日常生活中,雾是怎么形成的?露是怎么形成的? 3.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解释:冬天,人说话时为何会呼出“白气”?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棒并撕去包装纸后,为何周围冒“白气”?做饭时,打开锅盖时冒“白气”又如何解释呢? 4.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这个过程需要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用蒸笼蒸馒头时,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使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在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使手不会被烫伤。 【合作探究】 1.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游玩,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上蒙有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正当小洁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原因. 2.探究活动: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问题情景:天气预报中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XX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蒸气,为什么不一定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呢?大自然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呢? 猜一猜:可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 做一做:①如图甲所示,向圆锥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 ②取一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在蒸发皿中放置一些冰块. 看一看:在瓶口(选填“有”或“没有”)朦胧的“白雾”,蒸发皿底部出现了,其原困是 . 议一议:若换另一干燥蒸发皿,向蒸发皿中倒开水,如图乙所示,瓶口(选填“有”或“没有”)朦胧的“白雾”出现,蒸发皿底部.其原因是 可见大自然中“雨”是空气中水蒸气(选填“遇冷”或“遇热”)液化形成的.3.阅读P62“STS”,小组交流讨论后回答文后的两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