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绿道建设管理规定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引言:广东省是中国南方的一个省份,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而闻名。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广东省的绿道资源,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广东省政府制定了《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
一、绿道的定义与分类绿道是指一种由自然、半自然或人工景观组成,供行人、非机动车以及一些特定车辆使用的通道。
绿道旨在提供健康的休闲活动场所,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并提供连接不同地区的交通便利。
根据用途和特点,绿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自然绿道:指沿着自然景观,如山脉、湖泊、河流等布置的绿道,以呈现自然风光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
2. 文化绿道:指结合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如古镇、古村、文化名城等打造的绿道,以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为主要特点。
3. 城市绿道:指在城市中建设的、可以供行人和非机动车使用的绿道,以提供休闲娱乐和改善城市环境为主要目的。
二、广东绿道管理的原则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广东省对绿道管理的原则,以确保绿道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运行:1. 生态优先:保护绿道所在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推动绿道的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
2. 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绿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升绿道的社会认同度和使用率。
3. 综合治理: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绿道管理的联动机制,确保绿道的整体运营和管理。
4. 可持续运营:建立健全的绿道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绿道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能够持续进行。
三、广东绿道管理的具体措施为了有效管理广东省的绿道,广东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1. 绿道的规划和建设:广东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绿道规划,并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推动绿道的建设和完善。
2. 绿道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广东省成立绿道管理委员会,负责绿道的管理和日常工作,并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确保绿道的运行和安全。
3. 绿道的使用规定:广东省制定了绿道的使用规定,明确了行人、非机动车和特定车辆的使用权限和使用规定,以保障绿道的畅通和安全。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广东省范围内绿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根据《广东省绿化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所称的绿道,是指特定区域内,依照绿道规划设计标准,由特定材料铺设而成的、供人们休闲、运动、交通出行及自然教育等多种功能的线性公共空间。
第三条广东省范围内的绿道建设和管理,应遵循统一规划、分区实施,兼顾功能性和景观性,加强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便捷和安全为主要原则。
第二章绿道规划与设计第四条绿道的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要、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并依据地理特点、历史文脉、生态条件等进行科学评估和论证。
第五条绿道的设计应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设置休闲空间、景观节点、运动设施及道路布局,确保公众可以在绿道上享受多样化的活动以及自然与人文景观。
第六条绿道的设计应充分考虑通行无障碍性,确保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等特殊群体能够便捷地使用绿道,并设置相关设施和服务,如无障碍通道、洗手间等。
第三章绿道建设与管理第七条绿道建设主体可以由政府投资或者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进行,具体建设方式由当地政府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
第八条在绿道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措施确保绿道内植被的保护和更新,防止非法采砍和乱堆乱放现象的发生。
第九条绿道的管理责任主体应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开展绿道维护和修缮工作。
第四章绿道的利用与开放第十条绿道的利用应充分发挥其多功能性,可以进行健身锻炼、文化展示、自然欣赏等活动,同时要保持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不得限制公众的进入。
第十一条对于绿道内设置的设施,必须标明使用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并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服务设施,确保使用者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十二条对于绿道经营活动,应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保持绿道的整洁、安全和公平,严禁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和商业广告的滥发行为。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一、总则为规范广东省内绿道的管理,保护绿道环境,提供优质的休闲活动场所,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二、定义1. 绿道指经过规划、设计、建设并进行维护管理的供公众休闲、健身和游览的线性绿化景观带。
2. 绿道管理机构指专门负责绿道规划、建设和维护的机构或部门。
三、责任与义务1. 绿道管理机构负责制定绿道规划方案,并依法组织绿道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2. 绿道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绿道巡查制度,并定期开展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绿道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3. 绿道管理机构应制定绿道使用管理规定,明确绿道的使用时间、禁止行为等内容,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4. 绿道管理机构应定期组织绿道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绿道建设与维护1. 绿道建设应遵循绿道规划方案,充分考虑景观效果和环境保护要求。
2. 绿道维护工作包括绿化景观的修剪、道路的清扫、设施设备的维修等。
3. 绿道管理机构应建立统一的绿道维护管理机制,确保绿道的良好状态。
五、绿道使用管理1. 绿道开放时间为每天早上6点至晚上10点。
2. 绿道禁止车辆通行,但可以设置适当的停车场。
3. 绿道禁止骑自行车和滑轮车,但可以设置专门的自行车道或滑轮车道。
4. 绿道上禁止商业广告和宣传活动,但可以设置公益宣传牌和信息发布点。
5. 绿道上禁止破坏绿化植物和公共设施,禁止乱扔垃圾。
6. 绿道上禁止露天烧烤和野营活动,但可以设置指定区域。
7. 绿道禁止喂养野生动物,禁止捕捉和杀死野生动物。
8. 绿道上禁止赛跑和弹射类活动,但可以设置相应区域。
六、监督与处罚1. 对于违反绿道使用管理规定的行为,绿道管理机构有权进行警告、罚款等处罚。
2. 对于严重违法行为,绿道管理机构有权暂停或终止违规者的绿道使用资格。
3. 公众可以通过绿道管理机构提供的举报渠道,向绿道管理机构反映违规行为。
4. 绿道管理机构应及时处理公众的举报,并对查实的违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
七、附则1. 本暂行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2024年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二篇)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二)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二)一、总则绿道是指在城市和乡村中,以绿地、河道、湖泊、河岸、道路、遗址等为基础,通过绿化、整治、修建等工作,形成的供人们休闲、娱乐和健身的通道。
为了保护和规范广东省范围内的绿道管理工作,制定本暂行办法。
二、绿道的管理范围与分类1. 绿道的管理范围: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广东省范围内的绿道管理工作,包括城市绿道和乡村绿道。
2. 绿道的分类:根据绿道的功能和地理位置,绿道可分为主干绿道、支线绿道和环线绿道。
主干绿道是连接城市主要景点和休闲区域的重要通道;支线绿道是主干绿道的分支,连接居民区和景点之间的次要通道;环线绿道是连接城市周边景点和城区的环状通道。
三、绿道的建设与维护1. 绿道的建设:(1)绿道建设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效果,并按照规划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2)绿道建设应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不得占用公共道路和居民用地。
(3)绿道建设需要取得相关的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行政许可,并按照规定进行审批手续。
2. 绿道的维护:(1)绿道维护应定期进行,包括绿化、清洁、修整等工作。
(2)绿道维护应采取科学、环保的手段,不得使用有害化学物质。
(3)绿道维护应建立健全的机制,明确责任人和维护义务,加强监督管理。
四、绿道的利用与安全1. 绿道的利用:(1)绿道的开放时间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定。
(2)绿道的利用应遵守相关规定,不得损坏绿化、乱堆乱放、乱涂乱画等。
(3)绿道可供人们进行健身锻炼、休闲娱乐等活动,但不得影响他人的正常使用。
2. 绿道的安全:(1)绿道的安全应当受到重视,加强警示标识设置,保证绿道使用者的安全。
(2)绿道管理部门应定期巡查和检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绿道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不得酒后闯行和滥用危险设施。
五、绿道的保护1. 绿道的保护:(1)禁止对绿道进行擅自拆建、损坏等行为,一经发现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禁止在绿道范围内进行非法采矿、捕捞、砍伐等行为,一经发现将依法进行处罚。
广州市绿化条例(20120701)

广东省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号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六次会议于2011年12月14日通过的《广州市绿化条例》,业经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于2012年3月30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2年4月10日广州市绿化条例(2011年12月14日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六次会议通过,2012年3月30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2012年4月10日公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绿化建设和管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居环境的自然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及其管理活动。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公共绿化的建设、保护和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并根据财政收入状况逐步增长。
第四条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绿化的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条例。
区、县级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绿化的管理工作。
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绿化的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国土房管、交通、水务、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部门和电力、通信等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同实施本条例。
第五条市、区、县级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
第六条鼓励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农村绿化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破坏绿化的行为进行制止、投诉和举报。
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统一受理投诉、举报的电话。
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调查处理,并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将处理情况书面答复投诉人、举报人。
国际航线船员需持《保安意识培训合格证》上岗

能 申请 签 发 该 证 书 。 日前 ,江 门海 事 局 已根 据 新 版 《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海 船 船 员培 训 合 格 证 签 发 管 理 办 法 》 为船 员签 发 了首 本 《 保 安 意 识 培 训 合格
证》。 ( 方晓 )
37
要求取得 《 保 安 意 识 培 训 合 格 证 》 后 方 可 上 船 任 职 。 国 内航 线 航 行 的船 员 暂 时 不 需 持 《 保 安 意 识
培 训 合 格 证 》 , 但 在 马 尼 拉 修 正 案 过 渡 期 后 ( 2 0 1 6 年1 2 月3 1 日)则须 持有 该证 书 。 据 江 门海 事 局 工 作 人 员 透 露 ,在 江 门市 注 册
道 管 理 部 门应 当统 筹 做 好 绿 道 及 其 配 套 设 施 的管 理 维 护 工 作 ,并 在 绿 道 投 入 使 用 前 明确 绿 道 管 理
系 统 和 体 育健 身 、科 普 教 育 等 公 共 服 务 设 施 应 当
免 费 向公众 开放 。餐 饮 、购 物 、 自行 车 租 赁 等 商 业服 务设 施可 以实 行市 场化 经营 。
投 资 计 划 。省 财 政 对 经 济 欠 发 达 地 区 绿 道 建 设 予
以扶 持 。 此 外 , 省 住 建 厅 负责 统 筹 协 调 、指 导 和 监 督 本 省 绿 道 工 作 ;市 、县 ( 区 )政 府 应 当 明确 绿 道
管 理 部 门 , 由其 负 责 组 织 开 展 本 行 政 区 域 绿 道 工
作 ;并 鼓 励 公 民 、法 人 和 其 他 组 织 参 与 绿 道 建 设 、管 理 和 开 发 利 用 ,建 立 政 府 主 导 、 社 会 参 与 的多元 化绿 道建 设 、管理 和 开发利 用机 制 。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修正版」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修正版」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修正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发展城市绿化事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产、生活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绿化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的城市绿化工作,组织实施本条例。
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绿化工作。
城市规划、国土、计划、市政、公安、交通、电力、通信、环境保护、市容环境卫生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同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本条例。
在城市规划区内,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等管理的绿化工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绿化的建设和维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城市建设中安排一定投资比例用于城市绿化;提高公众绿化和环境意识,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第五条城市绿化规划,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化规划主要内容应当包括:绿化发展目标、各类绿地规划和布局、绿化用地定额指标和分期建设计划、植物种植规划。
市的城市绿化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报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城市绿化规划应当坚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丰富城市景观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保护城市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合理设置公共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
第七条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应当达到如下标准: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得低于35%,绿地率不得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得低8平方米。
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可以制定高于上款规定的绿化规划建设指标。
第八条建设工程项目必须安排配套绿化用地,绿化用地面积占建设项目用地面积的比例,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医院、休(疗)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低于40%。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粤建规函[2011]460号)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粤建规函[2011]460号)](https://img.taocdn.com/s3/m/5bf8eda8af1ffc4fff47ac81.png)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PlanningGuideesloiUnfrbanGreenwayi nGuangdongProvince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 年7 月目录1 总则 (1)2 涵义及构成 (2)3 目标和原则 (3)4 选线方法 (6)5 基本要求 (8)6 典型地段城市绿道规划指引 (12)7 城市绿道构成要素规划指引 (20)1 总则1.1 为明确城市绿道内涵、规划目标和原则、选线方法与基本要求,指导全省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城市绿色生活网络,制定本指引。
1.2 广东省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各城市与绿道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3 本指引适用于广东省内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
1.4 本指引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2 涵义及构成2.1 涵义广东省绿道网对应于是否穿越地级(以上)城市行政区域,由省立绿道和城市绿道两级网络构成。
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不限于城市建成区)的各类绿色开敞空间和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节点,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人文节点,以及居住社区、中心商业区、大型文娱体育区、公共交通枢纽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
建设城市绿道对于保护与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引导形成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提供休闲游憩和慢行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2.2 构成城市绿道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两部分构成。
2.2.1 绿廊系统绿廊系统是城市绿道的绿色基底,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野生动物、水体、土壤等生态要素构成,包括自然本底环境与人工恢复的自然环境,具有生态维育、景观美化等功能。
2.2.2 人工系统人工系统由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和标识系统等构成,具有休闲游憩、慢行交通等功能。
慢行系统: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慢行道。
交通衔接系统:包括绿道停车设施、绿道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的接驳设施等。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于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发强烈。
作为城市绿化和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绿道的建设和管理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此,广东出台了《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旨在加强绿道管理,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进行探讨。
一、背景和意义1.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城市是现代人主要生活的地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关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健康。
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同时,保护环境、遵循生态规律,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 绿道建设的重要性绿道是城市绿化和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居民提供了休闲、运动和社交的场所,也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空气质量和水资源的保护。
绿道的建设和管理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3.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意义《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旨在加强对绿道的管理,促进绿道的规范建设和科学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内容和措施1. 绿道建设和规划《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绿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标准。
规范了绿道的功能定位、布局设计、绿化要求等内容,要求各地制定绿道建设规划并进行动态调整,科学规划和布局绿道资源,提高绿道的连续性和可达性,满足居民的运动和休闲需求。
2. 绿道管理和维护《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绿道的管理责任和管理机构的职责。
要求各地建立健全绿道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和监督机制,加强绿道的巡查和维护工作,确保绿道的安全和整洁。
3. 绿道的宣传和推广《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地加强对绿道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宣传绿道的功能和意义,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习惯,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绿道建设和管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深圳绿道管理规定

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绿道建设和管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绿道,是指以绿化为特征,串联成网,供市民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的慢行道路。
绿道分为下列三种类型:(一)省立绿道,是指纳入广东省绿道总体规划,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绿地保护和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二)城市绿道,是指连接市域主要节点并与省立绿道相连通的绿道;(三)社区绿道,是指连接社区公园、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居民服务的绿道。
绿道类型划定后,绿道管理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并在绿道显著位置予以标识。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省立绿道、城市绿道及其控制区的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
社区绿道的管理依照现行绿化和道路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
市规划国土部门应当将社区绿道纳入绿道专项规划。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绿道控制区,是指沿绿道路沿外侧,划定一定范围并加以管理和保护的区域。
省立绿道和城市绿道应当划定绿道控制区。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绿道管理,是指对绿道及其控制区内绿化、路面、标识、服务设施的管理。
第六条市规划国土部门负责编制全市绿道专项规划及省立绿道修建性详细规划。
市人居环境部门统筹全市绿道规划建设工作,组织制定绿道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开展绿道建设工作的检查监督、情况通报,协调解决绿道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市城市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全市绿道的管理,负责省立绿道的建设,对各区政府(含新区管理机构,下同)绿道管理部门开展绿道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
发展改革、公安、财政、交通运输、水务、文体旅游、农业、口岸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绿道建设、管理和运营工作。
第七条各区政府应当明确绿道管理部门,承担辖区内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的建设,负责辖区内绿道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绿道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属地管理、专项考核的原则。
第九条绿道建设和管理经费由市、区财政按照职责分工予以保障。
广东省绿道建设管理规定

广东省绿道建设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绿道规划、建设和管理,发挥绿道的综合功能和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根据《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绿道规划、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绿道,是指以绿化为特征,沿着滨水地带、山脊、林带、风景道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的,可供行人或者非机动车进入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和运动休闲慢行系统。
第三条绿道建设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体现地方自然风貌和历史人文特色。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绿道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保障其实施。
第五条绿道属公益性基础设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立项、建设、土地等方面予以支持。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绿道规划、建设、管理、宣传推广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绿道工作的正常开展。
属于基本建设投资的,应当纳入政府建设投资计划。
省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绿道建设予以扶持。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参与绿道建设。
第六条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本省绿道工作,组织实施本规定。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明确绿道管理部门,确定其工作机构和人员。
绿道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绿道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绿道工作。
第七条绿道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应当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绿道规划、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
第八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绿道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绿道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机制。
第二章绿道规划第九条绿道建设应当符合绿道规划要求。
编制绿道规划应当以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公众意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提高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总体要求,并与相关规划相衔接。
(完整版)广东省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指南

广东省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指南(试行)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of Green Highway (Trial)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17年3月前言.......................................................................................................1 总则 (3)2 绿色公路设计 (5)3 绿色公路施工 (18)4 绿色公路运营与养护管理 (26)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实施绿色公路建设和推进公路钢结构桥梁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交公便字〔2016〕157号)、《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交办公路〔2016〕93号)及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的《广东省推进绿色公路建设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广东公路建设情况,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绿色公路设计;3.绿色公路施工;4.绿色公路运营及养护管理。
本指南主编单位: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本指南参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员:贾绍明、张钱松、陈明星、王璜、梅晓亮;李爱民、沈毅、邵社刚、孟强、宁选杰、吴立坚、蒋海峰、王随原、和海芳。
1 总则1.1 本指南所称的绿色公路是指在公路的全寿命周期内,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控制资源占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建设品质提升与运行效率提高,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美观的行车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路。
1.2 本指南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使用。
1.3 绿色公路的建设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
高度重视公路、环境、社会各方面、各要素的关系,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发挥公路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广东省绿道规划建设管理规定(送审稿)

广东省绿道规划建设管理规定(送审稿)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广东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公布日期】2012.03.21•【分类】规章草案送审稿及其说明正文广东省绿道规划建设管理规定(送审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定目的)为加强绿道规划、建设和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人居环境,充分发挥绿道网的综合功能和效益,建设生态文明和幸福广东的标志性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省行政区域内绿道规划、建设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绿道概念)本规定所称绿道,是指以绿化为特征,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
绿道通常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场所,由绿廊系统、慢行系统、服务设施系统、标识系统和交通衔接系统构成。
本规定所称绿道网,是指由省立绿道和城市绿道组成的绿道网络。
其中省立绿道是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城乡区域空间格局构建、区域生态保护和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
城市绿道是连接城市重要功能组团,串联市域范围内各类绿色开敞空间和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对保护与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引导形成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提供休闲游憩和慢行空间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
第四条(绿道控制区概念)绿道控制区是为保障绿道的基本生态功能、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维护各项设施的正常运转,沿绿道慢行道路缘线外侧一定范围划定并加以管制的空间,主要包括绿廊系统和为设置各类配套设施而应保护和控制的区域。
第五条(绿道工作)本规定所指绿道工作包括绿道网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绿道建设以及建成后的管理、维护、运营和开发利用等。
第六条(计划保障)绿道属公益性基础设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绿道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年度计划,予以保障实施。
第七条(资金保障)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将绿道规划、建设、管理、宣传推广等工作经费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保障绿道工作的正常开展。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2014年修正)》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1999年11月27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2004年7月29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广东省对外加工装配业务条例〉等十项法规中有关行政许可条款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7月26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管理条例〉等二十三项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发展城市绿化事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产、生活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绿化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的城市绿化工作,组织实施本条例。
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绿化工作。
市辖区人民政府城市绿化管理部门和建制镇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规定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绿化建设、保护和管理。
城市规划、国土、计划、市政、公安、交通、电力、通信、环境保护、市容环境卫生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同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本条例。
在城市规划区内,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等管理的绿化工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绿化的建设和维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城市建设中安排一定投资比例用于城市绿化;提高公众绿化和环境意识,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第五条城市绿化规划,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化规划主要内容应当包括:绿化发展目标、各类绿地规模和布局、绿化用地定额指标和分期建设计划、植物种植规划。
市的城市绿化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报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建制镇的城市绿化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完整版)广东省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指南

广东省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指南(试行)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of Green Highway (Trial)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17年3月前言.......................................................................................................1 总则 (3)2 绿色公路设计 (5)3 绿色公路施工 (18)4 绿色公路运营与养护管理 (26)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实施绿色公路建设和推进公路钢结构桥梁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交公便字〔2016〕157号)、《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交办公路〔2016〕93号)及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的《广东省推进绿色公路建设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广东公路建设情况,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绿色公路设计;3.绿色公路施工;4.绿色公路运营及养护管理。
本指南主编单位: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本指南参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员:贾绍明、张钱松、陈明星、王璜、梅晓亮;李爱民、沈毅、邵社刚、孟强、宁选杰、吴立坚、蒋海峰、王随原、和海芳。
1 总则1.1 本指南所称的绿色公路是指在公路的全寿命周期内,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控制资源占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建设品质提升与运行效率提高,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美观的行车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路。
1.2 本指南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使用。
1.3 绿色公路的建设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
高度重视公路、环境、社会各方面、各要素的关系,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发挥公路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粤建规函[2011]460号)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粤建规函[2011]460号)](https://img.taocdn.com/s3/m/2ea80acf58f5f61fb736664f.png)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7月目录1 总则 (1)2 涵义及构成 (2)3 目标和原则 (3)4 选线方法 (6)5 基本要求 (8)6 典型地段城市绿道规划指引 (12)7 城市绿道构成要素规划指引 (20)1 总则1.1为明确城市绿道内涵、规划目标和原则、选线方法与基本要求,指导全省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城市绿色生活网络,制定本指引。
1.2广东省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各城市与绿道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3本指引适用于广东省内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
1.4本指引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2 涵义及构成2.1涵义广东省绿道网对应于是否穿越地级(以上)城市行政区域,由省立绿道和城市绿道两级网络构成。
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不限于城市建成区)的各类绿色开敞空间和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节点,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人文节点,以及居住社区、中心商业区、大型文娱体育区、公共交通枢纽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
建设城市绿道对于保护与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引导形成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提供休闲游憩和慢行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2.2构成城市绿道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两部分构成。
2.2.1绿廊系统绿廊系统是城市绿道的绿色基底,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野生动物、水体、土壤等生态要素构成,包括自然本底环境与人工恢复的自然环境,具有生态维育、景观美化等功能。
2.2.2人工系统人工系统由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和标识系统等构成,具有休闲游憩、慢行交通等功能。
慢行系统: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慢行道。
交通衔接系统:包括绿道停车设施、绿道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的接驳设施等。
服务设施系统:包括管理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游憩设施、科普教育设施、安全保障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等。
标识系统:包括信息标识、指路标识、规章标识、警告标识等。
广州市绿化条例(2020年)

广州市绿化条例(2020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08.20•【字号】•【施行日期】2020.08.20•【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广州市绿化条例(2011年12月14日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六次会议通过2012年3月30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根据2015年5月20日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并经2015年12月3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的《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因行政区划调整修改〈广州市建筑条例〉等六十六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8年9月29日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并经2018年11月29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批准的《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州市水务管理条例〉等六项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9年11月20日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并经2020年7月29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的《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第三十二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绿化建设和管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居环境的自然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及其管理活动。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公共绿化的建设、保护和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并根据财政收入状况逐步增长。
第四条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绿化的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条例。
广东省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指南

广东省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指南一、引言绿色公路是指在公路建设和管理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公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公路建设形态。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增强,绿色公路建设已成为广东省公路建设的重要任务。
本技术指南旨在为广东省绿色公路建设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绿色公路建设原则1.生态优先: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破坏生态环境,保护植被、动物和水源等生态要素。
2.资源节约:合理利用土地、能源和水资源,降低公路建设和运营的资源消耗。
3.环境友好:减少噪音、震动和尘土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护居民的生活质量。
4.社会共享:公路建设应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保障居民的出行需求,提高公路的社会效益。
三、绿色公路设计技术1.建立合理的公路线形:考虑地理条件、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合理选择公路的线形,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保护生态环境:在公路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被保护、动物栖息地和水域保护等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3.优化交通组织:通过合理设置交通设施和交叉口,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4.采用低碳材料:在公路建设中,选择符合低碳标准的建筑材料,降低碳排放和能耗。
5.利用新能源:在公路运营中,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
四、绿色公路建设管理技术1.建立绿色公路管理制度:制定绿色公路建设管理规范和标准,确保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2.定期检测和评估:定期对已建成的绿色公路进行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环境监测和治理:建立公路环境监测系统,全面监测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及时治理污染问题。
4.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和处理设施,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和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定期维护和养护:定期对绿色公路进行维护和养护,保持公路的良好状态,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优化城市交通与流动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优化城市交通与流动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城市交通和流动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广东省制定了绿道管理暂行办法,旨在通过建设绿道,优化城市交通与流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的内容和实施效果。
1. 背景城市交通和流动问题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传统的交通运输网络往往存在拥堵、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市民的出行体验和生活品质。
绿道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交通和流动方式,具有环保、便捷等特点,逐渐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2. 绿道管理暂行办法的主要内容2.1 绿道的定义和分类根据绿道的功能、规模和位置等特点,将其分为休闲绿道、交通绿道、景观绿道等不同类型。
同时,对绿道的定义进行了明确,明确了绿道的范围和要求。
2.2 绿道的建设该办法指出,广东省将加大绿道建设的力度,优先布局城市绿道,在建设中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同时,要注重绿道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倡导绿色出行。
2.3 绿道的管理为了保障绿道的正常运行,该办法还规定了绿道的管理责任和措施。
包括绿道的维护、巡查和保洁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
3. 绿道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效果自广东省实施绿道管理暂行办法以来,绿道的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3.1 优化城市交通绿道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交通方式,为市民提供了更加环保和便捷的出行选择。
与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相比,绿道能够减少车辆排放,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3.2 改善居民生活质量通过建设绿道,让市民在繁忙的都市中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能够有效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绿道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吸引了更多的市民前来参与。
3.3 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绿道的建设不仅优化了交通和流动,还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绿色元素。
通过种植植被、保护自然生态等方式,绿道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结论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为优化城市交通与流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2023修正版深圳市绿道管理办法

深圳市绿道管理办法深圳市绿道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绿道的定义绿道是指在城市或乡村中专门供行人、非机动车辆以及相关社区居民进行休闲娱乐、体育运动等活动的绿化通道。
绿道的建设和管理是为了满足市民对健康休闲的需求,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第二条绿道的分类绿道根据具有的功能和类型进行分类,包括休闲绿道、文化绿道、生态绿道等。
不同类型的绿道在建设和管理中具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第三条绿道管理的目标深圳市绿道管理的目标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市民的休闲娱乐体验,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在绿道管理中,应注重生态保护、景观塑造和便利市民等方面的工作。
第二章绿道的规划和建设第四条绿道的规划深圳市绿道的规划应遵循城市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要求,充分考虑市民需求和社区特点,科学合理地确定绿道的布局和功能。
绿道规划应包括绿道的起点、终点、途径等信息,并与城市其他景点和公共设施相衔接。
第五条绿道的建设深圳市绿道的建设应符合城市绿化标准和相关法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塑造。
绿道建设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植被种类,优化水土保持措施,确保绿道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绿道的设施绿道的设施包括休息点、健身区、游戏设施等,应根据需求合理布局。
设施的建设应考虑安全性和便利性,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条件。
第三章绿道的管理和维护第七条绿道的管理机构深圳市设立绿道管理机构,负责绿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绿道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作职责和责任。
第八条绿道的管理措施绿道的管理措施包括定期巡查、保洁、绿化养护等。
绿道管理机构应定期清理垃圾,修剪植被,确保绿道的良好环境。
第九条绿道的宣传和教育绿道管理机构应加强对市民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市民对绿道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通过举办相关活动,推广绿道的理念和作用。
第十条绿道的安全管理绿道管理机构应采取措施确保绿道的安全。
在绿道上设置警示标识,提供安全设施,加强巡逻和巡查工作,预防和处理各类安全事件。
第四章绿道的监督和评估第十一条绿道的监督深圳市绿道的监督由相关部门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绿道建设管理规定
发布机构:省人大、省政府发布日期: 2013-9-6
文号:粤府令第191号分类:城市建设
《广东省绿道建设管理规定》已经2013年8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二届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省长朱小丹
2013年8月29日
广东省绿道建设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绿道规划、建设和管理,发挥绿道的综合功能和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根据《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绿道规划、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绿道,是指以绿化为特征,沿着滨水地带、山脊、林带、风景道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的,可供行人或者非机动车进入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和运动休闲慢行系统。
第三条绿道建设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体现地方自然风貌和历史人文特色。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绿道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保障其实施。
第五条绿道属公益性基础设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立项、建设、土地等方面予以支持。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绿道规划、建设、管理、宣传推广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绿道工作的正常开展。
属于基本建设投资的,应当纳入政府建设投资计划。
省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绿道建设予以扶持。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参与绿道建设。
第六条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本省绿道工作,组织实施本规定。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明确绿道管理部门,确定其工作机构和人员。
绿道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绿道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绿道工作。
第七条绿道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应当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绿道规划、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
第八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绿道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绿道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机制。
第二章绿道规划
第九条绿道建设应当符合绿道规划要求。
编制绿道规划应当以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公众意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提高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总体要求,并与相关规划相衔接。
绿道规划包括全省绿道总体规划和城市绿道总体规划。
第十条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全省绿道总体规划,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全省绿道总体规划应当确定省立绿道建设目标、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明确绿道控制区划定要求和各地级以上市省立绿道建设任务。
本规定所称绿道控制区,是指为保障绿道的基本生态功能、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维护各项设施的正常运转,沿绿道慢行道缘线外侧一定范围划定并加以管制的空间,主要包括绿廊系统和为设置各类配套设施而应保护和控制的区域。
第十一条地级以上市绿道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城市绿道总体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城市绿道总体规划应当符合全省绿道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本行政区域绿道建设目标、空间布局和建设内容,划定绿道控制区并提出控制要求,明确绿道分期建设任务,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十二条绿道规划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
全省绿道总体规划应当由具有城市规划甲级资质的单位编制,城市绿道总体规划应当由具有城市规划乙级资质以上单位编制。
第十三条绿道规划报送审批前,应当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经批准的绿道规划,应当在政府网站、新闻媒体或者专门场所公告,并在政府网站上长期公布。
第十四条经批准的绿道规划不得随意修改。
确需修改的,不得减少绿道总长度和控制区总面积,不得影响区域生态结构、绿道连续性和服务功能,并按照规划编制和审批的程序执行。
修改后的绿道规划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新区建设、旧城改造以及涉及绿道建设的城乡建设项目,应当在编制规划或者设计方案时,统筹安排绿道建设内容。
第三章绿道建设
第十六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绿道规划制定绿道建设年度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绿道建设应当利用和依托现有设施,或者与村庄整治、农林水利工程、环境治理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等相结合,节约资源,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资源造成破坏。
绿道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规定组织建设。
第十八条绿道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绿化保护带和绿化隔离带等绿色生态基底形成的绿廊系统;
(二)步行道、自行车道或者综合慢行道形成的慢行系统;
(三)停车设施、绿道与其他交通系统的接驳设施等形成的交通衔接系统;
(四)管理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游憩设施、科普教育设施、安全保障设施、无障碍设施、环境卫生设施等形成的服务设施系统;
(五)信息标识、指路标识、警示标识等形成的标识系统;
(六)与绿道相衔接、能够满足居民多种户外活动需求的公共目的地。
第十九条绿道原则上应当与公路、城市道路保持一定的隔离空间。
为保持绿道连通,需借用公路或者城市道路的,应当在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上设置标识牌、减速带,按照道路标准设置交通标志线、交通信号灯,限制机动车车速。
第四章绿道管理
第二十条绿道实行属地管理,可以采用政府监管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市、县(区)绿道管理部门应当统筹做好绿道及其配套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并在绿道投入使用前明确绿道管理单位。
第二十一条绿道管理部门和管理单位应当建立绿道管理维护制度和安全巡查制度,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对绿道进行管理维护,加强绿道安全管理,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设置警示标识,落实防范和应急措施,确保绿道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二十二条绿道及其控制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通行与绿道工程建设和管理无关的机动车;
(二)乱丢垃圾、乱张贴等破坏绿道环境卫生及整体景观的行为;
(三)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占道停车、堆放杂物、破坏绿道及其配套设施等影响绿道正常使用的行为;
(四)建设与绿道开发利用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
(五)破坏绿道控制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资源;
(六)从事对绿道环境和公共安全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其他各类活动;
(七)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挖掘绿道及其配套设施。
因建设确需临时占用、挖掘绿道及其配套设施的,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前应当征求绿道管理部门的意见。
已占用的应当限期归还,并恢复绿道的使用功能。
第二十四条绿道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绿道档案管理制度,对经批准的绿道规划、施工建设和竣工验收资料等进行整理归档,并报送城市建设档案馆存档。
第二十五条绿道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向公众宣传和推广绿道。
第五章绿道开发利用
第二十六条绿道开发利用应当坚持生态优先、便民惠民原则,发挥绿道的环境改善、休闲旅游和经济带动功能,引领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第二十七条绿道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绿道开发利用总体目标,根据绿道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资源,结合城市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体系和非机动交通系统建设,确定绿道功能定位,促进绿道使用功能的多样性,提高绿道使用率。
第二十八条鼓励利用绿道开展体育健身、休闲旅游、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等活动。
第二十九条绿道慢行系统和体育健身、科普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应当免费向公众开放。
餐饮、购物、自行车租赁等商业服务设施可以实行市场化经营。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各级绿道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绿道规划、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检查结果。
第三十一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爱护绿道及其配套设施的义务,对于破坏绿道及其配套设施、影响绿道及其配套设施使用的行为有权劝阻、投诉和举报。
第三十二条绿道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绿道规划、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公众意见反馈机制,并可以聘请社会监督员对绿道规划、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审批、公布绿道规划的;
(二)未按照绿道规划制定绿道建设年度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的。
第三十四条绿道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未按照规定组织编制和修改绿道规划的;
(二)未按照经批准的绿道规划组织建设的;
(三)未建立绿道管理维护制度和安全巡查制度,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管理维护和安全巡查的;
(四)未按照规定对经批准的绿道规划、施工建设和竣工验收资料等进行整理归档的。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本规定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