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 李涛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摘要:对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78例骨科创伤患者研究骨科创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进行分组,主要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一组患者均为39例,在这当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和处理,对于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从临床疗效以及血栓消失时间两方面对患者所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常规药物和物理治疗基础上,结合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骨科创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处理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在骨创伤手术后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会有所增加,同时血液也会处于高凝的粘稠状态下,同时,患者的上血流会因为发生创伤而变得缓慢,静脉与机体下肢中回流受到一定的阻碍,这样的现象就会导致患者在骨创伤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一定的阻碍,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所以,应该对骨创伤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给予积极的预防和诊治。
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78例骨科创伤患者研究骨科创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骨科创伤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骨盆环双处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患者20例,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患者1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7例,胫腓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患者22例。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探讨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探讨发布时间:2022-05-26T08:07:49.24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6期作者:赵晨晨[导读] 目的: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方法策略探讨。
赵晨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上海201805摘要:目的: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方法策略探讨。
方法:选取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的患者98例分为实验组及研究组,每组49例,实验组按照常用药物理疗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实验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超声消融等方式介入诊治。
结果:与实验组相比较,研究组的患者治疗效果普遍比实验组效果好,研究组的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实验组并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
结论:对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可采取常规药物理疗的同时,加入超声消融等介入式治疗方式,与此同时,还要给患者心理带来一定的宽慰,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开展治疗工作。
关键词:骨科创伤术;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处理前言:骨科创伤患者在手术之后会出现血液粘稠度增多的状况,且在患者自身静脉损伤严重,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的情况下,患者的血流停滞,静脉回流受限,故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存在将直接威胁到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存质量。
不同位置的骨科创伤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平均发生率在10%-70%之间。
为提高我院骨科创伤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效果,我院选取了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及措施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了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本院全面记录了收治骨科病患采取针对性骨科治疗的全部98名病患的具体医疗数据及过程,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相关数据及医疗具体实施步骤都有详尽的规划与探讨且均按凌烟阁的治疗标准进行医治,将病患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实验组,每组有49名骨科常规病例,实验组严格实行常规诊疗方式,研究组在实验组的治疗基础之上,引入了新型治疗手段例如:超声消融介入式等一些辅助理疗方式来促进患者的康复。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探讨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探讨【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研究。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与实验组(综合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疗效、下肢深静脉血栓消失时间。
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6.07%,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3.57%,P<0.05。
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消失时间(4.28±10.8)d,短于参照组的(8.12±1.25)d,P<0.05。
结论:在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采用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显著,更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促进病情好转,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科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处理在我国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约为5%左右,但在骨科中,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可达50%以上[1]。
首先手术是骨科最常用的治疗方式,而手术存在一定风险性,易损伤局部静脉。
其次骨科创伤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骨折也会刺激静脉,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最后骨科患者大多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
长期卧床会造成下肢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形成血栓。
卧床72h以上有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卧床2~12周,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79%~94%[2]。
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会极大的影响患者生命质量。
轻者可能会单纯的引起局部的症状,如肿胀、疼痛等。
重者可引起心脏、肺脏的栓塞风险,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需要及时治疗。
本研究通过对560例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所收治的560例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研究。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与实验组(综合治疗),每组280例。
其中参照组男性156例,女性124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为(43.25±2.58)岁;实验组男性161例,女性11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为(43.07±1.49)岁。
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
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发表时间:2020-08-07T15:26:00.75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作者:何浪锋[导读] 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何浪锋(达州市通川区中医院;四川达州635000)骨科创伤指的是因外力而引起的骨骼外伤疾病,手术是骨科创伤患者比较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在手术后,容易造成患者静脉损伤、血液滞流、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由于患者术后制动严重影响了下肢静脉回流,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否则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极大;即使已引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也要及早采取治疗措施,否则将会造成下肢深静脉功能障碍,久而久之会影响患肢的康复,最终可能造成残疾。
因此,对骨科创伤手术患者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避免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键,对于已经形成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达到下肢深静脉血栓治愈的目的。
一、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对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基本预防、诊断预防以及药物预防。
1、基本预防。
在手术过程中注意操作技巧,避免四肢及盆腔附近的静脉内膜受损;术后患肢抬高,保证静脉回流,注意避免患肢压迫影响回流;相关的医务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训练、足趾活动等,锻炼下肢肌肉功能恢复,促进肌肉收缩;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运动和咳嗽动作,通过使胸腔处产生负压,进而促进静脉回流。
基本预防措施主要可用于较小的手术,此时可对患者单独给予基本预防,若是其他较大的手术,则要在基本预防措施的基础上联合其他预防措施加以预防。
2、诊断预防。
大多数的骨科创伤患者在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时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需要对其进行及时诊断,采取下肢彩超观察患者股、胫前、胫后处静脉,并测量血管内血流速度、流量、方向等,必要时可采取行螺旋 CT 静脉造影,观察腹部、盆腔处的静脉情况,通过诊断及早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否发生,如此才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研究
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研究1. 引言1.1 背景骨科创伤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骨折和其他骨骼损伤的方法,手术后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就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指的是在下肢深静脉内形成的血栓,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肺栓塞。
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至关重要。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手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不动、血液高凝状态、外伤造成的血管损伤等。
对于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至关重要。
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抗凝药物、定期按摩、早期活动等。
及时诊断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种背景下,探讨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指导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可以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为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中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由于骨科手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或活动受限,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进而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和风险。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旨在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通过对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最合适的药物预防方案和手术后早期活动计划,从而有效预防和处理下肢深静脉血栓。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期望为临床提供更科学且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指导,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保驾护航。
1.3 意义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创伤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恢复和生活质量。
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节约医疗成本。
及时的预防和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还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方法。
方法选取接受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和分析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方法。
结果在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64例患者,其中下肢骼骨静脉血栓患者有22例,小腿部静脉血栓患者有28例,混合型肾动脉血栓患者有14例,所有患者经过药物促进或者介入治疗促进得到缓解和治疗,其中有23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溶解,有3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改善。
结论骨科创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重在预防,通过有效的预防和诊治可以得到康复,有效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骨科创伤术;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在骨创伤手术后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会有所增加,同时血液也会处于高凝的粘稠状态下,同时,患者的上血流会因为发生创伤而变得缓慢,静脉与机体下肢中回流受到一定的阻碍,这样的现象就会导致患者在骨创伤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一定的阻碍,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所以,应该对骨创伤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给予积极的预防和诊治[1]。
本文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对骨科创伤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最大60岁,年龄最小34岁,平均年龄45.6岁,其中股骨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有17例,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有15例,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有1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有18例。
1. 2 临床表现在本次实验研究中有下肢骼骨静脉血栓患者22例,患者有压痛的症状,同时还伴有肿胀和浅静脉的发生以及怒张的现象,此外患者也会因为深静脉血栓而发生皮温升高;有小腿部静脉血栓患者28例,患者小腿会有压迫感、痛感和肿胀感,但是患者的浅静脉血栓并未发生怒张;有混合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14例,患者除下肢有痛感和肿胀感之外还会发生浅静脉怒张,皮温也会升高。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作者:林辉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8期林辉四平市中心医院骨科,吉林四平136000[摘要] 目的探讨患者在骨科创伤术之后下肢显现深静脉血栓疾病的临床诊治、防范方式。
方法通过回顾的方式将2012年10月7日—2013年7月3日我院中53例在骨科创伤术之后显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人员的临床相关信息,例如:资料、诊治方法等,予以探析。
结果静脉血栓类型:下肢髂骨,对应患者:16例,通过9 d的诊治,患肢恢复。
深静脉血栓类型:小腿部位,对应患者:20例,通过4 d的诊治,患肢有改善,痛感缓和,皮温消退、肿胀不见。
深静脉血栓类型:混合型。
对应患者:19例,其中,通过药物缓解:12例,对应时间:11 d。
通过介入诊治缓解:7例,对应时间:11 d。
结论下肢显现深静脉血栓重在预防,通过预防即可使患者在骨科创伤术后得以康复,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下肢显现深静脉血栓;骨科创伤术;混合型;预防;临床诊治[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10(a)-0163-02通常在骨科创伤术之后,血液中会添增许多血小板,且血液正是在高凝的粘稠状态之中,再加上血流因为发生创伤而循环变慢,静脉于肌体下肢中回流受阻,最终造成下肢显现深静脉血栓。
所以致使下肢显现出深静脉血栓的因素:①血液不仅高凝且粘稠;②血流循环变慢。
③下肢显现出制动的现象。
通过预防即可使患者在骨科创伤术后得以康复,减少并发症,为了探讨患者在骨科创伤术之后下肢显现深静脉血栓疾病的临床诊治方式,2012年10月7日—2013年7月3日,我院有53例在骨科创伤术之后显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人员,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10月7日—2013年7月3日,我院有53例在骨科创伤术之后显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人员。
男性34例,女性19例。
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
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接受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114例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手术后,且发生了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介入组(57例)和静脉组(57例)。
静脉组采取静脉滴注溶栓治疗,介入组采取导管溶栓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介入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49%(55/57),高于静脉组的85.96%(49/57),(P<0.05);介入组患者的溶栓时间为(4.69±1.37)d,低于静脉组的(8.62±1.71)d,(P<0.05);介入组患者发生出血、水肿等机率为5.26%(3/57),低于静脉组的17.54%(10/57),(P<0.05)。
结论:对于接受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采取导管溶栓治疗的效果显著,溶栓时间短,安全性高,可推广。
关键词:骨科创伤手术;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一般情况下,接受踝关节复位内固定术、三角韧带修补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股骨骨折手术等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会在手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究其原因,第一是由于手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会给患者的静脉壁造成损伤,会导致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滞缓,从而引发下肢静脉血栓。
第二,是由于骨科手术后,为了促进恢复,都会要求患者卧床休息,长期的卧床休息就会导致患者的患肢血液凝固,从而形成血栓[1]。
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如果发生了下肢静脉血栓,不仅会影响手术的效果,增加治疗的难度,而且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肺栓塞或者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对患者今后的站立、活动等均有影响,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生理上的痛苦,还会让患者在今后的长期治疗中出现心理、经济上的压力。
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但是,治疗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和溶栓时间,因此,治疗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本研究探讨了接受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2],报告如下。
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
患 者入 院 后 ,主 管护 士应 为 患者 制 定个 性 化 健康 教 育 ,
患 者 因 伤 口疼 痛 , 担 心 活 动 会 加 重 骨 折 , 不 合 作 。 耐 心 且 多 应 向 患 者 做 好 疾 病 宣 教 和 功 能 指 导 ,讲 述 其 危 害 性 , 解 释 的 经
菜、 水果 , 鼓励 患者 多 饮水 , 禁食 肥 甘 、 腥 、 腻 、 冷 、 辣 鱼 黏 生 辛 食 物 。 持 大便通 畅 , 保 多食 用 萝 卜、 白菜 、 菜 、 瓜等 含粗 纤 芹 苦
血栓 的患 者进 行 分析 . 讨 该 病 的护 理方 法 。 探
1临 床 资 料
角度 为 3 。 4 。 后 每 3天 增 加 1 。 每次 持 续 活 动 半 小 时 , 0~ 0 , 0, 每天 2次 , 动 速度 不 宜过 快 。 运
3 D T 的 护 理 V
3 1心 理 护 理 .
32常 规 护 理 .
高位 截 瘫 者 8例 , 工髋 关 节 置 换 者 6例 , 部 及 下 肢 骨 折 人 髋 6例 ; 主要 临 床表 现 : 患肢 肿胀 、 周径 增 粗 ; 肤发 绀 、 肤 温 皮 皮 度升 高 ; 痛 、 肠肌 压 痛 、 背 动脉搏 动 减 弱等 。 疼 腓 足
【 中图分 类 号】 4 36 R 7 .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目的分析探讨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疗方法。
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58例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总结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疗方法。
结果18例下肢髂外静脉血栓患者经过10d治疗后患肢开始恢复;21例小腿部深静脉血栓患者经过5d治疗后患肢疼痛等症状得到缓解,皮温消退,肿胀消除;11例混合型深静脉血栓患者药物治疗11d后症状得到缓解,8例混合型深静脉血栓患者接入治疗7d后症状得到缓解。
结论积极治疗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标签:骨科创伤术;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观察静脉血栓常发生于骨折、创伤、产后或者术后患者。
在骨科创伤术后,患者的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且由于创伤后制动,患者的血流缓慢,所以较易导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2]。
下肢深静脉血栓易导致患肢的血液供应障碍,引发患肢肿胀,皮肤色素沉积,患者出现跛行等[3]。
如果血栓脱落,会随血液进入肺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肺栓塞,呼吸衰竭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4]。
因此,需要探索治疗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本文对来我院就诊的58例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疗方法。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10年7月~2013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58例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其中男39例,女19例;年龄在33~65岁,平均年龄为(49.71±5.82)岁。
所选患者均经过彩色多普勒检查以及静脉造影确诊。
其中有18例下肢髂外静脉血栓患者临床症状为:患肢肿胀、有压痛,浅静脉出现怒张。
有21例小腿部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症状为:小腿具有压迫感、肿胀以及壓痛,浅静脉未见怒张现象。
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
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摘要】目的:总结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措施。
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0月来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并发下肢静脉血栓,随后,对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对观察组(50例)采取超声消融介入治疗。
结果:临床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χ2=8.27);平均溶栓时间:观察组的平均溶栓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t=12.45)。
结论:超声消融对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奇佳,既可减少溶栓时间,又可加速患者健康恢复。
【关键词】骨科创伤手术;下肢静脉血栓;超声消融;临床措施【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089-02下肢静脉血栓常见于骨科创伤手术后,是术后并发症中最为危重的一种,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其致死机制为栓子脱落引起急性肺栓塞,继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
目前,临床上针对下肢静脉血栓主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在下文中,我们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0月来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0月来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并发下肢静脉血栓。
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44~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3±12.4)岁。
观察组患者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在43~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2±13.1)岁。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先进行下肢静脉血栓诊断:(1)骨科创伤手术结束后,患者的一侧下肢活动受限,随之安排患者卧床休息,但并未见好转迹象,另外,经观察发现,患者的下肢有明显的肿胀症状,且伴有疼痛感。
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
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方式和成效。
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7月-2022年8月收治的76例骨科创伤手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计入实验,分成2组/单组38例,定义为参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超声消融等介入治疗),比较治疗成效结果,平均溶栓时间、血栓消失结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成效率高于参照组,存在差异(p<0.05);研究组平均溶栓时间、溶栓消失结果短于参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在早期开展超声消融等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缩短溶栓时间,整体治疗成效较高。
【关键词】骨科创伤;手术;下肢静脉血栓骨科创伤属于常见病,通常需要采用手术进行。
但是因受到患者自身的情况影响,术后并发症较多[1]。
最常见症状为下肢静脉血栓,这属于危急并发症,对于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根据相关的研究可知,若存在下肢静脉血栓,随着病情发展们就会造成下肢深静脉的栓子出现脱落,造成急性肺栓塞,若出现了以上的情况,则死亡率会远超过25%,所以,针对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提升患者的救治质量,对此,随机抽取2021年7月-2022年8月收治的76例骨科创伤手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实施治疗的方式以及取得成效。
1临床资料、方法1.1选取资料随机抽取2021年7月-2022年8月收治的76例骨科创伤手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分成2组/单组38例,定义为参照组,研究组,研究组男性合计20例,女性合计18例,年龄45~82岁,平均(59.32±3.33)岁。
参照组男性合计21例,女性合计17例,年龄46~83岁之间,平均(60.32±3.75),两组自然数据值(P>0.05)。
1.2方法参照组:常规治疗[2],将患肢抬高,并且给予包扎,协助患者进行收缩性治疗,即在早期进行肌肉主动收缩训练;给予尿激酶进行静脉滴注,每次8U,具体的使用时间要根据患者的优球蛋白的溶解时间进行确认。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目的探析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对措施及效果,旨在为下肢静脉血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自我院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患者的临床完整病历资料为本次临床探究的依据,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另接受超声消融等介入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栓消除时间及总体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栓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且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骨科创伤术后早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于已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及治疗的基础上,另辅用介入式疗法可收获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标签:骨科创伤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乃骨科术后常见的临床反应,倘若临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导致下肢淤肿,引发肢体缺血性坏死,导致丧失正常的活动与劳动能力,随着病情的继续恶化与发展,部分患者的血栓可出现脱落,引发肺栓塞,从而严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为了总结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防治措施,为临床防治提供借鉴依据,本文笔者以本院实际治疗案例为依据,将临床治疗效果及经验做了如下总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根据随机抽样法,自2010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骨科接受骨科创伤术并于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抽选60例拥有临床完整资料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探究的依据。
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另接受超声消融等介入式治疗,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5±4.8)岁;手术类型:股骨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0例,胫腓骨骨折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6例,股骨干骨折行股骨复位内固定术1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3±5.0)岁;手术类型:股骨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8例,胫腓骨骨折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8例,股骨干骨折行股骨复位内固定术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具有比较意义(P>0.05)。
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
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作者:孙智来源:《健康周刊》2017年第09期【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希望给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根据随机的方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了超声消融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骨科创伤手术;并发下肢静脉血栓;临床治疗临床上骨科创伤手术之后,下肢静脉血栓作为常见的周围血管并发症之一,因为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失常并发肺栓塞,所以具有非常高的危险。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重点包括血液滞缓、静脉壁损伤以及高凝状态。
左下肢血栓形成要远远高于右下肢,特别是原发性骼一股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当中认为手术作为造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
手术的同时,患者血流缓慢、疲滞状态,手术时间比较久,下肢处在麻醉的状态下,下肢肌肉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功能,静脉舒张,患者长时间的卧床状态,导致血栓行成。
文中将重点分析骨科创伤手术之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有效治疗,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根据随机的方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男性3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56.3±5.9)岁;其中,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25例,股骨干骨折实施复位内固定患者10例,实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3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56.4±5.8)岁,其中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24例,股骨干骨折实施复位内固定患者11例,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
下肢局部疼痛 , 并且疼痛 随着活 动而加重。肉眼观察患 者两 侧 下肢 , 能够见到较为显著 的不对称 。若对 患者进行周 径的
肢进行训练 , 帮助患者 肌 肉主动收缩 ; ③ 给予尿 激酶静 脉滴
注, 每次 8 U。尿激酶具体 用量根据 患者优球蛋 白溶解 时 间
确定。研究组 : 在对照组 基础上 加入超 声消 融等介 入 治疗 ,
组在此基础上进行 超声消融 等介 入治疗 , 每组 5 5例 。研 究
组: 男3 l例 , 女 2 4例 , 年龄 4 5~8 1岁 , 平均 年 龄 ( 6 8 . 2± 1 1 . 8 ) 岁; 对照组 : 男3 0例 , 女2 5例 , 年龄4 7~ 8 0岁 , 平 均年 龄( 6 7 . 9- t - 1 1 . 5 ) 岁。两组 患者性别 、 年龄等资料无 明显差 异
者临床死 亡率 高达 2 5 % 一5 0 %
。 因此 , 预 防患 者 下肢
性; ③下肢深静 脉超声检测 : 就 目前而言 , 超 声检查是确 诊下
肢静脉血栓 的直接证 据。特别是 多普勒彩色 超声 ( C D F I ) 使
D V T的发生是控 制患者严重 并发症 的基础 。为进一 步研究 骨科创伤手术后下肢 D V T的治疗有效手段 , 笔者对 1 1 0例患 者进行 了临床分组治疗 , 现报道如下。 I 资 料与方 法
( P> 0 . 0 5 ) , 有 可 比性 。
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
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
陈华军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6(020)011
【摘要】目的:观察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措施及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骨科2013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骨科创伤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和研
究组(40例)。
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介入治疗。
观察及对比2组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
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平均血栓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
组(P<0.05)。
结论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采用介入治疗具有良好
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总页数】2页(P1484-1485)
【作者】陈华军
【作者单位】西峡县人民医院,河南西峡 47455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
2.骨科创伤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
3.预防性干预对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
静脉血栓的效果4.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探究5.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骨科创伤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因素及临床治疗研究陈涛
基于骨科创伤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因素及临床治疗研究陈涛发布时间:2023-05-14T05:57:17.472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6期作者:陈涛[导读] 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武汉市汉南区人民医院外二科湖北武汉 430090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抽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创伤患者120例,以是否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分组,未发生的为参照组(n=60),发生的为观察组(n=60),对观察组患者采取药物溶栓治疗以及抗凝治疗,分析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对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1)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血栓病史,高龄、手术时间长以及PT、APTT低,FIB水平高是导致骨科创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2)经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PT、APTT时间明显延长,FIB水平明显下降(P<0.05);(3)观察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100%。
结论:骨科创伤患者术后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并发症此的危险因素包括基础病史、凝血指标异常、高龄和手术时间长等,并发此症后通过积极的溶栓及抗凝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骨科;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骨科创伤患者因损伤程度不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受限,针对此种情况,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以恢复关节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术后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对诱发此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对此并发症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于2022年1月起,止于2023年1月,共选取120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参照组(n=60),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观察组(n=60),参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28例。
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次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李涛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方法及治
疗效果。
方法:将2009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6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均为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对比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30例)与常规药物治疗结合超声消融介入治疗(观察组,30例)的临床疗
效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上述治疗措施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67%;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
意义(χ2=4.043,P<0.05)。
此外,在平均溶栓时间方面对照组为(8.6±1.7)d;观察组为(4.6±1.2)d,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t=11.372,P<
0.05)。
结论:临床上在治疗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可在常规治
疗基础上增用超声消融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疗效,缩短溶栓时间,可在
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科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消融;临床处理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124-01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血液常常会处于高凝状态,同时又由于在发生创伤行为后
导致血液流动缓慢更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见临床症
状表现有皮肤色素沉着、溃疡、患肢肿胀、间歇性跛行等状况,严重者甚至会危
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
本文以我院所收治的60例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
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所采取的的临床处理方法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工作,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9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
究对象,且入选患者均为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将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
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
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7~
69岁,平均(47.3±2.7)岁,手术类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5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9例,骨折手术6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8~68岁,平均(47.5±2.8)岁,手术类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8例,
骨折手术6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统计资料均无明显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一般处理措施,将患肢抬高,并进行包扎处理,术
后训练患者开展肌肉主动收缩。
对照组: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给予患者尿激酶点
滴(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0549,生产企业:四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每次8U,密切观察患者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并据此对尿激酶应用量进行调整。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超声消融介入治疗,经髂静脉取栓子,实施超声消
融以及髂静脉支架置入[2]。
1.3 疗效评价指标
显效:经临床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及血栓现象完全消失;有效:经
临床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下肢深静脉基本畅通;无效:经临
床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未有任何改善,血栓溶栓效果不明显[3]。
总有效
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相关研究统计资料录入至SPSS21.0软件内实施统计学分析,以(%)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值χ2或t值对统计数据开展组间对比检验;P<0.05即代表
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6.67%,明显高于对
照组80.00%的总有效率,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平均溶栓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分别在接受了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后,对照组的平均溶栓时间为(8.6±1.7)d;观察组平均溶栓时间为(4.6±1.2)d,观察组的平均溶栓时间明显
短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11.372,P<0.05)。
3.讨论
在骨科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主要是因创伤后血液内的血小板含量
急剧上升,血液流速下降并造成血液长期处在一种高凝状态下,同时由于术后患
者的下肢制动,肌肉收缩例降低,并由此造成下肢深静脉回流效果变差。
血液长
期处于高凝状态且流速变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下肢制动是一项主要因素[4]。
传统治疗骨科创伤说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大多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式,但
临床疗效有限,而且平均溶栓时间较长,这也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一致,对照组的
平均溶栓时间长达(8.6±1.7)d,明显长于观察组的平均溶栓时间(4.6±)1.2d,
组间差异显著(P<0.05)。
由此不但会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将面临更加漫长的
痛苦,且延缓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
因此为改善对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
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就采用了常规药物治疗结合超声消融介入
治疗的方式,极大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缩短了平均消融时间。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治疗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可在常规治
疗基础上增用超声消融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疗效,缩短溶栓时间,可在
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亚俊,马志坚,廖鹏等.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与临床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25-27.
[2]郭俊鹏,吕智.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与临床治疗[J].医
药前沿,2016,6(21):115-116.
[3]魏炜.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处理研究[J].健康前沿,2016,
23(4):266.
[4]侯宪堂.用超声消融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