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城市设计规划格局分析 古代到现代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设计思路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设计思路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设计思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是祖先们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

古代城市规划不仅关乎城市的功能性发展,也紧紧与社会、文化、艺术有关。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设计思路。

1. 以宫殿为中心古代中国城市规划中,宫殿是一个城市建设的重要元素。

对于古代中国皇帝而言,宫殿是其居住、办公、修行的地方,是权力象征的所在。

因此,在古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中,无论城市大小,宫殿往往都是城市的中心,城市建设以之为基础。

典型的例子有北京的紫禁城和西安的大雁塔,这些历史名城都是以宫殿为中心进行规划设计的。

2. 五行思想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五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五行分别为金、木、水、火、土,相互间有制约与相克的关系。

在古代城市规划中,五行的认知和应用也十分普遍。

例如,五行思想在南京中山陵的规划设计中得到了应用。

中山陵的基地以”水”为中心,周边是“山”及“土”,“水”和“土”相互衔接,体现了五行思想的应用。

这对于城市规划的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3. 城市的方位古代中国城市规划中,方位的选择十分重要。

相当一部分城市是按照历史传统、民俗习惯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而规划的,如南京、北京等城市便是如此。

在城市规划中,人们往往用山水和天象作为指导。

这些因素决定了建筑物及市区的摆放位置和方向。

山水风水的配置不仅考虑到了城市的美学、生态和环境,也考虑到了城市运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比如,古北京城市规划的方位以天象为主,以北为城市的天兵方位,以南为城市的 heaven方位,以东为医工方位,以西为商业方位,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起到了指引的作用。

4. 城市布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布局多数为格状布局,以方盘形的街区为基本构造。

将街道规划为横街和纵街使得城市的交通更加畅通,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便捷的出行。

城市规划的时候,人们也会注意用巨石围墙将城池固定起来,实现城市的防御功能。

例如,在古代中国的首都南京中,城门、城池、城墙等防御策略极为完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城市和国家的安全。

古代城市规划与现代城市设计:城市生活的演变

古代城市规划与现代城市设计:城市生活的演变

古代城市规划与现代城市设计:城市生活的演变
古代城市规划与现代城市设计展示了城市生活演变的深刻历史。

古代城市如梦如幻地映照着文明的曙光,其规划常由市中心向外延伸,以中轴线为核心,集中政治、宗教和商业活动。

例如,古希腊的雅典即以卫城为核心,周围则分布着市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城市功能集中和层次分明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城市设计在工业革命后迅速发展,技术进步和人口激增推动了城市的大规模扩展。

19世纪的工业革命将城市变成了工业中心,导致城市密集化和污染问题的加剧。

城市规划开始关注公共卫生、交通和住房条件,如巴黎的海因里希改造便是典型。

20世纪的现代主义城市设计强调功能分区、交通流动和环境整合,如美国的城市大改造和新城市主义理论。

而今,城市设计更关注可持续性、社区参与和文化保护。

绿色建筑和智能城市技术为城市生活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如新加坡的生态城市和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友好型城市。

城市规划不仅要解决交通和环境挑战,还要促进社会包容和经济繁荣。

综上所述,古代城市规划和现代城市设计代表了城市生活演变的里程碑。

从功能集中到多样化发展,从环境污染到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和挑战。

未来的城市规划需要继续探索创新解决方案,以促进人类福祉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古代都城与城市规划

中国的古代都城与城市规划

中国的古代都城与城市规划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历史的古国,拥有着众多著名的古代都城。

这些古代都城不仅仅是政治和行政中心,更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独特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都城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并展示中国古代都城的独特风貌。

中国古代的都城规划注重实用性和美学价值的统一。

在古代,中国的都城通常是按照“方圆合一”的构思设计的。

这个设计理念以宇宙万物的和谐为基础,将都城划分为四个主要的方形区域,象征着四个方位。

同时,皇宫和关键建筑物通常位于中央,具有象征性和政治功能。

这种规划方式的代表性城市是北京的紫禁城,它以其华丽的建筑和精美的园林而闻名于世。

除了“方圆合一”的构思,中国古代的都城规划也注重层次感和景观设置。

在城市规划中,经常会使用不同高度和范围的建筑物来创造层次感。

一些建筑物会采用层叠的方式建造,使整个城市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这种规划方式最好的例子是西安的古城墙,这座无与伦比的建筑物不仅在于它的厚度和高度,还在于它将城市巧妙地连接起来并创造了宏伟的景观。

此外,在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中,大量重视水的布局和运用。

水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为它象征着繁荣和富饶。

古代的中国都城通常会建在附近有水源的地方,比如江河边或湖泊旁。

中国的古代皇城和寺庙也经常修建在湖泊的岛上,这些建筑与水景形成完美的比例和对称。

苏州的古城区和其独特的水乡风情、美丽的园林景观,就是这种城市规划方式的典型代表。

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不仅仅实用和美观,也考虑到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在这些古代城市中,市中心通常会有一个集市和商业区,以满足人们的购物和交流需求。

同时,也会规划出一些居住区和公共区域,以促进社区生活的发展。

这些城市规划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注重城市的宜居性,同时也保护了自然环境。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都城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这些古代都城不仅仅是政治和行政中心,更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杰作。

它们以其独特的构思、层次感和水景布局而闻名,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魅力。

四代城市设计范型的特点及价值导向。

四代城市设计范型的特点及价值导向。

四代城市设计范型的特点及价值导向。

四代城市设计范型是指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的四种典型模式,它们分别是传统城市、现代城市、后现代城市和可持续城市。

每一种城市设计范型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导向。

传统城市设计范型是指古代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模式,它的特点是城市中心的集中性、密度较高、街道狭窄曲折、建筑多样化以及社区的紧密联系等。

这种城市设计范型的价值导向是强调社区和人文关怀,注重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传统城市设计范型可以带给人们的是历史感和文化氛围,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和人情味道。

现代城市设计范型是指工业化时期兴起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模式,它的特点是城市中心的功能分区、交通便利、建筑高度和规模的增加以及公共空间的出现等。

这种城市设计范型的价值导向是追求效率和现代化,注重城市的功能和经济发展。

现代城市设计范型可以带给人们的是便利和高效率,让人们享受到现代化带来的便利和舒适。

后现代城市设计范型是指后工业化时期兴起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模式,它的特点是城市中心的多样性、碎片化、建筑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公共空间的重视等。

这种城市设计范型的价值导向是追求多样性和个性化,注重城市的多样性和文化表达。

后现代城市设计范型可以带给人们的是创新和自由度,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创新和多元化。

可持续城市设计范型是指为了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模式,它的特点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合理性、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等。

这种城市设计范型的价值导向是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注重城市的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可持续城市设计范型可以带给人们的是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让人们生活在一个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中。

总结起来,四代城市设计范型分别强调社区和人文关怀、效率和现代化、多样性和个性化以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这些城市设计范型各有特点,都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城市的需求和期望。

在实际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这些设计范型,以创造出更加宜居、宜业和宜游的城市。

济南城区百年历史变迁

济南城区百年历史变迁

济南城区百年历史变迁100年前的济南城有多大长期以来,济南为省级各衙署、济南府、历城县治所所在地。

清朝初年的《济南府城图》显示的济南府城,仅为现老城区部分,基本为洪武四年(1371年)修建府城的原貌。

那时,整个济南城"周围一十二里四十八丈",也就是说,以人的步行速度绕整个城市转一圈,只需要一个小时二十分钟。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如今的制锦市小区北部一带,仍是一片水湾,名叫"三娘子湾"。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军事的需要,济南开始修建城外圩郭,因城北水多,缺其一面,整个圩子墙长3670丈,上有垛口3309个,辟有岱安、永固、永靖、永绥、永镇、济安、海晏七个圩子门。

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一张《省城街巷全图》上可以看到,三娘子湾一带除了辟有"棘榛市(制锦市)"等街巷集市外,三娘子湾的水面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菜园子。

圩子修好后,从而使济南成为兵书上所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坚城。

那时的老济南依附在传统的农业经济的肌体上,高矗的城墙把城区封闭在2.6平方公里的圈子里,人口仅有5万人左右。

开埠,就是另建新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济南自开开埠。

通过开埠,济南的城市建设第一次打破了老城区的束缚,拓展了向外发展的空间。

商埠区为在老城圩外另辟新城,当时济南商埠的范围是:东起馆驿街西首的十王殿,西至大槐树,南沿赴长清大道,北以胶济铁路为限,计东西长五里,南北长二里,商埠内道路以"经、纬"命名。

开埠后,济南市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4万人。

1908年,济南打开普利门,拓宽了柴家巷,并改名为普利街,与商埠的经二路相连。

1909年后,又相继修建打开了麟祥门,和经四路相接。

至此,老城区与商埠区已融为一体。

1912年,黄河铁路大桥建成,津浦铁路、胶济铁路在济南交汇。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今泉城路一带为古城中心和以经二路、经四路为商埠中心的双中心城市格局逐步形成,人口达到25万人,较开埠前增长了64%。

济南cbd规划

济南cbd规划

济南cbd规划济南市是山东省的省会,作为一个省级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济南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日益重视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发展。

其中,济南的CBD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济南的中央商务区(CBD)规划是为了提升城市中心区域的功能、形象和吸引力,推动城市经济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济南市政府将CBD规划定位为“金融商务与服务集聚区”,旨在打造一个现代化、高效率的商务区,为金融、商务和服务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

CBD规划的核心区域位于济南市历下区的泉城广场周边,总面积约为5.6平方公里。

规划包括修建高档写字楼、商务公寓、商业综合体和现代化金融机构等,配套建设商务中心、国际会议中心、五星级酒店和商业街区等。

同时,CBD规划也强调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鼓励引入高科技、高效能的产业和企业。

在CBD规划中,济南市政府强调了城市建设的生态环保和文化传承。

在规划设计中,将保留原有的历史街区和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济南的历史文化。

同时,在CBD规划中考虑了交通的便捷性和环保性,规划了地下交通、轨道交通和公园等设施,提升中央商务区的可达性和环境质量。

济南市政府将CBD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加大对该区域的投资力度,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本和企业进入该区域。

目前,济南的CBD已经初具规模,各项建设正在有序进行中。

济南CBD规划的实施对于济南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它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加强了济南市的品牌形象和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通过CBD规划的实施,可以促进金融、商务和服务等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

总之,济南CBD规划是济南市政府为打造一个现代化、高效率的商务区而制定的重点项目。

它将提升济南的城市形象和吸引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

未来,济南CBD将成为济南市的城市名片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济南长清旧城改造策划概念规划方案

济南长清旧城改造策划概念规划方案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东省西部;济南市区西南侧;黄河下游东岸;泰山西北麊..东、东北临济南市区;东南与泰安相连;南与肥城为邻;西南于平阴县接壤;西于西北邻黄河;隔河与东阿县河齐河县相望..长清区原为长清县;2001年底由于济南的西移工程的确定;正式撤县划区..长清区总面积为1178.08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近100万;其中城区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近10万..长清是一个具有1400年历史的古镇..为了推动济南市卫星城镇的建设;根据济南市的远景规划;作为济南“西移”部署的一个重要依托;长清区在远景规划上担负起了工业园区、大学园区、商贸、农高、旅游五大行政角色..而长清旧城改造的工作正是这个发展方向的重要一环..作为二十一世纪新开发改造的小城镇;具有相当的示范意义..2. 0概念整合2.1城市文化之人居小镇基于城市文化的人居小镇;是从内容和空间上延伸城市机理;由富于“理想人居环境模式”的新型小镇模式..在城镇模式的探索中;从传统城镇到现代城镇;从“田园都市”到“新城市主义”;都反映出对“理想人居环境模式”的追求;而基于城市的文化;是指挖掘与延伸城市传统文化、新文化、现代文化内容;营造文脉继承;寻找新型经济文化发展模式的方式;创造新的城镇形态又是基于对传统文化城市的解读与发展;融入城市新的机能..2.2新居住模式新产业模式新居住模式强调了功能的混合;将有地方特性的产业指一类工业产业结合服务性功能与住宅功能混合;加强城市感并产生了适应当今新型产业的工作与生活空间;创造了新的、近人的城市氛围;从近年来欧洲新型小镇中的实例中可明显感知到此点..富有特点的城市传统产业应得得承传;在城镇得产业发展中;专业化得带来了各种不同地方个性的产业模式..对于旅游城市;尤其是拥有悠久历史的阿旅游城市;基于旅游产业;发展新型社会微循环产业经济;是为小城镇注入活力的举措;通过对市井文化的挖掘;使反映地方特点的产业得以延续..2.3城市、人居环境空间得形态对城市结构形态的洞察;有利于进行城镇的空间形态塑造..城市的各个片断整体的串联了场景;使小城镇空间形态唤起传统城市的记忆..人居环境的创造迎合了人们对城市生活的依恋;也满足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回归田园;也是现代城镇形态的重要特点..城市+;并举而互通;产生新的空间模式..2.4绿化空间模式演变从景观绿地体系到景观体系;从为景而观到为居而用;是不同的绿系模式..塑造小城镇与塑造风景区是不同的范畴与目标..而面临郊区化的城镇建设土地资源问题;不同的景观模式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线性绿化体系的应用能最大限度的延伸景观界面;创造宜人的城市绿化以及小区环境和组团空间..同时;可以使线性绿地边的建筑形态产生变化;以增加城市景观的丰富性..绿化空间的模式应与城镇建筑与外部空间的模式相结合;共同构成有特点的整体城镇空间的模式..3. 0规划基地3.1基地的位置与规模济南长清旧城改造建设基地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东部;距济南市区约20公里..其东侧市长清建成区、区政府和城区配套功能与改造基地相距较近;距黄河约6公里、南水北调工程约1.5公里;距东侧的大学城约4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约6公里..基地西面是规划中的220国道;连接南北;兼作黄河防汛功能..规划基地总用地330.93公顷;包括西南面具有护城河的老城用地约63.7公顷..3.2基地的自然与社会环境3.2. 1基地的自然环境济南市位于北纬36度40秒、东经117度;南部为泰山山地;与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泰山相邻;北部为黄河平原;与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相依;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虽然济南早有“泉城”的美誉;但由于水资源的浪费河随意开发的破坏;四处清泉、边地垂柳的济南;对于泉城的称谓如今确实有些不堪重负了;加上近年来;黄河水资源严重断流;在大部分时间里;济南给人的感觉是“灰色”的..项目用地内;有属于文物保护建筑的大成殿、舍利塔地宫、三眼井;需要在规划中予以保留;另外;原护城河形态基本完整;可以通过整治恢复面貌;护城河的西北角有一片低洼地;适合改造成人工湖;调节护城河水位;改善小环境..济南全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现辖历下、市中、天桥、槐荫、历城、长清六区和平阴、济阳、商河三县及章丘市..全市共设54个街道办事处;64个镇;28个乡;417个居委会及4677个行政村..城区人口近600万..长清旧城改造区内商业零售较为发达;零售商店和摊位达4000多家;成为长清区的商业集中地区;其中;位于峰山路;在中川路与清河街之间的黄河市场是规模较大、人气较旺的商业设施..此外;基地内有5所学校;其中长清1中、实验中学等教育质量高;尊师重教是长清区的传统优势..基地东侧距用地约4公里的“大学城”是重要的教育资源..4. 0规划设计4.1依据与参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城市用地类规划建设及用地标准GBJ137-90■长清区总体规划未定稿■济南泰成房地产公司提供项目策划、开发模式、周边土地状况、项目状况以及各种分析调查报告■规划用地地形图1:10000;部分1:500■2003年6月1日长清区旧城改造项目的会谈意见4.2规划立意与特点4.3规划架构尊重城市总体规划和道路现状;加以改造和美化;道路构架采取三横两纵一环的方式..横向的三条路依据规划道路;从南到北分别为清河街;中川街;长清大道;成为联系长清区东部与济南市的主要道路;纵向的道路依据道路现状加以调整;形成一长一短的南北交通;结合现状;组织了一条长、曲向环状道路;串连南北区的各个居住小区地块;路边留20-40米不等的、不均匀的绿化带兼作景观绿化长廊..按照不同的区位;在4各区域分别采取不同的构思;分为4部分:■ 古城雅韵老城;保留原有道路网;把清河路的延伸段建成古城风貌的商业街..住宅产品以中、高档;具传统居住特色的住宅为主;如院落式、格网独院式等..区域以“护城河”围合..■ 都市风采清河街两侧;形成新型居住小区;以多层都市型住宅为主;布局部分小高层住宅;依托商业街、教育产业..■ 花园住区商品房区;以环境优越的花园式居住小区为主要构成;依托中央公园、水系等环境设施;布置中、高档独立式、并联式、联排式、叠加式等住宅内容..■ 新新家园动迁房区;按商品房开发模式;为动迁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品质..景观形成“二环”;“二点”;“一线”的构架..由护城河沿线形成老城周边的景观是小环;较为规律;体现传统特色;由串联小区的景观绿化走廊形成大环;两端分别起始于步行街、景观商业街的中心景观..在北部住宅区形成一个人工湖、一个居住区级公园为“两点”;环绕中央公园布局六个组团绿地;组成“群星捧月”的绿化系统..通过清河街景观大道、连接老城和新城;并在旧城区形成商业步行街..由传统城市而来的“里坊”、“街坊”构成其基本的网格..网格状的道路系统在整个城镇显现了其便捷、有效的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布局、交通、道路效率等优势;也在城镇结构的传统文脉延伸上语义贴切..在大网格中形成小网格道路结构;通过道路网格密度控制;加强老城区、分中心区的中心感;形成更多的商用街面;为社会微循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以住宅为主的新建居住小区;通过曲线的补充道路串联生活性、景观功能;增强城市的可识别性..通过网格与曲线的疏密变化;控制与形成了具城市感的区域和组团中心以及田园般的城市景观系统..城镇的空间构成以体现尺度亲和为原则;所创造的滨水空间;将较长的景观界面献给了用地地块;而其组合的城市外部空间是“有度”的小城镇外部空间..正是由于其亲和尺度的外部空间构成;形成了小城镇空间结构形态的特色之一.. 在老城中;每个组团分中心的细胞单元成为组团小区空间发展的轴心;被“街坊化”了的单元由网格化主干道路、环状绿系串联..单元细胞由中心区公建、特色产业、步行街和住宅、底商店面组成;而不同的形态与内容造就了每个单元的不同特色..其“功能混合”的模式顺应了当今城镇的发展;为城镇聚敛人气;特色开发创造条件..加密了中心区街道网格创造了较长的商用街面..延伸了传统城市的机理..在新建区;单元细胞以绿核为中心;形成向心聚合的邻里空间..规划在不同区域的空间组织构想是采用多样化;多层次的特色风格的空间形态;具特色的空间形态由不同的组团构成..在风格上有以下内容:■ 老城区“古城雅韵”――特色风貌住宅区;以3-4层低层住宅为主;形成低密度的空间特征内容有:独院住宅;联排住宅;下店上住住宅;叠加别墅复式住宅;多层住宅..■ 原建成区“都市风采”——城市住宅区;以5-6层住宅为主;也考虑8层电梯房;局部采用11层小高层住宅;形成层数多样;密度中等的都市型空间特点.. ■新建区“花园住区”――舒适型新型住宅区;房型有独立住宅;联体住宅;复式叠加住宅;多层住宅等;层数以中低层为主;建筑密度以中低层为主..■ 新建区动迁住宅“新新家园”――多层住宅为主的经济型住宅区;中等密度;中等高度..清河街是连接清河区行政中心和老城区的重要东西向大道;东面已建成4快2慢3块板的60米建筑红线道路..在基地内;清河街变为16米机非混合道路;两侧各设22米绿化加步行系统;以降低车速;增强商业和文化生活氛围;道路南侧布置11层小高层住宅或商住用房;其裙房作为邮电、银行、保险、书店等文化服务性的商业用房;路北形成市场式商业街坊;建筑以2-3层为主;增加临接的延展面;保持原黄河市场的连续性..清河街景观大道延伸至旧城区;截面改变为24米;是人行步行街;步行街建筑以传统模式;建筑功能也是以传统产业店面为主;通过建筑红线界面的变化形成小型步行广场、旷地空间..整个清河街串联了不同的景观广场、绿地及庭院等景观..4.4道路与交通组织围合基地的道路:西侧是220国道规划建筑红线约80米;东侧为峰山路规划道路红线约为30米;南侧是龙泉街规划道路红线约为30米;北侧是东西向规划道路红线约30米..区内主干道路以三横两纵形成基本;其红线宽度分别为:道路方向道路名称道路红线东西向道路长清大道 30米中川路 70米建筑清河街 60米建筑南北向道路东北关街 30米峰山路 30米道路红线宽度应根据总体规划调整..规划作为景观绿轴道路的曲线环;道路红线16米;两侧留有20-40米不等的绿带作为景观长廊..以基本网格形成的次级道路;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创造了有利、有效的条件..次级道路红线宽度12-16米;是生活性、城镇支路;道路截面设机非双向各两个车道..道路连接各组团小区级道路..组团小区级道路以分中心围合道路为主要道路构架;红线宽度112米;设双向两个车道和人行道;地块较小的小区内;组团小区级道路为7米;机非混合..各分中心区依靠内部加密的网格道路;形成商用街坊界面;道路以密度换宽度;分中心区处的组团级道路则以“松驰”的道路线形发散开去..区域的主干道路承担了中心区各大公共功能区的交通;次级道路为城镇生活性道路;串联了各组团小区;而组团小区道路为各自所在的组团服务..区内的主要对外交通是向东方向;因此东西向道路以对外交通为主;区内南北向交通主要用于生活服务..公共汽车站在交通主要位置布置;不进入老城;两处港湾式站点分别布置于东北关街和长清大道..在城镇的中心区;邻近大型公共设施的区位;如服务区、中心商业区、布置大型公共停车设施;并结合港湾式公共车站设公共汽车调度站、出租车调度站等公共交通设施..区内各小区地块的停车设施按有关规范指标分散布置..老城内设置步行街;作为旅游、商业和生活服务用;老城内道路加密;路幅变窄;通过辅道服务于步行商业街物流供应..清河街是延续长清城区的道路;也是景观性商业街..在北区形成大型城镇公园绿地――中心公园;是步行交通的主要集散点..中心公园三面有独立住宅环布;北区于老城结合处低洼地设人工湖;曲线型的景观环路两侧的带形绿地成为步行和慢跑的场所;也是旅游性景观道路..线性步行系统沿生活性次干道布局;可沿路到达六个不同特色的组团小区分中心..环护城河设游船作为休闲项目;于人流主要集散点布置游船码头;是水上观光游览设施..沿途可领略滨水的建筑组合景观、桥体以及商业街等景观节点设施..4.5绿化与景观系统景观系统因地制宜;点线面结合..景观形成“二环”;“二点”;“一线”的构架..由护城河沿线形成老城周边的景观是小环;较为规律;体现传统特色;通过清河街景观商业街连接老城新城..由串联小区的绿化景观走廊形成大环..在北部住宅区形成一个人工湖;一个居住区公园“两点”;环绕中心公园布局六个组团绿地;组成“群星捧月、绿链串珠”的景观绿化系统..南区的景观系统以文化景观为主;老城区与护城河水系作为长清标志性景观形象;以“口”字环状水系作为城镇线性景观系统导向..北区以自然景观为主;通过绿化景观走廊串联中心公园;小区绿地和人工湖..城镇中心公园作为面状主要集中景观绿地;形成向心型景观布局..利用历史文物级旅游景观设置与老城文化主题的中心区;并与其共同构成组合的中心景观;捏合旅游资源;以大成殿;三眼井;舍利塔地宫遗址和新建的庆贺街;东门桥;街心亭;西等成为整个老城景观系统的主要景观节点..作为老城城镇中心节点景观;空间内容丰富、特性明显、界面绵长;休闲、娱乐、购物、景点等旅游设施集中且有吸引力..在新建中心公园布置文化游乐设施;以符合现代城镇的生活、功能要求..两处中心景观节点分别是以人文、自然景观形成特点;并由景观绿化长廊串联..清河街景观商业街、老城步行商业街也串联了多处广场、绿化、旷地、庭院等景观节点..小区采用集中和契形绿化系统;在空间形态上区分了组团小区;集中绿地布局由景观绿化长廊串联;形成了集中规模;也使居民具有归属感和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城镇内的主干道道路红线30米两侧各留有10米绿化带..道路的双向机动车道由2-3米绿化带分隔;街道上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以绿化带和行道树分隔;沿曲线环路设20-40米自由形的街边绿化带;结合步行系统;适合人的活动..4.6建筑形态控制在建筑形态的塑造上应产生强烈个性的建筑与外部空间;并以这种组合形态吸引居者和游客..在聚合性较强的清河街景观商业街区;利用体形较大的;如超市、百货商场等功能形成较大的建筑体量和高度;清河街东端地块结合市场的开发;布置高层建筑;也是区域的制高点建筑;使原黄河商场在空间上提高层次;向现代商业街过渡..商业街南侧结合商业裙房布置小高层商住、住宅;以符合较宽的商业街尺度;通过广场、高层、小高层建筑、商业街坊成为地标性的建筑群落工制高点..同时;也使空间形态具城市感..老城区步行街两侧建筑以2-3层为主;高覆盖率的建筑布局产生了传统商业街的外部空间特点..老城内以“中国”“合院住宅”“小开间商业界面”为主导建筑风格取向;其建筑风格与外部空间的构成有其不同的特点;于合院、九格网、内庭院、街头广场等特点;清河街景观商业街两侧以现代风格为主;动迁房以简洁的现代风格为主;北区底层商品房部分以田园别墅风格;结合有机建筑、自然生态建筑风格布置不同的风格组团;多层住宅以体现都市风情为风格取向;以现代坡屋顶建筑为主;强调建筑的环保与节能特征;尺度亲和;用料自然;立面构成简洁而富有生活气息..4.7分期建设根据用地计划;镇区的分期建设分为三期;一期之中分为前期与后期;一期用地为清河街两侧用地范围和“新新家园”动迁用房的部分地块;前期部分于清河街以南的部分区域;后期部分则为清河街北侧的商业街坊和部分居住小区;二期用地是本次规划用地中部的“都市风采”地块以及老城区的部分可开发地块;三期是“花园住宅”和老城区未开发地块..4.8公用设施规划布局南区部分集中了公共设施的主要部分:中学、商业设施包括商场、商业步行街、公共服务等公共设施;北区在中心公园内设置文化馆等娱乐、游乐设施;并在连接大学区的长清大道北侧设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其中布置一处400米跑道的运动场;在用地中部设一座地段医院;各小区按规范配置幼托设施和相关服务设施..居住区级的商业、服务设施结合清河街商业街以及老城步行街设置..在邻近交通枢纽、主干道路用地布置公共交通枢纽设施和公共停车场库;布置两处港湾式公共车站;社区间调度等设施..城镇变配电设施由总体规划确定电源;在老城区、清河路商业街市场用地地块、各规划居住小区分别设10KV箱式变配电站;由低压线路送电至用户..供水管网接自城市自来水干管;按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最高日250L/人.天;用水10L/天m2;市政绿化用水2L/ m2天;未预见用水10%估算用水总量..居住小区内采用二路供水;消防管网在区内构成环网;每个组团作为一个消防单元;消防水泵流量应满足用水量最大的一栋建筑消防用水..燃气根据总体规划设调压站、天然气储气罐等设施;污水管网并入城市污水总管..雨水管网除就近排入河道外;接入城市雨水管网;区域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拟设中水管网;以节水节能..弱电设施电话采用宽带网系统;每户按二门电话计;公建按每30平方米1门;采用小区局域网或ADSL宽带上网..有线电视引入市有线电视台的双向传输电视系统;每户接入二只电视终端..楼宇对讲系统采用可视式带报警的楼宇对讲系统;并与小区物业管理连通..居住小区将建成具有智能化;信息化的住宅小区;实现用户水、电、气远程抄表..同时采用综合布线系统;电话或电视均能在各自的平台上上网..增强小区内安全保卫系统;采用周边报警及;灯光控制系统..公共配套设施根据总体规划定点、管道接入城市管网..各组团小区分中心都设置相关相应规模的公共设施;包括商业服务包括商业街等、管理中心、幼儿园、敬老院、小区级变配电、上、下水设施、燃气等设施;小区的垃圾处理采用有机、无机分离方式集中处理;设垃圾收集站;由垃圾袋筒分别收集;由物业部门统一运往垃圾收集站..公厕结合公建、中心公园及小区会所等布置..区域的消防应按总体规划以及消防专项规划确定消防指挥中心的定点..区域内采用集中供暖设施;能源接自城市热点站等;区内设热交换站等设施..节能与环保:用电设备选用高效;低能耗节能产品;根据使用功能情况设置必要的控制方式;以降低运行费用..重视材料的选用和安装;以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对空调通风设备采用必要的消声、隔振措施;以满足环保要求..排风出口位置设置避开人员行走区域;并达到环保要求..鼓励使用太阳能设施;建筑设计应考虑相关设备的安装与环境视觉措施..4.9 防洪基地西面即将修建的220国道可以作为防洪堤坝..在护城河以北利用低洼地规划一个人工湖;可以作为防洪抗旱;为护城河调节水位..用地的标高竖向;应按有关防洪标准确定场地、道路标高..防洪设施应按总体规划确定的有关措施落实、实施..5.0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地块主要控制性指标一览表表1地块编号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公顷容积率建筑面积万平方米A-1 R1 3.487 0.7 2.4409A-2 R1 2.499 0.7 1.7493A-3 R1 0.403 0.7 0.2821A-4 G1 0.577 - 0A-5 R1 0.341 0.5 0.1705A-6 R1 1.787 0.3 0.5361A-8 C2 9.669 1.5 14.5035 A-9 R1 2.37 0.4 0.948A-10 R1 2.419 0.4 0.9676 A-11 R1 1.063 0.7 0.7441 A-12 R1 2.002 0.35 0.7007 A-13 R1 1.696 0.35 0.5936 A-14 G1 5.885 - 0A-15 G1 3.44 - 0A-16 G1 0.937 - 0A-17 G1 1.918 - 0A-18 C7 1.59 0.2 0.318A-19 C6 2.663 0.5 1.3315 A-20 C7 0.436 0.2 0.0872 A-21 C6 1.529 0.5 0.7645 A-22 C6 4.675 0.5 2.3375B-1-2 C1; C2 2.224 3.0 6.672 B-2 R2; C2 8.401 1.5 12.6015 B-3 R2 5.564 0.25 6.955B-4 R2 6.131 0.25 7.66375B-5 C6 7.664 0.5 3.832C-1 R2 14.69 1.25 18.3625C-2 R2 73695 1.25 9.61875D-1 R1 13.99 0.35 4.8965D-2 R1 9.527 0.5 4.7635E-1 R2 17.78 1.0 17.78E-2 R2 12.88 1.3 16.744F-1 G1; C3 7.694 0.1 0.7694 F-2 R1 12.61 0.35 4.4135F-3 R1 19.49 0.5 9.745F-4 R1 15.27 0.7 10.689G-1 R2 25.77 1.3 33.501G-2 R2 13.55 1.3 17.615H-1 C5 0.51 1.0 0.51H-2 G1 7.989 - -H-3 S1 42.33 - -总计 - 330.93 平均0.73 242.0597道路用地根据总体规划应作相应调整注:H2地块为“景观长廊”用地总和;H3为城市道路总和;不含小区内部道路..■ 济南长清旧城改造策划概规土地使用分类一览表表2 大类中类代码名称代码名称R 居住用地 R1 一类居住用地R2 二类居住用地C 公共设施用地 C1 行政办公用地C2 商业金融业用地C4 体育用地C3 文化娱乐用地C5 医疗卫生用地C6 教育科研用地C7 文物古迹用地S 道路广场用地 S1 道路用地G 绿地 G1 公共绿地■ 用地平衡表表3用地性质用地面积ha 百分比%居住用地 231.59 69.96公建商业用地不含组团小区商业用地 20.13 6.12医疗教育用地 5.23 1.58集中绿化用地不含小区集中绿地 31.65 9.56道路用地含城市道路绿化;不含组团道路 42.33 12.78总用地 330.93 100道路用地根据总体规划应作相应调整■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4总用地 330.93公顷总建筑面积 242.06万平方米规划用地平均容积率 0.73平均建筑密度 25%集中绿地率 10%居住小区绿化率≥40%商业建筑面积 40.51万平方米面积 203.74万平方米医疗教育建筑面积约3.51万平方米老校区改造按教育专项规划。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含规划图)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含规划图)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1条 2000年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在一定时期内对指导济南的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济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等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省会济南各项事业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济南市的行政区划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济南市人民政府适时提出了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申请。

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建规函[2003]255号)的精神,编制《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第2条本规划为规划区内土地使用及各项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区各项规划的制定和县(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须遵循本规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注重市域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注重各类脆弱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的要求;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促进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4条规划原则⑴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好济南与区域、城市与周围县(市)的关系,优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⑵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资源保护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自然保护区、山林绿地水系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制,创造良好的城乡生态环境。

⑶坚持公平和谐的原则。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合理布局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特别关注弱势群体需求,倡导公众参与,实现区域公平、城乡公平、个体公平和代际公平。

济南商埠

济南商埠

济南老商铺区的历史规划作为一个规划者,我认为济南是历史名城,如果从历史长河中梳理打捞老济南的城市变迁,我们或许会惊讶的发现,济南的老城区经历过多次的变化,从最初的历下古城、秦汉历城县城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双子城、唐宋时期的齐州州城母子城,再到明清时期的济南府城,济南的老城区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变化迁徙。

而每一次的变化和迁徙,都让济南的老城区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我查阅的资料,有说,据史料记载,在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置36郡,而现在的济南市区实际上隶属于济北郡,称“历下邑”,而在两汉时期,济北郡改为济南郡,其郡县治所设于东平陵(即今章丘市平陵城),一直到了西晋永嘉末年(公元313年)前,济南郡才由东平陵迁至历城,历城开始成为济南州治所在。

“在这一时期的济南,是以农业活动为主的政治、军事中心,古城城市空间主要由官署、寺庙及居住区组成。

”金文妍,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讲师,向我们讲述济南老城区的演变。

在我看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济南,是济南古城的一次发展,“当时古济南在历水以东,修筑东城,与秦汉历城县城隔河相望。

为顺应历水走向,并受东南山水冲沟的限制,东城为一长方形,与旧城形成双子城的格局。

”双子城的出现,也逐渐的显露出了老济南的雏形。

及至唐宋年间,济南城区出现了一次改造:“唐元和十五年改筑的齐州城,城内保留了秦汉历城县城,称为‘子城’,城市形态也由原来的‘双子城’演变成‘母子城’。

”而在金文妍看来,母子城的出现,实际上加强了当时济南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地位。

深刻影响了城区布局:“因为当时济南不但是一座城,同时还相当于一个省会城市,因此有两套政府机构,其城市的布局发展也因此会不断的扩张。

”1920年由日本人小川平吉绘制的老济南城区图,图中体现了老济南的“双核”发展,何谓“双核发展?”说起城市建设规划,或许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门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学问,但是事实上,早在春秋时期,中国的古人就已经意识到了城市建筑布局和选址的重要性,在《管子·乘马》中,管子曾就因地制宜的城市选址和规划思想有过精妙的论述:“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古代城市规划揭示古代城市建设的智慧

古代城市规划揭示古代城市建设的智慧

古代城市规划揭示古代城市建设的智慧古代城市规划是古人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实践,它体现了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古代城市规划不仅考虑到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功能分区,更注重城市的布局、风水和文化意义等方面。

通过揭示古代城市规划的内容和特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城市建设的价值。

首先,古代城市规划注重城市布局的合理性。

古代人民智慧地选择了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捷的地方作为城市的位置。

他们通常选择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发展需求。

同时,他们还结合地形地貌,选择适合城市发展的地方,避开地震多发地带和过于陡峭的山地。

这种合理的城市布局不仅方便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也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发展空间。

其次,古代城市规划注重各功能区的划分。

古代城市常常分为内城和外城两个部分,内城多为皇城、王城或者官员居住区,外城则是居民居住区和商业区。

这种划分使得城市各功能区有明确的边界和特定的用途,有利于城市管理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古代城市规划还注重各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和相互关系,以确保城市的平衡发展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古代城市规划还注重风水的考虑。

古人相信风水的坏好与否会直接影响城市的运势和居民的福祉。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他们会选择吉利的地形地貌和地理环境,如河流弯曲处、山脉环抱处等,以利于风水的流动和积聚。

同时,他们还注重城市的朝向和道路的走向,以符合风水学的要求,为城市的繁荣和居民的安宁带来好运。

古代城市规划还体现了当时文化意义的考虑。

在城市规划中,古人往往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标志性建筑。

例如,众所周知的中国京城北京的规划中,建有福寿门、天坛、故宫等文化遗址和地标性建筑,这些都体现了当时的政治和文化意义。

同样,其他古代城市的规划也会兼顾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历史价值,保留和装饰各种寺庙、宫殿、园林等建筑,以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总结起来,古代城市规划揭示了古代人民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智慧。

古代城市规划注重合理的城市布局、划分各功能区、风水的考虑以及文化意义的体现,这些都为城市的繁荣和居民的福祉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分析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分析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分析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是当时官员和专门的筑城工匠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形成的。

它们都有着相似的形式,是有意识而又合理的设计,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和价值。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进行分析。

一、城市的形状和结构1.形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形状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与周围地形和环境相协调。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易于防御和管理,同时也能够在城市内部划分出相对平坦的区域。

2.结构城市内部的结构按照用途划分,一般由宫、城、市三个区域组成。

其中宫区是皇帝及其家族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城区是由官员和平民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市区则是商品交易和商业活动的地方。

二、街道和街区1.街道街道在古代中国城市规划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分为街、道和巷。

街道的宽度和长短都一样,主街道宽四十步,一般街道比主街道宽度小一半,巷子则小于街道。

古代中国的城市街道的色彩也是非常多样的,有“青石板路”、“青石崖上桥”、“九曲桥”等类型。

2.街区街区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此布局和设计都非常重要。

古代的城市街区主要分为“小坊”、“巷”的形式,小坊是各家的住宅,巷是小坊之间的道路。

城市的街区会按照住房、道路、市场等分为不同的区域,把城市尽可能地合理划分,以方便管理、居住和交通。

三、城墙和城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城墙和城门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城墙是城市的第一道防线,为国家和百姓提供了很好的安全保障,城门则是城市的出入口。

城门用建筑、画乐队和象征性的图案来装饰,表现出城门的等级和地位,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城市文化的水平。

四、城市建筑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城市建筑主要分为官府、寺庙、商铺和民居等建筑。

寺庙和官府是城市里非常重要的文化景点,商铺则是城市的商业中心,是城市活力和经济发展的源泉,民居则是城市居民的住房。

结语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是中国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一直是历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学家和城市管理者研究的对象,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和文化的水平。

新旧城区空间营造策略对比探析——以济南城区为例

新旧城区空间营造策略对比探析——以济南城区为例

全球化及城镇化为我国当代城市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促使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但由于我国城市化时间短、强度高、投入大的特点,城市面貌呈现千城一面的局面。

新城普遍拥有更宽的街道、更高的建筑,但在同样1 km 的范围内,在新城行走给行人带来的感受更枯燥,距离感更长;而反观老城区,在保留原有肌理的情况下,同样距离范围内,在老城行走的城市感知更丰富,行走过程更具趣味。

新旧城建设由于其建设时间及建设背景的差异,在城市肌理、空间形态和建造技术上均体现出不同的特征。

如何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完成从数量到质量的发展转型,将建设重点从流于形式转为延续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和品质,成为新常态下的重要议题[1]。

本文以济南老城中的商埠区和东部新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城市肌理现状及建筑、道路等空间要素的对比分析,总结出新旧城区在营造策略上的异同,并结合现状提出空间营造思路。

1 研究背景1.1 新旧城建设背景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原有建成区的功能和形式逐渐趋于单一和落后,传统城市的发展模式更为固化。

因而老旧片区的激活和更新,以及新城的衔接与开发成为城市发展的两大主要任务。

旧城更新依托现代技术,可有效提升现存建筑修缮精度,实现旧城功能更新和城市文脉延续;新城建设可实现旧城过剩功能的承接,提升城市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和设计效果,有利于形成城市建设新增长极[2]。

从时间上来看,新城建设的年代要远远晚于旧城;就空间上来看,由于新城缺少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城市肌理单一;新城由于建设年代较晚,相对于旧城其历史文化价值较低;新城的城市空间每个地块都相对较大,而旧城是由小尺度的建筑、交织的街道网络、摘要 城市肌理作为反映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和空间特质的重要代表,在城镇化的快速建造模式下,城市空间迅速扩张,城市肌理遭到破坏,新城新区的城市面貌呈现出同质化的趋势,与旧城特色割裂,原有的地域特色也被逐渐稀释。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市规划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市规划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市规划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市规划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方面的智慧和造诣。

在中国古代的城市中,不仅有宏伟的城墙、宏大的城门,还有错落有致的街道、繁华的市场和各种不同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划特点。

一、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

从夏朝开始,中国开始出现了一些较大规模的都市,如夏朝的夏京,商朝的豳城等。

而到了周朝,中国古代城市的规模和数量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周朝时期,首都成周被规划成正方形城市,并且在城市内设置了王宫、宫殿、府庙等各种建筑,形成了完整的都市风貌。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受到了不同朝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例如,秦朝时期的都城咸阳,采用了严格的坊制和直角街道规划,展现了秦朝集权统治的特点。

而到了隋唐时期,长安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城市规划更加注重宏伟和规整。

唐朝的都城长安城采取了“九宫格”布局,城市内的街道非常宽敞,市场繁荣,建筑宏伟,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

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规划也越来越注重功能的布置。

宋朝时期,以东京汴京为代表的古代城市规划相对复杂,城市内划分了不同的行政区域和商业区域,街道规划和水利设施也得到了较为细致的考量。

到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发展使得古代城市规划更加注重社会等级和宫廷文化的体现,城市内多出现了庙宇、宫殿和寺庙等宗教与政治文化建筑。

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智慧和造诣。

首先,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注重坊制和规整布局。

在古代城市中,街道、坊区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单元。

古代城市中的街道宽阔,往往采用正方形或长方形布局。

而坊区则是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居住区域,分隔开不同的功能区域。

这种坊制布局规划使城市行为有序,便于管理和居民生活。

城市建设史——济南城市的变迁

城市建设史——济南城市的变迁

二.济南古城的变迁

济南作为一座具有两千余年历史的古城,其沧海桑田般的历史变迁痕 迹已经淡没在时间的风雨之中。通过一些考古及文献的记载,我们仍 然可以对济南的发展作一个大致的概括。

济南古城经历了历下古城、秦汉历城县城、 魏晋南北朝的“双子城”、齐州州城(母子 城)和济南府城的演变过程。在漫长的历史 演变过程中,济南古城虽几经兴废,却从 未消失过,而是以老城区为核心向四周逐 渐地辐射扩展。
古城墙老照片
1950年2月28日,济南市政府下令拆除老城墙,建起了环 城路。据记载,当时只保留了城东南隅一段(原东南角 楼——九女楼地址),后在其上建解放阁,也就是说如今 解放阁的地基是原来的济南府城墙。
2007年市考古研究所曾在趵突泉北路对发现 的一段残存古城墙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 掘完毕后,此地盖起了高楼。这一角城墙高 约三米,古砖斑驳,守望岁月沧桑。
2、司里街与所里街片区

司所二街位于黑虎泉泉群的南侧,明清时期曾是“整洁 静谧的住宅区”,街的两侧座落着风格各异的四合院,一 般都是二进院落,也有几户三进院或东西跨院的.司里街 长520米,宽5米,是官绅聚居之地.司里街地处南门外, 交通方便,北面又濒临黑虎泉,涛声震响,南护城河水清 见底,水草摇曳,岸边垂柳依依,风景宜人.所以历代官 员争相在此建造府第,终日应酬往来,热闹非凡,固有 “司里街看上任的”之说。所里街长580米,宽5米,在此 居住的多为殷实商贾之家。过去,济南的一些达官贵人死 后,因南围子墙岱安门外是千佛山风景区,不宜选作茔地, 多选在距城较近、地势平坦的马家庄、窑头庄一带,所里 街是南通围子墙永固门的大道,且又平坦、笔直,因此, 居住城关的官绅人家发丧时,必走岳庙后街,所里街,棋 幡楼轿,鼓乐喧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热闹,形 成了与司里街相对应的“所里街看出殡的”的一道风景。

浅析近代济南开埠后城市空间格局之演变

浅析近代济南开埠后城市空间格局之演变

1 . 商埠 区初定— —双核心城 市的形成
清朝之 前的济 南城 ,采用 的是中国传统 的以礼制 为核心 的规划思
想 ,有较为规则的城墙 、中轴线 ,基本对 称 ,官衙为整个城市 的核心 , 居住 区设置 在济南城的东南关 ,小商业依 附这两个地 区形成 。这种状 况一 直持续到清末 ,很多商号渐渐选择 了交通 更为便 利的西关 ,因此
变 化 ,而直 接促使 济南 城市空 间格局 发生根本 性变化 的事件 是 1 9 0 4 年济 南 自开 商埠 ,开埠使济南从封闭的封建城市迅速转变成为开放 的
近代工商业城市 。
势的历程 ,并概括了商埠 区空间格济南 ;商埠 ;城 市空 间格 局 ;演 变
路 ,西至黄家屯、袁 家庄 。新规划依然还是选择 了西方
规划理 论 ,采用 “ 格 网 +斜线” 式布 局 ,在成 丰桥、 济泺桥 中间选择一椭 圆型地区作为市政府 ,周边设置行
因此在 1 9 2 5年张宗 昌督 鲁时 ,就提 出了建立北商埠 的
政 区,并想 四方辐射 四条道路 ,道路交叉处设置广场绿
{ 9 0 4年济 南 自开商埠 ,直接促 使 了济 南从一个封建 的地区性 中心城市转变成
为近代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本 文分
析了济南开埠后城市规划经历的商埠一 商埠 区展界一 北商埠的发展 ,还原 了城 市空问格局 由原来 的中心城市演变成为 “ 双核心”格局及后来的 “ 三核 心”趋
了具体规划 :把济南市 中心安排在北商埠 ,命名为 “ 模
范市” ,对应的南展界名为 “ 模范村 ”。其 中,北商埠
的规 划区域范 围是 :南 白天桥 ,北到洛 口,东 自津浦铁
3 . 北商埠 的兴起—— 三核 心城 市的发展趋势 胶济铁路 以北 ,洛 口以南的这片 区域 ,由于服务 交通和货物运输 ,自然形成一些小 型工商业与居住 区。

全面解析济南CBD五高之“城”设计方案

全面解析济南CBD五高之“城”设计方案

全面解析济南CBD五高之“城”设计方案发表时间:2018-12-04T11:11:55.61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作者:王本娟1 王琛2[导读] 其中“山、泉、湖、河”的设计方案已经确定,只有“城”的设计方案尚未亮相。

本文就济南市CBD“五高”之一的“城”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全面解析。

王本娟1 王琛21济南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济南 250099;2威海 264200摘要:济南CBD规划了象征“山、泉、湖、河、城”元素的五座超高层塔楼,其中“山、泉、湖、河”的设计方案已经确定,只有“城”的设计方案尚未亮相。

本文就济南市CBD“五高”之一的“城”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全面解析。

关键词:CBD;“五高”;“城”;济南济南CBD规划了象征“山、泉、湖、河、城”元素的五座超高层塔楼,其中“山、泉、湖、河”的设计方案已经确定,只有“城”的设计方案尚未亮相。

二、“城”有多高?“城”由中信泰富开发,主塔楼地上约65层,高度约为330米,副塔楼地上约25层,高度约为120米,主副塔楼主要功能均为商务办公。

三、“城”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建筑方案由Aedes公司设计,设计概念为“古今之城”,意在模仿古城中错落的坡屋顶韵味,形成古与今的呼应与对比。

建筑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东城与西城的双子城格局为出发点,打造相互呼应但各具特色的双塔,呼应历史上济南城市的格局。

设计将街墙寓意为城墙,把中央“城门”打开,形成视觉通廊,连接了场地东侧尽端道路与绸带公园。

建筑檐口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弧形屋脊做法,形成连续错落的屋顶,再现明府城中当年的盛景。

建筑立面采用水与城砖结合的造型,用抽象的方法固化古代城池记忆。

城墙上由大至小的城砖呼应在立面上,层层渐变。

四、“城”的设计有哪些亮点?建筑形体采用“刚与柔”结合的设计手法。

“刚”即砖形图案的建筑外墙,直立高耸至云间;“柔”即波浪起伏弧形的构架造型,漂浮在外墙上方形成屋面。

一个塑造“城”的“墙”,一个塑造“城”的“顶”,刚柔并济,使整个建筑形体丰富自然。

济南市居住区规划分析论文3篇

济南市居住区规划分析论文3篇

济南市居住区规划分析论文济南市居住区规划分析论文1将城乡规划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和建设,是我国国情所在,是从传统的建筑工程类模式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发展模式的需求,是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

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使我们的国家竞争力不断增强。

将城乡规划学科调整为一级学科进行建设,这对于解决学科发展被制约的困境,推进当代我国城乡规划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乡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是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一些区域协调可以依赖法律实施,但大部分的情况是自愿的合作。

在这样的组织中,规划或公众参与完全是志愿的,决策者和规划师遵从这样一种方式工作,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来自公众的支持。

这种自愿的合作组织在协调区域不同城市的利益过程中会发挥一定作用,帮助城市做出更好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鼓励公众参与。

但某些情况下会有来自地方的反对和阻力,确实需要强制实施。

可持续城市是指城市中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相协调在规模(人口、用地、生产)、结构、等级和功能等方面能够持续变化和扩大,能够进行自我升级、改善并实现结构的持续性转变。

建设可持续城市是以城市的社会、经济状况、环境和资源等因素为基础,在资源最小耗用的前提下,通过均衡的分布农业工业、居住区、交通等城市活动,做出科学的城市总体设计,促使城市新的结构、功能与原有结构、功能及其内部的和谐一致,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数量、规模和结构由小到大、由不协调到协调、由非可持续性到可持续性变化。

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地方文化的延续和创新。

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面貌和人们观念迅速改变,这种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西方学者的怀疑。

在发达国家,文化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被不断挖掘和利用。

尤其在1980年代以后的西欧,城市决策者本着利用艺术、传统和其它文化资源吸引旅游、创造就业机会的目的,发掘地方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有哪些特点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特点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环境因素: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充分考虑了地理环境因素,如地形、水系、气候等。

城市选址往往依山傍水,临近河流,既有交通便利的优势,又能防御自然灾害。

2.礼制与都城规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深受礼制的影响,尤其是都城的规划。

如北京的故宫,严格按照封建礼制进行布局,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3.城市布局:中国古代城市布局一般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外城则为居民居住和商业活动区。

城市街道宽敞整齐,有利于交通和市容美观。

4.水利工程: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水利工程占有重要地位。

城市附近河流往往被疏导、利用,用于供水、灌溉、排水、防洪等。

5.防御设施:古代城市规划中,防御设施是重要组成部分。

城墙、护城河、城门等防御设施完备,既保障了城市安全,又体现了城市特色。

6.宗教建筑:古代城市规划中,宗教建筑占有重要地位。

如寺庙、道观、教堂等,既有宗教信仰的功能,又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7.公共设施:古代城市规划中,公共设施齐全。

如官府、学堂、医院、市场等,满足了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8.绿化与环境:古代城市规划注重城市绿化与环境美化。

公园、花园、庭院、山林等,使城市环境宜居宜人。

9.城市交通:古代城市规划中,城市交通布局合理。

道路宽广平整,有利于行人、车辆出行。

同时,城市内设有桥梁、隧道等,便于交通畅通。

10.城市发展方向:古代城市规划受历史时期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发展方向各有不同。

如唐代的长安城,东西发展;宋代的开封城,南北发展等。

总之,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特点,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城市建设和居住环境的智慧与追求。

习题及方法:1.习题:古代城市选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解题方法:回顾知识点中关于地理环境因素的描述,提取关键信息。

济南城市设计规划格局分析 古代到现代

济南城市设计规划格局分析 古代到现代

综上所述,近代济南城市形态的演化轨迹可归 纳为: • 自清代以来,城市要素开始从府城中“溢 出”,至 19 世纪下半叶关厢地区基本形成, 城市形态呈“蔓延式”扩展; • 1875 年山东机器局设立,城市形态扩展上 出现了一块“飞地”; • 清末新政时期,济南沿胶济铁路在西关自 开商埠,城市形态出现“跳跃式”发展; • 民国时期,一方面商埠区快速成长,“跳 跃式”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另一方面商埠 区和古城区沿胶济铁路开始相向发展,城 市逐步连片生长成带状; • 日伪统治至解放前,在日本制定的南郊新 市区和东西部工业区规划的引导下,城市 形态进一步向南(四里山)、向北(胶济铁路 以北)继续扩展。 • 所以,近代济南城市形态的扩展最大特点 是:跳跃式发展。
其次,民国以来,济南工业“勃 兴之程度,实出常人意料之外”, 1912~1927 年间,济南历年创设 资本额在 5 千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有 66 家,资本总额约为 1643 万 元。 民国中期,在成通棉纺厂(今国棉 四厂)、仁丰棉纺厂(今国棉三厂)、 利民机器染厂(今济南毛巾总厂) 等工业的促动下,胶济铁路以北 成丰桥地区开始迅速发展,城市 形态向北逐步扩展。 另外,商埠开办后,胶济铁路以 北在通往洛口(位于黄河口,为济 南水运出入口)的道路两旁自然形 成了许多小型工商业店铺,城市 初显了一种交通指向型的发展势 头。
近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的功能特征
清末新政改革自开商埠后,济南一跃而成为山东省内陆第一大商埠中心,这种功能的变化引起了商贸 用地的迅速扩展及其他用地的相应增长。民国前中期,随着商业的繁荣,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功 能转向以商贸和工业并重发展为主,表现在空间形态扩展上是商埠展界,工业用地逐步增加,城市内 部结构演变为古城政治文化中心和商埠区商贸交通中心并置的“双核心”格局。日伪统治至解放前, 济南沦陷为日本殖民地,城市功能主要为日本的“以战养战”的殖民服务,导致城市形态上的变化是: 南郊日本人聚居生活区及胶济铁路以北的北郊工业区的建设。

从老地图看济南城市变迁……

从老地图看济南城市变迁……

从老地图看济南城市变迁……济南最具影响力自媒体,30万粉丝微博本地资讯博主,今日头条号平均阅读量超3万,微信订阅人数超6万。

专注济南本地新闻资讯,网罗吃喝玩乐信息,第一时间爆料你不知道的济南事儿!联系微信:jnbeibao看老地图,是对一个地方历史的解码。

它能让我们追忆昨天、解读今天、展望明天。

小编是一个地图迷,没事喜欢盯着地图看,一看就是大半天。

今天,我就带着大家看看济南那些老地图。

在《济南府志》中有一张1840年《济南府城图》。

这张地图,基本为晋永嘉年间济南治所由平陵城(今章丘龙山街道附近)迁至历下后,元朝明洪武四年(1371年)修建府城的原貌。

那时候的济南城,就是现今济南护城河环绕内的区域。

“周围一十二里四十八丈”,也就是说,以人的步行速度绕整个城市一圈,只需要一个来小时。

从这张地图上可以看到,在如今北坦附近,那时还有一片湖面,名叫“三娘子湾”。

在经历了大清覆亡、民国动荡后,至1948年解放前,济南的城市面积已经成倍增加。

在此期间的1904年,时任山东巡抚周馥与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力推济南自开商埠。

自此之后,济南的“新城区”崛起,其大致范围是济南火车站以南片区,东西约3公里,南北长1公里。

至1912年,济南已经形成以今泉城路一带为古城中心和以经二路、经四路为商埠中心的双中心城市格局,人口达到25万,较开埠前增长了六成以上。

至民国年间的1929年,济南设立为市,首任市长阮肇昌撰写《建设新济南整个计划》一文,称'济南为古代文化发祥地,但商业发达乃最近三十年事情,其主要原因为津浦与胶济两干线之完成,本市适当两路之交点,陆路交通已极便利,水路方面由小清河可直达渤海湾,故本市发展趋势系由旧城西移于商埠。

”阮肇昌还提出了跨过铁路,建设商埠北展界的概念。

这可谓济南第一次“北跨”。

他对济南未来的济南规划设想是:“一,改善旧城与商埠;二,发展南北展界为新市区'。

进入30年代,韩复渠主政山东,并对南展界和北展界(即铁路以北地区)作出进一步规划,还将北展界命名为“模范市”,计划将之打造为济南新的市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末新政时期,为避免德国势力在山东的垄断,1904 年济南在古城西部自开商埠。 其范围是:西关外东起十王殿(经一路东头),西至南大槐树(纬十路附近),南沿长清 大道(经七路附近),北抵胶济铁路,计东西长约 2.5km,南北宽约 1km,占地 267hm²,一般将此区域称为“旧商埠”。自此,济南发展重心逐步由老城区转移到了 商埠区,城市开始进入以商埠区为中心的跳跃式发展阶段,整体上呈现出一东一西 “双中心”的发展格局,城市形态发生了较大改变。
综上所述,近代济南城市形态的演化轨迹可归 纳为: • 自清代以来,城市要素开始从府城中“溢 出”,至 19 世纪下半叶关厢地区基本形成, 城市形态呈“蔓延式”扩展; • 1875 年山东机器局设立,城市形态扩展上 出现了一块“飞地”; • 清末新政时期,济南沿胶济铁路在西关自 开商埠,城市形态出现“跳跃式”发展; • 民国时期,一方面商埠区快速成长,“跳 跃式”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另一方面商埠 区和古城区沿胶济铁路开始相向发展,城 市逐步连片生长成带状; • 日伪统治至解放前,在日本制定的南郊新 市区和东西部工业区规划的引导下,城市 形态进一步向南(四里山)、向北(胶济铁路 以北)继续扩展。 • 所以,近代济南城市形态的扩展最大特点 是:跳跃式发展。
清中叶后,济南旧城区扩大到府城以外的 关厢及厢外一带。1861 年为抵御捻军, 环府城修建土圩,把城郊的大片土地围进 圩内,大致北到水屯,东到柳行头。此时, 外郭圩墙周长 40 里,比原城大 3 倍多(原 府城周长约 12 里多)。 1865 年为加强抵御,改土圩为石圩,由 于城北有大明湖及城外有水泽地带,故缩 减 北面,只将东、南、西三面改成石圩。改 筑后,石圩比原来的土圩大大缩小,约合 现在的 20 多里。这样,济南又有了内外 城之分,重新呈现出“子母城”的城市形 态
“山、泉、湖、河、城”融为一体的独特山水城市形态
别具一格的古城格局
• 济南古城现状是今环城公园所围合的区域,其平面 格局及功能分区与一般的府城相似。 • 以清代为例,古城内巡抚院署居城市中心,巡抚院 署前以主干道贯穿东西,东西轴线明显,但南北轴 线止于城垣,不与南门直通,布政司(今山东省人民 政府)在西,按察司(今济南一中)在东,道、府、县 等衙署和庙宇环绕中心布置。 • 济南古城的格局更有着自己的特色:首先,古城以 珍珠泉为中心,黑虎泉与趵突泉分列于城外东南、 西南两侧角楼之下,以护城河相连,南门(历山门) 居中而开,形成具有等腰三角形构图的“三泉鼎立” 之势,而大明湖则正位于三角形的尖部,南北对峙。 古城区内诸泉之水汇入湖内,使其形成占地多达 46 公顷,约近古城用地 1/3 的开阔湖面,这样在南部 山体的景观因借之下,构筑了一幅“四面荷花三面 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优美景致。 • 其次,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四门不对”南门居中, 东门偏北,西门偏南,北门偏东,且为水门;学院 贡院等文教机构布置在环境幽静,风光秀丽的湖滨 地区, • 军营设于城南高地,便于防守、瞭望和出击,府仓 屯于城东高地,城墙、城河和圩子壕,除有城防功 能,更有明显的防洪效益。由此可见,济南的古城 格局不仅受到了封建传统城市布局严谨的思想影响, 更为难得的是,又根据自身的自然地理条件而有所 创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空间特色。
辛亥革命济南工商业发展 迅速,商埠设立以来,中 洋商民租地者日众,原有 的商埠界限已不敷使用。 政府当局有见于此,先后 进行了两次商埠区的展界: 第一次是在 1918 年,将普 利门沿顺河街一线向西至 纬一路拓界为商埠租地, 第二次 1926 年将清泉街 (今并入顺河街)以西、馆 驿街以南(皖新街、凤翔街) 展为商埠用地,致使商埠 租地面积已增至 247hm²余 亩,商埠与旧城也连为一 体。
其次,民国以来,济南工业“勃 兴之程度,实出常人意料之外”, 1912~1927 年间,济南历年创设 资本额在 5 千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有 66 家,资本总额约为 1643 万 元。 民国中期,在成通棉纺厂(今国棉 四厂)、济铁路以北 成丰桥地区开始迅速发展,城市 形态向北逐步扩展。 另外,商埠开办后,胶济铁路以 北在通往洛口(位于黄河口,为济 南水运出入口)的道路两旁自然形 成了许多小型工商业店铺,城市 初显了一种交通指向型的发展势 头。
• 唐元和十五年(820 年)改筑齐州城,城内保留了秦汉历城县城,称为“子城”,城市 形态由原来的“双子城”演变成“母子城”。 • 宋徽宗以后济南开创府城,但此时还是土城。 • 金代,济南城市建设有较大发展,古城用地扩展到 4 平方公里左右(今护城河以内)。 • 元破金时,据《史记纪事本末》载:“两河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屋庐焚毁, 城郭丘墟”,济南城厢建筑受到严重破坏。 明朝,济南古城进 入盛期,洪武四年 1371 年),开始以砖 石修筑城垣,城周 12 里 48丈,受地形 因素制约,城垣略 成方形,城开四门, 东、西、南三门皆 有瓮城,设重关。 至此,济南古城城 市形态基本定型。
著名的“泉城” 济南泉水,缘自于特殊的地质构造:由于城区地势南高北低,大气降水渗漏地下 后,顺着南部山区透水性能好的灰岩岩层倾斜方向向北流,至古城区恰好遇到东、 西、北三面隔水性能好的岩体阻挡,承压水出露地表,形成泉水,“泉城”亦由 此而成。 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 从古城地下涌出,汇 为河流、湖泊,形成 了绮丽的风光。早在 宋代,文学家曾巩就 评价道:“齐多甘泉, 冠于天下”,元代地 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 “济南山水甲齐鲁, 泉甲天下”。
济南泉水有着“历史久、数量多、味道甘、景色美”等特点。《春秋· 桓公十八年》 就有“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泺水之源,即今之趵突泉。而古代,自金代所立的 《名泉碑》起,济南便有了“七十二名泉”之说。从数量上看,济南泉水之多在中 国城市之中,可谓罕见,据调查,截至 1997年 10 月,古城内尚有 103 处有名称的 泉池基本完好,民居院落内还有 30处无名泉池,而这些泉池均集中在东起青龙桥, 西止筐市街,南至正觉寺街,北到大明湖,面积仅 2.6 平方公里的古城范围内。
清咸丰车间(1861 年),为防捻军,在 府城外修筑土圩,同治年间又改筑 成石圩,城区轮廓大致成菱形,城 市重新呈现“母子城”形态,府城 成为内城。
济南古城自开辟以来,城址从未迁 移,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位居名山大 川的冲要之地;《管子》一书中曾 写到所言:“凡立国都,非于广川 之上,必于大山之下,高勿近旱而 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济 南古城的选址,则正是巧居广川之 上,大山之下,两利兼得。正如吴 良镛先生所说,济南古城的选址与 唐长安、唐洛阳等著名的中国古代 传统城市布局选址有着异曲同工之 妙。
近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的功能特征
清末新政改革自开商埠后,济南一跃而成为山东省内陆第一大商埠中心,这种功能的变化引起了商贸 用地的迅速扩展及其他用地的相应增长。民国前中期,随着商业的繁荣,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功 能转向以商贸和工业并重发展为主,表现在空间形态扩展上是商埠展界,工业用地逐步增加,城市内 部结构演变为古城政治文化中心和商埠区商贸交通中心并置的“双核心”格局。日伪统治至解放前, 济南沦陷为日本殖民地,城市功能主要为日本的“以战养战”的殖民服务,导致城市形态上的变化是: 南郊日本人聚居生活区及胶济铁路以北的北郊工业区的建设。
近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的空间特征
城市形态的空间扩展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外延式扩展,即水平方向上的城市地域蔓延;另一则是内涵 式扩展,即垂直方向上的城市空间增厚,包括建筑层数提高和建筑密度加大两个方面。
近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的时序特征
先在府城、石圩内填充扩展,后转向沿胶济铁路“跳跃式”发展商埠区;再后,仍沿铁路,商埠区和 老城区相向连片发展;最后,以此为基础向南北延伸。所以,近代济南城市形态的扩展主要是沿着胶 济铁路轴向展开的,城市建设重点较为明确.
另外,济南泉水还有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不但有风景胜地的“四大泉群”,而且在 街巷旁、在民居内亦随处可见汩汩泉水。它们与市民生活融为一体,构成了独有的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城市魅力。街巷内,青石板路上或底下泠泠朗朗的流水 声;剪子巷和五龙潭一带,雨季时“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泉水好泡茶的饮茶习俗; 泉井旁,热闹的洗衣女子、嘻耍的小孩、拉着家常的老人;一幅幅生活美景无不历 历在现,“有心常做济南人”的颂扬之词油然而生。
济南市城市设计分析
“城市形态的探求不仅是模式的追求,而是一种发 展战略,它来自更高的目标的追求”。
——吴良镛
1.1 城市概况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副省级市,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北临黄河,南依泰山。 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 半城湖”的美誉,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 一。 济南,山东省省会,位居泰山之北, 黄河下游南岸,山东省的中西部。 城市北接京津,南通宁沪,东连胶 莱;直线距离距北京 370 公里,距 青岛 290 公里,距南京 530公里, 距上海 720 公里。京沪(原津浦)、 胶济铁路交汇于此,104、106、220 等多条国道经过市区,交通条件十 分便捷。由于地处“京津唐”和 “长江三角洲”两个中国最发达的 经济圈之间,城市区位条件较为优 越。
近代济南内部结构形态的演替——从“单中心”到“双中心”
从初期的古城区“单 中心”结构,到后期 的古城区与商埠区并 置的“双中心”结构 是近代济南城市内部 结构形态演替的最大 特征。古城区,内圈 是府城,城市的政治 文化中心;外圈是居 住和商业、手工业的 集中的关厢地区。商 埠区,以济南火车站、 纬四、纬五及经二路 附近为城市商贸交通 中心构成内核;其第 一外圈是居住集中地, 但有少量工业和商业 混杂;第二外圈是棚 户区,也有少量工业、 仓储混杂;再外是工 业区。
近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发展缺乏整体性考虑 跳跃式发展是近代济南城市形态的最大变革,但由于缺乏对城市发展的整体性思考,使得商埠区、南郊 新市区与古城区的关系这一重要问题未能得到必要考虑。这不仅造成商埠区、南郊新市区与老城区在功 能结构上缺乏统一安排,而且在空间形态上也难以有机融合,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拼贴”特征。商埠 区、南郊新市区、老城区道路网衔接不畅即是实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