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诗的赏析
哲理诗赏析
雪梅
雪 却 输 梅 一 段 香 。 梅 须 逊 雪 三 分 白 ,
卢梅坡
骚 人 搁 笔 费 评 章 。
梅 雪 争 春 未 肯 降 ,
【注释】
①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②降 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 xiáng),服输 ng),服输。 放下。 (xi ng),服输。③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的文章, 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 高下。 高下。 内容理解分析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 不肯相让。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不肯相让。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 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艨 艟 巨 舰 一 毛 轻 。
昨 夜 河 边 春 水 生 ,
朱 熹
观 书 有 感 ( 二 )
有人以为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 有人以为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所 以只宜于写景抒情而不宜于说理。 以只宜于写景抒情而不宜于说理。 几分道理,但不能绝对化。 这有 几分道理,但不能绝对化。 因为理可以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出 来,从而使得它 与景和情同样富 于吸引力。同时, 于吸引力。同时,理本身所具有的 胜的。 思辨性往往就是非常引人入 胜的。 枚乘《七发》正证明了这一点。) (枚乘《七发》正证明了这一点。)
蕴含哲理的语句及其哲理 春色满园关不住,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枝红杏出墙来。 运用比拟手法,虚实结合,体现 运用 哲理:美好事物的生命力是不可 美好事物的生命力是不可 遏止的。 遏止的。
寓理于物
何 不 于 君 指 上 听 。
若 言 声 在 指 头 上 ,
放 在 匣 中 何 不 鸣 。
《哲理诗的赏析》课件
结合自身经验的哲理诗创作
学员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进行哲理诗的创作。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创作能力,也为自我发现 和提升提供机会。
总结和要点
哲理诗
• 艺术形式:诗 • 传达内容:哲学思想、生命感悟 • 特点:凝练、抽象、意象等
赏析方法
• 理解题材背景和作者意图 • 识别修辞手法并注重内涵 • 从自己的情感经验中寻找共鸣
《故事》 冯唐
我们都是自己的导演,何必抱怨剧本。 时过 境迁成了陈年旧酒,谁解其中的滋味。故事 发生在生活里,却能走进光影中,处处是戏。
哲理诗在生活中的应用
1
启发思考
哲理诗可以培养个人思辨能力,有化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人生、情感和世界的感悟。
3
传承文化
哲理诗可以传承文化经典,保留人类的精神财富。
经典哲理诗赏析
道德经
静夜思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 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 益,或益之而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 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 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
现代哲理诗赏析
《幸福》 余光中
我逐渐的明白,真正的幸福不是拥有的多, 而是计较的少。爱一个人不是平静日子多, 而是摆脱恐惧的多。
《哲理诗的赏析》PPT课 件
欢迎来到本节关于哲理诗的课程!在这里,我们将会探究哲理诗的定义、特 点以及应用,并赏析一些经典和现代的代表作品。
什么是哲理诗?
1 定义
哲理诗是通过艺术化的手法,表达哲理思想的诗歌体裁。
2 特点
哲理诗通常通过意象的渲染、故事情节等方式,来传达作者思想,体现内涵,有凝练、 抽象性的特征。
【苏东坡的经典哲理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苏东坡的经典哲理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好玩的国学:前两句是实写,整个诗歌的重点在后两句,为什么看不清楚庐山的真面目呢,是因为自己就在这个山中。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苏东坡是在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屁股决定脑袋,你的想法往往和你所处的环境有关,但绝不会永远正确,因为你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所以做人还要能够换位思考推己及人。
第二,高度决定眼界,眼界决定境界。
人生就是要努力站在高点,提高自己的境界。
2.琴诗假设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假设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好玩的国学:这个类似于屈原的天问了。
苏东坡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琴声和弹奏的人的手指到底是什么关系。
其实这是一个禅机,也是一个高深的哲学问题。
苏东坡崇尚佛学,且对佛学有很高的`造诣。
佛家认为,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有了因缘才得以存在。
《圆觉经》说:“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假设无妙指,终不能发。
〞用今天的话说,大家都是互相依存的存在,没有谁是一座孤岛!3.慈湖夹阻风宋代:苏轼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好玩的国学:前两句说躺在船上,看到天边月落的地方云横千丈,天将破晓了,老船工急急爬起来,呼唤得半帆清风,加紧开船。
后两句是诗的重点,意思是说暂且傍着临江的小村,倾斜摇荡地驶过险段,这当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人世间又有何处不是峭壁危岩呢!苏东坡曾经遭遇过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对生活充满期待,该吃吃该喝喝,管它命运怎么说。
苏东坡认为,人生有艰险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以何种心态去对待。
在另外两首词中,苏东坡告诉我们了答案。
一是也无风雨也无晴,二是心安之处是我乡。
用一种达观的、随遇而安的态度,去对待挫折。
这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人生的大智慧。
可以说,莫说人生风波恶,只是未懂苏东坡!。
富含哲理的诗词及赏析
富含哲理的诗词及赏析哲理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绝句,新诗则一至四句均有出现。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富含哲理的诗词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游山西村朝代:宋朝|作者: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登鹳雀楼朝代:唐朝|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
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
”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登鹳雀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
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精选古代经典哲理诗赏析
【导语】古代⽂⼈作诗,除了常见的写景抒情,还尝试通过写诗来揭⽰事物的本质及其演变规律,这类总结智慧、传达理趣的诗,我们称之为哲理诗。
下⾯是分享的精选古代经典哲理诗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末肯降, 骚⼈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 雪却输梅⼀段⾹。
【赏析】 这是⼀⾸在理致与笔趣上都⼗分绝妙的哲理诗,⽆论在理致与笔趣上,它既有宋诗⼯巧细密之所长,⼜兼得唐⼈诗虚处着墨、意象微茫之特⾊。
"梅须逊雪三分⽩,雪却输梅⼀段⾹",评价梅雪,恰如其分。
此诗既能写出别⼈诗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能写出他⼈笔下所⽆(梅雪争春,各具特长)。
诗⼈客观地揭⽰出⼈各有所长的道理,简洁⼜充满意趣。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低各不同。
不识庐⼭真⾯⽬, 只缘⾝在此⼭中。
【赏析】 这⾸⼩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百读不厌。
它以浅显的语⾔告诉⼈们⼀个深刻的道理,游⼭所见与世上事物⼀样,由于⼈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定的⽚⾯性。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游⼭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
⼭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萧⿎追随春社近,⾐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拄杖⽆时夜叩门。
【赏析】 此诗第⼆联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泛被⼈引⽤。
“⼭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
于是顿⽣茫茫之感。
但是,如果锲⽽不舍,继续前⾏,忽然间眼前出现⼀线亮光,再往前⾏,便会豁然开朗,发现⼀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它告诉⼈们迷茫的时候⼀定要坚持前进,因为光明会在不经意间出现。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塘⼀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来。
所有的哲理诗
所有的哲理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衍生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 “白日”:指傍晚的太阳。
- “依山尽”:挨着山慢慢地沉下去。
- “欲穷”:想要极尽,想要达到最大限度。
“穷”在这表示尽、极的意思。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通过描绘登楼所见的壮阔景色,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哲理。
情感方面,充满着一种积极探索、对更广阔空间和更高境界的向往。
表现手法上,前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色,画面宏大。
夕阳西下,黄河奔腾向大海,动静结合,富有美感。
后两句则是在写景基础上得出哲理,简洁明快,因果关系明显,表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这种由景入理的写法自然流畅,毫无生硬之感,富有启示意义,激励人们不断进取,开阔视野。
四、作者介绍:王之涣,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他的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
王之涣的诗作大多意境雄浑壮阔,用词简洁有力,情感豪放洒脱,他为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作品在唐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五、运用片段:1. 小杨刚进公司,就对自己的小职位不满意,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可以担任更高的职位。
同事老张就劝他说:“小杨啊,这就像王之涣诗里写的那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你得先把现在的工作做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合适的时候自然会有晋升的机会,如果现在整天光抱怨,那可不行啊。
”2. 在学习上,明明总是取得一点进步就沾沾自喜。
他的老师在课堂上说:“同学们,我们应该明白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就像古诗里说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明明你现在虽然有进步,但不能满足,只有持续努力,不断进步,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3. 小王想要报考公务员,可是又有点犹豫,担心竞争压力太大。
他的好朋友小李鼓励他:“小王,在这个社会上追求进步不要害怕困难啊。
你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果你想实现自己的梦想,进入到好的单位为人民服务,那就要勇敢面对困难,做好充足的准备,不断提升自己来适应竞争,不能打退堂鼓。
高考语文 哲理诗的赏析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第十五页,共20页。
(课堂小结)哲理(zhélǐ)诗常见艺术方 法:
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对潮水涨落的规 律都一清二楚(yī qīng èr chǔ),一些微变化 他们都能察觉。这就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具有 普遍意义的哲理:实践出真知。
过了沙头渐有村,
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wú rén)会,
只有篙师识水痕。
第九页,共20页。
示例 借景说理——明确(míngquè)景物自身寄
滁州时所写。)
对比
朝中排挤 —— 放情山水
第十一页,共20页。
(小结)哲理诗鉴赏 (1ji、àn抓s住hǎ主n要g)(z方hǔ法yà:o)事
件2、。抓住关键(guānjiàn)的 艺术形象。
课堂训练: 泾溪 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第十二页,共20页。
1、寓理于景(借景抒情) ——情中有理(yǒulǐ),理中含情
2、比喻(bǐyù),常为借喻
3、对比 议论
第十六页,共20页。
(期考回顾) 水口行舟(xínɡ zhōu)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 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 依旧青山绿树多。
这首诗运用(yùnyòng)了什么手法表现了 怎样的人生哲理?
第五页,共20页。
•3
•
《雪梅》
•
卢梅坡
•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sāorén)阁笔费评章。
古代哲理诗的赏析ppt课件
晚唐时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民不聊生,诗人许浑登城东楼触景生情 写下了著名的《咸阳城东楼》一诗,其 中的颔联更为千古名句。
“山雨欲来风满楼”即是诗人当时的亲身 感受,又是对晚唐政治形势的含蓄预示。 一语双关,发人深省,富有哲理.
现多用来比喻国家大动荡前的征兆或战争爆 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只有居高临下地多角度地观察和分析问题, 才能不被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看清事 物的本质。
本诗乍看似乎“文不对题”,其实是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作者以清澈的方 塘喻丰富的学识,以源头活水喻读书学习。意在告 喻人们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从生活中吸取养料才能 拥有丰富的学识。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潜在的危险不易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要居安思危,时时有一种危机感。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3.托物说理 题竹石画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实的基础,即使 遇到再大的打击,也会永立不败之地。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郭沫若《凤凰涅盘》原文阅读及赏析
郭沫若《凤凰涅槃》原文阅读及赏析《凤凰涅槃》是郭沫若的一篇哲理诗。
在这首诗中,郭沫若以凤凰涅槃为主题,表达了对于世界的环境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原文参考:凤凰涅槃,焕然一新。
羽翼丰满,光辉四射;智慧与力量,双倍倍增。
烈火中燃尽身躯,化为灰烬的凤凰,又在凤凰涅槃的灰烬中重生;涅槃之火,焚烧不凡之魂。
敢于迎接挑战的心灵,淘汰退缩之念,时时专注强化自我,总能在涅槃的火焰中重生。
长路漫漫,莫等闲。
耐心深思破局,才能成功;凤凰喻我们,磨难锻造,千锤百炼,才能更强大,更高贵。
赏析参考:《凤凰涅槃》这篇诗歌运用了凤凰的形象,表达了破旧重生,超越自我,强大成长的主题。
诗歌的开头以“凤凰涅槃”为题,预示着一次彻底的变革,一种凤凰从灰烬中重生的绝佳形象,引人深思。
其后,作者用表现手法描述凤凰燃尽身躯,化为灰烬,不断涅槃的过程,表现出在经过种种挫折和磨难之后,心灵经过了重新垂范。
同时,这一过程中闪现出来的智慧与力量双倍增加的概念,象征着在深思熟虑的过程中,心境得以突破,迎来精神上的升华。
在《凤凰涅槃》中,诗人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意象来表现主题,把生命与凤凰对应起来,将涅槃之火的明能量象征成自我提升的力量。
这篇诗歌以其简练明快的语言设定,吸引读者的眼球。
从凤凰涅槃的元素、智慧与力量的双倍增加、及涅槃之火的焚烧,都旨在告诉我们,生命需要经历磨难,需要在痛苦中得到升华。
这篇诗歌可以上升到高飞的凤凰,并回到灰烬中,然后再次升华,体现了生命与时间之间的奇妙关系。
总之,《凤凰涅槃》是一篇深刻的哲学诗歌,充满了哲学意味。
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探索与思考,同时表达出艺术家对生命力的敬仰。
通过诗歌,郭沫若呈现出一种精神的向上、挺拔、阳刚。
即使在困难的日子里,也要一路前行,像凤凰一样,坚定、勇敢地实现我们的梦想。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3哲理诗
琴师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 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 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 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
三赠刘员外
唐•柳宗元
信书成自误,
经事渐知非。
今日临岐别,
何年待汝归。
[注释] 刘员外:指刘禹锡。 岐别:在岔路口分别。
【理趣赏析】
《三赠刘员外》唐•柳宗元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
*有时一味信任书本会把自己耽误了, “尽信书不如无书”。
* 只有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之后,才渐 渐懂得什么为是,什么为非。
第二步:重视标题、注解,抓住作者,知人论世。 全诗默读一、两遍,先有个总体印象。在此基础上
力求读懂诗歌。 标题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等要素,是
解读诗歌的切入点。由作者可以确定朝代、风格,为 后面分析诗歌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作准备。诗歌 后面有注解的,一定是命题人觉得对于读者理解诗歌 有帮助,才去做注的。
常见风格:言近旨远,寓意深刻
常用意象:花开花落,水流云生,登高望远, 览物思理
常见思想感情:体会人生,明理悟道 常用表现手法:借景明理,借物论道,见微知著,
旨远事小,蕴藉精警,化用亦妙
常见内容
1、 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 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虞世南的“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2、 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 启迪深思。 左思的“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来非 一朝”(《咏史》); 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经典的哲理古诗词原文及赏析
【导语】由于诗与哲学共通点都是以透视万事万物的核⼼为天职,所以哲理诗通过⽤不同议论⾃⾝特点去揭⽰某事物本质演变规律,在叙述过程中“理⽞”,很有见地以形象性和抒情性有机结合。
下⾯就给⼤分享下经典的哲理古诗词原⽂及赏析,欢迎阅读! 【篇⼀】 ⽔调歌头/苏轼 明⽉⼏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恐琼楼⽟宇,⾼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长久,千⾥共婵娟。
⼈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古来难以周全。
既然如此,⼜何必为暂时的离别⽽感到忧伤呢? 浣溪沙·游蕲⽔清泉寺/苏轼 ⼭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泥,潇潇暮⾬⼦规啼。
谁道⼈⽣⽆再少?门前流⽔尚能西!休将⽩发唱黄鸡。
谁说⼈⽣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游⼭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
⼭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箫⿎追随春社近,⾐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拄杖⽆时夜叩门。
⼭峦重叠⽔流曲折正担⼼⽆路可⾛,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出现⼀个⼭村。
不论前路多么难⾏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就能“绝处逢⽣ 【篇⼆】 将进酒/李⽩ 君不见, 黄河之⽔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堂明镜悲⽩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得意须尽欢,莫使⾦樽空对⽉。
天⽣我材必有⽤,千⾦散尽还复来。
烹⽺宰⽜且为乐,会须⼀饮三百杯。
岑夫⼦,丹丘⽣,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曲,请君为我倾⽿听。
钟⿎馔⽟不⾜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酒⼗千恣欢谑。
主⼈何为⾔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裘, 呼⼉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时光易逝,如江河⼊海⼀去⽆回;⼈⽣苦短,转眼间青丝变⽩发。
《尼采·孤独》中外哲理诗赏析
《尼采·孤独》中外哲理诗赏析群鸭聒噪,嗖嗖地飞向城里栖宿,快下雪了。
——有故乡者,拥有幸福!你站着发楞,回首往事,恍若隔世!你多么愚蠢,为避严冬,竟逃向人世?世界是门,通往大漠——又冷又哑!不论谁人失你之所失,将无以为家。
你受到诅咒,注定流浪在冬之旅程。
你永远追求,象青烟追求高寒的天空。
飞吧,鸟儿,唱出粗砺的荒漠鸟音!藏吧,愚人,在冰和嘲讽中藏你流血的心!群鸭聒噪,嗖嗖地飞向城里栖宿,快下雪了。
——无故乡者,拥有痛苦!尼采一生中,曾以寂寞孤独为内容写下许多独具特色的抒情诗篇,如《漂泊者》、《秋》、《伞松和闪电》、《星的道德》、《孤独》、《最孤独者》等。
而《孤独》要算其中最振撼人心的一首。
尼采的一生是在孤独中度过的。
5岁时即失去父亲,母亲带他和妹妹迁往瑙姆堡,身处它乡,相依为命。
32岁起便因疾病严重缠身,被迫漂泊异国休养,失去职业,过了10年的流浪生活。
45岁起又陷入神经错乱之中,没有家室妻子,只有母亲与妹妹陪伴,熬过11年的痛苦日子,最后客死魏玛。
然而这种世间少有的坎坷与不幸,对于尼采来说,远不是重要的。
一个伟大探索者的心灵不被世人理解,才是最为悲哀的孤独。
作为对后世曾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哲学家,他曾多次提出不教古典文学,争取哲学教授席位的申请,却始终不能如愿,这种不被理解的孤独又是怎样地沉重!尤其是他一直处在颇受争议和毁誉不一之中,这样的孤独带给他的痛苦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尼采在自己的诗中,屡次频繁地表现这种孤独的处境和心境,并不足为怪。
诗人在《孤独》一诗中,以“群鸦”象征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以群鸦的栖宿地“城里”象征丑恶虚伪的“人世”,以“幸福”暗喻世俗之乐。
以“大漠”象征世人对思想家学说反映的麻木和漠然,象征孤独者的苦寒、寂寞与清冷。
象尼采这样敢于抨击一切旧传统的斗士,得不到被世人理解的温暖,甚至遭受攻击和诅咒,历来都是如此的。
因此,他们的世界之门只能是通往“大漠”。
然而这丝毫影响不了思想家、哲学家如“青烟追求高寒的天空”一样不懈的执著的追求。
现代哲理诗
现代哲理诗一、原文:《生活的谜底》生活像个偌大的迷宫,我们在其中匆匆穿行。
看似有千条路可选,实则都被无形的手引领。
财富如同诱人的幻影,追着追着已失却本心。
名誉也似那蜃楼美景,耗尽精力才知是泡影。
快乐常常躲在小事情,一朵花开也满是安宁。
幸福不是远方的繁星,而是脚下踏踏实实的小径。
莫要在喧嚣中丢了魂灵,静下心来听内心的声音。
生活的谜底不在山顶,而在每次呼吸间的觉醒。
二、衍生注释:- “偌大”:意思是非常大、这么大。
这里形容生活像一个巨大的迷宫,表明生活的复杂性和广阔性。
- “本心”:指原来的心愿或心思,在诗里表示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忘记了最初的想法和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 “蜃楼”:即海市蜃楼,一种虚幻的景象,以此来比喻名誉如同虚幻的、不真实的美景。
三、赏析:1. 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探讨生活的本质与真谛。
它引导读者思考在生活中人们常常追求的财富、名誉是否真的是生活的关键,强调真正的生活意义往往体现在平凡的事物和内心的宁静之中。
2. 情感:诗中透露出一种对现代生活人们盲目追求的警示以及对回归内心真实需求的呼唤。
有一点无奈的情绪在对财富和名誉的描写中,但整体基调是积极的,强调在平凡中发现快乐和幸福。
3. 表现手法: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生活比作迷宫,财富比作幻影,名誉比作蜃楼美景,形象地表达出各种抽象概念的特点。
同时采用对比的手法,如将追求财富名誉的无果与一朵花开带来的快乐、脚下小路蕴含的幸福进行对比,更强烈地表达观点。
四、作者介绍:从这首诗来看,作者似乎是一个对生活有着深刻洞察的人。
作者可能经历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追逐与迷失,才有感而发。
可能是一个中年人,在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后,开始静下心来思考生活的真正意义,想要用诗歌来警醒那些还在浮躁地追逐幻影的人们。
五、运用片段:1. 在一场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上,导师说:“同学们,你们即将步入社会,面对无数的诱惑,记得有一首诗叫《生活的谜底》,诗里说‘财富如同诱人的幻影,追着追着已失却本心。
曹操《龟虽寿》赏析
曹操《龟虽寿》赏析
曹操的《龟虽寿》是一首有名的哲理诗,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的要求。
自古以来,很多读者都深受其启发,受益匪浅。
在《龟虽寿》中,曹操结合自己经历的历史波折,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人以龟的寿命作为一个象征,表达了对死亡的恐惧,以及理智的选择与人生的短暂,因此,要慎重选择人生的方向。
诗中展现出的仁者爱民的心态,勇于谋划未来人生的精神,都可以给读者带来生活的启发。
《龟虽寿》的诗情极具感染力,充满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提醒人们,理智地安排好自己的人生,一定要把握住时间。
诗人时而讽刺,时而感慨,通过千百年来不变的人生真理,表达自己的生活观念。
作为一首反映了古代文人情怀的诗作,《龟虽寿》中的内容,也可以让当今读者获益,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培养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当信心折断,失落时,可以从中认识到信心,希望,以及为自己制定一个令自己自豪的人生轨迹。
除了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龟虽寿》还在隐喻中体现了作者对个人的要求。
诗中的“山水应和折”,强烈地要求人们以真心实意去做事,不逞强,不做作,不追求外在的光荣。
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诗中赞美理智的力量,希望人们能够把握自己的行事原则,严守自己的职业道德,用理智赢得尊重和尊严。
总之,《龟虽寿》是一首富有哲理意义的诗作,充分体现了作者
对人生的追求,充分诉说了作者以智慧统治世俗的精神。
诗中表达的人生哲理,有助于我们在文艺修养的同时,更好的把握人生,从而更好的去实现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杜荀鹤《泾溪》原文译文赏析
杜荀鹤《泾溪》原文|译文|赏析《泾溪》是唐代诗人杜荀鹤创作的一首哲理诗。
此诗通过比喻手法来总结教训,景物中寓哲理,理析得透彻,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妙的生命辩证,给人以居安要思危、处盈要虑亏的告诫,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泾溪》原文唐代:杜荀鹤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译文及注释译文泾溪里面礁石很险浪很急,人们路过的时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终年都不会听到有人不小心掉到里面淹死的消息。
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
注释泾(jīng)溪:一作泾川,又名赏溪。
在今安徽泾县。
源出旌德县南,北流至泾县西入青弋江。
李白《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有“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
《别山僧》有“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另有《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
兢(jīng)慎:因害怕而小心警惕。
终岁:整年。
倾覆:翻船沉没。
下文的“沉沦”义同。
平流:平稳的水中。
平,这里指溪水不掀波。
处:地方。
闻:说,听说。
赏析诗写得曲折,理析得透彻。
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妙的生命辨证。
南宋诗人姜夔在总结前人诗歌创作经验时,用四个高妙来说明优秀作品:“(1)碍而实通曰理高妙;(2)事出意外曰意高妙;(3)写出幽微,如深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彩,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
”杜荀鹤的《泾溪》诗正是理高妙的杰作。
从表面看,诗的事理是碍而不通的。
因为行舟水上,遇险不倾,平流却覆,似乎不合常理。
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不通的现象中,潜藏着大通的本质。
因为舟是人驾的,舟的载沉,不取决于路的平险,而决定于人的状况。
溪险石危时,人人警惕,,自然安如泰山;平流无石处,容易懈怠,往往舟覆人亡。
这,正是杜荀鹤《泾溪》诗析理的高妙之处。
推而广之,杜荀鹤在这里绝不仅仅说明行船的道理,他也在比拟人事的成败。
欧阳修在《梅圣俞墓志铭》中说:“诗穷而后工”,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叙》中列举了文王、孔子、左丘明、屈原、韩非五人遭遇困厄,发愤著书,终成大器的故事。
【哲理诗的理解之道】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哲理诗的理解之道】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哲理诗的理解之道古代哲理诗往往以理趣见长,耐人寻味,给人以教益;内容上通俗易懂,寓意深刻。
古代诗人在写哲理诗时习惯借助“景”“物”“人”“事”“生活”来阐发观点,传达哲理,所以优秀的哲理诗,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能给人以宇宙、人生哲理的启发。
由于哲理诗的哲理往往表现得含蓄、自然,不露痕迹,许多学生在阅读鉴赏哲理诗时经常无从下手,无法真正品味出其中的理趣。
其实,鉴赏哲理诗,理解其中的“哲理”也有一定的门道。
第一,可以通过诗人表达哲理的形式入手去理解“哲理”。
哲理诗往往是在写景状物,写人叙事时有意识地蕴含一些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哲理。
这类作品或寓理于事、或寓理于景、或喻理于物,叙事,写景、状物是手段,表现理趣才是目的。
1、借景说理。
通过描写自然风景来抒发哲理在哲理诗当中是最多的。
这类诗与写景抒情类的诗歌不同,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是寄寓某种道理或是为说理作铺垫。
我们先来欣赏苏轼的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是一首哲理诗吗?全诗四句好像并没谈什么哲理,只是纯客观地描写了自然界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
但我们深入思考一下,诗人为什么要择取这迅疾而来、飘忽而去的三个意象━━“黑云”、“白雨”、“风”组成色彩斑谰的画面呢?为什么要用雨后平静的水面去反衬雨前来势凶猛、不可一世的“黑云”、“白雨”呢?诗人为什么要揭示自然界这种变化无常而又有常的规律呢?联系背景,原来这首诗作于王安石变法前夕,当时诗人提出了与变法不同的主张,政治上正遭到改革派的围攻与打击,对整个政治局势,苏轼有点感到力难胜任,在郁闷之时,诗人从望湖楼前所看到的.景色中得到启发。
他觉得,无论是政治的暴风雨还是个人的坎坷,都必然是暂时的,必然要回复到澄清的本原上,这就是诗人要通过眼前的风雨来表达的人生哲理。
2、即事说理这类哲理诗,往往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特定的现象,或从生活中的某种经历感受来寄寓某种道理。
中国古代哲理诗欣赏和答题方法指导40张
34.同写冬雪* 雪梅 卢梅坡哲理
5.同写农家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
哲理诗
“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 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 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美丽如花的事物往往易于衰败,平凡如叶的生命能更为长久。 或者:与其追求显赫荣华的人生,不如享有恬淡而长久的人生。
*只有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之后,才渐渐懂得什么为是,什么为
哲理诗比较阅读
哲理诗比较阅读
1.同写庐山
*
题西林壁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全诗喻理警世,人生在世,不过百年,点滴小利,转眼即逝,何必为“三尺地”而败坏自己的品德!
暑期实习报告心得范文法院实习报告心得范文 一诗平风
雪 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①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②降(xiáng),服输。③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泰戈尔哲理诗句赏析与学习方法
泰戈尔哲理诗句赏析及语文学习方法1.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美完。
诗人告谕我们,鹅卵石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水的载歌载舞”不断的抚摩,而不是锤子的几下打击。
正如读书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对自身母语的长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积淀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去慧心领悟。
2.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这句诗常被人们誉为泰戈尔的《飞鸟集》中最出彩的一句,意思是:如果你错过了太阳的升起,你不必流泪,毕竟你可以享受整个一天中的太阳,更美的是落日,如果你也错过了落日,你可以看见比太阳美的月亮与群星,当你错过一样东西的时候,千万不要哭泣,因为有更多比这更好更美的东西等着你。
也就是说某些美好事物的失去固然令人惋惜,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沉湎于其中而无法自拔,只会令我们错过和失去更多。
3.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这句是泰戈尔最宝贵、最深遂的智慧的乍现。
诗人所想表达的,都是一种如何看待世界的方式,当泰戈尔看见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他却告诉自己,我曾经飞过,我已拥抱,所以无悔。
经过而无需留下痕迹,伟大无需被铭记,这是一种精神的高度!4.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现实社会中,总会有人对自己不满而抱怨,总是盲目地追求他人的形式。
其实他们只是没有发现自己的特点,自己的优点而已。
或许,当你在羡慕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羡慕你。
所以,做自己就好!去发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特点,不要因为盲目地追求别人的形式而失去自己,相信自己!5.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这句话简短而精练,让人有种再次想去拜读它的欲望,随后引人深思的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到底是什么?泰戈尔的这番话会让你明白: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隐藏,才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每个人都是靠彼此心灵的释怀与沟通相互维系,相互依存的,如果哪一天,人类不再对同类有着这种特殊的沟通,迎来的却是冷落与排斥,这不是很可悲?这不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吗?6.群星不会因为像萤火虫而怯于出现。
哲理诗赏析
哲理诗赏析导读:本文是关于哲理诗赏析,希望能帮助到您!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与自然之理。
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哲理诗。
一些含道应物、迁想妙得的哲理诗,其本身就是诗人触物生情、寓理于形或融理入情的产物,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睿智地思索和深刻地体察的结果。
它往往是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熔铸一体,来服人以理、动人以情的。
本文拟从赏析几首哲理诗入手,试图帮助同学们了解哲理诗的特点,提高对事理的认识,辩正地分析客观事物和自然现象。
一、《放言》(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首诗的主题是辨伪。
首联提出有办法解决狐疑,颔联从自然景物入手具体介绍这一办法:让时间证明一切。
颈联转入到历史人物,进一步证明上述办法。
尾联顺着颈联的意思延伸:如果周公、王莽在真相还没有显现时便死去,他们的德行真伪就无人知晓。
本诗告戒我们:看待事物不要过早下结论,否则容易被假象迷惑而不能分清是非。
二、《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观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三、《过沙头》(杨万里)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这首诗明白晓畅而富有深意。
暗潮已然来到,而常人却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水上的生活经验,对潮水涨落的规律不知晓;而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
这就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实践出真知。
四、《论诗三十首》(元好问)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面解读 《六尺巷 》
[清]张英
哲理解读
全诗喻理警世, 人生在世,不过百年, 点滴小利,转眼即逝, 何必为“三尺地”而 败坏自己的品德!
千里传书只为墙,
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例诗透析(三) * 托物说理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对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1.同写庐山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只有居高临下地多 角度地观察和分析问题, 才能不被错综复杂的表面 现象所迷惑,才能看清事 物的本质。
2.同写冬雪
古代哲理诗答题步骤
第一步 先读题,破解题干隐含信息。对于哲理诗的鉴赏也往往如此:命 题人在设题时一般要在题干中提示考查要点,或者表明问题指向, 或者暗示解答枢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第二步 重视标题、注解,抓住作者,知人论世,把全诗默读一、 两遍,先有个总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力求读懂诗歌。 标题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等要素,是解读诗歌的切 入点。由作者可以确定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诗歌的内容、语言、 表达技巧作准备。诗歌后面有注解的,一定是命题人觉得对于读者 理解诗歌有帮助,才去做注的。 第三步 从诗中写景、写物、写人的意象(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 的修饰语)入手,分析作者由此及彼作哪些联系,阐发了哪些哲理。 第四步 分析艺术手法。 第五步 整体阅读,通盘考虑。把对诗歌的分析和解题的需求联 系起来,做到前后一致。 第六步 遵循“总分”等模式解答试题;整理答题语言。 (字面解读+哲理解读)
三、理趣赏析
在解读哲理诗中的哲理时, 首先要品味诗句,抓住形象 (景、物、事)特点,进而 联系社会现象、生活实际, 由此及彼地联想,悟出其中 蕴含的哲理。(既入乎其内, 又出乎其外。)
例诗透析(一)
观书有感(一)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渠:代词,指方塘。许:这样。
*本诗乍看似乎“文不对题”,其实是运用了 ( 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本体 *借景说理* 喻体
清澈的方塘 —— 源头活水 — — 优美的文章 生活体验
(二)解读隐含理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原 意
联 想
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 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 好作品。
以理趣见长,耐人寻味, 给人以教益。
内容上通俗易懂,但寓意 较深刻。
表达哲理的形式 借景说理 即事说理 托物说理
哲理诗常见修辞 比喻
《观书有感》 《六尺巷》
对比 《画眉鸟》
欣赏哲理古诗的步骤
字面解读 哲理解读
由表及里
艺术形象 原意 隐含理趣 新意
由此及彼
由浅及深
古代哲理诗命题方式
1、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2、诗名蕴含什么样的理趣。 3、诗句有什么寓意。 4、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5、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抱负。 6、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雪 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 人们各有所长, 也有所短,应该互相 学习,取长补短。
3.同写农家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柱杖无时夜叩门。 哲理:事情似乎走到绝 境,令人一筹莫展;只 要充满信心,就会出现 转机,就会有新的希望。
古代哲理诗鉴赏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高娜老师制作
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哲理诗的艺 术形象来体会蕴涵在诗 中的丰富哲理。 2、在熟悉哲理诗特点的 基础上赏析哲理诗的理趣。
一、哲理诗 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 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 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 的直接点明主题,有的含而 不露,引人思考。
二、表达哲理的形式
字面解读 哲理解读
字面解读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水塘像明镜一样,倒映在水 中的天色和云彩不停地晃动。要问水塘为 什么这样清澈,是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 流来。
哲理解读
(一)解读艺术形象: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当堂演练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理趣赏析】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生动地写出了春回大地: 鸭子由于喜欢游水觅食,故而能最先感知水温的上 升,体会到春天的来临。 此诗告诉我们:只有经常和某种事物相接触,也最 熟悉它的人,才能最敏锐地发现它的任何细微的变 化,抓住先机的客观真理。
琴
师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 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 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 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
( 指头 )+( 琴 )= 琴声
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 客观的紧密配合。
不及林间自在啼。
-——此诗是他受排挤从朝中被 贬到安徽滁州时所写。
哲理解读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才知道把它锁在金笼里,实在比不上让它 在山林里自由啼鸣的悦耳动听。
笼中鸟 —— 林中鸟 对 比 放情山水 朝中排挤 ——
悟出万物贵自由之意,宇宙万 物之美பைடு நூலகம்能自由自在。
方法点拨
哲理诗特点归纳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①借景说理
六尺巷 [清] 张英 千里传书只为墙, 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②即事说理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对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③托物说理
新 意
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吐故纳新 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才能与时俱 进。
例诗透析(二)
*即事说理
《六尺巷 》
[清]张英(1637~1708)
千里传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字面解读
哲理解读
背景解读
一诗平风波
清朝诗人张英在京当官,一天收到来 自家乡的书信,说他家人为三尺屋地跟邻 居争吵起来,要求他出面帮助打官司,诗 人看信后只写了一首诗寄回,家人看了此 诗后,就平息了一场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